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12首古诗词复习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梳理第1首关雎【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主旨】本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2首蒹葭(2016年)【文学常识】《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爱情诗。

全诗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

此外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

【主旨】本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

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

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第3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文学常识】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

不仅能诗,且擅骈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写作背景】本诗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姓杜的少府(县尉的通称)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主旨】诗人以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4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18、2012)【文学常识】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

【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

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

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

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四)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四)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四)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解析①天街:京城街道。

②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③胜:抵得上。

④皇都:帝都。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2: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解析①东风:春风。

②镜:照镜。

③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④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座前传递消息的神鸟。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3: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解析①无言:默默无语。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一般:一种。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4: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①寻:古代长度单位,古以八尺为一寻。

千寻:形容高。

②闻:听。

③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④缘:因为。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5: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解析①芳草:暗指故乡。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③追: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④旅思:羁旅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关于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的重点难点阐释:1.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学习提纲2.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期末复习3.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4.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古诗鉴赏知识点1.《石壕吏》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的憎恨,对战争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的深切同情。

2.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官吏的凶残和老妇的悲惨凄苦。

3.“吏呼一何怒”又表现在哪里呢?课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以实现虚,在老妇苦啼申诉之间暗示着差吏的怒呼咆哮。

用老妇人的凄惨悲苦,衬托官吏凶暴;(2)藏问于答,语言高度精炼,有想象空间;(3)精于剪裁使之留白丰富。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要内容:①秋风破屋;②群童抱茅;③破屋漏雨;④祈求广厦5.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作者凄苦的生活。

6.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景物描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渲染了凄苦的气氛,衬托了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文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做铺垫。

7.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

“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

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的境遇之惨蓄势。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9.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以小见大,直抒胸臆,诗人推己及人,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10.《卖炭翁》思想感情: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宫使的蛮横冷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心理描写,卖炭翁虽然衣着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心理,深刻地揭示了卖炭翁的悲惨处境。

1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古诗需要复习哪些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一)1.《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理解探究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兴奋喜悦转忧、孤寂宽慰、乐极难言之情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知识梳理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知识梳理

古诗词第1首关雎《诗经·周南》教材原文参考译文关关雎jū鸠jiū①,在河之洲②。

窈yǎo 窕tiǎo③淑女④,君子好hǎo 逑qiú⑤。

雎鸠鸟在河中的陆地上不停地鸣叫。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荇xìng 菜⑥,左右流⑦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⑧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⑨。

悠哉悠哉⑩,辗转反侧。

参差不齐的荇菜,到船的左右两边求取。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到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参差不齐的荇菜,到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钟击鼓来使她快乐。

【重点注释】①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④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⑤好逑:好的配偶。

逑,配偶。

⑥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⑦流:求取。

⑧寤寐:这里指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⑨思服:思念。

服,思念。

⑩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悠,忧思的样子。

⑪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⑫芼:挑选。

⑬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第2首蒹葭《诗经·秦风》教材原文参考译文蒹jiān 葭jiā苍苍①,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②,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③,道阻④且长。

溯游⑤从之,宛在水中央⑥。

河边芦苇茂盛,叶上的露水结成了霜。

所爱的人在何处?就在水的另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所爱的人)好像在水的中央。

蒹葭萋萋⑦,白露未晞xī⑧。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⑨。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⑩。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解析①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②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③翻:副词,反而。

④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①折戟:指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②销:锈蚀。

关注微信号:广州中考助手③前朝:以前的年代,这里指东吴。

④铜雀:即铜雀台。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3: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①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②四周星:四年。

③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④汗青:史册。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4: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①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

指想象中的仙宫。

②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③绮户:雕花的窗户。

④婵娟:这里指月亮。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5点: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解析①聚:聚拢;包围。

②山河表里: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③西都:指长安。

④经行:经过。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一)”。

初二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二阶段的学习中,学习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将对初二阶段的古诗词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诗词的基础知识1. 什么是古诗词古诗指的是古代用特定的音乐形式、韵律和格律创作的短篇诗歌作品;古词指的是用特定的音律和格律创作的短篇抒情作品。

2. 古诗词的特点古诗词以言简意赅、含蓄而深沉,注重音韵和意境的表达。

古诗词多用对仗和比喻,以及象征和意象等修辞手法。

3. 古诗词的创作方法古诗词的创作通常分为七步赋词、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七步赋词由长短不一的句子构成,较为灵活,多用于宋代;五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

二、古诗词的经典作品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 《鹿柴》-王之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古诗词的学习方法1. 培养朗诵能力通过朗读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其中的韵律和美感,提高语音语调的把握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2. 学习注解和赏析阅读古诗词时,要结合注解和赏析,了解其中的典故和隐含意义,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3. 回顾演绎通过熟记古诗词,进行背诵和默写,加深对古诗词的记忆和消化,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4. 拓展知识面了解古代文化、历史人物、地理风景等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_不__舍__、__依__依__惜__别__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
乐__观__豁__达__的人生态度。
2.(2019·北京中考)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
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
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
【针对训练】 1.(2018·贵州安顺中考)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 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2018·贵州安顺中考)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3.(2018·贵州安顺中考)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 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 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 19 页
第一部分 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版
【常考名句】
1.(2019·安徽中考)海内存知己,天_涯__若__比__邻_____。 2.(2019·福建中考)无为在歧路,儿__女__共__沾__巾_____。 3.(2018·湖南娄底中考)海__内__存__知__己____,天__涯__若__比__邻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
痛快淋漓。
第 12 页
第一部分 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版
【佳句赏析】 式微式微,胡不归?
设问。用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 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抒情主人公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 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 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 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种修 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 含义无穷”。(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答案:1、见课本62页
2、(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 《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 征?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2、(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 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 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 着专一。
(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 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 感人。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 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 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蒸” 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 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 为有力。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恣意汪洋 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 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3、结合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同学们随录音把诗经四首(课本61、62、73页) 读一遍,并一边理解课文及注释、翻译。重点标注 遗忘的知识点。
1.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1.①将红色易错字写两遍②解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划线字词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送别 诗中的千古名句?
答案
1、“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接在一 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 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做铺垫)。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送 别诗中的千古名句? 这两句道出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 隔的思想,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 点,格调昂扬乐观,给人以安慰和鼓励。
3、结合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希望能得到张丞 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答案:
1、参见课本61页
2、比兴、重章叠句。
3、“悠”的意思是忧思的样子。连用两个 “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 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2.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①将红色易错字写两遍②解释划线字词
2、(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 《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 征?
八年级下册12首古诗词复习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 歌总集,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 诗歌305首,反映了西周中期到春秋中叶约500 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按照风雅颂三类编辑。
风: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大雅小雅。
颂: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参见63 页方框)
3.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根据课本73的注释,理解本诗意思。 (2)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展现了受奴役者的非 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4.子衿-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tao兮达ta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会写、理解标注出来的字词 (2)理解大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她思念恋人, 那青绿的衣襟、佩玉的绶带让她沉醉。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爱深责 切,两句强烈反问。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个人徘徊城头,望穿秋水。
答案:
•1.送别,乐观/豁达/开朗/积极都可。
•2. 我同意。诗的第二句说“送君不觉有离 伤”, 写自己送朋友离开,也不觉得悲伤, 因此看似无情,但诗人接着说“青山一道同云 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 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这两句既对朋友表示宽慰,又将深挚不渝的友 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更显体贴 与深情。
对比阅读
王昌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____诗,与其 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 怀,那是一种_______的心态。 2.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 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为_______ 和_______ ,在情感特 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 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