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庭院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136・陶嗓Ceramics(园林设计与施工)2020年12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苏剑宏*(泉州市市政园林古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泉州362000)摘要现如今,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传承和弘扬得到了各个行业的关注,特别是在当前的园林建设中,更是给予了古典园林设计高度的尊重。
基于此,本文即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现代园林应用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0)12—0136—021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特征分析1.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特征通过对我国古典园林分析,其建筑理念就是崇尚自然,对人的精神享受比较侧重。
在古代的园林设计阶段,设计者对园林中的山水位置、植物的分布等考虑颇多,深入分析了亭台的打造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最后才让景色宜人的园林得以建成。
通常,在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手法就是以小见大、以点构面,在结合实际现状的基础上,将各个事物有效衔接在一起,从而给人有一种精神、视觉上的双重享受,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确保人们可以更好的感受到自然所彰显出来的魅力。
通常,针对我国的古典园林而言,其特征有很多,一方面,对景物之间的搭配十分侧重,对园林中的风景自然事物也比较关注,力求可以通过风景园林,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自然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另一方面,在古典园林设计方面,不拘一格,移步异景,景观可以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以便人们能够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丰富多彩的景色。
1.2现代园林的的特征在对现代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比较倾向于主流和大众审美,而对于个人的审美,则比较淡化。
针对和城市建设和谐统一这一特征,实际是指在对现代园林设计阶段,与城市的规划建设一直保持整体性,能够和城市的功能以及环境等有效的融合起来,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能够达到城市所需的生态功能,诸如:减少灰尘等。
中国传统院落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院落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庭院,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其基本手段是围合,表现形式是院落。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空间都不约而同的采用庭院来营造。
以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例,分别从价值取向、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院落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标签:中国传统院落自然哲学尺度时间感现代建筑学来自西方,在我们学习过程中也会非常关注西方大师的表现手法和设计手法。
但是任何一个民族和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历史文化的传统,都有自己对生活不同的价值观,对生活的态度。
而建筑这样一种产品,融人文、艺术和科技于一身。
拷贝西方的建筑形式无疑也同样意味着别人的生活的方式。
中国建筑如何走向世界?而我更想从中国传统庭院空间的处理这个方向能得到一些启示。
一、中国传统院落基本形态庭院,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其基本手段是围合,表现形式是院落。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空间都不约而同的采用庭院来营造单体与群体空间,庭院使单体自身与周围环境、单体与单体、群体与群体,成为一个以庭院为建筑原型的系统空间,庭院空间在传统建筑空间营造中成为核心的地位。
相较于西方建筑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建筑思想,中国民居特有的自然与建筑融合的方式,山是依托,水为映衬,他们共同成为建筑的大背景。
自然成为建筑的背景和组成元素,而建筑则可以自然中获得无限延伸,无形中使这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体验建筑的空间。
中国哲学所有大的传统和宗派中,都认为将人与自然看成是和谐统一的,所谓“天人合一”,甚至认为自然比人重要,比人造的重要。
人与天地万物同流,和谐发展为一种极为完美的境界,中国哲学一开始就认定了自然与人之间是没有分歧的。
二、自然哲学的价值取向“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
”王澍说,象山校区,就是他造的一个小世界。
这里很像中国的山水画,有山有水有树。
当然,也有房子。
但房子,在整个环境中,显得相对次要,而不是占有标志性的位置。
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应用-----以惠州学院山晖园为例摘要: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这种营造手法与现代社会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具有内在联系在对惠州学院山晖园进行研究观赏后,通过对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划分景区和空间及“借景”等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总结阐述,探讨了中国园林的独特艺术构思,并对山晖园小品建筑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将园林造园艺术手法引向现代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现代园林;山晖园引言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
园林建设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通过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和造园手法为我国留下了大量不可忽视的美丽景观及建筑,真正做到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快生活节奏的主导,在现代园林建设中,传统造园手法已经不见踪影,“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意境只能从前人留下的作品中窥见。
如何使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应用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已成为现代园林建设者不断探索的地方。
正文1.传统园林的本质特征传统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以人工的亭台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多义诗文,词赋和绘画的意境为思想意境的追求目标。
传统园林的精髓是意境的表现。
传统园林崇尚动静结合,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的艺术理念。
所以常常营造出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景观。
出于这个原则,古人就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寸和不同个性的空间,以求得不断变化的视觉效果,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盖,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隔成若干片段,分别给予表现,使人看到不同空间和众多的景观交错场景,以形成丰富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园林现象。
2.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及在山晖园中的应用1.1内向与外向它将内外结合起来,借景的手法营造一种彼岸都是风景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古人在园林设计中融入了自然景观、建筑艺术、文化意象和人文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风格。
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融合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可以提升景观品质,展现地域特色,丰富文化内涵。
一、水景元素的运用水是中国园林的重要元素,古代园林常常以水为中心,营造出幽静、宁谧的氛围。
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水景元素来营造迷人的风景。
可以设计运用人工湖泊、水池、喷泉等水体,将水体融入景观中,同时配以廊桥、亭台等建筑,打造出水光潋滟的景色。
水景不仅可以提供休憩的场所和美丽的景色,还可以起到调节气温、净化环境的作用。
二、山石元素的运用山石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山石可以用来营造地势,构造景观,增加层次感和变化。
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山石元素来创造山水意境,营造出丰富的地形特点。
可以选择适合当地地质特点的石头,利用不同形状、纹理的石头来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
山石作为园林的骨架,可以为景观增添一种稳重和秀丽的特色。
三、建筑元素的运用古代园林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常常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建筑物的布局和形式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中国古典建筑元素来丰富景观特色。
比如可以设计仿古建筑,使用古代建筑技艺和材料,打造出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景观。
古代建筑的特色可以表现在建筑的屋顶形状、立面装饰、雕刻和彩绘等方面,这些元素与自然环境相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
四、植物元素的运用中国古代园林以植物为基础,讲究“草木成畦、佳木成荫”,追求自然美。
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植物元素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增加景观的观赏价值。
可以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栽植成行成列,形成绿色的廊道。
可以利用树木、花草等植物布置出丰富多样的花园,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搭配来展现季节变化的美丽。
试论传统园林设计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试论传统园林设计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园林设计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将传统园林设计元素融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为园林景观增添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审美价值。
传统园林设计注重的是对自然的表现和规划,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同样也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因此传统园林设计中的自然元素可以完美融入现代景观设计。
传统园林设计中常见的水景、山石等元素可以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创新和演绎,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水景和山石造景,使人们在城市中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传统园林设计注重的是空间的规划和体验,强调空间的通透和层次感。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同样也重视空间的效果和体验,因此传统园林设计中的空间组织方法可以借鉴和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
传统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回廊、亭台楼阁、廊桥等空间结构可以通过现代的材料和技术进行创新和营造,增加空间的变化和层次感,使人们在园林中能够有不同的景观和体验。
传统园林设计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将传统园林设计中的自然元素、空间组织方法、材料处理和细节装饰等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创造出更具有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园林景观作品。
这不仅能够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人民的精神生活,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是指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以营造园林的美感和气氛。
这些手法经常被用于现代园林中,以提供一个更加自然和平静的环境。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1.庭院园林:庭院园林是以四合院为基础的传统园林,其中植物通常用来烘托和呈现传统园林的美感与气氛。
现代园林应用:如今,庭院园林被应用于现代住宅的设计中,以提供一个美丽、安静和自然的空间。
2.园林石景:园林石景是指运用石头、树木、水、花卉等自然元素来创造园林景观,同时也可以通过运用传统园林手法来美化园林环境。
现代园林应用:园林石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现代园林设计中,以营造自然、雅致、浪漫的环境。
3.园林水景:园林水景是指利用自然水源或人造水池、喷泉、水槽等水景元素来创造园林景观。
现代园林应用:园林水景广泛应用于现代公园、商业广场和居民小区等场所,使园林环境更加宜人。
4.园林假山:园林假山是指运用石头、混凝土等材料构建起来的人造假山景观。
现代园林应用:园林假山广泛应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使园林环境更加自然。
5.园林草木:园林草木是指通过植物选择和植物排列来营造园林的景观。
现代园林应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植物排列被广泛应用,使园林环境更加美丽和和谐。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受到了很好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摘要: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在园林的整体布局和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建造手法与现代社会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现代社会人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因此,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对我国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园林造园手法现代园林应用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园林建设就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和造林手法如何应用到现代园林建设中,是现代园林建设者不断探索的地方。
1 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我国古典园林具有鲜明的分类特色,不同朝代的园林建设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1.1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主要是为帝王所设计和建造的园林,是供古代帝王休憩和享乐的场所,比如说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这些皇家园林的特点就是气势宏伟、规模庞大、富丽堂皇等。
因为古代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园林的整体设计和建设都要能够凸显皇权的象征。
这些庞大的园林设计对施工的要求相对较高。
其建设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二是在园林建设中采用园中套园的建设手法,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
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三是比较重视富丽多彩的华丽色彩的运用;四是设计和建造的意境深远,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者多为文人骚客,任何景点的建造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情感融入景观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1.2 私家园林私人园林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园林主要是封建皇室宗亲、官吏以及富商等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这些园林的特点是在规模上相对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做布置,外表设计的是淡雅素净。
私家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凸显了游乐与居住紧密相结合的双重功能,古人常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把在优美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的生活方式称为“居”。
中国式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中国式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朱秀峰【摘要】中国园林的境界大体分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三种。
中国园林以自然景观和观者的美好感受为主,注重天人合一。
2010年5月静安雕塑公园二期竣工,公园里最为独特的梅园就有许多典型的中国式园林建筑,如廊、墙、桥、路等等。
作为参与建设的一份子我充分的感受到:梅园给整个公园的园林体系带来了一种美妙的意境【关键词】中国式园林现代园林园林建筑中国式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以静安雕塑公园梅园为例中国式园林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
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中国式园林建筑包括宏大的皇家园林和精巧的私家园林,这些建筑将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庭院、廊桥及楹联匾额等精巧布设,使得山石流水处处生情,意境无穷。
中国园林的境界大体分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三种。
中国园林以自然景观和观者的美好感受为主,注重天人合一。
2010年5月静安雕塑公园二期竣工,公园里最为独特的梅园就有许多典型的中国式园林建筑,如廊、墙、桥、路等等。
作为参与建设的一份子我充分的感受到:梅园给整个公园的园林体系带来了一种美妙的意境。
1、中国式园林建筑的作用园林中的建筑是中国园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1、功能中国式园林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及各种游览活动而设置的,即使点景和游息类的亭、榭,可供人们观赏,同时赏景是其最好的功能,而且還可以按需要结合其他功能,如水榭可兼做游船码头,亭可做小卖亭,茶水亭等。
1.2、组织游览路线中国式园林建筑常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游览路线的起、承、转、合,而沿着这条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之处,园林建筑往往以它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图画。
在一建筑为主的内部空间,常以廊、墙、路、栏杆等组合成一条内部活动路线,这时建筑明显表现出它们的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庭院中的应用
作者:刘韶华
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6期
摘要:自古以来,庭院都代表着中国传统生活居住空间,犹如文人绘画一般具有精神与艺术影响力。
作为园林艺术的综合体,庭院有着浓重中国色彩标志。
本文研究以现代私家庭院景观设计作为对象,从空间感受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延续传统造园艺术的精神,并通过现代转译的方法“借古喻今”发展具有我国民族精神与地方特色的现代庭院景观。
关键词:造园方法;庭院;空间感受;应用
所谓传统造园手法是表达园林特征的最有效手段,它的存在有利于对空间处理起到关键作用。
现代私家庭院景观如何在形式与精神上“系统性”继承传统造园文化,以时代背景、技术手段、审美需要对古典园林空间意境美进行全新演绎,最终提出当代私家庭院空间精神理论与设计手法。
1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创造方法
第一,在文化思想下的意境理论来说,庭院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建园”是中国传统特有景观设计手法,体现了历史文化价值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哲学思想由“道、儒、释”作为三大组成部分,佛教、道教对江南私家园林影响较大,道家“无为”自然天道与儒家“礼”等级
制度为互补发展。
三者不同的文化特点与思想观念,对传统造园的意境、风格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第二,在传统园林中的空间体验手法方面,空间布局从宏观建筑布局空间形式开始,其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设计庭院,多灵活使用或组合使用。
还可通过空间序列可概括为开始-引导-高潮-结尾,将一定的子空间序列组织起来相互渗透、融合,打破静止。
传统园林的造景变换多样如借景、框景、点景、夹景、障景、漏景、对景等;第三,空间布置语言体系表达也是关键步骤,例如留园中部庭院用水,采用“大分与小聚成为对立方法,化整为零将水面通过桥、廊、岛、堤等划分成为若干的小面积空间,形成丰富且不同的水面景观”[1]一侧留有大面的植物山石造景空间,结合亭、廊、桥、舫、榭、厅、堂、楼、阁、殿、斋、轩、塔、门、窗、小品等十余种形式合理分配划分空间。
同时,植物如牡丹、荷花、桂花、山茶寓意“四时花开”强化空间主题作用。
2 现代庭院对中国传统空间营造手法的继承与创新应用
中国传统空间营造手法的继承需要采用设计语言转换方法:第一,空间类型的组合采用提炼→简化→重组运用到现代庭院景观中;第二,传统要素的构成方式多样分为重复、替换、交叉,要素间达到相互协调艺术和谐美感。
但对于要素现代转译的主要途径就是重构,重构就是指分解原来要素系统中旧的构成关系。
第三,意境创造方面:传统意境即为空间感受是本文探究要点,要素常见的运用从文学思想(民俗、神话、历史)、时间转变、物质思想表达(牌匾、对联、点景诗词)、提炼大自然人工塑造美等方面表现时代意境美感。
2.1 空间体验营造应用
第一,强调整个园林的空间体验,要注重各景观要素的有机结合,空间、路径、功能创造庭院新秩序,体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第二,借用儒家思想“君子比德于山,于水”隐喻方法,通过山水园植物与水景暗喻主人品行。
其次,配植营造时空四季的变幻空间意境与组合搭配吉祥寓意形成主题,庭院内可搭配种植如合欢(合家欢乐)、石榴(多子多福)、银杏(兴旺发达)、海棠(家族和谐)等组景。
第三,诗文点题转换到物质空间中应用石题点景、园名设计等包含许充分反映园主的思想状态与家族愿景。
第四,地域文化与肌理的提炼、保留、营造,根据庭院地域历史背景不同影响因子采用技艺生活复兴、传统建筑更新、传统风格发展。
2.2 空间体系与变体继承
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对空间的认知来源于“风水”模式,采用“盒子模式”即现代庭院的空间结构设计认知转换。
受西方构成主义设计的理论基础的影响,注重点(连接空间景观节点设计)、线(直线、曲线、折线空间)、面(底面、顶面与竖向空间即墙体、地标物、建筑物等非边缘墙体)结合的运用,结合道路、建筑、小品、植物形成空间系统具有逻辑性、可读性、流动性。
空间的组合划分方法的关键主要通过空间与空间,运用空间造景方式的联系相邻或不相邻空间并通过路径串联形成完整的空间布局。
2.3 要素变体的重释创新
以建筑物(包括亭、廊、等构筑物)为例:第一,传统与现代建筑材料相结合,传统体现在一方面使用中国传统乡土材料,内部的结构和空间的组织形式采用立體构成主义设计,对比色彩方式。
另一方面传统“自然、诗画思想”植入建筑形式结合造景设计。
第二,运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创新,面对传统建筑中的屋顶、斗拱、梁柱等部位,化繁为简运用现代材料的设计语言,有利于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后期维护并与传统意境相融。
第三,强化象征性意义,将传统建筑部分功能性弱化,强调中国特色符号,把建筑要素的功能性转化为装饰景观,造型大胆运用解构的方法。
3 结语
作者发现无论设计理念还是造园方法传统园林与现代庭院景观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都可通过空间、意境、要素三大方向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空间系统并分析出设计语言启示。
从设计内涵以及营造的空间感受出发,探索现代私家庭院景观设计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85-91.
[2] 中国传统方法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研究[D].海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