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

合集下载

古代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

古代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

古代成语故事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巧借短小精悍而又耐人寻思寻味的寓言故事,给那些人生经历不甚丰富,特别是懵懂的小学生们以某种启发,可谓寓言故事的魅力所在。

关于中国古代的成语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作者为你整理了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大全篇,期望对你们有用!1、明镜高悬传说,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查秦王室存放珍宝的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

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奇的,却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

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反正两面都能照人。

如果用平常姿式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

如果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就可以照出人的五脏六腑(fǔ)。

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

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被它一照,就会发觉她的胆个性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

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不忠于他,所以常常让宫女们照这面镜子,发觉谁的胆个性大,谁的心脏跳得个性,就杀掉谁。

之后,就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判案公平。

2、约法三章秦末,沛公(即刘邦)第一打进秦国都城咸阳,他本来只是个小亭长出身,见秦宫里富丽奢华,美女如云,于是赖在宫中饮酒作乐不愿离开。

张良极力劝说,讲明秦王即因荒淫无道而亡,若刘邦进宫作乐,就会重蹈秦王覆辙,早晚以失败告终。

刘邦这才觉悟过来,他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说:父老忍受秦严格刻薄的刑法很久了!我和诸侯及楚怀王约定,谁先入关谁即称王。

此刻,我同父老们约定三法:杀人者处死刑;伤人和偷窃按情节轻重治罪;秦国的苛法一律废除。

官民均可安居乐业了。

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此刻,凡事先讲定规则,要大家共同遵照之时,人们常用成语约法三章概括。

3、孺子可教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老老人。

只见老人成心把鞋扔下桥底,渐渐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 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

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留意帮老人穿鞋。

10个寓言成语故事3篇

10个寓言成语故事3篇

10个寓言成语故事3篇10个寓言成语故事11、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正确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善于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2、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3、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4、挥戈反日周武王在孟津(在今河南洛阳)东渡黄河,准备讨伐商纣王,河水突然逆流,波浪狂打船只,飓风大作,人马不能相见。

周武王左手紧握大斧,右手高举大旗,瞠目喝斥道:“我去为天下除害,谁敢阻拦!”于是风停波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干大事就要下定排除困难的决心才能扭转危局。

5、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要刻苦自励,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20个寓言成语故事

20个寓言成语故事

20个寓言成语故事1. 井底之蛙:从前有只蛙住在一个井里。

因为它一直生活在这个狭小的井中,所以它认为井是整个世界的全部。

有一天,一只来自大海的海龟经过这口井,向蛙讲述了外面的广阔世界。

蛙听后感到非常震惊,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狭隘视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拓宽自己的眼界,不要被固有的思维局限住了。

2. 杞人忧天:从前有个杞人,他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一天,他看到一只破碗掉到地上,于是他更加担心天会坍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于焦虑和杞人忧天,要学会放松心态,不要为了一些无谓之事而烦恼。

3. 狐假虎威:一只狐狸遇到了一只老虎,为了逃过一劫,它假装很凶猛地吓唬老虎。

老虎被吓到后逃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表面看起来很强大的人并不一定是真的强大,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不要被表象迷惑。

4. 四面楚歌:楚国的国君被敌国围困,四面都是敌人。

他感到非常孤立和无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坚持信念,不要轻易放弃,随时保持乐观的态度。

5. 守株待兔:有个农夫在田地里工作时,发现一只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当场死亡。

农夫决定不再劳动,而是守株待兔。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没有兔子再次出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依靠运气和机遇,要努力工作和奋斗,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

6. 纸上谈兵:一个人只在纸上研究战争策略,却从未参与实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7. 亡羊补牢:一只羊从羊圈逃跑了。

农夫没有及时修补羊圈,导致更多的羊逃跑了。

最后,农夫明白了重要性,并修补了羊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采取行动,不要等到事情变得无法挽回。

8. 蜜蜂采花:蜜蜂采集花蜜时,总是在花朵上转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目标和方向,不能盲目地进行工作和努力。

9. 老马识途:老马在一条陌生的路上带领主人走到了目的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验是宝贵的,老马的智慧和经验帮助主人避免了迷路和危险。

10. 鸠占鹊巢:鸠鸟篡夺了喜鹊的巢穴。

10个寓言成语故事四

10个寓言成语故事四

10个寓言成语故事四寓言成语故事6【黔驴技穷】从前,贵州没有驴。

一个好事者从北方带了一头驴到山脚下吃草。

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起初远远地看着它。

然后他慢慢靠近驴子,被驴子的叫声吓了一跳。

最后,他发现驴子只会用蹄子踢,就跳起来美餐了一顿,没有其他技能。

贵州:今贵州省周边地区;技能:技巧;贫穷:疲惫。

隐喻有限的技巧也用光了。

寓言成语故事7【成语】:掩耳盗铃【拼音】:yǎn ěr dào líng【解释】:盖:盖,盖;偷:偷。

偷铃捂耳朵怕别人听见。

打个比喻,你在欺骗自己,你必须努力掩盖你掩盖不清楚的东西。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他家门口有一座大钟,就想把它偷走。

但是钟太重了,无法携带,所以他拿了一把锤子,试图把它敲碎,一块一块地偷走。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

用铁锥敲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肯定会被抓住。

转念一想,铃声响了可以听到,但是如果捂住耳朵,就什么都听不到了!偷钟:比喻愚人自欺。

《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寓言成语故事8歧路亡羊【读音】qí lù wáng yáng【释义】歧路:岔路;亡:丢失。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出自】《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近义词】误入歧途【反义词】改邪归正【故事】杨朱邻居丢失了羊,于是带着他(邻居)亲属,还请杨朱僮仆一起追赶。

杨朱说:“哈!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因为岔路很多。

”已经回来了,杨朱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弄丢了。

”杨朱问:“怎么会丢了呢?”邻居说:“因为岔路之中还有很多岔路,我不知道羊去了哪条岔路,所以就返回了。

”杨朱(听了邻居说这番话)脸色变得很忧伤,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杨朱门徒都觉得有点奇怪,因此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您这样闷闷不乐不说话,究竟是为什么呢?”杨朱没有回答,他门徒也不知道他要教导什么。

10个寓言成语故事十

10个寓言成语故事十

10个寓言成语故事十成语的成语故事11、出奇制胜【习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大将乐毅攻打齐国时,齐国的田单设法逃到了即墨城,被即墨城推举为守城主将。

燕继续入侵齐国的土地。

田单利用双重间谍离间颜回与的感情,用割齐国的鼻子来振奋齐国的士气,收复齐国的失地。

2、十步芳草【习语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非常重视选拔人才。

他命令右仆射冯德意推荐人才,冯德意未能完成使命。

唐太宗教他:十步之内,芳草萋萋。

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他们,你要利用他们的长处。

冯德义点头称是,于是向唐太宗推荐了很多人才。

3、沧海桑田【习语故事】桑园,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事情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前,王元和马谡、李先念相约去蔡京家喝酒。

王元一行人很快就到了蔡京家,却没有看到马固的到来,于是派使者去请。

麻姑来了,说是奉命来蓬莱游玩。

她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退了一半。

王元说还会有灰尘。

4、不拘一格【成语故事】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朽的清*,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

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了如指掌【成语故事】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

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6、长风破浪【成语故事】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7、拔苗助长【习语故事】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是坏事。

从前,宋朝有一个农民,担心自己地里的秧苗长不高,就天天去地里看。

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的区别

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的区别

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的区别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神话故事: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

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三者之间的区别如下:
首先,从真实性上,神话故事的幻想性要多一些;而寓言和成语故事多是历史真实故事的再造和加工。

其次,从产生的时间上来讲,神话故事总体要早于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

再次,从故事的性质上来讲,神话故事主要反映了原始先民对于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愿望和要求,具有环境客观性;
寓言故事,主要从故事的负面意义起到警示或教育人的作用;
成语故事则是以言简意赅的语言讲述故事,提炼出意义深远的故事,或是正面的肯定,也有负面的教训或警示。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下面就是有关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四字成语寓言故事:诚心所致熊渠子是楚国人,从小决心要练就过硬的射箭本领。

15岁那年,熊渠子辞别父母外出,拜名师学射。

开始时,老师既不给他弓,又不给他箭,而是让他举石锁,熊渠子尽管不理解老师的用意,但是他想,既然老师让他这么做,那总是有道理的。

于是他十分认真地用两只手轮换着将50斤重的大石锁一次又一次举起来。

起初手还发抖,一年后,便举重若轻,50斤重的石锁在熊渠子手里已不算什么,老师便给他换成100斤的石锁继续苦练臂力。

5年后,当熊渠子能举起300斤重的大石锁时,老师交给他一把大硬弓,还是没给他箭,老师让他每天对着目标瞄准,拉开弦和放开弦时双手不能有丝毫的颤动。

熊渠子按照老师的教导又练了3年空弦,老师终于拿出箭来。

这时候的熊渠子除了有强大的臂力外,还练就了一副敏锐精细的眼力,他在老师的指导下,抬弓搭箭,对准目标,百发百中,不论是空中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就连敏捷的野兔子,只要被熊渠子的弓箭瞄准,便都是箭飞靶落,飞禽走兽都不在话下。

更为精彩的是,熊渠子百步开外举箭穿杨的本领,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射手。

25岁那年,熊渠子告别师父回家乡,一路上晓行夜宿。

这一天走在路上,行至一片荒郊时已是夜问。

突然,他看见前面正有一只老虎伏在路边,熊渠子冷不防吓出一身汗,他立刻下意识地抽出箭来,拉开硬弓,奋力朝老虎射去,不偏不斜正好射中。

熊渠子赶紧爬下等待老虎作垂死挣扎。

好一会过去了,老虎一点声响也没有,熊渠子想,老虎怎么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了呢?待他走近一看,哎呀,哪里是什么老虎,原来射中的竟是躺在路边的巨石,而且射出的箭有大半截已深深扎进石头中了。

古代成语寓言故事50个

古代成语寓言故事50个

古代成语寓言故事50个古代成语寓言故事50个如下: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成语解释: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成语解释: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成语解释: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成语解释: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上行下效
晏子辞世已经17年了。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

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直到下午才散。

酒后,君臣余兴未尽,大家提出一起射箭比武。

轮到齐景公,他举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在那里大声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见此情景,连忙走到景公身旁。

景公伤感地对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

晏子死了已经17年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

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弦章听了,深有感触。

他回答景公说:“这就是大臣们的不贤啊。

论智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

不过呢,话又说回来了,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上行下效’。

不是吗?国君喜欢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学着穿什么衣服;国君喜欢吃什么东西,臣子也学着吃什么东西。

有一种叫尺蠖(huo)的小虫子,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蓝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又变成蓝色。

刚才您说,17年来没有人再指出过您的过失,这是否是因为晏子去世后,您就不再喜欢听人家批评您,而只喜欢听奉承话所造成的呢?”
一席话说得齐景公心里亮堂了,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太好了,今天这一番话,教我豁然开朗。

这是你做了先生,我做了学生了。


看来,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评,才会经常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建议;如果总是听到别人恭维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

弦章的话是有道理的。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的启示:
不要自满自负,要学会隐忍和虚心。

在适当的时候要主动勇敢地向前辈表现自己,让其指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建议和意见。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智辨盗贼
陈述古是枢密院直学士。

那一年,他走马上任到建州浦城县担任县令。

陈述古刚到任没几天,便遇到审理一宗盗窃案。

根据案子线索,他派人将好几个盗窃嫌疑犯抓捕归案。

可是这些人都拒不承认自己偷了东西,都说自己冤枉。

陈述古先让衙役把这些嫌疑犯带下去,再作计较。

第二天,陈述古将这些嫌疑犯全都带上来,他对这些人说:“你们中谁是真正的罪犯,本官自能查个水落石出。

后院庙里有一口钟,它能分辨谁是盗贼,极为灵验。

”他让下属将这些嫌疑犯一行人带到官署后院,陈述古严肃地对他们说:“你们进去走到钟边,每人用手摸一下钟。

没有偷东西的人,摸这口钟时,悄无声息;偷东西的人摸这口钟时,钟会发出洪亮的响声。


接着,陈述古亲自率同僚们先站在钟前围成一圈,闭目祈祷,十分肃敬。

祭祀完毕,又用帷帐将钟罩起来。

然后,命抓来的嫌疑犯每人伸手去帷帐里摸钟。

都摸完了,却没听到钟发出半点声响。

那真正的盗贼心中窃喜,他混在这些嫌疑犯中庆幸自己聪明,躲过了大钟的检验。

可是,在出庙门时,陈述古命这些嫌疑犯一个个伸出手来检查,发现手上都有墨汁,唯独一个人手上没有墨汁。

陈述古厉声喝道:“将此盗贼拿下!休得蒙混过关!”盗贼冷不防吓得心惊肉跳,自知已是逃脱不过,只得从实招认自己便是那个偷东西的盗贼。

原来,陈述古用帷帐将钟罩起来之前,已先命人将墨汁涂在了钟上。

他判断那些人的心理,没偷东西的不怕摸钟会发出声响,而偷了东西的贼定然不敢摸钟,因为他唯恐钟会发出声响而暴露了自己,因此他的手上没有墨汁。

那个盗贼自以为聪明,他伸出手去假装摸钟却并未摸,正好中了陈述古的妙计。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挥斧如风
战国时,有一个叫惠施的人,他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哲学家。

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学上他们又是一对观点不同的对手。

庄子与惠施经常在一起讨论切磋学问。

他们在互相争论研讨中不断深化、提高各自的学识。

特别是庄子,从惠施那里受到很多启发。

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才智过人、博古通今,能与自己交心、驳难、使自己受益匪浅的朋友了。

因此,庄子感到十分痛惜。

一天,庄子给一个朋友送葬,路过惠施的墓地,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为了缅怀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响的朋友,他回过头去给同行的人讲了一个故事:
在楚国的都城郢地,有这样一个泥水匠。

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涂抹了一层像苍蝇翅膀一样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后请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匠用斧子将鼻尖上的白灰砍下来。

石木匠点头答应了。

只见他毫不犹豫地飞快抡起斧头,一阵风似地向前挥去,一眨眼工夫就削掉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

看起来,石木匠挥斧好像十分随意,但他却丝毫没有伤着泥水匠的鼻子;泥水匠呢,接受挥来的斧子也算是不要命的,可他却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心不跳,泰然自若。

倒是旁边的人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

后来,这件事被宋元君知道了。

宋元君十分佩服这位木匠的高超技艺,便派人把他找了去。

宋元君对姓石的木匠说:“你能不能再做一次给我看看?”
木匠摇摇头说:“小人的确曾经为朋友用斧头砍削过鼻尖上的白灰。

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我的'这位好朋友现在已不在人世了,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跟我配合默契的人了。


庄子讲完了故事,十分伤感地看着惠施的坟墓,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自言自语地说:“自从惠施先生去世以后,我也失去了与我配合的人,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能够找到一位与我进行辩论的人了!”
庄子和石木匠的感受向我们表明,高深的学问和精湛技艺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外界环境;红花虽好,还要kao绿叶扶持。

一个人如果不注意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吸取营养,他的智慧和技巧是难以得到发挥和施展的。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韩娥善歌
从前,韩国有位歌唱家名叫韩娥,要到位于东方的齐国去,不想在半路上就断了钱粮,从而使基本生活都发生了困难。

为了度过这一难关,她在经过齐国都城西边的雍门时,便用卖唱来换取食物。

韩娥唱起歌来,情感是相当投入的,以至在她离开了这个地方以后,她那美妙绝伦的余音还仿佛在城门的梁柱之间缭绕,竟至三日不绝于耳;凡是聆听过韩娥歌唱的人,都还沉浸在她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好像她并没有离开一样。

有一天,韩娥来到一家旅店投宿时,店小二狗眼看人,见她穷愁潦倒,便当众羞辱她。

韩娥为此伤心至极,禁不住拖着长音痛哭不已。

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得方圆一里之内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为之动容,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

后来,韩娥难以安身,便离开了这家旅店。

人们发现之后,急急忙忙分头去追赶她,将她请回来,再为劳苦大众纵情高歌一曲。

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扫而光。

为了感谢韩娥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大家送给韩娥许多财物和礼品,使她满载而归。

寓言启示: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大众共悲欢,成为他们忠实的代言人。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