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DTU技术规范(一)(0916)
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TU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TU)技术规范目录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技术要求 (1)3 标准技术参数 (9)4 环境条件表 (13)5 试验 (13)附录A 站所终端及辅助设备的结构和安装示意图(参考性附录) (15)附录B 站所终端端子排、航空接插件接口定义及接线要求(规范性附录) (28)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TU)技术规范1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626.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 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0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15153.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GB 7251.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2技术要求2.1概述终端分类及安装形式:站所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组屏式、遮蔽立式、遮蔽壁挂式站所终端。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1. 引言配电自动化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馈线终端作为配电网中的关键部件,起到了连接配电线路和用户、实现电能计量和监测等功能。
本文档旨在规范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的技术要求,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管理。
2. 术语定义•配电自动化: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配电网设备的远程测控、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提升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运行质量。
•馈线终端:指安装在配电线路上的供电单位和用户之间,用于实现电能计量、监测、保护和通信等功能的设备。
3. 技术规范3.1 设备选型选择适用的馈线终端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以太网、无线通信等;•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具备较大的存储容量,支持历史数据存储和查询。
3.2 设备安装馈线终端设备的安装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安装位置,应选择防潮、防尘、通风良好的地方;2.安装设备支架,并确保牢固可靠;3.连接设备的电源和通信线缆,确保连接正确无误;4.开启设备电源,进行设备初始化和设置。
3.3 设备功能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电能计量:能准确测量供电单位和用户的用电量,并能实现分时电能计量;•供电质量监测:能监测供电质量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等,并及时报警;•远程通信:能与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远程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命令下发等功能;•保护功能:能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检测和保护,如过电流、短路等故障;•数据存储和查询:能对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方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3.4 设备管理为了保证馈线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管理,应进行以下管理措施:•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通信连接情况,及时处理故障;•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定期对设备进行固件升级和软件更新,以支持新的功能和修复已知问题;•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行日志和维护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TU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 T U技术规范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TU)技术规范目录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TU)技术规范1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GB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2 技术要求概述终端分类及安装形式:站所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组屏式、遮蔽立式、遮蔽壁挂式站所终端。
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TU专业技术规范

e)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端口数据监视功能.
f)无线通信模块应支持SMS管理功能,可通过SMS支持关键参数设置、状态查询、故障诊断功能。
g)无线通信模块应支持本地维护功能,可通过本地维护接口支持调试、参数设置、状态查询和软件升级。
2.1.2遮蔽立式站所终端
通过机柜与开关并列方式,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环网柜、箱式变电站内部的配电终端。
站所终端安装形式要求见表1,各型终端的安装、结构、端子布置等详见附录A。
表1 站所终端安装形式要求
应用场景
站所终端安装形式
开关站、配电室
“三遥”站所终端
组屏式室内安装
环网单元
“三遥”站所终端
遮蔽立式安装
Q/GDW 513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 514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 625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
2技术要求
2.1概述
终端分类及安装形式:站所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组屏式、遮蔽立式、遮蔽壁挂式站所终端。
2.1.1组屏式站所终端
通过标准屏柜方式,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开关站、配电室等处的配电终端。
GB/T 17626.11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15153.1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
GB/T 11022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 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
GB/T 13729远动终端设备
GB/T 5096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TU)技术规范

配电⾃动化站所终端(DTU)技术规范配电⾃动化站所终端(DTU)技术规范⽬录1 规范性引⽤⽂件 (1)2 技术要求 (1)3 标准技术参数 (9)4 环境条件表 (13)5 试验 (13)附录A 站所终端及辅助设备的结构和安装⽰意图(参考性附录) (15)附录B 站所终端端⼦排、航空接插件接⼝定义及接线要求(规范性附录) (28)配电⾃动化站所终端(DTU)技术规范1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件。
GB/T 17626.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 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 ⼯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0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15153.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GB/T 11022 ⾼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技术要求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 5096 电⼦设备⽤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法GB/T 19520 电⼦设备机械结构GB 7251.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配电⽹⽤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DL/T 721 配电⽹⾃动化系统远⽅终端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络访问DL/T 814 配电⾃动化系统功能规范Q/GDW 382 配电⾃动化技术导则Q/GDW 513 配电⾃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 配电⾃动化终端/⼦站功能规范Q/GDW 625 配电⾃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2技术要求2.1概述终端分类及安装形式:站所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组屏式、遮蔽⽴式、遮蔽壁挂式站所终端。
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TU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TU)技术规范目录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TU)技术规范1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GB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2 技术要求概述终端分类及安装形式:站所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组屏式、遮蔽立式、遮蔽壁挂式站所终端。
组屏式站所终端通过标准屏柜方式,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开关站、配电室等处的配电终端。
DTU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DTU)技术规范(适用开闭站、配电室、电缆分界室三遥站点)北京市电力公司二〇一〇年九月11.总则1.1本规范适用于由DTU实现遥测、遥信、遥控功能的开闭站、配电室、电缆分界室等站点内应用的远方终端。
1.2本规范正文提出了对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3本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
对本规范未进行规定的技术细节,参照最新版本的GB标准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技术标准中未明确要求的条款,应执行最新颁布的IEC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当标准中的条款与本规范存在偏差时,应以本技术规范为准。
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DL/T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 721—2000 配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GB/T15576-1995 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JB7113-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DL/T 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定DL/T 634.510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定京电调[2005]20号北京电力公司配网自动化101/104通信规约实施细则3.定义3.1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是指用于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各种馈线远方终端、配电变压器远方终端设备的统称。
3.2DTU是指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开闭站、配电室等站点,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检测(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检测故障)等功能的远方终端。
4.环境条件4.1运行环境温度范围:-20℃~+55℃4.2极限环境温度范围:-40℃~+70℃4.3相对湿度:5%~100%4.4大气压力:70kPa~106kPa4.5抗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8g地面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持续三个正弦波,安全系数1.6715.功能技术要求5.1电源技术要求5.1.1装置电源5.1.1.1装置电源应能同时接纳交、直流供电方式。
北京市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FTU技术规范(0916)

配网自动化远方终端(FTU)技术规范北京市电力公司二0—0年九月1总则2引用标准3定义4环境条件5功能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柱上开关应用的FTU 远方终端。
本规范正文提出了对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
对本规范未进行 规定的技术细节,参照最新版本的GB 标准执行。
2引用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技术标准中未明确要 IEC 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当标准中的条款与本规范存在偏差端设备的统称。
FTU 是指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和开关柜等处,并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 检测(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检测故障 )等功能的远方终端。
应以本技术规范为准。
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DL/T630 —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 721 —2000 配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GB/T15576-1995 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JB7113-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GB 4208 — 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DL/T 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5-101 部分:传输规定DL/T 634.510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 部分:传输规定京电调[2005]20号北京电力公司配网自动化101/104通信规约实施细则时, 义4.1 运行环境温度范围 -20 C ~+55C 4.2 极限环境温度范围 -40 C ~+70C 4.3 相对湿度 5%~100% 4.4 大气压力70kPa 〜106kPa4.5抗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 0.38g地面垂直加速度 0.15gword 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境条件环 4 1.2 1.3求的条款,应执行最新颁布的 3.1 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是指用于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各种馈线远方终端、配电变压器远方终3.2同时作用持续三个正弦波,安全系数 1.67 5 功能技术要求5.1电源技术要求5.1.1装置电源5.1.1.1 装置支持双 PT电源供电和直流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供电的供电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DTU)技术规范(适用开闭站、配电室、电缆分界室三遥站点)北京市电力公司二〇一〇年九月1目录1.总则 (1)2.引用标准 (1)3.定义 (1)4.环境条件 (1)5.功能技术要求 (2)1.总则1.1本规范适用于由DTU实现遥测、遥信、遥控功能的开闭站、配电室、电缆分界室等站点内应用的远方终端。
1.2本规范正文提出了对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3本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
对本规范未进行规定的技术细节,参照最新版本的GB标准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技术标准中未明确要求的条款,应执行最新颁布的IEC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当标准中的条款与本规范存在偏差时,应以本技术规范为准。
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DL/T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 721—2000 配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GB/T15576-1995 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JB7113-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DL/T 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定DL/T 634.510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定京电调[2005]20号北京电力公司配网自动化101/104通信规约实施细则3.定义3.1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是指用于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各种馈线远方终端、配电变压器远方终端设备的统称。
3.2DTU是指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开闭站、配电室等站点,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检测(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检测故障)等功能的远方终端。
4.环境条件4.1运行环境温度范围:-20℃~+55℃4.2极限环境温度范围:-40℃~+70℃4.3相对湿度:5%~100%4.4大气压力:70kPa~106kPa4.5抗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8g地面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持续三个正弦波,安全系数1.6715.功能技术要求5.1电源技术要求5.1.1装置电源5.1.1.1装置电源应能同时接纳交、直流供电方式。
正常情况下,应由两路交流电源互为备用供电方式,且一旦两路交流电源均中断,装置应在无扰动情况下自动切换到直流供电方式;当交流电源恢复供电时,装置应自动切回交流供电方式。
装置应能实现对供电电源的状态进行监视,并能将电源供电状况以遥信方式上传到上级系统。
5.1.1.2交流失电后,后备电源为终端与通信设备供电时间大于等于8小时,且在8小时内,应至少保证主电源停电后能分合闸操作4次。
5.1.1.3电源模块应为操作机构提供48V操作电源,功率大于等于300W,为通信装置提供24V通信电源,功率大于等于15W。
站室内有直流系统的情况下,则由直流系统为操作机构提供电源。
5.1.1.4DTU能实现对供电电源的状态监视,能够将电源供电状况(是否欠压、是否活化)以遥信方式上传至主站系统。
5.1.1.5DTU装置内应具备电池活化管理功能,能够自动实现对蓄电池的定期充放电,且充放电时间可进行设置。
5.1.2供电方式5.1.2.1市电交流220V供电。
5.1.2.2 电压互感器二次100V交流电源供电。
5.1.2.3 220V或110V直流电源供电。
5.1.2.4后备电源供电(内有直流系统时不配置)。
5.1.3技术指标5.1.3.1交流电源1)交流电源标称电压容差为+20%~-20%。
2)交流电源标称频率为50Hz,频率容差为±5%。
3)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10%。
5.1.3.2直流电源1)电压标称值为单相220V或110V(100V)。
2)直流电源标称电压容差为+15%~-20%。
3)直流电源电压纹波为不大于5%。
5.1.3.3后备电源1)后备电源采用德国阳光原装进口蓄电池,型号:A412/8.5SR,8.5Ah。
2)蓄电池组采用串联供电方式,标称电压应为48V。
5.2装置温度特性要求环境温度在-20℃~55℃,最大变化率lO℃/h,设备应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环境温度在-40℃~70℃时,设备应正常工作。
5.3硬件5.3.1结构5.3.1.1装置应为标准19英寸机架式结构。
5.3.1.2装置结构设计应紧凑、小巧,外壳密封,能防尘、防雨,防护等级不得低于GB/T 4208规定的IP31的要求。
5.3.1.3远方终端装置应有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并与外壳和大地牢固连接。
5.3.1.4遥控、遥信、交流采样功能模块独立设置,至少满足8个回路的测量与控制功能,并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容量扩充。
5.3.1.5功能模块应支持热插拔功能。
5.3.2基本性能5.3.2.1主机应采用不低于32位微处理器(DSP处理器)系列芯片。
5.3.2.2主要元器件采用工业级芯片(元器件)、板卡。
5.3.3存储容量装置存储容量不小于2M。
5.4软件5.4.1装置主机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5.4.2装置应用程序应基于(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软件平台进行开发,用以保证配网终端装置进行故障识别、规约转换、数据管理等复杂功能要求。
5.4.3装置应具备程序死锁自恢复(WATCH DOG看门狗)功能。
5.4.4装置应支持本机键盘/维护笔记本和远程系统诊断、测试功能。
5.4.5装置应配备诊断和测试软件以及主站仿真通信程序。
5.5功能要求5.5.1遥信5.5.1.1遥信量采集包括:开关位置、保护动作、故障信息、一二次设备异常信息、装置电源状态、手把位置等信息,并向远方发送,并向远方发送,状态变位优先传送。
5.5.1.2选择设定变位遥信产生事件顺序记录并向远方传送。
5.5.2遥测(交流采样)5.5.2.1采集馈线故障电流。
5.5.2.2采集电压、电流。
5.5.2.3测量零序电流,监视三相不平衡状况。
5.5.2.4能够贮存定点的遥测量并按照规约要求向主站传送。
5.5.3遥控接收并执行遥控命令或当地控制命令,以及返送校核,与各种类型重合器、断路器和负荷开关配合执行操作。
5.5.4电度采集电度数据,支持按设定时间间隔存储数据,存储时间不小于7天。
5.5.5电容器管理功能5.5.5.1可以记录电容器动作日期和时间。
5.5.5.2可以记录电容器动作前、后电压。
5.5.5.3可以记录电容器动作前、后无功功率或功率因数。
5.5.6对时支持接收主站系统时钟校时功能。
5.5.7通信功能5.5.7.1端口1)基本配置有四个RS-485/RS-232通信口;2)基本配置有两个10/100 BASE-T以太网络接口。
5.5.7.2规约1)支持DL/T 634.5101-2002/IEC608-70-5-101:2002或DL/T 634.5104/IEC60870-5-104规约与主站通信的功能,并满足《北京电力公司配网自动化101/104通信规约实施细则》规定,支持平衡式的通讯方式;2)支持采用MODBUS规约与网络表通信的功能;3)支持采用DL-451规约与站内直流系统通信的功能;4)支持DL/T 634.5101-2002/IEC608-70-5-101:2002规约与站内保护管理机通信的功能。
5.5.7.3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站点,装置应内置获得运营商认证的无线通信板件或模块。
5.5.7.4采用测控装置实现遥测、遥信、遥控功能的站点,DTU装置的测控回路可以减少或不配置,但其它数据处理、传输及通信等各项功能均保持不变。
5.5.8数据处理及传送功能5.5.8.1具备将遥测数据整点记录存储的功能,存储容量大于30天。
5.5.8.2具备检测遥测极值(日极值)并生成历史记录的功能,存储容量大于30天。
5.5.8.3根据参数设置选择越死区值的遥测变化数据主动或召唤方式上报。
5.5.8.4选择设定遥信变位按事件顺序记录(SOE)处理,并主动上报。
5.5.8.5支持主站召唤全数据(当前遥测值、遥信状态)。
5.5.8.6支持主站召唤历史数据(遥测整点记录、极值记录)。
5.5.9远程维护终端应支持主站利用通讯通道对终端的软件、参数及通讯规约进行远程自动升级,远程升级应保证终端内的数据安全。
5.5.10其它功能5.5.10.1当地和远方参数设置。
5.5.10.2装置故障和遥测越限报警。
5.5.10.3装置自诊断、自恢复。
5.5.10.4装置电源失电后数据保存。
5.5.10.5具有当地馈线故障指示和信号复归。
5.6技术指标5.6.1模拟量输入5.6.1.1交流采样电压、电流,测量精度0.5级。
5.6.1.2 至少支持2个电压遥测采集点输入,可扩展。
5.6.1.3 至少支持8路电流遥测采集点输入,每路至少支持3个电流遥测采集点输入。
5.6.2故障电流5.6.2.1故障电流输入范围不小于10倍额定电流。
5.6.2.2故障电流总误差不大于3%。
5.6.3开关量输入5.6.3.1输入方式:单端输入。
5.6.3.2至少支持8路的开关量输入,每个间隔至少具备5个遥信接入,可扩展。
5.6.3.3隔离:500VDC 的光电隔离。
5.6.3.4接线方式:无源接点。
5.6.3.5闭合对应二进制码 "1",断开对应二进制码 " 0 " ( 指用 l 位码表示时 )。
5.6.3.6回路电压:24V DC。
5.6.3.7防抖能力:0-1000ms (可调);默认值为10ms。
5.6.3.8事件顺序记录 (S O E ) 分辨率:≤ 2ms。
5.6.4开关量输出5.6.4.1输出方式:继电器常开节点。
5.6.4.2触点容量:直流110V、5A或220V、5A;24V、16A;交流220V、16A。
5.6.4.3至少具备8路遥控输出,可扩展。
5.6.5装置功耗装置正常工作时整机功耗不大于30W。
(不含蓄电池充电功耗)5.6.6可靠性指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50000小时,年可用率≥99.99%。
装置整体运行寿命大于10年。
5.7绝缘性能要求5.7.1绝缘电阻终端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1所示:5.7.2绝缘强度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以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之间,应耐受如表2中规定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
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
5.8电磁兼容性要求5.8.1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在电源电压ΔU为100%,电压中断为0.5s的条件下,终端不应发生死机、错误动作或损坏,电源电压恢复后存储数据无变化,工作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