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部编】2019-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平凡的世界学案 语文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平凡的世界》教案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平凡的世界》教案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平凡的世界》教

平凡的世界》是享誉文坛的作家___的代表作之一。

___在书中曾说过:“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他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后便不再平凡。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平凡的世界》。

在教学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___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___原名___,是陕西清涧人,1949年出生,1992年因抑郁症自杀身亡。

他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以描写中国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方向。

《平凡的世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和生活。

小说主人___是一个寒酸、自卑、好奇心强,爱读书并达到痴迷程度,积极上进,向往爱情,憧憬美好生活,追求精神自由的青年。

他喜欢课余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悠,并养成爱看书的惯。

因为爱看书,曾有过看书风波,也因为爱看书,与___结缘。

在小说中,有很多环境描写的句子,比如“满天的星星,
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

”这些描写起到了烘托气氛、渲染
内心感受的作用。

通过研究《平凡的世界》,我们能够了解真实的历史和生活,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这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7 平凡的世界(节选)_教案

7 平凡的世界(节选)_教案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弥.( )漫
被褥.( )
僻.( )静
不轨.( )
谴.( )责
2.本文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时期?
瘦削.( )
明确:“文化大革命”时期。从文中出现的“县革委会”“无产阶级政治”“成
分不好”等可以看出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教学难点
感悟人物的生存状态,体会“平凡”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分析法。 2.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1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7 平凡的世界(节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死后墓碑的悼词中写了这样一句 话: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个人就是路遥。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 这部作品《平凡的世界(节选)》。
4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7 平凡的世界(节选)
格? 明确:腼腆:面对郝红梅的问话,他手微微抖动,把头低下。 乐于助人:把自己借到的书籍转借给郝红梅看。 4.讨论:谈谈你对主要人物孙少平的看法。 明确:孙少平是一个来自农村的高中生,他的生活“艰难而痛苦”,怕别人
瞧不起,有着极强的自尊心、自卑感;但他不甘于现实的冷酷,沉浸在书的世界 里,胸中充满了“生活的诗情”,这又突显了他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着精 神追求的年轻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年轻人。
四、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
1.初到县城上高中的孙少平,似乎处处都与其他同学不同,他的这种“与众 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 地方转”。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平凡的世界学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平凡的世界学案 语文版

平凡的世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路遥。

2、了解小说背景及思想内容。

3、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

【学习过程】:目标一:【导读】:1、作家介绍: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1988年完成《平凡的世界》,作品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由此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享年42岁。

2、作品介绍: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

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目标二:【导读】1、小说的写作初衷陕北黄土高原,自古是一个焦苦的地方。

路遥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求索奋斗,历尽艰辛。

他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

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历史巨变,如山洪暴发,如春潮涌动,黄土地上也万马奔腾,大军行进。

所有这一切,深深的激动着路遥。

他要继《人生》之后,再倾全部心血,为这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为这一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为这一个壮丽辉煌的时代,写一部诗史般的巨著。

他把这当作了一项无比神圣庄严的使命。

他说“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

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

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2、小说的写作历程1988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用热水敷开痉挛的手,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后一页。

随后,他如释重负般把那支用了几年的圆珠笔扔出窗外。

7《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7《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7《平凡的世界(节选)》教学设计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教学分析】本文是语文版语文九上第二单元第7课,节选自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二章。

这部小说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全景式地描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城乡社会生活。

节选部分的背景是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生活贫困,但自尊自爱,渴望读书,热爱生活。

【学情分析】本文重点刻画高中学生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对于行将走近高中校园的九年级学生来讲,是比较有亲切感的。

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小说阅读基础,能在理清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握文章的主题。

但是,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很难让学生自主阅读,老师仍然需要做必要的引导很讲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要复述这篇小说的情节,并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描写,分析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对话描写把事情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并加以运用。

4、把握这篇小说在写作上的特点:一是以现实为基础展开叙事,二是通过议论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复述小说内容,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通过具体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对照,来体会、理解孙少平的艰难处境和精神追求,学习他自尊自爱,渴望读书,热爱生活的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描写,分析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这篇小说在写作上的特点:一是以现实为基础展开叙事,二是通过议论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路遥用生命写作,一部《平凡的世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那块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黄土地,演奏着一首首动人的乐曲,美丽而又忧伤,跟随这一首首乐曲,是否你也曾落泪,跟随这一首首乐曲,是否你也曾欢笑,或者,微笑着流着眼泪……让我们一起走进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出示题目)二、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陕西榆林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平凡的世界教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平凡的世界教案 语文版

《平凡的世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感受小说的魅力,陶冶情操,获得生命成长的启迪。

2.初步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3.感受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中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平凡的世界》思想内容,由此认识社会的变革。

【教学重难点】1.感受人物形象。

2.感悟小说中蕴含的哲理。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多媒体演示法。

2.讲授法。

3.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平凡的世界》是已故作家路遥的经典之作,既写出了一代青年的“中国梦”,也是影响了几代青年的“励志书”,既“叫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又“叫座”畅销了几十年。

在历年多种图书销量榜上,这部长篇小说的单行本总是名列前茅。

受热播的电视剧的氛围烘托,小说《平凡的世界》再度脱销、加印,而且读者大多是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

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平凡的世界》,走进它的作者路遥,走进那个时代,一起来感受那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

在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

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地位。

2.背景链接《平凡的世界》写的是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北方农村的变迁史,酝酿创作于1982年到1988年这6年间。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平凡的世界(节选)教案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平凡的世界(节选)教案

7 *平凡的世界(节选)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路遥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孙少平的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真实地记录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和生活的态度。

把握人物形象及理解小说主题。

激趣法、指导法、朗读法。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享誉文坛的作家路遥曾在书中说过:“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他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之后便不再平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作家。

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人。

(2)背景链接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目光,注意到中国变革中的种种矛盾与希望,将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出,构成了一幅从1975年初到1985年这十年间中国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2.生难字词(1)字音震撼..(h èn h àn) 朦胧..(m éng l óng) 冷酷.(ù) 蓝莹.莹(y ín ɡ) 殷.勤(y īn) 谴.责(qi ǎn) (2)词义【朦胧】不清楚;模糊。

【震撼】震动;摇撼。

【冷酷】(待人)冷淡苛刻;无情。

【殷勤】热情而周到。

【谴责】斥责;责备。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听录音,正音,自己朗读,读准字音,注意重音,读出感情。

2.熟读小说,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一)孙少平喜欢课余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悠。

(二)孙少平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①插叙爱看书的原因。

②看书风波。

③因看书与郝红梅结缘。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默读这篇小说,概述主要情节并谈谈你对主要人物孙少平的看法。

交流展示:孙少平喜欢课余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悠,并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凡的世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路遥。

2、了解小说背景及思想内容。

3、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

【学习过程】:目标一:【导读】:1、作家介绍: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1988年完成《平凡的世界》,作品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由此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享年42岁。

2、作品介绍: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

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目标二:【导读】1、小说的写作初衷陕北黄土高原,自古是一个焦苦的地方。

路遥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求索奋斗,历尽艰辛。

他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

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历史巨变,如山洪暴发,如春潮涌动,黄土地上也万马奔腾,大军行进。

所有这一切,深深的激动着路遥。

他要继《人生》之后,再倾全部心血,为这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为这一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为这一个壮丽辉煌的时代,写一部诗史般的巨著。

他把这当作了一项无比神圣庄严的使命。

他说“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

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

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2、小说的写作历程1988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用热水敷开痉挛的手,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后一页。

随后,他如释重负般把那支用了几年的圆珠笔扔出窗外。

《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6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好些时候躺在床上有生命终止的感觉。

待《平凡的世界》完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壮实的汉子,形容枯槁,看起来完全像个老人。

3、路遥逝世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就再没有能恢复过来,他的血脉精气已经全部被书榨干。

悄然不觉中,病魔已趁虚而入,死神也步步逼近。

1991年冬到1992年初春,他为《女友》杂志写了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

1992年11月17日,黄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时年42岁。

《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六卷,厚重、宏阔,为中国当代挣脱极左的束缚开始改革开放的转型期留下了史诗般的艺术画卷。

共写了近百个人物,从揽工汉到省委书记,这些人物形象鲜活地表现了那一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变化。

小说“人物运动的河流”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表现了一代青年农民奋斗的艰难经历,而人物活动的宏大背景则是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的各种政策和人们的心态。

4、节选部分前的主要情节课文为《平凡的世界》上卷第三章,前两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人物以及故事的背景。

故事开始于1975年二三月间,在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刚刚考上县立高中。

他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家里的境况十分凄凉,父母年老体弱,妹妹也在上学,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祖母,整个家庭都靠23岁的哥哥孙少安支撑。

他买不起5分钱一份的大锅菜,只能靠几个黑高粱面馍充饥。

17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天课半天劳动的学习生活使他备尝饥肠辘辘的折磨。

但让他“最痛苦的是由于贫穷而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

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服站在女同学的面前;他愿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能和别人一样领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

他非常的自卑,虽然他的个子在班上是最高的,但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头。

但是“贫困又使他过分地自尊。

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

幸好,他有自己的发泄方式,才使得他没有转入偏执之中。

他喜欢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悠,以此获得无数前所未有的新奇印象。

同时,他还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他阅读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给了他无尽的生活勇气,他蒙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很好。

这种生活的信念事实上一直支撑着他以后的生活。

他的同学郝红梅处境与他类似,也是每天等没人了才来拿自己的那份口粮。

这种同病相怜的境况,使他们逐渐走到了一起。

通过交流书中的故事,他们也越来越亲密。

目标三:【导思】自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小结:一个伟大的歌者的心灵,往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魂魄之所在。

其所点亮的,既有脚下的土地,也有心灵的天空。

【课堂小结】:怀仁一中高二年级语文学案周次:6 编号:37 时间:3、27 主编:王玉梅审批:平凡的世界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

2、探讨小说的内容。

3、感受《平凡的世界》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

2、探讨小说的内容。

【学习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

2、探讨小说的内容。

【学习过程】:【导读】故事梗概:《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目标一:分析人物形象:【导思】:1、概括孙少平的心理活动,简单勾勒他的性格特征。

2、分析田润叶的性格特征。

3、田润叶是善良、朴实的姑娘。

对她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哪些方面你感动?目标二:探讨小说的内容:【导思】:1像林黛玉进贾府一样,孙少平跟田润叶进县革委会大门到她二爸家,一路上也看到了不少“风光”。

少平眼里的“风光”主要在哪几段?怎么写的?有什么特色?目标三:感受《平凡的世界》的语言风格【导思】:1、变化多姿的语言风格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美的、独特的语言风格,是吸引读者的直接诱因。

我认为这部作品的语言是很有魅力的。

(1)朴素的喻体,造就了鲜活的比喻,展示了平凡人淳朴的人性美。

(2)涌动着里涌动着陕西信天游、链子嘴、现代情歌,诗歌等语言的短小精灵,使作品在凝重的风格中有了漂动的音乐。

【课堂小结】:目标三:分析人物形象:1、结合文本,分析概括孙少平的心理活动,简单勾勒他的性格特征。

——心境平和(一大段景物描写衬托出的心情)——变得惶恐,不知所措(细致的心理描写)——心中有了某种威压感、紧张(心咚咚的跳着)——自卑感回到心中(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心情无比轻松(景物描写: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2、田润叶是善良、朴实的姑娘。

对她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哪些方面你感动?明确:课文通过孙少平的会议,介绍了田润叶的品质和德行。

虽然润叶成了公家人,但却待人平和,没有架子:她一回乡下总不忘给孙少平的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她不介意亲人的家境,经常提着点心到傻瓜叔叔田二臭气熏天的家里去。

又从正面描写了她的善解人意。

她亲自到宿舍来等少平,当她把饭菜端了上来就找了个借口出去,好让少平一个人静静地、没有心理压力的吃好这顿饭等。

都可以看到她的细心和善解人意,对少平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目标四:探讨小说的内容:【导思】:1像林黛玉进贾府一样,孙少平跟田润叶进县革委会大门到她二爸家,一路上也看到了不少“风光”。

少平眼里的“风光”主要在那几段?怎么写的?有什么特色?(主要有三段:一是看到县革委会一层层的窑洞,孙少平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逛大观园一样,打量着县革委会,觉得这些地方“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像一座宏伟的大厦”;二是打量田福军的院子,写得很简单,主要是一瞥之下对于院子格局的描绘;三是打量田家吃饭的窑洞,发现这窑洞没有盘炕,意识到这是专门吃饭的地方。

这些描写有两个特点:一是透过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些“风光”,里面夹杂着孙少平的感受;二是充满了地域特色,窑洞、盘炕,这都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居住风貌。

)目标五:分析下列景物描写的语句,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1、连绵的黄土高原依然是冬天的面貌。

山野里草木枯黑,一片荒凉。

铺天盖地的大黄风。

风刮得天昏地暗,甚至大白天都要在房子里点亮灯。

天空仍然弥漫着尘埃,灰漠漠一片笼罩着天地。

(充满了浓郁的黄土气息,这幅画面似乎也暗示着主人公少平最初入校时灰蒙蒙的心境。

)2、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

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山坡的枯草间,已经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

同时,还有些别的树木的枝条也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苞蕾,象刚开始发育的姑娘一样令人悦目。

(预示着情况即将好转,青春的活力即将回到年轻的少平身上。

)3、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当来自孙少平的目光,似乎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地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因此,这司空见惯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竟然也这么美好。

当然也是孙少平在润叶姐的亲切关心下心情舒畅的形象描述。

)课堂小结: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但是他们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平常的感受,在少平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强,看到了一种对生活的执着和信心,在润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金子般的心。

《平凡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光明和乐观的信仰:聪明、勤劳、善良的人最终会丰衣足食、出人头地。

第一部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

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

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

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

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