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鸟啼》教案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专题 《鸟啼》教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专题 《鸟啼》教案1

《鸟啼》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不同情境下鸟啼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深意。

2、学习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情境导入《鸟啼》是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一篇散文,在浩如烟海的世界散文名篇中,《鸟啼》凭借什么被选入我们的中学教材呢?细细品味一下,原因至少有两个:其一,它是一曲别具一格的有感召力的生命的赞歌;其二,它的行文笔法独特。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聆听、思考、礼赞的脚步一起走进这首生命的赞歌。

下面,一起来看课文,聆听鸟啼。

二、文本研习(一)聆听:鸟啼1、文中怎样写鸟啼?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5段),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学生找出(在2、3、4、5段)后,学生表达交流,教师点拨:这些或微弱或清越的鸟鸣,显示着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2、鸟啼在什么环境下出现?又是如何变化的?学生自行从文中勾画相关语句(这些语句在1、3、7、8自然段),学生交流,教师稍作点拨:这些描写展示了一个鲜血淋漓的场面:严寒持续,鸟尸横陈,鸟儿死亡的场景凄惨至极,让人倍感凄凉。

(2)鸟啼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请用课文的语句予以描述。

“吃力”“微弱”——“隐约而清越”——“含糊”“若断若续”——“活泼”“悦耳”。

提示:从鸟啼的强度、数量上品味体会:由弱变强,由少变多,由微弱归悦耳。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象征死亡的严冬的鸟尸与象征新生命的暖春的鸟啼两者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的力量不可阻挡。

小结:作者首先以细腻的笔触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严冬生命消沉图,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但接着于一片萧瑟中突然让我们听到了清脆的鸟鸣声,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在欢呼。

在鸟儿越来越欢快的叫声中,在花朵开放得越来越鲜艳中,作者唱出了生命的赞歌。

聆听美妙的鸟啼,我们禁不住张开想象的翅膀——(二)想象:色彩及含义(冬——春)同学们,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色彩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高一语文《鸟啼》教案(优秀5篇)

高一语文《鸟啼》教案(优秀5篇)

高一语文《鸟啼》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找到的高一语文《鸟啼》教案(优秀5篇),欢迎借鉴。

高一语文《鸟啼》教案篇一一。

课文分析《鸟啼》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模块“珍爱生命”专题“生命之歌”板块中的一篇课文英国作家劳伦斯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神奇生命的由衷赞美,生发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告诉人们应该向鸟儿那样面对严冬,面对死亡,面对苦难,面对绝境,不哀伤,不沉沦,勇敢地面对,顽强地抗争,像鸟儿那样“向死而生”这种哲理性很强,集情、景、理于一身的文章,一直以来都挑战着教师的理解和教学《鸟啼》沿着“聆听——思考——礼赞”的思路展开文章对鸟和鸟啼的变化描写(鸟复苏,到微弱的啼鸣,再到悦耳的声音)充分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死与生虽不相容,但春天必然来临,生命的冲动谁也没法阻止,表达了作者对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启示人们像鸟一样向死而生文章理解上的难点在向死而生的内涵上向死而生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心态正视现实、直面人生,是基本内涵这种生命解读,实际暗含了知死守生、视死而生、轻死重生的哲学理解和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理解了死,才能理解生;看清了人生的有限,才能看清自身发展的无限二。

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者建议采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小鸟啼鸣声中蕴涵的生命的活力,领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围绕这个建议,笔者三轮教学采取了三种不尽相同的教学设计一轮教学设计(简):1.听一听:鸟啼有什么特点?2.看一看: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啼鸣?3.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鸟啼放在这样—个环境中?4.想一想:鸟啼带给你怎样的思考?5.拓展延伸:人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活才更有意义?第二轮教学设计(简):1.反复朗读课文,找出议论和抒情的句段重点朗读2.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研习(1)课文一段:“横陈”“吃净”是什么意思?作者写鸟儿的死亡如此惨烈目的是什么?(2)面对死亡,鸟儿们有哪些表现?请标注体现鸟儿表现的句子并朗诵(3)对鸟儿的这些表现,作者是如何评价的?请标注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诵读并赏析(4)文中作者对死亡和生命有哪些认识?给你什么启发?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思考第三轮教学设计(详):1.迅速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文章思考:作者从这鸟儿的歌声中听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明确:变迁的一阵爆发大家不难发现,文章1—8节就在写这场变迁的爆发,之后就是作者的感悟那么,这场变迁是怎样的变迁?明确:冬天——春天文章中鸟啼成为了春天来临的主要表现内容,那么冬天呢,通过描写什么内容来表现?明确:鸟尸在原文中哪个地方进行了集中描绘?明确:一节请同学朗读、思考,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幅画面的特点明确:死寂、毫无生气、恐怖、凄凉所以,这散落遍地的鸟尸就象征着死亡那么,鸟啼呢?作者笔下的鸟啼也并非纯粹的,是否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趋势呢?明确:鸟啼象征生命面对冬天充满死亡气息的鸟尸的画面,我们倍感凄凉压抑,那么,面对春之鸟啼,我们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明确:喜悦哪一小节较能体现这种喜悦之情?明确:分析赏读第6节2.作者从鸟啼中听出了这样一场变迁的爆发,有了怎样的感悟呢?请自由朗读9—15节,寻找观点句明确:提示找观点句的方法“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那么,围绕观点句,作者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感悟的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谈一谈明确:(学生分别分析)作者认为,生命和死亡全部相容死亡犹如冬天,不能选择;生命更像春天,不能抑制,所以,他认为要像鸟儿们那样“向死而生”鸟儿是怎么做的?找出文章中的描写明确:第14节放声高歌“它们不能哀伤,不能静默,不能追随死亡”与“它们不哀伤,不静默,不追随死亡”的比较3.当我们面对人生中不能选择、不可避免的困境、挫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向死而生”是否给了我们一定的人生启迪呢?明确:生因为死的衬托更显得珍贵,以死亡为背景的生更见顽强——海德格尔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向死而生!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生命的力量不可阻挡向死而生的生命,才显得更加可贵与伟大4.结合你对“向死而生”的理解、感悟,寻找一些熟知的事例(历史人物或身边人物)加以阐述三。

2024年苏教版必修2《鸟啼》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苏教版必修2《鸟啼》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苏教版必修2《鸟啼》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鸟啼》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2. 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提高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

3. 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2. 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升环保意识。

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及作者介绍1. 了解《鸟啼》的发表背景和时代特点。

2. 掌握作者托马斯·哈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2 课文概述1. 概括《鸟啼》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叙事特点。

2.3 课文分析1. 细读《鸟啼》中的重要章节,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理解《鸟啼》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2. 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升环保意识。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2. 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1. 课堂讨论: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过程。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和写作任务,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终结性评价1. 单元测试:设置针对本章内容的测试题,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鸟啼》教案6(苏教版必修2)

《鸟啼》教案6(苏教版必修2)

《鸟啼》教案6(苏教版必修2)《鸟啼》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充分肯定生命价值,顽强的生命意识,对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

2、通过本文学习,增强敢于战胜困难和黑暗的勇气、信心,勇于面向未来。

3、掌握本文行文思路,品味本文叙述、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4、品味语言:运用多种修辞,活泼、生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及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从场景入手,层层深入的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及文章内涵。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思路,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

教学过程:1、导入:大家都听见过鸟啼,有些是笼子里的鸟,有些是野外的、林子里的鸟。

(鸟的种类很多),你觉得鸟的叫声好听吗?但你能听懂它的语言吗?今天我们走进英国作家劳伦斯写的散文《鸟啼》,听听鸟悦耳的叫声里包含着什么。

2、 PPT介绍作家劳伦斯。

3、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字形、注解。

并思考:作者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4、文本初探。

(1)本文开头首先写了一个场景。

这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呢?鸟--血衣横陈、鸟肉吃净--因:持续严寒(1916-1917)清晨:南风(温暖、慰藉)午后:鸽声(缓慢、笨拙)黄昏:野鸟(微弱)呼唤春天--惊讶夜晚:鸟儿(含糊、隐约)(清越、明快)冬后每晨、每晚(闪烁啼鸣)新生活中活泼前行悦耳点评:以上写法做到了点面结合、详写和概写结合。

使鸟的叫声从复生到持续不断,让读者看到了鸟儿强大的生命力。

(2)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在观察这个场景中,为鸟的叫声的重新响起感到惊讶和喜悦,同时也在思考:A:当大地还散落着厚厚一层鸟的尸体的时候,它们怎么会突然歌唱起来呢?B:它从哪儿来呀,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那么第一个问题有没有回答?从原文中看是那句话作了回答?(答:冬天离去了。

一个新的春天的世界。

--因为春天的到来,鸟儿就开始突然呼唤并前行。

)那么,第二个问题是如何问答的呢?请看下面内容。

原因:冬天抑制--寂默等待冰消雪化--银光闪烁冬天巨浪--蛰伏潜力浪潮耗尽--突然显现不必注视无须回忆冬天走开放出歌声即使凝视也会啼鸣新生造物追赶上来喜悦禁不住啼唱颂歌点评:请结合文本探讨语言表达的技巧。

苏教版必修二《鸟啼》3篇

苏教版必修二《鸟啼》3篇

<<鸟啼>>公开课教案〖作者/会员名〗caojinxin《鸟啼》简案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曹金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劳伦斯的思想和创作思想;2、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其给人的启示。

[过程和方法]1、通过文本解读,学会分析“鸟啼”的启示;2、通过活动体验,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3、通过技法鉴赏,学会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2、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3、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4、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分析“鸟啼”的启示;2.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方法:1、教法:欣赏品味法、自主探究法、自由讨论法、迁移教学法2、学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运用迁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灵的鸟啼,与幽雅相伴,与美好相随,鸣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

同样,鸟也啼唱在外国文学中,那么英国作家劳伦斯这篇《鸟啼》(板书)中,鸟如何鸣唱,又给人什么启示呢?二、文本解读:获得鸟啼的启示1、哪几节写鸟啼?哪几节写启示?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的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2、鸟啼在什么环境下出现?又是如何变化的?你又获得什么样的整体印象?(1)明确: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场景让人倍感凄凉。

(2)“吃力”“微弱”——“隐约而清越”——“含糊”“若断若续”——“活泼”“悦耳”。

由弱变强,由少变多,由微弱扫悦耳。

(3)严寒过后,天气转暖,鸟儿不停地啼鸣,汇聚成一个声音的洪流,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3、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鸟啼》教案8(苏教版必修2)

《鸟啼》教案8(苏教版必修2)

《鸟啼》教案8(苏教版必修2)《鸟啼》教案8(苏教版必修2)《鸟啼》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阐释,学会分析\鸟啼\的救赎;2、通过活动体验,培育挚爱生命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2、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分析\鸟啼\的启示;2.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方法:1、教法:独立自主探究法、民主自由探讨法、搬迁教学法2、学法:自读体悟、合作探究、运用搬迁课时精心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地坛古园,终于在心理上战胜了自己,化解了历代哲学家都难以解决的难题dd生与死。

就是的,生命就是了不起的,生命就是优雅的。

今天我们去自学另外一篇关于生与死的文章,一位作家在听见冬后的鸟啼后所悟到的一些道理。

板书《鸟啼》二、走近作者积累知识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

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自学师范教育。

当过财务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飘泊十余年,广为碰触了社会。

1911年出版发行第一部长篇小说《黑孔雀》。

成名作就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除了《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独特。

他的作品除了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爱情中的女人》(1921)等。

三、初读心智走进文本1、读准字音,认知生字词田凫(fú)椋鸟(liáng)老饕(tāo)慰藉(jiè)蔷薇(qiángwēi)束缚(fù)斑鸠(jiū)荆棘(jí)chānchán(潺潺)zhé(母阎氏)条叶隐dùn(遁)zhì(窒)息jué(攫)住hào(昊)天2、粗读文本理清思路哪几节写下鸟啼?哪几节写下救赎?明晰:四、四书文本难点突破: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修饰鸟啼的词语,比较有什么不同?2、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来描绘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分析描绘\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促进作用。

2024年苏教版必修2《鸟啼》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苏教版必修2《鸟啼》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苏教版必修2《鸟啼》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鸟啼》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学会欣赏散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速读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鸟啼》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如何运用朗读、默读、速读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鸟类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鸟类。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相关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分析作者观点。

4. 品析散文:(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5. 阅读方法指导:(1)介绍朗读、默读、速读等阅读方法。

(2)学生实践,教师点评并指导。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搜集其他有关鸟类的作品,进行阅读鉴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鸟啼》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散文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3. 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反思。

2.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反思。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行反思。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鸟类观察活动,增强学生对鸟类的认识。

2. 邀请有关鸟类保护的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3.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创作关于鸟类的故事或诗歌。

高一语文专题一第4课《鸟啼》教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专题一第4课《鸟啼》教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专题一第4课《鸟啼》教案苏教版必修2第一篇:高一语文专题一第4课《鸟啼》教案苏教版必修2 2012届高一语文专题一第4课《鸟啼》应用体验之旅教案苏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田凫(fú).椋鸟(jīnɡ).B.老饕(tāo).窒息(zhì).C.摇曳(yâ).隐遁(dùn).满身血迹(xuâ).蔷薇(qiánɡ).悄然而逝(qiāo).慰藉(jí).蛰伏(zhã).D.昊天(hào).潺潺(chán).作茧自缚(fù).攫住(juã).骇人听闻(hài).解析:A项,“椋”应读liánɡ;B项,“悄”应读qiǎo;C项,“藉”应读jiâ。

答案:D 2.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垭口混沌热泪莹眶意志消沉 B.震撼瞅着焦躁回光反照受宠若惊 C.跌宕阴霾雾霭惊世骇俗判若两人 D.安谧炫目喷薄冰销雪化不折不扣解析:A项,莹—盈;B项,反—返;D 项,销—消。

答案:C 3.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那些破碎不堪的毁灭了的生命,意味着冬天疲倦而残缺不全的队伍的________。

(2)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家的观点、情感应该认真________,这样才能体会文章的妙处。

(3)知识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思想概念,对传统理论是一种________突破。

A.撤退捉摸抛弃C.消褪捉摸抛弃B.撤退琢磨扬弃 D.消褪琢磨扬弃解析:(1)句“队伍”应“撤退”。

(2)句的“捉摸”指猜测,多用于否定;“琢磨”指陈峻峰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啼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在《我的邻居胡蜂》中,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今天我们体会一下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鸟啼》(板书)。

2、作者简介: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

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

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

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

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和性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

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特点。

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

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1922)等。

3、重点词语:田凫跌宕慰藉攫住海蜇蛰伏
4、文本研习:①在预习的基础上课文划分层次(提问3-4名同学)
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二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5、难点分析:①文章开始于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②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③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尸是死亡的象征。

④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确:“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⑤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第7段中“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第9段“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等等。

⑥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穿插: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

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

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作业布置: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