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山港港口物流的市场博弈分析

合集下载

上海洋山港开通给江苏沿江港口群带来的机遇、挑战分析及应对策略思考

上海洋山港开通给江苏沿江港口群带来的机遇、挑战分析及应对策略思考

江苏沿江有800余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岸线,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行沿江开发战略,沿江经济迅速发展,港口规模持续扩大,为促进全省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优化产业布局,服务“两个率先”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江苏沿江港口群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而作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上海洋山港正式开港,既给江苏沿江各港口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江苏沿江港口群发展现状江苏沿江港口群由沿江8市的南京港、苏州港(包括张家港、常熟港、太仓港三个港区)、镇江港、南通港等港口组成,2005年,沿江港口群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95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582万吨,集装箱货物195.27万标箱,外贸集装箱货物99.9万吨,占长三角地区港口吞吐量的30%以上。

然而,沿江港口群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港口物流以大宗散货为主,缺乏集装箱干线港。

目前,江苏沿江各港口各自发展大宗散货业务,形成了一定的物流特色,如南京港拥有长江最大的原油和煤炭码头,张家港成为化工品、粮油、木材等特色物流的集散地,常熟港是全国第二大钢材进口港、华东地区最大的纸浆进口集散地,太仓港的石油化工储运初具规模,但是,各港口的主要货源仍然以大宗散货为主,缺乏以集装箱业务为主的干线港,南京港龙潭港区、苏州港太仓港区集装箱码头正在建设中,目前吞吐能力有限,如2005年南京港进口集装箱货物7.06万标箱,出口集装箱货物22万标箱,占外贸吞吐量的比重仍很小,基本上没有远洋班轮航线。

大宗散货的特点是受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如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4月,进口钢材受到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进口量大幅减少,给常熟港、太仓港的钢材进口造成很大冲击。

(二)外贸进出不平衡,港口功能不够协调。

除南京港主要承担着长江中、上游货物的中转出口业务外,其他江苏沿江港口大多以外贸进口为主,且即使是南京港,2005年进口货物总量也超过了出口货物总量(进口632万吨,出口468.9万吨),再以苏州港的常熟港为例,2005年,常熟港外贸吞吐量484万吨,其中进口445万吨,占92%。

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策略研究第一,促进贸易便利化。

为了提高通关效率,需要建立与国际贸易先进水平相匹配的现代化通关系统,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放行的模式,进一步简化、优化通关流程。

同时,应加强与海关、边检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提高物流效率。

此外,可以加强与周边港口的合作,提供联动服务,推动跨境贸易的便利化。

第二,提升物流基础设施。

首先,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保税港区内的港口、码头、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运营能力和效率。

其次,要推动智能化技术在物流过程中的应用,如物流跟踪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提升仓储和配送的精确性和可视化程度。

同时,加强对物流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的良好运行状态。

第三,完善物流服务体系。

保税港区应建立健全的物流服务体系,包括物流园区、供应链金融、物流信息化平台等,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可以通过引入优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仓储、配送、报关、清关等全流程的物流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的物流需求。

此外,还需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以提升整体物流服务水平。

第四,拓展国际市场。

保税港区要积极参与国际物流合作,与国内外多个主要物流枢纽进行合作,打造新的物流通道和跨境物流服务体系。

同时,要加强市场开拓,积极参与国际展览会、贸易洽谈会等,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洋山保税港区作为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

综上所述,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的策略应着重于促进贸易便利化、提升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服务体系以及拓展国际市场。

只有综合考虑推动贸易便利化、提高基础设施能力、完善服务体系和拓展市场,才能进一步提升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港口物流的博弈论分析

港口物流的博弈论分析

港口物流的博弈论分析港口物流的博弈论分析博弈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人参与博弈,每个人选择自己的最优战略,所有人选择的战略一起构成一个战略组合,纳什均衡指的是在没有外在强制约束力时,当事人按照制度安排而各自进行最优化决策所构成的战略组合结果。

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港口市场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及货源条件的限制,仅能容纳几家较主要的港口企业共同经营,每一家港口企业制定其策略时,都必然会考虑其他港口企业的反应。

并且,港口企业之间呈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博弈态势。

传统的港口市场竞争同一地区内的港口之间虽然有较强的替代性,但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各港口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别。

其中竞争是长期的、永恒的,不合作是基本的,合作是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目前我国的港口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的形式表现出来,恶性的价格竞争使许多港口的经营陷入了困境。

港口各项费收不断降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港口设计吞吐能力范围内,价格与边际成本密切相关,而港口业的固定成本占很大比重,边际成本很低。

因此虽然港口收费已经很低,但港口企业为了收回固定成本,不得不在这样低价水平上继续运营。

竞争是每个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但是不正当的竞争常常使竞争企业双方受损,现行的港口低费率及口岸其他方面的低收费现状如果持续下去,将影响我国港口的进一步发展。

一些大型港口企业,已开始呼吁港口业联合起来进行最低限价,以取得正常的投资回报率。

如果港口行业制定协议,以最低限价的形式将价格(即港口费率)维持在高价位置上,各个港口企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会悄悄降价以吸引客户,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那么价格最终会回落到(低价,低价)均衡水平上,造成协定的最低限价名存实亡,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囚犯困境。

而如果采用兼并的方式使两个港口企业联合,在企业内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规定(高价,高价)策略,虽然可以取得较高益,但这是一种垄断行为,很可能遭到政府的管制。

港口引入物流服务后的情况,可以看到在引入物流服务后,这种恶性竞争的情况将有所改变。

浅谈港口之间的竞争与合作PPT优质资料

浅谈港口之间的竞争与合作PPT优质资料

4、港口之间的协调
➢ 政府对港口竞争的调控 ➢ 竞争性港口之间的联合
感谢观看
•第二代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心 •包括受船舶所有人委托经营管理其船舶的企业法人。 •现代港口竞争的主要手段 •第一代港口: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货物的收发 •图2-2-1 中国港口图 •3 港口竞争的主要内容 •使得货主获得了直接的经济收益 •对腹地货物竞争的价格手段
BACK
•港口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发展。 •造成了货物的不合理运输 •港口与港内其他企业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 •船舶经营人是指船舶所有人或光船承租人,或经正式转让承担所有人或光船承租人责任的企业法人。 •第三代港口: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 •2 港口竞争的三个层次 •对腹地货物竞争的价格手段 •现代港口竞争的主要手段 •现代港口竞争的主要手段 •包括受船舶所有人委托经营管理其船舶的企业法人。 •3、现代港口竞争的主要手段与后果 •第四代港口:成为供应链的重要环节 •2、决定港口竞争地位的主要因素 •港口与其陆向腹地的联系 •港口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发展。 •3 港口竞争的主要内容
第一代港口: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货物的收发 第二代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心 第三代港口: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 第四代港口:成为供应链的重要环节
➢国际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港口数量迅速增 加,港口竞争日益激烈。
BACK
•对腹地1货物.竞2争的价港格手口段 竞争的三个层次
•现代港口竞争的主要手段 •造成了货物的不合理运输
➢ 港口与货主之间的关系
BACK
3、现代港口竞争的主要手段与后果
现代港口竞争的主要手段
➢ 政府参与港口竞争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 ➢ 对腹地货物竞争的价格手段 ➢ 歧视性价格对中转货物的吸引 ➢ 港口宣传及促进

上海港口和香港港口的SWOT分析与建议

上海港口和香港港口的SWOT分析与建议

上海港口和香港港口的SWOT分析与建议1上海港1.1上海港简介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

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

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

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

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

上海港的水陆交通便利,集疏运渠道畅通,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

另外,上海还有发达的航空运输。

1.2上海港现状2005年至2009年初,上海港吞吐量分别为:2005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4.43亿吨,比2004年增长16.7%,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808万TEU。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7亿吨。

其中,海港货物吞吐量4.7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地位;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0.67亿吨。

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13亿吨,其中,外贸出口1.03亿吨,外贸进口1.1亿吨。

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71.9万标准箱,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继续位居第三。

集装箱吞吐量中,内支线集装箱量202.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箱78.5万标准箱,内贸集装箱吞吐量313.7万标准箱。

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班达到每月2106班,其中,远洋航线498班,近洋航线535班,内支线794班,内贸航线每月279班2007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5.6亿吨,比上年增长4.2%,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15万标准箱,增长20.4%,首次超越香港,跃居世界第二,明年有望超过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的推进,上海港作为国内第一大港,其港口物流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进程中,既存在机遇又存在挑战。

本文对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运用BCG矩阵分析上海港港口物流业务。

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上海港港口物流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港口物流;上海港;BCG模型上海港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心,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叉点,背靠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长三角经济区和长江沿线腹地,拥有包括洋山深水港区在内的集装箱泊位42个,万吨以上的泊位82个,全球最大的20家船运公司全部进驻上海,航线涵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在我国和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海进出口物资总量的60%和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物资的99%都通过上海港。

此外,上海港还承担了总吞吐量中30%以上的国内中转货物。

近年来,为了把上海建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其中港口物流的发展是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优势分析1.腹地广阔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其地区腹地经济的发展对上海港发展的支撑力度最大,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GDP总值达到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4%,进出口总量占全国的37.26%。

与此同时,长江已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的内陆大河。

2005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到7.95亿吨,是2000年的l.65倍;2006年已达9.9亿吨,为上海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实施长江发展战略,近年来,长江流域不少省市从上海口岸进出口的货物总量持续增长(见图1)。

其中,湖北省从上海口岸出口的货物总量中,集装箱量比重约占本省出口的98%;江西省通过上海水运中转的集装箱总量,占本省口岸集装箱总运量的97%;湖南省通过上海口岸进出口的集装箱量约占全省总量的40%;安徽省通过长江从上海进出口的货物占全省进出口货物的25%。

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背景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口岸是中国自贸区中心城市上海市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节点之一。

口岸地位重要,贸易形态多样,物流业态繁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区域经济布局的背景下,深化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的物流发展战略,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的长远战略和实施路径,准确分析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的内在机制,探索口岸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的物流发展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1. 研究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包括口岸的地理位置、既有的物流业态、运营情况等方面的状况分析。

2. 分析口岸物流发展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内部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机制。

3. 探索口岸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物流流程、信息化水平、物流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4. 提出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包括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战略规划。

四、预期研究结果本研究将为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提供以下方面的预期研究结果:1. 深入解析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的内在机制,明确活力、多样性、国际化为主导的物流发展理念。

2. 合理提高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物流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的贯通。

3. 探索物流各环节的集成和优化,提高物流质量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 提出适应口岸物流发展趋势和需求的关键工作和政策建议。

五、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收集和归纳相关口岸物流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政策法规、市场数据、专家意见等。

2. 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参观、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洋山保税港区口岸的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和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3. 数据分析法:通过大量的数量分析和数据挖掘,进行细致的数据分析,为研究提供客观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撑。

洋山深水港物流运作模式探索与优化

洋山深水港物流运作模式探索与优化

洋山深水港物流运作模式探索与优化洋山深水港是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座国家级重点港口,以其深水高效、自动化智能的特点而备受瞩目。

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之一,洋山深水港依托科技创新和完善的物流运作模式,正不断推动着全球物流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洋山深水港物流运作模式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三个方面分析探讨,并从运营管理、技术创新、企业合作等角度提出优化建议。

一、发展历程自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加快发展沿海经济以来,洋山深水港已连续十几年保持着高速增长。

2000年开始筹建时,洋山深水港就被定位为“超大型机械化国际港口”,而2005年正式投入运营时,它就已经位居全球第三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对于港口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洋山深水港也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物流业中的佼佼者。

在物流管理方面,港口采用了多模式联运、物流分层管理、共同体供应链等先进的物流运作模式,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智能化的技术支持,全面提升了港口的货物装卸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现状分析洋山深水港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之一,每年处理的集装箱数量高达4000万个左右,而这需要庞大运营架构的支持。

港口以高效、智能、数字化为管理理念,构建自动化货柜操作系统,并采用了多重安全保护机制、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撑,在确保运营安全的同时提高了装卸货物的效率。

一方面,洋山深水港坚持运营规模稳步扩大的策略,同时进行运营效率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港口还注重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共同推进物流产业升级。

目前,洋山深水港具备自动化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物流公园、区域经济等“五位一体”发展优势,并在实施智慧港口、智慧物流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提升物流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未来趋势未来,洋山深水港的发展仍将维持高速度。

随着全球经贸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运输量逐渐增加,对于港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港口将继续着力提升智能化水平,以智能化设备、信息化系统等技术为支撑,进一步提升港口装卸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强与各相关产业合作,建立更加完善、高效的物流配套系统和共享网络平台,构建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物流运输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 成 为一 个新 的 国 际 航 运 中心 ;0世 纪 下 半 叶 , 随 着 2 伴 日本 和“ 洲 四小 龙 ” 亚 的崛 起 , 东京 、 港 、 加 坡 也 相 继 香 新
航运 中心如何建立有机 的联 系和合 理的分工等 , 作者将
针 对 这 些 问题 进 行深 入 的 探讨 。
界大 港 的地 位 , 际航 运 中心 的地 位 得 以初 步 确 立 。从 国
的, 并基 于如下考虑 : 第一 , 参与物流市场竞争 的主体之 间存在一些重要差异 , 如所在 区域 的面积 、 口、 离和 人 距 交通航运设施等 , 都具有能被容 易地描 述为空间模 型的
特征 , 比如 , 为 贸易 节 点 的市 场 或 “ 口” 就 特 别适 宜 作 港 ,
维普资讯
第2 7卷
20 0 8年
第 4期
8月
地 域 研 究 与开 发
AREAL RES EA RCH AND DEVELOPM ENT
Vo . 7 N . 12 o 4
Au g.20 08
上 海 洋 山港 港 口物流 的 市 场博 弈 分 析
作者简 介 :蒙少 东 (9 9一) 男 , 15 , 河南 南 阳人 , 教授 , 士生导 博 师 , 士, 博 主要从事物流 与供 应链管 理、 食品经 济管 理与 战略管理研
场竞争的空间博弈模 型有助 于对 货物及 其他要素 的流
基金项 目:上海市教委重 点科研项 目(6 S6) 上海市 教委食 0 Z6 ; 品经济管理重点学科项 目(5 7 3 J0 0 )
动性 进 行 分析 。 在 模 型 中 , C表示 上 海 行政 区 , A表 示 上海 的周 用 用
蒙少 东
( 上海海洋大学 经 济管 理学院 , 上海 20 9 ) 0 00 摘 要 :在 简要 分析上海 国际航运 中心建设 的 国际 国 内环境 和 区位优 势的基 础上 , 出了上 海 洋山港港 口物流 提
市场博弈模 型的设计 思想 、 本思路和基本假设 , 基 进而构建 了一 个上 海洋 山港 与周边港 口物流 费用 变化 的空 间模 型
荷兰鹿特丹到英 国伦敦 、 国纽 约 , 美 再到香 港 、 新加 坡 , 国际航运中心总是伴 随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繁荣 而 留下

个个不同的“ 落脚点” 这一 次国际航运 中心 的“ , 落脚
于用空间结构加 以描述 , 尽管在一般 情况 下 , 这些 通常 被视为优势地 区独特 的商业 基础设施… 。第二 , 物流市 场竞争的空间博 弈模 型可 以在具 备某种市 场份额决 定 机制的情况下 , 比较容 易地刻 画竞争 对手或合作双方在 产品市场或物流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行 为。第三 , 流市 物
点” 注定 要 选 择 中 国上 海 , 背 景 除 了 全球 化 下 高 速 发 其
展的中国经济外 , 上海 在中国和全球 发展大格局中所处 的独特地理 区位和 经济地位也是 一个不容 忽视 的重要 因素 。洋 山深 水港 的投 入运 营和上海 国际航运 中心的
收 稿 日期 :2 0 0 7—0 2 ;修 回 日期 :2 0 6— 2 0 8—0 3 5— 0
成为国际级枢纽港 。进 入 2 世纪 , 托强 大的 中国经 l 依 济, 上海航运事业发展迅猛 , 尤其是 20 0 5年 1 2月 1 0日,
位 于 东海 之 上 的洋 山深 水 港 正 式 开 港 , 上 海 港 终 于摆 使
2 洋山港港 口物流市场博弈模型
2 1 模 型设 计 的基本 思路 .
变化 、 区域 内既 有 和 可能 新 建 的 航 运 港 口与 上 海 国际 该
的崛起和兴衰轮替总是依 赖于 巨大的国家 贸易和强 大 的经济后盾 。l 8世纪中期 , 国率先发起工业革命并迅 英 速实现了工业 化 , 伦敦 由此 成为 当时的世界航 运 中心 ; 大约 10多年后 , 0 随着美 国科技 、 济的高速 发展 , 经 纽约
作 者 主 要从 区 位 和 空 间 的 角 度 构 建 上 海 洋 山 港 与
脱 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河 口港 限制 , 依托洋 山深水港建 设 国际航运 中心 , 此进入一个 崭新 的海洋 战略时代 。 从
洋 山港 开港 运行 1 多 来 , 得 了集 装 箱 吞 吐量 2 0多 年 取 0
中图分类号 :F 2 . 1 17 5
l 问题 的提 出
回顾 全球 航 运发 展 的历 史 不 难 发 现 , 界 航 运 中心 世
逐步形成 , 给上海 、 三角乃至 整个 中国带来 了重大 的 长
发 展机 遇 。 目前 , 江 沿 岸 的 港 口纷 纷 开 通 了直 达洋 山 长
的航线 , 欲分享洋 山开港所带来 的巨大经济效益。与此 同时 , 随之产 生了许多新 的挑战 和问题 , 也 如上海 国际 航运中心建设将 对长江 三角洲地 区港 口运输 物流产 生 怎样的影响 、 长三角港 口物流 的发 展格局将 会发生哪些
周边地 区港 口物 流市 场竞争 的博弈模 型 , 以, 所 采用空 间分析的方法并建 立一个基 于空 间的物流市场 竞争博
弈 模 型对 所 关 心 的 问题 进 行 描 述 和 研 究 是 可 行 而 20 年完成货物吞吐量 06 达 53 .7亿 t集装箱吞吐量 211 、 7 万标准箱 , 继续保持世
和物流市场博弈竞争模型 , 并对该模 型构建的推理过程和 求解途径 进行 了比较 系统 的分析讨论 , 出了该模 型解 的 指
性质和 实际应用价值 , 为整个长三 角地 区港 口物流 的整合 方向、 发展 趋势和港 口物流体 系的重 建提 供 了参 考依据 和
可 行 思路 。


词 :港 口物 流; 空间模型 ; 博弈分析 ; 海洋山港 上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3 3 20 )4 0 5 — 0 3 2 6 (0 8 0 —0 2 0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