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运动学

合集下载

第1章-质点运动学

第1章-质点运动学
为了描述速 度随时间
z A.
(t )
.B
的变化情况,定义:质点
的平均加速度为
(t t )
O
a t
y
24
x
质点的(瞬时)加速度定义为:
d d r a lim 2 t 0 t dt dt
2

即:质点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加速度等于
速度矢量 对时间的一阶导数,或等于矢径 r 对时
第一篇 力 学
1
内容提要
第一章 运动学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 刚体力学
第四章 振动学基础
第五章 第六章 波动学基础
狭义相对论
2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1-1 参考系、坐标系和理想模型
运动的可认知性——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案例讨论:关于物质运动属性的两种哲学论断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y
y
位置矢量 r 的大小(即质点P到原点o的距离)为
2 2 2 r r x y z
方向余弦: cos=x/r, cos=y/r, cos=z/r 式中 , , 取小于180°的值。
z

r

P(x,y,z)
z
C
cos2 + cos2 + cos2 =1
x
A
运动方程
—— 轨道方程。
11
消去时间t得:x2+y2=62
§1-3 位移 速 度
一.位移和路程
如图所示,质点沿曲线C运动。时刻t在A点,时 刻t+t在B点。 从起点A到终点B的有向线 段AB=r,称为质点在时间t内 的位移。 而A到B的路径长度S为 路程。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100t
4
t3
0
3
x x0
t
t0 vx (t)dt 0
t
(100t
4
t3 )dt
50t 2
1
t4
0
3
3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5 曲线运动
一、匀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A v B
vA B vB
设质△|量=圆点 t|时vvv周处|存'刻。的在在,质半圆。v质点径周根点从为上据在PR点的加Q,运P处速处圆动,度,心到速的速为Q度定度O点为义,为有vv可v在,速;' 得t其度时在瞬中增刻t+时|,v
解:由
a
ann a
v2 R
n
dv dt
v
ds dt
20
0.6t 2 (m
/
s)
当t=1s时
an
v2 r
(20 0.6)2 200
m / s2
1.88m / s2
a
dv dt
1.2t
1.2m / s2
a a2 an2 2.23m / s2
dt
v0 v
0
v
v e(1.0s1 )t 0
由速度的定义: v
dy dt
v e(1.0s1 )t 0
y
t
dy v0 e dt (1.0s1 )t
y 10 1 e( 1.0s1 )t
0
0
由以上结果, t 时, v 0,此时y 10m。
但实际情况是:t 9.2s时, v 0,此时y 10m。
加速度分量
加速度大小 加速度余弦方向
a | a| a2x a2y a2z

大学物理第1章质点运动学

大学物理第1章质点运动学

则有
ax 2 R cost;
a y 2 R sint
加速度的大小
2 2 2 2 2 2 a ax a2 ( R cos t ) ( R sin t ) R y
根据矢量的点积运算,分别计算
v r [(R sint )i (R cost ) j ] [(R cost )i ( R sint ) j ] 0 2 2 v a [(R sint )i (R cost ) j ] [( R cost )i ( R sint ) j ] 0
大学物理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1 运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1.1、参考系(reference frame)和坐标系(coordinate) 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取的参考标准物体。 (运动描述的相对性) 坐标系: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极坐标系、球坐标系等. 说明 在运动学中,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在动力学中则不然 1.1.2、时间和空间的计量 1、时间及其计量 时间表征物理事件的顺序性和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时间测量的 标准单位是秒。1967年定义秒为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 能级之间跃迁辐射周期的9192631770倍。量度时间范围从宇宙 年龄1018s(约200亿年)到微观粒子的最短寿命 10-24s.极限的时 间间隔为普朗克时间10-43s,小于此时间,现有的时间概念就不适 用了。
运动学中的两类问题
1、已知质点的运动学方程求质点的速度、加速度等问
题常称为运动学第一类问题.
r r (t )
微分
v, a
2、由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速度方程和运动方程的问题称 为运动学的第二类问题.
a , v0 , r0

第1章-质点运动学

第1章-质点运动学

位移
rrrBArxBxBAii
rA
yA
yB
j j
y
yB A r
r y A A
rB
B
yB yA
(xB xA)i ( yB yA) j
xi yj
o
xA
xB x
xB xA
若质点r 在 (三x维B 空x间A中)i运动( yB
yA)
j
(zB
z A )k
位移的大小为 r x2 y2 z2
23
1-2 求解运动学问题举例
例3 有 一个球体在某液体中竖直下落, 其初速度
为 v0 10 j , 它的加速度为 a 1.0v j. 问:(1)经
过多少时间后可以认为小球已停止运动, (2)此球体
在停止运动前经历的路程有多长?
解:由加速度定义
v dv 1.0
t
dt
,
v v0
0
a dv 1.0v dt
v v2
位矢量
t
0,
t 0
0,
tv
rv
a
dv dt
v2 r
en
2ren
法向单 位矢量
vB
r
o
en
v
vB
vA et r
vA
31
1-3 圆周运动
三alitlami tm 变00速litdmdv圆vvvt0tt周nt运vtavt动dvdttrev2ttleeit切mntv向a0nn加aaevn速tntneen度t 和法向v加2v速tove度2vnrevtv1vn1
一 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角坐标 (t)
角速度 (t) d (t)
dt
速率

1第一章运动学绪论作业(带答案)

1第一章运动学绪论作业(带答案)

第一章运动学绪论
1、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有(D)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理论法
D、以上都是
2、学习运动学课程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认识(D)的关系。

A、结构与功能
B、局部与整体
C、动与静
D、以上都是
3、打羽毛球时手臂挥拍向下扣球的动作属于(C)
A、推
B、拉
C、鞭打
D、缓冲
4、举重动作属于(A)
A、推
B、拉
C、鞭打
D、缓冲
5、腾空起跳落下时的屈膝与屈髋动作属于(A)
A、缓冲
B、蹬伸
C、鞭打
D、推
6、骑自行车,腿的动作有(B)
A、缓冲
B、蹬伸
C、鞭打
D、推
7、步行时,伴随骨盆和肢体的转运的运动形式为(B)()
A、摆动
B、躯干扭转
C、相向运动
D、以上都不对
8、仰卧位时,上下肢互相靠拢的运动形式为(C)
A、摆动
B、躯干扭转
C、相向运动
D、以上都不对
9、主动运动是指肌力达(C )时,即可由骨骼肌主动收缩完成肢体的运动。

A、0-1级
B、2级
C、3级
D、4-5级
10、动力性运动错误的是(A)
A、产生加速度
B、产生位移
C、抗阻力
D、维持躯体姿势
11、静力性运动正确的是(D)
A、产生加速度
B、产生位移
C、抗阻力
D、维持躯体姿势。

第一章运动学

第一章运动学

第一章 运动学第1节 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1.位置、位移和路程:位置指运动质点在某一时刻的处所,在直角坐标系中,可用质点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坐标(x,y,z )来表示。

在定量计算时,为了使位置的确定与位移的计算一致,人们还引入位置矢量(简称位矢)的概念,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位矢r 定义为自坐标原点到质点位置P(x,y,z)所引的有向线段,故有222z y x r ++=,r 的方向为自原点O 点指向质点P 。

位移指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t ∆内的位置变化,即位矢的增量t t t r r s _)(∆+=,它的方向为自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在计算位移时,通常先求得x 轴、y 轴、z 轴三个方向上位移的三个分量后,再按矢量合成法则求合位移。

路程指质点在时间内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2.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是质点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和所用时间之比:t s v ∆=平,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s 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率是质点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3.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是的速度,它定义为在时的平均速度的极限,简称为速度,即ts v t ∆=→∆0lim 。

瞬时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平均速度极限的方向。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4.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即t v a ∆∆=,这样求得的加速度实际上是物体运动的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应为tv a t ∆∆=→∆0lim。

加速度是矢量。

5.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而加速度又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若a 的方向与v 的方向一致称为加速运动,否则称为减速运动。

匀变速直线的运动规律为: 20021at t v s s ++= )(20202s s a v v t -=-二、解题指导:例1:如图所示,物体A 置于水平面上,A 前固定一滑轮B ,高台上有一定滑轮D ,一根轻绳一端固定在C两段绳子的夹角为ɑ时,A 的运动速度。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总结超详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1. 引言
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规律以及与运动有关的各种物理量。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的运动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2. 运动的描述
-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 运动的描述方法:图示法、行进图、位置-时间图等。

-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3. 运动的计算
- 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 运动速度的图像表示: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

- 运动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 运动加速度的图像表示:加速度-时间图、速度-时间图。

4. 自由落体运动
-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 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重力加速度、下落时间、下落高度等。

5. 斜抛运动
- 斜抛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 斜抛运动的计算:水平速度、垂直速度、飞行时间、最高点
高度等。

6. 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主要涉及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运动描述方法、运动计算以及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我们
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掌握运动计算的方法,并能应用
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以上是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学知识点的超详细总结。

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

第1章 运动学[刘亚龙2011]

第1章 运动学[刘亚龙2011]

2
y2 - y1 z2 - z1
2
2
(3) 速度
(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1. 平均速度 t r Δr r (t t ) - r (t ) v Δt t
o
vA
r (t ) r (t t )
r
2. 瞬时速度
(1)明确所提问题; (2)分析各种因素在所提问题中的主次;
(3)突出主要因素,提出理想模型; (4)实验验证。
“理想模型”是对所考察的问题而言的,不具有绝对意义。
1.3.1
质点
选用质点模型的条件是: 两个条件中,具一即可。
物体自身线度与所研究的物体运动的空间范围相比,可以 忽略; 或者物体只作平动。
(150亿年)
现代的标准宇宙模型
一次大爆炸 瞬间温度 约为1028K
1s后 各处的温度 3min
约为1010K
宇宙温度 从109K降 到106K
约40万 温度降到 年后
几千K
宇宙大约是 在(1.0~2.0) ×1010年前 形成的
物质密度极大,宇 宙的结构简单, 只有质子、中子、 电子、光子和中 微子等。
(2)空间的计量: 空间反映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为长度
长度的计量
实物基准 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 很难保证 其稳定性 大会通过,将保存在法 选择 比较
选定某一长度基准
国际上对长度基准“米”的定 义作过 三次正式规定 由于该基准 和它所表达 在差异
国的国际计量局中铂铱 合金棒在0.00℃时两刻 线间的距离定义为1米 (1m).
例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 r ( x, y ) 的端点处,其速 度大小为 d r dr dr dx d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1) 平均速度 t x y z i j k xi y j zk 直角坐标表示: t t t (2) 速度(瞬时速度) 精确地描述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
速度—描述质点位臵随时间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的物理量
r dr lim lim t 0 t 0 t dt
(2) 路程
定义: 在时间 t 内,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称时间 t内物体的路程,用s 表示。
Q
(3)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位移是矢量:是指位臵矢量的变化; 路程是标量:是指运动轨迹的长度。 (4) 路程ΔS与位移大小的区别 路程是Δt内走过的轨道的长度, 位移大小是质点实际移动的直线距离 A
s1 rQ r
A 可表示为

(t)

切向单位矢量变化率 τ dθ dτ τ ( t t ) τ ( t ) lim lim n lim n n t 0 t t 0 dt t 0 t t d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t)
(3) 极坐标系Polar Coordination
克拉底鲁 人不可同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没有静止河流,运动是绝对的
同一时刻河流都不存在相对静止状态
物质运动是不可知、不可描述的
定量描述物质运动的物理学是不可能或无意义的
思辨物理学或思辨哲学
结论: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物质运动可描述的前提是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认识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通过相对静止去完成的
位臵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
B A
直角坐标表示 dx dy dz i j k = x i y j z k dt dt dt
= x2 y2 z2

(3) 平均速率与速率(瞬时速率)
平均速率:
s
t
s ds lim 速率 : t 0 t dt
• 物理理论真伪性判据:对称性原理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亚里仕多德
伽利略
牛顿
当物体的线度(大小和几何形状)对所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可 以忽略不计时, 用一个集中了物体所有质量的数学点来代表物 体的运动状态,该点称为质点。
§1.1 参考系、坐标系
§1.1.1 运动的可认知性-----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 位臵矢量与运动方程
(1) 位臵矢量 Position Vector(位矢)
定义: 时刻t,由坐标原点指向质点的有向线段。
z r(x,y,z)
直角坐标系中,位臵矢量可写为:

o x
z
r xi yj zk


y x
y
位矢的大小为:
r r x2 y2 z2
x = 4.5 t 2 - 2 t 3
6i (m / s )
因: s , t 于是首先应当判断物体运动方向是否有改变
即判断速度的方向是否有改变,由问题(2),知道物体运 动方向发生改变,因此:令
(9t 6t )i 0 解得: t =1.5s s x (1.5) x(1) x(2) x(1.5) 2.25(m)
O
s3 s2
P rp
C
B
思考题:
A. 什么情形下物体路程与位移大小相等? B.判断:物体在时间 t内路程为0,则物体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物体在时间 t内位移为0,则物体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 位移大小就是位臵矢量大小的增量. r r
dr ds
3. 速度velocity与速率 speed
§1.2 几种典型机械运动及其理想模型
§1.2.1 几种典型的机械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质点平动
(定轴)转动
简谐振动
简谐波动
§1.2.2
1. 模型化方法
O
机械运动的几种典型理想模型
B O
A B C
B A O
C A


单摆运动 理想模型化方法:
物体绕定轴转动
忽略影响物理对象运动的次要因素,抽象得到近似实际的
• 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观念、参照系与坐标系 (建立经典力学前提) • 时间、空间、质量、运动叠加原理、时空观、对称性等概念的理解
知识体系
• 运动学、动力学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及各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 方法体系 • 物理理论建立的方法:分类、模型、引入参量、建立理论、实际应用 • 初步体验应用力学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解决实际问题
矢量的表示:
A Ax i Ay j Az k
矢量的大小或模:
2 2 2 A Ax Ay Az
Ay Az Ax 矢量的方向: cos ,cos ,cos A A A
方向余弦满足: cos 2 cos 2 cos 2 1
求:运动方程与轨道方程 解:运动方程:
y
x R cos(t )
y R sin(t )
R
r (t ) R cos(t )i R sin(t ) j
t
x
轨道方程
x2 y 2 R2
2. 位移与路程
(1) 位移 Displacement描述质点位臵变化的物理量
说明:① 瞬时速度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只有在匀速直线 运动情形下两者相等 ② 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瞬时速率 ③ 瞬时速率与瞬时速度的大小相等
r s lim lim t 0 t t 0 t
④ 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


例2:已知一质点沿 x 轴作直线运动,t 时刻的坐标为: x = 4.5 t 2 - 2 t 3 求:(1). 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2). 第二秒末的即时速度 (3). 第二秒内的平均速率
3. 时间坐标轴
以计时起点为坐标原点的一维坐标轴
注意:时间、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 时间是物理量 时刻是指时间流逝中的一瞬,对应于时间轴上一点。 时间间隔是指某一初始时刻至终止时刻所经历的时 间,它对应于时间轴上一区间,有时简称时间
§1.3.2 描述一般曲线运动的线参量
线参量:位臵矢量、位移矢量、速度矢量和加速度矢量
z
dAx dAy dAz 矢量的求导: A i j k dt dt dt di dj dk 0, 0, 0 dt dt dt
P

O
A


y
x
(2) 自然坐标系 Natural Coordination
s O n P1


P2
轨道
曲率园
在已知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O为坐标原点,用质点距离原点 的轨道长度s来确定质点任意时刻的位臵,以轨迹切向和法向 的单位矢量( 、n )作为其独立的坐标方向,这样的坐标系, 称为自然坐标系。s称为自然坐标。
y cos , r
x 方向为: cos , r
z cos r
cos2 cos2 cos2 1
位臵矢量的特征:
①矢量性 ②相对性——与参考系以及坐标系原点的选择有关 ③瞬时性——时刻t
(2) 运动学方程
定义:位臵矢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矢量形式 数学表述: 分量形式
定义: 在时间t内,由初始位矢指向末位矢的有向线段。
r r (t t ) r
直角坐标表示:
r xi yj zk
r x 2 y 2 z 2
B A
说明: ①矢量性:有大小和方向; ②瞬时性:运动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不同; ③相对性: 确定的运动状态对不同参考系的位移一般不同。
第 1篇
力 学 mechanics
第一篇 力学·篇序
1. 力学的研究对象与适用条件
研究对象: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及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适用条件:宏观物体;低速 (牛顿力学),高速 (相对论)
第一篇 力学·篇序
2. 力学的内容结构体系
第一篇 力学·篇序
3 力学重要概念、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
重要概念
r x(t )i y(t ) j z(t )k x x( t ), y y( t ), z z( t )
(3) 轨道方程
定义 :质点在空间运动时的轨迹方程 说明:轨道方程可由运动方程消去时间参量t 得到。 数学表示为:
f ( x, y, z ) 0
例1:质点从如图所示位臵开始做匀速圆周运动
案例讨论:关于物质运动属性的两种哲学论断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人不能同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案例分析
赫拉克利特
人可同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同一时刻河流存在相对静止状态 河流是可认知、可描述的
人不可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没有静止河流,运动是绝对的 认知的河流是变化的,有条件的
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在平面内由极点、极轴和极径组成的坐标系叫极坐标系
( ,θ)称为点P的极坐标


P
极轴
r0
极坐标系中,任意矢量 A 可表示为
极径
A Ar r0 A r0 例:如图矢量
O 极点

x
O

A
x
A 的变化率可表示为 Adr0 dA d(Ar0 ) dA r0 dt dt dt dt dA Ad r0 dt dt
(2) 坐标系(Coordination)
定义:固定于参考系之上,用来确定待描述物体
的空间位臵和方向而引入的数学坐标系。
(3) 参考系与坐标系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