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技巧:资料分析中那些“时间”的坑
三支一扶: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之数据陷阱

三支一扶: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之数据陷阱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拿分“神器”。
好多小伙伴通过练习能达到90%以上的准确率,剩下的10%中就包含着出题人设计的陷阱,成功识别陷阱,就能让成绩更进一步。
今天就跟着中公教育一起认识一下这些常见的数据陷阱吧。
一、平均数的单位平均数作为资料分析里的重要考点,几乎每年考试都有它的身影。
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为一般情况下,确定谁是总量,谁是份数,直接计算并结合选项勾选正确答案即可。
看似简单的背后,却有着小陷阱——平均数的单位。
例题2017年,某省全省园林水果面积1987.30万亩,比上年增长4.8%。
其中,枣的挂果面积为262.74万亩,同比增长12.6%;2017年,该省全省园林水果产量1801.02万吨,增长5.1%。
其中,枣的产量为87.23万吨,同比增长5.0%问题①:2017年该省枣的单位面积产量约为( )斤/亩?A.332B.445C.664D.1075【中公解析】C。
题干所求单位面积产量即平均数。
转化成平均每亩多少斤枣的问法,可知面积作份数,产量作总量。
此时代入公式结合选项易选错成A。
那么思路没有问题,具体性错在哪里呢?题目所求为每亩多少斤,题干给出的单位是万亩和万吨,需要把吨换算成斤才是正确答案。
这是考试中经常考到的易错点,在平均数答题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单位是否需要换算。
二、倍数和翻番倍数在考试中常见,也是资料分析里容易得分的知识点。
多几倍和是几倍的问题,随着做题量的增长已经逐渐被大家克服,而翻番经常出现在综合判断题中的某个选项,遇到类似题目的情况不多,渐渐演变成了新的陷阱。
在求番数时,先求是几倍,再根据求出的倍数确定番数。
2019年全国个体户数为8261万户,其中城镇个体就业人员为11692万人。
1995年个体户数为2529万户,其中城镇个体就业人员为1560万人。
问题:2019年全国个体户数比1995年翻了三番多。
(判断正误)【中公解析】题干问的是翻番问题。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顺利应对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资料分析在行测试卷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所以如果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找到答案十分必要。
但是命题人并不会轻易的让大家选出正确答案,通常都会设置小障碍小陷阱,那么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容易设置陷阱的地方,从而使得大家避免犯错。
陷阱一:时间时间是大家极易犯错的点,比如材料给的时间是2015年,而题目所求的指标是2014年,其实就是求基期值。
例1:2015年1-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359元,同比增长10.6%。
10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79亿元,同比11.0%。
问题:2014年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多少亿元?A.244359B.28279C.220939D.25477【解析】答案:D 。
2015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79亿元,所求为2014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即基期值,用28279除以(1+11%)得到25477。
其他的情况是材料中的图表是全年的数据,但问题中只求部分时间点的数据,同学不注意时间会将全年数据都带入列式中。
所以时间的小陷阱大家只要多留意题目本身就不会出错。
陷阱二:细节一、不能准确地判断所求指标1.增长量与增长率。
如: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与上年相比增长对快的年份是?所求为增长最快年份,那么就是增长率最大的年份。
口诀就是快慢描述的是速度也就是增长率,多少表述的是增长量。
2.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点是百分数相减作差得到,实际上也是百分数,但在资料分析中要读作百分点。
例: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
三支一扶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之数据陷阱

三支一扶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之数据陷阱数据陷阱在行测中是一个经常容易让考生掉入的陷阱,一旦陷入其中,就会对考生的答题造成很大的困扰。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对于数据陷阱
的分析和防范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将从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可比性以及
数据的时间性三个方面来分析数据陷阱。
其次,数据的可比性也是一个常见的数据陷阱。
在行测中,经常会出
现一些仅仅提供了部分数据,却没有给出完整的数据范围或者对比对象的
情况。
例如,一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地区的平均工资数据,但是没有提供其
他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这样就无法进行直接的比较。
考生在遇到这种情
况时应该警惕这个问题存在的数据陷阱,可以通过查看其他相关资料,进
行数据对比和估算,以验证数据的可靠性。
最后,数据的时间性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数据陷阱。
在行测中,有时
会出现一些过时的数据,但是却被作为分析的依据。
例如,一些问题提供
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一些产品的销售额在过去一年持续增长,但是实际上,考生在分析时应该注意到这个数据已经过时,而且目前市场情况可能
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分析数据时,考生应该关注数据的时间性,及时更
新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权衡。
综上所述,数据陷阱在行测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通过对数据的
真实性、可比性和时间性进行分析,考生可以更好地避免这些陷阱。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对于数据陷阱的分析和防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这种
观察和辨别能力,考生才能在行测中取得好的成绩。
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对
待数据分析,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公务员行测指导:直击资料分析题时间表述陷阱

示例:题干要求的是“2001-2008年的年均增长率”,期间间隔了2008-2001=7年,选项当中还给出了间隔年份是8年的年均增长率作为干扰选项。
例题3:
我国奶业发展已经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十五”营养发展纲要》提出了中国奶品消费的目标:到2005年,人均年消费量达到10公斤;到2010年,人均年消费量达到16公斤;到2015年,人均年消费量达到23公斤。
2008年1-8月,公路客运量比上年同期增长( A )。
A.6.9% B.7.4%
C.7.9% D.11.7%
陷阱分析:典型的时间精度陷阱。材料中给出的是2008年9月、1-9月公路客运量的数据及同比增长率,题干要求的是“2008年1-8月”的同比增长率,如果不慎将题干中的“2008年1-8月”误认为2008年1-9月,就会误选B。
A.1个B.2个C.3个D.4个
陷阱分析:题干要求的时间段是“1999-2004年”,而图形中给出的时间段是“1998-2006年”。按1998-2006年时间段来求,满足条件的只有1998年,剔除1998年后满足条件的年份有4年,均会造成误选。
3.时间间隔陷阱
陷阱设置
1、在年均增长率和年均增长量类题目中涉及到时间间隔计算;
资料分析解题中常见的陷阱有一类为时间表述陷阱。所谓时间表述陷阱,主要分为时间点陷阱、时间段陷阱、时间间隔陷阱、时间精度陷阱几大类,以下是我们结合题型特点对陷阱设置所做的一个深入挖掘,希望可以帮助考生走出误区,提高正确率。
1.时间点陷阱
陷阱设置
1、题干中的时间与材料中涉及的时间相关但不相同;
2、选项中给出相关时间点的数据混淆视听。
2004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 D )。
2017湖北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三大“坑”

2017湖北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三大“坑”湖北华图王轶资料分析是行测的必争之地,无论基础如何,只要肯下功夫,资料分析一定会给你满意的回报。
但有部分同学达到一定的水准后,命中率就上不去了,或者波动较大。
我想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注意到资料分析常常出现的“坑”。
所以今天给大家总结了资料分析的三大“坑”,以后看见了,请记得跳过去,再也别掉进去了。
第一大“坑”——时间关于2009——2012年全国矿产品贸易和能源生产、消费,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D.平均每年一次能源生产量超过30亿吨标准煤【错误症结】默认题目时间【铁哥讲题】这是该题中的某一个选项,也是该题的正确答案,但是却被很多同学直接判定为错。
很多同学是这样做的,先找到一次能源生产量,也就是从上往下数的第二根线,然后用(26.1+27.5+29.7+31.8+33.3)÷5,发现结果是小于30的,所以直接判定D为错。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同学求的是2008——2012年的平均值,可是题干问的时间是2009——2012年,所以正确的算式应该为(27.5+29.7+31.8+33.3)÷4该式显然大于30。
故此,D选项正确。
第二大“坑”——单位2006~2011年全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与2006年相比,2011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A.0.059B.0.049C.0.59D.0.49【错误症结】读图从不看单位【铁哥讲题】题目问的是2011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2006年相比下降了多少百分点。
显然这连个数据在上图中很容易找到,2011年的为4.79,2006年的为5.28。
因此算式也很容易列出:4.79-5.28=-0.49,于是很多人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D选项。
值得注意的是,设问问的是“百分点”而图中给出的单位为“‰”,所以求出来的-0.49为-0.49‰,这里需要化为-0.049%,故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22年资料分析中如何设置时间“坑”-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中如何设置时间“坑”-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陷阱模式主要有三种:单位陷阱、时间陷阱、概念陷阱。
今日我们就依据考试中最常见的考察形式来探讨一下资料分析中如何设置时间“坑”。
时间陷阱的常见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时间点,即题干时间和材料时间不全都,如材料时间为2022年,题干时间为2022年,主要考察基期和间隔基期;二是时间段,即时间的起点和终点不全都,如材料时间段为2022-2022年,题干时间段为2022-2022年;三是时间的特别表述,如当题目消失月均/日均,最终结果还要依据实际状况辨别是否需要要除以月份数/天数,同时要留意区分大月和小月,尤其题目中涉及到2月需要特殊留意。
另外,当材料中消失图例时,要留意是否为累积量,同比和环比要分清。
接下来通过几道例题带着大家一起跳出时间陷阱的“坑”。
例1.【2022年420联考】2022年我国保险和养老金服务进出口额约为:A. 857亿元人民币B. 1112亿元人民币C. 1134亿元人民币D. 1158亿元人民币【思路梳理】题干时间为2022年,表格材料时间为2022年,基期问题。
依据基期公式:基期==。
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05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3.5个百分点,比2022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7.5%,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27.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9.1%。
商品房销售额81428亿元,增长26.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4.4个百分点,比2022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6.6%,办公楼销售额增长35.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8.3%。
例2.【2022北京】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为多少亿平方米?( )A. 8.4B. 9.2C. 9.8D. 10.9【思路梳理】题干时间为2022年,材料时间为2022年,间隔基期问题。
资料分析三大陷阱,你中招了吗?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也是必须要拿到分数的题型。
作为行测试卷中的最后一类考题,压轴出现,素有“得资料分析者得行测”之说,可见资料分析的重要性。
其实资料分析虽然也有很多数字,但难度一般不大。
然而出题者往往会设置一些小陷阱,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常常会掉入陷阱,留下“会的却没有做对”的遗憾。
今天,就来给大家揭示一下资料分析的三大陷阱。
时间陷阱这类题目往往给出与原文相近的时间、日期,并在选项中给出与原文相同的数据以混淆视听,扰乱考生视线。
例题201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问题: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多少亿元?A.10299B.13312C.11843D.1215陷阱解析材料给出的是2014年的数据,题目求的是2012年的量,考查求隔年的量。
考生往往由于大意可能会计算2013年的量。
提示时间陷阱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陷阱之一。
考生遇到这种题目时应本着小心谨慎的态度,答案直接显示在题干中的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抱着捡了现成便宜的心理,草草作答。
对于题干中出现的多个时间或者有百分点的情况,一定弄清楚题目所求的时间,不可掉以轻心。
单位陷阱在资料分析题目中,常会出现一些单位混用的情况,如千米与里,公顷与亩,万与亿,吨与千克,材料中给出某个单位,但在题干或选项中使用的却是另一个单位,这即是单位陷阱。
例题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05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3.5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增长17.5%,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27.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9.1%。
商品房销售额81428亿元,增长26.3%,增速比1~11 月份回落4.4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6.6%,办公楼销售额增长35.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8.3%。
2019年国考行测技巧:资料分析的四大“陷阱”题型

2019年国考行测技巧:资料分析的四大“陷阱”题型店铺为您整理《2019年国考行测技巧:资料分析的四大“陷阱”题型》,希望给您带来帮助!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祝您顺利通过考试!2019年国考行测技巧:资料分析的四大“陷阱”题型1、时间陷阱这是命题人最喜欢设置陷阱的一个地方,当题目有问到比重,或者平均数的时候,就需要我们特别小心,到底求的是现期比重(平均数)还是基期的。
建议:在做每一道小题的时候,先将题干的时间划起来,以提醒自己,不要在时间问题上出错,有效避开陷阱。
2、单位陷阱这是仅次于时间陷阱外出现频率最高的陷阱。
在我们以往的考试中,出现过的几个关于单位的陷阱,一个出现在关于人口增长的材料中,让大家容易混淆的两个单位:%和%。
(严格意义上百分号和千分号不算单位而是符号),千分号的“。
”经常会被大家忽略,因而造成计算后总是算不出准备答案的情况或者在排错题当中直接默认为是正确的选项。
建议:当材料和人口增长有关的时候,在此单位上一定要留心眼。
另外一个关于单位的常见陷阱,则是关于亿以及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某篇讲述货运量的材料,其中提到的关于空运货运量和公路货运量,虽然表格中的数字空运更大,但他的单位却比公路少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这也需要我们去注建议。
建议:做这一类题目的时候,计算之余也可以结合我们的常识去进行判断,例如空运的吨数是一定不可能大于公路或铁路运输的吨数等生活常识。
3、增长量和增长率这一类陷阱出现的次数不算太多,但也有不少的考生会在这里栽跟头。
这类陷阱往往出现在比较类的题目当中。
比较的数据不一样,列式上首先就会有很大的差别,结果也就很有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区别。
建议:在比较类的题目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究竟比的是增长率还是增长率。
4、数据、材料陷阱这类陷阱经常出现在表格或图形类材料当中。
当考生没有仔细去看表格或者图形的标题时,容易对表格或图形的内容有一个错误的下意识判断:如表格标题是2017年某行业排行前10的成本消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技巧:资料分析中那些“时间”的坑
行测作为公务员的考试科目之一,有些题型需要你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这让许多考生很是摸不着头脑,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技巧:资料分析中那些“时间”的坑”,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技巧:资料分析中那些“时间”的坑
2020国考备战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资料分析一定是正在备考的广大考生绕不开的一座山,山不高,道路却异常崎岖——做题总是太慢,稍微提高了速度正确率又下去了。
听过那么多的吐槽,怎么又“粗心”看错时间,做错题目很多都是跳进了“时间”挖的坑。
如何绕开这些坑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眼识破它!这里带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时间陷阱”:
一、来自过去的时间陷阱
1、2013年1-11月,汽车整车共进口107.3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8%。
汽车整车共出口87.24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6.4%。
问题:2012年1-11月,汽车整车进口量比出口量多( )万辆?
【解析:】材料时间为2013年1-11月,问题时间为2012年1-11月,且所求数据的单位是万辆,所以求的是基期值做差。
已知现期值和增长率,可用公式
2、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一季度累计47.8万亿元,2014年一季度末累计同比增速8.6%,2013年一季度末累计同比增速9.4%;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到二季度末累计101.5万亿元,2014年二季度末累计同比增速8.7%,2013年二季度末累计同比增速9.1%。
问题:2012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多少万亿元?
【解析:】问题时间为2012年上半年,与材料时间不一致,而材料中的2014年二季度末累计等同于2014年上半年,同比是与上一年同一时期相比。
分析可得与问题相关数据是2014年上半年物流总额为101.5万亿元,比2013年上半年增长
8.7%,2013年上半年比2012年上半年增长9.1%。
所求为隔年问题中的基期值(2014上半年为现期,2013上半年为间
期,2012上半年为基期),可用公式
二、来自未来的时间陷阱
1、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671.2亿元人民币,新签合同额6688.2亿元人民币。
2014年9月当月新签合同额664.9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完成509.5亿元人民币。
问如果2015年9月当月,我国新签合同金额增长率与2014年同期保持一致,则2015年9月完成金额为( )亿元人民币?
【解析】问题的时间是2015年9月,而材料给出的相关时间是2014年9月。
分析题干可将2014年9月作为基期,则所求2015年9月是现期:
该增长率等于2014年9月的增长率
小结:“时间陷阱”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做的错题加以补充,其他的“坑”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总结起来。
第一次是“粗心”第二次第三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要警惕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考路上,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是功亏一篑。
希望大家也能
养成定期总结的好习惯,将常犯的错误总结起来并分析原因,印象会更加深刻,规避同样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