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课堂实录

《壶口瀑布》课堂实录一、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梁衡的《壶口瀑布》,这是游记单元的首篇文章。

你知道游记有哪些特点吗?生:游记就是随着游览顺序记录自己看的景色。

生:还要抒发自己的情感。

师:两位同学概括出了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跟着梁衡走进壶口瀑布,看看他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悟。

二、初读理游踪。

师:首先我们来梳理下作者的游踪。

梁衡两次游览壶口瀑布,一•次在雨季,一次在枯水季。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屏幕显示」(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中的关键词,把握作者的游踪、立足点、观察角度以及所见景物。

略)师:透过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生:作者的立足点没有改变,通过不同的观察视角来展现壶口瀑布的水。

师:对,这种手法是定点观景。

生:所谓游踪不一定都要有明显的“移步换景”,作者在某一个立足点上,游目四顾、变换视角,这也是一种游踪。

师:你很善于发现总结。

抓住方位变换和视角转换的词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游踪。

这就是游记中的第一要素一一所至。

三、品读赏所见师:通过梳理我们知道,作者重点写了枯水期游览壶口瀑布,所写景物以河水为主。

下面我们通过品读,感受枯水季壶口瀑布水的特点。

「屏幕显示」圈划出描写枯水季壶LI瀑布水特点的语句,研读赏析。

(学生自读圈画)生:“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操操,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河水比喻成千军万马,写出了黄河水来势汹汹,气势磅礴的特点。

师:你读到了壶口瀑布水的磅礴气势。

有没有从不同角度赏析这句的?生:这里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涌、挤、撞、推推操操、前呼后拥、碎,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表现出了黄河水排山倒海、湍急汹涌的气势。

师:从这些拟人化的动词中,我们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的奔腾激越。

刚才同学们从修辞、动词角度赏析了这句话,老师也关注了这一句,发现句式参差不齐,感觉不如排比句有气势,就进行了修改。

《壶口瀑布》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壶口瀑布》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壶口瀑布》课堂实录【创课意图】总设想:贯彻新课标,创设情境、任务群,让学生走入文本,达到深度学习。

本文编排在部编教材八下第五单元,是游记单元的起始课。

学生在小学阶段有初步接触过游记类文章,所以对此类文章并不陌生。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在旅游中‘阅读’和认识世界”,语文要素是“了解游记特点”“把握写景角度和方法”“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同时参照本课“思考探究”,分析景物特征和理解作者感受。

据此,设定3个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让学生通过圈画时间地点理游踪、品读景物语句析特点悟精神,品析本文语言,朗读感受其音韵美,明确游记类文章的“所至”“所见”“所感”,体味梁衡散文文质兼美的特点,课后通过对比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课前热身】同学们好,我们来说几句话,我先说,然后大家说,看谁说得清楚。

说好啦,我们就开始上课。

我们按现在坐位分五个小组,每一次小组有人发言就叫科代表记录下来,看哪一组最棒!师:“每一个同学生都要被看见,每一篇课文都值得看见,每一次看见都会有价值!”生1:“每一个同学都看见了!”师:哈哈,很好,您是第一个说话的人,值得点赞!大家说是我原话吗?生齐答:不是。

(学生在笑)生2:每一个同学都要被看见,每一篇课文被看见,每一个看见都值得纪念。

师:我们希望被他人看见,也希望看见他人。

每一篇课文都值得看见,上次有个官方公众号发了篇文“现在才知道初中课文饱含人生哲理”,说明我们的初中课文值得好好品味、研读。

值得我们去看见。

那第三句话呢?生4:每一次看见都要有价值。

师:每一次看见都会有价值。

我们的看见要有意义。

师:您还能说说类似的句子吗?生5:每一个看见都值得回忆。

生6:没一次看见读值得纪念。

师:那我也说句吧!‘每一节语文课都值得期待’我们要爱语文,喜欢语文。

刚才我是在训练大家听和说的能力。

现在我把这三句话显示出来,大家一起来读!【屏显】每一个同学都要被看见,每一篇课文都值得看见,每一个看见都会有价值!师:上课(读完这几句后)点评:热身环节考验了学生听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

I课堂I本版编辑/佩兰.教世录《壶口瀑布》教学实录诛课2019年扶吉林省名邺评B匕菽学楷英一等奖◎李崇崑/执教李崇崑马松鹤/整理张玉新/推荐(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吉林长春130021)一、了解学情,引出侧重点师:同学们有没有哪位同学到过黄河,领略过黄河胜景的?(生摇头。

)师:我也没有去过。

(生笑。

)师:同学们一定要找机会去看看黄河,好不好?生(笑):好。

师:是啊,行走在自然和文字中,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在路上。

老师也很想去看看黄河,尤其是壶口瀑布,甚至都开始构思自己的游记该怎么写了。

不过我却遇到一个难题:汹涌的河水要从五百米宽的河道通过四十多米宽、落差三十多米的深沟,该用怎样的句子形容呢?能不能用一4<当的动词表述呢?(师在黑板上画简易图。

生安静思考。

)生:河水跌下去了。

师:你怎么会想到用这个词?生:我是借用了梁衡文中的这个词。

河水突然遇见四十多米宽的深沟,落差大,有些猝不及防。

二、基于学情,赏析关键词师:这位同学和梁衡的文字产生了共鸣。

的确,梁衡在写雨季壶口的时候用了这个动词。

谁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话?生(读):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师:读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时,我就在想,梁衡写壶口瀑布怎么不用“落”这个动词呢?(生安静思考。

)师:同学们看一下,李老师现在是怎么从讲台上下来的,能用一个动词描述吗?(师走下讲台。

)生(齐):走下来。

师:好。

我们既没有用“落”,也没有用“跌”。

那我现在是怎么下来的?(师做出跌下讲台的动作。

)生(齐):跌。

师:谁能具体分享一下老师的这两次动作有何不同?生:老师第一次下来时,是有心理准备地走下来,但第二次下来时,可能是在想什么,没看见,就像壶口瀑布一样,跌下来了,很突然,没有准备,很急促。

师:的确,我眼睛只看着同学了,目标非常明确,只顾往前走,所以没有顾及下面,对吧?那么文中用一个“跌”字能表现出黄河水的什么呢?生:河水极具力量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壶口瀑布》课堂实录 鄂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壶口瀑布》课堂实录 鄂教版

《壶口瀑布》课堂实录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短句铿锵有力的表达效果感受大篇幅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作者借写景抒发的丰富哲理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短句铿锵有力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感受大篇幅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作者借写景抒发的丰富哲理课前交流:师:我记住了你的名字,张雨洁,因为你的声音连最后一排的老师都听见了,谁再来?生:我的名字叫刘响。

师:多一点,你来自于——师:你来自于哪个班级?生:我来自于六年级四班,广埠屯小学。

师:你看,他的内容变丰富了,你还可以将我的好朋友叫什么?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取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好,请你来。

生:我叫黄雨轩,来自于广埠屯小学六年级四班。

师: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我很喜欢你。

生:我来自于六年级四班,我原名叫刘欣宜,我有两个名字,我们班也有个同学教刘欣宜。

师:小刘欣宜站起来给我看看。

来介绍介绍自己。

生:我叫刘欣宜,来自于广埠屯小学六年级四班。

师:大小刘欣宜,比翼齐飞。

生:我叫蔡洁,我最好的朋友叫何贝贝,我也来自于广埠屯小学。

师:同学们,其实呀,中国的汉字非常的奇妙的,它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它自身有一种智慧的力量给我们想象的天地,让我们尽情地去飞翔、去驰骋。

下面我们进入游戏环节,我来描述画面,你们来猜这个词。

好吗?生齐:好。

师:听好了,大水奔腾上游,巨浪翻滚西溪,声势浩荡,不可阻挡。

生:波涛汹涌。

师:很好,你说?生:波涛澎湃。

师:你们肚子里的墨水不少呀!同学们,一个意思我们既可以具体描述,也可以再做表达。

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

下面咱们进入听词语想画面环节,中秋节刚过,在节日里,人们往往用花好月圆来表达祝福,由花好月圆你看到什么啦?生:看到月亮、月饼。

师:还有吗?生:我看到月亮是圆的,还有人们在月台上喝酒、赏月。

师:她说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体了。

有月亮,有人啊,还有花好月圆。

生:我看到人们在共度中秋节。

师:你呢?生:我看到一家人在月亮下面赏月,周围还有美丽的鲜花。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马晓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马晓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马晓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生动地描绘出自然景观或场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生动地描绘出自然景观或场景。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壶口瀑布》,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

5. 实践活动:(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尝试自己动手描绘一个自然景观或场景。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壶口瀑布》,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写作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课堂实录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课堂实录
绕山岳而顺柔,
坦荡荡而存天地!
合:美哉,壮哉,我们的黄河,
——我们的壶口瀑布!
师:远与近是个相对概念,我们走进壶口瀑布,一起发现梁衡先生运用镜头写游记的奥秘,进入今天的第一个课堂环节:宏观看镜头之角度。
一、宏观看镜头之角度
师: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第一次看瀑布……,第二次看瀑布……”的句式说话。
提示:请围绕游记的所至、所见、所感三方面来说。
生:第一次看瀑布在雨季,看到浪沫横溢,其实“什么也看不见”;第二次看瀑布在枯水季,看到瀑布的千姿百态。
(视频解说:在新闻联播的片头出现波涛滚滚的壶口瀑布,在人民大会堂有巨幅的壶口瀑布图,在五十元的人民币上印有壶口瀑布,为何如此重要的地方都出现壶口瀑布的雄姿呢?有何含义?)
(生观看,思考)
屏显:
用这样的句式说话:壶口瀑布的精神,也是()的精神。
生:壶口瀑布的精神,也是母亲河的精神。
生:壶口瀑布的精神,也是中国人的精神。
生:你看,丁字的竖有气魄,作者用了“跌”这个动词,很有力度。本来就涌,挤,急,现在是更涌、更挤、更急。
师:我们把这两句转换一下形式,更能感到纵横的气魄。
屏显: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
便一齐跌了进去,
更涌、
更挤、
更急。
师:我们来读这两句,横面上,排排黄河水奔涌而来,要读出千军万马呼啸而来的磅礴,突然跌下,读出猝不及防的跌宕!
屏显: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这首《江雪》是由“千山”“万径”的远镜头、广镜头,到“蓑笠翁”的近镜头。
师:再来看一首元曲。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

《壶口瀑布》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

2.品味精练、准确、传神的文字之美。

教学重点:品读了解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形容、说明壶口瀑布的特点,从而体会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品读法。

教学手段:PPT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家知道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在哪里,叫什么名字吗?为什么它取名“壶口”呢?通过PPT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

生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2、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的文章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二、初识壶口请同学们打开书散读课文。

1、思考: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注意作者此处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所起到的效果,以及当时作者的感受。

)明确:气势磅礴。

三、再访壶口1、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访壶口。

2、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个人圈划朗读;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气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这句体现了河水排山倒海、湍急汹涌的特点,在黄色与白色的迸发交融中,黄河仿佛是千军万马在黄土高坡上奔腾,兽脊踊跃,横冲直撞,砂石蔽日。

(2)“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里运用排比句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其他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也使文章灵动多姿。

《壶口瀑布》省优质课教学实录

《壶口瀑布》省优质课教学实录

《壶口瀑布》省优质课教学实录(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来研究这篇课文《壶口瀑布》。

先问问大家,五一快来了,寒假也不远了,那么,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录下你喜欢的地方或者景物?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A:我会记手账。

B:我会在马蜂窝上写游记。

教师:那你通常会写什么呢?B:地点、时间、景物。

C:我觉得还有顺序。

教师:很好,我们还要注意游览的顺序。

而我们的作者梁衡也是用了写游记的方式,记录下了自己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

那么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梁衡看到了什么?(三位同学分享课文中的原句)教师:刚才我们请了三位同学分享了梁衡所看到的景物,那么,这是他一次看到的吗?A:这是她两次看到的。

(哪两次?)教师:为什么会在枯水季看?A:可能是…教师: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的游记,重点看看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任务一:明所至教师:首先,梁衡可能是站在哪里看瀑布的呢?根据文本,在课文的插图中标出梁衡可能的观赏地点。

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

A:…教师:有没有同学对此进行补充或者你有不同的观点?为什么?教师:河心是在哪里?教师:那么她是怎么往上看的?教师:为什么不能站在最底下?大家能不能根据文字的叙述说说这里(龙槽)是什么?B:因为最底下是龙槽,根据课文的描述,这里水流非常湍急,不可能站人。

教师:所以按照同砚们适才的描绘,我们基本肯定了作者地址的位置和高度,那末他看到了什么呢?(三)义务二:赏所见教师:枯水季壶口瀑布有怎样的特点?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它的特点。

A: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教师:你刚才分析得特别好,你能为我们读一下吗?你刚才讲到了…教师:有没有同学也找到了这句话?教师:那老师有个问题,如果老师把它改成: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搡着,前呼后拥,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徜徉母亲河,品味民族魂——《壶口瀑布》教学实录青山小学李晨[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主要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使作者深深陶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4、积累语言,了解文中运用的联想以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教学重难点]1、了解黄河外形的厚重、精神的厚重、文化的厚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壶口瀑布1、同学们,请看!(播放九曲黄河图片)这是哪儿?生:黄河。

师:当它流到了壶口,又是另外一番奇妙的景象。

(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看这激流,听这涛声,你想说什么?生:这里的水流真是汹涌湍急。

生:这声音十分巨大,震耳欲聋。

2、师:这里的黄河吸引了多少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看老师板书课题。

全班同学一起读!二、初读感知,了解壶口瀑布的“醉”人之处1、师:来,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壶口瀑布。

请大家打开书翻到94页,快速读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这篇课文词语丰富,有一些词语很少见,你能读准吗?(课件出示:先声夺人、雷霆万钧、洪钟闷雷、挟风带雨、蒸云弥漫、悬流激荡)谁来读?指名读。

师:你知道挟风带雨中挟字的意思吗?生:带着的意思。

师:说的不错,谁再读?指名读。

师:你知道雷霆万钧中钧字的意思吗?生:这是古代的重量单位。

师:那万钧就是指——生:很重很重。

师:好,全班同学一起读!3、师:读了课文,你能不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主要写作者由远及近地观赏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

师:那你读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受到壶口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啊!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

)你来读,再请你读,大家一起读!三、精读深入,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1、师:到底是什么让作者深深地陶醉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勾画出让作者陶醉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在批注中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掌握学情)2、师:你找到了哪一句?生:我找到了这一句:那升腾的水雾因为阳光的折射幻化出道道彩虹,有的从天际插入,似长鲸饮涧;有的横卧河上,如彩桥飞架;有的飘忽游移,像花团锦簇;有的断断续续,扑朔迷离。

我体会到壶口瀑布由于太阳光的折射幻化出的彩虹很美,作者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它的美。

师:用了排比后写出的是一种怎样的美?不用行不行?生:用排比就可以写出这种壮丽的气势,不这样写就不能表现那种气势。

师:你们几个人合作读一读吧?合作读几个有的。

师:还有谁也想合作读一读?3、师:你还找到了哪一句?生:我找到了这一句:这声音好像火车出站、航班起飞、放炮开山。

我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声音很大。

师:怎么大?用一个词来形容?生:震耳欲聋。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这震耳欲聋的声音的?生:用了几个比喻词,火车出站、航班起飞、放炮开山。

师:请读出这火车出站般地动山摇的声音!生朗读。

师:这还是航班起飞一样的山呼海啸啊!你们这一大组读!大组读。

师:这声音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作者用三个排列的比喻写出了这声音的特点,全班同学一起读!齐读。

师:难怪人们还没有见到壶口瀑布,就被它深深震撼,这真是——先声夺人啊!4、师:你还找到了哪一句?生:我找到了这一句:只见滚滚黄水从高高的崖头跌落下来,挟风带雨,雷霆万钧,溅起的水雾散在空中,蒸云弥漫,仿佛从水底冒出滚滚的浓烟。

我从挟风带雨这个词体会到瀑布从高高的崖头上跌落下来,带着风,带着水雾,向我奔袭而来。

师:这跌落的水势真猛啊!请你来读!生读句子。

师:还有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我从雷霆万钧这个词体会到滚滚黄水从崖头跌落下来,声音十分响亮,振聋发聩。

师:请你读。

生读句子。

师:你们真会学习,都发现作者在这里用了跌落这个词,是啊!黄河水从高高的崖头“跌落”下来才有了这磅礴的气势!(出示图片)它从秦晋峡谷而来,宽400多米,到壶口仅有四五十米,断崖落差却达40米。

这跌落尽显壶口瀑布的豪迈与磅礴啊!这是怎样的气势呢?谁再来读读这两个词?(出示:挟风带雨、雷霆万钧)指名读词。

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滚滚黄河之水从高高的崖头跌落,好似一条巨龙向我们摇头摆尾,蜿蜒而来。

师:还有谁读?学生再读词。

师评价:这八个字仿佛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让我们把这两个词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这是多么让人震撼的气势啊!全班女生一起读。

女生齐读。

师:作者用了这些精妙的四字词语写出了壶口瀑布跌落时令人震撼的气势,让我们全班再读!齐读。

师:现在,让我们把目光从崖头转向“跌落”的水底,(出示:水底悬流激荡,这雾,这云,这烟,全部是黄色的,散发着泥土气息,使这瀑布增加了厚重感,更使那吼声如洪钟闷雷,震荡峡谷,气吞山河。

)谁能读好这句话?生读!师:你有怎样的感受?生:湍急的水流汹涌激荡,雾和云和烟向我们扑面而来,还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整个峡谷里回荡,仿佛要把整个山河都吞掉。

师:看,水底的激流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图片)来,全班同学一起读!5、师:学到这里,谁来告诉我,作者是被壶口瀑布的什么所陶醉?生:壶口瀑布的样子、声音让作者陶醉。

生:作者是被壶口瀑布那雄壮的力量、磅礴的气势所陶醉。

师:(板书:外形气势)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令人陶醉的句子: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还没靠近,就听到它惊天动地的声音——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恢宏气概真是让人震撼啊——那升腾的水雾幻化成无尽的遐想——6、这样壮美的壶口瀑布,怎能不令作者陶醉呢?难怪作者会由衷地感叹:(啊!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

)四、重点品味,揣摩壶口瀑布的伟大精神1、师: 多么震撼人的壶口瀑布啊,站在它的面前,我感到自己的渺小、柔弱,你呢?生:站在它的面前,我感受自己十分的微弱,象一只蚂蚁一样。

生:我也觉得自己和壶口瀑布相比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

2、师: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快速浏览第六自然段。

生:我忽然领悟了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境界……师:作者领悟了怎样的“境界”?生:远处看见滚滚的黄水与天相接,仿佛一条巨龙从天上向我们冲来。

师:这就是千里黄河的气势啊!你来读句子!生读句子。

师:这壶口瀑布带给中华民族的仅仅是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高远气势吗?作为母亲河,她还孕育了一段特殊的历史啊!(看视频918国难的历史)1937年7月,日寇悍然大举侵略我国,祖国河山备受蹂躏,中华民族岌岌可危。

(音乐起)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光未然来到壶口,奔泻的瀑布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写下不朽诗篇《黄河颂》。

后来,冼星海为此诗谱曲,《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这首合唱曲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奔向抗日的前线!师:你听,你听!你从《黄河大合唱》中听出了什么?生:听出了黄河波涛汹涌。

生:听出了义无反顾、坚韧刚强的精神。

生:听出了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

师:请你读出这种精神来!生读。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一名即将东渡抗日的战士,你会想些什么——生:那奔腾的黄河不屈不挠,奋勇向前,这真是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我也要奋勇杀敌,把日寇赶出我们的家园。

生:日本帝国既然要亡我民族、灭我国家,我们就要与他奋战到底。

生:我不能眼睁睁地看见我们国家的大好河山被倭寇蹂躏,为了祖国,我们要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

师:你们真是一群豪情万丈的爱国志士啊,男生一起读!师:这壶口的气势,荡涤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啊!全班一起再来读读这整个句子——(整句连读)老师小结:作者又是被壶口瀑布的什么所陶醉呢?(精神)他由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丰富而深刻的联想,更加深了我们心底的感叹,大家一起读!(出示:啊!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

)五、点拨领悟,传承壶口瀑布的厚重内涵1、师:黄河绵延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课件同步出示相应的画面)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它是平静的一湾;在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山东,它是平稳的漫流。

而在这壶口,作者说他看到了黄河性格的另一面,那壶口瀑布丰富的内涵,作者读懂了吗?师:你从哪一句知道的?生:是这一句: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动,它的雄风在我血管中呼啸,它的精神在我眼睛里闪动。

师:这“威力”“雄风”是指什么?生:这“威力”“雄风”是指坚韧刚强、勇往直前的民族的精神!生:是指不屈不挠、无所畏惧的民族精神。

就请你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作者胸中鼓动坚韧刚强的血性!还有谁读?指名读。

师:我们已经看到你的血管中呼啸着勇往直前的气势!男生再读。

男生一起读。

师:你们也像作者一样读懂了壶口瀑布厚重的内涵啊!(板书:厚重内涵)2、师:(音乐起)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特殊考验,这种精神就会异常凸显——98年的洪灾,08年的大地震,我们全民族都能如黄河大合唱在召唤般,群情振奋,以壶口瀑布的气势迅速行动。

(课件凸显排比句)引读是什么在我们的胸中鼓动?——是什么在我们的血管里呼啸?——是什么在我们的眼睛里闪动?——3、师: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写下来!学生写感受,教师巡视。

指名读自己写的句子。

生: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势不可挡,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受到兴奋与震撼,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豪与骄傲。

生:壶口呀,你的颜色在我的眼睛里闪烁,你的声音在我的耳畔翻腾,你的力量在我胸中萦绕,我爱你,壶口瀑布!生: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携黄河之势,鼓壶口之力,树国人之风,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4、师:从今天起,我,我们每一个人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啊!全班一起再读读这个句子。

(课件展示:啊!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

)5、好一个天下第一壶,它灌醉了李白、王之涣,灌醉了光未然、冼星海,今天又将我们灌醉。

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再读读!(课件展示:啊!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

)六、小结回环,徜徉壶口瀑布的“醉”人之处1、小结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5课《壶口瀑布》,作者通过富有节奏的四字词语和充满激情、气势的比喻句、排比句,把壶口瀑布的风采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触景生情,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与美的享受!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啊!2、布置作业搜集、阅读像《壶口瀑布》一样抒写内涵厚重的祖国山川胜景的文章,记下我们感受与收获。

七、板书设计15 壶口瀑布外形气势四字词语陶醉厚重内涵排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