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鲤灯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建设及产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于“鲤鱼灯舞”的调研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56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建设及产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鲤鱼灯舞”的调研◎云露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因历代相传被各自民族视为传统文化的经典形式而存续下来。
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变迁与碰撞,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传统技艺、民俗类型的非遗文化面临着传承失序的现实困境。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鲤鱼灯舞”,文化魅力独具,享誉海内外。
本文结合重庆市万古鲤鱼灯的起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以及万古鲤鱼灯舞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品牌效应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品牌建设;发展路径一、万古鲤鱼灯舞现状南宋时期,万古地区的群众用竹子、绵纸制作各种不同形态的鲤鱼灯,逢年过节在街上耍弄;人们在吃年饭时席上习惯有鱼,喻示“年年有余”。
因年末岁尾玩鱼,寄希望于“鲤鱼跳龙门”,便形成了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活动的一个主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传承和保护“鲤鱼灯舞”这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2年11月成立了重庆市万古鲤鱼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国家商标。
2015年5月成立了万古鲤鱼灯舞民间艺术团。
二、市场需求机遇,品牌建设重要性旅游者对于融合文化要素的旅游产品更加青睐,对接多元市场需求,将各类文化、旅游资源转换为现实、丰富的消费产品。
目前鲤鱼灯舞行业一直以个体化发展为主,没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引进渠道。
现在既没创新的领军人物,也缺乏发展的中坚力量。
走品牌路线,提升项目知名度,用项目带动相关旅游产业发展。
(一)品牌建设一是深挖鲤鱼文化。
在宝顶山、龙水湖等景区举行灯舞表演,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在大足不光有大足石刻,还有活灵活现的鲤鱼灯舞。
举办鲤鱼文化节,制作有特色的鲤鱼宴。
二是建立品牌文化。
设计专门的LOGO,让大家熟知万古有鲤鱼灯,走品牌之路。
制作鲤鱼灯舞对外宣传片,让大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古鲤鱼灯舞的美。
三是拍摄鲤鱼灯宣传片。
邀请著名导演拍摄鲤鱼灯宣传片,让大家了解鲤鱼灯,走进鲤鱼灯,并学习鲤鱼灯舞。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乐抬阁故事会 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蟳埔女习俗 畲族服饰 地术拳 永春纸织画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白茶制作技艺 歌会(瑞云四月八、四十八寨歌 节)
漳州石牌坊 福建土楼(华安县二宜楼) 漳州步文区江东桥 漳浦赵家堡(明)—诒安城(湖 西堡) 漳州文庙 漳州林氏宗祠 南靖县德远堂 漳浦文庙大成殿 平和县南胜窑址 华安县南山宫 漳州市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 机关旧址 龙海市林氏义庄 龙海市天一总局旧址 古田会议旧址 长汀县革命旧址 连城四堡书坊建筑 连城县培田村古建筑群 永定县西陂天后宫 泰宁县尚书第建筑群 三明三元区万寿岩遗址 永安安贞堡 三明市正顺庙 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 建阳水吉黑瓷窑址 顺昌宝山寺大殿 建瓯市北苑御焙遗址 武夷山崖墓群 建阳市朱熹墓 邵武市宝严寺大殿 建瓯东岳庙 屏南县、寿宁县、柘荣县、古田 县、武夷山市闽东北廊桥 福安市狮峰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5个)
福州华林寺
福州林则徐墓 福清市瑞岩弥勒造像 福州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昭 忠祠 福州祟妙保圣坚牢塔 罗源县中房乡陈太尉宫
福州马尾福建船政建筑群 福州鼓山摩崖石刻 福建闽侯甘蔗昙石山遗址 永泰县名山室 长乐市圣寿宝塔 罗源县栖云洞造像 长乐市显应宫泥塑 闽侯县灵济宫碑 福州文庙 福州市严复故居和墓 福州市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厦门陈嘉庚墓 厦门龙海青、白礁慈济宫 厦门胡里山炮台 厦门市陈化成墓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厦门市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厦门市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 建筑 莆田木兰陂 莆田释迦文佛塔 莆田元妙观三清殿 仙游枫亭天中万寿塔 莆田市镇海堤 仙游县无尘塔 莆田市妈祖庙 泉州清静寺 泉州开元寺 惠安县崇武城墙 南安市郑成功墓 泉州洛阳桥 泉州天后宫 泉州清源山石造像 南安市九日山摩崖石刻 德化县屈斗宫德化遗址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晋江市草庵石刻 晋江市安平桥 泉州府文庙 南安蔡资深故居 晋江市磁灶窑址 泉州市德济门遗址 安溪文庙 泉州港古建筑 晋江市陈埭丁氏宗祠 晋江市惠安县施琅宅、祠和墓 东山县关帝庙
140903-珠三角非遗名单整理

干广广东省清远市
民俗
2006(1批次)
谜语(澄海谜语)
干广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民间文文学
2006(1批次)
古琴艺术(虞山山琴派、干广广陵琴派、金金陵 江苏省常熟市、扬州市、南京市、南通市、镇江 民间音音乐 琴派、梅庵琴派、浙派、诸城派、岭南 市、浙江省杭州市、山山东省诸城市、干广广东省干广广州市 派)
⻰龙舞、 舞草⻰龙、骆山山大大⻰龙、兰溪断头 ⻰龙、大大田田板灯⻰龙、 兰溪断头⻰龙、大大田田板
市松江区、江苏省溧水水县、浙江省兰溪市、福建省 大大田田县、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湖南省汝城县、平
江县、干广广东省丰顺县、佛山山市、 江⻔门市蓬江区、揭
灯⻰龙、 高高⻰龙、汝城香香火火⻰龙、 九⻰龙舞、埔 阳市、中山山市、四川省双流县
民间音音乐
2006(1批次)
干广广东汉乐
梅州大大埔县
民间音音乐
2006(1批次)
⻰龙舞(铜梁⻰龙舞、湛江人人⻰龙舞、汕尾滚 重庆市、湛江市、汕尾市、浙江浦江、浙江⻓长兴、 民间舞蹈 地金金⻰龙、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奉 浙江奉化、四川泸县 化布⻰龙、泸州雨雨坛彩⻰龙)
2006(1批次)
狮舞(徐水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狮 子子、干广广东醒狮)
314
X
346
Y
395
Y
445
Y
453
X
568
Y
592
X
640
Y
642
X
650
X
651
X
657
Y
730
Y
808
X
832
Y
833
Y
834
Y
835
元宵时节舞鱼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宵时节舞鱼灯阅读练习及答案《元宵时节舞鱼灯》阅读材料元宵节舞鱼龙灯的习俗在中国历史悠久。
在我国古代文献、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均可以找到关于鱼灯的记载。
东汉张衡《西京赋》中有关于鱼化龙、龙化鱼的记载,两千多年前,在西汉京都长安,鱼灯、龙灯及鱼龙文艺已盛极一时。
南朝粱元帝萧绎《对灯赋》中也有“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对元宵夜抢眼夺目的龙灯、鱼灯称赞有加。
宋朝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生动再现了通宵达旦舞鱼龙灯的盛况,体现了鱼龙舞在花灯表演中所担负的重要角色。
那么,究竟什么是鱼龙舞呢?鱼龙舞是鱼灯和龙灯混合表演的舞蹈。
鱼龙舞成为古代节日文化重要的表演习俗,源于古人的崇鲤观念。
这一观念可以追溯至六千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上生动的鱼纹。
人们在从事日常的捕鱼生产中,把有关鲤鱼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加以神化,将鲤鱼视为神鱼加以膜拜,并发展到以鱼为图腾的原始巫术舞蹈。
这种发轫于巫术的舞蹈对后世鱼龙舞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元宵节表演的鱼龙舞总给人鱼龙相随,鱼龙混杂的印象。
宋代《埤雅释鱼》记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本草纲目》称:“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
”清代《辛氏三秦记》记载:“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
上则为龙,不上者为鱼,故云曝鲤龙门。
”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鲤鱼跳龙门写了—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按照民间传说,凡跳过龙门的鲤鱼即可变成龙,即与《西京赋》中“鱼化龙”的说法相吻合;没有跳过龙门的鲤鱼“归来伴凡鱼”。
也有记载显示,“归来伴凡鱼”的既不是原来的鲤鱼,又不是飞过龙门的飞龙,而是在“鱼化龙”中变异而成的鳌鱼。
鳌鱼保持了龙头、龙角、龙须,其身上却布满鱼鳞,保留鱼尾。
这一变异在传说故事中是以鲤鱼“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实现的。
无论是“鱼化龙”,还是“龙化鱼”,均反映了“鱼龙合一”以及它们之间极为特殊的关系。
闽台区域文化资料

名词解释1.东山陆桥是福建与台湾史前文化关系的一个有力的历史见证。
人们惊奇地发现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
这道浅滩评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
古地理与古气候学研究表明: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
2.左镇人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为青年男性右顶骨残片。
其后又陆续采集到顶骨、额骨、枕骨和单个牙齿等。
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
考古学家称之为“左镇人”。
“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3.长滨文化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包括潮音、乾元、海雷等十几个海蚀洞穴)进行了5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民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
4.大坌坑文化1964年,经台湾大学发掘,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位于淡水河口)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湾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
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
石器有磨制的磅、链和打制的斧、网坠等。
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5.圆山文化 p46.凤鼻头文化 p4-57.文化 p238.文化的三个阶段 p23-249.闽台文化 p2410.闽台文化内容 p2411.闽台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 p2412.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
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3. 莆田妈祖金身巡台 p14.风俗15.打尾牙 p8416.春节 p8417.除夕 p8518.元宵节 p8719.出灯 p8720.元宵丸的品种有两种:一种是实心的,一种是带馅的。
民间舞走:进地方中学艺术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设想——莆田“九鲤舞”走进中学活动课程

其次利用家乡舞蹈有利的地域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民间去感受去观察使学生通过探究九鲤舞文化的成因总结该舞蹈与当地姐妹艺术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的关系追溯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对提高学生民族舞蹈素养有着积极推 文 艺
莆田 “ 九鲤舞”走进中学活动课程
睫 。本 文将 以莆田 当地民 间舞蹈 “ 九鲤舞 ”为例 ,论 述该舞蹈进入地 壮 的 男生 执较 重 的 “ 龙鱼 灯 ” ,女生 执 “ 龙 珠灯 ”进 行 练 习。 由 方中学活动课程 的可行 性。
福建省莆田市历城区2023届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积累与运用】情境一:学校开展“莆田非遗,传承有我”综合性学习活动,小刚在活动中情不自禁写下一段话:4月22日晚,《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在央视播放。
这一刻,身处五湖四海的莆田人都为满屏的“莆田元素”而(fèi téng)这些令人惊艳的“非遗宝藏”让人们的目光舍不得(nuóyí),大家(wéi kǒng)错过什么。
莆田木雕,______;莆仙戏《踏伞行》,______;九鲤灯舞,穿梭游弋;涵江车鼓,(gāng jìng)粗犷;莆田红团,喜庆吉祥……随着精彩“出圈”的莆田“非遗”,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的目光。
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按顺序在方格里写出词语。
2.下列词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的“——”上,最恰切的是()A.独出心裁技高一筹B.入木三分美轮美奂C.见微知著余音绕梁D.巧夺天工扣人心弦3.“出圈”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A.节目得到播出B.比一般节目精彩C.知名度提高,进入大众视野D.与众不同,浓郁的莆田特色4.小刚同学要表达的观点是()A.莆田非遗项目多。
B.莆田非遗引关注。
C.莆田非遗很独特。
D.莆田非遗要传承。
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情境二:同学们准备参加“我说莆田非遗”征文大赛,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6.下列字音、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笨拙.(zhuō)轻脆焉.知非福(怎么)B.薄.雾(bó)侵袭万象更.新(更加)C.澄.碧(chéng)诸侯载.渴载饥(充满)D.匪.徒(fěi)拨弄泣涕零.如雨(散碎)7.与“我们站在这形神兼备的少女木雕前,就听得见她银铃般的笑声”修辞手法不相同...的是()A.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唱腔丰富,余韵万里长。
B.她半天也没动一下眼皮子,盯着木雕上惟妙惟肖的各色人等陷入遐想。
C.一家人要去春晖艺术馆参观木雕作品,小丽的心呀,一下子飞到了天上。
芜湖市无为县非遗“鱼灯”历史悠久,年年喜闹新春寓意年年有余

芜湖市⽆为县⾮遗“鱼灯”历史悠久,年年喜闹新春寓意年年有余芜湖市⽆为鱼灯是流传于安徽省芜湖市⽆为县的汉族民俗舞蹈。
芜湖市⽆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青⽔秀,⼈杰地灵,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化底蕴⼗分深厚,在绚丽多姿的⽆为民间艺术宝库中,鱼灯是最传统、最有代表性和地⽅特⾊的灯舞种类之⼀。
芜湖市⽆为鱼灯是流传于安徽省芜湖市⽆为县的汉族民俗舞蹈。
鱼灯⼜称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相传北宋年间,包拯到陈州放粮回朝后,为⼤放花灯,曾普召全国各地向朝廷进贡花灯。
当时⽆为⼈敬献了⼋条鱼("鱼灯"),得到朝廷赞扬。
就这样,芜湖市⽆为县汉族民间的舞蹈,⽆为鱼灯就保留下来了。
芜湖鱼灯“鱼”与“年年有余”、“富⾜有余”的“余”字谐⾳,故“鱼”便在⼈们⼼⽬中成了幸福美满的象征。
芜湖市⽆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青⽔秀,⼈杰地灵,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化底蕴⼗分深厚,在绚丽多姿的⽆为民间艺术宝库中,鱼灯是最传统、最有代表性和地⽅特⾊的灯舞种类之⼀。
⽬前,⽆为鱼灯已⼊选《国家第三批⾮物质⽂化遗产名录》。
芜湖市⽆为鱼灯⼀、芜湖市⽆为“鱼灯”起源。
芜湖市⽆为县的先民们为了⽣活和⽣存,他们选择了800⾥长江的得天独厚⾃然条件,既种⽥⼜捕鱼,来维持⽣活。
特别是在旧社会,当遇到长江洪⽔泛滥,粮⾷颗粒⽆收的年份的时候,捕鱼也是⼈们渡过饥荒的⼀种⽣活⼿段。
为了庆贺渔业丰收和捕鱼平安,每年正⽉⼗五元宵节到正⽉三⼗为玩"鱼灯"的节⽇。
当时的汉族民间习俗:玩"鱼灯"的第⼀天叫"开灯",玩"鱼灯"最后⼀天叫"收灯"。
从"开灯"第⼀天起要摆"供桌",由全村⼈负责祭礼,请道⼠做道场,⼀直到玩灯结束⽌。
芜湖市图⽚在安徽省芜湖市⽆为,鱼灯⼜被称作“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素有“烧⾹打醮,抵不上红灯⼀绕”的美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鲤灯舞
九鲤灯舞?国珠
千年古风古韵――九鲤灯舞
8月10日,莆田黄石沟边兴元亭文化宫操场围满了前来观看“九鲤灯舞”表演的村民,格外热闹,男女老少们的笑声和着古朴、激烈、活跃的鼓点,3支由沟边村自己组成的“九鲤灯舞”舞蹈队正举着鱼灯旋转起舞,只见他们“端腰曲膝半马步、定臂摇肘足尖行”,“耳听鼓点移阵式、眼观六路八卦游”。
开始时,音乐节奏缓慢,舞者双手不停地摆动鱼灯,在广场中,作随波逐流的动作,随着音乐节奏的加速,舞队开始变换程序和阵法,时即穿梭游戈,时即跳跃涌动,其动作明快、粗犷。
只有最后一只金鱼的动作,表现迟缓、呆笨、缓进快退,因抢不到龙珠,随时横冲直撞,令人逗笑……
黄石镇沟边九鲤灯舞是莆田市民间舞蹈中一朵独有的奇葩,它源于唐代“百戏”,亦称“散乐”,是一种“俳优歌舞杂奏”的丰富多彩杂剧和歌舞表演,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九鲤灯舞又源于正月元宵节千姿百态的节灯而分化出来的“九鲤灯”舞,它成于宋元,盛在明清。
经代代民间艺人沿袭传承,不断完善,已日臻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舞蹈表演形式。
舞蹈语言丰富,所使用的道具和舞蹈表演形式全国少有。
据九鲤灯舞的代表性传承人陈文水介绍,《九鲤灯舞》的鱼灯名称、形状、制作技术用料加工、舞技程序、技巧、阵法、身步、打击乐的口诀及《九鲤灯舞》特定规法通过家族的口授身传保存下来,而且从不外传。
至今“九鲤灯舞”只幸存在沟边村北的家族式自然村里。
沟边“九鲤灯舞”曾于1992年5月参加《福建省民间舞蹈集成精品》展演,荣获由福建省文联、文化厅颁发的“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保存民间舞蹈精华”锦旗,其独特、稀有的“九鲤”道具,丰富的民间舞蹈语汇和表演程式,受到专家和学者高度评价。
参加演出的陈文水至今回想起来还非常激动:“我们的节目是在后面的,看着前面的那些外地市的精彩节目,观众的反应还只是平平,我们就很担心,心想这回完了,他们节目那么精彩怎么大家都没什么反应呢?想不到当我们节目刚出场,观众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直到我们表演结束退场,掌声还不断呢!”
“九鲤灯舞”以舞弄九种鱼灯而得名。
所谓九鲤,并非都是鲤鱼,而是九种不相同的水族:包括龙(蛟)、鳌、鲈、鲡、鲤、鲫、花鱼、金鱼等九种。
莆田沟边九鲤就是根据这九种水族的特定外形扎制成九种不同的鱼灯。
每种鱼灯肚下中间装上木把,灯内点上洋油蜡烛,舞者着古装,脚穿草鞋,双足裸共系四只小铜铃(足动铃响),手持鱼灯,另有五个人手持5支火把,四个人肩扛龙门一座待后,随着打击乐的节奏,按规定的套路起舞。
陈文水告诉记者:“制作这9条鱼要6个师傅花整整一个月的时候才能作成。
而且现在舞鱼灯不用穿草鞋了,改穿运动鞋或者表演鞋,鱼灯里的蜡烛也换成矿灯了。
”
你可别小瞧这9把“九鲤灯”,它每把都是十多公斤重,要舞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有很好的臂力、腰力、腿力以及眼力。
所以每场表演下来,舞者都是大汗淋漓。
小陈刚刚开始学“九鲤灯舞”几个月,由于打小就看着家里人舞,所以学得也快:“当知道九鲤灯舞被收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我们全村人都很高兴,觉得非常骄傲,所以我们一些在外打工年轻人就回来学起…九鲤灯舞',虽然辛苦,但是为了传承祖辈们留下的技艺,值!”
陈文水介绍说,“九鲤灯舞”的舞技动作,按现有仅存的舞蹈形状是九鲤在双龙珠的诱引下分为:嬉游、觅珠、围珠、抢珠、跳龙门等五个程式。
它的全套舞蹈过程都是在锣钵鼓打击乐的指挥下完成特定动作。
舞间还杂以禾火鞭炮,情趣无穷,场面热闹。
解放前,九鲤灯舞一般是12年中的“龙年”才举行一次,或者某地发生重大旱情、瘟疫或有特殊的庆典事项时,才破例举行,而且将“鱼灯”舞后于元宵节焚化。
解放后,这些旧规都被破除,舞后鱼灯进宫庙并常年奉藏,而且应用在各项节日喜庆、祭祀、文艺赛事、调演等活动之中。
“九鲤灯舞”在整个莆仙地区歌舞艺术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它是莆田、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民间歌舞优秀文化艺术,是宋元南戏活化石的遗存。
黄石沟边九鲤灯舞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的演化和变革,具有江南柔媚姿势的舞技,又有北方阳刚气势的艺术,黄石沟边九鲤灯舞作为民间舞蹈的精华,它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传承历史在全国其他歌舞艺术中实属罕见。
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现年85岁的陈金文作为九鲤灯舞第六代传人,他激动的说:“我们要继续将九鲤灯舞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后代知道我们祖宗还留下如此珍贵的东西。
” 现沟边村召开多次“九鲤灯舞”艺术研讨、论证座谈会,组织传承人辅导、培训男女“九鲤灯舞”队,并多次在我市的重大民间艺术表演中展示这一稀有民间舞种的风采。
据荔城区文化馆黄金梅馆长介绍,九鲤灯舞是从民间挖掘出来的,是一种民间民俗舞蹈,是一种原生态的舞蹈,与现代舞蹈截然不同,它起源于民间老百姓,参与表演者都没有进行专业的舞蹈培训,“十几位着装鲜艳手持…鲤鱼'等道具,随着锣鼓的节奏时疾时缓忽高忽低左盘右旋,并穿越龙门,其使用的道具和俯仰有致的表演形式,涉及民俗、考古、武术、艺术诸多领域,很有看头,是我市民间舞蹈的一朵奇葩。
我们将做好一切的抢救、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九鲤灯舞'资料档案,立足创新、提高、丰富…九鲤灯舞'的舞蹈语汇,以满足现代需要。
”
“九鲤灯舞”历经千年,它完整地保留着初创的古风古韵,一代代的表演者依旧踩着八卦步,弓着身体,举着“九鲤灯”继续讲述着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