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标准答案)A卷

合集下载

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13分)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4.小明同学旅游时遥望山野,看到夕阳余晖下漫山红色的枫叶,情不自禁地用王绩《野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心情。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一10题。

(22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为鲁山令,有盗系①狱,会虎为暴,盗请格②虎自赎,许之。

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

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系:拘囚,关进牢狱。

②格:打斗,击杀。

③爨(cuàn):烧火煮饭。

5.【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 (人名),我们还学过他另一篇作品《___________》。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下列与文中加点词“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释负重B.忘恩负义C.负荆请罪D.久负盛名(2)许.之矣___________7.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中划线句。

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2024.1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 23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6分)(一)默写(13分)1.夜阑卧听风吹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3.月下飞天镜,。

(《渡荆门送别》)4.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应做到“,”(《岳阳楼记》),保持恒定淡然的心态。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5-11题(23分)【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丙】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

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

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

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

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选自《书琴阮记后》)【注释】①夷陵:地名。

②舍人:官名。

③萧然:悠闲,潇洒。

5.甲诗是刘禹锡写给(人名)的酬答诗,乙、丙两文的作者是欧阳修,其中乙文是作者被贬到时所作。

2020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卷A卷(含答案)

2020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卷A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二)阅读下面,完成第6—7题(4分)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两首诗中,表达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的诗句分别是:和(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是诗人即景抒情的佳作。

B.两首诗都是诗人老当益壮的抒怀。

C.《观沧海》是诗人得胜归来时所作。

D.《望岳》是诗人名落孙山出游时所作。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上文选自《》,作者是朝(代)的(姓名)。

(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关于“狼黠”的表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3分)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两狼一路紧随,让屠夫产生紧张心理。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两狼分工明确,紧跟屠夫,不放弃。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离去,剩下一狼仍拦在屠夫前面。

D.“一狼洞其中”:佯作离去的狼与假寐之狼配合,想从后方攻击屠夫。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

2024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4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2. ,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3. 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 汽笛声响起,轮船渐渐驶离码头。

柔情的江水恋恋不舍地送着远行的游子。

这让离开故土的小新想起了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诗句“,”。

(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洪武初,有御史言陶安①隐微之过者。

太祖曰:“尔何由知之?”对曰:“闻之于道路。

”太祖曰:“御史但取道路之言以毁誉人,此为尽职乎?植佳木者必去.蟫蠹②,长良苗者必芟稂莠③,任正士者必绝邪人。

凡邪人之事君,必先结以小信,而后逞其大诈。

此人尝有所言,朕不疑而听之,故今日乃为此妄言。

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④。

不然,害滋大矣。

”乃命中书省黜之。

(选自《典故纪闻》)【注释】:①陶安:字主敬。

洪武元年九月染病卒于官,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②蟫蠹(yín dù):此处泛指蛀虫。

③芟(shān):铲除。

稂莠(láng yǒu):泛指有害于禾苗的杂草。

④为力:奏效。

5.【甲】文出自《》。

(1分)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6分)(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植佳木者必去.蟫蠹()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3分)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B.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C.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D.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9.听到传言后,【甲】文中“国人”与【乙】文中“御史”相似的做法是(1)(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初三期末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初三期末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参考答案1.(3分)心忧炭贱愿天寒2.(3分)静影沉壁3,(3分)无可奈何花落去4.(4分)怡然不动,做尔远逝(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 题(22分)5.(1分)宋(1分)欧阳修6.(2分)来到(2分)看,回头看7.(3分)D8.(2分)心远(2分)超脱世俗 (2分)与民同乐9.(2分)有意 (2分)无心 (3分) 顺其自然/凡事不必刻意二、现代文(3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5分)10.(2分)(1)以文润心,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2分)(2) 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融会贯通:(2分)(3)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还应强化内外联动。

11.(3分)B12.示例:(1分)放在第3段。

(2 分)阳明中学举办了“阳明文化周”活动,不仅学习了儒家思想,加强了阳明学子践行儒家思想。

(1分)作为事实论据或者举例论证;(2 分)论证了通过以行践知,外化于行的方式,达到了知行合一的观点。

13,(1)(2分)“我”在书桌前删改文章、想象文章发表、画插图等(2)(2分)书桌带给“我”温馨、享受、安全感14(3分)A (2分)B15.(2分)让人心灵舒适的书16.“释放”好,(3分)“释放”这个动词,写出了“美好与忧伤”先是积蓄在内心里,然后通过写作表达出来的过程,(1分)表现了写作带给作者的酣畅与惬意。

(1分)点明了在书桌前写作对“我”的意义。

“流消”好,(2分)“流淌”这个动词,将“美好与忧伤”有形象化,(2分)写出了在写作中情绪表达的舒缓与轻柔,写出了写作带给作者的美好感受,(1分)点明了在书桌前写作对“我”的意义。

17.(1分)用“迷人”修饰“书桌”,新颖别致:(1分)“迷人的书桌”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指“我”在书桌前读书写作的日子;(2 分)书桌之所以“迷人”,是因为了我在书桌前的阅读,能让我思绪纷飞,进行无尽的文学想象,与作者与书中人物相遇,在做梦中去向远方等,我在书桌前的写作,能让我表达内心的感受,书桌见证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2 分) 用“迷人的书桌”为题,蕴含了阅读与写作对“我”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2024届上海市青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青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青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2分)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2.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3.日光下澈,。

(柳宗元《小石潭记》)4.小语登高远眺,原野上艳阳高照,江中小洲草木茂盛,他不禁联想起崔颢《黄鹤楼》中的两句诗“, ”。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10题(23分)【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丙】庆历末,富文忠公①镇青州,会河决商胡②,北方大水,流民坌③入京东。

公劝所抚八州之民出粟以助赈给,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舍,又因山崖为窟室,以处流离。

择寓居官无职事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赘聚④,籍而受券,以时给之。

明年夏,大稔⑤。

计其道里,资遣还业。

八州之间所活者,无虑⑥五十余万人。

仁宗嘉之,拜公礼部侍郎,公曰:“恤灾赈乏,臣之职也。

”卒.辞不受。

【注释】①富文忠公:北宋名相富弼。

②商胡:地名。

③坌:并;一齐。

④即民所赘聚:让他们到流民聚集的地方去。

⑤大稔:大丰收。

⑥无虑:大约。

5.【甲】诗的作者是。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属.予作文以记之()(2)卒.辞不受()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B.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C.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D.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8.为【丙】文“籍而受券”中“籍”的注释选择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通“藉”,凭借B.书籍,书册C.登记入册D.籍贯9.【甲】诗和【丙】文都写到百姓的不幸遭遇。

【甲】诗“老翁逾墻走”的原因是“”,【丙】文“流民坌入京东”是因为“”。

2024年上海市嘉定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嘉定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嘉定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2.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________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4.好朋友参加班干部竞选却落选了,你想用《行路难》(其一)中所学的诗句激励他下次再努力。

于是在便签上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悄放进了他的文具盒。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10题(22分)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①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②举夔于草莽③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④,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⑤也,故唯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___________》【注释】①乐(yuè)正:古代官名,负责管理音乐事务的官员。

夔(kuí):人名,善音律。

②重黎:相传尧时掌管时令,后为舜臣。

③草莽:草野,指民间。

④通:调和。

八风:八方之风。

⑤节:关键。

5.请给上文补充出处《___________》(书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7.对文中画横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丈夫的快乐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

上海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默写(1)山光悦鸟性,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2)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3)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4)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

(《醉翁亭记》)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1】钟书阁2013年4月营业,成为申城引人注目的文化地标,获誉“上海最美书店”。

书阁在上海的有名,不仅在于装饰形式上的“美”和经营内容上的“活”,更在其理念的创新,敢于突破常规,这才是获得众多读者青睐和市场成功的根本原因。

【材料2】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金浩说,“钟书”一词的来历取自作家钱钟书。

“阁”取自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阁的空间不大,但是有书则大。

为了表达他对先生的敬意,他给女儿取名“钟书”,1995刚开办的书店命名为“钟书书店”【材料3】“钟书阁”logo以黑底金字隶体,在外观上,落地玻璃上印满了汉英法俄等不同语种的书籍段落,内部藏书主要以社科、文学类为主。

有的分点为传承原来老店特色,并尊重十几年老顾客的感情,设置了“店中店”,保留教辅文具专区。

【材料4】上海“钟书阁”走出了一条借助本土资源,发展“特、精、专”的实体书店的独特路径。

不过,顾客纷至沓来门庭若市,停车等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打扰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1)上述材料表明读者青睐钟书阁的原因的两项是______A、“钟书阁”装饰形式上美,经营内容上“活”。

B、“钟书阁”创办人金浩表达他对钱钟书先生的敬意。

C、“钟书阁”更新理念上创新,敢于突破常规受青睐。

D、“钟书阁”发展路径独特,顾客纷至沓来门庭若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2.,决眦入归鸟。

(《望岳》)3.,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4.一鼓作气,,三而竭(《曹刿论战》)5.,盖以诱敌。

(《狼》)(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对诗中“悦”和“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悦服空灵 B.悦耳空明C.愉悦空明 D.愉悦空灵7.诗人借禅院幽深静穆的环境氛围,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8.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作家(人名)(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10.下列对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过早成才,后劲不足。

B. 过于骄傲,江郎才尽。

C. 乡人追捧,金钱利诱。

D. 父不使学,止步不前。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永州之氓①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中济③,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柳宗元《哀溺文》)【注】①氓:民,百姓。

②绝:横渡。

③济:渡至中途。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何不去.之()(2)有顷,益.怠()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为什么落在后面?B.你游泳是最好的,今天怎么落在后面了呢?C.你游泳是最好的,今天为什么落在后面?D.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怎么落在后面了呢?13.“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要惜金如命 B.不要学会变通 C.不要被钱所累 D.要珍惜生命二、现代文(共4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18分)语文和数学苏步青①我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已有五十余年,对怎样学好数学发表一点意见,大家一般是不会见怪的。

这里我却把语文扯进来,不免有班门弄斧之嫌。

但是,我认为语文和数学虽然是两门不同的课程,但它们之间也有关系,青年朋友如能充分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无论是对目前的学习,还是今后的成才,都会起促进作用。

②前几年,我们学校从有些省市招收了一批数学拔尖的学生,准备作为重点对象培养。

可是进校没几个月,这些同学慢慢就落后了。

什么原因呢?经过一番了解,才发现这些学生平时爱好数学,中学时单科突进,却很不重视语文学习,阅读和表达能力差。

过了一年多,还发现这批学生中有的数学课程竟然要补考。

针对这种情况,我说了这样的话:“欲考复旦大学数学系,若语文不及格,数学再好也不能录取。

”有些青年朋友对这话感到不可思议,但事实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

为了对青年人和国家负责,我觉得就这方面谈一些看法是有必要的。

③近年来,我经常收到青年朋友来信来稿,热切希望我帮他们审审稿子。

在阅稿过程中,我就发现不少问题。

比如有位青年寄来十道初等数学习题解答,我发现有一半习题因为题义没看懂而做错了。

有个青年寄来的数学解答,结果是对的,但最后写答案,由于语言表达不妥,反而将正确的题解弄错了。

审阅大学生的论文,我也感到可惜,有的同学论文的内容相当好,文字表达却很差。

这些现象,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轻视语文学习。

④为什么要重视语文学习呢?语文是学习工具,是基础,就象盖楼房需要打地基一样。

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青年,学会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这应该是起码的要求吧。

语文水平低,讲义看不懂,怎么学好数学?你要解数学题,连题目要求什么都弄不清楚,解题非错不可。

语文水平提高了,阅读能力增强了,不仅有助于学习数学,还有助于学好其他科学知识。

为什么呢?因为语文也是一门科学,它和数学一样都很重视逻辑推理,其他科学和语文一样,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

⑤我是研究数学的,对语文也有很深的爱好。

我小时候在家乡放牛,常骑在牛背上念《千家诗》。

稍大一些,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

随后我对古文发生兴趣,爱读《左传》《史记》《三国演义》等名著。

有一回,学校来了一位数学老师,上数学课,讲得非常引人入胜,把我吸引住了,从此以后,我受老师的影响开始爱好数学,并成为我一生研究的对象。

这当中,虽然有些偶然性,但老师能把学生吸引住,还不是借助于的魅力吗?虽然我把主要精力用于数学,但我并没有放弃古诗文的学习,时常写点诗,既丰富业余生活,又练了自己的文笔,对写作论文也有很大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我今年已经八十一岁了,写字还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的。

而看到一些青年的来信,不仅字迹潦草,而且错别字常有,这也是不重视语文学习的表现之一。

有时我看到这种信,常常退回去,因为这根本是不让我看的嘛。

⑥攀高贵在少年时。

青年人正处在身强力壮时期,记忆力好,思维敏捷。

我希望大家在学好数学的同时,也要把语文学好,这对青年人的成长一定会有好处的。

15.第⑤段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数学 B.语言 C.语文 D.人格16.请分析本文结构,归纳大意,完成下表。

(6分)17.作者认为,语文和数学的关系是“”,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来论述了这样的关系。

(5分)18.为什么说,语文水平提高了,阅读能力增强了,不仅有助于学习数学,还有助于学好其他科学知识?(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分)答:(1)(2)(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3分)父亲的谜语①小时候,父亲最爱教我猜谜语。

②父亲有很多谜语。

夏日的晚上,坐在星光笼罩着的院子里,最有趣的事是猜父亲的谜语。

父亲那细眯眯的眼睛笑看着我,悠悠地念着他的谜语。

我眨巴着眼睛,仰头对着那满天的星斗苦苦地寻找,谜底藏在哪里呢?再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和夜空一样深邃、神秘。

当我苦思冥想,觉得小脑瓜子发胀的时候,父亲便会给予巧妙的提示,直到我得意地叫起来,他也“嘿嘿”地笑了。

③渐渐的,父亲的谜语很少能够难倒我了。

只有一条谜语我猜不出。

“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镜子,镜子里有个细妹子。

”我想了半天想不出,问父亲:“怎么镜子里有个细妹子呢?”父亲笑着说:“你再听呀——”他把眼睛合上:“晚上关箱子,”又把眼睛睁开:“早上开箱子,”父亲把眼睛凑近我:“箱子里有面镜子,你仔细看看,镜子里是不是有个细妹子?”我叫起来:“是眼睛,是眼睛。

”父亲说:“对!这是爸爸的眼睛。

”我问:“那我的眼睛又该怎么说呢?”“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镜子,镜子里“有个老头子。

”④我把这个谜语拿去考小伙伴们,把最后一句改成:“镜子里有个小狗子。

”也像父亲那样把眼睛一张一合地去启发他们。

箱子”,笑眯眯的眼睛一张一合,然后问我:“镜子里面有个什么呢?”我不做声,他便猜:“巧克力,大苹果?洋娃娃?绸结子?花裙子?有小鹿的铅笔刀?……”我小小的心总会被其中某样东西引得高兴起来。

父亲将它们“变”出来时,我问他:“你怎么就猜得出我镜子里面是什么呢?”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快乐光明。

⑥可后来有一次父亲猜不出了。

因为我长大了,心里有张小门儿悄悄地开了。

一个影子从眼睛投到了心里,抹也抹不掉,可影子“他”却全然不知。

陡然觉得父亲带给我的光明黯淡了,我心里只对那个人说:“没有你呀,我就是黑暗。

”父亲做的饭菜也不香了,涩涩的咽不下去。

父亲问;“谁欺负我们的细妹子了?”我忽然觉得委屈得不行,眼泪“吧哒吧哒”淌下来。

父亲逗我:“哦哦哦,一定是有一件东西你很喜欢,又不肯跟爸爸说,对不对?好,我来猜一猜。

”⑦父亲数了好多东西,自然都不是我所要的。

我怎么能告诉父亲,镜子里面有了个“臭小子”呢?因为父亲是无论如何不能将那颗心变到我的手心的。

父亲继续在猜,可他还是猜不出来。

我对父亲说:“你猜不中的,也变不出来,这回得靠我自己。

”父亲细眯眯的眼睛一⑧有一天,我告诉父亲我要离开家,跟着那个人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

我是父亲的独生女,父亲老了,我应该留在他身边,我也舍不得离开父亲,可是我没有办法。

父亲静静地听我说,浑浊的眼睛里什么表情都没有。

半晌才开口:“我知道总有一天你要走的,女大不中留呵。

”临走的时候,他又说:“要是他待你不好,你就回家来。

”⑨可是他待我很好,我和他在一起是那么幸福,幸福得常常以为世界上只有两个人。

给父亲写信,也总是说我很快乐很快乐。

有一次记起父亲的生日,想着要孝敬一下他老人家,便写信问父亲需要什么,说不管他要什么,女儿都会想尽办法“变”出来的。

信投进邮筒后,我忽然生出一荒诞的想法:假如父亲跟我要太阳、月亮,我也能“变”给他么?当然父亲绝对不会跟我要这些的,但我却因此嘲笑起自己的孝心来。

猜一猜,父亲会要什么呢?⑩父亲来信了,我急急忙忙地拆开,只有四行字:“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镜子。

镜子里有个细妹子。

”○11那是父亲的眼睛,我怎么会猜不出呢?19.文中三处空格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忧郁忧患忧愁B. 忧患忧郁忧愁C. 忧患忧愁忧郁D. 忧愁忧郁忧患20.从第②段中找出与第④段画线句“也像父亲那样把眼睛一张一合地去启发他们”相照应的句子:(2分)21.第⑦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表达效果是。

请把这个画线句改为陈述句:(5分)22. “关箱子,开箱子”的谜语在文中的作用是(9分)(1)(2)(3)23.女儿接信后觉得:“那是父亲的眼睛,我怎么会猜不出呢?”文章就此戛然而止。

这样的结尾好吗?为什么?(4分)答:三、综合运用(10分)24.某图书馆邀请学生推荐自己心仪的名著。

请你从下列名著中自选一部,填写一张“名著推荐卡”。

(10分)《三国演义》《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格列佛游记》名著推荐卡四、写作(60分)25. 题目:咱家的故事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