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行测资料分析高效解题方法与训练

行测资料分析高效解题方法与训练

行测资料分析高效解题方法与训练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具有题量大、分值高、难度适中的特点。

如果能够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就可以在这一板块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为整个行测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行测资料分析的高效解题方法和训练策略。

一、资料分析题型概述资料分析通常会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图表等形式的资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提出若干问题。

常见的题型包括计算类、比较类、综合分析类等。

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数据的理解、分析、计算和处理能力。

二、高效解题方法1、快速浏览材料在开始答题之前,先快速浏览材料,了解材料的主题、结构和主要内容。

重点关注材料中的统计指标、时间范围、单位等关键信息,为后续解题做好准备。

2、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确定所需数据的位置和类型。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同比”“环比”“占比”“增长率”等,确保对题目理解准确无误。

3、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1)尾数法适用于简单的加减运算,通过计算结果的尾数来快速判断选项。

(2)首数法在除法运算中,通过计算商的首位数字来确定选项。

(3)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近似的分数,如 25%=1/4,167%≈1/6 等,从而简化计算。

(4)有效数字法根据题目精度要求,对数字进行取舍,保留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4、学会估算和排除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可以先进行估算,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再进行精确计算或进一步分析。

5、比较大小技巧(1)同位比较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看数位,数位相同看首位,首位相同依次向下看。

(2)差分法当两个分数比较大小,且分子分母相差较小时,可以使用差分法。

三、训练策略1、专项训练针对不同的题型和计算方法进行专项练习,提高解题的熟练程度和速度。

可以通过购买专项练习题集或在网上搜索相关题目进行练习。

2、模拟考试按照考试时间和要求进行全真模拟考试,熟悉考试节奏和氛围,提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的能力。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要在这一部分取得高分,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数学运算方法,还需要熟练运用一些快速解题技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快速解题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以巩固。

一、快速解题技巧1、阅读技巧快速浏览材料:在阅读资料时,先快速浏览材料的标题、图表名称、单位等关键信息,了解资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关注关键指标:重点关注与问题相关的指标数据,如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

标记重要数据:对于关键数据和容易混淆的数据,可以用铅笔进行标记,以便在计算时能够快速找到。

2、计算技巧尾数法:当选项的尾数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首数法:在计算除法时,可以先计算出商的首位数,从而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估算法: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可以根据选项的差距,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估算出结果的范围。

特殊值法:将百分数转化为特殊分数,如25%=1/4,50%=1/2 等,可以简化计算。

3、分析技巧观察选项差距:在计算之前,先观察选项之间的差距大小。

如果差距较大,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如果差距较小,则需要精确计算。

分析数据趋势:通过观察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判断答案的大致范围。

比较大小技巧:对于比较大小的题目,可以采用分子分母同乘或同除一个数的方法,将数据化为相同形式进行比较。

二、练习题【例 1】2019 年,某地区 GDP 为 50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8%。

2018 年该地区 GDP 为多少亿元?A 462963B 475000C 480000D 487500【解析】首先,根据公式:基期量=现期量÷(1 +增长率),可得 2018 年该地区 GDP 为 5000÷(1 + 8%)≈5000÷108 ≈ 462963(亿元),故答案选 A。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板块,也是很多考生重点攻克的对象。

要想在资料分析部分取得高分,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运算技巧,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答题策略。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高分技巧。

一、扎实的基础知识首先,对于常见的统计术语和概念,如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必须有清晰准确的理解。

这些术语是我们解读数据和进行计算的基础。

例如,增长率可以分为同比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要清楚它们的计算方法和区别。

其次,要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能够快速准确地从图表中提取关键信息,是提高答题速度的关键。

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公式,如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公式,以及比重、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等,要做到烂熟于心,能够在看到题目时迅速反应并运用。

二、快速准确的阅读技巧在做资料分析题时,阅读材料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要学会有针对性地阅读,先快速浏览材料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和注释等,了解材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有重点地回到材料中寻找相关数据。

在阅读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单位和时间范围,避免因为粗心而导致错误。

同时,要善于对材料进行分类和总结,将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简化和整理,便于后续的计算和分析。

三、高效的计算技巧在资料分析中,计算往往是比较耗时的环节,因此掌握一些高效的计算技巧可以大大提高答题速度。

1、估算法当选项差距较大时,可以对数据进行适当的估算,忽略一些次要的数字,快速得出近似的结果。

例如,计算 12345÷125,可以将 12345 近似看作 12500,那么计算就变成了 12500÷125 = 100,与实际结果相差不大,且大大节省了计算时间。

2、直除法直除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计算方法,通过直接除以除数的首位数字来判断商的首位数字。

比如,计算 3456÷45,先看 34 除以 4 商 8 余 2,所以商的首位数字是 8。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基础方法与速算技巧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基础方法与速算技巧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基础方法与速算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完成资料分析题目,掌握基础方法和速算技巧是关键。

一、基础方法(一)读题读题是资料分析的第一步,要准确理解题目所问,明确需要从给定的资料中提取哪些信息。

在阅读题目时,要注意关键词,如时间、主体、数据类型等,以便快速定位所需数据。

(二)查找数据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要求,在给定的资料中查找相应的数据。

资料通常包括图表、文字等形式,要熟悉各种资料的结构和特点,提高查找数据的效率。

(三)列式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

常见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百分数、平均数、增长率等的计算。

(四)计算计算是资料分析的核心环节之一,但在行测考试中,并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快速估算出结果。

二、速算技巧(一)尾数法当选项尾数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算式的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计算 1234 + 5678,只需要计算 4 + 8 的尾数即可判断答案的尾数。

(二)首数法适用于除法运算,通过计算商的首位数字来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比如计算 12345÷234,先计算 123÷23 得到首位数字。

(三)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接近的分数,如 25% = 1/4,125% = 1/8 等,从而简化计算。

(四)有效数字法根据选项的差距,对数据进行取舍,保留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五)同位比较法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通过比较分子与分母的变化速度来判断大小。

三、实战应用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看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

【例题】2019 年,某地区的 GDP 为 12345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5%。

2018 年该地区的 GDP 是多少亿元?首先,读题明确要求计算 2018 年的 GDP,即基期量。

其次,查找数据找到 2019 年的 GDP 为 12345 亿元,增长率为 15%。

考公技巧如何应对行测资料分析题

考公技巧如何应对行测资料分析题

考公技巧如何应对行测资料分析题行测资料分析题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应对策略。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应对行测资料分析题的技巧,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了解题型特点行测资料分析题通常给出一段文字材料,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并分析材料中的信息,然后回答问题或做出推断。

这类题目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断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充分了解题型特点,熟悉考试所使用的题目形式。

二、仔细阅读材料在应对行测资料分析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材料。

阅读时要注意细节,理解材料中的含义和观点。

可以使用划线、做笔记等方法帮助记忆和理解材料内容。

同时,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脉络,将重点注意力放在与问题相关的部分。

三、分析问题要点在回答问题或做推断时,要理解问题的要点。

问题通常会涉及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或隐含意思,考生需要通过分析和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首先要梳理问题的逻辑关系,弄清楚问题的要求。

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找出与问题相关的线索。

最后根据推理和分析结果,给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四、注重实操训练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注重实操训练,加强对行测资料分析题的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真题进行模拟训练,熟悉题目的结构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同时,要做好错题总结,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的提高。

通过反复的训练和练习,可以逐渐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应对行测资料分析题的能力。

五、掌握时间分配在考试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在应对行测资料分析题时,要合理掌握时间分配。

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时间计划,确保每道题都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分析。

如果遇到比较困难的题目,可以留下一定的时间进行回顾或推理。

合理的时间分配可以帮助考生提高解题效率,减少因时间不足而导致的失误。

综上所述,应对行测资料分析题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断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熟悉题型特点,注重实操训练,并合理掌握时间分配。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公务员行测是招录公务员的必考科目之一,而在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这些题目考察考生对资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是做好行测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解题技巧,帮助考生们提高在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中的解题水平。

一、了解题型特点在解答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之前,考生首先要了解题型的特点。

通常,这类题目会以图表、数据、文段等形式呈现,考察考生对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在解题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以及需要从资料中提取的信息。

2. 注意资料的来源和背景:了解资料的背景信息对于正确理解和分析资料至关重要。

3. 注意细节信息:细致入微地观察资料中的细节信息,提取关键数据和关键字,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二、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公务员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题经常涉及大量数据的分析与判断,因此,考生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以下是几种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的方法:1. 数据分类法:根据数据的特征和属性,将其分类整理,以帮助更好的理解和分析数据。

2. 图表分析法:通过绘制图表,将数据可视化,便于理解和分析。

3. 数据对比法:将不同数据之间进行对比,寻找共同点和差异,进行分析。

4. 数据趋势法: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掌握数据的变化规律,进行推断和预测。

三、注重思维训练在解决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时,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方法。

以下是几种思维训练的方法:1. 归纳法:将大量杂乱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找到共性和规律。

2. 比较法:将不同的观点和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寻找共同点和差异。

3. 推理法:根据已知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4. 思维导图法:以图形化的方式将相关信息和观点进行整理和展示,在分析问题时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多练习,积累经验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通过多做题目,积累经验,熟悉各类题型和解题思路,加深对行测考试的了解,并及时总结错误经验,找出解题中的不足之处。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得分的模块。

资料分析通常会给出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信息,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这些数据并准确解题,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谈谈数据处理的技巧。

一、快速阅读材料在拿到资料分析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去计算数据,而是先快速浏览材料。

了解材料的主题、结构和数据类型。

一般来说,资料分析的材料有文字型、图表型和综合型。

对于文字型材料,要抓住关键语句和数据的所属关系;对于图表型材料,要注意标题、横纵坐标、单位等关键要素。

例如,看到一个关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文字材料,我们要迅速找到涉及的地区、经济指标以及相关数据的表述方式。

二、准确标记关键数据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对于关键的数据和信息要用笔进行标记。

这样在后续解题时能够快速定位所需数据,节省时间。

标记时要简洁明了,避免标记过多导致混乱。

比如,在一个关于人口数据的图表中,我们可以标记出与题目相关的年份、年龄段以及对应的人口数量。

三、掌握数据的简化与估算在处理数据时,不必追求精确计算,而是要学会简化和估算。

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字,可以根据选项的差距和精度要求进行适当的取舍。

例如,计算“12345÷125”,我们可以将 125 近似看作 120,12345 近似看作 12000,这样计算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接下来,我们说说快速解题的技巧。

一、明确题目要求在解题之前,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问的是什么,是求增长率、比重还是平均数等。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时间、单位等限制条件。

比如,题目问“2019 年 A 地区的 GDP 比 2018 年增长了百分之多少”,我们就要明确是求增长率,并且时间是 2018 年到 2019 年。

二、运用公式和方法资料分析中有很多常用的公式和方法,比如增长率的计算公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比重的计算公式“部分量÷整体量×100%”等。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总结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总结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常常让考生感到头疼。

掌握一些有效的速算技巧,可以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解题速度,为考试赢得更多的时间。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实用的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一、估算法估算法是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速算方法之一。

当选项差距较大时,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大致的估算,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计算 4567÷123,我们可以将 4567 近似看作 4800,将 123 近似看作 120,这样就可以快速算出 4800÷120 = 40,从而得出答案的大致范围。

在使用估算法时,要注意观察选项的差距,如果选项差距很小,估算可能会导致误差较大。

同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近似,尽量减少误差。

二、直除法直除法是通过直接相除来得出商的首位或前几位,从而确定答案的方法。

比如,计算 5678÷2345,直接用 5678 除以 2345,得出商的首位为 2,然后对比选项,就可以快速排除不符合的选项。

直除法适用于除数和被除数数字位数比较接近的情况,如果数字位数相差较大,可以先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三、截位法截位法是将数据进行截位简化计算。

可以分为截前几位和截后几位。

截前几位时,比如计算 34567×12%,可以将 34567 截为 35000,然后计算 35000×12% = 4200。

截后几位时,比如 45678÷1234,我们可以把 45678 截为 456,把1234 截为 12,计算 456÷12 = 38。

使用截位法时,要根据选项的精度和数据的特点来确定截位的位数,一般以能够简化计算且保证精度为准。

四、特殊值法特殊值法是将一些百分数、分数等转化为特殊的数值,从而简化计算。

例如,1/4 = 25%,1/8 = 125%,1/16 = 625%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

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

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

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读懂图。

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

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08年公务员考试专项:六诀窍轻松应对选择题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将被报考者公认为经典的方法演示如下,希望能给各位报考者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
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

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

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

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

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

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

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AB,易题的答案在CD。

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A,哪个答案在B呢?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

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D呢?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C。

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在D。

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

但是,在不同的题中难题和易题的判断标准显然不一样。

相对比较容易看出什么是难题和易题的在数学运算、资料分析、演绎推理等题型上。

但在常识判断中,根据研究,常识判断中的难题是题干比较短小、关键词汇不多的题。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为词语越少,词语之间能够形成逻辑链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样,即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你要是忘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从题干和选项中推知答案的,这是常识判断的难做之处。

相反,那些题干比较长的常识判断,反而容易从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之间找到蛛丝马迹,根据有限信息提示,从而把答案做对。

我们来看例子。

例: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

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
A、22人
B、28人
C、30人
D、36人(05中央A)
我们先根据难度来判断,这道题有多难。

如果以很难、难、易、很易为四级的话,估计这道题的难度为“很难”。

因为看了之后,发觉这道题的答案和题之间找不出可以互相支持的地方。

一般人简直无从下手。

这时候,放弃做题是必要的,但放弃答案是不行的。

这时候,你就选择A,对这种牛吃南瓜开不起头的答案选A的正确率非常高。

我们来看考过的题中的难题与答案分布。

二、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
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

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7和21、4和12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3有关,而不是跟5、8等其他数字有关。

例:甲乙丙三人沿着400米环形跑道进行800米跑比赛,当甲跑1圈时,乙比甲多跑了1/7圈。

丙比甲少跑1/7圈。

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
A、85米B.90米C.100米D.105米(05中央A)
我们不用做题,就看题干中的数字哪些和答案相关,看能否选出正确答案。

看:800,1,1/7,1/7。

你觉得最可能跟哪个数字有关:85,90,100,105。

应当想到,最核心的数字有3个:1,7,8。

这样,答案基本不可能跟尾数是5的有关。

可以说A、D都不是答案。

在90和100中,哪个更接近答案呢?1001因为比较明显的感觉是100×(7+1):800。

所以选C。

这样,我们就绕过了从题中算出答案的麻烦。

考行测,有一句经典的话:“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有过场。

”从这题里你感觉到了吗?如果没有,再看一题。

例: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40米,走了80米后姐姐去追他。

姐姐每分钟走60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走150米。

小狗追上弟弟后又转去找姐姐,碰上了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才停下来。

问小狗总共跑了多少米?
A.600米
B.800米
C.1200米
D.1600米(03中央A)
这道题有点难,你可能做不起。

按一般的参考书的讲法,你可以倒回去验证。

这样你会选出正确的答案。

但我想用不着。

首先看数字,40,60,150,肯定首要要能整除150,这样就只有两个答案备选,即600和1200。

但是,最终答案应该是速度的三者速度的最小公倍数,三者之间关系最密切,答案要是三
者的最小公倍数。

只有A.600米才行。

这样答案就选A。

但在这里边,抛开了一个数80,因为它是另类。

懂了吗?现在你来选这道题的答案是哪个?
例5:甲、乙、丙三人沿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甲第一次遇到乙后1又1/4分钟遇到丙,再过3又3/4分钟第二次遇到乙。

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2/3,湖的周长为600米,则丙的速度为:
A.24米/分
B.25米/分
C.26米/分
D.27米/分(03浙江)
你能选出正确答案A吗?你能说明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吗?
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
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人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

逻辑判断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全部读完,那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所以必须要简化程序,直接将先期带到最后一句话的前后去检验,基本可以确定答案之所在。

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
都读不完。

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五、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
造句法是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

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

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

六、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
座标法是指根据已有数字所处的座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另一个数字的座标。

座标法适用于数字推理,特别适合自然数的类比推理。

一般的参考书上是采用二级特级或三级特征来进行推理,远没有座标法进行推理来得形象、快捷。

座标法在操作时就是将给定的几个数字的横座标分别设定为1、2、3、4、5、6……,纵座标就是该数字本身。

这样,我们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数字之间变化规律。

但这种稍嫌抽象,对于数字极大、极小的都需要加上感觉才能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