壶口瀑布 梁衡教案

合集下载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3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3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其特点。

2.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2.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壶口瀑布》,导入新课。

面对壶口瀑布,你能想到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之势、力量之美,领会作者引发的人生思考吧!可参考【图片资源】二、整体感知【精品课件】1.文体知识《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2.作者作品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代表作品: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只求新去处》《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

可参考【知识总汇】3.初步感知(1)准确掌握生字词。

告jiè(诫)mímàn(弥漫)推推搡(sǎng)搡shà(霎)时chíchěng(驰骋)旋(xuán)涡寒jìn(噤)雾霭(ǎi)乘隙(xì)而进折返迂(yū)回钻石mì(觅)缝汩汩(gǔgǔ)chánchán(潺潺)怒不可è(遏)挟(xié)而不服可参考【知识总汇】(2)解释词语。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壶口瀑布》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壶口瀑布》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壶口瀑布梁衡教案

壶口瀑布梁衡教案

壶口瀑布梁衡教案教案标题:壶口瀑布梁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意义;2. 了解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和自然景观特点;3. 了解梁衡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价值;4. 培养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和自然景观特点;3. 梁衡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壶口瀑布和梁衡文化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难点:梁衡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价值的传达和理解。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壶口瀑布和梁衡文化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壶口瀑布和梁衡文化的认识和看法;3. 实地考察法:如条件允许,组织学生进行壶口瀑布实地考察,感受自然景观的壮美和梁衡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壶口瀑布和梁衡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2. 学习: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其自然景观特点;3. 学习:介绍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和自然景观特点,让学生了解其壮美景观;4. 学习:介绍梁衡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价值,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5. 梳理:通过讨论交流,梳理壶口瀑布和梁衡文化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壶口瀑布和梁衡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对中国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热爱。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作、绘画等,评定学生对壶口瀑布和梁衡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实地考察报告:如进行了实地考察,评定学生对壶口瀑布和梁衡文化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3. 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是否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As a person, we must have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personality.《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

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3、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了解游记的三大要素;2、带领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3、掌握作者的游踪4、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精神,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朗读法相结合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世界这么大,你最想去哪里游呢?生答:兴致高昂,是不是恨不得立刻前往啊,那我们虽然不能身临景点,但我们可以换种方式去感受它们。

那是什么方式了?生答:阅读游记。

说到游记,我们这学期学过哪一篇?生答:《小石潭记》。

那《小石潭记》写了什么了?生答:《小石潭记》写了作者在小石潭的所见、所感(板书)。

那小石潭记所见就是它看到的景物,文中写了很多的景物是不是?那景物是怎么发生改变的了?生答:随着作者不同的立足点。

立足点的不断变化,那就是游记中的游踪,也就是在文学术语中我们称之为的“所至”,这就是游记的三要素。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梁衡先生写的游记散文,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去感受“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二、先看一个视频,谈谈看完视频后感受壶口瀑布的什么了?生1:感受到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和水势的浩大;生2:宏伟的场景一段短短的视频,我们感受到了磅礴气势和宏伟的场景,梁先生来到壶口瀑布,他的感受会不会和我们不一样呢?三、看作者资料、朗读字音,词义四、整体感知作者几次来到壶口瀑布,分别是在什么季节?五、研读课文,梳理景物的特点,体会观察视角(一)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雨季,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边读边把相关词句画出来,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壶口瀑布课文教案

壶口瀑布课文教案

壶口瀑布课文教案壶口瀑布课文教案(精选6篇)壶口瀑布课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无坚不摧、坚忍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重点难点】1.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感染力,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 难点:领会文章蕴涵的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课文提示】1、《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2、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

借助欣赏图片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正音正字】驰骋chíchěng寒噤hánjìn 雾霭wù’ǎi 推搡tuīsǎng 怒不可遏è【初学课文】1. 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 说起“瀑布”,你会想起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3. 哪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4. 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感受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感受壶口瀑布带来的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观看图片】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分析】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

课文的第2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2023年《壶口瀑布》教案,菁选3篇【完整版】

2023年《壶口瀑布》教案,菁选3篇【完整版】

2023年《壶口瀑布》教案,菁选3篇【完整版】《壶口瀑布》教案1学习目标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重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难点)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题目解说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壶口瀑布雄伟壮阔,气势恢宏。

以此为题,点明要描写的景物,简明概括。

文体常识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等。

生字词告诫(jiè):告诉不要做某事。

弥(mí)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凹(āo)凸(tū)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

搡(sǎng):猛推。

霎(shà)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寒噤(jìn):寒战。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chán)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è):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挟(xié):挟制。

全文段落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点明壶口瀑布所在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5段):具体写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和感受,详略得当。

第二部分第一层(2段):雨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了常见的站在河岸上俯视的角度,描写壶口瀑布之险。

为下文铺垫和渲染。

略写。

第二部分第二层((3、4段):枯水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描写了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刚柔相济。

借物喻人,赋予水人的情感。

详写。

第二部分第三层(5段):从石头角度描写黄河之水,表现其气势与精神。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黄河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壶口瀑布》(板书:壶口瀑布)。

说起瀑布,大家能否想起有首写瀑布的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知道黄河的壶口瀑布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在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1、2段,请一位男生来朗读课文第3段,请一位女生来朗读课文第4段,全班齐读5、6段。

读完课文,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黄河的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印象?明确:危险,雄伟、壮阔、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他的阳刚之美吗?明确:不仅有雄伟壮阔的阳刚之美,还有如丝如缕,如歌如画的阴柔美,堪称刚柔相济。

三、文本研习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我们对壶口瀑布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表现黄河壶口瀑布雄伟壮阔、阳刚之美的句子,指明学生朗读,并做简要分析。

(同桌、前后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交流好了,请举手回答。

)提示:几次去?雨季2,枯水34,跳读,指导学生读,多个学生读,反复读明确:2段(稍略)“涛声隐隐如雷……浪沫横飞,一股劲冲进去,”①明确:比如哪个句子体现了黄河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精神?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壶口瀑布》梁衡教学设计(教案)

《壶口瀑布》梁衡教学设计(教案)

《壶口瀑布》全教案一、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要求我们学习游记这种散文体裁,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

本文作者梁衡细致地且用独特的视角写出了黄河在跌落壶口瞬间的种种形态,并由此联想到人的种种感情,而这个瞬间,是蕴含着黄河在流经的四千多公里中与两岸的山和地下的石相互搏击造就的伟大性格。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写景类的散文已经有一定的把握,但是要体会作者极尽遣词造句之妙及其选取了独特的观察,并细致描绘景物的同时融情入景的过程则是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1、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妙语句3、领悟作者把黄河当做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象征的深刻内涵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妙语句难点:领悟作者把黄河当做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象征的深刻内涵四、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讲解、品读法学法: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五、所用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壶口瀑布的特点2、理解两次观察壶口瀑布的异同3、体会作者两次到达瀑布的不同感受教学重点:理解两次观察壶口瀑布的异同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两次到达壶口瀑布的不同感受二、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讲解学法:圈点勾画法三、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整体感知1、播放约1分钟的壶口瀑布的航拍视频,请同学说说自己对壶口瀑布的初步印象。

2、引出跟随作者游览壶口瀑布3、简介游记这一问题的特点(游记:记录所至、所见、所感)【设计意图:大多数的学生都没到过壶口瀑布,先以视频激趣导入课文,后紧接着介绍游记这一文体特点,学生阅读将有更大的目的性。

】(二)初读课文,验证初感1、初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快速默读课文:明确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初读课文可知:两次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壶口瀑布梁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

2、品位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

3、体会文章催人向上的积极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瀑布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短短一课时内,通过文字,去领会文章中所蕴涵民族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我们每人每天都要用到水,一切生命也离不开水。

我在农村见过清凉甘甜的井水,在城市见过纯净的自来水。

你们知道自然界中还有些什么水能加上形容词更好。

(波涛汹涌的海水,滚滚东逝的江水,清澈透明的河水,潺潺流淌的溪水,平如镜面的湖水,清凉甘醇的泉水,弯弯曲曲的河水,漾起波纹的湖水,波光闪闪的江水,直泻而下的瀑布,咆哮翻滚的瀑布,温柔的雨水……)正是这多种多样的水,赋予了自然以美。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景象。

2、交流自己知道的瀑布
你们见过瀑布吗请把自己见到的瀑布描述一下。

(庐山瀑布、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等)。

3、介绍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二、观赏图片,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

1、看完课文之后,能否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2、圈划批注相关描写“水” 的语句,感悟体验。

(黄河壶口既是一个水的世界,也是一个人的世界)
3、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

请女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

(注意读出气势来)
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何在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品味课文第2段的关键词句,体会初次在壶口看到的黄河的特点。

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雨季,他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
象请大家把描写的语句圈画出来,再和同桌核对。

2、讨论: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雾气弥漫(扑面而来);河水正沸着;瀑布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听到;看到;(板书)
面对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感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进一步的感受:可怕、惊慌、要逃离。

(用文中提到的一个词就是什么危险。


4、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黄河的特点是令人震撼的气势,为下文再写黄河先作情感上的铺垫。


5、请男同学们把第2段朗读一遍,尽可能读出黄河令人震撼的气势。

四、品读第3、4、5段,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1、请男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

(注意读出气势来)
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其声、其势、其景均不同。

2、请女同学朗读第四自然段。

(注意读出气势来)
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填写
3、回答问题:
(1)作者第二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

他看到了哪些和雨季不同的景象(当狭窄的壶口容不下黄河排排涌来的河水时,有什么奇特的景象发生了)
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运用了比喻句,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黄河具有的特点。

(2)作者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对它产生了不同于前次的感受,他想到了什么
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

用一个成语概括,可以称之为刚柔并济
4、思考:黄河表现出的两方面的特点同人的情感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五、作业布置
1、寻找并摘录有关描写瀑布的诗句。

(不少于3句)
2抄写并解释“学习建议”“积累”中列出的词语。

3、根据“学习建议”“积累”的要求,写一段话。

4、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2、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受力量之美,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温故知新:提问
1、壶口瀑布真能装下壮阔无比的黄河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

让人感觉就像把黄河装进了壶里。

还有一些装不下的水就各自夺路而走。


2、用50字说明一下“壶口”之名的由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

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二、精读课文,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1、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2、黄河的这些伟大性格来源于它的特点。

而且同中华民族也有着特殊的联系。

3、朗读第6段,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吗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的伟大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例如:长征、抗战、建设祖国两弹一星等
4、赞美黄河伟大性格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

当黄河的伟大被赋予了代表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后,黄河就上升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

你看文中第5段第4行里,指代黄河的它变成了“她”。

三、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1、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借助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

2、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特别融合了对中华民族哪些精神品质的赞美
对中华民族勇敢直前、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四、品味语言,分析文辞优美的原因,感受力量之美。

1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你喜欢的理由。

2.说说你所选择的句子,在字里行间有什么意蕴。

五、学习本文得到什么启示:
学习壶口瀑布,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作者写壶口瀑布不仅仅在写黄河之水,更是在写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壶口瀑布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使我们懂得要以一种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去面对人生。

六、布置作业
1、在笔记本上总结,通过学习《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
2、请以《我心中的美景》为题,仿写本课。

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声势景感
旱季: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雨季: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