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件)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8

合集下载

最新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脑梗死)(1)课件PPT

最新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脑梗死)(1)课件PPT
患者家属或患者代表签署知情同意书。
2) 静脉溶栓 (1) 尿激酶 我国有一个随机双盲研究显示使用尿激酶对发病6小时以
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肯定的效果。使用方法为:发 病6小时内,150万单位,30分钟内静脉点滴。 适应证:年龄小于75岁;发病6小时内;cT排除颅内出血 和与神经功能缺失相应的低密度责任病灶;神志清楚或轻 度嗜睡,无昏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血压控制在180 /100mmHg以下;排除TIA。 禁忌证: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梗死及既 往有上述病史者;体温39°C以上,有意识障碍;有纤溶 禁忌者;全身状况欠佳。
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椎基动 脉综合征。为椎-基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 干、小脑梗死。
4、腔隙性梗死(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如纯运动性 轻偏瘫、纯感觉性脑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 构音不良综合征等。大多是基底节或脑桥小穿通支病变引
起的小腔隙灶。
进行分型分期,综合全身状态,实施个体化治疗。在超急 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一、诊断
(一)临床特点 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
死多见,部分病例的前驱可有TIA的表现。 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
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脑 梗死)(1)
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
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病变 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脑梗死发病 率为110/10万人口,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一80%。 脑梗死的诊治重在根据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

2018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最新课件)

2018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最新课件)
(1)DSA:能清晰显示脑血管各级分支及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分布,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及引 流静脉,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因病理解剖,仍是当前血管 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2)CTA和MRA:两者是快速、无创性评价颅内、外血管的可靠方法,可用于筛查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畸 形或动脉瘤,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病变的存在。CTA上出现的“斑点征”是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因子。如果 血肿部位、组织水肿程度,或颅内静脉窦内异常信号提示静脉血栓形成,应该考虑行MRA或CTA检查。
(4)多模式MRI: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FLAIR和梯度回波序列 (GRE)等,其有助于提供脑出血更多的信息,但不作为急诊检查手段。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少或微量脑 出血十分敏感。
2020-11-19
9
二、影像学检查
2.脑血管检查: 脑血管检查有助于了解导致脑出血病变的血管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常用检查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CTA、MRA、CTV、TCD等。
2020-11-19
4
诊断与评估 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包括:病史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与病因分型等。
2020-11-19
5
一、病史与体征
一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与病情评估:首先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完成气道、呼吸和 循环功能评估后,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可借助脑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患 者预后及指导选择治疗措施。常用的量表有:(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2)美国国立卫生 研究院卒中(NIHSS)量表;(3)脑出血评分量表。
2020-11-19
2
院前处理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8.ppt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8.ppt

二、心脏病 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
2倍以上。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性为3Leabharlann ~5%,大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
建 议: (1)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2)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3)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华 法令抗凝治疗,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INR),范围 控制在2.0~3.0;对年龄>75岁者,INR应在1.6~2.5之间 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 聚集药物。(见表9)。 (4)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 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前言
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 发病,近年来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农村地 区也日益突出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 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和低龄化趋 势,农村地区也日益突出。脑血管病的高发 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不仅严重危害人 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国家及患者 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是 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六、饮酒 人群研究证据已经显示,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
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但对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 性目前仍然有争议。
建 议: (1)对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脑血管 病;孕妇更应忌酒。 (2)饮酒者一定要适度,不要酗酒;男性每日饮酒 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0~30g,女性不应超过15~ 20g.
五、吸烟
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对机体产 生的病理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 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 密度脂蛋白水平等。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详细描述:特殊人群的 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 血管硬化和血液粘稠度 增加等因素,容易发生 脑血管病。因此,应积 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等基础疾病,同时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孕妇:孕妇在孕期由 于生理变化,容易发生 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 等并发症,进而增加脑 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因 此,应积极控制基础疾 病,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和胎儿监测。
吸烟与饮酒
血脂异常是指血脂水平异常升高,是动脉 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缺血性脑 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烟 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会对血管壁造成损 伤,导致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
02
脑血管病预防
一级预防
总结词
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尚未发生脑血管病的人群,通过控制 和干预危险因素,降低疾病风险。
脑血管病分类
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流行病学
发病率
脑血管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 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00万人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比较大 。
死亡率
脑血管病是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每年因脑血管病死亡的人 数约150万人。
4. 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有助于 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二级预防
总结词
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脑血 管病的人群,通过规范治疗和管理 ,预防再次发生脑血管事件。
详细描述
二级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 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规范化治疗, 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

03
治疗策略与方案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策略
静脉溶栓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血压与血糖控制
在合适时间窗内,给予 rt-PA等溶栓药物,开通 闭塞血管,恢复血流。
包括机械取栓、动脉溶 栓等,适用于大血管闭
塞患者。
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等药物,防止血栓形
成和进展。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血压 、血糖水平,降低卒中
鼓励开展脑血管病相关科研工作,推动诊 疗技术创新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应证与效果评价
适应证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超过70%,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超过60%,且狭窄病变处于稳定期。
效果评价
术后定期进行超声、CTA或MRA等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和狭窄改善情况。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简介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01
适用于颈动脉、椎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病变。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认知功能评估
运用神经心理测试、事件相关电位等技术,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情况,为制定 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影像学检查选择及解读ຫໍສະໝຸດ 影像学检查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诊断需求,合理选择头颅CT、MRI、DSA等检查方法,以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 。
影像学检查解读
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原理和图像特点,准确解读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意义
指南的制定旨在规范脑血管病临 床管理,提高诊疗水平,降低患 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减轻社会负 担。
脑血管病现状及挑战
现状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 、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挑战
脑血管病诊疗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 如诊断困难、治疗方案选择、康复管 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2018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ppt

2018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ppt

(二)血压管理
急性脑出血抗高血压研究(ATACH)和急性脑出血积 极降压治疗研究(INTERACT)为脑出血患者早期降 压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显示将收缩压控制在 140mmHg以下可以降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而不增加 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对3个月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没有 明显改善。
(二)血压管理
一项共纳入自发性脑出血6h内的患者2839例,均 伴有收缩压升高的研究表明,积极降压治疗没有显 著降低主要结局死亡率;而再次进行有序分析表明 积极积极降压治疗降低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可改 善功能预后;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评定结果表明积 极降压能改善患者自理、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 焦虑或抑郁等预后。其后续研究提示:收缩压的变 异性似可以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收缩压变 异性越大,预后越差。早期通过平稳与持续的控制 好血压,特别是规避收缩压的峰值可增强早期积极 降压的重要性。早期积极降压治疗措施的临床获益。 说明在脑出血早期平稳管理血压的重要性。早期积 极降压治疗仅限于个体化进行,尚不能常规普遍使 用,应严格选择合适的患者。
(二)血压管理
脑出血患者常常出现血压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 通常超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与死亡、残疾、血 肿扩大、神经功能恶化等风险增加相关。一项系统 评价和最近一项中国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表明,脑 出血发病后12h内收缩压超过140-150mmHg可使随后 的死亡或生活依赖风险明显增加。研究表明血压升 高可能促进血肿周围水肿扩大以及再出血,这些都 会造成脑出血患者转归不良,但是脑出血发病后最 初数小时内的高血压与血肿扩大风险之间的确切关 系尚未得到明确证实。脑出血最初几小时内,更严 格的控制血压是否能减少血肿扩大且不影响血肿周 围组织的灌注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3)在降压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水平的变化,每 隔5-15分钟进行1次血压监测(I级推荐,C级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前言
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 发病,近年来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农村地 区也日益突出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 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和低龄化趋 势,农村地区也日益突出。脑血管病的高发 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不仅严重危害人 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国家及患者 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是 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7
三、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 危险性增加2倍。
建 议: (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 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致(表3、表4)。 (2)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2~3个月血 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 病的控制目标见表5. (3)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胆固醇水 平。
建 议: (1)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居民预防脑卒中的意识, 主动关心自己的血压;建议≥35岁者每年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 应经常测量血压(至少每2~3个月测量1次),以调整服药剂量。 (2)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3)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社区,定期筛查人群 中的高血压患者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和随诊。 (4)对于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 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4
第一节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
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 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 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 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 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患者数 (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 目前,全国 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 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9
五、吸烟
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对机体产 生的病理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 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 密度脂蛋白水平等。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
建 议: (1)劝吸烟者戒烟(动员吸烟者亲属参与劝说,提供有效的戒烟 方法)。 (2)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 者进行干预。 (3)促进各地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吸烟法规,如在办公室、会议室、 飞机、火车等公共场所设立无烟区,仅在指定地点可供吸烟,以 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
12
八、肥胖 国内对10个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肥胖者缺血
性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近年有几项大型研究 显示,腹部肥胖比体重指数(BMI)增高或均匀性肥 胖与卒中的关系更为密切。
建 议: (1)劝说超重者和肥胖者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降低卒中发病的危险。 (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成年 人的BMI(kg/m2)应控制在
8
四、血脂异常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 脂蛋白(HDL)降低与心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建 议: (1)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 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 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 用药物治疗。 (2)对既往有TIA、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且 TC高于5mmol/L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TG增高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6
二、心脏病 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
2倍以上。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性为3%~5%,大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
建 议: (1)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2)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3)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华 法令抗凝治疗,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INR),范围 控制在2.0~3.0;对年龄>75岁者,INR应在1.6~2.5之间 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 集药物。(见表9)。 (4)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 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11
七、颈动脉狭窄 国外一些研究发现,65岁以人群中有7%~10%
的男性和5%~7%的女性颈动脉狭窄大于50%.
建 议: (1)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不推荐手术治 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或 他汀类药物治疗。 (2)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在有条 件的地方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 治疗术(但术前必需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意愿、有无其 它合并症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 后确定)。
5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 预管理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内有研究显示:在 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 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 加46%.一项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随 访4年后,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58%.
10
六、饮酒 人群研究证据已经显示,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
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但对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 目前仍然有争议。
建 议: (1)对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脑血管 病;孕妇更应忌酒。 (2)饮酒者一定要适度,不要酗酒;男性每日饮酒 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0~30g,女性不应超过15~ 20g.
2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 的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 高症”。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 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 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 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 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
3
第一章 一级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