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护理问题和措施

眩晕护理问题和措施一、平衡和姿势控制问题眩晕患者可能感到身体不平衡,难以保持正常的姿势。
护理措施包括:1.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确保室内稳定,没有突然的噪音或视觉刺激。
2.指导患者进行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左右摇摆等,以增强平衡感。
3.避免患者进行需要高度平衡的活动,如滑雪、滑冰等。
4.如果需要,提供助行器或其他辅助设备,以确保患者的行走安全。
二、焦虑和恐惧眩晕可能引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导致情绪不稳定。
护理措施包括:1.提供心理支持,倾听患者的感受,解答他们的疑虑。
2.解释眩晕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以增加患者的信心。
3.鼓励患者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冥想等。
4.如果需要,提供镇静药物以缓解焦虑。
三、头部和颈部疼痛眩晕可能引起头部和颈部疼痛。
护理措施包括:1.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颈部过度弯曲或伸展。
2.指导患者进行轻度的颈部运动,以缓解疼痛。
3.提供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等,以缓解疼痛。
4.如果疼痛严重,建议就医并可能需要处方药物来缓解疼痛。
四、听力问题一些眩晕患者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护理措施包括:1.确保室内没有噪音干扰,以减少听力问题的加重。
2.指导患者避免过度使用耳机,以保护听力。
3.提供听力保护设备,如耳塞等。
4.建议定期检查听力,以确保听力正常。
五、恶心和呕吐眩晕可能引起恶心和呕吐。
护理措施包括:1.鼓励患者少量进食,避免饱腹感。
2.提供止吐药物以缓解恶心和呕吐症状。
3.鼓励患者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眩晕的护理方案总结范文

一、概述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头部或周围环境旋转、摇摆或倾斜感,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眩晕的病因多样,包括内耳疾病、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本文将针对眩晕的护理方案进行总结。
二、护理目标1.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眩晕症状。
2. 预防眩晕复发。
3. 帮助患者了解眩晕的病因、治疗和预防方法。
三、护理措施1. 休息与体位(1)眩晕发作时,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转动。
(2)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避免突然站立或坐下。
2. 环境与心理护理(1)保持病房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
(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3. 饮食与护理(1)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饮食,控制体重。
4. 生活方式指导(1)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5. 服药护理(1)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6. 特殊护理(1)对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
(2)对于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四、护理效果评价1. 观察患者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如头晕次数、持续时间等。
2. 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 评估患者对眩晕病因、治疗和预防方法的了解程度。
五、总结眩晕的护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眩晕的病因、治疗和预防方法,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通过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眩晕症状,预防眩晕复发。
眩晕的护理常规范文

眩晕的护理常规范文眩晕是指人体在运动或静止状态下感觉到头晕、不稳定或旋转感,常伴有恶心、呕吐、冷汗等症状。
眩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耳问题、循环系统问题、神经系统问题、药物副作用等。
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眩晕,护理常规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眩晕护理常规。
1.调整体位:当患者出现眩晕症状时,首先应保持安静,避免突然转动头部或体位改变,尤其是站起来或躺下时。
患者可以尝试坐下或躺下,以减轻眩晕的症状。
2.提供安全环境:眩晕可能导致患者失去平衡和意识清晰度,容易摔倒和受伤。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周围没有障碍物,床边或患者身边放置扶手或杂志箱等辅助工具,帮助患者保持平衡。
如果可能,可以协助患者行走,避免患者独自行走。
3.监测生命体征:眩晕可能伴随血压变化,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
4.避免过度疲劳: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和疲劳会加重眩晕症状。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5.提供情绪支持:眩晕症状可能导致患者恐惧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提供情绪支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教导患者使用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缓解焦虑情绪。
6.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眩晕可能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困难,如行走、上下楼梯、开车等。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和技巧来帮助他们完成日常活动。
7.饮食调理:一些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辛辣食物、刺激性饮料等可能加重眩晕症状。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避免或减少摄入这些食物,以减轻眩晕症状。
8.药物治疗:根据眩晕的原因和症状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9.教育与宣教: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教育与宣教,包括眩晕的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如何预防眩晕的发作;如何正确使用辅助器具等。
以上是眩晕的护理常规,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还可以针对患者的特殊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护理常规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
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肾、脾。
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二、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梦证、肝肾阴虚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的者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用。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宜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三、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医院神经内科眩晕护理常规

医院神经内科眩晕护理常规
一、眩晕发作时护理:卧床休息,减免头颈部的活动和声光刺激。
呕吐剧烈者,应及时清理呕吐物,并报告医生酌情给予镇静止吐剂,尽快地控制病情。
二、发作后护理: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枕头不宜过高,保持颈部正常位,防止复发;加强生活护理以防跌伤、烫伤等意外的发生。
三、饮食护理应以低盐、低脂、高蛋白、维生素丰富、高纤维素的食物为宜。
四、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及时向病人和家属说明病情和治疗状况,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及需求并予以满足;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担心和不安,及时向病人说明病情、治疗状况和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使病人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做好出院指导。
眩晕病人的护理

眩晕病人的护理一、协议关键信息1、护理目标:缓解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2、护理责任方: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
3、护理对象:眩晕病人。
4、护理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确定。
5、护理效果评估标准:眩晕症状减轻程度、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等。
二、护理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身体安全,防止跌倒、摔伤等意外发生。
11 保持病房环境整洁,无杂物堆积,地面干燥。
12 患者活动时,护理人员应在旁协助或提供必要的支持。
2、个性化护理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1 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
22 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3、综合护理原则运用多种护理手段,包括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全面照顾患者。
31 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保证患者营养均衡。
32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眩晕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症状特点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1 定期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12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
2、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创造舒适的休养环境。
21 帮助患者整理床铺,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22 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保持个人卫生。
3、饮食护理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促进患者康复。
31 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2 控制盐分、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4、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41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解答患者的疑问。
42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1 协助患者进行平衡训练,如站立、行走等。
52 指导患者进行头部运动,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四、护理注意事项1、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用药,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1 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眩晕护理常规范文

眩晕护理常规范文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指的是人在身体的平衡感受到异常、头晕目眩的感觉。
眩晕可能会伴随头痛、恶心、呕吐和失衡等症状。
眩晕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内耳问题、中耳感染、血压异常、药物副作用等。
无论眩晕的原因如何,对眩晕护理的常规措施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眩晕护理的常规内容。
1.安静环境:保持患者所处环境的安静是非常重要的。
过度的噪音或刺激可能会加重眩晕症状,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护理人员应该减少噪音,让患者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有利于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眩晕症状。
2.体位调整:眩晕患者的体位调整也是非常关键的。
不同的体位可能会对眩晕症状产生不同的影响。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体位调整。
例如,对于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患者,可以采取让患者头部转动的体位调整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眩晕症状。
3.寻找诱因: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寻找可能导致眩晕症状的诱因。
这可能涉及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药物使用等方面。
通过了解和排除潜在的诱因,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眩晕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4.饮食调整:对于一些患有眩晕的患者来说,饮食的调整可能会对减轻眩晕症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例如,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量,适度增加水分摄入,避免低血糖等。
5.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原因明确的眩晕患者,例如感染性眩晕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护理人员可能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和减轻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6.情绪支持:眩晕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情绪支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倾听患者的问题和困扰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自信心。
7.安全护理:眩晕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摔倒和受伤。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例如,提供支撑物品,如手杖或平衡器械,帮助患者保持身体平衡;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起床、洗漱等,以减少患者的摔倒风险。
眩晕护理问题和措施

眩晕护理问题和措施
眩晕是指人感到头晕、眼花、站不稳或丧失平衡感的症状。
针对眩晕的护理问题和措施如下:
1. 确认眩晕的原因:首先要了解眩晕的原因,可能是内耳问题、低血糖、低血压、药物副作用等。
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维持安全:眩晕时易导致跌倒和受伤,因此要确保患者周围的环境安全,移除地面上的障碍物,确保床边有扶手或者安全护栏。
3. 平稳转身:患者从躺位转为坐位或从坐位转为站立位时,应该慢慢转身,避免突然变动引起眩晕。
4. 让患者保持平衡:患者站立时可以约住患者腰部以帮助保持平衡。
可以使用辅助器具,比如手杖或助行器。
5. 定期活动:适度的活动有助于调整平衡感和增加身体的稳定性。
可以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但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控制。
6. 提醒患者避免头部快速转动:避免突然转动头部,避免触发眩晕症状。
7. 控制情绪: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眩晕症状,因此要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8. 饮食调节:低血糖或低血压可能导致眩晕,患者可以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保持适当的血糖和血压水平。
9. 避免刺激:刺激,如强光、气味、噪音等,可能会加重眩晕症状,患者可以避免接触这些刺激。
总之,为了减轻眩晕症状,护理措施应包括确诊病因,维持患者的安全和平衡,适度活动,控制情绪,合理饮食,避免刺激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就医并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的护理常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至不能站稳,或兼见恶心,呕吐,汗出,昏倒等症状。
一、护理评估
(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分型:
1、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舌苔白腻或黄,脉弦滑。
2、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肾精不足证(肝肾阴亏、阴虚阳亢证):眩晕目花,或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手足心热,口干,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偏阴虚者,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偏阳虚者,舌质淡,脉沉细弱。
4、痰浊内蕴证(痰瘀阻窍证):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胸闷恶心),纳呆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脉濡滑)。
5、瘀血阻络证: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者可闭圉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1、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因以及发作时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当患者出现头胀,面赤头痛,肢麻震颤,甚则昏倒时,警惕发生中风的可能。
4、特别注意观察神志、血压、头痛、视力、抽搐、心率、呼吸、出汗、尿量、恶心、呕吐、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四)饮食护理
1、肝阳上亢型饮食宜请谈,低盐素食为佳。
2、气血亏虚型饮食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
3、肾精不足型饮食调养:偏肾阴虚者,食疗宜平肝疏风,滋肾养阴,忌食海腥,羊肉,辛辣之物;偏肾阳虚者,以补肾助阳为主,忌食生冷。
4、痰浊内蕴型饮食宜清淡化痰之品,忌食油腻和肥甘厚味,生冷,烟酒等,以防助湿生痰。
(五)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六)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中脘、内关穴位。
3、情志护理是肝阳上亢型的重要护理措施,故要耐心劝慰患者,勿急勿躁。
4、气血亏虚者灸气海、足三里等穴,以健脾补气养血。
5、肾精不足型,肾藏精,肾劳精损,应慎房事,劳逸结合。
6、痰浊内蕴者饮食宜清淡化痰之品,忌食油腻和肥甘厚味,生冷,烟酒等物。
7、瘀血阻络型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脑失所养,故应注意休息。
三、健康指导
(一)慎起居,注意劳逸结合,脑力、体力均不可过度劳累,切忌纵欲过度。
避免突然或强力的头部运动,可减少眩晕的发生。
眩晕病人恢复后不宜高空作业,避免游泳,乘船及各种旋转大的动作。
锻炼身体,可做气功,太极拳等。
(二)饮食宜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和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戒烟酒。
食疗方:
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1、鲜芹菜汁1、阵压茶
气血亏虚型:1、薏米粥2、莲子红枣粥。
肾精不足证(肝肾阴亏、阴虚阳亢证):
偏肾阴虚者1、蜂蜜茶2、首乌大枣粥
偏肾阳虚者1、胡桃仁粥2、枸杞羊肉粥
痰浊内蕴型(痰瘀阻窍证):1、橙饼2、糖渍金橘
(三)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防止七情刺激。
(四)中医特色技术指导:
1、头部按摩:干梳头50次。
2、艾灸疗法,取足三里、绝骨等穴,每次取一穴,双侧灸20分钟,两穴交替。
3、穴位敷贴(预防晕车):一元硬币大小生姜片贴于肚脐,双侧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