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金山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含解析

上海市金山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一、选择题1.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培训会上,主持人说:“刚才专家的发言抛砖引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B.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老人与海》这本书吗?谢谢!”C.公园里,舒然同学口渴了,对路人说:“喂,哪里有卖水的?”D.案件胜诉后,子达赞叹道:“梁律师反应机敏,真是见风使舵,让人佩服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语言得体。
辨析语言是否得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看场合,根据说话的场合决定说什么样的话,如喜庆的场合要说吉利话,悲伤的场合要说安慰、鼓励的话,娱乐场合要说有趣的话;第二看对象,注意对象,就是要考虑听话人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地位、性格等,尤其要注意谦辞、敬辞的使用是否恰当。
第三看感情,注意所使用的褒贬词语是否得当。
A.“抛砖引玉”为自谦用辞,不能用来形容专家的发言;B.用语得体;C.句子中舒然对路人说的话用语不礼貌;D.“见风使舵”是贬义词,用在此句不合语境。
2.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春日朱熹①胜日寻芳泗水②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①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②泗水,水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春秋时孔子曾在此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对这首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首句,点明了天气是“胜日”,地点是“泗水滨”,事情是“寻芳”。
后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B.这是一首哲理诗,说明春天之所以很容易辨认,是因为春天具有焕然一新的面容和万紫千红的特征的道理。
C.细究朱熹其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可见诗中的“泗水”应暗指孔门,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和美好景致的春风。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2019年上海金山区初三语文一模含答案(精校版)

金山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初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9年1月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2.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3.满目萧然,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4._________________,艨艟巨舰一毛轻。
(《观书有感》)5.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题中“酬”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分)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本诗题意,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口技(节选)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上文作者是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人名)。
上海市金山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金山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初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9年1月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2.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3.满目萧然,__________。
(《岳阳楼记》)4. __________,艨艟巨舰一毛轻。
(《观书有感》)5.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题中“酬”的含义是__________(2分)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本诗题意,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口技(节选)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上文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3分)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__________10.上文口技艺人表演的是__________ 的情形,最后一句描写听众的神情和动作,其作用是 __________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李泰伯改字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闵行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1分)笑的遗产韩少功(1)我女儿数她的亲人,总要数到游。
游是曾经带养她的保姆。
(2)她就在我们附近,两家相距五六十米,门前的树荫相接,蝉鸣相应。
游其实还没到湖南人可称奶奶的年龄,50岁左右。
据她说,儿子打临工挑土太辛苦,为了让他顶职进厂,她才设法在工厂提前退休的。
她心直口快,心宽体胖,笑的时候,脸上隆起两个肉球,挤得眼睛也不见了。
她的哈哈大笑是这个居民区的公共资源,茶余饭后,常常可听到这熟悉的笑声远远传来,碎碎地跳入窗口,落在杜鹃的花瓣上或者你展开的报纸上,为你的心境增添亮色。
(3)孩子开始惧生,哭着不要她。
孩子就平静了,喜欢她的笑声了,孩子试着用手去摸她的胖脸。
她乐呵呵笑得嘴巴更为阔大。
把脸避过去,又突然“呷”一声,换一种新的鬼脸,让孩子觉得刺激和有趣。
她可以把这个简单的游戏,认真地重复无数次,无数次与孩子笑成一团。
(4)孩子从此多了一位奶奶。
(5)当孩子可以咿呀学语的时候,孩子便不时结结巴巴报道她在游家的业绩。
比方屁颠屁颠地跟着游奶奶去买菜,奶奶每次都给她买一个油饼,买鱼时给她买条小活鱼。
(6)游奶奶常对孩子说:“你不姓韩,姓游。
”(7)孩子说:“我姓韩,也姓游。
”(8)游奶奶说:“你长大了赚了钱,给不给我用?”(9)我女儿韩寒说:“我给游奶奶买油饼。
”(10)便喜得一把搂住她,老幼两张脸紧贴,紧得自己浑身一阵颤抖。
“我的孙女,我的好孙女啊!”(11)游的丈夫也是个退休工人,擅长面食点心,常被这个那个饮食店请去帮忙,一去几个月不回家。
两儿子在工厂,一个迷钓鱼,一个好小提琴,工资不高,又都在谈恋爱。
缺钱花,便在家里混吃混喝不交钱。
有时还要母亲给钱,要是抢白上了,还声粗脸黑的。
游奶奶常常红着眼圈来说:“我那两个败家子还不如我韩寒,我哪有多少钱呢?还是我韩寒心痛奶奶,我一哭,她也哭,还给我抹眼泪,要我莫哭了,要我吃油饼。
上海市金山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金山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第一次调研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我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不仅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大发展,而且在航海事业中也很有使用价值。
B.一场大火,将实验室烧毁,全体实验人员都对这次遭受的损失令人心痛和惋惜。
C.从这些不容辩驳的事实中,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
D.根据各种实验和理论暗示,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认为:自然界中有一种奇特的、迄今为止在很大程度上人们还没有研究的被称为“超对称”的结构。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语序不当,应该把“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大发展”与“在航海事业中也很有使用价值”的位置互换。
B.成分赘余,去掉“令人”。
C.缺少主语,去掉“从……中”。
D.正确。
据此,答案为D。
2.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偶题朱熹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③底处:何处。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答案】B【解析】【详解】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CD三项正确。
B项错误。
“幅巾终日面崔嵬”的意思是: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
这是表面意思,深层意思是人要终日学习时间オ不会浪费。
并不是“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名句积累。
嘉禾中学九年级开展“今人读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趣解古诗文时髦网络语唯美古诗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上海市金山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金山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成语“教学相长”“宁静致远”“三顾茅庐”分别出自《礼记》、诸葛亮的《诫子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儒家经典《论语》。
C.《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里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光,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D.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和文化常识。
D项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并非对对方亲属的敬称。
“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A.这一派奇美令人眩目,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B.在成绩面前,他也会经常鞭策..自己,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C.白从儿子离家出国留学后,她每天都望眼欲穿....,盼望他能早日学成回来。
D.在这次演讲比赛中,他才华出众,夸夸其谈....,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答案】D【解析】【详解】D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夸夸其谈”指形容说话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贬义词。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二、名句名篇默写3.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③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
2019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A卷(含答案)

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6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少年不识愁滋味”说明少时的幼稚无知和天真。
B.“爱上层楼”叠用表现了少年活泼、顽皮的特点。
C.“识尽”写出词人阅尽人间艰辛,饱尝忧患苦难。
D.“却道”句突出了词人心头难以摆脱的沉重抑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8.作者是时代的(姓名),他是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3分)A.孟子的三问语气虽十分平淡,但都能引人深思,其气势咄咄逼人。
B.“顾左右而言他”写出齐宣王毫无退路的尴尬和胸无城府的可爱。
C.孟子站在齐王面前与他对话,其实就是在推行他自己的政治主张。
D.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关心民生、敢于批评时政又善于设问的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鲍氏之子齐田氏祖①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②。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③噆④肢,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①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②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2019金山区中考语文一模

微信公众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3 题( 20 分)
永恒的母亲
三毛
(1)我的母亲,在 19 岁高中毕业那年,经
母亲 20 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
(2)童年时代, 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
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淡然。
( 3)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 有次放学回家, 突然脱ロ问道 :“妈妈,你念过尼采没有? ” 母亲 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 ”
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9)想对母亲说 : 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
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 人生的旅途上, 母亲所赋予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更周全。
(10)母亲啊母亲,在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 (11)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19. 下列对第( 1)段在文中的作用说法有误的是(
②疫苗是指用微生物或者毒素、酶、人或动物血
制品,通过人体接种用于预防、 控制传染病的发
一词就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的用牛制备的疫菌一牛
指牛的意思, vaccine 成了人类为研究及推广牛
语。
③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
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其实,
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这也被认为是疫菌最
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
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
一时感慨不已, 觉得母 : “那你去读呀! ”
挡掉了,我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
:
菜。 ”
(4)母亲的腿上, 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
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
大门虽没有上锁,
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5)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
微信公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山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初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9年1月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2.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3.满目萧然,__________。
(《岳阳楼记》)4. __________,艨艟巨舰一毛轻。
(《观书有感》)5.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题中“酬”的含义是__________(2分)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本诗题意,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口技(节选)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上文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3分)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__________10.上文口技艺人表演的是__________ 的情形,最后一句描写听众的神情和动作,其作用是__________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李泰伯改字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注释]①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②瞿然:惊喜的样子③握手:拉手,拱手。
④扣:同“叩”,求教.⑤溥(pǔ):大。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自为记( )(2)必将名世( )12.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我根据意思(帮你)变换一个字,使它更完美。
B.我想很容易(帮你)换一个字,这样就更完美。
C.我可以轻易地(帮你)换一字,这样就更完美。
D.我大胆地想(帮你)更换一个字,使它更完美。
13.上文李泰伯改字的具体原因是 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从范仲淹对李泰伯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 __________的品质。
(5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疫苗①十八世纪末,免疫学之父、英国医学博士爱德华·琴纳证实,接种牛痘疫苗能够让人获得对天花的永久免疫能力。
这为免疫学的开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疫苗是指用微生物或者毒素、酶、人或动物血清、细胞等制备的生物制品,通过人体接种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疫苗(vaccine)一词就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的用牛制备的疫菌一牛痘苗(vaccine vacca是指牛的意思, vaccine成了人类为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的贡献而创立的术语。
③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
这也被认为是疫菌最早的起源。
我国《左传》(公元前556年)就有“国人逐瘛狗”的记载,至秦汉时已知应用病犬的脑部敷于被犬咬伤部位以预防狂犬病的方法。
此外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成功fànlì.但真正进行应用的是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他发现接触过牛痘病毒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改进了接种方法,并进行人体试验,取得了成功。
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
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
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
④疫苗是将微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备而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保留了病原微生物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其工作原理是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没有伤害力的病源微生物(或代谢产物)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微生物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伤害。
⑤疫苗使人类健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人类抓住了和疾病斗争的主动权。
除了获取洁净、安全的饮用水之外,在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方面,没有任何其他手段能够同疫苗接种相媲美。
疫苗成就了人类医学历史的传奇。
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野病毒传播: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也显著下降。
⑥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不断上升,从而大大抑制了各种传染病的发展。
通过接种疫苗,我国消灭了天花,并且自1995年以来没有了本土脊灰病例,麻疹、甲肝等传染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疫苗的研发也被大力推进。
疫苗,毫无疑问将是未来人类抗击疾病的重要武器,在未来人类健康事业中必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选自《上海中学生报》,有删改)【注释】天花(small pox),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
14.根据拼音写汉字。
fànlì( )(2分)15.第③段画线句中“这”指代 __________ (2分)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国家。
B.疫苗学与免疫学的诞生是在十八世纪末。
C.接种疫苗就可以消灭一切传染病的病源。
D.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
17.下列这段文字如果要放在上文中,你认为放在哪段中比较合适?请说说理由。
(4分)近年来,我国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小于五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
18.本文围绕“疫苗”这一对象,依次向我们介绍了(1)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疫苗的意义和作用。
(9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永恒的母亲三毛(1)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
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2)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淡然。
(3)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有次放学回家,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ロ问道:“妈妈,你念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
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
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
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4)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
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5)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6)还是九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
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
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
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
那时,在场的人全都湿着眼睛,作为女儿的我,在那一刻,更是泪湿满襟。
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
(7)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
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
就是那条围裙,系上又放下的,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
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的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8)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
今生唯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9)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
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10)母亲啊母亲,在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11)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19.下列对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说法有误的是( )(3分)A.交代了母亲和父亲相识、结婚的年龄。
B.明确了母亲不曾上大学的原因。
C.体现了母亲当初结婚时的无奈。
D.引出下文“母亲为家庭付出”的内容。
20第(3)段画直线句运用了描写,联系该段内容说说其表达作用 (3分)21.概括文中“我”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母亲的情感态度:(6分)上了大学: __________;九年前:__________ ;现在:__________ ;22.上文第(3)和第(7)段画浪线句中都有“呆望”一词,其传递的情感是否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23.联系全文,请说说对第(9)段画线句的理解。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学习(10分)为弘扬民间传统艺术,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走进金山农民画”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了以下几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