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docx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重要知识点总结1.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2.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3.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
6.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7.建设法治中国有哪些要求?(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8.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工作要求分别是什么?(1)权力来源:人民。
(2)宗旨:为人民服务。
(3)工作要求: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9.依法行政的地位、核心分别是什么?(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0.如何厉行法治?(1)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4)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治意识: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3.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情感和责任感,使其能够自觉维护国家法治秩序。
首先,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在讲解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时,学生们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治的概念。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其次,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分组讨论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模拟法庭实验操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这让我认识到,实践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7.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们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相关法治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思考问题、参与讨论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
1.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课堂上,我将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表现,了解他们对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途径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成的理解程度。同时,我还会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每课重点知识提要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每课重点知识提要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6-8(1)综合国力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人民生活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人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 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9-11(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人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5. 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如何做(惠民措施)?(1)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4)实施健康中国战略;(5)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P11-12(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一、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法治的作用有哪些?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良法的含义是什么?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3.怎样理解“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有哪些内容?(1)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2)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5.法治的意义有哪些?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描绘法治蓝图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3.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总目标及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1)原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最终结果: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教学设计(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主要让学生了解法治国家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以及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和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实例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法治国家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2.使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和目标。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国家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2.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和目标。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征。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和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制作PPT,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和目标。
3.准备任务清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治国家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法治国家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和目标。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法治国家概念、特征和建设意义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任务清单,进行自主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和目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治国家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序号知识点内容背诵检查情况1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简而言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5 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6 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7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8 改革开放有哪些重要意义?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9 我国是怎样推进改革开放的?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10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举措)(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1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方面: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文化方面: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民生方面: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知识点(2024年秋最新版)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知识点(2024年秋最新版)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1、为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作出了哪些努力?(P3)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2、改革开放是如何进行的?(P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阳阳老师说明】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对于“改革开放是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目前存在争议。
尽管目前国家重要文件中并没有出现“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这句话,但是包括2022年在内召开的好几次国家重要会议讲话中都有提到“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现在很多教辅书把“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视为错误观点,我认为这一做法欠妥,建议命题老师在出题时要尽量避免上述这一有争议的表述。
3、★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改革开放是怎样促进我国发展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有哪些?)(P3-P5)①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②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③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已成为社会共识。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4相关链接)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1课时坚持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促发展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追求强国富民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我国是怎样推进改革开放的?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改革开放有哪些重要意义?(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二、中国腾飞谱新篇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
册《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2018人教部编版)
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
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
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
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
利益的最大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
5
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
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
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
机统一。
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
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
权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
学化和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