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误用问题

合集下载

常被误用的成语58例

常被误用的成语58例

常被误用的成语58例常被误用的成语有很多,下面列举了58个例子,并且对每个成语进行了解释和正确用法的说明,希望能帮到你。

1. 苦口婆心(正确用法:形容某人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或讲解,希望能够打动对方的心。

误用:形容某人口水中带着苦味。

)2. 画蛇添足(正确用法:比喻做了多余或不必要的事情。

误用:比喻在画蛇的过程中,增加了蛇的足部。

)3. 深思熟虑(正确用法:形容思考问题认真而周详。

误用:只是简单地思考一下问题。

)4. 不可救药(正确用法:形容人或事物的可救治性极低。

误用:形容人或事物根本就无法救治。

)5. 自相矛盾(正确用法:形容言行互相抵触。

误用:形容矛头相向,发生冲突。

)6. 守株待兔(正确用法:形容只等着别人的幸运机会,而自己不积极行动。

误用:形容守株待兔的人会有收获。

)7. 出类拔萃(正确用法:形容某人在群体中非常出色,超过其他人。

误用:形容某人只是在群体中表现突出。

)8. 班门弄斧(正确用法:指在本领高强者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

误用:用自己卖弄本领,展现实力。

)9. 高山流水(正确用法:形容乐曲、字画等的艺术造诣非常高超。

误用:形容山水相连,高山流水相逢。

)10. 歧途之灯(正确用法:比喻给人指引错误的方向或劝告。

误用:比喻迷失方向的人接受帮助。

)11. 螳臂当车(正确用法:比喻自不量力,以力敌势。

误用:比喻勇于挑战强大的对手。

)12. 捧心(正确用法:形容为困难操心忧虑。

误用:形容心中所怀珍惜之物。

)13. 兔死狐悲(正确用法: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

误用:兔子死了,狐狸喜不自胜。

)14. 吃醋(正确用法:嫉妒他人与自己的关系。

误用:吃酸菜。

)15. 煞费苦心(正确用法:形容花费很大的心思与精力。

误用:形容花费很大的心力但收效甚微。

)16. 胸有成竹(正确用法:形容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与准备。

误用:形容胸中有竹子。

)17. 眉飞色舞(正确用法:形容喜笑颜开的样子。

误用:形容眉毛上飞舞着颜色。

成语误用现象归纳

成语误用现象归纳
成语误用现象归纳授课:刘源自良一、曲解词义 、望文生义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 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 不是无人 ,“空巷”,是指街巷的居 民都出来了 ) 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 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 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 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 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 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

类似成语:雨后春笋、初生牛犊、上行下效、无 所不为、始作俑者、闪烁其词、叹为观止、目无 全牛、耳提面命、殚精竭虑、寥若晨星、胸无城 府、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东山再起、有口皆碑、 弹冠相庆、 四、其他现象 1、自相矛盾 这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 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2、搭配不当 如: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信手拈来 前人的成果;漠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耳濡目染了 先生的高超技巧;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逼得穷 途末路;深思熟虑的建议;当仁不让的责任等

3、用词重复 如: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感到自惭形秽; 让人贻笑大方;显得相形见绌;忍俊不禁 的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好像如芒刺在 背;目前的当务之急;浑身被打得遍体鳞 伤;津津乐道的说;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使百姓生灵涂炭。。。。。 4、谦敬错位 5、轻重失当
类似的成语:汗牛充栋、洗心革面、巧夺 天工、萍水相逢、豆蔻年华、行云流水、 一挥而就、青梅竹马、相敬如宾、破镜重 圆、日理万机、洋洋洒洒、脍炙人口、相 濡以沫、抛砖引玉、如坐春风、 三、误用褒贬 、色彩不分 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 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 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2、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 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成语使用错误60例分析

成语使用错误60例分析

成语使用错误60例分析成语使用错误60例分析1.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

意思反了。

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不能形容商品。

)3..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4.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5. 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

(“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

)6.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不用于知识。

)7.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既然已经不会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来?)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9.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占便宜当然不是应该做的事。

)10.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果不其然,果然如此。

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用在这里使前后意思矛盾。

)11.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成语误用例

成语误用例

成语误用大盘点11.鼎足而立: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误用实例:众多的山峰,高峰俊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2.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和遭遇灾难。

误用实例1:第二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误用实例2: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五。

误用实例3:如果把我们班的男生一字排开,那他便首当其冲地映入你的眼帘。

3.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精妙。

大多指工艺美术、园林等。

误用实例: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4.炙手可热:意思是刚一挨近就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实例1: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误用实例2: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5.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巷子和胡同。

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轰动一时的情景。

误用实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6.万马齐喑:比喻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沉闷局面。

误用实例: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不少单位引进了竞争机制,使很多人才脱颖而出,万马齐喑,可喜可贺。

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误用实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8.莘莘学子:莘莘,众多。

误用实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9.深孚众望:很使人信服。

误用实例: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进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10.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

11.休戚相关:休,喜悦。

戚,忧愁。

形容关系紧密与利害相关。

误用实例1: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休戚相关,紧密相联的。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如下:1.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仅从字面上解释成语的含义。

例如,“登峰造极”原意是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成就达到了最高峰,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表示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2.褒贬误用:指在运用成语时,对成语的感情色彩理解错误,褒贬混淆。

例如,“想入非非”原意是思想进入虚幻境界,是中性词,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词,表示胡思乱想。

3.语境不合: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成语的含义与句子的整体意思不符。

例如,“美轮美奂”原意是形容房屋高大美观,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美好事物,如“美轮美奂的舞姿”。

4.画蛇添足: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意思相同的词语。

例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后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并散布谣言。

5.颠倒词序:指在使用成语时,将成语中的词语顺序颠倒或错位。

例如,“胸有成竹”原意是形容文思敏捷,落笔成章,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做事之前没有计划或条理。

6.断章取义:指在使用成语时,只截取成语的一部分来表达意思,忽略成语的整体含义。

例如,“万人空巷”原意是形容人们都出来观看盛大的场面,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街巷十分冷清。

7.张冠李戴:指将一个成语错误地用于另一个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成语上。

例如,“首当其冲”原意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现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8.混淆字形:指由于字形相似而将两个不同的成语混淆使用。

例如,“再接再厉”和“厉兵秣马”是两个不同的成语,前者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后者形容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但有时会因为字形相似而误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学家。

成语对象误用的例子

成语对象误用的例子

成语对象误用的例子
成语是汉语中经典的语言表达方式,常常以简短的形式传递着深刻的意义。

然而,有时人们在使用成语时会出现误用的情况。

下面我将给大家举几个成语对象误用的例子,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成语的正确用法。

1. 以貌取人: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指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是不
准确的。

然而,有些人却误用为以貌取物,用于描述只根据外观来判断物品的质量。

这样的用法是错误的,因为成语的原本含义并不适用于物品,只适用于人。

2.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因为恐惧或过分敏感而对无关事物产生误解
或想象。

然而,有些人误用这个成语来描述对某个事物的忧虑或疑虑。

例如,有人会说"对于考试我总是杯弓蛇影",这实际上是错误的用法。

因为成语的本意是指无
中生有的心理错觉,而不是对现实事物的担心。

3.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原指在画蛇的时候还要额外添加足部,引申为做多余或
不必要的事情。

然而,有些人误用为画蛇添头,用于形容做多余的努力。

这个用法是错误的,因为成语的本意并不是形容多余的努力,而是形容不切实际的、多余的行为。

这些都是成语对象误用的例子。

在使用成语时,我们应该确保理解并正确运用
它们的意义,避免误解和误用。

只有正确使用成语,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增加沟通的有效性。

生活中乱用成语会造成什么影响,作文

生活中乱用成语会造成什么影响,作文

生活中乱用成语会造成什么影响,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乱用成语的危害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乱用成语的危害。

成语是我们汉语中的一种语言精华,它们简练而又充满哲理,能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许多深刻的道理。

所以,学习和正确使用成语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好处。

可是,生活中还是有不少人乱用成语,这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麻烦和危害。

比如:第一,意思会变的面目全非。

有些成语只能在特定的场合才能表达出本来的意思,如果用在其他场合就会"东施效颦",变得面目全非、前言不搭后语。

这样就会让人难以理解,造成沟通上的障碍。

我爸爸就经常在说话时乱用成语,曾经有一次他说:"你这学习成绩简直是半斤八两,必须得刻苦努力,不劳而获可不行。

"其实"半斤八两"原指行动不够坚决利落,而我的成绩确实一般般。

"不劳而获"原指不付出努力就想得到好的结果,可我已经很努力了,所以大家听了就都很费解。

第二,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误解和影响。

一些成语本身就具有贬低、侮辱等消极意义,如果粗鲁地乱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得罪别人,造成不必要的争执和矛盾。

比如有人说别人"呆若木鸡",意思是形容那个人很呆板笨拙。

可木鸡本来就是供佛教徒膜拜的圣物,将之比作"呆板笨拙"实在是有失尊重。

因此,听到这句成语的人可能会觉得被冒犯了而发生争执。

第三,显得很不地道也不得体。

学生们课余时间偶尔顽皮一下,可如果对老师说"您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就太过火了。

因为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指军阀收复失地后得意洋洋,用来形容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实在有些不得体。

总之,乱用成语会让人的语言表达变得错误、粗鲁或者得不到恰当的理解。

因此,大家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多学习成语的来历和本意,避免因乱用成语而给自己和别人带来麻烦和影响。

祝大家早日成为成语使用的能手!篇2【生活中乱用成语会造成什么影响】大家好,我是小明。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范文1】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今天我们来谈谈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首先,常见错误一:不知道成语用法很多同学可能背过很多成语,但并不知道它们的用法,就随意使用。

比如,“鸟语花香”这个成语,应该表示环境优美、自然静谧,但很多同学却把它用在了描述语言和气味等方面,显然不对。

我们在应用成语时应该先了解它的本意,不能一听到某个词或场合就乱用。

第二,常见错误二:成语用法错误即便是知道成语的本义,但是用法错误也是很常见的一种问题。

比如,“日新月异”应该表示事物不断更新、进步,而不是形容日子的变化快或月亮的变化多。

我们使用成语时,应该确保它符合语境,并且准确表达我们要表达的意思。

第三,常见错误三:成语搭配不当其实这种错误更难避免,在汉语中成语的搭配是非常灵活的,一个成语常常有多种搭配方式,而且有时候修改一字或加一个字的变化都能带来不同的意义。

但是成语搭配错误也有比较明显的几种情况,比如“买椟还珠”和“班门弄斧”分别表示错看错拿和弄巧成拙,却不能混用。

我们需要多读多练,掌握不同成语的最常用搭配方式,这样才能避免犯错。

以上就是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的举例和分析,我们更应该注重学习成语的用法和搭配方法,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它们,提升我们的语言水平。

【重点分析】本文的写作重点是阐述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并分析其原因和应对方法。

用词方面,除了基础的汉语词汇之外,还涉及到成语的用法和搭配,这增加了文章的专业性和深度。

【范文2】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今天我们来谈谈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首先,常见错误一:过于追求成语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文章过于平庸,想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汉语水平,就会过度使用成语,导致文章难以理解,看起来非常拗口。

比如一篇小学生写的“我的周末”,却用了“望穿秋水”、“人山人海”等高难度成语,这样反而会让老师不知所云,也未必能拿高分。

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根据文章的人物、场景、情境等不同要求来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误用问题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它有着丰富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内涵,加之其凝练、固定的形式以及和谐的韵律,被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

然而,由于成语的言简意赅以及其绝大多数源自于古代文化典籍或诗词歌赋,比较难懂,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所误用。

“成语之妙,在于运用”,如果运用不当,就很容易弄巧成拙。

现今将成语被误用的几种情况列出如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生僻语素),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容易望文生义。

例如“如坐春风”比喻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相处,受到亲切的教诲。

有人附会为温暖如春。

在“外面风吹雨打寒气逼人,屋里宾主谈欢如坐春风”(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6月13日)这句话中,“如坐春风”与“寒气逼人”对举,显系望文生义。

再如“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加一句话。

“赞”是参与、加入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中,“赞”的常用义是称赞,因此这条成语很容易被误解为没有一句称赞的话。

2008年2月14日《南方都市报》有一句话:“对于甘地在民族解放运动中提倡的手纺手织,泰戈尔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苛评有加。

”此处显然误用。

又如“万人空巷”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

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哄动一时的情景。

出处: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典型的错误用法:某某影视剧的播出造成了万人空巷,大家都在电视机器前等待收看它。

(二)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具有特定的使用对象,这是由成语的出处、意义和长期使用的习惯决定的,只能严格遵守而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必然造成误用。

例如“豆蔻年华”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

作为成语固然不必拘泥于这个年龄段,但绝不能相差太大。

有人把它用于二十多岁的青年妇女,甚至用于男性,显然是用错了对象。

再如“相敬如宾”只用于夫妻之间,形容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像对待宾客一样,《心理辅导》2002年第3期有一篇题为《与“麻烦同志”周旋到底》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 “变色龙”的眼睛十分锐利,善于察言观色,特别是对上司的喜怒哀乐更是感兴趣。

他们善于打点关系,可能利用吹捧,送小礼物,跑腿等小事情建立与上司的良好关系。

对待这种人只要相敬如宾就好,不必特意去结交他们。

此处明显为对象误用。

又如“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人老珠黄”只能用于女性等等。

(三)褒贬颠倒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必须准确把握、恰当运用。

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都是使用成语时常见的错误。

例如“狼奔豕突”,意思是像狼和猪一样东奔西窜,比喻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或仓皇逃窜,是一条感情色彩十分鲜明的贬义成语。

有些人把它同“东奔西跑”、“左冲右突”之类的成语混为一谈,例如说“让人误以为那时尚在毛儿盖一带狼奔豕突的毛泽东等人发布了这个宣言(按,指《八一宣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12
月16日),便近于荒唐了。

再如“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为褒义。

误用:现实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

又如“书记、市长严令当地公安机关限期破案,公安倾巢出动,设卡排查,当夜就抓获小偷,钱包如数追回”,“倾巢出动”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或指全部出动,表示极强的贬义色彩。

此处用法就极不恰当。

(四)语境不合
成语使用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和逻辑,语境不合便会造成误用。

例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例句中虽有“学子”条件,却不具备“莘莘”(众多)条件,所以不符合语境。

又如《小水龙头的创意大手笔》一文谈到了一年一度的上海厨卫展,第一段中说到了该展览的国际地位:“一年一度的上海厨卫展16年来亘古不变的开场词是‘盛大的’、‘隆重的’,今年,它的地位被提高至与法兰克福厨卫展、米兰厨卫展齐名的‘全世瞩目的’。

”一个只有16年历史的展览,其开场词多年来一成不变,没有创意,这完全
可能。

但说它是“亘古不变”,却不合逻辑。

“亘古不变”,就是说一个事物、一个现象自古至今从来没有变化过,如“母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


究“厨卫”装饰,举办“厨卫展”是现代人的追求,没听说过古人有什么厨卫展。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

上述文章中所说的上海厨卫
展的历史是16年,显然不属于古代,更谈不上什么横贯古代。

(五)谦敬错位
汉语中谦辞和敬辞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不能随意混用。

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用“家父”代替“令尊”尊称对方父亲的笑话,类似的现象在成语应用中也不罕见。

例如“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缩略语,借指穷苦人家的房屋或穷苦人家。

称自己的家为“蓬荜”是谦虚,称对方或别人的家为“蓬荜”就近乎侮辱了。

所以“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说别人的到来或题赠给自己家增添了光辉,而不能说自己给对方的家或一个人使另一个人的家增添了光辉。

再如“信笔涂鸦”形容书画幼稚拙劣或胡乱写作,常用作自谦之辞,不能用来形容别人,更不能用来赞扬别人。

有人竟然把“信笔涂鸦”用在梵高、托尔斯泰这样的大师身上,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又如“鼎力相助”通常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自己,也可以用来叙述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唯独不能用来表示自己帮助别人。

某省2010年8月12日在致邻省的慰问信中说,“如有需要,我省将全力以赴,鼎力相助”,显然也犯了谦敬错位的错误。

(六)表意重复
成语中已经包含的意思,使用时一般就不必重复了,否则容易叠床架屋。

例如“芸芸众生”意思是为数众多的普通人,本身就包含了“众多”和“普通人”两个意思。

因此,不能再用“众多”“广大”之类的形容词和表示多数的数量词修饰,也不能再接受“普通”的修饰或用来修饰“普通人”。

再如“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要笑,其中的“忍俊”就是忍笑。

因此“忍俊不禁地笑了”,“忍俊不禁的笑声”之类,都是叠床架屋的说法。

又如“星罗棋布”中的“罗”和“布”就是罗列、分布,因此不能再说“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完璧归赵”本身就包含了原物(“璧”)和原主(“赵”),使用时一般不必再重复原物或原主,更不能把原物或原主当成“完璧归赵”
的宾语或补语。

(七)互相混淆
例如“一言九鼎”与“一诺千金”。

“几千年来,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不断传承的道德信念。

而现在诚信缺失事件频发,很重要的原因是执法不严,同时缺乏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

”(人民政协报.2012年3月26日)这里,明显把“一言九鼎”的意思与“一诺千金”混为一谈。

而“一言九鼎”是形容说话极有分量,“九鼎”是古代国家的传国宝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比喻力量重,而“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话,所许诺言信实可靠。

两者大不相同。

再如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10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莫言获奖名至实归”的新闻稿,到底是“名至实归”还是“实至名归”? “实”,指实际的成就或成绩,“名”,指声誉,一定是先做出了实际的成绩才会得到应有的声誉,所以应该是“实至名归”,而“名至实归”一词,《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中国成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均未收录。

又如“无可非议”是说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言论行动合情合理,并无错误;“无可厚非”是说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厚:重、过分),表示虽有缺点,但可以原谅。

二者只有一字之差,极易混淆,就连有的成语词典也把它们处理成互见条目。

“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不加重视。

这两条形近成语也常常被人混为一谈。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到随意更改成语中字词的现象,比如广告语中,
某毛巾广告:巾益求精(应为精益求精);某畜牧业广告:莫失良鸡(应为莫失良机);某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应为乐在其中);某淋浴器广告:随心所浴(因为随心所欲)等等。

这些都属于误用,是错误的,应该禁止使用。

再者,我们也应该看到成语意义的新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六版)于2012年7月15日出版发行,对一些成语的意义进行了增补。

例如“空穴来风”一词,原来指消息和传言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在增补了意义,现多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又增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感同身受”意为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了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增补意义,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这些增补的释义在过去都是错误的,这些变化值得注意。

总之,我们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一定要慎之又慎,切忌人云亦云,对于成语被误用的现象也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我们必须熟记成语才能避免错误。

参考文献:《咬文嚼字》、《语文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