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编码流程图
电视技术概论之PAL制解码器概述.pptx

第8章 PAL制解码器
8.2.2 副载波吸收电路
图 8-3 副载波吸收电路输入输出波形
第8章 PAL制解码器
8.2.3 图像轮廓校正电路
图 8-4 勾边原理
第8章 PAL制解码器
图 8-5 轮廓校正电路及波形
第8章 PAL制解码器
8.2.4 直流分量恢复电路
图 8-6 直流分量恢复电路
第8章 PAL制解码器
第8章 PAL制解码器
8.1 概述 8.2 亮度通道 8.3 色度通道 8.4 基色矩阵和末级视放电路 8.5 解码电路常见故障分析
第8章 PAL制解码器
8.1 概 述
图 8-1 PAL制解码器的基本组成框图
第8章 PAL制解码器
8.2 亮 度 通 道
8.2.1 亮度通道的组成
8.3.1 色度通道的组成
图 8-11 色度通道组成方框图
第8章 PAL制解码器
图 8-12 带通放大器典型电路
第8章 PAL制解码器
8.3.2 色度带通放大器和ACC
1. 色度带通放大器
图 8-13 色同步分离电路
第8章 PAL制解码器
2. ACC
ACC电路又叫自动色度控制电路。 ACC电路实质上是带通 放大器的AGC电路,它使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应有的幅度比不 受色度信号幅度波动的影响,并稳定色同步信号的幅度,这样 就可以准确地重现所播放的彩色图像,并提高彩色电视机的工 作稳定性; 否则,重现图像的彩色将会发生浓淡的变化。
图 8-9 亮度延时线的电路符号
第8章 PAL制解码器
8.2.7 亮度通道实际电路分析
图 8-10 TA7698AP(IX0719CE)亮度通道
第九章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_1

解决方法:在亮度通道中加入轮廓校正电路
使图像在过度的边缘处出现黑的更黑和白的更白的分界线,
好像在图像的边缘上勾了一条边。
这样,图像的轮廓突出,提高了视感清晰度。补偿性 能比一般高频补偿电路为佳。
§9.1.2 轮廓校正电路
图9.6 轮廓校正电路
§9.1.3 延时均衡网络
依据网络理论,信号通过传输系统的延迟时间与系统 的带宽成反比。 通道带宽越窄,信号的时延越长。
§9.1.3 延时均衡网络
为使两个分量能同时到达解码矩阵,必须在亮度通道 插入延时均衡网络以补偿两者的延时差。 延时均衡网络一般做成一个集中原件,称为延时线, 延时量约0.6μs。
在彩色电视机中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的亮度延时线:
• • 圆筒形分布参数延时线,其体积较大; 集总参数延时线。
图9.8 亮度延时线的电路符号
§9.1.4 直流分量恢复电路
我们知道,视频图像信号是单极性的脉冲信号。 图像的亮暗标准是以黑色电平(消隐电平)作基准来衡量的。
因此,从电视信号的传输到重现过程中,固定黑色电平就非
常重要。
亮度信号若通过
交流耦合电路
会丢失直流分量而产生
灰度失真和彩色失真。
§9.1.4 直流分量恢复电路
传送直流分量的方法有两种:
图9.10 ABL电路实例
§9.1.6 解码矩阵电路
在电视接收机中有两种激励彩色显像管的方式:
• 一种是采用基色信号激励,需要获得R、G、B三个基 色信号; 另一种是采用色差信号激励,就需要得到三个色差信 号R-Y、G-Y、B-Y和一个亮度信号Y。
•
色差信号激励方式缺点较多,目前已不被采用。
§9.1.6 解码矩阵电路
到达解码矩阵的 时间就不相同
电视视频信号波形、标准及说明

电视视频信号波形、标准及说明.分类:视频开发其他基础知识2011-01-22 11:57 1156人阅读评论(2) 收藏举报——本文主要以ET521-F1产生信号和用ET 521A测量波形一.彩色全电视信号(复合视频信号CVBS)简述1.视频信号视频信号包括图像信号(正程)和消隐信号(逆程)。
我国的彩色电视视频信号采用PAL制式。
视频信号是以扫描方式传送的,信号扫描每秒25帧(完整的一幅图像),每帧625行,分为奇数行和偶数行两场的隔行扫描——即每秒50场,每场312.5行。
图像信号在扫描的正程,扫描方向是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奇数行的场的首行在屏幕的左上端起始,末行在屏幕下方中间结束;偶数行的场的首行在屏幕上方中间开始,末行在屏幕的右下端结束;两场的扫描行穿插组成完整的一帧图像。
就是说相邻两场信号的起始、结束的相位是不一样的。
场扫描频率为50Hz,周期为1/50 s=20ms;行扫描频率为25×625(50×312.5)=15625Hz,周期为1/15625 s=64μs。
视频信号的标称视频带宽度为6MHz(亮度细节的最高频率为6MHz)。
扫描的返回——逆程与正程的扫描方向相反,形成行消隐和场消隐信号。
2.图像信号图像信号包括亮度信号Y和色度信号C。
色度信号C解码为V和U信号。
单独以Y信号得到的是黑白图像;Y和U、V信号经矩阵变换还原为红(R)、绿(G)、蓝(B)三基色信号,再混色显示为彩色图像。
色差信号(R-Y、B-Y)即基色与亮度信号差值的信号。
V信号即经过压缩的红色差信号,V=0.877(R-Y);U信号即经过压缩的蓝色差信号,U=0.493(B-Y)。
有时也用R-Y、B-Y来分别表示V、U信号。
由于有Y=0.3R+ 0.59G+0.11B(0.299R+ 0.587G+0.114B)的关系,传送Y、R-Y、B-Y信号时,G信号就含在Y信号中间了。
亮度信号在电视的高频信号中是调幅的,视频信号中不同的平均直流电平表示不同的亮度级别。
实验一 PAL格式图像的实时采集和显示

模拟视频信号每秒25 帧,每帧周期40ms,而每帧又分为2 场,每 场20ms,先输出的是奇场,然后是偶场。
把模拟视频信号解码为YUV 分量后,分别进行A/D 量化采样,转 换为数字视频流,时间上也是按上面的顺序依次输出。
复合电视信号通常采用BNC 插头。
14
Lead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3)视频图像
复合视频信号 复合视频(Composite Video)信号定义为包括亮度和色度的单
路模拟信号,也即从全电视信号中分离出伴音后的视频信号。这时 的色度信号还是间插在亮度信号的高端。由于复合视频的亮度和色 度是间插在一起的,在信号重放时很难恢复完全一致的色彩。这种 信号带宽较窄,一般只有水平240线左右的分解率。复合视频输入 和输出端(Video In,Video Out)可以直接输入和输出解调后的视 频信号。视频信号已不包含高频分量,处理起来相对简单。
实验一 PAL格式图像的实时采集和显示
1
Lead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视频编码的基本知识 (2)熟悉视频显示程序的结构、组成、视频数据的处理流程 (3)浏览源程序代码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2
Lead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CCIR656 建议:规定视频数据的量化值中的0 和255 保留不用, 而量化数据串行输出的顺序是:U0、Y0、V0、Y1,U2,Y2,V2, Y3,U4,Y5,V4,Y6,如此循环。
第六章PAL制彩色解码器的组成及原理

第六章 PAL制彩色解码器
3.副载波恢复电路:
1)作用:一是为同步检波器加入一个频率和相位与发 送端相同的基准副载波信号。
二是提供ACC、ACK等电路的控制信号。
2)组成:
锁相环电路
B
APC
鉴相器
7.8KHz 选频放大
移相网络
低通 滤波器
VCO压 控振荡器
s in sc t
识别信 号形成
+1
双稳态 触发器
第六章 PAL制彩色解码器
自动亮度限制电路 .
第六章 PAL制彩色解码器
2.色度通道
1)色度通道的作用:色度通道的功能是从FBYS信号中分离 出FB信号,再从中分离出色差信号ER-Y和EB-Y。
2)色度通道的组成如下图:
FBYS
FB
F
带通
色同
放大器
步分离
彩色 控制
FV
V同 步检波
V放大器 V
ER-Y
U
+
s in sc t
1H 延迟
1H 延迟
(LC89950) 基带延迟线
第六章 PAL制彩色解码器
基带延迟线的主要器件是 CCD(电荷耦合)器件,它是 在 P(或 N)型半导体硅衬底上生成一层约 100 nm 厚的二氧 化硅绝缘层,再在绝缘层上依次沉积金属电极,就形成了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主体。CCD 器件还具有输入和 输出结构,输入结构是将输入的电信号转化为电荷量的多少注 入到 MOS 电容器,输出结构是根据 MOS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的多少转化为信号电压的高低。MOS 电容器在有规则的时序 脉冲作用下,使电容器上所充的电荷一级一级往下转移,可实 现信号的延时。
ACC电路:称为自动色度控制 ,色度信号幅值的变化, 自动调节色度放大的增益。
图像编码的原理与流程详解(十)

图像编码是将图像信息通过压缩算法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以便于存储和传输。
它在数字图像处理和通信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图像编码的原理与流程。
一、图像编码的原理图像编码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冗余性和压缩算法。
冗余性是指图像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如空间冗余、颜色冗余和编码冗余等。
空间冗余是指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即一个像素的值可以通过周围像素的值来推断。
颜色冗余则是指对于彩色图像而言,相同颜色的像素块会有很多。
编码冗余是指图像中存在的统计规律,如特定区域出现的频率较高等。
压缩算法则是通过对冗余信息进行删除或者通过更简洁的方式进行表示,以达到减小图像文件大小的目的。
常见的压缩算法包括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种。
在无损压缩中,图像信息被压缩后可以完全还原。
堆栈式压缩和行程长度编码是常见的无损压缩算法。
堆栈式压缩通过创建一个字典,将常用的像素序列存储,并用较短的代码替代。
行程长度编码则是将重复出现的像素值和其连续出现的次数进行编码。
有损压缩则是对图像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损失,但是在人眼感知范围内的信息差异可以被忽略。
常见的有损压缩算法有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小波变换等。
离散余弦变换通过将图像信息转换到频域上,对高频部分进行舍弃,从而实现压缩效果。
小波变换则是利用小波函数对图像信息进行变换,提取主要信息并舍弃细节。
二、图像编码的流程图像编码的流程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分块和变换、量化、编码和解码等步骤。
首先是图像预处理,这一步骤主要是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等操作,以提高编码的效果和质量。
接着是分块和变换,将图像分成若干个非重叠的块,对每个块进行变换。
常见的变换方法包括DCT和小波变换等,这一步骤可以减少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并提取出图像的主要特征。
然后是量化,将变换后的图像块进行量化,即将连续的数值转换为离散的数值。
这一步骤可以减少图像的细节信息,从而实现压缩效果。
量化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量化表,以控制压缩率和图像质量之间的平衡。
PAL制式

电影和PAL每秒只差1帧,所以以前一般来说就直接一帧对一帧进行制作,这样PAL每秒会比电影多放一帧,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声音的音调会升高。
这就是一些DVD爱好者不喜欢PAL制DVD的原因之一。
但是据说现在有些PAL制DVD采取了24+1的制作方法,就是把24帧中的一帧重复一次,从而获得跟电影一样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为每秒有30帧,不能直接一帧对一帧制作,所以要通过3-2 PULLDOWN等办法把24个电影帧转成30个视频帧,这30个视频帧里所包含的内容和24个电影帧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电影一样。
所以,对于同一部片子来说,PAL制的DVD会比NTSC制的同一部片子快1/24。
换算时间的时候,NTSC时间 X 24/25 = PAL时间。
【不同的PAL】PAL本身是指色彩系统,经常被配以 625线,每秒25格画面,隔行扫瞄的电视广播格式:如 B,G,H, I ,N。
亦有PAL是配以其他解像度的格式:例如巴西使用的 M广播格式为 525 线,29.97格 (与NTSC 格式一样),用NTSC 彩色副载波,但巴西是使用 PAL彩色编码的。
现在大部分的PAL 电视机都能收看以上所有不同系统格式的PAL。
很多 PAL 电视机更能同时收看基频的 NTSC-M ,例如电视游戏机、录影机等等的 NTSC 讯号。
但是它们却不一定可以接收NTSC 广播。
当影像讯号是以基频传送时(例如电视游戏机、录影机等等),便再没有以上所说,各种以“字母”区分广播格式的分别了。
这程况下,PAL 的意思是指:625 条扫瞄线,每秒25格画面,隔行扫瞄,PAL 色彩编码。
对数码影像如 DVD 或数码广播,色彩编码亦没有分别,这情况下 PAL 是指:625 条扫瞄线,每秒25格画面,隔行扫瞄;即是跟 SECAM 一模一样。
英国、香港、澳门使用的是 PAL-I。
中国大陆使用的是 PAL-D、新加坡使用的是 PAL B/G 或 D/K。
第6章 PAL解码器

= 2V cosω sct
-
以此类推,加法器输出
± 2V cosω sct
+
6.1.2 PAL解码器的各部分的功能及解码原理
梳状滤波器的减法器输出为:
第n行 直通行-延时行= Fn − (− ) Fn−1
= 2U sin ω sct
第n+2行 直通行-延时行= ( ) Fn+2 − − Fn+1
= U sin ω sct + V cosω sct − [− (U sinω sct − V cosω sct )]
= 2U sin ω sct
-
以此类推,减法器输出
2U sin ω sct
+
1. PAL 解 码 器 方 框 图
6.1.2 PAL解码器的组成方框图 各部分的功能及解码原理
亮度通道
B
-
解调
+
解调
色度通道
R
解码矩阵
图 6-2 PAL解码器
6.1.2 PAL解码器的各部分的功能及解码原理
2. 各部分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1)4.43MHz陷波器与4.43MHz带通波器 4.43MHz陷波器的作用是从彩色全电视信号
6.1.2 PAL解码器的各部分的功能及解码原理
(6)副载波恢复电路
副载波恢复电路由副载波振荡器、 900移相电路、双稳态电路及PAL开关 电路组成。
① 副载波振荡器
副载波振荡器在色同步脉冲的控 制下,产生与发端同步的副载
波 sin ω sct,并经“900”移相电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