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电学1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无机化学-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课件

大学无机化学-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课件
② 分别写出氧化剂被还原和还原剂被氧化的半反应 ③ 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方程式,等号两边的各
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各自相等且电荷数相等 ④ 确定两半反应方程式得、失电子数目的最小公倍
数。将两个半反应方程式中各项分别乘以相应的 系数,使得、失电子数目相同。然后,将两者合 并,就得到了配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有时根据需要可将其改为分子方程式。
3Cl2 (g) + 6OH- = 5Cl- + ClO3- + 3H2O 3Cl2 (g) + 6NaOH = 5NaCl + NaClO3 + 3H2O
无机化学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例 4 配平方程式
Cr(OH)3 (s) + Br2 (l) + KOH
K2CrO4 + KBr
Cr(OH)3 (s) + Br2 (l)
电极组成:Pt , Cl2(p) | Cl- (a)
电极反应: Cl2 + 2e
2Cl-
无机化学
§7.2 电化学电池
3. 金属-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
将金属表面涂有其金属难溶盐的固体,然后浸 入与该盐具有相同阴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
电极组成:Ag ,AgCl(s)| Cl- (a) 电极反应:AgCl + e Ag + Cl电极组成:Hg ,Hg2Cl2(s)| Cl- (a) 电极反应:Hg2Cl2+2e 2Hg +2Cl-
无机化学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2 半反应法(离子—电子法) 配平原则 (1)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等于还
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2)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物理化学第七章 电化学讲解

物理化学第七章 电化学讲解

2、电解池 阳极(Anode)
e Zn
Zn2+ SO42-
Cu
阴极(Cathode)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组成:电解槽、电极和导线(第一类导体),电解质溶液(第二类 ),外加电源。 通电后在电极上的反应: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Zn电极:Zn→Zn2++2e (氧化反应 阳极)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Cu电极:Cu2++2e→Cu (还原反应 阴极) 电解反应:Zn+Cu2+→Cu+Zn2+
② Faraday定律可以在任何T 和P下使用。
③ 实际电解时,由于存在副反应,如镀锌工艺中,在阴极 除了有Zn析出外,还有H2的生成。所以实际消耗的电量要 比理论电量大,可计算电流效率:
电流效率=理论电量÷实际电量×100%
§7-2离子的迁移数
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 含有能导电的正、负离子,为了描述电解质溶 液的导电行为,引入了离子电迁移率、离子迁 移数。
1 3
Au(s) 和
1 4
O2 (g)
1 Au( s ) M( )=1/3197.08=65.67 所以 的摩尔质量为: 3 Au(s)
1 3
同样: M( 1 O2 (g) )=1/432=8 4 (a) 由Faraday定律:
Q m M Z F
mZ F 1.20 1 96500 Q 1763C M 65.67
I I I
二、法拉第定律(Faraday Law) Faraday(英国物理、化学家)通过大量电解实验的结果, 于1833年总结出了一条基本规律。
对各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电解时,每通过1mol电子电 量时,在任一电极上发生得失1mol电子电极反应 1mol电子的电量——Faraday常数

物理化学-第七章-电化学

物理化学-第七章-电化学
解: 电极反应: Ag e Ag
通入的总电量:Q I t 0.23060 360库仑
电极上起化学反应物质的量:
n Q 360 0 00373mol zF 196500
析出Ag的质量: m=n×MAg=0.00373×107.88=0.403g
二、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体积与浓度的关系如何呢?
c n V
(mol·m-3)
若n为1mol
Vm

1 c
m

Vm


c
S·m2·mol-1
注意:c的单位:mol﹒m-3
3.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G 1 R
K l A
G K
m


Vm


c
例: 298K时,将0.02mol·dm-3的KCl溶液放入 电导池,测其电阻为82.4Ω,若用同一电导池充 0.0025mol.dm-3的K2SO4溶液,测其电阻为 326Ω,已知298K时,0.02mol·dm-3的KCl溶液 的电导率为0.2768S.m-1 (1)求电导池常数; (2)0.0025mol.dm-3的K2SO4溶液的电率; (3)0.0025mol.dm-3的K2SO4溶液的摩尔电 导率。
★电池 汽车、宇宙飞船、照明、通讯、 生化和医学等方面都要用不同类型的化学 电源。
★ ⒊电分析 ★ ⒋生物电化学
§7-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1.导体: 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第一类: 靠导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
如 金属导体
石墨
性质:
A.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F:法拉第常数,即反应1mol电荷物质所需电量 1F=96500库仑/摩尔

电路与电子学基础第七章

电路与电子学基础第七章

(1 Re2 ) RL' R f RS
7.3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 收音机在工作的过程中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当 收音机整机的增益确定以后,收音机输出的声音信号将随着环境因素的 变化而变化,影响收听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收音机电路中增 设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7章 负反馈放大器 学习要点:
1.反馈的概念和组态的判断。 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作用。
7.1 负反馈的基本概念
图 6-1 反馈放大器组成框图
7.1.1 反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1.反馈的基本概念
反馈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指的是从放大电路的输出回路中取出部
分或全部的输出信号,通过适当的途径回送到输入端,对输入信号进行调控的过程。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是以选频放 大器为核心组成的,电路中的选频 放大器和检波电路串联组成电压并 联负反馈放大器。
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选频放大器没有信号输入时,检波电路也没有信号 输出,在二极管导通电阻为零的条件下,选频放大器的下偏流电阻为 Rb2+Rp,三极管VT基极的电位固定。当选频放大器输入符合设计要求的 输入信号时,检波电路输出的负极性信号经R1,C1和Rb2,Cb组成的滤 波电路处理后,产生一个负极性的直流信号,叠加到 Rp的电位点上,使 三极管VT有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和增益,保证有足够大的信号输出到音 频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
采集的渠道及与输入端连接方式的不同,还有直流反馈、交流反馈或交直流反馈,
电压反馈或电流反馈,串联反馈或并联反馈之分。凡反馈信号是直流的称为直流
反馈;凡反馈信号是交流的称为交流反馈;凡反馈信号是交、直流均有的称为交
直流反馈;凡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信号的称为电压反馈;凡反馈信号取自输出

物理化学第7章 电化学

物理化学第7章 电化学

放置含有1 mol电解质的溶液,这时溶液所具有的
电导称为摩尔电导率 Λ m
Λ m
def
kVm
=
k c
Vm是含有1 mol电解质的溶液
的体积,单位为 m3 mol1,c 是电解
质溶液的浓度,单位为 mol m3 。
摩尔电导率的单位 S m2 mol1
注意:
Λ 在 后面要注明所取的基本单元。 m
b、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的Λ m

c
的关系
随着浓度下降,Λ 升高,通 m
常当浓度降至 0.001mol dm3 以下
时,Λ 与 m
c 之间呈线性关系。德
国科学家Kohlrausch总结的经验
式为:
Λ m
=Λm (1
c)
是与电解质性质有关的常数
将直线外推至 c 0
得到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m
-
- 电源 +
e-
+
e-




CuCl2
电解池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2Cl aq Cl2(g) 2e
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
Cu2 aq 2e Cu(s)
三、法拉第定律
Faraday 归纳了多次实验结果,于1833年总结出该定律
1、内容: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通过电极 的电荷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作电解池 阴极: Zn2 2e Zn(s)
阳极 2Ag(s) 2Cl 2AgCl(s) 2e
净反应: 2Ag(s) ZnCl2 Zn(s) 2AgCl(s)
2.能量变化可逆。要求通过的电流无限小。
二、可逆电极的种类
1、第一类电极

7-1部分电路 电功 电功率

7-1部分电路 电功 电功率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7章 第1 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在只有纯电阻用电器的电路中,电流通过电路时所消耗的 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此种电路的特点是电功等于电热,即 W =Q;含有非纯电阻用电器的电路中,电路消耗的电能并非全 部转为内能,其能量转化为两部分,一是大部分转化为其他形 式的能(如电流通过电动机,电动机运转,电能的一部分转化为 机械能);二是其中一小部分不可避免地转化为内能(如电枢的 电阻生热).非纯电阻电路的特点是电功大于电热,即 W=E
人 教 实 验 版
4.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Ⅱ 5.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Ⅰ
必考内容
第7章
恒定电流
高考物理总复习
最新考纲 6.电功率、焦耳定律 Ⅰ
考向瞭望 2.非纯电阻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将结合实际问题考查电功和电势 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路中 的应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多 以计算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3.稳态、动态含容电路的分析, 几乎已成为每年必考的题型.
必考内容 第7章 第1 讲
人 教 实 验 版
高考物理总复习
比较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大小时, 不能只看其额定功率, 还应该看工作条件,即是否都正常工作.比较灯泡的亮暗 时,通常看灯泡的实际功率,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7章 第1 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7章 第1 讲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7章 第1 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归纳领悟 在连接形式较为复杂的电路中,导体间的串、并联关 系不很明显, 这时需要将电路等效变换成较为规则的电路, 以便认清其串并联关系.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物理化学电子课件第七章电化学基础

物理化学电子课件第七章电化学基础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
六、电导测定的应用
2. 难溶盐或微溶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很难用普通的滴定方法测 定出来,但是可以用电导的方法测定。用一已预先测定了电导率的高 纯水,配置待测微溶或难溶盐的饱和溶液,测定此饱和溶液的电导率 κ,则测出值为盐和水的电导率之和,故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
3. 在科学研究及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纯度很高的水。例如,半导 体器件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清洗用水若含有杂质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甚至变为废品。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
表7-2 25 ℃时几种浓度KCl水溶液的电导率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
四、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科尔劳施 (Kolrausch)对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很稀的溶液中,强电解质的摩尔电 导率Λm与其浓度c的平方根呈直线关系,即科尔劳施经验式:
第七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第三节 可逆电池及原电池热力学 第四节 电极电势 第五节 不可逆电极过程 第六节 电化学的基本应用
第一节电化学的基本概念
一、电解池与原电池
电化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规律,实现这 种转换的特殊装置称为电化学反应器,分为电解池和原电池两类。电 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而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三节 可逆电池及原电池热力学
四、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1.可逆电池的电动势E与电池反应的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ΔrGm的关
在恒温、恒压且电池可逆放电过程中,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变化量等 于系统与环境间交换的可逆电功,即等于电池的电动势E与电量Q的乘积。 根据法拉第定律,每摩尔电池反应的电量为zF,故
第三节 可逆电池及原电池热力学

电化学原理-第七章-气体电极过程

电化学原理-第七章-气体电极过程
电解食盐水 电解水制氢气 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活性物质) (3)水溶液电镀中,氢在阴极析出是有害的。 电流效率降低、金属不能析出 镀层出现针孔、起泡、氢脆
二、研究氢电极过程的意义
(4)析氢反应作为金属腐蚀溶解的共轭反应 时 析氢腐蚀。


利用氢电极反应为人类服务。
控制或消除氢电极过程造成的危害。
§7.2 氢电极的阴极过程
1 RT 1 RT H 常数 ln cH 1 ln jc F F

阳离子吸附时, 升高。(图7.6) H
1 RT 1 RT H 常数 ln cH 1 ln jc F F
3、迟缓放电机理的适用范围
迟缓放电机理的推导是在汞电极上进行的。

上述现象说明迟缓复合机理和电化学复合机理对某些金 属的适用性。
5、迟缓复合机理之一

如果假定复合脱附步骤为控制步骤, MH MH H 2
可以用氢的吸附覆盖度代替吸附氢原子的活度,
则有:
平衡电位
RT a H 平 ln 0 F MH
0 H
极化电位
RT a H ln F MH

如果假定电化学脱附步骤为控制步骤
反应式为
MH H e H 2
2.3 2 RT b F
电极材料
相关
电极表面状态
溶液组成
T 250 C b 118m V
均与大量实验事实相符, 证明迟缓放电机理正确。
2、迟缓放电机理的实验依据
当电极过程由电化学反应步骤控制并考虑 时:
z RT RT ln FcO K C ln jc O 1 F F
j 1m A/ cm2 8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于惯性系观察,自由空间(或真空)中两个静
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斥力或吸力,统称为库仑力)
与这两个电荷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
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这两个点电荷的连线。
同号电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
q1对q2的作用力
F21
kqr12q212
er21
q1对q2的作用力
F21
ELECTROMAGNETISM
绪论
一、电磁学的研究内容
电磁学是经典物理学的一部分,是研究电磁 现象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物质间的电磁相互作用, 以及电磁场产生、变化和运动的规律。
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引力相互作用
2.电磁相互作用
3.强相互作用
4.弱相互作用
相对强弱:
强相互作用的强度=1,电磁相互作用≈10-2,弱相互作 用≈10-5,引力相互作用≈10-38。
解:q1和q3之间的力是斥力,
q2和q3之间的力是引力。 q1 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 A
q2 B
r2 F2
F
r1
q3 C F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14π q1 q03r121.871 530N F24π q2 q03 r223.6130N
合力的大小 F F 1 2 F 2 2 4 .0 1 63 N 0
合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要把角度给出来!
3.相对论的创立进一步证明电磁场是一个统一的实体
第七章 静 电 场(11学时) (The Electrostatic Field)
7.1 库仑定律 7.2 电场、电场强度 7.3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7.4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7.1 库 仑 定 律 (Coulomb’s Law )
7.1.1 电荷(Electric Charge) 一、电荷的种类
大学物理(下)成绩评定办法
总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 70% + 平时成绩 25%+ 小论文 成绩 5% +全国部分地区物理竞赛获奖加分
平时成绩:平时作业成绩 + 小测验成绩 + ···
平时作业:必须每周二交, 迟交、缺交扣 1-2 分/次。
小论文:2013年1月10日必须交 本年度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竞赛于10月底举行。 竞赛内容为大学物理Ⅰ ,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请各 班课代表将参加人数于10月9日统计好交给老师。
三、历史上对于电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1.观察与记录阶段 “顿牟缀芥,磁石引针” 2.定量研究阶段
➢1785年,库仑提出静电公式——库仑定律; ➢1800年,伏打发明电堆,电学由静电走向动电;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1820年,安培提出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安培定律;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65年,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对于由n个点电荷q1,q2,…,qn组成的电荷系,实
验证明,q0受到的总电力为: n
FF 1F 2 F n F i
n
F
i1
q0qi
4π0r02i
er0i
i1
例:设电荷的分布如右图所示,图中q1=1.5×10-3C, q2= –0.5×10-3C,q3=0.2 × 10-3C,AC=r1=1.2m, BC=r2=0.5m,试求作用在电荷q3上的合力。
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 M、N,相互间作用力 为F,当另一点电荷 Q 移近这两个点电荷时, M、N 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F
(A)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B) 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C) 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D) 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C)
7.1.3 电力的叠加原理
表述: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并不因第三个点荷 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密立根
+
3.电荷数:微观粒子所带的基元电荷的个数。
Q Ne
4. 现代物理预言夸克
13e 32e
三、电荷守恒
1. 表述:在一个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 电荷的代数和在任何物理过程中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普遍的基本定律。
2. 正、负电子的湮灭: [电子]+[正电子]→2[光子] 电荷:-e+e→0
1.正电荷与负电荷 同种相斥,异种相吸
2.电量Q或q:带电体所带电荷的数量多少。 单位:库[仑] 符号:C
二、电荷的量子性(Quantization)
1.电荷总是以一个基本单元的整数倍出现。
基本单元:e =1.602×10-19C
2.密立根油滴试验 1913年,密立根用液滴法首先
从实验上测定了基本电荷的量值, 证明了微小粒子带电量的变化不连 续性。
7.2 电场、电场强度(Electric Field)
7.2.1 电场
早期:电磁理论是超距作用理论
电荷
电荷
后来: 法拉第提出场的概念
电荷
电场
电荷
➢电场的基本性质:
实验证实:电场 和磁场是客观存 在的物质。
1. 对放在其内的任何电荷都有作用力。
2. 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作用的力将对带电 体做功,这表明电场具有能量。
3.中子的放射性衰变: [中子] →[质子]+[电子]+[反中微子] 电荷:0 →e+(-e)+0
四、电荷的相对论不变性
一个电荷的电量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 例:➢回旋加速器中电子运动速度的计算中,
已认为电子电荷 e 不变。
➢氢分子和氦原子中原子核内两个质子运动 状态很不相同,但电量相同。
e
e


氢分子
kqr12q212
er21
q1 r21 er 21
q2 F21
q1 r21
q2
er21 F21
q1 r21 er 21
q2 F21
q1 r21 er 21
q2 F21
➢ 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符合牛顿第
三定律
F 21 F 12
F12:q2对q1的作用力
➢ k的取值
国际单位制中
k = 8.99×109 N·m2/C2
➢ SI中库仑定律的常用形式
有 理令 化
k 1 4π 0
08.851012m C22N
真空介电常数 真空电容率
F214πq1q02r221er21
二、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
1.库仑定律只对静止点电荷成立;
2. r的数量级在10-17m~107m范围内,库仑定律成立。
e
++
e 氦原子
一带电体可作为点电荷处理的条件是 (A) 电荷必须呈球形分布。 (B) 带电体的线度很小。 (C) 带电体的线度与其它有关长度相比可忽略不计。 (D) 电量很小。
(C)
7.1.2 库仑定律 1785年,库仑通过扭秤实验得到。
一、点电荷
带电体的线度远远小于

问题中所涉及的距离。

二、库仑定律的表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