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的蜡染工艺 (苗语:郎的)

合集下载

非遗系列之苗族蜡染

非遗系列之苗族蜡染

艺艺承会 渊特流保影 源征程护响
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黄平、凯里、榕江、安顺、织金等县市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 的艰苦环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 古老的蜡染技艺代代传承
蜡染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苗族的先民们就 已经掌握了蜡可以防染的特点,使用虫蜡和蜂蜡作为防染的原料。在 东汉时期,蜡染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到了西晋,已可染出十余种色彩 的蜡染产品,唐代时,蜡染已经在中国全国范围盛行。到了宋代,由 于工艺更为简便的蓝印花布的出现,使得蜡染技艺在中原地区逐渐消 失,而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生活在贵州等西南地区的居民长期与世 隔绝,自给自足,古老的蜡染技艺也因此得以保存。南宋周去非的 《岭外问答》中首次明确记录了蜡染的工序:“以木板二片,镂成细 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 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但到了清代的《贵 州通志》,蜡染变成“用蜡绘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 蜡染由以蜡灌刻板印布,发展到直接用蜡绘制。
花纹画好之后就可以将布料放在蓝靛染缸中浸染了,一般一件蜡染花布 要浸泡5~6天,经过多次浸泡才算完成。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 浅两种颜色,则需要在第一次浸染之后取出布料,在浅蓝色上用蜡点绘 花纹,之后再次进行浸染。当图绘了蜡纹的布料被放进染缸时,折叠会 导致蜡块的破损或断裂,这就形成了天然的缝隙,使得染出的布料出现 颜色深浅不一的裂纹,人们一般称之为“冰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24年3月20日,文化和旅 游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 公布2023—2025年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 基地名单》,蜡染技艺(苗族 蜡染技艺)的贵州丹寨宁航蜡

蜡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

蜡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

蜡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蜡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蜡染是苗族世代传承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蜡染、扎染、镂空印花、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蜡染主要集中的地域有贵州、云南、湖南、广东等,不同地域的蜡染艺术风格不同,开式方面也有所差异。

我国的蜡染风格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特征,例如丹寨型、重安江型、织金型、榕江型、川南型、海南型、文山型等,而不同类型的蜡染在用途、工艺、图案、风格上也各有不同。

蜡染工艺流程: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

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绘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3.染色: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

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

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

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

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

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

蜡染价值体现:1.美术价值:蜡染的“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艺术效果非常明显并且特点鲜明,古老的艺术现代的效果。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
苗族蜡染工艺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当时苗族人通过使用植物染料和蜡制技术,制作了许多精美的蜡染布。

这些蜡染布被广泛用于装饰和礼仪用途,成为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蜡染工艺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苗族蜡染工艺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都是自然、环保和可持续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同时,苗族蜡染工艺还是苗族人民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它可以传达苗族文化和历史的精髓,同时也为苗族人民提供了一种展示自己美好形象和传承文化的途径。

总之,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都非常深远和重要,它不仅是苗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 1 -。

苗族蜡染文化及制作工艺

苗族蜡染文化及制作工艺

小故事:蜡染的起源
有一个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 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 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的鲜花久久发 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 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姑娘在花园看得入了迷, 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 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 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 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 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 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 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 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 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 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 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 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 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染色
封蜡
• 所谓封蜡,就是把要保留的颜 色用蜂蜡给密封住,蜡将染料 与封住的地方隔离开来,使之 不受染料的浸染,蜡是起保护 颜色的作用。蜂蜡也叫黄蜡, 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 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 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性来作为 蜡染的防腐剂。将蜂蜡在容器 中加温,温度升至60-70度时, 蜡溶化为汁。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八个步骤,分别是熬蜡、磨布、画蜡、染色、脱蜡、漂洗、晾干和缝制。

首先,将蜂蜡放入融蜡炉中加热至融化,制成蜡液。

蜂蜡是制作蜡染的主要材料,具有疏水性,可以用于染色。

接着,将布匹浸入蜡液中,取出后放在热源上烘干,形成蜡层。

这一步是为了在布匹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染料渗透。

接下来是磨布,用砂纸或磨石将布匹表面的蜡层磨去,露出白色的布底。

磨布的目的是为了在布匹上形成图案,通过控制磨布的力度和方向,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和线条。

然后是画蜡,用特制的蜡刀蘸取蜡液,在布匹上绘制出所需的图案。

蜡刀的形状和大小各异,适合不同的绘画需求。

画蜡时要保持手的稳定和线条的流畅,才能形成清晰的图案。

画好图案后,将布匹放入染缸中染色。

染料的成分是板蓝根、紫草等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天然的色素和香味。

染色时要注意控制染料的浓度和温度,以及染色时间的长短,以保证染色的效果。

染色完成后,将布匹从染缸中取出,放入脱蜡液中进行脱蜡处理。

脱蜡液是一种碱性溶液,能够溶解布匹上的蜡层。

脱蜡时要注意控制脱蜡液的温度和浓度,以及脱蜡时间的长短,以保证脱蜡的效果。

脱蜡完成后,将布匹放入漂洗池中进行漂洗,去除残留的染料和脱蜡液。

漂洗时要控制水的温度和洗涤剂的浓度,以保证漂洗的效果。

最后将布匹晾干、剪裁和缝制,完成整个制作过程。

苗族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每一步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经验积累。

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ppt课件(图文)pptx

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ppt课件(图文)pptx
传播蜡染技艺。
学校传承
将蜡染技艺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
进行传承。
蜡染的保护措施与政策
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蜡染技 艺进行保护,打击侵权行为。
资金扶持
设立专项资金,对蜡染技艺的 传承、保护和发展给予资金支 持。
建立档案
对蜡染技艺进行建档立卡,记 录其历史渊源、工艺流程、传 承谱系等信息。
01
02
03
图案丰富多样
包括几何图形、动植物、 人物故事等,构图饱满, 形象生动。
色彩鲜艳明快
以蓝白为主色调,搭配红 、黄、绿等鲜艳色彩,形 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寓意深刻
图案和色彩往往承载着民 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具有 深厚的文化内涵。
蜡染的艺术风格与流派
民族风格
蜡染作为一种民间工艺,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 同民族的蜡染风格各异。
博物馆展览
通过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展览,向公众展示蜡染的历史、技艺和文化 内涵,提高人们对蜡染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将蜡染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推 动蜡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旅游推广
在旅游景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地,开展蜡染制作体验、蜡染产品展 示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促进蜡染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脱蜡
染色完成后,将布料 放入热水中煮洗,使 蜡质融化脱落,露出 图案。
蜡染的技法与技巧
01
02
03
04
线条表现
通过运用不同粗细、长短的线 条,表现出图案的轮廓和细节

色彩搭配
根据图案需求和审美原则,合 理搭配色彩,营造出和谐、美
观的视觉效果。

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

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

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苗族蜡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和艺术风格。

以下是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1. 使用天然染料:苗族蜡染使用的是天然的植物染料,如靛蓝、茜草、紫梗等,这些染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性能。

靛蓝是一种常见的蓝色染料,用于制作蓝色背景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清新淡雅的艺术效果。

茜草是一种红色染料,常用于制作红花或红底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鲜艳夺目的视觉效果。

紫梗则是一种紫色染料,常用于制作紫色背景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高贵典雅的艺术效果。

2. 以蜡为防染剂:苗族蜡染使用的是天然的蜂蜡或石蜡作为防染剂,这些蜡在低温下会凝固,而在高温下则会融化。

蜡染艺术家通过在布料上涂蜡,形成各种图案或花纹,然后在染料中染色。

由于蜡具有防水的性能,因此染料无法渗入涂有蜡的部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花纹或图案。

3. 手工精细:苗族蜡染是一项手工精细的技艺,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艺术家根据设计图纸或灵感来源,在布料上用蜡刀蘸取熔化的蜡液进行描绘,每一刀都要准确无误,线条流畅自然。

染色时也需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以保证颜色均匀、鲜艳。

4. 图案精美:苗族蜡染的图案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

常见的图案有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这些图案都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传统信仰。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和构图方式,创造出丰富多彩、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展现出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5. 环保可持续:苗族蜡染使用的天然染料和蜂蜡等材料都是可再生资源,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对环境友好。

此外,蜡染布料上的花纹可以通过洗涤和摩擦逐渐磨损,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

这种环保可持续的特点使得苗族蜡染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之,苗族蜡染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和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和欣赏苗族蜡染,不仅可以领略到其精湛的技艺和美妙的艺术魅力,更可以感受到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苗族蜡染]千年的手工艺

[苗族蜡染]千年的手工艺

[苗族蜡染]千年的手工艺篇一: 千年的手工艺-贵州苗族蜡染和刺绣蜡染是苗族女性特有的手艺,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2006年,蜡染成为文化部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春,我来到贵州千户苗寨旅游,有幸走入手工大师罗榜搞工作室,亲眼目睹了蜡染过程。

晨光从通透玻璃窗洒下,手工大师罗榜搞正拈着一支特制的钢刀,往边上一个盛满黑黢黢液体的桶里蘸了一下,然后极其熟练地在面前的卷布上画出一个抽象的图案。

旁边游客夸赞她画得好,她停下钢刀,爽朗地笑出了声。

手工大师罗榜搞说蜡染技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活儿,作为苗族的一大特色,蜡染店在苗寨旅游景区随处可见。

她介绍,作画的蜡必须是蜂蜡,因为韧性好,染色必须用植物染料,布料必须是天然纤维,手摸在布上,颇有立体感。

蜡画上的图案全是苗族的图腾,如蝴蝶妈妈、阴阳鱼、苗龙、锦鸡等。

蜡画是无底稿的,所有的图腾都在蜡画人的脑海里,她每次都是即兴作画。

走出手工大师罗榜搞的工作室,我看见还有刺绣工作室,工作室没有人,走到庭院中发现,原来工作室的主人在院中专心刺绣。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名族,苗族文化的传承除了口头文学外,另外的一种形式就是苗族刺绣,苗族刺绣造型和技法多样性,独特性,文化性,稀有性和不可复制性在世界上堪称一绝。

静静的看着手工大师每一针一线,一个绚丽的图案就跃上来了,真的太神奇了。

洁白的绸缎上,不要打草稿,每一组图案都不相同,每组图案都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赞叹不已。

特制的钢刀上沾着褐色的蜂蜡,在绸缎上留下完美的曲线。

一笔一笔,一副画就这样完成了。

一边和游客交流,一边创作。

旁边电热壶中加热的就是蜂蜡,是蜡染的原料,黑乎乎的,没有味道。

每次下笔都游刃有余,非常自如,没有一丝差错。

蜡染是不能修改的,可见大师功力多么深厚。

背后的镜框中挂着介绍,18年的画龄。

旁边的工作室俨然是一个刺绣的场所,做好的刺绣和针线摆放在工作台上。

各种颜色的线轴摆放在架子上。

在庭院中,刺绣大师正和游客交流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绣的蜡染工艺 (苗语:郎的)
蜡染是苗族人的独特工艺,其他民族少有,至苗族会纺织以后就发明的。

蜡染是把麻布用蜂蜡印花,把麻布染色后退掉蜂蜡成为花纹的一种印染工艺。

蜡是蜂蜡(苗语:阶),蜡有不透色的性能,苗族人利用这一性能把蜂蜡熔化,点画在白布料上,然后把布料浸入染池染色(色有两种:青色或蓝色),当退掉蜡后画过蜡迹的地方因没有被染料浸染便呈现出原白色花纹。

第一节蜡染的原料、工具
蜡染的原料是白布和蜂蜡。

蜂蜡由蜂巢熔化而来,冷却后有一定的硬度且不透水。

工具有水平木板、直尺、打格刀(苗语:书的)、沾蜡刀(苗语:拉的)、熔蜡锅(苗语:鸭的)等。

木板叫点蜡(苗语:扎郎的)板,长一至一米
二,宽约四十厘米左右,用于铺底布点、画
(涂上蜡)蜡花图案。

直尺长0.4米左右,用
于在底布上打格子。

打格刀是一块薄铁片,
其一端稍宽为刀口但不锋利,用来在底布上图2.1
打格子而又不会把布割破。

蜡刀是两片或三片合拢的等腰△铜片,在顶角扎竹块为柄,便于握拿(如图2.1),作沾蜡汁用。

熔蜡锅是型如小碗的铁锅,作用是熔化蜂蜡。

第二节涂蜡工序
有了原料、工具,将水平木板搁在矮凳上,再在木板上铺上白底布。

一边在地上安放三块石头为灶,将锅放在灶上,生火熔化蜂蜡,一边在铺好的布上用直尺和打格刀打格子,待蜂蜡全熔化成汁后,用沾蜡刀沾蜡在打好格子的白布上数格子点画图案,尤如用硬笔块写字,蜡刀留下的蜡迹成花纹图案。

点画的蜡层要有0.001米厚,才能确保浸染时染料不会浸入底布,使被涂蜡部分保持白色。

第三节染色
花纹图案点画好后,将底布揭起来放入染池里浸染几小时,取出晾干,然后放入沸水锅中煮退蜡。

因为高水温下蜡熔化于沸水,待蜡退干净后捞出晾干,便呈现出蓝底或者青底白花来。

蜡染中,点、画技工由苗族妇女承担。

染色工在远古时代苗族人使用自己的土法染色(前章纺织中有叙述,在此不赘述),近百年来因为汉族发明了染靛业,苗族人就借助于汉族染靛业,自己已经不使用土法了,随着苗族自己的染色技术的逐渐消失,苗族人的蜡染布已经渐渐找不到染的地方了。

由此,苗族人必须自力更新开展自己的蜡染业。

第四节几种花纹图案的制作
1、铜钱花花边
铜钱花型如古代钱币,固而得名,苗语叫bao扎。

在底布两
边以铜钱花作边,叫铜钱花
边。

如图2.2。

(图2.2)
做工工序
(1)用蜡刀沾蜡顺底边长画两条相距0.025米的平行线。

如图2.2。

(2)用蜡刀沾蜡在平行线间画正方形,正方形每每相邻,四边都是双线。

(3)用打格刀和直尺在正方形中作对角线,注意对角线只是刀的压痕,不画蜡,花作好后压痕消失。

(4)以对角线相交点为中心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各画三横,其中内短外长,又按对角线痕迹填四段,便组成四个头朝中心的“土”字。

如图2.3
(5)在上下各补一横,左右各补一竖,即构
成一个正八边形中有四个头对中心的“土”字图
案。

如此一个接一个的铜钱花缀成的边叫铜钱花(图2.3) 边。

这里只讲基本、主要的作法,苗族妇女在实践中作法还有很多细致的地方,如有的每个正方形的角要用线条补满角,如图2.3,有的是作其它花嵌满。

2、铜钱梅花图案
(图2.4) (图2.5) 铜钱梅花图案是由五个铜钱组成的,一个在中央,四个各占一角并且与中央连接,每个铜钱都是四“土”朝向中心,两两相对。

每个铜钱花图案都应该是正八边形如(图 2.3),它相邻的地方应该有公共边,但因要体现连接就省略了公共边,这样位于四角的每个缺一边,中央的缺四边,整个图案如一朵梅花。

作法是:
(1)分别在底布两边边沿作相互平行的边线,每边双条,线长度和木板一样,平行线间距离视底布幅宽而定,约0.3米左右,因为布宽约0.37米,每边要留嵌边的位置。

(2)在平行线之间作距离线,在底布上画相等的正方形如图
(2.4)和(2.5),一个正方形作为一个花纹图案。

(3)分别作各个正方形的坐标点,即用打格刀打格子。

打格子可以对角划斜线组成坐标,也可以横竖划垂直相交线组成坐标,垂直坐标做出的花纹图案如图(2.4),斜线坐标做出的花纹图案如图(2.5),由图可看出垂直坐标做的花样中的“土”字头朝垂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斜线坐标做的花样中的“土”字头
朝对角方向。

这是基本方法,是蜡染印花图的精髓。

(图2.4) (图2.5)
(4)精心设计
图(2.4)、图(2.5)仅是一个花纹图案的中心(即开头),如果向四方伸展,并改变每个铜钱花的位置,那就会得出很多不同的图案,犹如几个人站一种队式跳舞不一定好看,要是增加人员并不断改变舞型就会有很多舞型图案一样。

怎样变型,主要靠作者精心设计。

(2.4)、(2.5)图中标的只是主体,辅助的还很多,实际上在各铜钱花间还有蕨叶草、犬齿花、蜘蛛手、辣椒花等等陪衬,这些实在繁多难以画出,参见下面实物摄影图。

绘图、点蜡
蜡染花纹图案很多,在此仅简叙几种,而且还只是一朵花的中心(开头),以作基本基础的蜡染技术介绍,从中心向四方延伸,不同的延伸设计,会伸展出不同的花纹图案。

蜡染花纹图案都是以正方形内的坐标进行设计的,苗族妇女仅在远古时代就学会了利用直角坐标制作花卉图案,充分展示了苗族妇女的智慧。

蜡染布是用来做百褶裙的,百褶裙是苗族的代表服饰,蜡染工艺的好坏是做好百褶裙的关键,裙子、服饰是苗族人地位的象征。

但由于蜡染布制工精细,费工费时而效率低,不够聪明手不够灵巧技艺不精湛的人还做不出好的花纹图案,因此年青人不喜欢学,导致该工艺即将消失,这是当前苗族人应该深思的,拯救的办法是研制活版印染,有识之士、有志之人应该摸索方法挽救蜡染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