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古诗词之桂枝香

合集下载

古诗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

古诗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
日落西山 ,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 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
《滕王“阁彩序舟》”:““星落河霞”与色孤彩鹜对齐比飞鲜,明秋水共长天一色。” “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星河: 本指银河,这里指长江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彩舟”“星河”两句, 顿增明丽之色。以“画图难足”一句,远近交错、 动静结合,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
①承上启下。“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 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 开阔高远。 ②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体现出长江蜿 蜒澄澈的特点;把翠峰比作“箭头”,突出翠峰起伏绵延的特点。 ③运用典故。“澄江似练”化用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体现 了长江江水清澈、环境静谧的特点。 ④对偶的修辞手法。“澄江似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构 图上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 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问题探讨
再用一句话概括下阕的内容。 下阕:由上阕所见而引发的感慨。
▲王安石
下片:怀古,抒发感慨。
这种“悲恨相续”的亡 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 因是什么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念往昔: 回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描摹金陵的壮丽秋景,暗含萧索之意。
《桂枝香·金陵怀古》
第二课时
学 习 1.赏析本词下阕,品味下阕的抒情手法。 目 2.把握全词主旨,体会作者“吊古伤今”的深沉 标
感情。
壹 赏




诗文品读 下阕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高中课文原文

桂枝香高中课文原文

桂枝香高中课文原文
一、原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二、译文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

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

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

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惨淡的寒烟和衰败的枯草。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D非直抒胸臆
15、○1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
○2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
○3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6分,一点2分。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全词鉴赏及译文答案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全词鉴赏及译文答案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全词鉴赏及译文答案《桂枝香·登临送目》这一首由王安石所写的宋词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桂枝香·登临送目》词吧。

《桂枝香·登临送目》作者: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登临送目》【作品简介】《桂枝香·登临送目》由王安石创作,也题作《桂枝香·金陵怀古》,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是王安石罢相后所作。

“登临送目”,总启全章。

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

“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

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蓬”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为一篇之眼。

全词情景交融,沉郁悲壮。

《桂枝香·登临送目》【翻译】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链,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翻译如下:
登上高楼凭栏远眺,金陵城正在风雨中,秋天渐渐过去。

六朝兴废,感动伤怀,可惜如今已不再。

江上的烟波与草上的露珠仿佛是古今不变的景象,只有石头城上的秋风是岁岁常新。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进行赏析:
这首词是王安石在出知江宁府时所作,时间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王安石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征。

这首词所表达的怀古之情和对历史的思考,也是当时人们普遍的心理感受之一。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问题逐渐凸显。

王安石作为一位改革派领袖,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反映了这种社会背景。

在这首词中,王安石通过对金陵城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他通过对六朝兴废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同时,他也通过对石头城上秋风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这种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也是当时人们普遍的心理感受之一。

总的来说,《桂枝香·金陵怀古》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词作。

通过对金陵城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章主旨
• 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 光秀美,画面开阔,气势恢宏;
• 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借古讽 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怀古伤今 立意高远 奋起变革 免蹈覆辙
情景默写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归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 文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 当朝的人留下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三句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对国家、对民族的无比热爱之情。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

作。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
目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

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

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咏史怀古诗
常用手法:借古讽今,借古喻今、用典,古今对比、借景抒情
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 1,对文中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仰慕之情 2,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年华易逝,功业无成 3,对比衬托,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仕途失意 4,感慨国运衰微,物是人非,讽刺当朝统治阶级昏庸腐朽奢侈淫 逸 5,抒发爱国情怀,警告统治者吸取教训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千古凭高对此, 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 水,但寒烟衰 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 时犹唱,后庭 遗曲。
用典
议论
借景抒情 虚实相生
用典
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 导致覆亡的历史。
②批评人们只是空发兴亡感叹, 没有吸取历史教训。
③表达了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 满之情。
④委婉劝告宋统治者不要重蹈 六朝灭亡覆辙,应励精图治, 富国强兵,抵御外患。
桂枝香·金陵怀古
题目解说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 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 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了解概念
登临怀古诗:是指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楼、山、亭、台、 阁等),引发对前人往事的追忆,从而生发出某些情思的诗词。
登临之地:金陵
所见何景:金陵秋景

所思何事:六朝旧事
所抒何情:?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 词中有什么作用?
“登临送目” 上片写景;
“故国” (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 ;
“晚秋”点明登临 ,“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

析写景技巧
①比喻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蜿蜒澄澈,山峰峭拔堆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聚有致的特点。
掌握方法
◇登临何地 ◇所见何景 ◇所思何人 ◇所想何事 ◇所抒何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译文及鉴赏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译文及鉴赏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译文及鉴赏《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由王安石所创作的,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桂枝香·金陵怀古》宋代: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归帆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译文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

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

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

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注释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

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

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
副词?”
强调繁华竞逐不变,以此来提醒统治 者,希望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 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 演。
繁华竞逐
门外楼头 悲恨相继
谩嗟荣辱
旧事流水 商女唱曲
主旨:借六朝事,讽当朝人
全文总结
• ⑷初肃:天气刚开始萧肃。肃,萎缩,肃杀, 形容草木枯落,天气寒而高爽。
⑸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 绢。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⑹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⑺归帆去棹:往来的船只。 ⑻斜矗:斜插。矗,直立。 ⑼星河,天河,这里指秦淮河。 ⑽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②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 体情感。《蜀相》中,诗人主要表达对诸葛亮 的赞美和功业未就的惋惜;
《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像“刘、 关、张、孔”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 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
此地空旷,原是吕蒙的营地;江深流急,刘 备又在此筑过坚城。 天寒而时日渐短,风起则浪与云平。 刘备孙权的君臣们都潇洒磊落,互相契合, 终于战功显赫,飞黄腾达,天下闻名。 我系船在这前面的水边,凭吊往事,不禁一 声长啸,发出思古之幽情。
1.D C 2.①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 古人(诸葛亮、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 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
草 凝 绿 。 至 今 商 女 , 时
朝 旧 事 随 流 水 , 但 寒 烟
凭 高 对 此 , 谩 嗟 荣 辱 。
外 楼 头 , 悲 恨 相 续 。 千
念 往 昔 、 繁 华 竞 逐 。 叹
难 足 。
舟 云 淡 , 星 河 鹭 起 , 画
, 背 西 风 、 酒 旗 斜 矗 。
峰 如 簇 。 归 帆 去 棹 残 阳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 虽为深秋,但“天气初肃”, 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 阔,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 ,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 了六朝的衰亡,表达了作者对 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 思危的忧患意识。
公安县怀古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澄江
远 翠峰
征帆
登临送目

酒旗
彩舟
远 白鹭
疏密相间 浓淡相宜 有远有近 构图精巧
借景抒情 远近交错 动静结合
下片:怀古,抒发感慨。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用典
念往昔: 回忆过去(总领下 片)
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 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 因揭示了出来。 “门外楼头”,诗人借古讽 今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 从修辞手法来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通感等 等。
上片:写景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时令:晚秋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地天点气::
故国 初肃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壮丽秋景图
萧瑟之景隐含了词人对国家的担忧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用典 澄江静如练
②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
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 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③抒发了缺乏知 音,无人理解的孤寂之情。大好河山,"独"" 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④鼓励 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 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
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明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 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 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 “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 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练”,白绢,千里长江明 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一 个“练”字,运用了比喻的手 法,描画出千里江面似白绢, 波光闪亮的意境。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
西风点:照出应时上下文是的黄“晚昏秋” 时节,具有典型
江中的的秋船日帆景在夕物阳特里点往来如梭,西风
⑿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 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 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统兵伐陈, 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 后主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 乐。陈后主、张丽华被韩俘获,陈亡于隋。 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
⒀悲恨相续:指六朝亡国的悲恨,接连不 断。
兴后亡人感哀慨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阿房宫赋》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但:只有 凝:凝结,引申为一直 六朝相继覆灭的历史已随着长江水一起逝去, 只有那秋风寒烟中的衰草还一直在苍暗的绿着。
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 一景色描写?
借景抒情,抒发悲叹之情。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怀古实为伤今 2、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 3、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 4、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 5、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中国文人的金陵情结
一、金陵往事:
【石头城】是“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
南京城。地势险要,城墙牢固。六朝(东 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以 此为都城。曾经繁华一时,纸醉金迷,声 色喧嚣,是著名的大都市。但是历代南朝 君王,倚仗天险,不思进取,荒淫无道、 奢靡享乐最终导致国家灭亡。金陵至唐朝 初废弃,仅剩一座空城。在它悲恨相续的 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 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⒁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⒂谩嗟荣辱:空叹历朝兴衰。荣:兴盛。 辱:灭亡。这是作者的感叹。
•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 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 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 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 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 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 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 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 曲。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 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 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 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 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 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 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 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⑾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 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 着。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 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
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 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 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3.B 4.①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 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 中的"天涯"一词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 雄心壮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日落西山 ,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 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 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
星河: 本指银河,这里指长江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 有所变化。“彩舟”、“星 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 色。以“画图难足”一句, 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 风范。“彩舟云淡”,写日 落之江天:“星河鹭起”, 状夕夜之洲渚。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时多少豪杰。
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惶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上片:描写写金陵秋景 下片:怀古,抒发感慨。
上片写景, 写了什么景? 如何写? 有什么作用?
• 从描写技巧角度来看: • (1)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浓墨重彩; • (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辞手法来描写 • 从写景角度来看: • (1)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 (2)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 (2)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门外韩擒虎, 楼头张丽华
—杜牧《台城曲》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作者对自古凭高者 态度如何?暗示着对朝廷的态度如何?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凭高:站在高处 谩:徒然、枉然 荣辱:偏义副词,耻辱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 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 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 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
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 迎风飘扬。(动态)
萧索,以“悲情”为基调.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应是“背”“矗”二字。酒旗因风飘扬, 自是风在旗后,故曰“背”。酒肆青旗高 高地挑出,故曰“矗”;这两个字形象地 写出了秋风中的江边近景,与上文远景 和江上之景融为一体,突出了金陵胜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