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必背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1.改革开放的作用(1)使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使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提高。
(3)使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四个尊重)2、改革开放的意义?(1)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改革开放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性,解放社会生产力,使人民幸福。
3.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过去40年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5)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4.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1)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准。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5.中国腾飞的表现(1)政治:港澳台回归(2)经济: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
(3)科技,教育,文化都取得显著发展。
(4)民生:就业扩大,人民收入增长,家庭财产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扶贫工作取得系列成就。
(5)世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6.中国腾飞的原因(1)政治:坚持中特,坚持中共领导,实行了改革开放。
(2)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3)文化:坚持中特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自信(4)人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一、富强与创新1.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 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改革开放的历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 走向共同富裕-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我国的科技创新现状- 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总结归
纳
一、道德知识点
1. 道德的基本概念
- 道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 道德常常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真诚、善良、公正等行为。
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 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自觉行为准则,而法律是国家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 人们应当在遵守法律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3. 道德价值观
- 道德价值观是人们在道德判断中所依据的价值取向和标准。
- 善良、公正、诚实、守信等是道德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二、法治知识点
1. 法治的基本概念
- 法治是在法律框架下全社会公平公正地管理和治理社会的原则。
- 法治旨在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2.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
-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
3.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 法律在各个方面都有具体的应用,如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交通法规等。
- 人们应当遵守法律,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总结:道德和法治是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法律保障了人们的合法权益。
作为研究者,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遵守法律,做一个有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责任和爱心的公民。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1.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提出背景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b.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形成是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2.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内涵a. 坚持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b. 坚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统一二、宪法1. 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a. 法律的最高法律地位b. 国家的根本大法c. 国家的根本法律原则2.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a.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b. 宪法的作用和意义c. 宪法的保障作用三、法律1. 法律的定义和特征a. 法律的含义b. 法律的特征2. 法律的种类和功能a. 行政法律b. 刑事法律c. 民事法律d. 法律的社会功能四、法治1. 法治的含义和基本要求a. 法治的内涵和特征b. 法治的基本要求2. 法治的实现途径a. 建设法治国家b. 推进依法治国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 公民的基本权利a. 公民的人身权利b. 公民的政治权利c. 公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2. 公民的基本义务a. 公民的基本法定义务b. 公民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六、国家的权力机关和权力制约1. 国家的权力机关a. 国家权力机关的种类b. 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责和作用2. 权力制约和监督a. 权力制约的方式和途径b. 国家权力监督的形式和机制七、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1. 法律意识的培养a. 法律教育的重要性b. 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和方法2. 法治精神的内涵和要求a. 法治精神的内涵b. 法治精神的要求和实践八、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1. 了解法治知识,培养法治意识a. 了解法治知识的必要性b. 培养法治意识的意义和价值2. 增强法律意识,促进全面发展a. 增强法律意识对学生的重要意义b. 法治精神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九、总结1.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背知识点2. 学习《道德与法治》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结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九年级上册的一门重要课程,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宪法和法律等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道法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道法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道法九年级上册是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掌握九年级上册的必背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是九年级上册的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人与自然1.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科学认识生态环境问题- 掌握常见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法2. 动物保护- 学习珍爱动物的重要性- 了解濒危物种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倡导文明对待动物的观念3. 自然灾害防范- 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预防措施- 掌握紧急避险的基本技巧- 认识灾后重建和救灾工作的重要性第二章公民的责任与义务1. 公民的基本权利-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 - 理解公民权利的含义与保障2. 公民的基本义务- 熟悉公民义务的内容- 认识公民义务对社会的重要性- 培养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公民行为习惯第三章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1. 社会公德- 掌握公德的基本内涵- 学习传统文化中有关公德的故事和典籍- 培养遵守公德、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2. 职业道德- 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学习典型职业中的道德榜样和案例- 培养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第四章法律与法治1. 法律的基本概念- 理解法律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法律的来源和体系- 学习法律的基本术语和表述方式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体系- 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 熟悉我国宪法、刑法、民法等主要法律的基本内容3. 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 学习未成年人的法律特征和责任范围- 了解未成年人违法后的教育和惩戒措施- 强调未成年人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和后果第五章家庭与法律1. 家庭法律关系- 熟悉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定- 了解离婚、继承等法律程序和条件- 掌握未成年人监护权和抚养权的规定2. 家庭暴力与性侵害- 认识家庭暴力和性侵害的形式和危害性- 学习预防和应对家庭暴力和性侵害的方法- 促进家庭和谐与性别平等的观念以上就是道法九年级上册的必背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学习和复习。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点目录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点道德与法制知识点九年级道德与法制知识点九年级道德与法制知识点总结道德与法制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点守望精神家园1.中国各族人民如何创造了中华文化?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特点是什么?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作用、重要性)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什么是文化自信?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什么?(什么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7.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重要性)是什么?我们如何增强文化自信?①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

第一课坚持改革开放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三次革命?(P3)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P4)3、1978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历史决择?(p4)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p4)5、我国改革开放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P4-5)或改革开放的意义?6、中国腾飞的表现?(P6-7)7、中国腾飞证明的道理?(P8)8、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或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9-11)9、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P9)10、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国家应如何应对?(P10)11、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应对措施?及解决意义?(P10)12、改革精神的内容?(P11)13、为什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P11-13)1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涵?(P11)15、为实现共享应采取的具休举措?(P12)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创新的重要性、意义?(P14)2、创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P16-17)创新对生活的重要性?3、为什么强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P17-18)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4、我国改革与创新的关系?(P18-19)5、我国科技现状怎样?(P20)6、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P21-24)7、教育的重要性?(P22)8、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P25)9、拥有创新精神的表现?(P26)10、创新时代应如何对待知识产权?(P27)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1、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及目的?(P30)2、什么是民主?民主价值的实现方式?(P30)3、近代中国对民主的探索?(P31-32)4、社会主义民主得以真正确立标志?(P32)5、对民主的探求过程证明了什么?(P33)6、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P3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P33)7、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P34)8、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哪些?(P35)9、公民参与的含义?要求?(P38)10、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P38-40)11、民主选举实际中应注意哪些问题?(P38)12、民主决策的要求及制度有些?(P39)13、民主监督的意义?(P40)14、我国对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提出了哪些要求?(P41)15、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P42)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1、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重要性?坚持依法治国为什么?(P45-48)2、法治的要求?衡量良法的标准?什么是善治?(P45-46)3、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如何走法治道路?(P49-50)4、政府的作用?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什么是法治政府?(P51)5、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核心?如何建设法治政府?(P52-53)6、怎样在全社会形成历行法治的理念?怎样做到历行法治?(P53-55)7、怎样使法治与道德共同发挥作用?(P55)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1、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中华文化的内容?及中化文化的特点?(P59)2、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为什么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P59-61)3、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1)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来源?(P61)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性?(P61-62)5、中化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64)6、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内涵?(P63)7、青少年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5)8、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P67- 69)9、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67)10、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P68)11、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精神?(P69)12、为什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70-71)13、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1、我国人口的现状国情?及危害?(P75)2、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原因?及意义?(P76)3、我国放开二胎政策的生育政策的调整依据?及目的?(P76)4、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P77)5、我国资源的现状?及影响?(P78)6、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产生原因?环境问题的危害?(P79)7、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P80)8、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共生?人与自然的关系?(P81-82)9、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P83-84)10、坚持绿色发展的要求?(P84-87)11、美丽中国的图景?(P87)第七课中华一家亲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制度?新型民族民族关系是怎样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P91)2、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P92)3、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P93)4、党和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作了哪些努力?(P94-95)5、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P96)6、如何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P98-99)7、一国两制含义?如何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P100)8、为什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相关政策?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P1101-103)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1、伟大的中国梦是什么?谈你的理解?(P105-107)2、三步走战略目标?(P105)3、两个一百年目标?(P106)4、如何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P107)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内涵?党的理论指导思想?(P109)6、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阶段目标?(P110)7、怎样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112-11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9、为什么中国人更加自信?(P114)10、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自信中国人的表现?(P115)11、如何坚持自信实现中国梦?怎样正确对待自信?(P116-117)12、你准备怎样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重点笔记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知识点1:坚持改革开放1.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国人民革命走向胜利?(1)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3)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2.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知识点2:走向共同富裕1.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2.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全面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
18.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19、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20、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势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1、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2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4、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25、我国人民民主的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6、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7、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8、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9、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30、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3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8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
49、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50、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1、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2、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3、我国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对外开放。
54、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55、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56、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7、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58、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5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60、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61、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62、三步走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提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部: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两个一百年:(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3、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64、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5、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1)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6、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67、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68、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69.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