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一、适当试题标记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只需要短暂地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在材料中进行标记。
1、试题标记目的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信息量很大,而且有的试题和材料距离比较远,那此时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就容易忘记或者记忆混乱而造成找出错误的数据,最终得到错误的答案。
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表格材料来说,由于表格的行、列比较多,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那么很容易找错行或者列,从而找出错误的数据。
对于图形材料来说,由于数据比较凌乱,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倘若不进行任何标记,那就有可能会将这些数据“张冠李戴”。
总而言之,我们进行标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准数据,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标记呢?且看下面的讲解。
2、如何进行标记不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其他材料,我们在解题的时候,都是先看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关键词来到材料中定位,找出关键句解答,所以在做标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对于刚开始确定出来的关键词,我们就可进行标记,把关键词用圆圈圈住或者用直线标出;(2)然后返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我们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地阅读,从而找出关键句,并用直线勾画出关键句。
二、结合选项分析不论是资料分析,还是行测的其他部分,都是给出了4个选项,那这4个选项是凭空给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如果不是,那这几个选项在设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结合选项来解题呢?1、选项特点分析行测资料分析给出的4个选项,必然有一个是正确的,其余的要么是用来迷惑你的,要么就是正确答案附近的,用来打酱油,对应资料分析而言,一般来说选项的设置也有以下几个原则(当然说的是一些计算性试题中):一、正确选项,这个显然是必须有的;二、最大迷惑选项,如要求2005年的值,在选项中给出2006年的值;三、打酱油选项,这类选项一般都是和正确答案比较接近的选项,有时候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不小的麻烦。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一、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我都是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1.针对性强,准确率高;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能够节省时间;3.完全符合“应试”的思维。
(二)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具体到资料分析上我们举例说明:(以国考原题为例)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
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
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
A.24387.5亿元 B.5002.6亿元 C.3979.6亿元 D.816.3亿元2.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2.37 D.2.37:13.与相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A.各类企业 B.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 C.高等学校 D.无法得知4.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约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 )。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的这件“小事”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的这件“小事”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占比相对较大,而对于资料分析,其显著特点是时间紧、数据多、计算复杂,这也就成为了大部分同学的一个难题,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得到突破呢?今天就让中公教育专家来给你指点一二。
1、准确阅读材料时间紧、数据多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准确的查找数据,读懂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只需三步,第一步:明确材料时间,一般是单个,偶尔有多个;第二步:明确统计指标的结构关系,包含段内关系和段间关系,一般是通过段首句来明确该段的段落大意,和适当的联想来明确段间关系;第三步:结合题干问题快速锁定数据。
这个过程中是没有必要读数据的,因为数据本身较多,在看到问题之前是不确定具体用到哪个数据的,可以省些精力去材料阅读。
2、注意分析选项资料分析中,列式难度不大,关键就在于能否在短时间内选出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就在选项中,所以结合选项“猜答案”。
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如若选项差距比较大,我们只需通过分析前几位有效数字即可。
当然选项差距相对比较小的时候,那就需要进行精算了。
总而言之,资料分析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基本计算方法为原则,通过分析选项灵活处理即可。
例1:2012年1-4月我国生产手机3.5亿部,增长4.7%;移动通信基站3903.7万信道,增长57.8%;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419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
问题:2011年1-4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多少亿元?A.2461.3B.3141.7C.3650.3D.4190.6例2:2013年1-11月,汽车整车共进口107.3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8%,汽车整车共出口87.24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6.4%。
问题:2012年1-11月,汽车整车进口量比出口量多多少万辆?A.不到10万辆B.10-20万辆之间C.20-30万辆之间D.30万辆以上3、转化做题思维资料分析中,每篇材料的最后一道题目都比较综合,这种题也是大家比较头疼的。
行测资料分析题十大速算解题技巧全解

★【速算技巧八:放缩法】
要点:
"放缩法"是指在数字的比较计算当中,如果精度要求并不高, 我们可以将中间结果进行 大胆的”放"(大)或者"缩"(缩小),从而迅速得到待比较数字大小关系的速算方式。
1、"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不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2、"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注意几点问题:
1、r一定是介于a、b之间的,"十字交叉”相减的时,一个r在前,另一个r在后;
上再乘以各自的增长率。
等速率增长结论:
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
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特别注意:
、”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
A'=A/( 1+r)~A ( 1-r)
(实际上左式略大于右式,r越小,则误差越小,误差量级为「人2)
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
如果N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则平均增长率:
r-上述各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实际上左式略小于右式,增长率越接近,误差越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的高分秘籍是什么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的高分秘籍是什么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题一直是众多考生重点关注的部分。
它不仅在试卷中占据较大的分值比重,而且具有较高的得分性价比。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呢?下面就为大家揭开资料分析题的高分秘籍。
首先,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
要熟练掌握各种统计术语,比如同比、环比、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等。
这些术语是理解和解答资料分析题的基石,如果对它们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模糊不清,就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出错。
例如,同比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环比则是与相邻的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
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要清楚每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和计算公式。
只有对这些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才能在看到题目时迅速理解题意,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其次,快速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
资料分析题通常会给出大段的文字、表格或图表等资料,考生需要在短时间内从这些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数据。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资料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学会快速定位关键信息。
比如,先浏览题目,带着问题去读资料,关注题目中涉及的指标和时间范围,然后在资料中快速找到对应的部分。
同时,要养成标记重点数据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在计算时反复查找,节省时间。
再者,熟练掌握计算技巧能够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在资料分析中,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笔算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
因此,要掌握一些简便的计算技巧,比如尾数法、首数法、特征数字法、有效数字法等。
以尾数法为例,如果选项的尾数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只需要计算算式的尾数就能快速得出答案。
特征数字法则是将一些常见的分数转化为近似的百分数,如1/3≈333%,1/7≈143%等,从而简化计算。
此外,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可以熟悉各种题型和考点,提高对题目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错题,分析出错的原因,是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计算失误,或者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之拉动增长和贡献率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之拉动增长和贡献
率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悄悄拉开了序幕,很多人会觉得距离2020的国考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备考太早,但是越早备考的话你准备的可能会更加的全面,所以我们不要想着还有很长时间就懈怠了。
今天云南中公教育给大家分享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之拉动增长和贡献率。
拉动增长和贡献率是行测资料分析的考点之一,这两个概念在平常的生活中接触较少,考察的不多,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并不理解这二者的含义和解法。
下面,云南中公教育就讲述一下这二者的具体考法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一、考察“拉动增长”
拉动增长用于分析某部分的增长量拉动整体增长程度的指标,一般指整体中某部分的增长量与整体基期值得比值,通俗的说法就是某个部分的增长量将整体的增长率拉动上升或下降几个百分点。
表述为:拉动……增长……百分点。
贡献率是指整体中某部分的增长量对于整体增长的作用大小。
注:此公式还可以求“部分增长量”或“整体增长量”
例2: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5919元,增加2664元,其中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收入2833元,比2005年增加988元,增长53.6%。
问题:2005-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多少?
【中公解析】部分增长量为988元,整体增长量为2664元,所求贡献率为约为37.1%。
三、给出拉动增长和贡献率求整体增长率。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得分的模块。
资料分析通常会给出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信息,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这些数据并准确解题,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谈谈数据处理的技巧。
一、快速阅读材料在拿到资料分析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去计算数据,而是先快速浏览材料。
了解材料的主题、结构和数据类型。
一般来说,资料分析的材料有文字型、图表型和综合型。
对于文字型材料,要抓住关键语句和数据的所属关系;对于图表型材料,要注意标题、横纵坐标、单位等关键要素。
例如,看到一个关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文字材料,我们要迅速找到涉及的地区、经济指标以及相关数据的表述方式。
二、准确标记关键数据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对于关键的数据和信息要用笔进行标记。
这样在后续解题时能够快速定位所需数据,节省时间。
标记时要简洁明了,避免标记过多导致混乱。
比如,在一个关于人口数据的图表中,我们可以标记出与题目相关的年份、年龄段以及对应的人口数量。
三、掌握数据的简化与估算在处理数据时,不必追求精确计算,而是要学会简化和估算。
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字,可以根据选项的差距和精度要求进行适当的取舍。
例如,计算“12345÷125”,我们可以将 125 近似看作 120,12345 近似看作 12000,这样计算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接下来,我们说说快速解题的技巧。
一、明确题目要求在解题之前,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问的是什么,是求增长率、比重还是平均数等。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时间、单位等限制条件。
比如,题目问“2019 年 A 地区的 GDP 比 2018 年增长了百分之多少”,我们就要明确是求增长率,并且时间是 2018 年到 2019 年。
二、运用公式和方法资料分析中有很多常用的公式和方法,比如增长率的计算公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比重的计算公式“部分量÷整体量×100%”等。
公务员 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一、基本公式法所谓基本公式,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一些公式,比如说增速公式,增速公式里面肯定含有年增速、复合增速以及倍数增速公式,我们先看看这些常用的公式。
增速公式,我们在这主要介绍两种,一个是年增速,一个是复合增速,这两个的难度都不是很高,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只要记住公式,套用公式就可以了。
+++++++++++++++++++++++++++++++++++++++++++++++++++++ 年增速=末期值/基期值-1=(末期值-基期值)/基期值=增加量/基期值;复合增速=r1+r2+r1×r2(其中:r1是末期的增速,r2是基期的增速);增加量=末期值-基期值=末期值×增速/(1+增速)比重增减公式=(A/B)×(a-b)/(1+a)(其中a为A的增速,b为B的增速)+++++++++++++++++++++++++++++++++++++++++++++++++++++ 我们学习这些公式,不是为了记忆,而是要应用,所以我们在记忆的同时,一定要理解这些公式,对于之前没有接触的公式,我们可以在复习的时候,自己化简一下,这样就有助于记忆。
这些公式,记住了,然后就是应用啦,我们来看看相应的试题吧。
************************************************************************************** 【真题示例1】“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
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
116.“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名义增长率约为()。
A.58.2% B.63.7% C.74.5% D.8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增长率这一知识点,着重考查估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正确阅读文字资料
在公务员考试科目中,面对不同类型的资料分析题目,掌握答题技巧很重要!如何做到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准备了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中如何正确阅读文字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资料分析内容涵盖量大,且有时图文交杂,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其信息让很多考生头疼。
因此,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资料分析解题效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我们经常见的资料有文字型、表格型、图型和混合型,每一种不同的图型有相对应的不同的方法。
那么对于资料分析的文字型材料我们应该怎么进行阅读,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有效信息,加快做题速度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学习阅读文字材料的技巧。
一、文字类材料的特点
1、结构上,文字类材料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常见的结构是总分结构和并列结构。
2、句式上,文字类材料句式一般都是固定的,常见的句式是给出统计指标的量、增长量、增长率等。
二、需把握的关键
1、时间,把握材料给出的时间,而时间一般是在文字材料的段首。
段首给出的时间往往就是整篇材料统计数据的时间。
2、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一般就是在每一句话的句首。
我们需要根据题干中所涉及到的统计指标结合材料找到相应的数据,进行列式和计算。
例.2015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00万人。
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8.3%;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2.4%。
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58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01万人。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53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37万人。
其中,参保职工2621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9142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688万人和549万人。
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2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征缴收入23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7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
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9937亿元。
问题:1.材料类型是什么?是单段落还是多段落?
2.材料所涉及的统计时间?
3.材料涉及了几个不同维度的统计指标?分别是什么?相互之间呈现并列关系还是总分关系(整体与部分)?
4.全国就业人员与城镇就业人员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1.材料类型是文字型材料;是单段落。
2.材料所涉及的统计时间2015年末。
3.材料涉及了三个不同维度的统计指标;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相互之间呈现并列关系。
4.全国就业人员与城镇就业人员之间的关系为总分关系(整体为全国就业人员,部分为城镇就业人员)。
上面这道例题就是文字型材料。
文字资料基本上是由并列结构和总分结构组成,可借用语文文章阅读中的段落结构分析法来理清各个相关数据间的并列或总分关系。
不论是哪种文字型材料,材料阅读的目的是掌握不同类型统计材料的核心及材料间的关系,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材料要点。
我们需要快速浏览整篇材料,提取片段信息、关键词汇并做好标记,然后根据片段信息分析各段大意,再观察题目,由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对应查找上步提取的关键字,可快速定位到文章的相关段落,可起到提高做题速度的效果。
我们掌控不了时间但是能掌控了阅读的速度,速度提升了做题也就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