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病变的基本表现
胸片阅读必须知道的几点

水平分为(通过两侧第2、4肋前端 的下缘水平各引一条水平线) :上、中、 下野。
12
外带 中带 内带
肺野划分
上野 中野 下野
13
肺门: 是肺动、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
总合。位于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 左侧比右侧高1-2cm。
23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系肺组织过度充气而膨胀 的一种状态。由支气管的部分性阻塞产生活塞作 用,即空气能吸入而不能完全呼出。 X线表现:两肺透亮度增加;
肺纹理变细、稀疏; 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膈肌低 平。
24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图片
正位
侧位
25
(一)支气管阻塞性表现
2.阻塞性肺不张: 系多种原因(支气管阻塞、肺外压迫、肺
内瘢痕牵拉)所致肺内气体减少和体积缩小的 改变。
26
X线表现
① 一侧肺不张:患侧肺野密度均匀增高,肋间 隙变窄。膈肌升高,纵隔向患侧移位。健侧 代偿性过度充气。
②肺叶不张:肺叶密度均匀增高,体积缩小,叶 间裂向心性移位,邻近代偿性过度充气。
③肺段不张:三角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 向肺门,肺段缩小。
缺点 医生和患者所接受的曝射剂量远较摄片为高 不易发现细微病变 无永久记录
5
胸片
CHEST X-RAY
正位(P-A位 A-P位) 侧位(左右侧) 前弓位 卧位(床旁)
6
正位胸片
Frontal view
暗盒
CASSETTE
优点:射线较透视少; 有永久记录,便 于复查。
7
侧位胸片
Lateral view
叶或肺段形态一致的高密度影,边界清楚, 可见支气管气像(在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 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 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胸部病变基本X线表现及气管支气管疾病

(3)膈胸膜粘连:膈面呈幕状突起
(4)胸膜顶的胸膜增厚:位于肺尖、呈帽状
(5)叶间胸膜增厚:呈线状致密影,宽度大1mm
(6) 纵隔胸膜增厚粘连:可见纵隔边缘呈尖刺状阴影向肺野内突出
(7)胸膜钙化:表现为片状、条状和不规则斑点状高密度影,大都位于肺的外周,有时包绕在
肺表面呈壳状,与骨性胸壁之间有透亮的间隔相隔
百日咳、麻疹肺炎、慢支等引起肺门血管及支气管周围间质病理改变时,也可只表现密度增高。 3.肺门位置的改变 正常肺门位于中肺野内带,左侧略高1-2cm,心肺疾病均可使肺门移位。上叶不张常使肺门升
高,下叶不张可使肺门下移。
胸膜腔积液 气胸与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胸膜肿瘤
胸膜改变
游离性胸腔积液 局限性胸腔积液
胸膜腔积液
1、游离性胸腔积液(free pleural effusion)
(1)少量:最先积聚于位置最低的后肋膈角,液量达250ml左右时,于站立后前位检查也仅 见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透视下见液体随呼吸及体位变化而移动,以此与轻微胸膜粘连鉴别。
(2)中量:
A、下胸均匀致密影,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线——液曲线,为游离胸腔积液特征性X线表现, 是由于胸腔内负压状态、液体表面张力、肺组织张力、液体重力、液体在胸腔内的虹吸作用等因 素所致,其上缘超过第四前肋端水平。
X线示:局部透亮度增高,肺纹理减少或消失,支气管异物引起者可伴纵隔摆动
2、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多为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两肺末梢细支气管由于 炎症和(或)痉挛发生活瓣性狭窄,产生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肺泡过度充气。
X线示:
(1)两肺透亮度增高,呼气相与吸气相改变不明显
(2)两肺纹理稀疏、纤细,中外带可消失,而近肺门处增粗。伴有肺间质纤维化时,纹
肺部基本病变

自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外伤性气胸 人工性气胸
气胸X线表现 气胸区无肺纹理分布 可见线状或带状胸膜 压缩的肺呈软组织影 同侧肋间隙可见増宽 纵隔通常向健侧移位
液气胸X线表现 横贯胸腔的气液面
气胸
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病因
结核性胸膜炎 石棉肺 出血后机化 脓胸
病理
炎性纤维素渗出 肉芽组织的增生 外伤出血后机化
结核球
肺癌
部 位 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大小
φ<3cm
φ>3cm
形状
园形
椭圆分叶状
边 缘 清晰、锐利、无切迹 部分切迹、毛剌
密 度 中等、均或不均
密度较高、均匀
钙化
进展 胸水 周围灶 空洞 淋巴结
40% 慢 无
有子灶 半月形 无改变
1%-2% 较快 有
无或少 不规则、厚壁 转移肿大>1cm
外围型肺癌
支扩密度不均 5、肺不张的邻近改变:代偿性肺气肿、叶间裂多移位、纵
隔向患侧移、同侧肺门改变、同侧横膈升高
支气管的狭窄 上叶肺不张
中叶肺不张 下叶肺不张
软组织块影
支气管的狭窄
横“S”征
5、肺实变的CT表现 1) 片状边缘模糊影 2)段性或叶性分布密度均匀的致密影 3)蝴蝶翼状分布的大片状阴影 4)磨玻璃样阴影 5)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像) 6)腺泡结节影
空气支气管征
腺泡结节影
腺泡结节影
支气管播散
腺泡结节影
肿块影像学特征
1、肿块的部位 2、肿块大小 3、肿块的结构:空洞、空泡征、钙化、脂肪 4、肿块的形态:分叶征、随呼吸形态改变 5、肿块的邻近:卫星病灶、胸膜凹陷征 6、肿块的边缘:毛剌状 7、肿块的强化
胸片读片技巧

3. 肺门:位于第2~4前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 4. 气管和纵隔:居中,气管右侧缘宽度<2~3mm 5. 心影:最大径<1/2胸廓最大横径;形态 6. 横膈:位置(右膈比左膈高1~2cm)、形态、肋膈角 7. 膈下:膈下气体,胃泡、肠管 8. 骨骼和软组织
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
包裹性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
叶间裂积液
膈下积液
胸腔积液伴 阻塞性肺不张
气胸、液气胸
气胸
气胸
液气胸
胸膜增厚、胸膜肿物
胸膜增厚
胸膜钙化
胸膜肿物
胸部病变基本X-ray表现
肺内病变
➢ 肺容积改变 ➢ 透亮度改变
胸膜病变 纵隔、肺门病变 骨骼、软组织病变
正常纵隔结构在X-ray的表现
嗜铬细胞瘤 胸导管囊肿
纵隔病变
密度异常 轮廓异常
纵隔气肿
食道裂孔疝
轮廓异常——纵隔肿物
上 纵 隔
胸骨后甲状腺 前 纵 隔
胸腺瘤
轮廓异常——纵隔肿物
中 纵 隔
淋巴瘤 后 纵 隔
神经鞘瘤
轮廓异常——心影异常
主动脉型心 “靴型心”
二尖瓣型心 “梨型心”
“烧瓶心”
轮廓异常——心影异常
肺心病 肺动脉高压
该距离较短的一侧肺较白。
体位旋转
摄片质量
体位 旋转 强度:透过气管能看清第1~4胸椎,下部胸椎与心脏
重叠,隐约可见。
摄片质量
体位 旋转 强度 吸气:右膈顶位于第9、10后肋,第6前肋间隙。
吸气不足会引起心影变大、肺底部出现阴影、 气管向右偏移。
吸气不足
胸部检查基本病变影像诊断

③盘状不张:
为膈肌上方横行条状致密影。
患侧肋间隙变窄 患侧肺野均匀致密
纵隔向患侧移位
一侧性肺不张
一侧性肺不张CT
不张肺叶均匀致密 叶间裂移向不张肺叶
右上叶肺不张
右中叶肺不张
(二)肺实变
1 . 渗出:
是机体的急性炎症反应
【 X线表现】
(1)形态:云絮状阴影 (2)密度:中等,均匀 (3)边缘:模糊,与正常肺组织无清楚界限
先天性肺囊肿的囊壁多较薄且较均匀,在1mm左右。 肺大泡的壁更薄,不到1mm,厚度均匀。
厚壁空洞- 肺脓肿
肺大泡
厚壁空洞 肺癌
厚壁空洞 肺癌
无壁空洞 (干酪性肺炎)
渗出 空洞
厚壁空洞 (急性肺脓肿)
厚壁空洞 (周围性肺癌)
肺脓肿厚壁空洞
肺大泡
(四)结节与肿块
【病理】直径≤3cm称结节,>3cm为肿块 【常见病】肺癌、结核球、炎性假瘤、转移瘤
常 见 病:
慢支、尘肺、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病、肺水肿
(五) 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
CT表现
高分辨力CT可以发现早期轻微肺纤维化,显示小叶间隔 增厚等微细改变,对肺间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与胸膜相连的线状影,长lcm~2cm ,病变明显时可呈多角形的网状影。 肺纤维化可见与胸壁平行的弧形线状影,长2cm一5cm, 称为胸膜下线。 肺纤维化后期可见蜂窝状影。
(1)一侧性肺不张 【 X线表现】
① 患侧肺野均匀致密 ② 纵隔向患侧移位,患侧膈肌升高 ③ 患侧胸廓及肋间隙变窄 ④ 健侧代偿性肺气肿
2 . 阻塞性肺不张
(1)一侧性肺不张
【 CT表现】
①不张肺叶缩小,呈边缘锐利的软组织密度结构 ②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③常可发现支气管阻塞的部位和原因
胸部X线、CT影像诊断

胸部一、胸部基本病变1.渗出与实变:渗出多见于急性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肺渗出呈略高密度的磨玻璃密度;实变多见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泡性肺水肿、肺梗死、肺结核;在实变的高密度阴影中显示含气的支气管影称空气支气管征。
2.增殖性病变:多见于慢性炎症或肺结核,病灶呈多发小结节状,密度增高,边缘清晰。
3.纤维化:局限性纤维化为结节、斑块、索条及线样僵直的致密影;弥漫性纤维化为弥漫分布的网状、线状及蜂窝样影,还可见网状结节病灶。
4.钙化:CT值达100HU以上,可呈细粒状、结节状、层状及斑块状;层状钙化多见良性;“爆米花”状钙化多见于肺错构瘤;肺门淋巴结蛋壳状钙化常见于肺尘埃沉着病。
5.结节与肿块:肺内=<2mm者为结节,大于2mm,为肿块;良性多有包膜,呈膨胀性生长,多为球形,边缘光滑;恶性呈浸润性生长,形状不规则,可呈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
肺内当出现直径1-3mm的透亮区时称空泡征或小泡征;结核球增强可呈周边环形强化。
6.空洞与空腔:空洞是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透亮区;虫蚀样空洞又称无壁空洞,为大片状致密阴影中多发的边缘不规则的虫蚀状透亮区,常见于干酪性肺炎;薄壁空洞的洞壁<3mm,多见于肺结核,也可见肺脓肿及肺转移瘤;厚壁空洞的壁厚>3mm,可见肺结核、周围性肺癌及肺脓肿,后者常有液平。
空腔是指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X线为壁菲薄的无结构透亮区,腔内一般无液体,囊壁周围肺野无实变。
CT上空洞大于3mm多为肿瘤,即癌性空洞,特点是壁内可见壁结节,外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空洞壁<3mm多为良性,大于15mm多为恶性;偏心性空洞与壁之间形成半月形空气影称空气新月征,是空洞内曲菌球的特征。
7.肺间质改变:X线外周间质改变为网状、细线状或蜂窝状。
二、支气管基本病变1.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
胸部常见CT征象表现整理篇

11、彗星尾征: 在胸部主要指由胸膜下肿块延伸至同侧肺门 的线条状影。这种征象的形成,是由于当扭 曲的血管、支气管走行至形似肿块的球形肺 不张邻近区域时,支气管血管束似被牵拉进 入肿块,形成像彗星尾样的征象。该征像是 球形肺不张的典型征象。球形肺不张形成的 机制,可能是刺激性的局限性胸膜炎,也有 人认为是胸腔积液导致邻近的肺不张。球形 肺不张的X线表现主要为胸膜下圆形或卵圆 形,直径2.5~8.0cm,病灶与胸膜呈锐角, 常不与膈面相连,相邻胸膜常见增厚,多为 单发,偶见多发,多位于下叶,也可位于上 叶。累及的肺叶体积常常缩小,其间可见支 气管充气征。CT表现为肿块直径4~7公分, 位于肺外周;肿块周边密度较高,中心可见 充气支气管;肿块与胸膜成锐角;常出现胸 膜瘢痕和胸膜增厚;支气管血管束似被牵拉 进入肿块内;至少有两处边缘锐利;血管束 进入的一侧边缘较模糊。
“碎石路征”CPA 可见于肺部多种疾病: 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炎型肺泡癌 寻常型间质性肺炎 急性放射性肺炎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外源性脂类肺炎 HRCT 诊断标准: 1.地图样分布的磨玻璃影 2.网熟悉的名词了,这一征象指病灶内12mm(或<5mm)的点状透亮影,单个或多个,也主要见于早期 肺癌,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尚未被肿瘤破坏、替代的肺结构支架 如肺泡、扩展扭曲的未闭细支气管等,部分是肿瘤坏死腔、含 粘液的腺腔结构以及乳头状癌结构间的含气间隙。此外上包括 未被肿瘤占据的含气肺组织及未闭合的或扩张的小支气管。此 征主要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也可见于鳞癌。肺窗下观 察为小泡状模糊低密度灶,纵隔窗为小泡状透亮影。 空泡征虽然是非常熟悉的名词,但在这里还是要重复叙述,目 的有三:第一、进一步了解该征的病理基础;第二、搞清楚空 泡征和空洞及支气管充气征的差别。病理基础上边已经简单谈 及,那么空泡征和空洞的区别是什么?按照空泡征的定义,病 灶直径5mm以内,大于5mm考虑是空洞,反之就是空泡征。 支气管充气征是见于连续多个层面,直达结节外援缘。
胸部常见病变的X线表现

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以叶间裂为界的 大片致密影,有时在致密影内可见透亮支气管 影,即支气管充气征。
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由于病变消散不均,表现为大小 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或少量索条状阴影
纵膈:
循环系统(X线摄影技术) 1、胸部后前位(1)摄影目的:
观察胸廓、肺部、心脏大血管、纵膈、 膈肌等形态。
X线表现:类园形高密度影,单发或多发。良性:边缘锐利、光滑。恶性:边缘不锐利、分叶
图6
6.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阴影(纤维化) 病理基础:肺间质病变 X线表现:条索状、网状、蜂窝状、点状阴影;肺纹增粗,边缘模糊,支气管管壁增厚。可见
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老慢支、癌性淋巴管炎、结缔组织病、尘肺、间质性肺水肿等(如图7)。
4.空洞与空腔阴影: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
出而形成。空腔与空洞不同,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 等部属于空腔(如图4)。 壁凸凹不平,可有壁结节(癌性空洞),亦可空洞内规则。干酪性肺炎,空洞腔较小,大片 坏死区内多发不规则透光区。空腔的壁薄而均匀,周围无实变,腔内无液体。合并感染时, 腔内可见气一液面,空腔周围可见实变影(如图5)。
2、胸部侧位(2)摄影目的:
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及其后方肺组 织和前后肋膈角等影像。
1
2
3、胸部右前斜 (3)摄影目的:
观察左心房、肺动脉干、右心室漏斗 部及右心房形态。
4、胸部左前斜(4)摄影目的:
观察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 房、主动脉及主动脉窗的形态。 3 4
9.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7 .钙化阴影
通常发生于退变或坏死组织内,Fra bibliotek见于肺、淋巴结干酪性结核灶,肺错构瘤,纵隔畸胎瘤,肺寄 生虫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