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对农职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合集下载

张謇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的启示

张謇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的启示
专 家学者对张謇教育思想 的研究 成果 丰硕 ,阐述详尽 深刻 ; 对 张謇 的职业教育 思想也有 所撰述 , 但 到 目前为止 , 对张 謇 教育思想 中有关基础课程教育意义 的研究 还是一个空 白, 深 入考 察张謇有关基础课程教 育的论述 和思想 , 对 当今高职 院
校 的基 础 课 程 教 育 具 有 重 要 的启 发 意 义 。
张謇 重视体育 , 他要求 在各类学 校中 , 体育应 与其他 学
术不可不精 , 而道德尤不可不讲 ” 。 1 9 2 3 年, 张謇致黄炎培信 中 对此作了详尽的论述 。他说 : “ 中国教育之为道 , 使人知伦纪与 德行艺三者而 已。 古今法不必尽同, 而无不同者道也” , 并说“ 惟 德无 行 , 为人所 不齿 , 即社会所 不容 , 故德行 为重 , 而 艺次为 之” 。 甚至在知识教育 中, 也贯穿着德育 , 张謇认为, 学术不仅要 有广博 的知识 、 精湛 的记忆 , 还要有高 尚的人格 , 他强调学生
的教 育 思 想 , 指 导推动基 础课程教 学改革 , 拓 展 基 础 课 程 的
张謇是 中国近代最早提 出教育必须使学生德 、 智、 体全面 发展理念的教育家之一。 1 9 0 2 年张謇创办 了南通师范学校 才培养 目标 : “ 国家
思想 、 实业知识 、 武备精神三者 , 为教育之大纲 。 ” 1 9 1 4 年, 他在 《 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章程》 中进一 步把上述思想提升为教育
中的 指 导 意 义 。
术, 注重实地练习 , 以养成切实应用之知识 。” 在德、 智、 体三者
中, 张謇特别注重道德的主导作用 , 认 为道德是人 的灵魂 , 是
张謇 是晚清著 名的爱 国实业家 、 教 育家 , 中国近 代教育

让中职农学课堂更具生命力——谈在农学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让中职农学课堂更具生命力——谈在农学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让中职农学课堂更具生命力——谈在农学专业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科学素养
孙永
【期刊名称】《职业教育(上、中旬)》
【年(卷),期】2010(000)033
【摘要】在农学专业课的教学中,要利用和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放手课堂、创设氛围、阅读史料、实践探究、巧妙引导等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形成质疑素养,培养科学品质,提高科学能力,发现农学之美.努力培养学生探索客观世界的强烈兴趣和责任感,使中职农学课堂更具生命力.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孙永
【作者单位】江苏铜山张集职业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探析中职农学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2.让中职农学课堂更具生命力——谈在农学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探析中职农学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4.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农学专业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植物的茎”课堂教学为例
5.提升中职农学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謇企业管理思想

张謇企业管理思想

张謇的管理思想浅析摘要:作为20世纪初期一个庞大企业集团的掌舵人,张謇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

他非常注意观察和研究市场,强调供求关系是经营的核心,为了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他还运用各种经济和非经济在手段以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从内部管理看,大生纺织系统和其他工业企业均建立了符合现在经济运作的新型管理机制。

对农业的改造则既引进新式的股份制,又保留了传统的租佃式农户经营,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

以农工企业为主体的集团化经营,更为通海地区向现代化全面推进了原动力。

研究此过程中张謇的管理思想,对于今天有着重大的意义。

人物简介:张謇1出生于江苏一个富裕农民兼小商人的家庭。

自幼接受以科举致仕为宗旨的旧式教育,他的科举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只是后来恰逢慈禧60大寿开恩科,于是他考上了进士一甲,成为了状元。

但我们对于他的了解,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状元,而是因为他由状元“转行”做了商人。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最终中国惨败,朝廷的腐败无能让很多人感到了失望,后来这里面的一个大臣写日记回忆说:“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

”这个大臣就是张謇,之后他决定辞官经商,选择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从天子门生到实业家,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不仅融合了前人的思想,更是开辟了自己的一方思想天地。

前半生儒家文化的深刻熏染和对于后期对西学的主动吸收,使得张謇在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思想。

回顾张謇的创业历史,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1896年初,他创办了南通纱厂,筹资困难,但是却幸运的借助了张之洞购买的一批闲置在上海的美国机器。

随后他的公司慢慢走上了正轨,大生纱厂的稳定发展让张謇积累了足够的资金进一步投资建厂,逐步实现他“实业救国”的终极理想。

张謇产业的兴旺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备,促进当地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水平。

张謇在民族工业、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上作出的巨大贡献让他的社会威望与日俱增,成为了各派争相延揽的人物。

引领教育救国潮流 构建国民教育体系--评《科教兴国先驱教育家张謇》

引领教育救国潮流 构建国民教育体系--评《科教兴国先驱教育家张謇》

引领教育救国潮流构建国民教育体系—评《科教兴国先驱教育家张謇》✓文I曹炳生在当下的“张謇热”中,能拜读程斯辉教授与刘 光侠著的《科教兴国先驱教育家张謇》一书,是一件 快事。

张謇,字季直,晚号啬庵,江苏南通人。

中国近 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慈善家。

张 謇于1853年7月1日出生在海门常乐镇。

自幼勤奋好 学,】6岁入泮,1894年高中甲午恩科状元,授翰林院 修撰。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謇积极主张以战求和。

1895年,张謇在南通唐家闸筹办大生纱厂。

在之后的 三十年时间中,张謇面对民族危机深重、东西方文明 激烈碰撞、中国社会新陈代谢最为激烈的“三千年未 有之大变局”,引领了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教育救 国”“地方自治”三大进步潮流,成为一名伟大的爱国 主义者。

1926年8月24日,张謇病逝于南通濠南别业。

面对不朽的张謇,胡适先生在九十年前就说过:“这样的一个人,是值得一部以至于许多部详细传记 的。

”但是,到《科教兴国先驱教育家张謇》出版之 前,全面研究张謇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的专门著作,海峡两岸仅有两部,一是瞿立鹤著《张謇的教育思 想》,台湾学生书局1976年出版;二是张兰馨著《张 謇教育思想研究》。

两部著作虽各有所长,但囿于时 代局限,都未能完整准确地呈现作为一名大教育家的 张謇与众不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科教兴国先 驱教育家张謇》一书则在深人研读张謇关于教育的第 一手资料和借鉴已有的关于张謇教育实践与教育思 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张謇成长、成才、成功、投 身教育事业,如何成为近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教育思想家之过程为经,以:张謇对传统教育及科举的分析与批判、教育与经济丨I nn)之关系的主张,以及他在丨*||m 师范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高等i教育、女子教育、军事教:I:育、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实绩与思想为讳,再现了作为教育家的张謇的生动形象,使读者尤 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清晰地了解到,作为教育家的张 謇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究竟有怎样的建树与地位,我 们又能从张謇的教育遗产中汲取什么营养,弘扬什么 精神。

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

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

龙源期刊网 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作者:来源:《文化纵横》2019年第02期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伴随全球需求下降、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生产过剩阶段,当代中国的企业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期。

面对这一形势,中国亟需寻找新的思想资源,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调整,以应对生产过剩带来实体经济下滑、政府财政赤字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重温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们在国家内外交困的条件下,秉持“实业救国”的理念,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始终立足本土实际,并努力将儒家思想融入现代社会结构中,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其中,张謇在工商业发展、企业经营、商业伦理再造等方面都形成了独到深入的思考,其思想理念无疑能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提供诸多借鉴和参考。

正如温铁军的文章所指出的,张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开启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全新类型——“社会企业”。

如果說西方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以可持续发展取代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那么张謇在19世纪末抱着“实业救国”目标创办民营企业,一开始办的就是社会企业,追求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因救国、因危机而形成的宽广胸怀和视野,正是张謇所处时代重要的精神特质。

高全喜的文章则提醒我们,以张謇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家之所以能在中国近现代转型之际发挥革命性作用,是因为他既是一位儒家精神的继承者,又是儒家精神的变革者。

换言之,这一批近代中国企业家虽然仍纠缠于儒家传统,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使命,但他们的行为却已经在践行奥地利派经济学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家的精神,为一个迥然不同于儒家社会的现代工商社会与法治社会而克尽厥职、殚精笃行。

从经济指标来看,今日中国的工业化几近完成,这离不开张謇这一代企业家的奠基性工作。

但如高超群的文章所言,如果从社会,特别是底层社会的视角来看,情况则要复杂得多。

张謇精神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与反思

张謇精神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与反思

张謇精神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与反思作者:缪妍妍来源:《大学·思政教研》2021年第11期摘要:张謇精神的内涵丰富,其爱国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实干精神在当今仍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具备丰富的实践价值。

在青年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将张謇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思想中引导青年学习、传承张謇精神,再通过青年实践升华张謇精神内涵。

本文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可沿用的教育模式,以期更好地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关键词:张謇精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反思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4-0032-03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青少年工作研究基地立项课题(课题编号:思想建设202102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缪妍妍(1988—),女,碩士,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团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社会工作。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培养政治坚定、理想远大、乐于奉献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成效。

张謇精神是在与苦难搏斗、与环境抗衡,在艰苦创业过程中积累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对当代生活在安稳幸福年代的青年学生有指明方向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学界关于张謇的人物生平事迹、精神思想传承以及其对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影响都有了充分的研究。

将张謇精神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仅可以充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更有利于青年传承张謇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张謇精神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作用(一)张謇精神具有引导青少年政治信念的作用张謇出生于晚清末年,在民族存亡之际弃官从商,为了实现国家民主富强,实行“父实业母教育”。

张謇精神是在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中所展现的态度、情操、风骨和追求,具体可概括为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实业精神和人文精神[1],是鼓舞和激励当代青少年学生勇于担当、克服困难、建功强国的精神动力。

张謇教育思想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启示

张謇教育思想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启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索”(2017NXY24);苏派教育研究中心课题。
作者简介:蔡华健,南京晓庄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① ②
蔡继乐,于珍:《主要矛盾转化教育如何适应》,《中国教育报》2017 年 10 月 23 日。 蔡华健,曹慧英:《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卓越教师培养中的时代价值》,《教育评论》2016 年第 6 期,第 162 页。
关键词:新时代;张謇教育思想;教育现代化;价值追寻
中图分类号:G40 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 7902 2018 03 0069 05
一、研究的缘起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随着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教育领域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均 衡不充分的矛盾。①“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将“建设教育强 国”上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一战略高度,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精髓。如 何抓住主要矛盾变化,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更高期待,更好实现教育现代化,并使中国教育走近世界 舞台中心,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提出中国教育方案、贡献中国教育智慧,是新时代教育界研究的重点。
— 69 —
学校,到其去世时累计创办或参与创办各级各类学校数百所,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教育门类,构建了从幼 儿园到大学,经职业教育到社会教育,由特殊教育到慈善教育的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张謇先生以其独树一 帜的行动,为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作了艰辛探索,不仅发端了南通教育、江苏教育的近代辉煌,更成为中国教 育现代化的先驱者之一。①
第 2018 年3 期5 月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张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张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张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历史091 0901042027 杨芸南通教育的起步始于北宋初年的著名教育家胡瑗,他创立的“分斋教学"、推行的“苏湖教学法",开启全国一代教育新风。

但值得南通人为之骄傲,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是张謇。

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这块土地上高举“教育”与“实业"两面大旗,在大兴实业、惠济民生的同时创制新式学校,开启民智,斩获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多个第一,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全国第一所聋哑学校、全国第一所纺织专科学校、全国第一所博物馆、全国第一所戏剧学校、全国第一所女红传习所——浸润在这样的文化教育传统中,南通这座江北小城开始书写一段绵延百年的教育诗篇。

美国教育家杜威也在考察南通后发表演讲说:“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

”张謇是个教育家,一生为南通近代教育鞠躬尽瘁,为近代南通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深厚基础.论及张謇的教育事业发展,首先要从创立教育事业的时代背景加以考察。

张謇所处的教育时代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的教育时代,是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基础和封建专制政体相适应的传统教育,逐步向近代大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近代新式教育转化演变的这样一个历史进程,即“教育的近代化"。

所处的地域南通是一个经济并不发达,但有着崇文厚德的文化传统、教育硕果累累的江北小城,接受教育是该小城最朴素的思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特殊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给了张謇施展才能的最广大的空间,使之成为近代教育的先驱。

在这种大背景条件下,张謇认为“一国之强,基于教育”,把国民教育当作近代立国的根本大计。

他的教育思想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确立救兴亡、兴实业、开民智的教育宗旨:实业可以为教育提供物质和人才基础,“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所至即教育所至”;“夫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之竞争也,农工商之竞争,学问之竞争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要 有微 观上 的敏锐 。农村 城镇 化 、 工业 化进 程加 代 _厂 的经 营 和管 理理 念 以 技生 产 环 境浓 缩并 模 【 二 关专 业 ,E n 牧 、 产 、 蔬 和农 产 品加 工 等 ; l ̄畜 : 水 果 随 的 生产 、 营 过 程 中 , 以在 一个 近 乎 于真 实 的环 经 得 着人 们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色 食 品大受 推 崇 , 开 境 中学 习各种 知识 和技能 绿 应
20 年第 2 期 09 2 第 3 卷 0 总 54 8 期
职业 技 术 教育
VOCATI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No2 ,0 9 .22 0
Vo.0 I 3
Ge e a . 8 n r lNo5 4
张謇职业教 育 思想 对农职校 教学改革 的启示
当前 农职校 在 紧贴 “ 农 ” i 办学 的 同时 , 须保 教学与 实际 的距 离 .为 J实现 教学 与就业 的无缝 对 必
持 高度 的洞察力 和前 瞻性 ,既 要有宏 观 上的 把握 ,
快, 发展都 市农业 , 景广 阔 , 职校 应适 时开 设相 前 农
接, 部分 中等职 业 学 校开 始 推彳 “ 亍 教学 工 厂 ”将 现 , 拟 到学校 的教 学过 程之 中 , 学生 直接 参与 到企业 使
收稿 日期 :0 9 0 — 6 2 0 — 6 1
作者简 介: 崔志钰 (9 4 )男 , 17 一 , 江苏海 门人 , 江苏省海 门三厂职业高级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 , 中学高级教师 , 研究
方 向: 职业 技 术 教 育 。
79
从 事培 育 , 不 至临 时 而叹 才难 , 庶 自毋 须借 欧 美 之 统 , 求 够 ; 但 不求 识记 , 求 会 做 , 到 “ 事 一 但 做 一
崔 志 钰
( 苏省 海 门三厂职 业高 级 中学 ,江苏 海 门 20 85 江 6 15)


张謇 博 大精 深 的 职 教 思 想及 其 在 实 业和 教 育 方 面 的成 功 实践 对 当今 农 职 校 的教 学 改 革 产 生
了广泛 而深远 的影响。他认为 , 应根据 已有 的实体 经济 , 办相应 的实业教 育, 创 即学校 的专业设置必须与 当
学改 革 向纵深 推进 , 改成 果 不断 涌 现 。张 謇作 为 业 , 面追 求 热 门专业 的现 象 , 味迎 合社 会 风气 , 教 片 一 中国近代 伟大 的实 业教 育 家 , 其博 大 精深 的职教 思 专 业 名 称 越 发 时 髦 , 业 实质 越 发 空 洞 , 会 上 热 专 社 想及 其 在 实业 和 教育 方 面 的成 功实 践 对 当今 农 职 什 么 就开 设 什 么 专业 , 全无 视 当地 实 际 , 背 了 完 违
整 , 首要 和 核心 任务 是培 养新 农 村建 设所 需 要 的 其
“ 凡事 必求 其适 ” 办教 育 “ , 当顾 及 本地 的需要 ,
主动 出击 , 寻求 例如 在南 通讲 教育 ,先 要想 什 么 是南 通需 要 的 , 什 新 一代 农 民。要切 实转 变教 育观 念 , 村 农 种 并 么是适 合 南通 的 ”“ 通有 纱 厂 ,爰 设立 纺织 专 门 学 校 与 镇 、 、 业 龙头 企 业 、 养 大 户 的 合作 , ,南
地 的 产业 结构 相 衔 接 。他 创 设 厂 办 学 校 和 学 校 办 厂 的 新 体 制 , 张 学 以致 用的 谋 生 教 育 思 想 , 为农 职 校 实 主 均
现 校 企 融 合 、 利 共 赢 奠 定 了基 础 。 互
关键词
张謇 ; 业教育思想 ; 职 农职 校 ; 学改 革 教
G 1. 7 92 文 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 识 码 9 A 文章编号 10 — 29 2 0 )2 0 7 — 3 0 8 3 1( 0 9 2 — 0 9 0
中图 分 类 号
当前 , 村 中等职 业 学校 ( 农 以下 简称 农 职校 ) 教
目前 , 一些 农 职校 中存 在 着舍 弃传 统 优 势专 在
有什 么专业村 , 办什么专业 ; 就 什么专业前景 育 , 教育 是 为 了兴 实业 。这对 当今农 职 校 的专 业 业 ; 办 好 , 办什 么 专业 。专业 应 时 而变 , 就 专业 应 势 而变 , 设 置具 有极 其重 要 的意 义 , 职业 教 育必 须 为 当地 经
农 专业 之所 至 ” 。 济 服务 , 职业 教 育 的专业 设 置必 须 与 当地 的产 业 结 专 业应需 而 变 。实现 “ 业之 所需 , “ 国人材 异 常缺 乏 , 应 在 工程 未发 生 之先 , 吾 本 构 相衔 接 。
校 的教学改 革产 生 了广 泛而 深远 的影 响 。 职教 为 民富 民 的宗 旨 , 背离 了服 务 “ 农 ” 三 的根 基 ,
致 使 很 多 农 职 校 特色 消 亡 、 魄力 消 失 , 剧 烈 的社 在


专 业设置 : 实和前 瞻紧密结合 现
会 变革 中被 兼并 或淘 汰 。 职校 的专业 设置 必须 面 农 向广 阔 的农 村市 场 ,紧 密 切 合农 村 的产 业 结 构 调
学校 ; 通经 营 盐 垦 , 设 立 农 校 。 以实 业 辅 助 教 适 时 围绕 产 教结 合 中产 生 的新 情 况 和 新 问 题 来调 南 爰 课 做 实 实用 、 实效 ”农 , 育, 以教 育改 良实业 。 业之 所至 , 实 即教 育之 所 至” 整 专业 设 置 、 程结 构 , 到“ 际 、 。 在 张謇 看来 , 有什 么实 体经 济 就应 创 办什 么 教 民种什 么 , 就办 什 么专业 ; 民养 什 么 , 农 就办 什 么专
。 才供吾使 用 ” ,张謇 意识 到人 才培养 的滞 后 给实业 毕 ” 专业 教学 的项 目化 橄 大 地促 进 了学 生技 能 的 发展带来 的影 响 ,但 受 限于 当时 内忧外 患 的环境 ,
张謇 不可 能超 前创 办更 多的职业学校 j
提 高 和综合 专业 素养 的提 升 , 也一 定程 度 上缩小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