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养牟氏角毛藻对弧菌抑制效果研究
投喂牟氏角毛藻对对虾幼体变态的效果

投喂牟氏角毛藻对对虾幼体变态的效果
张翠英
【期刊名称】《水产科技情报》
【年(卷),期】1982(000)005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对虾人工养殖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因而虾苗的需要量亦随之大幅度增加。
目前,各地育苗场在人工育苗方面尚存在育苗不稳定等问题。
影响育苗不稳定的因素很多,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作者认为溞状幼体的正常变态是搞好育苗的关键。
因而,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张翠英
【作者单位】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8
【相关文献】
1.光照对凡纳滨对虾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J], 欧黄思;梁华芳
2.氨氮和硫化氢对日本对虾幼体生长和变态发育的影响 [J], 王仁杰;姜令绪;李建
3.山西解池卤虫品系的特征及其投喂对虾幼体的饵料效果分析 [J], 蔡生力;陈汇远
4.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的影响 [J], 杨章武;卢小宁;郑雅友;李正良
5.胶红酵母分离鉴定及其对凡纳滨对虾幼体存活和变态的影响 [J], 宁为民;温崇庆;黄雪敏;柳敬旺;陈杰世;吕杰伟;梁华芳;薛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1种天然药物对弧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的观察

11种天然药物对弧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的观察
王雷;李光友;毛远兴
【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于1991年3-4月应用纸片法定量测定了海洋及陆地来源的11种天然药物提取物地中国对虾的主要致病菌-弧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对弧菌高度敏感的药物有5种,中度敏感的药物有3种,不敏感药物有3种,并且5种高度敏感药物的抑菌效果均优于绝大多数抗菌素。
为在对虾养殖中选择高效,低毒的天然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1页(P338)
【作者】王雷;李光友;毛远兴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5.26
【相关文献】
1.临床常用药物对体外培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效果比较 [J], 孙亚杰;林婷婷;何彦津;朱利民;高扬;周波
2.临床常用药物对体外培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效果比较 [J], 孙亚杰;林婷婷;何彦津;朱利民;高扬;周波;
3.“九○安”对血吸虫病化疗牛药物副反应的抑制效果观察 [J], 王庭林
4.菌毒康对几种病原菌的体外抑制效果观察 [J], 陈顺武;罗先志
5.葡萄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天然药物的抑制效果评价 [J], 张威;周勇;彭言劼;刘忠;郑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海洋浮游微藻影响太平洋纺锤水蚤存活、发育和繁殖的比较研究

三种海洋浮游微藻影响太平洋纺锤水蚤存活、发育和繁殖的比较研究陈志刚,王桂忠*,吴荔生,贾启龙(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05) *通信作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摘要:采用实验生态的方法,研究了三种海洋浮游微藻对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实验以不同浓度的微藻投喂太平洋纺锤水蚤,测定了无节幼体发育到桡足幼体、桡足幼体发育到成体的时间和最终存活率,以及发育到成体后,在各个浓度下,成体每天的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
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适宜于作为太平洋纺锤水蚤生长、繁殖的饵料;摄食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lleri)的太平洋纺锤水蚤可以完成无节幼体到成体的发育,但牟氏角毛藻对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牟氏角毛藻对太平洋纺锤水蚤产卵量和卵孵化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只有在低浓度时(0.35ugC/ml),成体产卵量和卵的孵化才正常,当牟氏角毛藻浓度达到1.7 ugC/ml或更高时,该桡足类的产卵量下降,且没有卵能孵化出幼体,表明牟氏角毛藻显著抑制了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繁殖过程。
关键词:微藻;太平洋纺锤水蚤;发育;繁殖;存活硅藻是草食性浮游动物(如桡足类)的主要食物,占全球初级生产的25%[1],海洋桡足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次级消费者,浮游桡足类占海洋浮游动物生物量的80%,在食物网中,它是初级生产者与高营养级消费者连接的重要环节。
桡足类作为鱼类的生物饵料,其生物量影响着鱼类的种群数量,因此近十几年来,对于硅藻与桡足类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有些研究认为硅藻对海洋桡足类的发育和繁殖有抑制作用。
Ianora 等[2]分别用甲藻的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和硅藻的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 投喂柱形宽水蚤(Temora stylifera),发现在硅藻投喂组中桡足类卵的孵化被抑制;Turner等[3]、Dutz等[4]分别用单种硅藻,如:圆海链藻、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投喂桡足类一段时间后得到类似的结果。
培养好基础饵料生物是防抑虾病的重要措施

正常的方法是经过清池后,纳入经60 80 目 筛绢 过滤的海水 ,旧虾池施无机肥 ,氮 、磷肥的比例 5 10:1, 氮肥常用尿素、 硫酸铰、 硝酸馁、 碳酸钱、 氯化钱等。磷肥用过磷酸钙、汤姆磷肥。首次使用剂
34
术
量氮肥为2- 4 克/ 米 3, 磷肥0.4 0.8 克 / 米 ’ ,以后每 5- 7 天追肥一次, 根据水色决定用量, 通常为首次的 1/2 1/3。 若是新池, 单用化肥不易培养水色, 可以与 有机肥混合使用。通常可用鸡粪 (经发酵) ,每亩 20 30 千克, 必要时再施一些化肥。为了减少施肥引 起氨氮残留, 根据台湾省一些养虾者的经验,主张氮 肥使用碳酸钱较为理想。 为了较好的培养饵料生物, 不少地区养虾者,除 了施肥之外, 还施一些植物生长素、 水产专用肥等, 同时施一些微生态制剂。通过这些措施,一般施肥后 2- 3 天,虾池的水色变浓,繁殖大量浮游植物。水的 颜色与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有密切关系,在虾池海水比
藻类, 浮游动物、 有益微生物以及 小型的底栖生物等种类。根据对虾 在天然水域摄食及虾池出现的优势 藻类,有硅藻门的角毛藻 、 骨条藻、舟形藻、小环 藻、 新月菱形藻等; 绿藻门的小球藻、 扁藻、波吉卵 囊藻、 衣藻。金藻门的湛江又鞭金藻; 蓝藻门的小颤 藻、 小席藻; 甲藻门的扁形甲藻等数十种。此外, 还 有浮游动物中的轮虫、 挠足类 、 枝角类及各种海产甲 壳类、贝类的幼体,以及小型的多毛类、 寡毛类、 线 虫等等。 如果当地海区资源有限,可以移植一些底栖生物 繁殖, 补充天然饵料生物不足。在北方养虾经常采捕 钩虾、 螺赢蜚、 沙蚕、 拟沼螺等饵料生物, 移植到虾 池内,多年实践证明效果不错。在南海区天然生长数 量不少的端足类也可以引入虾池中, 对早期对虾生长 也很有好处。因为甲壳动物常带有病毒, 引种前要检 疫后才进行, 若带有病毒的绝不能引种。
球等鞭金藻与4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

球等鞭金藻与4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孙颖颖;阎斌伦;王长海【期刊名称】《海洋通报》【年(卷),期】2009(028)005【摘要】利用交叉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球等鞭金藻与纤细角毛藻、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等4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这4种海洋微藻的胞外滤液萃取物.结果表明,(1) 球等鞭金藻胞外滤液浓度大于40% 时,显著抑制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和牟氏角毛藻的生长,而对纤细角毛藻的生长则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但当胞外滤液浓度大于80% 时则对纤细角毛藻的生长也表现出抑制作用.纤细角毛藻、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的滤液浓度大于40%时,对球等鞭金藻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三角褐指藻胞外滤液浓度大于80% 时才能抑制球等鞭金藻的生长.(2) 4种海洋微藻胞外滤液的萃取物能明显抑制球等鞭金藻的生长.(3)纤细角毛藻、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的胞外滤液分别包含8种、5种、6种和7种物质,同时结果还表明4种海洋微藻产生的抑制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化感物质并不相同.【总页数】6页(P79-84)【作者】孙颖颖;阎斌伦;王长海【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连云港,222005;烟台大学,海洋学院,山东,烟台,264005;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辽宁,大连,116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32【相关文献】1.杜氏盐藻与4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 [J], 潘远健;金刚;代建国;丁莉;张丽君;栾崇林;于化泓2.海洋微藻间竞争研究进展 [J], 潘克厚;王金凤;朱葆华3.大型海藻与海洋微藻间竞争研究进展 [J], 南春容;董双林4.解淀粉芽孢杆菌化感作用对球等鞭金藻生长抑制效果 [J], 李晓英;陈义华;赵裕超;冯森磊;李雯倩;朱强;董志国5.3种淡水微藻相互间化感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尹思成;马逸驰;王先云;尚光霞;王丽卿;张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拮抗弧菌的海洋微生物的筛选

拮抗弧菌的海洋微生物的筛选包艳春;陈苛蒙;徐哲;王冠天;权春善;金黎明【期刊名称】《山东化工》【年(卷),期】2017(046)019【摘要】从北冰洋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的39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出对弧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目的海洋菌.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出1株对弧菌抑制效果最好的菌株,即90号菌株.对90号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包括革兰氏染色实验,糖发酵实验,明胶水解实验和苯丙氨酸脱氨酶实验,过氧化氢酶实验.结果表明,90号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产明胶酶、过氧化氢酶,不产生苯丙氨酸脱氨酶.【总页数】2页(P48-49)【作者】包艳春;陈苛蒙;徐哲;王冠天;权春善;金黎明【作者单位】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民族大学),辽宁大连116600;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民族大学),辽宁大连 116600;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民族大学),辽宁大连 116600;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 116024;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民族大学),辽宁大连 116600;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民族大学),辽宁大连11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2【相关文献】1.副溶血性弧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拮抗条件 [J], 杨胜远;韦锦2.一株拮抗黄曲霉的海洋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J], 金黎明;权春善;赵晶;侯熙彦;宫小明;郝苗;3.对虾源副溶血弧菌拮抗菌的筛选与评价 [J], 甄晓然; 徐锦忠; 沈辉; 万夕和; 蒋葛; 范贤平; 乔毅; 史文军; 朱志杨; 沙士兵4.拮抗大肠杆菌的海洋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J], 王晓彤;金黎明;俞勇;宫小明;权春善;赵晶;侯熙彦5.一株副溶血性弧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物质特性研究 [J], 刘婷;尹启蒙;周滟晴;赵帅东;季旭;张晓妍;王浩鹏;汪立平;樊现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牟氏角毛藻规模化培育过程中营养因子的筛选

牟氏角毛藻规模化培育过程中营养因子的筛选林权卓;吴悦;陆丰逸;李色东【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2页(P50-51)【作者】林权卓;吴悦;陆丰逸;李色东【作者单位】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73;南海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73;南海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73;南海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73;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广东湛江524039;南海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正文语种】中文牟氏角毛藻属耐高温种类,适合夏季培养,是双壳贝类、海胆、海参、甲壳类等幼体的优质饵料。
本研究以f/2培养基为基础,对牟氏角毛藻重要生长因子CO2和氮源类型进行优化,探索符合其规模化生产的模式。
1.藻种牟氏角毛藻为本公司保存,生产性状优良,无杂藻,无污染。
2.试验方法(1)CO2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设置通CO2组(实验组)与未通CO2组(对照组)。
实验组在跑道式生物反应池进行。
跑道池面积200米2,培养溶液深25~30厘米。
通过原位补碳系统调节pH值,反馈控制CO2的释放。
反应池白天全天搅拌增氧,夜里定时搅拌(每小时搅拌15分钟)。
对照组不补充CO2,其他条件与实验组一致。
数据采集:每天8、12、18时测定藻液pH值及OD680nm值。
(2)牟氏角毛藻规模化培育氮源的筛选。
设置3个组,分别为硝酸钠组、尿素组、碳酸氢铵组,跑道池CO2通气培养、控制pH值在8.0。
数据采集:每两天进行采样,藻液离心后用蒸馏水反复洗涤3次,干燥称重,测定生物量干重及总脂肪酸产率。
1.补充CO2对牟氏角毛藻的影响(图1、2)由图1和图2可知,未通CO2组pH值较高,午后pH值均在9以上,OD680nm值均在0.2左右;而通CO2组pH值较稳定,维持在8左右。
藻菌混合固定化培养及其在海水人工育苗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藻菌混合固定化培养及其在海水人工育苗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渔业资源的短缺和污染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保障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构建一个可靠的海水人工育苗体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藻菌混合固定化培养是一种新型的海水人工育苗技术,具有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水平和减轻环境污染等特点。
因此,深入探究藻菌混合固定化培养技术在海水人工育苗中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藻菌混合固定化培养技术在海水人工育苗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不同的海水养殖场进行调查分析,选择出适合藻菌混合固定化培养技术的养殖场。
2.采用混合培养方法进行海产动物的生产,比较不同混合比例对海产动物生长的影响。
3.在海水养殖场进行实际操作,检测固定化培养技术在海水人工育苗中的效果,包括生长速度、生长率、体重和饲料利用率等指标的测定。
4.结合环境评估指标,评估固定化培养技术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完善藻菌混合固定化培养技术在海水人工育苗中的应用。
三、预期结果和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如下:1.明确藻菌混合固定化培养技术在海水人工育苗中的适用范围,并确定合适的混合比例。
2.探究藻菌混合固定化培养技术对海产动物生长的影响,并提高养殖效益。
3.通过现场实验对固定化培养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估,为海水人工育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本研究的创新点如下:1.深入探究藻菌混合固定化培养技术在海水人工育苗中的应用,为海洋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在环境评估指标方面,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研究进度安排1.调研和文献综述(2周)2.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的确定(2周)3.实验操作和数据的采集(4周)4.数据统计和分析(3周)5.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2周)6.论文撰写和最终答辩(3周)五、研究团队及其分工本研究团队由4名成员组成,分工如下:1.组长:负责总体规划和实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角毛藻亲和力强而且能相互促进生长 。; 抑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 : S963121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 2227 ( 2005 ) 04 - 0041 - 06
( Z +A ) ( Z +B )
250 × 10
按表 1 中设计方案 , 弧菌经 2216E 液体培养基 活化培养并适当稀释后 , 分别加入 200 mL 的不同 浓度角毛藻液中 (角毛藻约经过 5 d光照培养 ) 。 按方法 111 培养 , 定期检测弧菌 、异养细菌的 数量变化 , 并同时测定藻密度 , 一般每隔 1 ~5 d 检测 1 次 , 直到 TCBS培养基检测不出弧菌为止 。
作者简介 : 姚雪梅 ( 1972 - ) 女 , 硕士 , 讲师 , 从事教学工作 。 E 2 mail: yaoxm72@ eyou1 com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42
第 1 卷第 4 期 2 0 0 5年 8月
南 方 水 产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
Vol11, No14 Aug . , 2005
人工培养牟氏角毛藻对弧菌抑制效果研究
姚雪梅 , 王 , 王 思, 周 平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 海南 海口 570228 )
Abstrac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different density of Chaetoceros m uelleri on the vibrios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 The results show that m icroalgae culture system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vibrios . And the more algae density is, the better the inhibitory effect is .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m icroalgae culture system to V ibrio a lg inoly ticus is stronger than that to V 1 pa rahaem oly ticus . V ibrios can make use of algae nutrition and grow rap idly, but can′ t p romote or inhibit algae cell from grow ing . In the m icroalgae culture system , the grow th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 varied w ith the density of algae. But at the latter stage of m icroalgae ′ s grow ing, the quantity of heterotrophic bac2
摘要 : 研究了不同接种密度的牟氏角毛藻培育系统对 2 种弧菌的抑制效果及其相关性 。结果表明 : 牟氏角毛藻 培育系统能够抑制 2 种弧菌的生长 , 并随着接种密度增加其抑制弧菌所需时间缩短 ; 其中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效 果好于溶藻弧菌 , 2 种弧菌均可利用牟氏角毛藻营养盐进行快速生长 , 但是它并没有促进或抑制角毛藻细胞的生 长 ; 加入弧菌的角毛藻培育系统中异养细菌的生长随着角毛藻的生长而变化 , 但是当角毛藻生长到后期 , 总的
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 , 试验分 2 组进行 : 一组 是角毛藻 (其接种密度分别用 K、A、B 表示 ) 与 副溶血弧菌 (其浓度分别用 O、 X1 、 Y1 、 Z1 代 表 ) ; 另一组是角毛藻与溶藻弧菌 (其浓度分别用
O、 X2 、 Y2 、 Z2 代表 ) , 设计方案相同 , 如下表 :
2 X (1 × 10 )
不接种组 ( K) w ithout C 1m uelleri -1 0cell ・ mL 未抑制 未抑制 未抑制 未抑制 未抑制 未抑制
藻细胞接种密度 (A ) C 1m uelleri density 4 -1 5× 10 cell ・ mL
8 12 12 10 14 18
2 结果
211 角毛藻培育系统对弧菌的抑制效果
试验结果见表 2, 2 种弧菌在未接种角毛藻的 营养盐里均能迅速生长 , 而在接种角毛藻的 2 组试 验中 , 生长都受到抑制 。但抑制所需的时间 , 与角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4期
姚雪梅等 : 人工培养牟氏角毛藻对弧菌抑制效果研究
43
毛藻接种密度有关 , 接种密度越高抑制 2 种弧菌越 快 。还发现在同样的条件下角毛藻对副溶血弧菌的
抑制效果好于溶藻弧菌 。
表 2 人工培养角毛藻抑制弧菌所需时间 Tab12 T i m e for i n h ib itin g v ibr io in the artif ic iel culture C 1m u e lle ri system d 抑制弧菌所需天数 tim e for inhibiting vibrio 弧菌种类 vibrio species 浓度 / -1 CFU・ mL density
表 1 角毛藻培育系统与弧菌相关性的双因素实验设计
Tab11 B i2factor exper i m en t design of the rela tion sh ip between C 1m u elleri culture system and v ibr io
角毛藻接种密度 C1m uelleri density -1 ( cell ・ mL ) 不接种角毛藻 ( K组 ) w ithout C 1m uelleri
114 实验设计方法
- 1
试验 用 的 牟 氏 角 毛 藻 ( Chaetoceros m uelleri Lemm ermann ) 取自本学院藻种库 。经 TCBS 培养 基检测无弧菌 , 在 2216E 培养基平板上涂布检测 到异养细菌 , 并观察和计数异养细菌的种类及数 量 。此异养细菌我们称之为 “ 与藻共存异养细菌 ” 或 “ 藻际细菌 ” 。 角毛藻培养液的母液灭菌后备用 , 在培养藻 时 , 按 1 ζ 1 000 比例加到无菌海水作为角毛藻培 养液 , 在藻种传代及培养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南 方 水 产
第 1卷
一种独特的可称之为藻际的微环境 ; 在这种环境中 聚集着大量细菌
[1]
规则 , 培养温度为 27 ± 1 ℃, 光照度为 2 000 lx, 光暗周期比是 14 h ζ 10 h, 为了促进角毛藻的生长 每天早晚各摇瓶 1 次 。 母液 的 配 方 : NaNO3 100 g, NaH2 PO4 10 g,
弧菌是水产养殖业中重要的致病菌之一 , 对水 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目前对弧菌病的 防治主要是靠药物的处理 , 这既破坏了水体环境中 的微生态平衡 , 同时也对养殖对象的品质有一定 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市场对水产养殖食品的品质要 求很高 , 尤其是药物的残留是限制出口创汇的重要 指标 。因此提高商品的经济效益 、产品的品质和保
5 -1 teria reached a stable value ( about 2 × 10 CFU・ mL ) and the number of strain A was far beyond the total of other heterotrophic bac2
teria. A mutual grow th existed in strain A and chaetoceros because of the high affinity . Key words: Chaetoceros m uelleri culture system; V ibrio a lg inoly ticus; V 1 pa rahaem oly ticus;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hibitory effect
Fe2 SO4 215 g, M nSO4 0125 g, EDTA・ Na2 20 g, Vb1 60 mg, Vb12 50 μg, NaSiO3 5 g, 蒸馏水 1 000 mL。 112 弧菌菌株来源及培养方法 2株 弧 菌 菌 株 分 别 为 : 副 溶 血 弧 菌
pa rahaem oly ticus) 、溶藻弧菌
( V ibrio
( V 1 a lg inoly ticus) , 于
2003 年 10 月从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虾塘分离所得 ; 2216E 液体培养基 , 34 ℃ 培养 。 113 角毛藻及细菌计数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1 藻种和异养细菌来源及培养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计计数角毛藻细胞的浓度 (单 - 1 位是 cell ・ mL ) , 并配合使用血球计数板来校正 。 采用 TCB S培养基平板涂布 30 ℃ 培养 2 d, 计数弧 菌数 ; 用 2216E 培养基平板涂布 30 ℃光照培养 7 d, 计数异养细菌 (包括弧菌 ) 数量 , 单位是 CFU ・ mL 。
藻细胞接种密度 (B ) C1m uelleri density 4 -1 250 × 10 cell ・ mL
4 8 9 6 10 16
V 1 pa rahaem olyticus
。由于藻菌间的相互作用及双
向选择 , 即可形成以藻为基础的特定的具有独特作 [2] 用的与藻共存细菌群落 (藻际细菌 ) 。在这特定 的藻 2 菌生态系中 , 其固有的生物结构能对外来影 响因素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复原性的特点 。林伟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