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论王维山水诗的生态美

合集下载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和谐艺术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和谐艺术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和谐艺术姓名:焦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张明非20070401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和谐艺术 研究生姓名:焦健年级:2004级导师姓名:张明非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隋唐五代文学摘要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从古至今一直是诗论家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留下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其中许多精当的评论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如称王维诗“浑厚闲雅”、“高朗秀出”、“清逸”、“精工”等。

这些评论都准确概括了王维诗某些方面的特征,都各有其道理,却缺乏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整体把握。

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个概念,用来描绘王维诗的总体风格呢?笔者在借鉴古代诗论家和当代学术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扬弃前人对王维风格的既成概括,从构成文本的基本要素中抽绎出“和谐”这一概念,以此概括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征。

 本文分四个部分,分别从声色、意象、空间、光影、炼字等几方面入手,探寻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具有差异的各种文学要素,是如何形成黑格尔所说的“多样统一”,也就是本篇所说的“和谐”的。

通过对作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和谐”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本质特征。

前人的多种评价,多是这一本质特征在不同方面的显现,是在不同角度下呈现的“和谐”。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继承了传统的比较分析法,也借鉴了一些解构法和模糊诗学的技巧。

力图从微观的视角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来建立更宏观、更具有概括性的概念,也就是本篇提出的“和谐”。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和谐 On the Harmony art of Landscape and Pastoral Poems by Wang Wei Graduate Student:Jiao Jian Grade: 2004 tutor: Professor Zhang Mingfei Major: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Study direction: Literature of Sui,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Abstract The artistic styles of landscape and pastoral poems by Wang Wei was still the focus concerned by poetics critics and researcher today just as it did in the past, which had yielded a rich harvest. Among them many felicitous comments was an inspiration to others, such as “vigorous and quiet”, “elegance and delicate” and “clear and symmetrical”. All the comment recapitulated some characteristic of poems by Wang Wei precisely, which made sense but lacked of thorough knowledge. So can we find a concept to descript the general style of poems by Wang Wei? Benefiting from researches of classic poetics critics and contemporary learned father, I would like to discard the recapitulation of style of poems by Wang Wei and deduce the concept of “harmony” from the basic elements of text to recapitulate the artistic styles of landscape and pastoral poems by Wang Wei. This thesis wa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of sound and color, images, pace, and words measure to make clear the process of forming the “various-unified “by Hegel as the thesis said. And the result was got by study the poems that “harmony“ i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landscape and pastoral poems by Wang Wei. Most of what our predecessors gave to us was what the “harmony” displayed in different aspect. The thesis adopte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borrowed the skill of deconstruction and fuzzy poetics. Besides that, the thesis tried to analyze the landscape and pastoral poems by Wang Wei from a microscopic view, on the basis of which form a more macro and general concept just as the thesis said. Key words: Wang Wei landscape and pastoral poems harmony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论王维诗中自然万物的和谐美

论王维诗中自然万物的和谐美

第9卷第3期2009年9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Journa l of Hunan I n terna ti ona l Econo m i cs Un i versityVol 19No 3Sep 12009[收稿日期] 2009-05-08[作者简介] 刘丽红(1975-),女,湖南桃江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学部讲师。

论王维诗中自然万物的和谐美刘丽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摘 要] 在中国生态美学看来,宇宙间存在的自然万物是和谐统一的,和谐的自然界是组成完美自然生态系统并使之富有生命力的重要元素。

这种生态意识和互补融合的生态审美理想,在王维的诗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王维;诗;自然万物;和谐美D iscussi on on Harm on i ous Beauty of Na tura l L i ves i n W ang W e i ’s Poem sL IU L i -hong(Hunan I nternati onal Econo m ics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China ) Abstract:Fr om the angle of Chinese ecol ogical aesthetics,natural lives in the universe unify har moni ously and the har moni ous nature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constituting the perfect natural ecol ogical syste m which makes the nature full of vitality .This ecol ogical a wareness,al ong with the ecol ogical aesthetic ideal that comp le mented and integrated with each other,shows vividly and incisively in W angW ei ’s poem s . Key words:W angW ei;poem;natural lives;har moni ous beauty一从生态学上看,生态环境中每一生物都是通过复杂的联系而融合于生态系统的整体网络之中。

体会王维山水诗歌的三美艺术

体会王维山水诗歌的三美艺术

体会王维山水诗歌的“三美”艺术40多岁时的王维,先后隐居在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

《积雨辋川庄作》就是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期间所作。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隐居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物我相惬的境界,可以说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又一代表作。

王维虽有一部分诗歌意境开阔,具盛唐之风,但其山水诗仍是他诗歌创作的主流,相对其他诗人而言,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从而使他的诗歌魅力永存,为后人所赞叹。

我们可以从“绘画美”、“音乐美”、“禅意美”三个方面来体会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艺术特色:一、捕捉镜头、构图极佳的“绘画美”王维出生在儒学世家,绘画音律无不精通,被人誉为“文章冠世,画绝千古”。

宋代文豪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对王维的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他非常准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鲜明的艺术特点。

所以王维的诗歌创作往往融入绘画的技巧,两者互相融合,浑然一体,创造出一种与水墨丹青具有相同意韵的诗歌。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描写了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生活画卷。

连日阴雨,树枝与空气都极为潮湿,柴禾不易燃烧,炊烟很久才缓缓升起。

山中农妇正忙着蒸藜煮黍,为在东边田里劳作的男人送饭。

短短两句诗,巧妙地把这种天气和农事活动结合起来,展现了一系列人物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又有生活气息。

这是诗人静观所见,内心宠辱不惊的人才能把山中普通人家的普通景物写出这样的韵致。

诗人写空林烟火,用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静观所见的还有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诗人运用了绘画上强烈对比的设色法:白鹭,黄鹂,“漠漠”的水田,“阴阴”的夏木,一面是广漠明净的淡彩,一面是葱郁深沉的浓绿,使背景更显空蒙迷茫。

这种强烈的色调对比,构成了视觉上色彩浓淡的差异,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夏日的绿荫与绿荫之外的水田之间那种鲜明的分界,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开阔而深邃,画意盎然,境界幽深。

浅谈王维山水诗的美与意境

浅谈王维山水诗的美与意境
YOUNG 青年与社会
社币 斗 纵横
浅谈王维 山水诗的美 与意境
刘 孝 莹
( 哈 尔滨 学 院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8 6)
摘 要 :王维是我 国古代 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 的诗工笔精细更胜谢灵运、谢跳 ,一首诗仿若一幅美轮美奂的泼墨 山水 画 ,美的动人 心魄。他 又善 以禅趣入 诗 中,使诗 不仅仅 为诗 ,更上 了一重让人妙 想入神的境界 ,形神兼备。脱俗、淡远的风格 直备受历朝历代诗人追捧。本文就品味一下王维这位伟 大的诗人是怎么寓禅于诗,怎么用诗 画 出那么精美的画卷 ,看他在诗 中饱含着怎样 的音 乐家气质 。 关键词 :山水诗 ;美;意境


身 自然之 中,体 味着 自然界美妙的无处不在的声音 。落花的 声音 ,鸟儿的蹄 唱 ,虫儿 的呜 叫,以及 深山中若 隐若现的古 钟声 。诗 中流淌着这些大 自然平凡却悦耳 的声响。他总是能 最准确 的对其进行捕捉 ,并用 自己的笔静静描绘 。所 以我们 今时今 日读他的诗觉得极具魅力 。 唐人殷潘在称王维诗歌” 着 壁成绘 ” 的同时 ,又称其” 在泉为珠” 《 史鉴类 编》将王维的 诗又称为 : ” 有声 画” , 说” 王维之作 ,如上林春晓 , 芳树微烘 , 百啭流莺 ,宫商迭奏. ” 这些都注意到了王维已经将声音巧妙 的融入 了 自己的诗歌 中去 。唐代是妄为生活 的年代 ,也是我 国历史长河 中音乐较为鼎 盛的一个时期。音乐使人们 的精神 生活丰富 ,同时也带给了诗人们新 的创作灵感 。如大诗人 自

居易, 韩愈,李贺等, 都有作品摹写观乐时的音乐声响: 或
描写音品 ,如” 银瓶乍破水浆进 ,铁骑突出刀枪鸣 。” ;或模 拟情状 ,如 ” 第五弦声 最掩抑 ,陇水冻咽流不得 。” ;或用不 同角度描绘声音 ,如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 兰笑 。十 f ] 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 皇。” , 等等 , 不胜枚举。不过 , 王维没有一首诗是直接描述声乐的。那为什么我们又说王维 擅长以音乐家气质入诗呢?昔伯牙鼓琴 ,其高山流水之志 , 正与王维诗歌 的声情气韵相合。所 不同的只是 , 感动王维的 则纯来 自于大 自 然 。王维在诗中传达的,完全是大 自 然的音 响在他心弦上 的鸣奏 。 所以 ,王维 的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音乐声响 ,但是今 时今 日, 我们仍然可以从他 的诗中欣赏到深山林 中空灵之声 : ” 空 山不见人 , 但 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 , 复照青苔上 。”也 可 以欣赏到他 的无人之境却耳 中有钟声的意境 “ 不知香积寺 , 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 深 山何处钟?”传统的乐论认为 : ” 夫乐者 ,天地之体 ,万物之性也 。” 音乐 的美不是人赋予 的, 而是它本身就很美 。音乐为什么这么美 ,是 因为他们 能传达 自然 的声音 ,尤当音乐能应天地之节 ,表达先于人而存在的” 天 籁” 时 ,这种乐声就是” 及天地至和之音” ,是音乐 中最美 的声音 。而王维恰恰做 到了这一点 ,并且做得相 当漂亮。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和谐美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和谐美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井冈山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3456789 4: 3;7<<87<=>87 ?7;@A6=;BC#D>;94=4E>C 87F G4H;89 GH;A7HA=$
I49/%- J4/359/%&&’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和谐美
杨金锋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 摘 西安
"%$
( 《积雨辋川庄作》 ) 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 《白石滩》 )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 《田园乐其六》 )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 《新晴野望》 ) 色彩的应用, 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能够捕捉审美 主体的视觉。白云, 青霭; 绿竹, 红莲; 白水, 碧峰, 形 成鲜明的色调反差,一下子就能让人视野明朗, 给 人以新鲜感。另一方面, 也是最重要的, 造成一种或 意象朦胧或兴象玲珑的意境。白鹭飞翔于广袤空 蒙、 视野苍茫的水天上, 黄鹂鸣啭在枝繁叶茂的夏 林丛中, 使本来的意象更加朦胧。而 “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 更是如此。清浅, 写滩水, 绿蒲, 写滩 水的草。何以清晰如画?绿暗示有月光, 光线稍弱, 绿色就会发暗, 能见其绿足见月光特别亮。于是水 之清, 蒲之绿, 石之白, 相互映衬。加之月光的照耀, 境界更加迷离。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 娇 姿欲滴, 清新无比。色因景而鲜艳, 景因色而秀丽, 色与景相互映衬。 此外, 王维在运用色彩时, 还注意强调色彩的 动感, 使审美主体产生视觉的错位或幻觉。如 《书 事》 : 轻阴阁小雨, 深院昼慵开。 做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细雨微止, 天色转阴。诗人缓步走向深院, 虽是白天 却懒得开门。一个 “阁” 字, 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 止, 别有情趣。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以平淡的 笔墨自然流露。一片绿茸茸的青苔, 映入眼帘, 清新 可爱, 生机勃勃。 看着看着, 好像要染上衣来。 当然, 这是一种夸张, 也是一种幻觉, 而正是在这种夸张 和幻觉中, 表达作者欣喜、 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 的感觉, 神韵天成, 意趣横生。类似的还有 “雨中草 色绿堪染, 水上桃花红欲然” ( 《辋川别业》 ) 。 王维不仅捕捉到大自然的色彩, 使色彩动起来 产生主体幻觉, 而且还用心去体悟, 让客观对象带 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如 《山中》 :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该诗描写的是初冬时节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 水, 次句写山中红叶, 在色彩上仍十分注重对比色 的应用。 后两句从整体上写山景。 尽管冬冷天寒, 但 整个秦岭山中, 仍苍松翠柏, 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 在天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就是空明的, 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 所以说是 “空 翠” 。 “空翠” 自然不会湿人衣, 但它是那样的浓, 几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摘要:王维作为盛唐山水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其语言的高度清新洗炼,诗歌意境的空灵、深远,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样意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巧妙将诗作与美景融为一体,深具禅意。

本文将从王维诗歌作品中品味这种独特意境。

关键字: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文:王维(701-762),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官居汾州司马,故徙家于蒲(今山西永济县),遂为蒲州人。

母亲崔氏,是个虔诚的禅宗弟子,这对王维日后接受禅学思想有着较深的影响。

王维多才多艺,于音乐、绘画方面造诣尤深。

王维跟许多唐代诗人一样年轻气盛,积极进取,颇有政治抱负。

受张九龄提携出仕,后因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政局出现很大变动,王维思想也因此出现很大转折。

他从此“无可无不可”“万事不关心”,亦官亦隐,逍遥度日。

隐居在蓝田辋川别墅,常与友人弹琴赋诗,萧吟终日。

后来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入兵长安迫其接受伪职。

当时,王维在被囚禁关键字: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菩提寺中作诗抒发对帝京沦陷的悲痛和对唐王朝的思念。

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以后,王维虽因接受伪职被论罪,但因上述的诗以及他弟弟的平叛之功,所以不久就得到赦免,而且官职升迁,最后官至尚书右丞。

但晚年的王维,早已无意于仕途,退朝之后,常以礼佛为事。

上元二年(761),卒于蓝田辋川别业,年六十一岁。

王维的创作与其心路历程相应,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他思想自豪自信、乐观进取,创作中关心现实抨击黑暗,表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这个时期主要创作边塞诗和游侠诗,如《少年行》、《老将成》等。

这些诗笔力雄健,风格豪放。

王维后期因政治挫折,生活上半官半隐,王维又是从小生活在一个宗教气氛浓郁的家庭里。

所以他思想中又表现出遁世、隐居、万事不关心的消极面,“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正是他这种心态。

这一时期他大力创作山水田园诗,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田园诗歌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不仅在唐代诗坛上盛誉空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试论王维诗歌中的生态表征

试论王维诗歌中的生态表征

试论王维诗歌中的生态表征王维作为唐代山水诗集大成者,吸收禅宗思想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王维山水诗是人与自然谐和共处的典范。

生态学认为人与自然平等无差,这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禅宗思想不谋而合。

王维诗歌中的生态表征极具特色,且涵盖了动植物水域天象等方面,离不开禅宗的关照。

本文即探讨王维在“无待无己”“离相离空”等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如何以具体表征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生态乐园,并期以此对当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反思,关注人性的回归。

标签:王维诗歌;禅宗思想;生态学;表征一、王维与禅宗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期,也是佛教中国化的成熟期。

这时期出现的佛教宗派,大多另辟蹊径,积极倡导“六经注我”之精神。

禅宗由于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以“传佛心印”自称,主张众生皆有佛性,故亦称“佛心宗”。

由此禅宗消解了人佛之隔,把人从无法企及的彼岸神殿还原到了普通世俗,并逐渐成为影响较大、且又备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王维生在一个佛教氛围浓重的家庭,其母跟随北禅宗神秀的弟子普寂禅师也即大照禅师,修习佛法三十多年。

王维《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1在母亲的影响下,“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采。

”2据《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序》3,开元十七年,王维与禅师来往密切,受禅宗影响很深。

二、王维诗的生态表征大乘佛教分为空、有二宗,空宗的核心思想为“空”。

佛教所说的“空”并非一无所有的“空”,而是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条件的产物,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万物都是没有自性的,故曰“空”。

《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王维诗歌里,涉及“空”的意象颇为丰富,如“空山”“白云”,“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等等。

这些都表明王维深深受到了空观思想的影响。

生态美思想在王维诗中呈现浅析

生态美思想在王维诗中呈现浅析

⽣态美思想在王维诗中呈现浅析2019-10-12所谓的⽣态美学是指⼈与⾃然的⽣态审美关系,许多原理都是由此产⽣并⽣发开来的。

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位杰出的、才华横溢的诗歌⼤家,存诗四百多⾸,题材⼴泛,内容丰富,不仅有著名的灌注着隐逸超脱之情和禅思哲理的⼭⽔⽥园诗,对于亲情友情、乡愁离苦,其诗也多有涉及和呈现。

很显然,在王维的时代,没有现代的⼯业⽂明和严峻的环境恶化形势,可以推测,当时也没有⽣态美学的理念。

但是根据⽣态美的相关理论,综观王维的诗歌可以发现,其诗中已不⾃觉、⽆意识地表现出⽣态美的思想。

现就王维诗中呈现出来的⽣态美思想进⾏分析与探究。

⼀、热衷功名,感时思报国的豪情壮志――谱写⼈与社会和谐的盛世赞歌和谐社会的⽬标和任务的提出,不仅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且是对我国优秀⽂化传统中精华的继承和发扬,其中关于“和谐”的思想⼗分丰富。

中国优秀传统⽂化有两个主要的基本思想:⼀是⼈伦和谐;⼆是天⼈协调。

⼈伦和谐是说⼈与⼈之间、⼈与社会间的关系;天⼈协调是说⼈与⾃然、社会与⾃然的关系。

盛唐⼠⼈开阔的胸怀和恢宏的⽓度影响到盛唐⽂学的风貌,盛唐诗⼈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热衷功名、感时思报国的豪情壮志,谱写出⼀曲曲⼈与社会和谐的盛世赞歌,呈现出盛唐诗有的⽓象。

王维作为这⼀时期的诗歌作家,与当时许多想建功⽴业以扬名不朽的名⼠⼀样,其早年对功名也充满热情、期待与向往,有⼀种积极进取的⽣活态度。

王维早期仕途⽐较平坦,他这⼀时期的诗歌秉承盛唐诗歌的⼀般主题,多表现对游侠⽣活的向往和对建功⽴业的强烈渴望。

他在诗《送张判官赴河西》中说:“沙平连⽩雪,蓬卷⼊黄云。

慷慨倚长剑,⾼歌⼀送君。

”⽓魄宏⼤,洋溢着壮⼤明朗的情思和⽓势。

其奉命赴边疆慰问将⼠途中所作的⼀⾸纪⾏诗《使⾄塞上》云: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诗以英姿豪逸之⽓融贯于出⾊的景物描写中,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 9年 l 0月
湖南 一 蒋学院 报 芽印 学
Ju a fHu a i t N r l nv ri o r l o n n Fr oma n s U iest y
0c. 2 o t 09 V l 9 No 5 0_ .
第 9卷第 5 期
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 统 一
行复 见城 市, 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 漫连 云霞。 淼 诗人在黄河泛 舟见到异 地他 乡的景物 , 发了思 乡的 触 愁绪 。回望远处 的家乡 , 出现的是虚元缥缈的景象 : 浩渺的 河水 连接着天边 的云彩 霞光 , 苍茫 一片 , 故乡遥 不可见 , 全
诗意 象空灵飘忽 , 不可企及 。又如 :
主客 融合 无 间 的体 现 。
关键 词 : 王维 ; 山水诗 ; 和谐 美; 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 号: 0 . 2 1 7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4 6 2 0 ) 5- 1 7—0 17 3 9(0 9 0 0 2 3
生态美学是在 2 0世 纪 8 0年代 中期 以后 逐步形 成 的。
含 着万物皆空 、 物我两忘 的禅机又呈现 出情景 交融、 思与境
中的错觉 , 往能 引起对 审美 对象 的美 感。 的确 如 此 , 往 ” 王 维诗 中举凡 山色的空潆飘忽 , 草色 的延伸爬动 , 一 不 比静 元 态的山水更生动形 象 , 富有情趣 和美感。老子云 : 道之 更 “ 为物, 唯恍 唯惚 。惚兮恍 , 其中有象 ; 恍兮惚 , 中有物 。 虽 其 ” 恍惚朦胧 , 却有物有 象 , 故可 以心融神化。诗人在对 山水景
也影响 了人们对诗歌 的美学 期待 。诗 禅一致 , 山水诗迅 速 禅意化 。禅宗主要在思维 和语言上给盛唐 山水诗 以深刻 的 影响 , 直指心源 ” “ 的直觉 思维 化为 盛唐 诗人 的审美 智慧 ,
审美关 系 , 最后落脚到改善人类 当下非美 的存 在状态 , 其深 刻内涵包含着新 的时代 内容 和人文 精神 , 助 于人 们建 立 有 起一种符合生态规律 的审美 的存 在状 态。这是一种 人与 自 然和社会 达到 动态平衡 、 和谐一致 的处 于生 态 审美状 态的
论王维 山水诗 的生态美
刘 丽红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学部 , 湖南 长沙 40 0 ) 125
摘 要: 中国古典美学一直强调人与 自然的顺应与 契合 , 天人合 一” 即“ 的生 态和谐 美 , 这是生 态美的最 高表 现形 式。
在盛唐和谐社会 的大环境 下 , 王维 的山水 田 园诗 正体 现 了这种 美学特征 。它是一种古典审 美理想与生 态意识 的结合 , 是 也

月, 镜中之象 , 言有尽 而意无 穷” 。这 种审美理 想在王维 的 诗 中处处有体现 。 如《 渡河到清河作》:
泛舟 大河里 , 水 穷天 涯。天波忽 开拆 , 邑千万家。 积 郡
的, 都存在于“自身的缘构 成之中” 和” 万物生成境 。“ 是
域与构成势态 , 也是稳 定整个 生态 系统 的要 素 。在 审美理 想上 , 与 自然 的顺 应 与 契 合 , 天 之 道 , 争 而 善 胜 ” 人 “分肯定个别 事物生 态价值 的同时 ,
更强调 自然 生命 在 相 互协 调 中 的整 体关 系 , 以真 正 达到 “ 天人合一 ” 的最佳状 态 , 内在 世界 与 外在 世界 、 即 主体与 客体的统一。这是盛唐和谐 社会下诗歌艺术 的一种美学特 征, 也是主客交 融 、 人与 自然高 度 契合 的 生态 和谐 美 的体 现, 是古典 审美理想 与生态 意识 的结合 。王维 的 山水 田园 诗全面体现 了这种美学风格 。
鸡犬散 墟落 , 桑榆 荫远 田。所居 人 不见 , 席 生云烟。 枕 ( 千塔 主人》 《 )
山中多法侣 , 诵 自为群 。城 郭遥相 望 , 禅 唯应 见 白云。
( 山 中寄诸弟妹 》 《 )
王维特别喜欢表现那种 “ 色空有无 之际 ” 的景 象 , 善 他
收稿 日期 :2 o 3 l 09 _3
作者简介 :刘丽红 (95 ) 17一 ,女 ,湖南桃江人 ,湖南涉外经济学 院文学部讲 师。
17 2
第5 期
交融 , 描绘 出虚幻却又逼真 的意境 。
湖 舅印 南 一 缸学院 学报
29 0矩 0
于通过丰富的想象力 , 带着 闪烁的笔 调, 移情 于物 , 使物 我 王朝 闻在《 审美谈》 中也称 赞错觉所 具有 的审美价值 :


它以崭新 的生态世 界观为指 导 , 以探索 人 与 自然 的 审美关 系为出发 点 , 涉及人与社会、 与宇宙 以及人与 自身 等多重 人
空灵神秘的抽象美
在盛唐宽松 的环境 里 , 正统的儒 学受 到禅道 及其他 思 想的夹击 , 宗及其他 哲 学思 想 中“ 默哲 意” 禅 静 的成 分 , 在 文化整合 中占了绝对上风 , 深刻地影响了诗人 的审美心理 ,


素已闲 , 清川澹如此” 《 ( 青溪》 , )王维道出了 自己的主观心
境 与客 观物境 之 间的对应 关 系, 所描 述 的那些 空林 、 他 空
馆、 空山 、 空谷并不是空无 一物的物 理空 间的展示 , 而是佛
般来说 , 觉不能真实地 反映客观对 象 , 在审美感 受 错 但
我两 空、 物我两忘的禅境和心境 。从 而使 自己 的诗 歌既包
崭新 的生态存在论美学 观。和谐 之美是生态美 的最 高表现 形式。
而在语言上 自然如话 , 又富有暗示含蓄 , 形成朦胧恍惚 的飘 渺和神秘感 。严羽在《 沧浪诗话》中, 称这种 虚景 的妙 处就
在于 “ 透彻玲 珑 , 可凑泊 , 不 如空 中之音 , 中之 色 , 中之 相 水
“ 和谐” 一个古 老而 广泛 的概 念。从 “ 是 天人 合一 ” 的 原始和谐 到“ 天人 相依 ” 的古朴 和谐 再 到今 天我们 建设 的 社会和谐 , 同时代 对 “ 谐 ” 不 和 的理解 和侧 重 点有所 不 同 。 在 中国人的审美意识 中, 人与 自然 、 与社 会 , 人 都是 和谐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