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卷

合集下载

潍坊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潍坊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潍坊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B. 恣意妄为(zì)C. 瞠目结舌(chēng) D. 拮据(j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慌不忙,真是“临危不惧”。

B. 面对困难,他总是“临渊羡鱼”,不愿采取行动。

C.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真是“一丝不苟”。

D. 面对挑战,他总是“望洋兴叹”,缺乏勇气。

4-20. (此处省略,按照类似模式出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中的名句。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3.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4-10. (此处省略,按照类似模式出题)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此处提供一篇文言文段落,并附带相关问题)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 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此处提供一篇现代文段落,并附带相关问题)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分析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3. 从文中找出支持作者观点的论据。

四、作文(40分)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目:《我的梦想》要求:1.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3. 避免使用网络语言和不规范的词汇。

潍坊初三语文一模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4-20. (此处省略,按照类似模式给出答案)二、填空题1. 春晓2. 水调歌头3. 后天下之乐而乐4-10. (此处省略,按照类似模式给出答案)三、阅读理解(一)文言文阅读1. (给出加点词的解释)2. (给出划线句子的翻译)3. (分析文中人物性格特点)(二)现代文阅读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分析作者的观点或态度)3. (从文中找出支持作者观点的论据)四、作文(此处省略,作文部分需要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自己创作)。

初三一模考试卷语文

初三一模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振聋发聩(kuì)破釜沉舟(fǔ)B. 炽热(chì)毛骨悚然(sǒng)纷至沓来(tà)C. 疏忽(shū)挑剔(tiāo)蹑手蹑脚(niè)D. 拐骗(guǎi)纷繁复杂(fēn)息息相关(xī)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谦虚赏心悦目惟妙惟肖B. 喜闻乐见悠然自得鸿毛一飞C. 豁然开朗喜出望外气吞山河D. 鸡毛蒜皮息息相通蹑手蹑脚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成绩优异,是我们班级的骄傲。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C.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D.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铿锵有力,让人心潮澎湃。

B. 她的书法技艺高超,笔走龙蛇,令人赞叹不已。

C.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我们不要再翻旧账了。

D. 他的言辞锋利,一针见血,让人难以反驳。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阅读材料】在喧嚣的都市里,人们常常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不仅仅是因为缺少陪伴,更是因为缺少与内心的对话。

于是,很多人开始寻找一种方式,来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来寻找内心的宁静。

李华是一位年轻的都市白领。

每天忙碌的工作让他感到身心疲惫。

一天晚上,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家小书店。

书店里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书架上的书籍,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他走进书店,看到一本关于禅修的书,书名叫做《静心之旅》。

他拿起了这本书,开始阅读。

书中讲述了禅修的方法和意义。

李华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决定尝试一下禅修。

他每天晚上都会抽出时间来禅修,让自己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华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平和。

他不再为工作中的琐事发愁,也不再为生活中的小事而烦恼。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5 分)(一)默写与运用(13 分)1. 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运用比喻,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22 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②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024年春广元市剑阁县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春广元市剑阁县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春广元市剑阁县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试卷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绿水青山不仅是生态资源、自然财富,更是社会资源、经济财富,只有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绘就美丽广元的壮丽图景。

让我们开启“共赴绿水青山,共建生态文明”的研学之旅吧!一、积累·运用(18分)(一)(每小题3分,共12分)蓝天白云常作伴,绿水青山入画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四川盆地东北缘,秦巴山脉巍然(sǒng)_____立,气势磅礴的嘉陵江奔流不息。

山环水绕间,被赞(yù)_____为“川北门户,蜀道咽喉”的广元便坐落于此,沟通南北的大蜀道穿越全境。

②作为剑门蜀道的交通要塞,广元经历了从(xī)_____日山高水远到而今通江达海的完美蜕变。

“一座山,两座山,刚刚才过剑门关;昭化近,成都远,蜀道难于上青天。

”这首在广元地区妇(rú)_____皆知的民谣,曾是广元交通的真实写照。

2019年6月,嘉陵江实现全江通航,从“千里嘉陵第一港”广元港驶出,经重庆进入长江航道首次出海,从此开启了常态化运输。

作为我国首条穿越秦岭山脉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的开通让“蜀道难”成为历史。

③绿色是广元最美底色。

“大山大水大森林、好山好水好生态,”来广元旅游的外地游客由衷感叹,“这里空气太好了,景色太美了,犹如一个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④“吸气,呼气,吸气,呼气……”每天早晨,瑜伽爱好者们都会到广元城区里的湿地公园,在弥漫着薄雾的南山脚下锻炼身心。

这里环境清幽静(mì)_____,没有城市的喧(rǎng)_____。

瑜伽爱好者们便在这里静坐、拉伸,在负氧离子的环绕下,他们舒展筋骨,放松身心。

⑤广元,这座川北城市,百里沃野,通达四方,鸟语花香,承载着人们对宜居生活的美好向往。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1)(sǒng)_____立(2)赞(yù)_____(3)(xī)_____日(4)妇(rú)_____皆知(5)静(mì)_____(6)喧(rǎng)_____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初三一模考试卷语文

初三一模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拘束(jū shù)沉默(chén mò)搏斗(bó dòu)B. 拙劣(zhuō liè)纤巧(xiān qiǎo)摧残(cuī cán)C. 疏忽(shū hū)奔驰(bēn chí)沉醉(chén zuì)D. 混沌(hùn dùn)蓬勃(péng bó)融化(róng huà)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漠视一触即发奋发图强轰轰烈烈B. 豁达蹉跎岁月纵横交错风和日丽C. 沮丧漠不关心眉清目秀精益求精D. 纵横沧海一粟奋不顾身落落大方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

C. 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我深感欣慰。

D. 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 看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多么像一条条巨龙。

B. 那里风景秀丽,有“人间仙境”之称。

C. 我喜欢那美丽的景色,更喜欢那淳朴的民风。

D. 听着那悠扬的歌声,我仿佛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背影》一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时的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B. 《荷塘月色》一文通过描绘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C.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通过描写作者夜晚游览承天寺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背影》一文中,父亲的形象既严肃又慈爱,让人印象深刻。

初三语文一诊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一诊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一诊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迥然(jiǒng)缄默(jiān)谆谆教诲(zhūn)B. 恣意(zì)踌躇(chú)蹉跎岁月(cuō)C. 剽窃(piāo)颔首(hàn)窸窣作响(sū)D. 踽踽独行(jǔ)箴言(zhēn)踌躇满志(chó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D. 学校决定对在这次比赛中获奖的同学进行表彰。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天像一位画家,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大地。

B. 春天像一位画家,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大地。

C. 春天像一位画家,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大地。

D. 春天像一位画家,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大地。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C.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6.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B.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D.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7.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尽管他努力了,但是没有成功。

B. 尽管他努力了,但是没有成功。

C. 尽管他努力了,但是没有成功。

D. 尽管他努力了,但是没有成功。

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默写(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10分)1.(1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海日生残月,。

(王湾《次北固山下》)(2)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3),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5)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6),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陆游《游山西村》中既是景物描写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3分)2.(3分)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期大家出行时都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不再反弹。

B.中央环保督促整改问题、发现问题,目的也是在于激发各地抓落实的积极性。

C.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

D.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

三、语言表达(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7分)3.(7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每一位正能量榜样,都是心里有温暖、眼中有光芒、做事有公心的标兵,把爱心和正能量的种子播sǎ①(A.撒 B.洒)在互联网的角角落落。

,;,。

点点滴滴,凝.②(A.línɡ B.nínɡ)成网络空间的暖流、百姓精神家园的春风,让正能量日益甲(A.充盈B.充斥)网络空间。

我们歌颂正能量榜样,学习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为了铭记“凡人壮举”,更是为了乙(A.激浊扬清 B.隐恶扬善),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

人人以正能量榜样为标杆,给自己的思想把舵、行为立规,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慢慢将会摇动整片森林,孕育出健康积极、向上向善、天朗气清的“好风景”。

(《让100棵树摇动整片森林》)(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初三语文一模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一模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一模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迸溅(bèng)应接不暇(xiá)B. 踌躇(chóu)箴言(zhēn)锲而不舍(qiè)C. 恣意(zì)缄默(jiān)蹑手蹑脚(niè)D. 踌躇(chú)箴言(zhēn)锲而不舍(qiè)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C.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复杂因素,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D.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是精力充沛,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

3-20. (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宋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3.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的词句。

5. 请默写《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下一句。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内容略)(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2)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分)2-5. (略)四、古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1.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a. 嗟夫()b. 予观夫()(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3分)2-4. (略)五、作文(3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表达清晰,语言流畅。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20. (略)二、填空题1. 王勃2. 陆游3. 范仲淹4. 苏轼5.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三、阅读理解1. (1)文章主要内容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塘南中学2010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卷本试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所以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A.狼藉(jí)相形见绌(chù) B.亵渎(dú)苦心孤诣(yì)C.妖娆(ráo)鞠躬尽瘁(cuì) D.污秽(suì)随声附和(h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大家议论了好久,莫衷一是....,都觉得这个办法好。

B.这一番话说得多么天衣无缝....,又多么干净利索。

C.从中国甘肃到非洲撒哈拉地区,沙尘暴来势汹汹....,肆虐全球。

D.看到平时嬉皮笑脸的他此时正襟危坐....的样子,我不禁笑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玉树地震虽然使许多人无家可归,但在政府的帮助下,大多数灾民都得到了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B.冬奥会冠军周洋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当听到波兰总统乘坐的飞机在俄罗斯坠毁的消息时,我们颇为震惊。

D.卫星近日捕捉到冰岛艾雅法拉火山喷发时所形成的熔岩喷涌、熔岩流、火山灰羽状物以及水蒸汽等。

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A.域:限制B.国:国家C.威:震慑 D.畔:通“叛”,背叛5.在我国古典章回小说中,作者常用生动形象的对仗语言来概括小说的情节,称之为“回目”。

请选出出自《水浒》的一个回目(2分)A.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C.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D.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6.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啊,风渐渐地大了,顺着呼呼的响声寻去,远山脚下,一层白色的海涛涌过来。

②再闻闻,这味儿还有点儿甜呢。

③沙沙,沙沙,起风了,微风徐来,像一面透明的纱布,轻拂在我的脸上,舒服极了。

④风儿夹着泥土淡淡的芬芳、小草翠翠的气息,使我的心胸一下子开朗起来。

⑤迎着风深深呼吸,然后仔细辨别。

A.③⑤②④①B.①④⑤②③C.③⑤④②①D.①④②⑤③二、阅读与欣赏(共50分)(一)(3分)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7.(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句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却说荆吴两地相连,以此来宽慰友人。

B.第三句以问句形式,写出诗人对友人今后生活的担忧,表达了对朋友殷切的关心。

C.第四句“断人肠”,点明别情,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D.这首送别诗,情景交融,辞藻华丽,色彩绚烂,写得颇具神韵。

(2)“君去春江正渺茫”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1分)答:(二)(11分)王旦①,字子明,大名莘人。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

及为相,寇准②数短旦,旦专称准。

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旦曰:“理固当然。

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

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帝以是愈贤.旦。

旦局量宽厚,家人未尝见其怒。

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

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③墨投羹中,旦唯啖饭而已。

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

”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

”旦居家被.服质素,家人欲以缯锦饰毡席,不许。

旦不置田宅,曰:“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尔。

”真宗以其所居陋,欲治之,旦辞以先人旧庐,乃止。

注:①王旦:北宋名相。

②寇准:北宋名相。

③少埃:少量。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卿虽称其美.美:优点 B.帝以是愈贤.旦贤:贤明C.可具.粥具:准备 D.被.服质素被:通“披”,穿9.下列句中的“以”与“帝以.是愈贤旦”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问其何以.不食羹 B.以.少埃墨投羹中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可以.一战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1)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

(1分)译:(2)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尔。

(2分)译:11.阅读全文后,你觉得王旦具有怎样的美德? (2分)答:(三)(6分)东方之冠①英国伦敦的水晶宫,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原子球馆,都是历届世博会为举办地留下的标志性建筑。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也将会留下一座标志性的建筑,那就是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

②中国馆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

中国国家馆高69米,层叠出挑,形成城市雕塑,体现中国馆的标志性;地区馆高13米,水平展开,延伸城市肌理,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并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③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中凝聚了众多的中国元素。

如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寓意“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地区馆外墙和内部装饰运用叠篆手法,以地名点缀,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④中国馆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多种节能环保技术。

如自遮阳体形、自然通风、采光,如太阳能屋面、冰蓄冷技术等。

被动式节能措施和主动式生态节能技术的结合,全面提高了中国馆的环保意识和科技含量。

12.选文介绍了“东方之冠”哪几个方面的情况。

(3分)答:13.第③节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四)(6分)人生如茶①一只玻璃杯,晶莹剔透,一把茶叶,清香盈鼻。

开水冲下,顿时上下翻腾,浮起的一片片沉下,沉下的又努力地浮起。

茶叶,有的急急地展示,匆匆地沉寂,有的则渐渐舒展,慢慢升腾。

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

②小小的茶杯,就像一个大千世界,而每片茶叶则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

品茶时,我俯视着各样的人生。

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本无区别,只是融进了诸如家庭、历史、社会等因素,界定了贫富贵贱。

有的为名孜孜以求,不惜“为伊消得人憔悴”;有的为利奔波劳碌,不惜反目成仇。

有的成功者,得意洋洋;有的失败者,垂头丧气。

人常在利害得失之中,为利所困,为名所累。

③其实,人的生存需要极其有限,只不过“一箪食,一瓢饮。

”何必吃着碗里还望着锅里?芸芸众生,生老病死谁都不能躲掉,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万贯家财抑或赫赫声名,一样都不能带走。

有一位老人,临终前慨然叹道:“人到临死的时候,手里捏着的除了自己的指甲外,什么也没有。

”古人说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④当然,讲这些,也不是把生活归于虚无,让人消极遁世。

人没有追求就没有生活的动力,人生离不开奋斗,奋斗自有奋斗的乐趣。

我只是说在追求的过程中不要过于偏执,来到手中的欣然接受,要从手中溜走的,怡然放手。

这样才能多一份坦然少一点落寞。

⑤我品茶也品人生,人生如茶。

1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论点。

(2分)答:15.第③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2分)答:16.本文以“人生如茶”为题,并从品茶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答:(五)(14分)幽谷探涧①第一场雪降临,冰花挂满屋檐枝梢的时候,我顶着寒风,溯河埠头的坝口上行,去探望神交了八年的一个知己。

②八年前,我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车祸,血肉横飞中捡得了半条命,人生陡然拐了一个弯,此生注定要与磨难相随。

性格就在这时候变化了,总是寻找幽静的去处,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自己说服着自己,心绪才宁静下来。

③那是一个初春,乍暖还寒。

我在郊外荒地转悠,不觉就走上了这条小路。

山也幽幽..,心也幽幽..,随它带领好了。

直走下去,就撞见了这道从云雾里垂下来的涧。

④不及认清置身何地,只是一个转身间,阳光刹地明媚起来,冷硬的风也止步在狭窄的山口。

暖暖的涧畔沙滩,连坚硬的石头也温暖亲切起来。

亲水而生的草,一派碧绿正沉在水底妖娆轻舞。

寸许长的鱼穿行其间,不时反转,用雪白的肚皮折射阳光,一转就是一束银色的光亮,一晃一摇,波光就粼粼地生动起来。

再看与水草共舞的鱼儿,便不能说它因一生无语所以寂寞了。

⑤坐拥此景,渐由悲中生出欢喜来,开始有些可笑自己心浮气躁,相形之下,受不了得失臧否的打磨,遇点事儿,就非得大声嚷嚷,点滴委曲也放不下肚,确实不比小鱼儿们高明。

⑥从那个春天开始,我逐渐淡泊。

⑦那年夏天,连天的大雨之后,大地被污浊的洪水浸泡得面目狰狞,我的心里也翻涌阵阵恶浪,想那从山的怀抱涌出来的涧水该是何等模样,潜意识里是渴望洗濯我燥热的身躯。

⑧那次目睹的是涧的暴烈。

奔腾的洪水,挟带着小水桶般粗大的树,如一条遍体鳞伤突兀震怒的乌龙,呼啸着一泻千里。

可怜的树像一根草棍似的轻飘,无助地一会冲向东一会撞向西。

我沐浴在轰鸣中,无形的垢壳纷纷从身心脱离,瞬间被飞溅的雨雾吸走,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爽。

⑨涧道所通行之处,满目的变化令我惊诧不已。

岸边不见任何泥沙和植物,只剩下硕大的石头,不远处还多出一个巨大的枯根,无疑是远道而来的新客。

⑩横在还微有浊色的水面上,一半没在水里,一半昂头朝天。

走近身去打量许久才猛然知晓这乃是天降的神物:一兜硕大的枯树根,活脱两条曲身休憩的牛,一大一小,那小“牛”还娇憨地在大“牛”的怀中偎着,就是夏天常见的样儿:劳作后的牛儿们,偷得午饭后那半会儿闲,带着儿女在池中休憩,好一幅“母子偎香”的夏日胜景。

○11从此,每到周末,我就会来这里小憩,涧也就成了我魂灵的修复地带。

○12置身在那醉人的秋色中,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物质,经历了大震荡也完成了新一轮的排序,无一例外,全是松展开来的新一轮精彩,八分自得二分飘逸。

片片秋叶,落地就是无言的诗签,插满山水间的沟沟壑壑。

秋花灿烂,果实累累,味已甘,香已醇。

○13平静的,舒缓的涧水,在石头铺就的水道间叮咚回旋,一首首曼妙的圆舞曲连结着远古与未来,天地豁然开朗起来。

自然如此坦然,生命有何不可超脱?○14再放眼望去,满目都是应接不暇的新气象,那水,那石,那风全有了新的风采。

始对“青山不老,流水常在”的机窍有了些新领悟。

巨变的启动力从根本上说,是对那些现状极度不堪后的猛醒。

○15春夏秋绝然不同的风格牵动思想的闸阀。

涧是水道的极致,因为涧从来不用大红大紫来装扮自己,也不用喧嚣来鼓吹自己,它有的只有一脉飞湍的激流,一往无前的脉动,用自己的力量来刷新自己。

○16眼前,隆冬的涧道只是幽谷里的一条曲折的沟壑,冰凌把涧的峭壁装饰成了一片晶莹,飞雪给涧底铺展了厚厚的绒被。

但是,我听到了叮咚的声音,那是你为春潮到来留下的火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