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
关于成长的成语故事:后生可畏

关于成长的成语故事: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释义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故事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
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
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
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
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
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
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
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
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
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
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
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
” 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
” 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 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 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
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
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
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
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
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
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
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汉语注音】:hòu shēng kě wèi【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缺乏畏也已。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用于赞扬年轻人。
【后生可畏的意思】:后生:后辈,指年轻的一代人;畏:敬畏,佩服。
指年轻人是新生力气,很简单超过前人,他们是令人敬畏的。
后多用于赞扬有志气有作为的青年人。
【后生可畏的近义词】:少年老成、后来居上、后起之秀、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的反义词】:老大无成、少不更事、乳臭未干、望尘莫及、一代不如一代、不行企及、每况愈下;【后生可畏的故事】春秋时期,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常常外出游历呕心沥血地宣扬他的政治思想,有一天,孔子外出乘车的路上,观察有一个小孩儿站在一旁观看其他几个孩子玩耍。
孔子很惊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仔细地回答孔子说:“由于他们在一起玩就是厮打在一起搞得汗流浃背,这样身体很简单受到损害,假如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一点好处。
因此我不情愿和他们在一起玩。
”说完以后这个孩子便一个人去玩沙堆了,过了一会儿,他就把一个城堡堆好了。
孔子又奇怪的'问他:“我的车子路过这里,你却在这里用沙筑造城堡,为什么不避开我的车子呢?”小孩回答他说:“我从来没有听说城堡要避开车子,只听说过车子要围着城走!”孔子感到特别惊异,他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说这样的话特别了不得,于是他夸奖小孩说:“你懂的道理许多呀,尽管你是个小孩子。
”这孩子又说:“我听说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跑、鱼诞生三天就会游泳、马儿诞生三天就能跟着老马走,我懂得这点儿道理有什么可以说的呢?”孔不感叹地说:“真是后生可畏啊!”这个故事告知我们许多时侯不能由于自已学富五车阅历丰富而因此小看年轻人。
【后生可畏例句】宋。
苏轼《次韵子由五月一日同转对》:“后生可畏吾衰矣,刀笔从来错料尧。
后生可畏成语出处及解释

后生可畏成语出处及解释导读:【汉字书写】:后生可畏【汉语注音】:hòushēngkěwèi【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用于称赞年轻人。
【后生可畏的意思】:后生:后辈,指年轻的一代人;畏:敬畏,佩服。
指年轻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前人,他们是令人敬畏的。
后多用于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青年人。
【后生可畏的近义词】:少年老成、后来居上、后起之秀、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的反义词】:老大无成、少不更事、乳臭未干、望尘莫及、一代不如一代、不可企及、每况愈下;【后生可畏的故事】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经常外出游历呕心沥血地宣扬他的政治思想,有一天,孔子外出乘车的路上,看见有一个小孩儿站在一旁观看其他几个孩子玩耍。
孔子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孔子说:“因为他们在一起玩就是厮打在一起搞得汗流浃背,这样身体很容易受到伤害,如果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一点好处。
因此我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玩。
”说完以后这个孩子便一个人去玩沙堆了,过了一会儿,他就把一个城堡堆好了。
孔子又好奇的问他:“我的车子路过这里,你却在这里用沙筑造城堡,为什么不避开我的车子呢?”小孩回答他说:“我从来没有听说城堡要避开车子,只听说过车子要绕着城走!”孔子感到非常惊讶,他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说这样的话非常了不起,于是他夸奖小孩说:“你懂的道理很多呀,尽管你是个小孩子。
”这孩子又说:“我听说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跑、鱼出生三天就会游泳、马儿出生三天就能跟着老马走,我懂得这点儿道理有什么可以说的呢?”孔不感叹地说:“真是后生可畏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侯不能因为自已学富五车经验丰富而因此小看年轻人。
【后生可畏例句】宋.苏轼《次韵子由五月一日同转对》:“后生可畏吾衰矣,刀笔从来错料尧。
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典故-字词解析-造句

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典故|字词解析|造句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
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后生可畏的汉语词典解释:谓青年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邢昺疏:「言年少之人足以积学成德,诚可畏也。
」●三国魏曹丕《答吴质书》:「后生可畏,来者难诬。
」●宋苏轼《次韵子由五月一日同转对》:「后生可畏吾衰矣,刀笔从来错料尧。
」●苏曼殊《惨世界》第十回:「你们青春年少,正是后生可畏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
」在家里,要从小就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
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走上社会变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并具有“后生可畏的劲头。
二、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很强,而且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让老师为难,真是后生可畏。
三、他年纪虽轻,就已大名鼎鼎,享有极高的学术地位,真是后生可畏。
四、师傅跟徒弟一起工作,这对师傅来说简直如同老马识途,但徒弟刚学没多久也干得不错,令师傅觉得后生可畏。
五、这几个年轻人见解独到,勇于创新,真是后生可畏啊!六、经理拍着小李的肩膀说,“后生可畏,你的成绩比我做业务员的时候还好,继续努力吧!。
七、小小年纪竟创造出这样奇迹,真是后生可畏啊!八、教学比武,青年教师教学才艺展示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成语故事

后生可畏成语故事导读:【成语】:后生可畏【拼音】:[h o ush e ngk e w© i]【解释】:后生:青年人,后代;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 令人敬畏.后多用于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青年人.【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举例造句】:“你们青春年少,正是〜之时,还望努力白重才好.〞【成语故事】: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答复:“剧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儿,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白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 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答复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白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慨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2]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 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关于成长的成语故事后生可畏后生可畏成语故事

关于成长的成语故事后生可畏后生可畏成语故事后生可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释义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故事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
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
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
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
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
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
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
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
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
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
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
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
”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
”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
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
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
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
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
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
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
寓言故事的成语:后生可畏

寓言故事的成语:后生可畏导读:【后生可畏】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
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
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
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
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
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
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
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
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
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
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
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
”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
”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
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
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
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
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
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
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
成语典故:后生可畏

成语典故: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
释义: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故事: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
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
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
导读:导语:后生可畏,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读这个成语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
【读音】 hòu shēng kě wèi
【解释】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
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
【近义词】少年老成、长江后浪推前浪
【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
故事: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
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
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
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
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
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
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
彻里帖木耳的罪。
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
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
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
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
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
”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
”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
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
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
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
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
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
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
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
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
不上朝了。
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
1.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
2.关于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
3.成语故事:后生可畏
4.关于成长的成语故事:后生可畏
5.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6.后生可畏的故事
7.寓言故事的成语:后生可畏
8.后生可畏是不是褒义词
上文是关于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