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PPT演示课件

求实精神 理性精神 创新精神 竞争精神 批判精神 自由开放精神
26
2、人文精神 科学的哲学观 科学的知识观 科学的社会观 科学的伦理观
27
第三专题
社会科学选择科研课题的基本方法
一、科学研究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选题是科研工作的真正起点 2、选题是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 3、选题是科研人员才能的体现
社会科学:
经济学 法学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 社会心理学 经济地理学 教育学
……
6
2、社会科学方法论
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根本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从一定的社 会科学学科的角度出发,对社 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 或解释的科学方法体系。
7
3、社会科学方法论演进历史
第一阶段: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
社会科学一般方法与特殊、个别的社会科 学方法,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首先,特殊的、个别的方法要接受一般方 法的指导,这种指导具体体现在运用方法 论原则的指导上,任何特殊的、个别的社 会科学方法都受一般方法论的制约、影响 和支配
第二,一般社会科学方法论引入某个具体 特殊的研究领域,也可以直接解决特殊、 个别的社会科学研究问题,使一般方法论 特殊化、个别化
第二专题
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与人格塑造
一、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1、德 2、识 3、才 4、学
23
1、德 热爱祖国,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最求真理,崇尚科学
2、识:识别能力、判断能力、预见能力 科研意识的强弱取决于胆识的大小 有创意的选题有胆识决定 提出假说需要胆识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特殊的人文现象与社 会现象
26
2、人文精神 科学的哲学观 科学的知识观 科学的社会观 科学的伦理观
27
第三专题
社会科学选择科研课题的基本方法
一、科学研究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选题是科研工作的真正起点 2、选题是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 3、选题是科研人员才能的体现
社会科学:
经济学 法学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 社会心理学 经济地理学 教育学
……
6
2、社会科学方法论
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根本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从一定的社 会科学学科的角度出发,对社 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 或解释的科学方法体系。
7
3、社会科学方法论演进历史
第一阶段: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
社会科学一般方法与特殊、个别的社会科 学方法,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首先,特殊的、个别的方法要接受一般方 法的指导,这种指导具体体现在运用方法 论原则的指导上,任何特殊的、个别的社 会科学方法都受一般方法论的制约、影响 和支配
第二,一般社会科学方法论引入某个具体 特殊的研究领域,也可以直接解决特殊、 个别的社会科学研究问题,使一般方法论 特殊化、个别化
第二专题
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与人格塑造
一、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1、德 2、识 3、才 4、学
23
1、德 热爱祖国,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最求真理,崇尚科学
2、识:识别能力、判断能力、预见能力 科研意识的强弱取决于胆识的大小 有创意的选题有胆识决定 提出假说需要胆识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特殊的人文现象与社 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一般说来,人类是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来 理解自然的。 广义的自然是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由各种物 质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所构成的宇宙世界。它 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是一个自组织、自演进的 巨系统。 狭义的自然是指人类栖居的地球,它是自然生 态状况以及维持地球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条 件的总和。
一、传统哲学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
赫拉克利特: “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 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 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 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 果来确定和解释世界的物质本源,其中较典型的是 把原子确定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物 质
元 素
原 子
“物、物质无非是各 种物的总和,而这个 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 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这种客 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 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句所复写、 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
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中 国 的 朴 素 唯 物 论
火
木 水
土
金
五行说
相生 相克
中国古代:五行说、元气论。 五行说 “元气论”:古代中国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原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但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这种认识的方式和达到的水平是很不相同的。了解人 文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的历史演变、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以 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马克思 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演变 远古时代,神话传说。 语言文字的发明和运用。 交往及交往范围的扩大和普及化
中世纪的神学占统治地位 文艺复兴,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近代以来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社会科学思想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 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
人文科学: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以广泛的人文社会 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
导论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 提升的。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得人 们很难对社会历史做出全面的、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为人们正确的认识、解释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 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伟大变革。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恩格斯:“对于哲学上的一切奇谈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就 是实验和工业,即实践。”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马克思:“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 家的需要的程度。”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 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毛泽东:“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
社会科学:近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 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和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的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思想指导。 回顾与反思社会历史 批判与构建社会现实 展望与规范未来社会 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 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的意思。《墨子•天志》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演变 远古时代,神话传说。 语言文字的发明和运用。 交往及交往范围的扩大和普及化
中世纪的神学占统治地位 文艺复兴,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近代以来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社会科学思想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 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
人文科学: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以广泛的人文社会 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
导论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 提升的。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得人 们很难对社会历史做出全面的、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为人们正确的认识、解释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 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伟大变革。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恩格斯:“对于哲学上的一切奇谈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就 是实验和工业,即实践。”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马克思:“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 家的需要的程度。”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 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毛泽东:“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
社会科学:近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 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和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的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思想指导。 回顾与反思社会历史 批判与构建社会现实 展望与规范未来社会 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 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的意思。《墨子•天志》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PPT

社科理论界也要“走转改”
◆“走转改”是贯彻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解决社科理论工作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要求。
◆“走转改”是坚持我国社科理论工作性质、解决 社 科理论工作“为了谁、依靠谁”的重要途径。
◆“走转改”是把握人才成长规律、解决社科理论 战
线“建设什么样的队伍、怎样建设队伍”的有效
“走转改”:社科界在行动 ◆把“走转改”的要求转化为推进哲 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自觉行动 ◆“用‘脚底板’做学问”
例如,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 论》,作为“实践智慧”的典型代表。既是 实践论的辩证法,又是辩证法的实践论,既 揭示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辩 证的认识规律,又展现了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与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主要矛 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矛盾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实践智慧。
• 人类学领域著名的文化功能主义 的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从大量的
“田野研究”中获得的素材,促使整
个人类学从“扶手摇椅上的研究”向 “田野研究”的转型。 马林诺夫斯基总结自己的研究历程时指出,一个真 正的研究者必须经历“在这里”、“去那里”、“ 回到这 里”的归去来兮之路。
“在这里”
• 是指研究者系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领域基 本理论与方法的专业训练;目的就是进行 专业的训练,就让研究者在本学科领域 掌握大量研究资料、研究素材以及让研究 者加强自身的学术习得与积累。 • 一般是在相应的研究机构或大学之中。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在其 《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讲,马克思的思想比 一切历史学优越的地方在于,马克思是深入到历 史的本质性的那一度中去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萨 特的存在主义都没有深入到那一度中去,而只有达 到了那一度,才有资格跟马克思主义对话。 要请教马克思,就要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即 社会现实)一度中去。
复旦大学肖巍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ppt

• 逻辑与历史的“一致”(accord with) 深刻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 因此,也就无所谓“判决性”,却经常要 再认识、再评价
2020/3/29
“真”“假”之辩
• “真(理)”(truth)表达了理论与实 践的某种一致,而非简单的、一劳永逸的 “相符”(coincidence,identical), 这就使科学发展具有了历史感
2020/3/29
“适应”与“变革”
• 这就要求全方位的,而不是某个方面的改 革;要求各项改革措施的适应与配套,否 则,就会出现不协调、顾此失彼的情况, 抵消改革和社会转型的绩效
• 类似地,社会问题的动态研究就不能就事 论事,不能太“专业”
2020/3/29
四、逻辑方法
• 形式体系 • 内外要求
积累式与批判式
• 积累式是理论的“量变”方式 • 积累表明科学的继承性进步及其局限 • 批判式是理论的“质变”方式 • 批判意味着科学的突破性刷新及其局限
2020/3/29
历史主义:“范式”与“革命 ”
• 历史地把积累与批判统一起来 • 理论变迁的历史主义线索 • “范式”与“革命”的意义 •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主义与相对主义
治体制(制度,硬件)和意识形态(观念 ,软件)“建构”的上层建筑,并可分别 对应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它们构成了一个社会有结构的整体(社会 有机体)
2020/3/29
中国社会结构性特征
• 譬如传统的中国社会,就是以农业经济为 基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宗法政治制度和 人治观念体系
• 因此也就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社会的运作 模式来理解自成一格,而且根深蒂固的中 国社会
• 在前现代,审视社会问题的西方原型是宗 教思维,在东方则是道德思维;而在现代 社会,科学思维越来越成为时代精神的表 征,因此也就要求思考的“转型”
• 因此,也就无所谓“判决性”,却经常要 再认识、再评价
2020/3/29
“真”“假”之辩
• “真(理)”(truth)表达了理论与实 践的某种一致,而非简单的、一劳永逸的 “相符”(coincidence,identical), 这就使科学发展具有了历史感
2020/3/29
“适应”与“变革”
• 这就要求全方位的,而不是某个方面的改 革;要求各项改革措施的适应与配套,否 则,就会出现不协调、顾此失彼的情况, 抵消改革和社会转型的绩效
• 类似地,社会问题的动态研究就不能就事 论事,不能太“专业”
2020/3/29
四、逻辑方法
• 形式体系 • 内外要求
积累式与批判式
• 积累式是理论的“量变”方式 • 积累表明科学的继承性进步及其局限 • 批判式是理论的“质变”方式 • 批判意味着科学的突破性刷新及其局限
2020/3/29
历史主义:“范式”与“革命 ”
• 历史地把积累与批判统一起来 • 理论变迁的历史主义线索 • “范式”与“革命”的意义 •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主义与相对主义
治体制(制度,硬件)和意识形态(观念 ,软件)“建构”的上层建筑,并可分别 对应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它们构成了一个社会有结构的整体(社会 有机体)
2020/3/29
中国社会结构性特征
• 譬如传统的中国社会,就是以农业经济为 基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宗法政治制度和 人治观念体系
• 因此也就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社会的运作 模式来理解自成一格,而且根深蒂固的中 国社会
• 在前现代,审视社会问题的西方原型是宗 教思维,在东方则是道德思维;而在现代 社会,科学思维越来越成为时代精神的表 征,因此也就要求思考的“转型”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PPT课件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 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 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 《辞海》
14
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 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英美强调三分法: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德国为代表的欧陆强调两分法” 自然科学 精神科学(文化科学)
15
自然科学
4
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神话传说 天启真理
人权取代神权
人本主义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 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5
◆人类的科学认识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过程。在认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总是 倾向于把复杂对象简单化,尽量用关于 简单对象的知识来说明复杂对象。
◆社会科学一开始就是关于复杂性的科学。
6
社会科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知识体系; 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研究
10
第三,社会科学理论的复杂性。
◆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 ◆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地域性 ◆社会科学真理检验的复杂性
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 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 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11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 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 括哲学、史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概言之,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 文化为对象的科学。如文、史、哲及艺术学等。
19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社会科学”条目: 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指社会及
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指社会心理学)、地 理学(指社会及经济地理学)、教育学(指学 习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的研 究领域)、历史学(介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之间的学科) 联合国教科文《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流 》: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 学(社会科学)、语言学、人类学、史学、艺 术及艺术科学、法学、哲学(人文科学)。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 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 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 《辞海》
14
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 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英美强调三分法: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德国为代表的欧陆强调两分法” 自然科学 精神科学(文化科学)
15
自然科学
4
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神话传说 天启真理
人权取代神权
人本主义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 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5
◆人类的科学认识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过程。在认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总是 倾向于把复杂对象简单化,尽量用关于 简单对象的知识来说明复杂对象。
◆社会科学一开始就是关于复杂性的科学。
6
社会科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知识体系; 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研究
10
第三,社会科学理论的复杂性。
◆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 ◆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地域性 ◆社会科学真理检验的复杂性
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 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 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11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 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 括哲学、史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概言之,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 文化为对象的科学。如文、史、哲及艺术学等。
19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社会科学”条目: 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指社会及
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指社会心理学)、地 理学(指社会及经济地理学)、教育学(指学 习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的研 究领域)、历史学(介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之间的学科) 联合国教科文《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流 》: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 学(社会科学)、语言学、人类学、史学、艺 术及艺术科学、法学、哲学(人文科学)。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发展变化状况、学历知识结构。
• ⑸自然环境系统 • ①自然资源:水、土地、矿物、生物(马克思把自然
资源分为提供生活资料得自然资源与提供生产资 料得自然资源,并认为“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 源具有决定性得意义;在较高得发展阶段,第二类自 然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论》第1卷, 第560页)
• ②气候条件:气压、日照、气温、降水 、风向等
①从事实践活动得人即现实得人就是马克思 主义考察社会历史得出发点。 马克思把与社会与自然界发展密切关系 得人确定为“现实得人”,并确定“现实得 人”就是人类社会存在得前提与社会得主 体,也就是观察与思考社会历史得出发点。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 ⑴生产力系统 • ①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
象
• ②参透性要素:科学技术 • 其中劳动者就是主导性要素,科学技术就是
第一生产力。
• ⑵生产关系系统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得性质 • ②人们在生产中得地位与相互关系 • ③产品得分配形式
• ⑶上层建筑系统
• ②马克思视域得“人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得“人类世界”包括自然界,即“人类学得自然 界”(而非原生态得自然界)。马克思主义认为:自 然界对人来说具有优先地位,但只有在人得实践活 动之中得自然界才能获得对人而言得现实性,才能 成为人生活于其中得“感性世界”;通过实践,人 不仅改造自然存在,而且自身也进入到自然存在之 中,赋予自然存在以新得尺度——社会性。人类世 界中得自然与社会在人类实践融为一体。实践就 是一个转换器,它使社会在自然中注入自己得目得, 自然成为社会得自然;同时,自然又进入社会,转化 这社会中得一个恒定因素,使社会成为自然得社会。 因此,人类实践活动就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得根据 与基础。
• ⑸自然环境系统 • ①自然资源:水、土地、矿物、生物(马克思把自然
资源分为提供生活资料得自然资源与提供生产资 料得自然资源,并认为“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 源具有决定性得意义;在较高得发展阶段,第二类自 然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论》第1卷, 第560页)
• ②气候条件:气压、日照、气温、降水 、风向等
①从事实践活动得人即现实得人就是马克思 主义考察社会历史得出发点。 马克思把与社会与自然界发展密切关系 得人确定为“现实得人”,并确定“现实得 人”就是人类社会存在得前提与社会得主 体,也就是观察与思考社会历史得出发点。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 ⑴生产力系统 • ①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
象
• ②参透性要素:科学技术 • 其中劳动者就是主导性要素,科学技术就是
第一生产力。
• ⑵生产关系系统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得性质 • ②人们在生产中得地位与相互关系 • ③产品得分配形式
• ⑶上层建筑系统
• ②马克思视域得“人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得“人类世界”包括自然界,即“人类学得自然 界”(而非原生态得自然界)。马克思主义认为:自 然界对人来说具有优先地位,但只有在人得实践活 动之中得自然界才能获得对人而言得现实性,才能 成为人生活于其中得“感性世界”;通过实践,人 不仅改造自然存在,而且自身也进入到自然存在之 中,赋予自然存在以新得尺度——社会性。人类世 界中得自然与社会在人类实践融为一体。实践就 是一个转换器,它使社会在自然中注入自己得目得, 自然成为社会得自然;同时,自然又进入社会,转化 这社会中得一个恒定因素,使社会成为自然得社会。 因此,人类实践活动就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得根据 与基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三章ppt

谢谢大家!请批判指正!
精选可编辑ppt
23
社会科学研究“只能从问题开始”,社会科学研究 “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 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波普尔)。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以“问题”的更替为中 轴而牵动的相关概念范畴新陈代谢的历史。
直面“中国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
精选可编须重视研究社会矛盾
以及相关的规则、制度和机制的设计安排。
精选可编辑ppt
21
4. 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 殊性
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式具有特殊性。
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
研究社会矛盾应当重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 新发展,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人民内 部矛盾学说 。
精选可编辑ppt
22
2
1.本章主要知识点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复杂性,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矛盾张力与社会的自调节性, 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 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和非主要方面,矛盾中介,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 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利益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阶层分析方法。
社会矛盾普遍存在,但每一社会矛盾又是 具体的、特殊的。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事物 特殊的本质。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注重研究 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 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精选可编辑ppt
16
1. 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领域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不同领域的特殊矛盾构成某一门科学的特殊研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精选可编辑ppt
1
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大系统,社会的诸系 统之间、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呈现为复杂的矛 盾关系。马克思主义将对立统一规律运用于 社会研究,形成了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为认 识和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探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锐 利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