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茂名二模 广东省茂名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广东省茂名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茂名二模化学

广东省茂名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茂名二模化学

广东省茂名市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茂名二模化学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碘水鉴别蔗糖和葡萄糖B.石油裂解气产物可用于制备塑料C.CH2=CH2和CH3CH2Cl都属于烃D.蛋白质、油脂均属高分子化合物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Ca2+、H+、S2-、ClO-B.Na+、Ba2+、OH-、SO42-C.NH4+、Cl-、Na+、SO42-D.H+、Cl-、Fe2+、NO3-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9 g H2O含有n A个氧原子B.0.1 mol·L-1NaHCO3溶液含有0.1 n A个HCO3—C.常温下,22.4 L SO2含有n A个SO2分子D.1 mol Fe与足量的Cl2反应, 转移3 n A 个电子10.下列是某同学学习氨和铵盐的性质总结,相关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比较氨水和NaOH碱性强弱B.将NH3﹒H2O溶液缓慢滴入AlCl3溶液中,研究Al2O3的两性C. 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产生的白烟D.加热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11.下图是某同学用Cu在Fe片上镀铜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2+在A极被还原B.溶液蓝色逐渐变浅C.铜片连接A极,铁制品连接B极D.A极和B极直接相连,铜片被氧化12.甲、乙、丙、丁四种元素位于同一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已知:甲最外层电子数最少,丁氢化物水溶液是一种常见强酸,丙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两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甲<乙B.最外层电子数:乙>丙C.电解甲和丁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获得甲单质D.丙的氧化物溶于甲的氧化物的水化物23.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1○2○3○4A.用装置○1制备O2B.用装置○2滴定变质Na2SO3含量C.装置○3白色固体先变浅黄后变黑,则S溶解度:AgCl>AgBr>Ag2D.溶液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22.常温下,有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 l·L—1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COOH溶液的pH=1B.往醋酸溶液中加水,c(OH—) 和c(H+)均增大C.两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H3COO—)D.两溶液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可能存在:c(CH 3COO —) ﹥c(Na +)30.(16分)化合物IV 为一种重要化工中间体,其合成方法如下:CH 3O 3CH 3Br CHO OCH 3BrCOOHOCu(OH)2CH 3BrCOOHOH化合物I化合物II化合物III化合物IVZn/H 2OH /Ni(1)化合物II 的化学式为 (2)反应○2的反应类型为 ,1mol 化合物III 与足量NaOH 反应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广东省茂名市高考理综-化学二模试卷

广东省茂名市高考理综-化学二模试卷

广东省茂名市高考理综-化学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42分)1. (6分) (2015高二下·枣阳期中) X与的两种微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B .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C . 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D . 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同2. (6分) (2016高三上·吉安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使用可再生资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替代有机溶剂、注重原子的经济性、采用低能耗生产工艺都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B . 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其晶体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调节溶液的pH可改变它的溶解度C . 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橡胶老化、海水制镁、纯碱晶体风化、纤维素制火棉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D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PM2.5在空气中只形成气溶胶3. (6分)(2020·深圳模拟) 实验室制备莫尔盐[(NH4)2SO4 .FeSO4·6H2O]的过程是:向稀H2SO4中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H4)2SO4饱和溶液。

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莫尔盐晶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铁屑上若有少量铁锈,将导致莫尔盐中混入杂质Fe2(SO4)3B . 蒸发浓缩使用的仪器有坩埚、玻璃棒、酒精灯C . 室温时,莫尔盐的溶解度比(NH4)2SO4和FeSO4的都小D . 晶体析出后,取少量母液加入K3[Fe(CN)6],无蓝色沉淀生成4. (6分)(2020·深圳模拟) 硅是制作光伏电池的关键材料。

在Si晶体中掺杂不同种类的元素,可形成多电子的n型或缺电子的p型半导体。

n型和p型半导体相互叠加形成p-n结,此时自由电子发生扩散运动,在交界面处形成电场。

[VIP专享]广东茂名市2015年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VIP专享]广东茂名市2015年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C.1 mol Na2O2 和足量 CO2 反应产生 nA 个 O2 分子
D.常温常压下,22.4 L 的 SO2 中含有 nA 个 SO2 分子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油加入稀硫酸生产肥皂
B.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成分相同
43m1m“-”J520Gm01m24“492k-Z(1)g2L3-”3060@k%3-g“/1”7mD2%BJ/Tg0d1-ZP318¬-A_2"o70)Xc0?y258z6n”217 NE)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A 茂名市 2015 年第二次高考模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 4 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Fe3+、K+、Br 、SCN
B.c(A-)+ c(HA)=0.05
mol·L-1
C.c(Na+)> c(A-)> c(HA)>c(OH-)
D.c(HA)+ c(H+)= c(A-
)+ c(OH-)
11. 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 X 的最低负
价与 Y 的最高正价代数和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理科综合试卷 第 2 页(共 12 页)
30.(16 分)由有机物Ⅰ合成Ⅳ(香豆素)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分子式:丙烯酸甲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类型:Ⅰ→Ⅱ
;若要Ⅱ→Ⅲ的反应完全,则Ⅱ→Ⅲ 反应需

广东省茂名市高考理综-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广东省茂名市高考理综-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广东省茂名市高考理综-化学二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9高二上·日喀则期末)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酸现HX、HY、HZ的溶液,其pH依次为4、5、6,则KX、KY、KZ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 KX、KZ、KYB . KX、KY、KZC . KZ、KY、KXD . KY、KZ、KX2. (2分)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0.1 mol·L-1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相等的是()A . 150 mL 0.1 mol·L-1 NaCl溶液B . 75 mL 0.2 mol·L-1 NH4Cl溶液C . 300 mL 0.1 mol·L-1 KCl溶液D . 150 mL 0.1 mol·L-1 FeCl3溶液3. (2分) (2016高三上·吉安期中) 下列说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B . 容量瓶、量筒个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容量瓶无“0”刻度,量筒、滴定管有“0”刻度;实验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C . 为实验安全,金属钠切割下来的表层物质反应放回原试剂瓶,不能再研磨氯酸钾或硝酸钾D . 皂化反应结束后的混合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再通过分液操作分离出硬质酸钠4. (2分) (2015高二上·南充期末) 下列对分子及其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 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B . 乳酸[CH3CH(OH)COOH]中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C . 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多种配体具有很强的结合力,因而,只有过渡金属才能形成配合物D . 已知酸性:H3PO4>HClO,是因为H3PO4分子中有1个非羟基氧原子为05. (2分)(2017·闵行模拟) 将后者逐渐滴入(或通入)前者至过量,有沉淀产生且最终消失的是()A . 氯化铝、氨水B . 氢硫酸、氧气C . 硫酸铝、氢氧化钠D . 氯化亚铁、氯气6. (2分)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B .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C . 易溶物是强电解质,难溶物一定是弱电解质D . 硫酸钡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但溶于水的硫酸钡全部电离,所以硫酸钡是强电解质7. (2分) (2019高二上·贺州期末) 比亚迪公司开发了具有多项专利的锂钒氧化物二次电池,其对环境无污染,能量密度高,电池总反应为:。

广东省茂名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茂名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茂名市2015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3分)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Fe3+、K+、Br﹣、SCN﹣B.NH4+、Na+、CO32﹣、OH﹣C.K+、Na+、PO43﹣NO3﹣D.Al3+、Mg2+、SO42﹣HCO3﹣2.(3分)设m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gC2H4中含有2m个C﹣H键B.1mol.L﹣1 NH3•H2O溶液中含有n A个NH4+C.1molNa2O2和足量CO2反应产生n A个O2分子D.常温常压下,22.4L的SO2中含有n A个SO2分子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物油加入稀硫酸生产肥皂B.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成分相同C.乙烯和乙醛都能发生加成反应D.石油裂解和蔗糖水解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4.(3分)在100ml,0.1mol•L﹣1HA的溶液中,c(H+)=0.05mol•L﹣1,往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度的NaOH溶液(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c(A﹣)>c(H+)>c(OH﹣) B.c(A﹣)+c(HA)=0.05mol•L﹣1C.c(Na+)>c(A﹣)>c(HA)>c(OH﹣)D.c(HA)+c(H+)=c(A﹣)+c(OH﹣)5.(3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X的最低负价与Y的最高正价代数和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 Z WA.X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B.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酸性比W的强C.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W的强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r(X)6.(3分)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I 叙述IIA 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除去苯甲酸中混有的泥沙B NH4Cl受热容易分解加热NH4Cl制备NH3C SO2具有漂白性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D 某温度下,碳酸的K1=4.4×10﹣7,次氯酸的K=2.98×10﹣8用CO2和NaClO制备HClO A.A B.B C.C D.D7.(3分)下列实验能到达预期目的是()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 测定同浓度的Na3PO4和Na2SO4水溶液的pH 探究磷、硫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B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4滴稀硫酸,煮沸几分钟,冷却,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溶加热检验蔗糖是否已水解C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产生气体直接通入酸性kMnO4溶液检验乙烯的生成D 向AgCl沉淀中滴加少量KI溶液,观察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验证K sρ(AgCl)>K sρ(AgI)A.A B.B C.C D.D8.(3分)探究电解精炼铜(粗铜含有Ag、Zn、Fe)和电化学腐蚀装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精炼铜时,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Y电极反应为:Cu2++2e+=CuB.精炼铜时,溶液中Ag+、Zn2+、Fe2+浓度增大C.X电极为石墨,Y电极为Cu,则铜收到保护D.X电极为Fe,Y电极为Cu,则铁收到保护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8分)9.由有机物Ⅰ合成Ⅳ(香豆素)的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分子式:丙烯酸甲酯(2)写出反应类型:Ⅰ→Ⅱ.若要Ⅱ→Ⅲ的反应完全,则Ⅱ→Ⅲ反应需要的条件是(3)已知化合物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写出结构简式:Ⅳ(4)化合物Ⅴ是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Ⅴ有如下特征:分子中除苯环外,无其它环状结构;在核磁共振氨谱图中,有四个吸收峰,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Ⅴ最多能与2mol的NaOH反应.Ⅴ的结构简式为(5)根据已有知识并模仿香豆素合成路线的相关反应,试写出氯苯和丙烯(CH2=CH﹣CH3)为原料,合成的化学方程式(无机试剂任选)、.10.(15分)二甲酯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本成为21世纪的“清洁能源”,以下为其中一种合成二甲酯的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作用下,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如下反应:①CO2(g)+3H2(g)⇌CH3OH(g)+H2O(g);△H1=﹣49.1kJ•mol﹣1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4.5kJ•mol﹣1③CO2(g)+H2⇌CO(M)+H2(g);△H3=+41.2kJ•mol﹣1(1)写出CO2(g)加H2(g)转化为CH3OCH3(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2)一定条件下,原料气中n(H2)/n(CO2)比值和温度对CO2转化率影响的实验数据如图1 ①温度为T1K时,在1L反应容器中投入2molCO2和8molH2进行反应.试计算达到平衡时CO2的浓度为②结合数据图,归纳CO2平衡转化率受外界条件影响的变化规律;ab(3)为研究初始投料比与二甲酯产率关系,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投入一定物质的量的H2、CO、CO2进行试验,实验发现二甲酯的平衡产率随原料气中n(CO)/{n(CO)+n(CO2)}比值随增大而增大.试分析其原因(4)如图2是科学家现在研发的,以实现反应①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装置,写出甲槽的电极反应11.(16分)工业废渣、废水回收利用是重要研究课题.下面流程是生成食用香料正丁酸乙酯的工厂废水(含乙醇、正丁酸乙酯、正丁酸、乙酯和大量无机悬浮物)联合利用电子工业废料(含SiO2和Cu2(OH)2CO3)回收铜的工艺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初沉加入的试剂是明矾.写出参与净水的离子的水解方程式(2)固体X的成分是,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3)试剂Y为;加快反应Ⅱ速率的措施有(任写一条)(4)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5)硅胶在生活与生产中用途广泛,写出一种用途.12.(17分)KMnO4是常见的试剂.某小组拟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2(K2=5.4×10﹣2)的反应(此反应为热效反应)来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设计了如下的方案记录实验结果(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限选试剂和仪器:0.20mol/l KMnO4溶液(酸性)蒸馏水、试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物理量编号 V(0.20mol/L H2C2O4溶液)/mL 甲 V(O.O1mol/L KMnO4溶液)/mL M(MnSO4固体)/g T/℃乙① 2.0 0 4.0 0 5.0② 2.0 0 4.0 0 2.5③ 1.0 a 4.0 0 2.5④ 2.0 0 4.0 0.1 2.5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上述反应原理的离子反应方程式□MnO4﹣+□+□=□Mn2﹣+□CO2↑+□H2(2)上述实验①②是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②③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表格中“甲”应填写,a为;乙是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表格中“乙”应填写(3)上述实验②④是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在答题卷的坐标图1中画出②和④的能量变化关系图(做必要的标注)Ⅱ某化学小组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限选试剂:KBr溶液、KMnO4.浓盐酸、浓硫酸(4)装置a、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此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广东省茂名市2015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3分)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Fe3+、K+、Br﹣、SCN﹣B.NH4+、Na+、CO32﹣、OH﹣C.K+、Na+、PO43﹣NO3﹣D.Al3+、Mg2+、SO42﹣HC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如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互促水解、络合反应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Fe3+、SCN﹣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NH4+、OH﹣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D.Al3+、HCO3﹣互促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常见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题目较简单,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2.(3分)设m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gC2H4中含有2m个C﹣H键B.1mol.L﹣1 NH3•H2O溶液中含有n A个NH4+C.1molNa2O2和足量CO2反应产生n A个O2分子D.常温常压下,22.4L的SO2中含有n A个SO2分子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求出乙烯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乙烯中含4molC﹣H键来分析;B、溶液体积不明确;C、2molNa2O2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1mol氧气;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解答:解:A、14g乙烯的物质的量为0.5mol,而1mol乙烯中含4molC﹣H键,故0.5mol 乙烯中含2molC﹣H键,故A正确;B、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铵根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C、2molNa2O2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1mol氧气,故1molNa2O2反应生成0.5mol氧气,即0.5n A 个氧气分子,故C错误;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22.4L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含有的分子个数小于n A个,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物质的结构特点和公式的应用.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物油加入稀硫酸生产肥皂B.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成分相同C.乙烯和乙醛都能发生加成反应D.石油裂解和蔗糖水解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考点: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专题:有机反应.分析:A、碱性条件下油脂的水解属于皂化反应;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3~C4烃类;C、乙烯与乙醛中均含有不饱和双键,据此解答即可;D、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属于高分子.解答:解:A、碱性条件下油脂的水解属于皂化反应,能生产肥皂,酸性条件下不可以,故A错误;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3~C4烃类,两者成分不相同,故B 错误;C、乙烯与乙醛中均含有不饱和双键,均能与氢气加成,分别生成乙烷和乙醇,故C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属于高分子,石油为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属于小分子化合物,蔗糖属于二糖,不是高分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油脂的性质、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的成分、双键的性质、高分子化合物等知识,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4.(3分)在100ml,0.1mol•L﹣1HA的溶液中,c(H+)=0.05mol•L﹣1,往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度的NaOH溶液(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c(A﹣)>c(H+)>c(OH﹣) B.c(A﹣)+c(HA)=0.05mol•L﹣1C.c(Na+)>c(A﹣)>c(HA)>c(OH﹣)D.c(HA)+c(H+)=c(A﹣)+c(OH﹣)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在100ml,0.1mol•L﹣1HA的溶液中,c(H+)=0.05mol•L﹣1,则酸HA为弱酸,加入等体积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后生成NaA,NaA水解后溶质为NaA和HA,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判断,NaA水解,c(Na+)>c(A﹣),电荷守恒有:c(Na+)+c(H+)=c(A﹣)+c(OH﹣),物料守恒有:c(Na+)=c(A﹣)+c(HA),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在100ml,0.1mol•L﹣1HA的溶液中,c(H+)=0.05mol•L﹣1,则酸HA为弱酸,加入等体积浓度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HA+NaOH=NaA+H2O,NaA水解,存在A﹣+H2O⇌HA+OH﹣,则c(OH﹣)>c(H+),故A错误;B.100ml,0.1mol•L﹣1HA的溶液和等体积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c(Na+)=0.05mol/L,NaA水解,A﹣+H2O⇌HA+OH﹣,所得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为:c(Na+)=c(A﹣)+c(HA)=0.05mol/L,故B正确;C.HA为弱酸,NaA水解,c(Na+)>c(A﹣),c(OH﹣)除了水解产生的还有水电离的,因此c(OH﹣)>c(HA),所以有:c(Na+)=0.05mol/L>c(A﹣)>c(OH﹣)>c(HA)>c(H+),故C错误;D.0.1mol•L﹣1HA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由电荷守恒有:c(Na+)+c(H+)=c(A﹣)+c(OH﹣),由物料守恒有:c(Na+)=c(A﹣)+c(HA)②,将②代入①得:c(H+)+c(HA)=c(OH﹣),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根据酸的强弱结合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分析解答,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PH值、盐类水解等,判断一元酸HA是弱酸为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5.(3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X的最低负价与Y的最高正价代数和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 Z WA.X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B.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酸性比W的强C.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W的强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r(X)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由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处于第二周期,Y、Z、W处于第三周期,由位置可知X与Y最外层电子数相差4,设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X最外层电子数为a+4,则Y最高正化合价为+a,X的最低负化合价为(a+4)﹣8,则X的最低负价与Y的最高正价代数和为零,故a+(a+4)﹣8=0,解得a=2,可知Y为Mg,则Z为Si、W为P、X为O,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处于第二周期,Y、Z、W处于第三周期,由位置可知X与Y最外层电子数相差4,设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X最外层电子数为a+4,则Y最高正化合价为+a,X的最低负化合价为(a+4)﹣8,则X 的最低负价与Y的最高正价代数和为零,故a+(a+4)﹣8=0,解得a=2,可知Y为Mg,则Z 为Si、W为P、X为O,A.X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为MgO、SiO2,MgO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而SiO2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故A错误;B.非金属性W>Z,故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比W的弱,故B错误;C.非金属性X>W,故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W的强,故C正确;D.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r(Y)>r (Z)>r(W)>r(X),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元素的化合价及最外层电子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推断及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6.(3分)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I 叙述IIA 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除去苯甲酸中混有的泥沙B NH4Cl受热容易分解加热NH4Cl制备NH3C SO2具有漂白性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D 某温度下,碳酸的K1=4.4×10﹣7,次氯酸的K=2.98×10﹣8用CO2和NaClO制备HClOA.A B.B C.C D.D考点:铵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分析:A、蒸发结晶析出苯甲酸晶体,过滤不能得到纯净的苯甲酸,应趁热过滤;B、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氮分解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会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不能用来制备氨气;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和有色物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褪色是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电离平衡常数比较可知,碳酸酸性大于次氯酸,可以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制备次氯酸.解答:解:A、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蒸发结晶析出苯甲酸晶体,过滤不能得到纯净的苯甲酸,应趁热过滤除去苯甲酸中混有的泥沙,叙述Ⅰ正确,Ⅱ错误,故A错误;B、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氮分解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会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不能用来制备氨气,叙述Ⅰ正确,Ⅱ错误,无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和有色物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褪色是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叙述Ⅰ、Ⅱ均正确,但无有因果关系,故C错误;D、电离平衡常数比较可知,碳酸酸性大于次氯酸,可以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制备次氯酸,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铵盐性质、二氧化硫还原性、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分析判断,主要是物质性质的准确把握,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7.(3分)下列实验能到达预期目的是()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 测定同浓度的Na3PO4和Na2SO4水溶液的pH 探究磷、硫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B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4滴稀硫酸,煮沸几分钟,冷却,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溶加热检验蔗糖是否已水解C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产生气体直接通入酸性kMnO4溶液检验乙烯的生成D 向AgCl沉淀中滴加少量KI溶液,观察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验证K sρ(AgCl)>K sρ(AgI)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同温同浓度的Na3PO4和Na2SO4水溶液,前者pH大,则酸性硫酸大于磷酸,以此比较非金属性;B.蔗糖在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具有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被银氨溶液氧化,发生银镜反应;C.乙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沉淀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解答:解:A.同温同浓度的Na3PO4和Na2SO4水溶液,前者pH大,则酸性硫酸大于磷酸,则非金属性S>P,故A正确;B.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在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具有还原性,需要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呈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出现银镜现象,证明蔗糖水解,故B错误;C.乙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先除去乙醇,故C错误;D.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说明生成AgI,生成物溶度积更小,则K sp(AgCl)>K sp(AgI),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评价,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C,注意乙醇子的性质,为易错点,难度中等.8.(3分)探究电解精炼铜(粗铜含有Ag、Zn、Fe)和电化学腐蚀装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精炼铜时,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Y电极反应为:Cu2++2e+=CuB.精炼铜时,溶液中Ag+、Zn2+、Fe2+浓度增大C.X电极为石墨,Y电极为Cu,则铜收到保护D.X电极为Fe,Y电极为Cu,则铁收到保护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Y电极为阴极,铜的电解精炼是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铜盐溶液做电解质;B、精炼铜时,银没有铜活泼,所以单银不放电;C、X电极为石墨,Y电极为Cu,阴极是溶液中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D、阳极上铁会失电子生成离子.解答:解:A、Y电极为阴极,铜的电解精炼是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铜盐溶液做电解质,所以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A正确;B、精炼铜时,银没有铜活泼,所以单银不放电,所以溶液中Zn2+、Fe2+浓度增大,故B错误;C、X电极为石墨,Y电极为Cu,阴极是溶液中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所以保护了铜,故C 正确;D、阳极上铁会失电子生成离子,所以铁腐蚀,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电化学原理是高中化学的核心考点,本题利用电解法进行粗铜提纯时粗铜应作阳极,精铜作阴极;阳极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中等.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8分)9.由有机物Ⅰ合成Ⅳ(香豆素)的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分子式:丙烯酸甲酯C4H6O2(2)写出反应类型:Ⅰ→Ⅱ取代反应.若要Ⅱ→Ⅲ的反应完全,则Ⅱ→Ⅲ反应需要的条件是H+(稀盐酸或稀硫酸)(3)已知化合物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写出结构简式:Ⅳ(4)化合物Ⅴ是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Ⅴ有如下特征:分子中除苯环外,无其它环状结构;在核磁共振氨谱图中,有四个吸收峰,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Ⅴ最多能与2mol的NaOH反应.Ⅴ的结构简式为(5)根据已有知识并模仿香豆素合成路线的相关反应,试写出氯苯和丙烯(CH2=CH﹣CH3)为原料,合成的化学方程式(无机试剂任选)、.考点:有机物的合成.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1)丙烯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3,据此写出其分子式;(2)根据有机物Ⅰ和Ⅱ的结构简式判断官能团变化,然后判断反应类型;有机物Ⅱ中酯基转化成羧基、羟基,为酯的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若该反应完全,反应条件应该为碱性条件下加热;(3)有机物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4,根据Ⅲ、Ⅳ相对分子质量可知该反应为有机物Ⅲ分之内的酯化反应,据此写出有机物Ⅳ的结构简式;(4)Ⅴ有如下特征:分子中除苯环外,无其它环状结构;在核磁共振氨谱图中,有四个吸收峰,V分子中含有4种H原子,则V具有对称结构;能发生银镜反应,V分子中含有醛基或为甲酸酯;1molⅤ最多能与2mol的NaOH反应,V分子或其水解产物中最多含有1个羧基和1个酚羟基,再结合Ⅲ的结构简式写出满足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5)结合题干Ⅰ→Ⅱ的反应原理可知,氯苯和丙烯(CH2=CH﹣CH3)为原料,合成,首先氯苯与丙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再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丙烯酸甲酯为CH2=CH﹣COOCH3,其分子中含有4个C、6个H和2个O原子,其分子式为:C4H6O2,故答案为:C4H6O2;(2)Ⅰ→Ⅱ的反应中,有机物Ⅰ中Cl原子被﹣CH=CH﹣COOCH3取代生成有机物Ⅱ和HCl,该反应为取代反应;Ⅱ→Ⅲ的反应为酯的水解反应,在碱性条件下,酯的水解反应进行完全,所以若反应完全,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加热;题中有机物Ⅱ→Ⅲ的反应为可逆反应,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加热;H+(稀盐酸或稀硫酸);(3)有机物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4,化合物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Ⅲ、Ⅳ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恰好脱去1分子水,则该反应为有机物分之内的酯化反应,反应生成产物为:,故答案为:;(4)有机物Ⅲ的结构简式为,化合物Ⅴ是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Ⅴ有如下特征:分子中除苯环外,无其它环状结构;在核磁共振氨谱图中,有四个吸收峰,则分子中含有4种等效H,V的取代基具有对称结构;能发生银镜反应,V分子中含有醛基;1molⅤ最多能与2mol的NaOH反应,则V分子或其水解产物中最多含有1个羧基和1个酚羟基,满足以上条件的V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氯苯和丙烯(CH2=CH﹣CH3)为原料,合成,结合Ⅰ→Ⅱ的反应,首先氯苯与丙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再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合成,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合成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5)为难点,需要分析题干中取代反应原理,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10.(15分)二甲酯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本成为21世纪的“清洁能源”,以下为其中一种合成二甲酯的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作用下,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如下反应:①CO2(g)+3H2(g)⇌CH3OH(g)+H2O(g);△H1=﹣49.1kJ•mol﹣1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4.5kJ•mol﹣1③CO2(g)+H2⇌CO(M)+H2(g);△H3=+41.2kJ•mol﹣1(1)写出CO2(g)加H2(g)转化为CH3OCH3(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2CO2(g)+6H2(g)⇌CH3OCH3(g)+3H2O(g)△H=﹣122.7 kJ•mol﹣1(2)一定条件下,原料气中n(H2)/n(CO2)比值和温度对CO2转化率影响的实验数据如图1 ①温度为T1K时,在1L反应容器中投入2molCO2和8molH2进行反应.试计算达到平衡时CO2的浓度为1mol/L②结合数据图,归纳CO2平衡转化率受外界条件影响的变化规律;a其他条件不变,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其他条件不变,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随n(H2)/n(CO2)比值增大而增大(3)为研究初始投料比与二甲酯产率关系,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投入一定物质的量的H2、CO、CO2进行试验,实验发现二甲酯的平衡产率随原料气中n(CO)/{n(CO)+n(CO2)}比值随增大而增大.试分析其原因随着CO的含量增大,反应③平衡将向逆方向移动,既消耗大量的水,又增大了CO2和氢气的含量,从而促使反应①和②的平衡都向正向移动,则二甲醚产率增大(4)如图2是科学家现在研发的,以实现反应①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装置,写出甲槽的电极反应CO2+6e﹣+6H+═CH3OH+H2O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乘以相应的数值进行加减,来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数值进行加减;(2)①根据图1可知,温度为T1K时,在1L反应容器中投入2molCO2和8molH2进行反应即n (H2)/n(CO2)比值=4时,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据此计算;②根据图1,当n(H2)/n(CO2)比值固定时,随着温度升高,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在减小;作一与横坐标垂直的等温线,可以看出其他条件不变,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随n(H2)/n(CO2)比值增大而增大;(3)随原料气中n(CO)/{n(CO)+n(CO2)}比值的增大,即CO的含量增大,反应③平衡将向逆方向移动,既消耗大量的水,又增大了CO2和氢气的含量,从而促使反应①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这又增大了CH3OH的含量,又促使②的平衡向正向移动,则二甲醚产率增大,据此分析;(4)根据图2,甲槽为C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H3OH,据此书写反应式.解答:解:(1)已知反应:①CO2(g)+3H2(g)⇌CH3OH(g)+H2O(g)△H1=﹣49.1k J•mol﹣1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4.5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即得到目标方程式,所以CO2(g)加H2(g)转化为CH3OCH3(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2CO2(g)+6H2(g)⇌CH3OCH3(g)+3H2O(g)△H=(﹣49.1×2﹣24.5)kJ•mol﹣1=﹣122.7 kJ•mol﹣1,故答案为:2CO2(g)+6H2(g)⇌CH3OCH3(g)+3H2O(g)△H=﹣122.7 kJ•mol﹣1;(2)①由图1可知,温度为T1K时,在1L反应容器中投入2molCO2和8molH2进行反应即n(H2)/n(CO2)比值=4时,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所以平衡时CO2的浓度为=1mol/L,故答案为:1mol/L;②根据图1,当n(H2)/n(CO2)比值固定时,随着温度升高,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在减小;作一与横坐标垂直的等温线,可以看出其他条件不变,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随n(H2)/n(CO2)比值增大而增大;故答案为:其他条件不变,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他条件不变,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随n(H2)/n(CO2)比值增大而增大;(3)随原料气中n(CO)/{n(CO)+n(CO2)}比值的增大,即CO的含量增大,反应③平衡将向逆方向移动,既消耗大量的水,又增大了CO2和氢气的含量,从而促使反应①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这又增大了CH3OH的含量,又促使②的平衡向正向移动,则二甲醚产率增大,故答案为:随着CO的含量增大,反应③平衡将向逆方向移动,既消耗大量的水,又增大了CO2和氢气的含量,从而促使反应①和②的平衡都向正向移动,则二甲醚产率增大;。

2015茂名二模 广东省茂名市201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5茂名二模 广东省茂名市201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茂名市201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2015茂名二模英语本试卷共12页,三大题,满分135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Ⅰ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小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sia has long tradition of tea-drinking. And China is no exception.However, lately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are turning to a different 1 . Coffee has become a/an 2 popular choice of Chinese people living abroad and in the country's 3 cities. In big cities such as Beijing, coffee shops seem to be on nearly every major street corner. These 4 are not just selling drinks from Starbucks, the world-famous coffee company. Coffee businesses from South Korea and Britain are also 5 in China.Many young Chinese people drink coffee 6 -- when meeting with friends. Yang Lin lives in the U.S. but comes from an area in China 7 for growing tea. She used to 8 drink tea while in China. But now, she says, she drinks both and for different reasons.Yang Lin says she was a tea drinker when she was back in China. But she likes coffee and tea 9 now. Drinking coffee for her is a social event. She and her co-workers like to sit in a café and talk over a cup of coffee. Tea, she says, is more about family 10 . She grew up in Fujian province -- an area known for its tea. Ms. Yang says that as a child, her family would 11 together in the evening and talk about the day's events over a steaming pot of tea. So now, 12 the smell of Fujian teabrings back these 13 family memories.On average a person in China drinks about five cups of coffee a year. This information comes from the China Coffee Association Beijing. That 14 is far below the world average of 240 cups a year. But the association says the amount of coffee that Chinese drink is 15 by about 15 percent every year.1.A.business B. drink C. attitude D. custom2.A. abnormally B. necessarily C. thoroughly D. increasingly3.A. huge B. ancient C. remote D. conservative4.A. cities B. companies C. shops D. foreigners5.A. producing B. earning C. operating D. struggling6.A. passively B. deliberately C. elegantly D. socially7.A. famous B. appropriate C. anxious D. beneficial8.A. seldom B. only C. unwillingly D. never9.A. completely B. gradually C. equally D. eventually10.A. memories B.values C. possessions D. traditions11.A. work B. gather C. cook D. pull12.A. even B. still C. somehow D. hardly13.A. rare B. tough C. lonely D. warm14.A. information B. cost C. amount D. production15.A. decreasing B. growing C. dividing D. profiting第二节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标号为16~25的相应位置上。

茂名市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茂名市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类型:A 茂名市2008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二部分,共计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选择题答题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3 N-14 Si-28 Al-27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3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跟氧气和水反应,还能跟多种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

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的研究方法中没有..用到的是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摇动即会制冷。

其化学原理是()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B.硝酸铵溶于水能吸热C.硝酸铵溶于水呈酸性D.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3.电子工业制造光电管时,需要一种经强光照射就失去电子从而接通电路的材料。

制造这种材料的物质属于()A.ⅦA族元素B.聚乙烯C.ⅠA族元素D.二氧化硅4.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①低熔点②水溶液不能导电③融融状态能导电④晶体能导电⑤能溶于水⑥易溶于苯A.①②③B.③⑤C.④⑤D.③④⑤⑥5.“神舟”号载人航天器中,宇航员所在的轨道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宇航员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使宇航员困乏,呼吸频率加快,严重的会窒息,为使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而保持舱内氧气的适当比例,可以在航天舱内放入()A.Na2CO3B.NaOH C.Na2O2D.CaO6.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

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A.还原性B.氧化性C.酸性D.碱性7.某学习小组查找出热化学循环制氢法:2H2O(l)+SO2(g)+I2(s)→H2SO4(aq)+2HI(g)H2SO4(aq)→H2O(l)+SO2(g)+1/2O2(g)2HI(g)→H2(g)+I2(g)从理论上讲,该循环中,1mol H2O能制得氢气()A.1mol B.2mol C.0.25mol D.0.5mol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氯气和二氧化硫混合后去漂白某一润湿的有色物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B.卫生部为了消除碘缺乏病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是以单质形式存在C.苯酚有杀菌和止痛作用,药皂中也渗有少量苯酚,所以我们可以用苯酚对环境消毒或直接涂抹于皮肤上进行消毒D.工业酒精不能加水当饮料,其原因是它含有甲醇,它虽具有酒香味,但饮后会导致中毒9.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5℃时,1L pH =13的NaOH 溶液中约含有6.02×1023个氢氧根离子 B .室温下,42.0g 乙烯和丙稀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 C .标准状况下,2.24L 苯中约含有3.612×1023个碳原子D .1.0L 1.0mol/L CH 3COOH 溶液中CH 3COOH 分子数为6.02×1023二、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化学】2015年广东省高考模拟试卷.docx

【化学】2015年广东省高考模拟试卷.docx

2015 年广东省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8 小题,每小题7 分,满分 56 分)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SO2、CO2和 NO2都是可形成酸雨的气体B .棉、麻和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 .氧化铝陶瓷和光导纤维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D .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2.设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1 mol甲烷中含有10N A个质子B . 27g 铝被完全氧化成氧化铝,失去2N A个电子C .标准状况下, 22.4 L苯含有N A个C6H6分子D .常温常压下, 28g 乙烯含有2N A个碳碳双键3.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Ⅰ叙述ⅡA Cl 2有酸性用 Cl 2可与石灰乳或烧碱反应制备含氯消毒剂B33NaHCO溶于水完全电离NaHCO是强电解质C浓 H SO 有强氧化性浓 H SO 可用于干燥 SO24242D Na2S 有强还原性用于除去废水中的Cu2+和 Hg2+A . AB . BC . CD . D4.常温下,有体积相同的四种溶液:①pH=3的 CH3COOH溶液;② pH=3 的盐酸;③ pH=11 的氨水;④ pH=11 的 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和②混合溶液中:+﹣1 c( H )=3.0mol?LB .①和④混合溶液中:+﹣c( Na ) =c(CH3COO) +c( CH3COOH)C .②和③混合溶液中:﹣++﹣)c( Cl ) +c( H)> c( NH )+c( OH4D .四种溶液稀释100 倍,溶液的pH:③>④>②>①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A .用 NH4Cl 溶液蒸干制备NH4Cl 固体B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C .用 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 K2SO4溶液D .用 NaOH溶液和分液漏斗萃取溴水中的溴6.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a 和 b 用导线连接,电子由碳经过导线流向铁B . a 和 b 用导线连接,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3+ Fe﹣ 3e =FeC . a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可以防止铁被腐蚀D . a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负、正极,电压足够大时,Na+向铁电极移动7.元素 R、 X、 T、 Z、 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只有X 是短周期的金属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X 的最高价氧化物能溶于强碱B .非金属性: T< R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T> ZD . R 与 Q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6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SO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 SO 有漂白性22B 将 Fe( NO)样品溶于稀 H SO,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 ( NO)样品已氧化变质322432C 将新制氯水和KI 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氧化性: Cl > I22D 分别向 0.1 mol?L﹣1醋酸和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0.1mol?L ﹣1Na2CO3溶液醋酸中有气泡产生,硼酸中没有气泡产生酸性:醋酸>碳酸>硼酸A . AB . BC . CD . D二、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64 分)9.羰基化反应是制备不饱和酯的有效途径,如:反应①:化合物 I 可由化合物Ⅲ合成:(1)化合物Ⅱ的分子式为,化合物Ⅱ在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为,化合物Ⅳ通过消去反应生成化合物I 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3)化合物Ⅴ是化合物Ⅱ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Ⅴ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 1:2,Ⅴ的结构简式为(写一种即可).(4)聚合物单体的结构简式为.用类似反应①的方法,利用丙炔与合适的原料可以合成该单体,化学方程式为.10.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合成气是利用甲烷资源的途径之一,该过程的主要反应是反应①: CH4(g) +H2O( g) ? CO( g) +3H2(g)△ H> 0(1)已知:﹣1CH4(g) +2O(g) =CO2( g) +2H2O( g)△H1=﹣802kJ?molCO( g) +O2( g)=CO2( g)△H2=﹣283kJ?mol ﹣1H2(g) + O2( g) =H2 O( g)△H3=﹣242kJ?mol ﹣1则反应①的△ H=(用△H1、△H2和△H3表示).(2)其他条件相同,反应①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H4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①在相同条件下,三种催化剂Ⅰ、Ⅱ、Ⅲ的催化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②a点所代表的状态(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③c点 CH4的转化率高于 b 点,原因是.(3)反应①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CH 和 H O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 2,10h 后 CH424的转化率为 80%,并测得 c(H2 O)=0.132mol?L﹣1内消耗 CH的平均反应速率,计算 0~ 10h4(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4)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①分别在700℃和 850℃下进行时, CH4的转化率随时间 t 变化的示意图(进行必要标注).11.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Fe2O3、 MgO、Al 2O3、 CaO等杂质,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取MnSO4?H2O的流程如下:3+3+2+2+溶液的 pH 分别为 3.2、5.2 、10.4 、已知: Fe 、Al、Mn 和 Mg 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12.4 ;温度高于27℃时, MnSO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4(1)“浸出”过程中MnO2转化为 Mn2+的离子方程式为.(2)“浸出”过程中Fe2O3转化为 Fe3+和 Fe2+,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滤渣 1”的主要成分是,“调 pH 至 5~6”所加的试剂是(填“石灰水”或“稀硫酸”).(4)根据如表数据,选择“第 2 步除杂”所加的物质A(由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物质 A 的化学式为.阴离子K sp阳离子32﹣F﹣﹣CO OHCa2+ 5.0 ×10 ﹣9 1.5 ×10 ﹣10 4.7 ×10 ﹣62+3.8×10﹣67.4 ×10﹣ 115.6×10﹣ 12Mg2+2.2×10﹣115.3﹣ 32.1×10﹣ 13Mn×10Zn2+1.2×10﹣10 3.0×10 ﹣26.9×10 ﹣17(5)采用“趁”操作的原因是.12.碳酸、酸是中学化学中的常用.(1)甲同学定 CaCO3固体与量 0.1mol?L ﹣1 HCl 的反速率.① 反的化学方程式.② 两种方案:方案一:通量和算反速率方案二:通量和算反速率﹣ 1HCl :量取﹣ 1③配制 250mL 0.1mol?L mL 10mol?L HCl 加入杯中,加适量蒸水,拌,将溶液入中,洗,定容,匀.(2)乙同学用如装置探究固体表面和反物度化学反速率的影响.限与用品: 0.1mol?L ﹣1 HCl 、粒状 CaCO3、粉末状 CaCO3、蒸水、量筒、秒表① 方案:在固体表面或反物度不同的条件下,定(要求所得的数据能直接体反速率大小).② 定表格,完整体方案.(表格列数自定;列出所用的用量、待物理量和定的数据;数据可用字母a、 b、 c 等表示)物理量序号﹣ 1 V (0.1mol?LHCl)/mL⋯目的: 1 和 2 探究固体表面反速率的影响; 1 和 3 探究反物度反速率的影响1⋯2⋯3⋯2015 年广东省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 小题,每小题7 分,满分 56 分)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SO2、CO2和 NO2都是可形成酸雨的气体B .棉、麻和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 .氧化铝陶瓷和光导纤维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D .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考点: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 A 、二氧化碳不是产生酸雨的气体,它导致的是温室效应;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小分子化合物;C、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先进陶瓷、非晶体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无机纤维等;D、人体内无纤维素酶;纤维素不能在人体内水解.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是产生酸雨的气体,它导致的是温室效应,故 A 错误;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小分子化合物,故 B 错误;C、光导纤维、氧化铝陶瓷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 C 正确;D、人体内无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故D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酸雨的成因、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题目难度不大.2.设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1 mol甲烷中含有10N A个质子B . 27g 铝被完全氧化成氧化铝,失去2N A个电子C .标准状况下, 22.4 L苯含有N A个C6H6分子D .常温常压下, 28g 乙烯含有2N A个碳碳双键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 A 、甲烷是10 电子微粒;B、根据反应后铝的价态来分析;C、标况下,苯为液态;D、求出乙烯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 乙烯含 1mol 双键来分析.解答:解:A、甲烷是10 电子微粒, 1mol 甲烷含 10mol 电子和 10mol 质子,故 A 正确;B 、 27g 铝的物质的量为 1mol ,反应后铝的价态为 +3 价,故 1mol 铝失去 3mol 电子,故 B 错误;C 、标况下,苯为液态,故C 错误;D 、 28g 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1mol ,而 1mol 乙烯含 1mol 双键,故D 错误.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状态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3.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A Cl 2 有酸性 用 Cl 2 可与石灰乳或烧碱反应制备含氯消毒剂B NaHCO 3溶于水完全电离 NaHCO 3 是强电解质C 浓 H 2SO 有强氧化性浓 H SO 可用于干燥 SO4242D Na 2S 有强还原性用于除去废水中的 Cu 2+和 Hg 2+A . AB . BC . CD . D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氯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分析: A 、Cl 2 可与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具有消毒、漂白、杀菌的作用;B 、电解质的强弱是根据电离程度划分的,碳酸氢钠是弱酸强碱酸式盐,是强电解质完全电 离;C 、浓 H 2SO 4 可用于干燥 SO 2,是浓硫酸的吸水性;D 、用 Na 2S 除去废水中的 Cu 2+和 Hg 2+ ,是利用硫离子与铜离子与汞离子生成难溶物.解答: 解: A 、氯气与烧碱、石灰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酸性无关,故A 错误;B 、电解质的强弱是根据电离程度划分的,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是电解质是强电解质,碳酸氢钠是弱酸强碱酸式盐,电离方程式为:NaHCO 3=Na ++HCO 3﹣;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故 B 正确;C 、浓 H 2SO 4 可用于干燥 SO 2,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C 错误;2+ 2+ D 、用 Na 2S 除去废水中的 Cu 和 Hg ,是利用硫离子与铜离子与汞离子生成难溶物,而不是应用 Na 2S 还原性,故 D 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熟练掌握强电解质、浓硫酸的性质、硫化钠的性质等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常温下,有体积相同的四种溶液:①pH=3 的 CH3COOH溶液;② pH=3 的盐酸;③ pH=11 的氨水;④ pH=11 的 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和②混合溶液中:c( H+)=3.0mol?L ﹣1B .①和④混合溶液中:+3﹣3c( Na ) =c(CHCOO) +c( CHCOOH)C .②和③混合溶液中:c( Cl ﹣++﹣) +c( H)> c( NH4)+c( OH )D .四种溶液稀释 100倍,溶液的 pH:③>④>②>①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 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 pH=3 的 CHCOOH溶液中 c( CHCOOH)> 10﹣3﹣ 3mol/L ,mol/L ,pH=3 的盐酸中 c( HCl)=1033pH=11的氨水中 c( NH. H O)>10﹣ 3mol/L﹣ 3mol/L ,, pH=11 的 NaOH溶液中 c( NaOH) =1032A、①与②混合, CH3COOH浓度改变, pH 变化;B、①和④混合后,醋酸过量;C、②和③混合后,氨水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NH?H O和 NHCl ,根据电荷守恒来分析;324D、根据酸、碱的相对强弱确定稀释后酸、碱的pH.33﹣ 3mol/L ,pH=3 的盐酸中 c( HCl)=10解答:解: pH=3 的 CHCOOH溶液中 c( CHCOOH)> 10﹣3 mol/L , pH=11 的氨水中 c( NH3.H2O)> 10﹣3 mol/L , pH=11的 NaOH溶液中 c( NaOH)=10﹣3 mol/L ,﹣A、①与②混合,由于平衡常数不变,CH3COOH、CH3COO浓度均减半,则氢离子浓度不变,混合溶液的 pH=3, c(H+)=0.001mol?L ﹣1,故 A 错误;B、①和④混合后,醋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CH3COOH和 CH3COONa,故+﹣c( Na)< c( CHCOO)+c( CHCOOH),故 B 错误;33C、②和③混合后,氨水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324+ NH?H O和 NHCl ,溶液显碱性,故有:c( H )﹣﹣+﹣++<c( OH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 Cl)< c( NH4),故有: c( Cl)+c( H )< c( NH4)﹣+c( OH ),故 C错误;D.将这四种溶液加水稀释100 倍,促进醋酸和一水合氨电离,导致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氨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氧化钠,但酸仍然是酸,碱仍然是碱,所以这四种溶液的pH 大小顺序是:③>④>②>①,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电解质的电离、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等知识点来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B,注意二者等体积混合时,醋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醋酸和醋酸钠,为易错点.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A .用 NH4Cl 溶液蒸干制备NH4Cl 固体B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C .用 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 K2SO4溶液D .用 NaOH溶液和分液漏斗萃取溴水中的溴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 A .NH4Cl 受热易分解;B.利用二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进行分离;C. BaCl2溶液与 AgNO3溶液和 K2SO4溶液反应都生成沉淀;D.氢氧化钠能与溴水反应.解答:解:A.NH4Cl 受热易分解,应采用冷却热NH4Cl 饱和溶液制备NH4Cl 晶体,故 A 错误;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很明显,而氯化钠基本不变,当温度降低时,硝酸钾溶解度迅速减小,氯化钠基本不变,所以降低温度时,硝酸钾迅速析出,氯化钠不析出,故 B 正确;C. BaCl2溶液与 K2SO4溶液生成 BaSO4沉淀,与 AgNO3溶液反应生成 AgCl 沉淀,不能鉴别,故 C 错误;D.氢氧化钠能与溴水反应,不能做萃取剂,故 D 错误.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难度不大.6.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a 和 b 用导线连接,电子由碳经过导线流向铁B . a 和 b 用导线连接,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Fe﹣ 3e﹣ =Fe3+C . a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可以防止铁被腐蚀D . a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负、正极,电压足够大时,Na+向铁电极移动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 A 、发生吸氧腐蚀,铁是负极,电子由铁流向碳;B、铁放电,变为二价铁;C、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可以防止铁被腐蚀;D、 a、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负、正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解答:解:A、发生吸氧腐蚀,铁是负极,电子由铁流向碳,故 A 错误;B、铁放电,变为二价铁,所以电极反应式为:Fe﹣ 2e﹣ =Fe2+,故 B 错误;C、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可以防止铁被腐蚀,故 C 正确;D、 a、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负、正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向碳方向移动,故D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分析应用,电极名称和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7.元素 R、 X、 T、 Z、 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只有X 是短周期的金属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X 的最高价氧化物能溶于强碱B .非金属性: T< R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T> ZD . R 与 Q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6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只有X 是短周期的金属元素,则X 为 Al 元素, R 为 C 元素, T 为 Si 元素, Q为 Ge元素, Z 为 P 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解答:解:A.X为Al元素,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故 A 正确;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T< R,故 B 正确;C.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T< Z,故 C错误;D. R 为 C元素, Q为 Ge元素,二者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26,故 D错误.故选 AB.点评:本题考查结构位置性质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等,难度不大,推断X 为 Al 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SO 2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B 将 Fe( NO)样品溶于稀 H SO,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 ( NO)样品已氧化变质322432C 将新制氯水和KI 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氧化性: Cl 2> I 2D 分别向 0.1 mol?L﹣ 1醋酸和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0.1mol?L﹣ 1Na2CO溶液醋酸中有气泡产3生,硼酸中没有气泡产生酸性:醋酸>碳酸>硼酸A . 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分析: A .二氧化硫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亚铁离子;C.下层呈紫色,说明生成碘;D.醋酸中有气泡产生,硼酸中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醋酸可生成碳酸,酸性比碳酸强.解答:解:.二氧化硫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 A 错误;B.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亚铁离子,不能酸化,应直接加入KSCN,故 B 错误;C.下层呈紫色,说明生成碘,可说明氧化性:Cl 2> I 2,氯气置换出碘,故 C 正确;D.醋酸中有气泡产生,硼酸中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醋酸可生成碳酸,酸性比碳酸强,可说明酸性:醋酸>碳酸>硼酸,故 D 正确.故选 CD.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硝酸、二氧化硫以及氧化性、酸性的比较,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二、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64 分)9.羰基化反应是制备不饱和酯的有效途径,如:反应①:化合物 I 可由化合物Ⅲ合成:(1)化合物Ⅱ的分子式为C10 H10O2,化合物Ⅱ在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CH3OH .(2)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为,化合物Ⅳ通过消去反应生成化合物 I 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NaBr+H2O (注明反应条件).(3)化合物Ⅴ是化合物Ⅱ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Ⅴ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 2,Ⅴ的结构简式为(写一种即可).(4)聚合物单体的结构简式为.用类似反应①的方法,利用丙炔与合适的原料可以合成该单体,化学方程式为CH3C≡CH+CO+CH3OH.考点:有机物的合成.分析:( 1)根据化合物Ⅱ的结构简式可写出分子式,化合物Ⅱ中有酯基,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钠和醇;(2)根据化合物Ⅲ与溴加成得,可知化合物Ⅲ为,化合物Ⅳ通过消去反应生成化合物I 为;(3)化合物Ⅴ是化合物Ⅱ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醛基,Ⅴ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 2,说明两个取代基上的氢原子数之比为1: 2,据此写出Ⅴ的结构简式;(4)根据聚合物可知,该物质为加聚产物,据此可写出单体,反应①为炔与 CO、甲醇反应生成稀酯,据此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根据化合物Ⅱ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0 H10O2,化合物Ⅱ中有酯基,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钠和醇,化学方程式为+NaOH→+CH3OH,故答案为: C10H10O2;+NaOH→+CH3OH;(2)根据化合物Ⅲ与溴加成得,可知化合物Ⅲ为,化合物Ⅳ通过消去反应生成化合物I 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NaBr+H2O,故答案为:;+NaOH+NaBr+H2O;(3)化合物Ⅴ是化合物Ⅱ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醛基,Ⅴ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 2,说明两个取代基上的氢原子数之比为1: 2,符合这样条件的Ⅴ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4)根据聚合物可知,该物质为加聚产物,所以它的单体为,丙炔与合适的原料可以合成该单体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CH+CO+CH3OH,故答案为:; CH3C≡CH+CO+CH3OH;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性质,知道常见有机物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有机反应中断键、成键方式,并结合题给信息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10.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合成气是利用甲烷资源的途径之一,该过程的主要反应是反应①: CH4(g) +H2O( g) ? CO( g) +3H2(g)△ H> 0(1)已知:﹣1CH4(g) +2O(g) =CO2( g) +2H2O( g)△H1=﹣802kJ?molCO( g) +O2( g)=CO2( g)△H2=﹣283kJ?mol ﹣1H2(g) + O2( g) =H2 O( g)△H3=﹣242kJ?mol ﹣1则反应①的△ H=△H1﹣△H2﹣3×△H3(用△H1、△H2和△H3表示).(2)其他条件相同,反应①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H4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①在相同条件下,三种催化剂Ⅰ、Ⅱ、Ⅲ的催化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Ⅰ>Ⅱ>Ⅲ.②a点所代表的状态不是(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③c点 CH4的转化率高于 b 点,原因是 b 和 c 都没平衡, c 点温度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高.(3)反应①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CH4和 H2O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 2,10h 后 CH4的转化率为 80%,并测得 c(H O)=0.132mol?L﹣1,计算 0~ 10h 内消耗 CH的平均反应速率24(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4)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①分别在700℃和 850℃下进行时, CH4的转化率随时间 t 变化的示意图(进行必要标注).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2)根据图象,反应①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H4的转化率为Ⅰ>Ⅱ>Ⅲ,结合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所以最终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达平衡时CH4的转化率相同,据此分析;(3)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结合平均反应速率V=列式计算;(4)CH4(g)+H2O(g)? CO( g) +3H2( g)△ H> 0,根据温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及达到平衡时 CH4的转化率减小,据此画出在 700℃和 850℃下进行时, CH4的转化率随时间 t 变化的示意图.﹣ 1解答:解:(1)已知:① CH4(g)+2O2(g)=CO2(g)+2H2O(g)△H1=﹣802kJ?mol②CO( g) +O2(g) =CO2( g)△H2=﹣283kJ?mol ﹣1③H2(g)+O2( g)=H2O( g)△H3=﹣242kJ?mol ﹣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3×③可得:CH4( g) +H2O( g) =CO( g) +3H2(g)△H=△H1﹣△H2﹣3×△H3,故答案为:△H 1﹣△H2﹣3×△H3;(2)①根据图象,反应①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H4的转化率为Ⅰ>Ⅱ>Ⅲ,所以三种催化剂Ⅰ、Ⅱ、Ⅲ的催化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茂名市201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2015.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页,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

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Fe3+、K+、Br-、SCN- B.NH+4、Na+、CO-23、OH-C.K+、Na+、PO-34、NO-3D.Al3+、Mg2+、SO-24、HCO-3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 g C2H4中含有2n A个C-H键B.1 mol·L-1 NH3·H2O溶液中含有n A个NH4+C.1 mol Na2O2和足量CO2反应产生n A个O2分子D.常温常压下,22.4 L 的SO2中含有n A个SO2分子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物油加入稀硫酸生产肥皂B.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成分相同C.乙烯和乙醛都能发生加成反应D.石油裂解和蔗糖水解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10.在100mL 0.1 mol·L-1 HA的溶液中,c(H+)=0.05 mol·L-1,往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 c(A-)> c(H+)> c(OH-) B.c(A-)+ c(HA)=0.05 mol·L-1 C.c(Na+)> c(A-)> c(HA)>c(OH-) D.c(HA)+ c(H+)= c(A-)+ c(OH-)11.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X的最低负价与Y的最高正价代数和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B.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酸性比W的强C.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W的弱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r(X)12.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13. 高中教材中渗透了许多科学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极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类比的思想方法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C.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牛顿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并运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22.下述实验能到达预期目的的是23.探究电解精炼铜(粗铜含有Ag、Zn、Fe)和电化学腐蚀装置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精炼铜时,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Y电极反应为:Cu2++2e-= CuB.精炼铜时,溶液中Ag+、Zn2+、Fe2+浓度增大C.X电极为石墨,Y电极为Cu,则铜受到保护D.X电极为Fe,Y电极为Cu,则铁受到保护30.(16分)由有机物Ⅰ合成Ⅳ(香豆素)的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分子式:丙烯酸甲酯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类型:Ⅰ→Ⅱ;若要Ⅱ→Ⅲ的反应完全,则Ⅱ→Ⅲ反应需要的条件是;(3)已知化合物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写出结构简式:Ⅳ;(4)化合物V是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有如下特征:分子中除苯环外,无其它环状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四个吸收峰;能发生银镜反应;1 mol V最多能与2mol的NaOH反应。

V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5)根据已有知识并模仿香豆素合成路线的相关反应,试写出以氯苯和丙烯(CH2=CH-CH3)为原料,合成的化学方程式(无机试剂任选)。

31.(15分)二甲醚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被称为21世纪的“清洁能源”,以下为其中一种合成二甲醚的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作用下,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如下反应:①CO2(g)+3H2(g)CH3OH(g)+H2O(g)△H1=-49.1 kJ·mol-1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4.5 kJ·mol-1③CO2(g)+H2(g) CO(g)+H2O(g)△H3=+ 41.2 kJ·mol-1(1)写出CO2(g)加H2(g)转化为CH3OCH3(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一定条件下,原料气中n(H2)/n(CO2)比值和温度对CO2转化率影响的实验数据如下图。

①温度为T1 K时,在1 L反应容器中投入2mol CO2 和8mol H2进行反应,试计算达到平衡时CO2的浓度为。

②结合数据图,归纳CO2平衡转化率受外界条件影响的变化规律:a 。

b 。

(3)为研究初始投料比与二甲醚产率关系,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投入一定物质的量的H2、CO、CO2进行试验,实验发现二甲醚的平衡产率随原料气中n(CO)/〔n(CO)+n(CO2)〕比值增大而增大,试分析其原因。

(4)右图是科学家现正研发的,以实现反应①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装置。

写出甲槽的电极反应。

32.(16分)工业废渣、废水回收利用是重要研究课题。

下面流程是生产食用香料正丁酸乙酯的工厂废水(含乙醇、正丁酸乙酯、正丁酸、乙醚和大量无机悬浮物)联合利用电子工业废料(含SiO2和 Cu2(OH)2CO3)回收铜的工艺设计。

回答下列问题:(1)初沉加入的试剂是明矾,写出参与净水的离子的水解方程式:。

(2)固体X的成分是,反应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试剂Y为;加快反应II速率的措施有(任写一条)。

(4)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

(5)硅胶在生活与生产中用途广泛,写出其中一种用途。

33.(17分)KMnO4是常见的试剂。

Ⅰ. 某小组拟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K1=5.4×10-2)的反应(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来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设计了如下的方案记录实验结果(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

限选试剂和仪器:0.20 mol/L H2C2O4溶液、0.010mol/L KMnO4溶液(酸性)、蒸馏水、试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上述反应原理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上述实验①②是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②③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表格中“甲”应填写,a为;乙是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表格中“乙”应填写。

(3)上述实验②④是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请在答题卷的坐标图中画出实验②和④的能量变化关系图(作必要的标注)。

Ⅱ. 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

限选试剂:KBr溶液、KMnO4、浓盐酸、浓硫酸(4)装置a 、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此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茂名市201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16题,每题4分,共64分)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30. (16分)(1)C 4H 6O 2; (2分)(2)取代反应 (2分);NaOH 溶液/加热(1分), H +(硫酸或盐酸)(1分)(3) (2分)(4)(合理即可)(2分)(5)①②(3分×2)(其他合理流程也给分)31.(15分)(1)2CO 2(g)+6H 2(g)CH 3OCH 3(g) +3H 2O(g) △H =-122.7 kJ ·mol -1(3分)(2)①1mol/L (3分)②a :其他条件不变,CO 2平衡转化率随原料气中n(H 2)/n(CO 2)比值增大而增大 ( 2分)b: 其他条件不变,CO 2平衡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降低(2分)(3)CO 的含量增大,反应③平衡将向逆方向移动,既消耗更多的水,又增大了CO 2和H 2含量,从而促使反应①和②的平衡朝正向移动,二甲醚产率增大 (合理即可)(3分) (4)CO 2+6e -+6H +=CH 3OH+H 2O (2分) 32. (共16分)(1)Al 3++3H 23(胶体)+3H +;(2分)(2)CuO 、SiO 2 (2分,每个1分) ;CH 3CH 2OH +CuOCH 3CHO ++H 2O Cu(3分)(3)氢氧化钠溶液(2分);增大氢氧化钠溶液(试剂B )的浓度、将固体粉碎、升高温度等合理答案(2分)(4)2CH 3CH 2CH 2COOCH 2CH 3+SiO 32-+2H 2O △2CH 3CH 2CH 2COO -+2CH 3CH 2OH+H 2SiO 3↓(3分)(5)催化剂载体(或干燥剂) (2分)33. (17分)(1)2MnO4-+ 5H2C2O4+6H+=2Mn2++10CO2↑+8H2O(写出草酸1分,配平1分,共2分)(2)温度;V(蒸馏水)/mL,1.0;t(溶液褪色时间)/s (每空2分,共8分)(3)(实验④图像画出双峰,均给分)(2分)(4)浓盐酸;KBr溶液(2分);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棕(橙)黄色(2分);没有尾气吸收装置(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