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辽宁省高考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合集下载

2008高考文综卷(全国卷)

2008高考文综卷(全国卷)

是经线, 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 中 是经线 8~11题。 题 8.若Q地的地方时为 时30分,则Q 若 地的地方时为 地的地方时为5时 分 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北半球、 月 南半球、 月 北半球 南半球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北半球、 月 南半球、 月 北半球 南半球 9.若Q地的地方时为 时30分,则Q 若 地的地方时为 地的地方时为2时 分 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 B.45°~55° ° ° ° C.5°~15° D.60°~70° ° ° ° °
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图中① 图中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答:5.B 6.C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7.D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7.自1985年至 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自 年至 年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第二产业向东南 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第一产业向东南 第三产业向东南
分析——属于人口区位分析 3.读数据,自82至2000年总人口数大增,老人、小孩比 重减少,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幅增加,说明了自然增长率 不大,而是机械增长,因此选择D 4.由上题可知该城市一定是移民城市,因此选择深圳B

2008年高考真题精品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文科)2390

2008年高考真题精品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文科)2390

2008年高考真题精品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文科) 测试题 2019.91,一生产过程有4道工序,每道工序需要安排一人照看.现从甲、乙、丙等6名工人中安排4人分别照看一道工序,第一道工序只能从甲、乙两工人中安排1人,第四道工序只能从甲、丙两工人中安排1人,则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 A .24种B .36种C .48种D .72种2,已知双曲线的一个顶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则( )A .1B .2C .3D .43,在正方体中,分别为棱,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都相交的直线( ) A .不存在B .有且只有两条C .有且只有三条D .有无数条 4,在中,内角对边的边长分别是,已知,.(Ⅰ)若;(Ⅱ)若,求的面积.5,某批发市场对某种商品的周销售量(单位:吨)进行统计,最近100周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Ⅰ)根据上面统计结果,求周销售量分别为2吨,3吨和4吨的频率; (Ⅱ)若以上述频率作为概率,且各周的销售量相互独立,求 (ⅰ)4周中该种商品至少有一周的销售量为4吨的概率; (ⅱ)该种商品4周的销售量总和至少为15吨的概率.22291(0)y m x m -=>15m =1111ABCD A B C D -E F ,1AA 1CC 11A D EF CD ABC △A B C ,,a b c ,,2c =3C π=ABC △a b ,sin 2sin B A =ABC △6,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AP=BQ=b (0<b<1),截面PQEF ∥,截面PQGH ∥.(Ⅰ)证明:平面PQEF 和平面PQGH 互相垂直;(Ⅱ)证明:截面PQEF 和截面PQGH 面积之和是定值, 并求出这个值; (Ⅲ)若,求与平面PQEF 所成角的正弦值.7,在数列,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设.(Ⅰ)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证明你的结论;(Ⅱ)设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求数列的前项和.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到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设点P 的轨迹为. (Ⅰ)写出C 的方程;(Ⅱ)设直线与C 交于A ,B 两点.k 为何值时? 此时的值是多少?9,设函数在,处取得极值, 且.(Ⅰ)若,求的值,并求的单调区间; (Ⅱ)若,求的取值范围.10,函数的反函数是 . ABCD A B C D ''''-A D 'AD '12b =D E '{}n a {}n b ()nn nb c n a =∈*N {}n c {}ln n a {}ln n b n n S n T 12a =21n n S n T n =+{}n c n xOy (0-,(0C 1y kx =+OA ⊥OB AB322()31()f x ax bx a x a b =+-+∈R ,1x x =2x x =122x x -=1a =b ()f x 0a >b 21()x y e x +=-<<+∞∞测试题答案1, B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知识。

2008年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2008年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2008年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下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我国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B.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C.唐朝时造纸术经阿拉伯逐渐传到西方国家D.唐朝出现用纸印刷的《史记》、《资治通鉴》13.“隋朝于6世纪末统一了中国,却很短命;其后的唐朝则将中国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剑桥插图中国史》)。

唐朝成为当时世界性帝国的原因包括()①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②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③取消了对商贸的限制④领先世界的思想文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明代后期一位来自苏州的考生,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这位考生可能经历下列何事? ()A.该生用重金贿赂了当朝丞相,最终状元及第B.在茶馆里,该生听北京居民议论官军与倭寇的战事C.该生在书肆里购买刚刚出版的《海国图志》D.为了准备科举考试,该生努力背诵《大明律》15.下列科技著作体现“西学东渐”趋势的是()①《本草纲目》②《徐霞客游记》③《农政全书》④《天工开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帝写过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这首诗表明()A.清政府对外奉行闭关锁国的基本立场B.清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中外贸易D.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宣扬清朝国威17.和谐社会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并强调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

他强调的是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25.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①将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货币②使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③有利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④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给予补贴。

家电下乡受到农民的欢迎。

回答26——27题。

26.“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出有利于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②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④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7.个别地方出现了不法商家借“家电下乡”销售伪劣产品坑害农民的现象,这种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①自主选择权②知情权③公平交易权④求偿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放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

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回答28——29题。

28.“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过无形的量变之中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9.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泰、泰然处之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0.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2008年东北三四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文综历史部分

2008年东北三四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文综历史部分

2008年东北三省四市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文综历史部分第I卷(选择题140分)社会经济的适时适度调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回答12--14题。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区域分布逐渐趋向合理,其表现有①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和闽江流域②南北经济趋向平衡③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到开发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②④D.①③④13.从唐朝租庸调制到明朝一条办法实现了A.代役税从实物到货币的转变B.征税标准从人丁到田亩的转变C.农民负担由重到轻的转变D.对商品经济发展由阻碍到促进的转变14.1950年上半年,新中国调整工商业的意义在于A.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B.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经济基础C.使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D.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西藏地区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程息息相关。

回答15—16题。

15.下列关于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元朝设立宣政院辖地②明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卫所③清朝任命法王为最高僧官④清朝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下列举措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西藏地区的高度重视,并有力地推动了其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有①《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一五”期间修建青藏铁路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流,回答17—21题。

1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A.君主立宪派为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贡献B.《人权宣言》首次以法律形式肯定启蒙运动的政治主张C.吉伦特派当政时开始了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对外战争D.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要求18.恩格斯评价:“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

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08年辽宁高考语文参考答案

08年辽宁高考语文参考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一、(15分,每小题3分) 1.C 2.D 3.B 4.A 5.C 二、(9分,没小题3分) 6.D 7.B 8.A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 10.D 11.C 12.A四、(22分) 13.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14.(1)冉氏因此很厌恶这条狗。

译出大意给1分;“患苦”译为“厌恶”“不满”一类的意思给1分,译为“以……为忧”“以……为苦”也可。

(2)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译出大意给2分;“向”译为“从前”一类的意思给1分,“不之杀”译为“不杀它”一类的意思给1分。

15.(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1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6.(1)星垂平野阔(2)羡长江之无穷(3)茶馆(4)巴尔扎克每空一分。

如五、(21分)17.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

(2分) 18.感伤(感伤之情)→感动(温馨之情)→感奋(激昂之情)答对1层给1分。

意思相近即可。

19.这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

(各1分)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

(1分)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文综历史 解析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文综历史 解析版

2008年高考全国卷2文综(历史部分)第Ⅰ卷12.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

”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解析〗常言“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我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

故选A。

此题实际是道地理题,也是送分题。

答案:A1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搞清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三是政治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变化。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肩负起了民主革命的反封建反侵略基本任务,属于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但其主要目标是推翻清王朝,主要功绩是沉重地打击了专制清王朝,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答案选B。

选项A、D叙述不当,C不是主要表现。

该题思维含量高,难度中等。

答案:B14.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解析〗材料含义为典型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中国之伦常”即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此所谓根本,再“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即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显然属于洋务派观点,冯桂芬属于早期维新派,是从洋务派分化出来的,答案选C。

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摘要: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就要大胆的试,大胆的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不冒电风险,办什么事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太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关键词:经济改革、成就、问题、解决路径正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2年恰好属于“90年代初”。

这是一个多事之秋。

当时,在世界范围内,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了社会制度的演变或国家的解体,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

“冷战”结束以后,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加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这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而且当时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非常严峻。

在国内,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14年,尽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

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

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当时就提出了两个事关中国向何处去的大问题,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我们发展战略“三部曲”,正确不正确,二是党的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不对。

当然,邓小平同志都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但是还要用事实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辽宁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题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13.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

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

”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 B.徐继畲 C.郑观应 D.严复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选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15.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16.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让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

这说明陕甘宁边区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C.实现了国菇两党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17.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

这一评论指的是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1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9.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20.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2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22.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

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

它们分别反映的是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

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

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王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教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

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1870年枢密院关于王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缡自阁照祥《英国政浩制度史》等⑴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分)⑵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10分)⑶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分)⑷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10分)39.(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一位西方把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太的叙事史诗”。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大事年表⑴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各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

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12分)⑵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

(12分)⑶土尔扈特在回归造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⑷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8分)⑸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

改革开放以采,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10分)12. 【答案】D【解析】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属于基本的文史知识。

中国古代地名和该地相邻山水关系密切,山之南成为阳,山之北称为阴,与此相反,水之南称为阴,水之北称为阳。

如洛阳就位于洛水北岸。

13. 【答案】B【解析】从材料获取的有效信息来看,材料评价的是有关鸦片战争后产生的新思潮的著作,符合此项的有姚莹的《康輏纪行》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从二者的主要内容来看,《瀛环志略》以图为刚,后缀解词,横向分历史、地理两大母系统,纵向分地形、地理、政治、军事、风俗等子系统;各系统交贯相连,详细、完整的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史地情况。

这部书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

14.【答案】B【解析】考查洋务企业的特点。

材料中“官总其大纲”说明企业由清政府总体管理,“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重商”说明企业的具体经营由商人董事会负责,此企业的性质属于“官督商办”。

洋务运动时期属于这种性质的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四个选项中,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派军事企业,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民用企业,发昌机器厂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耶松船厂则属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5. 【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梁启超措辞“猖獗”来看,梁启超对科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持否定态度,否定“科学万能说”,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游历欧洲的梁启超目睹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而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得出此结论。

16. 【答案】A【解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在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从材料中“参选议员”来分析,议员产生的方式为民主选举。

陕甘宁边区当时为特区,并不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党外合作,陕甘宁边区政府并不是多党联合政府,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17.【答案】D【解析】此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国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

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重要成果,也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的体现,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

AB两项都是1943年12月《开罗宣言》内容,C项是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的内容。

18. 【答案】C【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含义就在于推翻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主。

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但是还有遗留任务,不能说已经完成,A错;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尚未被彻底清除,B错;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错。

19. 【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1950年和1750年的英国社会的不同,1750年,英国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所以古希腊人“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到了1950年,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以及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古希腊人自然会“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人口爆炸性增长,只能反映一个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而各国间交往密切始自新航路开辟。

20. 【答案】D【解析】1878年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的时代,儿童拍球游戏用的新事物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表明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全面改造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21. 【答案】A【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时间,1932年,首先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的争夺,各国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即“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在1935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在1933年初,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在1936年,因此都不是评论的历史背景。

22.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图片的观察、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