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学 第4章 宝石鉴定
《宝石学》教学大纲

《宝石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14622 学时:30 学分:1.5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宝石学》是资源勘查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宝石学的基本内容和常见的研究方法,掌握常见宝石的特性和基本的加工方法。
学习本课程能为今后宝石学的研究和宝石资源的开发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等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的特点1. 本课程重点为各类常见宝石的性质及其成因,它们是宝石鉴定、改善及宝石加工的基础;2.宝石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注重学生对宝石鉴定和加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3.实验课程是该课程的最重要学习环节。
四、教学总体要求1.掌握各类常见宝石的性质。
2.掌握宝石鉴定的方法。
3. 了解宝石款式设计的原理及宝石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
五、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总学时30 学分1.5其中:理论教学14学时,实验16学时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1)《宝玉石学教程》,郭守国,科学出版社,1998.8;(2)《宝石鉴定与加工》,马燕明、彭花明,自编教材;(3)《宝石鉴定实验指导书》,夏菲、彭花明,自编教材;(4)《宝石加工实验指导书》,彭花明、夏菲等,自编教材;(5)《GEMOLOGY》,Comelius S. Hurlbut, Jr. , Robert C.kammerling;(6)李兆聪,《宝石鉴定法》,地质出版社,1991;(7)王慧峰,将广福,《宝石加工学》,地质出版社,1992。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篇宝石鉴定(包括宝石改善部分)第一章宝石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1绪论1.1.1宝石的概念1.1.2天然宝石的必备条件1.1.3天然宝石的经济评价依据1.1.4当前国际宝玉石研究的重点1.1.5当前国际宝石市场发展趋势1.2宝石的物理化学性质1.2.1晶体和晶系1.2.2宝石的光学性质1.2.3宝石的力学性质1.2.4宝石的发光性1.2.5宝石的电学性质1.2.6宝石的热学性质教学要求:(1)了解宝石的基本概念、宝石的特点、宝石的价值;(2)掌握宝石的光学性质、力学性质。
宝石鉴定方法和仪器

第一章 鉴定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 宝石鉴定仪器
第一章 鉴定方法和步骤
通常的鉴定方法是由简单到复杂: 肉眼鉴别--仪器鉴定--大型仪器的精确测 定 肉眼和10倍放大镜下观察到宝石的一些特殊的 性质,可帮助我们快速鉴定宝石。 快速鉴定宝石从以下12个方面: 颜色 多色性 光泽 双折射 色散 透明度 特殊光学效应 拼合石 解理 断口 硬度 简单测试法
滤色镜操作要点 (1)操作方法 滤色镜紧靠眼睛与样品保持25至30厘米的距 离观察样品,不宜把滤色镜靠近样品进行观察。 样品要尽量靠近光源,使之有足够的照明,同时 要尽量避免杂散光的干扰。 (2)光源的类型 • 不同类型的宝石,可采用不同的光源以增强 鉴别效果。 ① 对绿色和蓝色的宝石采用白炽灯(如聚光 手电)作光源会有最好的效果。 ② 对红色的样品采用日光(或日光灯)作 光源最佳。
2.放大镜的主要用途 (1)观察宝石的表面特征: ①有关宝石性质的特征:光泽、刻面棱 的尖锐程度、表面平滑程度、原始晶面、蚀 象、解理、断口特征等。 ②宝石加工质量的特征:划痕、破损、 抛光、形状和对称性等。 (2)观察宝石内部特征: 包括内含物的形态、数量,双晶面、生 长纹、色带、 拼合面等。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宝石特征
托帕石: 玻璃光泽
绿松石: 腊状光泽 珍 珠: 珍珠光泽
琥 珀: 树脂光泽 虎睛石: 丝绢光泽
双折射(双影线):双折射率大的宝石, 能显示刻面棱双影线。
棱锆 双石 影: 线十 倍 放 大 镜 下 可 见 刻 面 见方 双解 影石 线: 肉 眼 可
肉合 眼成 可金 见红 双石 影: 线
色散:指白光照射到透明物体的倾斜平面时,由于 不同波长的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使白光分解成 色的现象。 高色散的浅色宝石切磨后“出火”好,如立方 氧化锆、钻石、锆石等。高色散的有色透明宝石, 这种“出火”现象常被体色所掩盖,如蓝锥矿等。
宝石鉴定课程

宝石鉴定课程宝石鉴定课程宝石鉴定课程绪论一、宝石的应用价值二、宝石学研究现状三、国际宝石市场开展趋势根底篇第一章宝石及其经济评价的根据第一节什么是宝石第二节天然宝石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三节天然宝石经济评价的根据第二章宝石的物理化学特性第一节晶体和晶系一、晶体和非晶体二、晶系第二节宝石的光学性质一、自然光和偏振光二、光的折射、全反射和折光率三、光的传播四、一轴晶、二轴晶五、颜色六、色散七、多色性八、光泽九、透明度十、光学效应第三节宝石的力学性质一、密度和比重二、硬度三、解理、断口和裂开四、韧性和脆性第四节宝石的发光性第五节宝石的电学性质第六节宝石的热学性质第三章宝石的成因和包裹体第一节天然宝石的成因分类第二节天然宝石成矿特点及包裹体特征一、内生宝石成矿特点及包裹体特征二、外生宝石成矿特征第三节宝石矿床的分布规律宝石鉴定方法篇第一章宝石鉴定概述第一节宝石鉴定的特点第二节宝石的鉴定步骤第三节宝石鉴定的考前须知第二章宝石鉴定仪器及其应用第一节宝石放大镜及宝石显微镜一、仪器二、用处三、操作方法及观察步骤第二节折光仪及折光率的测定一、折光仪的构造和原理二、测试前的准备三、折光仪的使用四、考前须知五、折光率的相对测量法——浸没法第三节密度的测量方法一、静水力学法二、重液法第四节偏光器一、原理及用处二、光性测定三、检查宝石的多色性第五节二色镜一、原理和构造二、观察多色性的步骤第六节分光器一、原理二、种类及使用三、考前须知四、不同色素离子的吸收光谱特征五、主要宝石的吸收光谱第七节查尔西滤色镜一、原理二、观察法及考前须知第八节荧光的测试一、穿插滤光装置二、荧光灯三、X射线机第九节热导仪及热导率的测试宝石各论篇第一章天然宝石第一节钻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钻石鉴定四、钻石经济评价的根据五、金刚石矿床的工业—成因类型六、世界金刚石著名产地第二节红宝石和蓝宝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红宝石的鉴定特征四、蓝宝石的鉴定特征五、经济评价六、矿床工业—成因类型及产地第三节绿柱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祖母绿的鉴定特征及成因类型四、海蓝宝石的鉴定特征及成因类型第四节金绿宝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猫眼石的鉴定特征四、亚历山大石(变石)的鉴定特征五、金绿宝石矿床工业—成因类型第五节电气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鉴定特征四、电气石与相似宝石的.区别五、经济评价根据六、矿床工业—成因类型第六节尖晶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鉴定特征四、经济评价的根据五、矿床工业—成因类型第七节石榴石一、概述二、品种、鉴定特征及区别三、经济评价根据及产地第八节橄榄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鉴定特征四、经济评价根据与矿床类型第九节锆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鉴定特征及区别四、经济评价根据与矿床类型第十节黄玉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鉴定特征四、经济评价根据与矿床类型第十一节水晶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水晶与相似宝石的鉴别四、经济评价根据与矿床类型第十二节长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鉴定特征四、经济评价根据与矿床类型第二章玉石第一节玉石概论一、玉和玉石二、玉在中国开展史中的地位第二节翡翠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真假翡翠的识别四、翡翠原料的识别五、翡翠经济评价的根据六、翡翠矿床的工业—成因类型第三节软玉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软玉的种类及识别特征四、软玉与相似玉石的区别五、软玉经济评价根据六、软玉矿床的工业—成因类型第四节绿松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绿松石与相似玉石的识别四、绿松石经济评价根据五、绿松石制品的保养六、绿松石矿床的工业—成因类型第五节青金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青金石与相似玉石的区别四、青金石质量要求五、青金石矿床的工业—成因类型第六节蛇纹石质玉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蛇纹石玉的种类及识别特征四、蛇纹石质玉与相似玉石的区别五、经济评价的根据六、矿床工业—成因类型第七节芙蓉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芙蓉石的识别特征四、矿床工业—成因类型第八节欧泊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种类及鉴定特征四、经济评价根据五、主要矿床工业—成因类型第九节玛瑙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玛瑙的种类及识别四、分级评价的根据五、矿床的工业—成因类型第十节玉髓一、概述二、种类及识别三、世界玉髓产地第十一节木变石和虎睛石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木变石和虎睛石的识别四、经济评价的根据五、木变石、虎睛石矿床工业成因类型第十二节石英岩类玉石一、种类二、主要识别特征三、经济评价根据四、矿床工业—成因类型第十三节独山玉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独山玉与相似玉石的区别四、经济评价的根据五、矿床工业—成因类型第三章罕见的宝石和玉石一、天然玻璃二、萤石三、铯榴石四、硼铍铝铯石五、硅铍石六、铝硼锆钙石七、鱼眼石八、锡石九、方柱石十、金红石十一、白钨矿十二、磷灰石十三、透视石十四、塔菲石十五、硅锌矿十六、蓝锥矿十七、赛黄晶十八、红柱石十九、柱晶石二十、堇青石二十一、硼铍石二十二、异极矿二十三、锂辉石二十四、透辉石二十五、顽火辉石—紫苏辉石二十六、绿帘石二十七、黝帘石二十八、蓝柱石二十九、斧石三十、蓝晶石三十一、硼铝镁石三十二、榍石三十三、磷叶石三十四、磷锂铝石三十五、方解石三十六、矽线石三十七、蓝线石三十八、石膏三十九、赤铁矿四十、羟硅硼钙石四十一、符山石四十二、孔雀石四十三、齿胶磷矿四十四、葡萄石四十五、菱锰矿四十六、蔷薇辉石四十七、菱锌矿四十八、方钠石四十九、滑石五十、碳铬镁矿五十一、橄沸石五十二、硅铍铝钠石五十三、磷铝石五十四、硅孔雀石第四章有机宝石第一节珍珠一、概述二、珍珠的成因及物理化学特性三、珍珠的种类和识别方法四、珍珠经济评价的根据五、珍珠的保养六、世界著名珍珠产地及特点第二节珊瑚一、概述二、珊瑚的成因及物理化学特性三、仿造珊瑚及识别四、珊瑚的保养五、经济评价根据六、世界著名珊瑚产地第三节琥珀一、概述二、琥珀的成因及物理化学特性三、琥珀的种类和识别四、琥珀的保养五、世界著名产地第四节煤玉一、概述二、物理化学特性三、世界著名产地第五节牙类及龟甲一、概述二、象牙三、河马牙四、海象牙五、仿牙制品六、龟甲第五章人造宝石及宝石人工优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人造宝石的制造方法和鉴定特征一、焰熔法二、提拉法三、冷坩埚法四、助熔剂法五、水热生长法第三节玻璃制品及鉴定特征第四节塑料制品的鉴定特征第五节组合宝石第六节宝石人工优化参考篇第一章世界宝石资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世界宝石主要消费国及品种一、钻石二、祖母绿三、红宝石四、蓝宝。
宝石学名词解释

宝石学名词解释宝石学名词解释2010-12-13 12:52第一章绪论宝石:是一些可作为装饰用的矿物和物质,它是自然作用和人类劳动的共同产物。
天然宝石:指自然界产出的矿物单晶,具有美丽、耐久、稀有三大属性。
族:指化学组成类似、晶体结构相同的一组类质同象系列宝石。
如石榴子石族、辉石族等。
种:指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相同,外观相近的宝石。
亚种:是种的进一步细分。
指同一个种的宝石,因化学组成中的微量组分不同,从而在外观上有较明显的变化者。
如蓝宝石中的黄色蓝宝石。
天然玉石: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及少数非晶质体(天然玻璃)统称为天然玉石,简称玉。
天然有机宝石:指自然界生物成因的宝石,它们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其中的一些品种本身就是生物体的一部分,如象牙、玳瑁。
人工养殖珍珠,由于其养殖过程的仿自然性及产品的仿真性,也划分在天然有机宝石中。
合成宝石:全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的无机岩矿材料,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原子结构,本质上与相对应的天然宝石相同,如合成红宝石、合成祖母绿等。
人造宝石:人造的无机岩矿材料,通常在外观上与某种宝石相象(与所仿宝石),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均不相同,没有天然对应物,如钇铝榴石、钆镓榴石。
拼合宝石: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经人工方法拼合在一起,在外形上给人以整体琢磨印象的宝石,称为拼合宝石。
再造宝石:将一些天然宝石的碎块、碎屑经人工熔结后制成。
常见的有再造琥珀、再造绿松石。
仿制宝石:完全或者全部由人工生产的材料,它们模仿天然宝石或者人造宝石的效应、颜色和外观,但不具有所仿宝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晶体结构,如玻璃和塑料。
第二章宝石的形成和资源宝石矿床: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如岩浆活动、火山活动、热液活动、地下水活动、风化、淋滤、搬运、沉积及变质作用等,在地壳表层和内部形成的并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其质和量符合开采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质的集合体。
围岩:是指位于矿床周围的岩石或紧靠矿体两侧的岩石。
宝石鉴定方法

宝石鉴定方法第一篇:宝石鉴定方法宝石鉴定方法宝石学是一门由地质学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宝石学基储宝石鉴定仪器与鉴定方法、宝石的合成与优化处理、宝石矿床、钻石学、宝石的分级与评估、宝石的加工和首饰设计、宝石商贸等融为一体的独立学科,宝石鉴定方法。
《宝石鉴定仪器与鉴定方法》一书则是通过对宝石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的介绍,使读者掌握宝石鉴定仪器的基本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介绍市场常见宝玉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
天然宝玉石绝大部分都是自然界产出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每一种矿物都有一定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晶体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矿物在上述任何一方面的特征都可以作为鉴定矿物的依据,因而宝石矿物鉴定的方法就有:①肉眼观察鉴定(颜色、形态、光泽、解理等)。
②物理性质测试鉴定(相对密度、折射率、硬度)。
③以晶体光学性质为依据的偏光显微镜下鉴定。
④晶体结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玉石鉴定《宝石鉴定方法》。
⑤化学成分分析(化学简分析、化学全分析、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等)。
从理论上讲,任何鉴定矿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用于宝石的鉴定,但事实上宝石鉴定有其特殊性,因为宝石是珍贵的,不能随意刻划、破坏、侵蚀,必须保持检测的无损性。
在宝石鉴定中还必须依据宝石的内在特征判别该宝石是天然的,还是经人工优化处理的,或是人工生产的,这是宝石鉴定工作所独有的特点。
然而,随着宝石人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宝石鉴定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常规宝石鉴定方法遇到困难时,就会经常利用现代大型仪器进行鉴定,如电子探针、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
宝石鉴定的方法1.折射仪用折射仪可测出宝石的折身率和双折射率。
在宝石的检测过程中,折射率和双折射率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光学常数,是鉴定宝石的主要依据。
2.偏光仪偏光仪最主要的用途是根据宝石在偏光仪下的不同现象,判断宝石材料的光性。
此外,在偏光仪上加一个透镜,或配置一个玻璃干涉球,可以用来观察各向异性宝石的干涉图,从而确定宝石的轴性。
宝石学概论:红宝石和蓝宝石处理品的鉴别.

宝石学概论:红宝石和蓝宝石处理品的鉴别由于天然的优质红宝石和蓝宝石极少,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市场存在将质量较差的红宝石和蓝宝石原料,通过一系列处理,使其提高质量,包括改变颜色、净度和掩盖裂隙等。
至今为止,市场已有的方法有:1、热处理和扩散处理热处理是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对红宝石和蓝宝石实施加热,使其改变颜色、净度、星光效应等。
目前,热处理已获得了市场的认可,销售时可以不必特别注明。
扩散处理是将无色刚玉切磨成琢型宝石后,在其表面添加适当的致色剂后进行加热,使致色剂扩散到宝石表面一定深度,并使其产生颜色,从而达到改善的目的。
热处理和扩散处理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鉴别方法是:(1)放大观察:宝石表面在热处理过程中将产生凹坑,即便重新抛光,某些小面,特别是靠近腰棱的小面仍将残留有凹坑的痕迹,另外,重新抛光将产生多余的小面。
在宝石内部,若原石有矿物晶体包裹体,加热将使被熔融过的晶体变成白色,并有浑圆状的外形,其周围往往还发育圆盘状裂隙。
(2)吸收光谱:经过热处理的蓝色蓝宝石在450nm处不显吸收带。
(3)浸液观察:扩散处理的蓝宝石放在折射率为1.74的浸液中,明显可看到颜色主要集中于表面,即主要在小面边棱处。
浸液也使上述表面和内部观察更加清晰。
2、充填处理红宝石和蓝宝石(特别是红宝石)的天然品往往存在各种裂纹或裂隙,它们严重影响宝石的价值,为了掩盖其裂隙,可通过对其裂隙进行充填以达到提高净度的目的。
检测的办法是:用放大观察可见两种现象,其一,跨过充填物和刚玉的界线处可见颜色和光泽的差别;其二,还可看到充填物中的气泡。
不过,做此项工作需非常仔细。
3、注油和染色有损于红宝石和蓝宝石外观的开口裂隙可用注油的办法来将其掩盖。
检测的办法是在反射光下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裂隙中存在干涉色。
另外,用热针靠近宝石表面,可能从裂隙中吸出油来。
有时红宝石和蓝宝石还存在用染色的办法来改善其颜色的情况。
这种处理宝石可以通过蘸有丙酮的棉签来检查,即用棉签擦洗宝石可使棉签呈现颜色。
宝石学基础

宝石学基础宝石学是一门关于宝石的研究科学,它涉及到宝石的起源、特性、分类和鉴定等方面。
作为人类历史中的一部分,宝石一直以来都是珍贵而令人着迷的贵重物品。
了解宝石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美丽的瑰宝。
首先,宝石是在地球深处形成的矿物质。
它们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演变和压力作用才能形成最终的宝石结构。
宝石可以由一种或多种矿物质组成,而它们的颜色、透明度、硬度和光泽等特征则取决于它们的成分和结晶形态。
宝石的颜色是由其中的吸收和反射光线的方式决定的。
例如,蓝宝石的颜色是由铁和钛的存在导致的,而红宝石的颜色则是由铬的存在所引起的。
宝石的透明度也是一种重要特征,透明度高的宝石通常更受欢迎。
除了颜色和透明度,宝石的硬度和光泽也是鉴定宝石的重要指标。
硬度可以通过莫氏硬度尺来测量,而光泽则是宝石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
对于宝石学家来说,分类宝石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宝石可以按照其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和地理起源来进行分类。
例如,翡翠、绿松石和石榴石等都属于宝石类别。
通过研究宝石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区别。
最后,宝石学家使用各种技术和工具来鉴定宝石的真伪和价值。
这些工具包括显微镜、分光镜和密度计等。
通过观察宝石的内部结构、颜色和折射率等特征,宝石学家可以确定宝石的种类和质量。
总之,宝石学是一门研究宝石起源、特性和鉴定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瑰宝。
了解宝石学的基础知识可以使我们对宝石的价值和美丽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在购买和收集宝石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宝石学是一门丰富有趣的学科,它为我们揭示了地球上宝贵的自然之美。
继续发掘宝石学的世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宝石的特性和分类,还可以深入探索它们的起源和文化意义。
宝石是地球深处的礼物,它们以其瑰丽和独特的属性吸引了人类的注意力。
通过学习宝石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宝石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宝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地壳深处的矿物质形成过程。
在地球深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下,矿物质通过熔融和固化形成了宝石的最初结构。
宝石鉴定

宝石鉴定教学单元第一章 鉴定导论: 鉴定目的 方法 鉴定步骤第二章 宝石仪器: 仪器工作原理 结构 用途 操作步骤 优缺点 第三章 常见单晶宝石: 钻石 刚玉族 绿柱石族 金绿宝石 欧泊 水晶 长石 托帕石 碧玺 橄榄石 尖晶石 石榴子石 锆石第四章 常见多晶宝石: 翡翠 软玉 绿松石 石英石 独山玉第五章 稀有宝石介绍: 萤石 方钠石 堇青石 方柱石 磷灰石 赛黄晶 硅铍石 柱晶石 锂辉石 透辉石 顽火辉石 黝帘石 符山石 硼铝镁石 蓝锥矿 榍石第六章 有机宝石: 珍珠 珊瑚 琥珀 煤精 象牙 龟甲课时安排单元课时自学作业第一单元221第二单元12+12203第三单元8+8203第四单元4+4+4482第五单元4+242第六单元4+241综合实验246812第一章鉴定导论学习目标:掌握肉眼下观察宝石鉴定方法,充分利用宝石中的一些肉眼下可见的明显标志,为鉴定提供有用的依据,熟悉和了解各项鉴定步骤和方法。
教学内容:掌握各种宝石的不同的鉴定方法及鉴定思路,熟悉各种宝石在肉眼下的鉴定特征,包括宝石的颜色及颜色的分布状态、明显的多色性、解理及断口、生长纹理及光泽特征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宝石的鉴别提供依据。
课时安排学习2小时 自学2小时 作业1次§1鉴定目的§2鉴定方法及步骤一、练习题(一)是非题1.红色宝石常称为红宝石。
2.红色碧玺常带粉色色调。
3.红宝石颜色常呈不均匀状分布。
4.蓝宝石具有较好的同心环生长色带。
5.玛瑙具有六边生长色带。
6.绿色人造YAG宝石在灯光下泛出红色闪光。
7.堇青石具有显著的二色性。
8.山东蓝宝石具有明显的三色性。
9.钻石常为金刚光泽,石榴石为强玻璃光泽。
10.祖母绿为纯正的绿色宝石。
(二)选择题(多选)1.下列哪种宝石具有生长色带。
a.碧玺b.橄榄石c.刚玉d.托帕石2.下列哪些宝石在白炽灯照射下出现红色闪光a.蓝色尖晶石b.合成蓝色尖晶石c.绿色YAGd.绿碧玺3.指出单晶宝石品种中具有金刚光泽和亚金刚光泽的宝石a.石榴子石b.锆石c.蓝宝石d.钻石4.具贝壳状断口的宝石有:a.水晶b.托帕石c.钻石d.软玉5.具解理面闪光的宝石有:a.东陵石b.日光石c.翡翠d.砂金石6.具变色效应的宝石有:a.变石b. 石榴子石c.碧玺d.锆石7.具有六射星光的宝石有:a.托帕石b.长石c.刚玉d.石榴子石8.下列哪种宝石在与相似宝石鉴定时需用油基墨笔划线并能留下一条连续的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部反射光源观察宝石晶体表面特征:如断
口、解理面、生长线以及宝石的琢工、抛光质量、
损伤等,并可鉴别二层石、三层石拼合石,确定宝
石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制造的或是否经过优化处理。
宝石显微镜主要用途:
1. 检查宝石表面特征:宝石表面划痕、蚀象、破损、 拼合面(气泡、光泽差异)等。
锆石面棱破损
钻石的三角蚀象
红宝和合成红宝拼合
油浸法是利用折光率已知的浸油与待测宝石 相比较,以求得宝石折射率的方法。油浸法能够 精确测定样品的折光率,但其常规方法的手续比 较繁琐,而且不适用于已琢磨好的宝石成品。
折光仪是根据光的全反射原理制造的。常用的折光 仪主要由折光率为1.81的铅玻璃磨光为半球形的工 作台、刻度尺、目镜和套在目镜上的偏光片组成。
2.宝石的RI<1.35或者>1.81都无法读数 3. 不能区分某些人工处理宝石,如天然蓝宝石 与热处理蓝宝石 4. 不能区分某些合成宝石,如天然红宝石与合 成红宝石
放大镜主要用于观察宝石的下列特征:
(1)表面损伤(刻痕、凿痕、表面瑕疵); (2)内部裂隙、解理及双晶纹;
钻石的羽状体“胡须”
钻石的因解理 造成的阶梯状表面
(3)切磨质量(小 面大小、角度的准 确性及对称性)、 抛光质量;
(4)包裹体(包括固相、气相及液相包裹体);
钻石中的铬透辉石包体
(5)颜色均匀程度(色带);
6.紫外线及X射线属高能量射线,对无色透明宝石的颜色会造成 损害,建议尽量避免使用。
7. 浸油和重液多具浅黄色,易对浅色的多孔宝石如珍珠、珊瑚、 绿松石等造成颜色上的污染,建议颜色淡雅的多孔宝石不要接 触重液,即是接触也应快速清洗。 返回
§4.2宝石放大镜和宝石显微镜
1. 手持放大镜(hand loupe) 手持放大镜有10倍、20倍、30倍等数种。一般 常用的是10倍放大镜。
举例:
1. 无色透明的小圆刻面型宝石; 2. 翠绿色透明宝石,几种可能:祖 母绿、绿玻璃、钙铁榴石等; 3. 蓝色的透明宝石,几种可能:蓝 宝石、蓝色尖晶石和蓝色锆石等。
三、宝石鉴定的注意事项 1. 送样应填写送样单,并详细填写送鉴样品的特点,如颜色、 重量(尺寸)、形状及瑕疵所在位置等。以消除调换之嫌。 2. 经三个以上可信测试数据相互验证,综合分析所有的鉴定特 征后再填写鉴定报告。 3.鉴定者填写完鉴定报告后,需交第二者复查并签署意见。 4. 最大限度的避免鉴定过程对样品的损害。鉴定环境要安静、 安全,避免样品掉落。 5. 浸油、重液或清洗剂对有机宝石,如琥珀、塑料,二层石、 三层石的粘胶有溶解的能力,应避免与之接触。
4.晶体结构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
5.化学成分分析(化学分析、电子探针成分分析、X
射线荧光分析)等。
一、宝石鉴定的特点:
首先,宝石是珍贵的,不能随意刻划、破坏、浸蚀, 必须保证检测的无损性。宝石鉴定的最大特点是在宝 石不受任何损坏的情况下测试宝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不能用研究矿物的方法研究宝石。
折光仪的工作原理
N宝 N玻 sin
主要用途 1.鉴定宝石,可测定折光率在1.35-1.81之间宝 石的折光率值 2.可测定宝石的双折射率(DR)
3.确定宝石的轴性,如一轴晶、二轴晶和各向同 性(等轴晶系、非晶质)
4.确定宝石的光性符号,如各向异性宝石的正光 性和负光性
局限性
1.所测宝石一定要有抛光面
§4.1 宝石鉴定概述
宝石鉴定的内容包括宝石 与其人工合成制品和人造仿制品的识别等,以便 给宝石的科学研究及宝石的经济价值评价提供依 据。
宝石鉴定检测的对象主要是宝石的成品和半 成品,因而要求在不损坏样品的条件下进行(除 原材料外)。
矿物鉴定方法: 1.肉眼观察鉴定(颜色、形态、光泽、解理等); 2.物理性质测试鉴定(比重、折射率、硬度); 3.以晶体光学性质为依据的偏光显微镜下鉴定;
其次,矿物的鉴定多数情况下是为基础研究而进行 的,宝石的鉴定多数情况下是为商业服务的,因而宝 石鉴定应简单、快速、便捷、经济。
再者,在宝石鉴定中还必须依据其内在特征判别该 宝石是天然的,还是经人工优化处理的或者是人工生 产的。
二、宝石鉴定的步骤
宝石鉴定可分为肉眼鉴别和仪器分析鉴定两部分。 宝石肉眼鉴别包括: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色带、色 散、特殊的某些光学效应(星彩、猫眼等)以及样品表面琢磨、 抛光加工情况等。肉眼鉴定是宝石鉴定的基础,通过肉眼对宝 石的颜色、透明度、光泽、色散、特殊的光学效应、包裹体特 征等直观现象的观察,对样品的属性有一个初步的确认,然后 再从简到繁的选用有效的鉴定仪器检测和验证。 仪器分析鉴定则包括折射率、偏光性、多色性、比重、包裹 体、荧光性、以及查尔西滤色镜检查和分光光谱特征等。 宝石鉴定分四个步骤: 肉眼鉴别、有效而简便的仪器检测、稳定的物理常数验证、 签发鉴定报告。
2.观察宝石内部特征:包裹体的种类、形态、数 量、双晶面、生长纹、颜色色形分布特点等,对含 有特殊内含物的宝石具有鉴定意义。
翠榴石中的马尾丝状包体
斜长石中的双晶纹
3.观察宝石后刻面棱重影:双折率大的宝石,如锆石 (0.059),橄榄石(0.036),碧玺(0.018)等宝石的 刻面棱重影现象,可作为宝石的主要鉴别特征。
锆石中的刻面棱双影
4.吸收光谱的观察:以一手持式分光镜代替
目镜,使用透射照明来检测宝石的光谱特征。
红宝石可见光吸收谱
5.显微照相:在目镜上装一照相机,可直
接拍下宝石中所观测到的现象。
返回
§4.3 折光仪(refractometer)
测折光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测量法,另一种是相对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使用的是折光仪,相对测量法是指液 体浸没法(油浸测量法)。
(6)某些合成宝石的生长线;
(7)拼合宝石的接 合面、光泽和气泡。
2.宝石显微镜(双目宝石体视显微镜binocular stereoscopic gemological microscope)
放大倍数一般是10倍至70倍。 内藏式底光源是装置于显微镜台座内的照明 光源。主要用来观察样品内部的某些缺陷,如裂隙、 包裹体、解理和色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