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壶口瀑布》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壶口瀑布》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初中语文 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细读课文,赏析精妙语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美。
3.研读课文,感悟作者在此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读课文,赏析精妙语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美。
难点:研读课文,感悟作者在此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咱们班的孩子当一回导游,带大家一览我们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
散文家梁衡曾两次来到壶口瀑布,他和大家一样,震撼于壶口瀑布之壮美,回去后写了一篇游记《壶口瀑布》。
他笔下的壶口瀑布是怎样的呢?他由这前赴后继的惊涛骇浪联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
二、简介作者三、预习检测课前已布置预习作业,我们现在来检测一下预习成果。
1. 字词检测开火车检测,对重点字音进行讲解。
2. 美词积累大量运用短语是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课前布置大家勾画出本文的四字短语,老师将大家的反馈进行了收集,咱们一起来朗读一下: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积累了文中的美词,正是这些词语,将壶口瀑布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给词语分类,就是为了将来用到写作中去。
3. 了解文体特征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游记的要素:所至、所见、所感(板书)四、初读,明“所至"。
1.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梁衡两次到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
2. 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分别是什么时候?3. 两次游览,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次呢?4. 作者枯水季节观赏壶口瀑布的立足点在哪?下到沟底,走到河心(板书:所至:下到沟底、走到河心)作者观察壶口瀑布的立足点始终没变,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定点换景的写法。
五、精读,品“所见”。
作者在河心看到了怎样的奇观呢?1. 美景配文(1)阅读第3、4自然段,提取当中描写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文字,为下面图片配一段文字。
请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为大家介绍壶口瀑布的美景。
《壶口瀑布》粱衡教学设计(通用5篇)

《壶口瀑布》粱衡教学设计《壶口瀑布》粱衡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壶口瀑布》粱衡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壶口瀑布》粱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3、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教学难点: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新授课文:单元导读:首先,翻到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仔细阅读,然后说一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从单元导读中我们知道,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游记,那么什么是游记。
游记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等,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游记的特点,先游后记,亲见真闻。
学游记,首要的是要抓住景和情。
二、作者简介梁衡,山西霍州人。
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三、整体感知1、认识生字词。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3、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教学难点: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新授课文:单元导读:首先,翻到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仔细阅读,然后说一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从单元导读中我们知道,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游记,那么什么是游记游记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等,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游记的特点,先游后记,亲见真闻。
学游记,首要的是要抓住景和情。
二、作者简介梁衡,山西霍州人。
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三、整体感知1、认识生字词。
铸(zhù)告诫(jiè)推搡(sǎng)霎时(shà)驰骋(chěng)漩涡(xuán)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湿漉漉(lù)震耳欲聋(zhèn)潺潺(chán)前呼后拥(yōng)怒不可遏(è)2、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壶口瀑布》一等奖教学设计梁衡一、教学目标(一)语言文化目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
(二)思维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品味描写黄河的奇特景观的语言妙处,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三)审美创造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游记散文,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塑造迎难而上,不怕艰难的高尚品格。
二、课文内容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办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主要通过叙述作者第二次在春季枯水期前往壶口瀑布的欣赏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色,借眼前豪迈之景抒发对黄河无比崇敬之情,与对黄河精神的高度礼赞。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散文的理解已经有了基础,而游记散文的品悟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借以多媒体辅助的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写作特点,更好地理解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品味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与象征意义。
六、教法学法(一)教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法(二)学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观黄河)利用多媒体方式,通过播放《黄河——母亲河》记录片,欣赏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观,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梳理全文(读黄河)(独学——展示)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作者一共去了壶口瀑布,分别看到景色。
(三)重点赏析,涵咏品味(品黄河)(独学——展示)请大家反复诵读描写枯水季的黄河的特点,圈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子,并且品析语言妙在哪里(从修辞手法、动词锤炼、情感表达),描绘出怎样的一幅景象。
举例:我认为“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那碎成堆堆白雪。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壶口瀑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黄河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壶口瀑布》(板书:壶口瀑布)。
说起瀑布,大家能否想起有首写瀑布的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知道黄河的壶口瀑布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在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1、2段,请一位男生来朗读课文第3段,请一位女生来朗读课文第4段,全班齐读5、6段。
读完课文,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黄河的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印象?明确:危险,雄伟、壮阔、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他的阳刚之美吗?明确:不仅有雄伟壮阔的阳刚之美,还有如丝如缕,如歌如画的阴柔美,堪称刚柔相济。
三、文本研习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我们对壶口瀑布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表现黄河壶口瀑布雄伟壮阔、阳刚之美的句子,指明学生朗读,并做简要分析。
(同桌、前后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交流好了,请举手回答。
)提示:几次去?雨季2,枯水34,跳读,指导学生读,多个学生读,反复读明确:2段(稍略)“涛声隐隐如雷……浪沫横飞,一股劲冲进去,”①明确:比如哪个句子体现了黄河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精神?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强烈推荐】《壶口瀑布》优秀教案设计2篇

《壶口瀑布》最新优秀教案设计2篇《壶口瀑布》优秀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铸、告诫、推搡、霎时、驰骋、漩涡、寒噤、迂回、汩汩、湿漉漉、震耳欲聋”等重点字词。
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明确作者的游踪,能够划分文章段落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包括对其声音、形态、气势等方面的描写,体会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方式,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作者在描写壶口瀑布过程中所融入的情感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文字描述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感受黄河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如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游踪,如作者先写雨季时壶口瀑布的危险和给人的可怕感觉,后写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包括河水的形态变化、龙槽的特点等。
品味文章精彩的写景语句,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写手法来表现壶口瀑布的特点。
例如“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黄河水的勇往直前;“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通过生动的描写,将黄河水在壶口的动态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壶口瀑布磅礴气势的作用。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游记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黄河的伟大力量,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2)提问学生: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对壶口瀑布有哪些了解?2. 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哪些内容?3. 精读课文(1)雨季看壶口瀑布①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雨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雨季的壶口瀑布很危险、可怕呢?③作者在描写雨季的壶口瀑布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枯水季看壶口瀑布①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三至五段,其他同学思考: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枯水季的壶口瀑布雄伟壮观、震撼人心呢?③作者在描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 品读感悟(1)作者在描写壶口瀑布的过程中,不仅描写了瀑布的壮观景象,还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课题 《壶口瀑布》 课时 1 时间 2018.07.13
课标要求
及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
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
力的语言。
《壶口瀑布》这篇散文的教学是有难度的:学生由瀑布外形的厚重,体会瀑布既有
气吞山河之势,又体会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孩子们只能体会到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
却很难体会出我们民族的坚强不屈。
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水的游记,在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者梁衡调
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
本单元要求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揣摩品味语言。在
这节课主要解决写景的角度和赏析语言两方面的问题,要以任务设计驱动学生自主体
会,而非灌输。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认识本文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
2.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品格的赞美。
学习重难
点
重点:认识本文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
难点: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品格的赞美。
教
学
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研讨活
动
导入
开课前“闲”聊:“我们去哪儿” 导入问题: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去这两个地方远游,你想去哪儿?为什么? 过渡语:无论你倾心于马尔代夫沙滩碧浪的细腻浪漫,还是偏爱于泰山日出的雄浑壮阔,这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壶口瀑布》,去感受那里的独特风景。 看马尔代夫与泰山图片,自由发言。 然后出示“壶口瀑布”的图片。
预习检测 1.同位互相介绍自己了解的壶口瀑布。 2.给划线字注音。 ①寒噤( ) ②霎时( ) ③漩涡( ) ④寒噤( ) ⑤汩汩( ) ⑥怒不可遏
( )
1.同位互相介绍。
2.先自主完成,
小组检查纠正。 预习检测略显简单
程 活动一 整体感知壶口瀑布“水”的特点 问题设计:默读文章2-4段:结合具体的词句、细节,说说壶口瀑布“水”的特点。 第一次比较阅读:理解梁衡为何要将意思相近的动词罗列在一起。 朗读设计:教师读改后文字,学生齐读原文。 原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改后:“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第二次比较阅读:理解梁衡为何要长短句相间使用,而不选择排比。 原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改后:“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不断互相挤撞推搡,不断前呼后拥,不断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第三次比较阅读。理解梁衡为何要为使用这么多叠词。 原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改后:“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再读课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追问:壶口瀑布的水除了“猛”的特点之后,还有什么特点?——还有柔和的一面。 选择能体现壶口瀑布柔和特点的语段来读。 活动设计: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重点品读第三段文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提示边听、读边思考。 第二次阅读设计:男生齐读改后文字,女生齐读原文。提示边听、读边思考。 第三次比较阅读设计:教师读改后文字,一生读原文。提示边听、读边思考。 再读课文:品读结束之后的朗读设计:请同学们自由读,体会感受水的特点。注意标画的停顿及重音。之后再齐读,并指导。 学生活动设计
细致,操
作性强。
活
动
二
理解“我”的沉思
1. 过渡语:无论是壶口瀑布水的凶猛还是柔和,
都在情感上给予我们震撼,而作家梁衡却陷入了深思
中。
2. 出示原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
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
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
3. 关于这一点,在梁衡吧上也有读者提出了这一
问题:
4.下面,就发挥小组的力量,帮助梁衡来解答读者
的这一疑惑。
5.教师下发研讨单,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并收集学
生讨论的结果,通过同屏投影把学生讨论的内容展示在
大屏幕上。
1. 合作讨论: 为什么壶口瀑布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 要求:(1)全员参与讨论,发现原因。 (2)结合有关语句,分享观点。 (3)其他小组倾听,提出质疑或分享观点。 2.小组展示。
活
动
三
体悟情感 1.过渡语:诚如同学们所言,黄河水正是在和山石的搏斗中,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也正是在与山石的搏斗中,铸就了伟大的性格,她不宽厚但绝不软弱。我们齐读第6段第一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其实赞颂黄河的作品有很多,我们来齐读《黄河颂》中的片段,在此感受黄河的蓬勃气势和她的伟大坚强。 2.《黄河颂》片段: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1. 学生齐 读“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2. 学生有 感情齐读《黄河颂》片段。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3.大屏幕显示《黄河颂》创作背景:背景二: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史了”。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4. 黄河、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有怎样的联系呢? 讨论明确:黄河的曲折蜿蜒、奔腾不息、百折不挠 不正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吗?
3. 学生看
投影上的背景资
料并讨论黄河乃
至壶口瀑布的象
征意义。
检测设计(作业) 1.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吗? 参考答案:黄河的伟大性格是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具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例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人民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鬼子;建国后“两弹一星”建设祖国;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等。 2.再读全文,作者笔下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参考答案:(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4)黄河水流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伟大 坚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