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13章第1节教学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考试测试卷

第十三章《光》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光是偏振光B.在平静的湖面上出现树的倒影是光的全反射现象C.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现彩色的花纹是光的衍射现象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把入射光由绿光改为黄光,条纹间距将变宽2.镜发生色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光的偏折最大,紫光的偏折最小B.红光的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C.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大D.玻璃中紫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大3.在完全透明的水下某深处,放一点光源,在水面上可见到一个圆形的透光圆面,若透光圆面的半径匀速增大,则光源正()A.加速上升B.加速下降C.匀速上升D.匀速下降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B.以相同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紫光能发生全反射,红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C.紫光从空气射向水中,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就可以发生全反射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5.下列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C.光屏上距两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暗条纹D.在光屏上能看到光的干涉图样,但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却没有干涉发生6.让激光照到VCD机、CD机或计算机的光盘上,就可以读出盘上记录的信息经过处理后还原成声音和图象,这是利用激光的 ()A.平行度好,可以会聚到很小的一点上B.相干性好,可以很容易形成干涉图样C.亮度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D.波长短,很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7.关于光的偏振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偏振光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B.自然光在水面反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一定程度的偏振光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D.照相机镜头表面的镀膜是光的偏振现象的应用8.光线从折射率为的介质中射向空气,如果入射角为60°,如图所示光路可能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9.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来传输光信号的.光导纤维由内、外两种材料制成,内芯材料的折射率为n1,外层材料的折射率为n2,如图的一束光信号与界面夹角为α,由内芯射向外层,要想在此界面发生全反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n1>n2,α大于某一值B.n1<n2,α大于某一值C.n1>n2,α小于某一值D.n1<n2,α小于某一值10.点光源照在一个剃须刀片上,在屏上形成了它的影子,其边缘较为模糊,原因是()A.光的反射B.光强太小C.光的干涉D.光的衍射1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左侧点燃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食盐),右侧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下列是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样示意图,其中最合理的是()A.B.C.D.12.如图甲所示,在平静的湖面下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a光和b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被照亮的圆形区域,该区域的中间为由a、b两种单色光构成的复色光的圆形区域,周边为环状区域,且为a光的颜色(图乙为俯视图).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大B.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C.a光的频率比b光的大D.在同一装置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a光的干涉条纹比b光窄13.已知一束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则()A.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波长为真空中的B.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频率为真空中的C.对于这束光,水的折射率为D.从水中射向水面的光线,一定可以进入空气中14.如图所示,让自然光照到P偏振片上,当P、Q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间的夹角为以下哪些度数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A. 0°B. 30°C. 60°D. 90°15.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1.5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如图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二、实验题(共3小题)16.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以白炽灯为光源,对实验装置进行了调节并观察实验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A.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放置B.各元件的中心可以不在遮光筒的轴线上C.双缝间距离越大呈现的干涉条纹越密D.将滤光片移走则无干涉现象产生(2)当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第一次对齐A条纹中心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B条纹中心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戊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0.5 mm,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 m,则图戊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 mm,所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_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己所示.则在这种情况下来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Δx时,测量值________实际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如图,画有直角坐标系Oxy的白纸位于水平桌面上,M是放在白纸上的半圆形玻璃砖,其底面的圆心在坐标的原点,直边与x轴重合,OA是画在纸上的直线,P1、P2为竖直地插在直线OA上的两枚大头针,P3是竖直地插在纸上的第三枚大头针,α是直线OA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β是直线OP3与轴负方向的夹角,只要直线OA画得合适,且P3的位置取得正确,测得角α和β,便可求得玻璃得折射率.某学生在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在他画出的直线OA上竖直插上了P1、P2两枚大头针,但在y<0的区域内,不管眼睛放在何处,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的像,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若他已透过玻璃砖看到了P1、P2的像,确定P3位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他已正确地测得了的α、β的值,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在平铺的白纸上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1、P2确定入射光线,并让入射光线过圆心O,在玻璃砖(图中实线部分)另一侧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连接OP3.图中MN为分界面,虚线半圆与玻璃砖对称,B,C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圆的交点,AB,CD均垂直于法线并分别交法线于A,D点.(1)设AB的长度为l1,AO的长度为l2,CD的长度为l3,DO的长度为l4,为较方便地表示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的有__________,则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2)该同学在插大头针P3前不小心将玻璃砖以O为圆心顺时针转过一小角度,由此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计算题(共3小题)19.由折射率n=的透明物质制成的三棱柱,其横截面如图中△ABC所示,一光束SO以45°的入射角从AB边射入,在AC边上恰好发生全反射,最后垂直BC边射出,求:(1)光束经AB面折射后,折射角的大小.(2)△ABC中△A和△B的大小.20.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n=1.5的棱镜,用于某种光学仪器中,现有一束光线沿MN方向射到棱镜的AB面上,入射角的大小sin i=,求:(1)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2)画出此束光线射出棱镜后的方向,要求写出简要的分析过程.(不考虑返回到AB和BC面上的光线)21.如图,上、下表面平行的厚玻璃砖置于水平面上,在其上方水平放置一光屏.一单色细光束从玻璃砖上表面入射,入射角为i,经过玻璃砖上表面和下表面各一次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两个光斑.已知玻璃砖的厚度为h,玻璃砖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1)两个光斑的间距d;(2)两个光斑出现的时间差Δt.四、简答题(共3小题)22.将手电筒射出的光照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后,再用偏振片观察反射光,发现旋转偏振片时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23.在真空中,黄光波长为6×10-7m,紫光波长为4×10-7m.现有一束频率为5×1014Hz的单色光,它在n=1.5的玻璃中的波长是多少?它在玻璃中是什么颜色?24.凸透镜的弯曲表现是个球面,球面的半径叫做这个曲面的曲率半径,把一个凸透镜压在一块平面玻璃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 13.3 光的干涉 新人教版选修3-4

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不用激光光源而用一 般的单色光源,为了完成实验可在双缝前边加一单缝 获得线光源,如图所示,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 时,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 上移动,则 ( )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 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不变 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向上移 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
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讨论屏上O点及其上 方的干涉条纹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O点出现红光的亮条纹 B.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C.O点不出现蓝光的亮条纹 D.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解析】选A、B。中央O点到S1、S2的路程差为零,所 以换不同颜色的光时,O点始终为亮条纹,选项A正确, C错误;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所以红光的第一条 亮条纹在P点上方,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下方, 选项B正确,D错误。
3.双缝屏的作用:平行光照射到单缝S上,又照射到双 缝S1、S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 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4.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同一点 引起的振动的叠加,如亮条纹处某点同时参与的两个 振动步调总是一致,即振动方向总是相同;暗条纹处 振动步调总是相反。具体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为
【解析】选D。双缝干涉的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所有条纹宽度相同且等间距,故A、C是红光、蓝光各 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单缝衍 射条纹是中间明亮且宽大,越向两侧宽度越小越暗, 而波长越长,中央亮条纹越粗,故B、D是衍射图样, 紫光波长较短,则中央亮条纹较细,故B是紫光的衍射 条纹,D是黄光的衍射条纹。故选D。
2
【解析】选B、D。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十三章《光》测试题(解析版)

第十三章《光》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某种介质的表面,光路如图所示.则该介质的折射率为()A. 2.00B. 1.73C. 0.58D. 0.502.如图所示,a、b、c、d四个图是不同的单色光形成的双缝干涉或单缝衍射图样.分析各图样的特点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a、b是光的干涉图样B. c、d是光的干涉图样C.形成a图样光的波长比形成b图样光的波长短D. c、d中央条纹为暗纹3.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三棱镜如图放置,相邻两侧面相互平行,一束白光从棱镜A的左面入射,从B的右面出射,则出射光线是()A.一束白光B.白光带C.散射彩色带D.平行彩色带4.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己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A.B. 1.5C.D. 25.如图所示,井口大小和深度相同的两口井,一口是枯井,一口是水井(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部各有一只青蛙,则 ()A.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B.枯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C.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小些,晴天的夜晚,枯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D.两只青蛙觉得井口一样大,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6.在透明均匀介质内有一球状空气泡,一束包含a、b两种单色光的细光束从介质射入气泡,A为入射点,之后a、b光分别从C、D点射向介质,如图所示.已知A点的入射角为30°,介质对a光的折射率n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该介质中,光传播速度v a>v bB.a光射出空气泡后相对于射入空气泡前的偏向角为30°C.光从该介质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Ca>CbD.a、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时,屏上的条纹间距Δxa>Δxb7.关于双缝干涉实验,若用白光作光源照射双缝,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屏上会出现彩色干涉条纹,因为白光是由波长不同的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B.当把双缝中的一条缝用不透光的板遮住时,屏上将出现宽度不同、中间是白色条纹的彩色衍射条纹C.将两个缝分别用黄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遮住时,屏上有亮光,但一定不是干涉条纹D.将两个缝分别用黄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遮住时,屏上无亮光8.在没有月光的夜里,清澈透明宽大而平静的水池底部中央,有一盏点亮的灯(可视为点光源).小鸟在水面上方飞,小鱼在水中游,关于小鸟、小鱼所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鱼向上方看去,看到水面到处都是亮的B.小鱼向上方看去,看到的是一个亮点,它的位置与鱼的位置无关C.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看到水面中部有一个圆形区域是亮的,周围是暗的D.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看到的是一个亮点,它的位置与鸟的位置有关9.光学是物理学中一门古老科学,又是现代科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前沿科学之一,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图中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图甲中,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检测物体表面的平整度B.在图乙中,内窥镜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C.在图丙中,利用光的偏振原理实现电影的3D效果D.在图丁中,超声波测速仪利用波的衍射原理测汽车速度10.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n随着波长λ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n=A ++,其中A,B,C是正的常量.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如图所示.则()A.屏上c处是紫光B.屏上d处是红光C.屏上b处是紫光D.屏上a处是红光11.激光束来切割各种物质,这是利用了激光的 ( )A.相干性好B.向性好C.高能量D.平行度高12.在自行车的后挡泥板上,常常安装着一个“尾灯”。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3

4.常见的两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 紧的 电子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原来呈电中性的 物体由于 得到 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的现象.
(2)感应起电: ①自由电子:金属中离原子核较远 的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 在金属中 自由活动 的电子. ②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 电荷间的 相互排斥或吸引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远离或趋向带电体, 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异号 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 带 同号 电荷的现象. ③感应起电:利用 静电感应 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后判断] (1)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1 C.(×) (2)元电荷是电荷量的最小单位.(√) (3)某物体带电量为3×10-19C.(×)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 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学生分组探究一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对比分析) 第1步 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三种起电方式有何不同? 2.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什么?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 受到带电体对它的 排斥(或者吸引), 而移向导体的远端 (或者近端)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使得自由电子在带电 体和导体上转移,且 重新分布
实质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第3步 例证——典例印证,思维深化 (多选)如图1-1-1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
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 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后判断] (1)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感应起电是电荷的转移.(×) (2)摩擦起电是电荷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感应起电过程仍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高级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三章光第1节光的反射和折射+课件(共42张PPT)

入射角跟折射角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结果分析】
入射角θ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θ2
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θ1/θ2
1.50 1.50 1.53 1.59 1.63 1.67 1.81 1.97
研究表明,光在不同介质的速度不同,这也正是光发生折射的原因。
2.物理意义: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即反映介 质对光的偏折作用大小。 折射率越大,对光的偏折程度越明显,反之越弱。
几种介质的折射率:
介质 折射率 介质 折射率
金刚石 2.42
二氧化碳 1.63
玻璃 1.5-1.8
岩盐 酒精
水
1.55 1.36 1.33
四.注意事项:
(1)入射角一般取15o→75o为宜 (太小,相对误差大; 太大,使折射光线弱,不易观察) (2)插针要竖直,且间距适当大些(精确确定光路) (3)插针法实验,玻璃砖不能动(移动会改变光路图 ) (4)确定边界线时严禁把玻璃砖当尺子用(损坏玻璃 砖),画边界线时描两点确定边界线
(5)玻璃砖宽度在5cm以上(让折射光线长点以减小误 差)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定律 三线共面
sinθ1 / sinθ2=常数
1.反映介质对光的偏折作用,n越大光线偏折越明显
光
2.定义式 sinθ1 / sinθ2 =n -光从真空中进入介质 折
的 折
射
( 1/n= sinθ1 / sinθ2 --光从介质进入真空)
率
射
n
3.决定式: n= c/v
n>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等势面及其应用 课件(49张)

1 2 3 4 5 6 7 8 9 10
8.(2018·丹阳高中高二期中)如图8所示,虚线a、b、c是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
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同,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静电力作用下通过该
区域的运动轨迹,P、Q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个等势面中,等势面a的电势最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3.某导体置于电场后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电场线,实线 表示等势面,A、B、C为电场中的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C.将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 D.将正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小
2.几种常见电场的等势面(如图1所示) 图1
(1)点电荷的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簇球面. (2)等量异号点电荷的等势面:点电荷的连线上,从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越来 越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是一条等势线. (3)等量同号点电荷的等势面 ①等量正点电荷连线的中点电势最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该点的电势 最高,从中点沿中垂线向两侧,电势越来越低. ②等量负点电荷连线的中点电势最高,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该点的电势 最低.从中点沿中垂线向两侧,电势越来越高. (4)匀强电场的等势面是垂直于电场线的一簇平行等间距的平面.
导学探究 (1)类比地图上的等高线,简述什么是等势面? 答案 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当电荷从同一等势面上的A点移到B点时,电荷的电势能是否变化?电场力 做功情况如何? 答案 不发生变化 电场力不做功
知识深化
1.等势面的特点及应用 (1)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不做功,电荷的电势能不变. (2)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由 此可以绘制电场线,从而可以确定电场的大体分布. (3)等差等势面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较强;等差等势面疏的地方,电场强度 较弱,由等差等势面的疏密可以定性确定场强大小. (4)任意两个等势面都不相交.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

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1.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周期均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2.波在传播时,是前一质点带动后一质点振动,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
3.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4.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1.形成原因:以绳波为例(如图所示)(1)可以将绳分成许多小部分,将每一部分看做质点。
(2)在无外来扰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
(3)由于外来的扰动,会引起绳中的某一质点振动,首先振动的这个质点称为波源。
(4)由于绳中各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并依次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绳中由近及远地向外传播。
2.介质(1)定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二、横波和纵波定义标识性物理量实物波形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波(1)波峰:凸起的最高处(2)波谷:凹下的最低处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1)密部:质点分布最密的位置(2)疏部:质点分布最疏的位置三、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2.产生条件(1)要有机械振动。
(2)要有传播振动的介质。
3.机械波的实质(1)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2)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依靠介质中各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使各相邻质点依次做机械振动来传递波源的能量。
1.自主思考——判一判(1)质点振动的平衡位置不断转换即形成波。
(×)(2)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同时运动,同时停止运动。
(×)(3)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的运动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
(×)(4)机械波传播的是能量和振动形式,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横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纵波只能在气体中传播。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1章《静电场》ppt课件

1
情 景 切 入
2
知 识 导 航
3
学 法 指 导
情景切入
电闪雷鸣,是一种常出现在暴风雨中的自然现 象,它是那样的神秘,来去匆匆,稍纵即逝。 它给人们带来甘霖,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恐惧。 几千年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们一直想探究其中的奥秘,更想 将它驾驭于手中。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就曾冒 着生命危险,尝试用风筝去捕捉雷电。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 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 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 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知识。
3.理清本章分析问题的两个角度。 一是电场力的性质——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 角度研究,侧重于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处 理问题。 二是电场能的性质——从电场力做功使能量变 化的角度研究,侧重于利用功能关系、能量 守恒分析处理问题。
学 法 指 导
1.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基本概念多且抽象是这一章的突出特点。在 学习中要重视对物理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对物 理规律的亲身体验,例如课本的“说一 说”“做一做”“静电感应”“电容器的电 容”等,经过深入观察和亲身体验后,物理 知识不仅容易领悟而且印象深刻。
2.要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 本章中涉及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例如理想 化物理模型——点电荷、电场线、等势面等;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电场强度、电势及电容 器的电容等概念;类比方法的运用——电场与 重力场有许多相似之处,电场力做功与电势 能的变化关系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关系也有相似之处。这些方法需要认真地体 会和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知识导航
本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在整个高 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力学)启下(电磁 学)的重要位置。 本章知识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单元:1~3 节为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电学中两个最基本 的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学习描 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强度;4~6 节为第二单元,学习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 理量——电势、电势差,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 关系;7~8节为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电场知 识的应用——电容器、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 中的加速和偏转,还简单介绍了静电现象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时 作 业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对折射率的理解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问题导思】 1 .折射率与入射角的大小有关吗? 2 .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如何? 3 .折射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 时 作 业
sin θ 1 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 即 sin θ 2 =n1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光路 可逆性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 可逆
的.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2)折射率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3 .探究交流 光发生反射现象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传播的速度是 否相同?
【提示】 光在反射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是在同一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介质中,因此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传播速度相同.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1 .应用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入射角、 反射角和折射角.画出正确的光路图是解题的必要前提. 2 .入射角、折射角、反射角均以法线为标准来确定,注 意法线与界面的区别.
入射角 入射角: 入射光线 与法线 的夹角 折射角 折射角: 折射光线 与 法线 的夹角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 同一平面内 , 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入射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1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课标要求 1 .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定律. 2 .理解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 3 .学会用光的折射、反射定律来处理有关问题.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1. 光的方向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要发生 变化(斜射 ),并非一定变化,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 向就不发生变化. 2. 光的传播速度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速度一定发生变 化,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虽然不变,但也属 于折射,光传播的速度发生变化.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图教 13-1-1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学流程设计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新课导入建议 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不是正对着看到的鱼去叉,而是 对着所看到鱼的下方叉,如图教 13-1-1 所示.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明白其中的道理.
①物理意义 反映介质的 光学性质 的物理量. ②定义 光从 真空 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 入射角的正弦与折 sin θ 1 射角的正弦之比,简称折射率,即 n= sin θ 2 . ③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某种介质的折射率, 等于光在 真空 中的传播速度 c 与光 c 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 之比,即 n= v . ④特点 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1.73×108 m/s, 要使光由这种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成 90° 夹角,求入射角.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答案】 30°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1 .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 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A.将提前 B.将延后 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不变 )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解析】
假如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太阳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光将沿直线传播,如图所示.在地球上 B 点的 人们将在太阳到达 A′点时看到日出;而地球表 面有大气层, 由于空气的折射率大于 1, 并且离 地球表面越近,大气层越密,折射率越大,太阳光将沿如图 所示 AB 曲线射入在 B 处的人眼中,使在 B 处的人看到了日 出.但 B 处的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则认为太阳位于地 平线上的 A′点,而此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日出的时间提前 了,所以无大气层时日出的时间将延后,故正确答案为 B. 【答案】 B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演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 (1)正确作出光路图. (2)明确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间的关系.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3 .探究交流 折射率大的介质,其密度一定大吗? 【提示】 折射率反映介质对光的一种性质,与密度没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光的折射及折射定律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1 .基本知识 (1)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
光的 折射 光从第 1 种介质射到它与第 2 种介质的分界面 时,一部分光 进入第2种介质 的现象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解析】 依题意作光路图如图所示,则折射角 θ2=90 3×108 c °-θ1, 其中 θ1 为入射角. 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n= = v 1.73×108 sin θ 2 = 3,由折射定律知 n= ,即 nsin θ 1=cos θ 1,所 sin θ 1 1 1 以 tan θ 1= = ,故入射角 θ1=30°. n 3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光的反射与反射定律
1 .基本知识 (1)光的反射 光从第 1 种介质射到它与第 2 种介质的 分界面 时, 一部 分光会返回到第 1 种介质的现象. (2)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 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 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