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麻醉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4. 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麻醉诊疗区 (室) 的工作人员。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对镇静/麻醉诊疗区 (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3.肝功能障碍(Child-PughC级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严重贫血、胃肠道梗阻伴有胃 内容物潴留的患者。
4.无陪同或监护人者。
5.有镇静/麻醉药物过敏及其他严重麻醉风险者。
七、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操作流程(一)镇静/麻醉前评估 1.麻醉前评估主要包括 3 个方面: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重点判别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 是否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情况;是否有阻塞 性睡眠性呼吸暂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肥胖、哮喘、吸烟和未禁食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呼吸系统事 件的情况;是否有胃肠道潴留、活动性出血、反流或梗阻等可能导致反流误吸的情况;是否有服用阿司匹 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国家麻醉质控中心 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 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镇静 /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设备维护和 定期检修纳入医疗机构的设备统一管理,并建立档案。
保障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水、电等的供给,定 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消化内镜诊疗的安全,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共同组织内镜和麻醉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操作技术规范。
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和设施、设备要求、人员配置及职责、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操作流程、并发症预防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术语和定义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物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物等以及相关技术,减轻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痛苦和不适,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感,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三、管理要求(一)医疗机构管理要求1.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可开设于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有麻醉资质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应设立单独的区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4.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工作人员。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对镇静/麻醉诊疗区(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设备维护和定期检修纳入医疗机构的设备统一管理,并建立档案。
保障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水、电等的供给,定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二)操作管理要求1.常规镇静/麻醉前认真评估患者,完善知情告知相关文件。
2.镇静/麻醉中须保持静脉通畅,做好呼吸和循环的监护和管理。
内镜治疗麻醉评估报告

内镜治疗麻醉评估
根据消化内镜专家指南共识要求,结合我院临床麻醉管理实际情况对我院内镜麻醉管理做出如下规划:
1 人员
常见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应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兼麻醉门诊。
麻醉护士协助术前准备、术中管理。
且从事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医师与麻醉护士相对固定,以保证流程的稳定性和麻醉安全性。
2.硬件设施
每单元诊疗室应配置急救车,和除颤仪等急救设备。
配置功能齐全的的麻醉机;监护仪等急救装置,配置胃镜专用面罩、鼻咽通气道、专用喉罩等专项气道工具,以及气管插管急救用具,包括可视喉镜、各型号气管导管、负压吸引装置等。
苏醒单元同样配置麻醉监护仪,简易呼吸器,供氧等急救装置
3麻醉方法及药物
麻醉方法以全麻及全麻插管为主,消化内镜手术麻醉应选择起效快、消除快、镇痛镇静效果好、心肺功能影响小的药物,根据我院现有麻醉药物状况,镇痛药效果好均有呼吸抑制副作用,建议增加镇痛药镇痛效果强、镇痛起效快、镇痛时间久;呼吸循环抑制较轻的麻醉药供内镜镇痛使用。
消化内镜麻醉

02
穿孔:内镜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消化道穿孔,严重时可能导致腹腔感染
03
感染:内镜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消化道感染,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
04
心律失常:内镜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预防措施
熟练掌握操作技 巧,避免操作失 误
严格掌握适应症 和禁忌症
做好术前准备, 密切观察患者情
包括禁食、禁水、 况,及时发现和
副作用较小
麻醉方法的优化
01 局部麻醉:提高麻醉效果,减少 副作用
02 全身麻醉:降低麻醉风险,提高 手术安全性
0 3 联合麻醉:结合局部和全身麻醉, 提高麻醉效果和手术安全性
04 微创麻醉:减少麻醉创伤,提高 患者舒适度
谢谢
04
麻醉监测: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确保麻醉安全
麻醉后护理:观察患者麻醉恢复情 0 5 况,提供必要的护理措施
麻醉记录:详细记录麻醉过程,确 0 6 保医疗安全
麻醉后注意事项
2019
遵医嘱按时服 药,防止麻醉
后遗症
2021
观察身体状况, 如有不适及时
就医
01
02
03
04
保持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麻醉药物的研发
非阿片类药物:如丙 泊酚、咪达唑仑等,
1 具有镇静、镇痛作用, 副作用较小
创新药物:如新型镇
4
静药物、新型镇痛药
物等,具有镇静、镇
痛作用,副作用较小
局部麻醉药物:如
利多卡因、罗哌卡
2
因等,具有镇痛作
用,副作用较小
3
复合麻醉药物:如丙
泊酚+咪达唑仑、利
多卡因+罗哌卡因等,
消化内镜麻醉

麻醉后恢复与护理
患者在麻醉苏醒后, 需在恢复室观察一段 时间,以确保患者完 全恢复。
根据需要,对患者进 行疼痛评估和治疗, 以减轻术后疼痛。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 理,如保持呼吸道通 畅、监测生命体征等 。
03
消化内镜麻醉的并发症与处理
呼吸系统并发症
呼吸抑制
由于麻醉药物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 患者呼吸频率减慢或呼吸幅度减小, 严重时可导致窒息。处理方法包括保 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呼吸支持等。
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建立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 和处理麻醉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提高 麻醉安全性。
患者体验与舒适度的提升
精细化麻醉管理
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 ,实施精细化麻醉管理,降低术
后并发症和不适感。
舒适化麻醉技术
采用舒适化麻醉技术,减轻患者的 痛苦和焦虑,提高患者满意度。
术后随访与关怀
新型麻醉药物
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麻 醉药物,减少副作用,提 高患者舒适度。
机器人辅助麻醉
利用机器人技术辅助麻醉 操作,提高操作的精准度 和安全性。
提高麻醉安全性与效率
严格培训与资质认证
优化麻醉方案
加强对麻醉医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提高麻醉效率 。
THANKS。
对于特殊患者,如心脏病、高 血压等,需谨慎选择麻醉药物 ,并密切监测患者情况。
给药方式包括吸入、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等,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
麻醉监测与记录
01
在麻醉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 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 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02
对患者的麻醉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麻醉药物种类、用量、给 药时间、麻醉深度等。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麻醉与安全

无痛消化内镜适应证和禁忌证首先应遵循消
化内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消 化道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的检查和治疗(比 如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对于 需要对上消化道注水(部分上消化道超内镜 检查和治疗)或者怀疑上消化道梗阻的患者, 建议不进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或治疗,或者 在气道保护的同时,再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
根据我院的经验,护士经过充分训练,可以在 医师指导下给患者应用丙泊酚。我院目前 有麻醉护士12名,她们经过严格麻醉培训,可 以进行气管内插管和心肺复苏。她们不仅 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担当重任,而且在麻 醉医师指导下挑起了4个房间每日约80台无 痛胃肠镜的麻醉工作,无一例发生不良事件。
麻醉后允许离院的标准
麻醉的适应证
(1)ASAⅠ~Ⅱ级的患者,年龄一般6个月至70岁 (2)检查时间应<3 h,出血及体液丢失不多者,估计
术后不会发生大出血、呼吸道堵塞、软组织肿胀 压迫肢体血运等并发症者; (3)术后疼痛不剧烈且能在家中自行止痛者,无早期 离床活动禁忌的内镜检查治疗,患者或陪伴亲友对 术前、术后护理指导具备充分理解能力者; (4)ASAⅢ~Ⅳ级患者在接受完善的治疗和调整后, 处于稳定或代偿状态,亦可在密切监测下接受无痛 内镜检查。
麻醉的禁忌证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有常规内镜检查禁忌证; (3)高危婴儿、<6个月不宜无痛内镜检查治疗; (4)严重阻塞性肺部疾病; (5)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过度肥胖及估计有困
难气道; (6)严重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 (7)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休克; (8)ASAⅢ~Ⅴ级,病情不稳定;(9)未控制的癫痫; (10)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停药至少10 d;患
(1)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平稳至少 30 min;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就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了镇静/麻醉下的消化内镜操作,且有逐渐推广的趋势,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但就是,需要认识到,镇静/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
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广泛征求消化内镜与麻醉医护人员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专家共识,从而规范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各种消化内镜镇静/麻醉、特殊人群的镇静/麻醉以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等,以利于我国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安全普及与推广。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定义及目的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就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与(或)麻醉性镇痛药等以及相关技术,消除或减轻患者在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主观痛苦与不适感,尤其可以消除患者对再次检查的恐惧感,提高患者对消化内镜的接受度,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大部分患者对消化内镜操作怀有紧张、焦虑与恐惧的心理,检查过程中易发生咳嗽、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少部分患者不能耐受与配合完成消化内镜操作,从而使内镜医师无法明确地诊治相关疾病。
消化内镜下诊疗的镇静/麻醉的目的就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与不适,从而增强患者对于内镜操作的耐受性与满意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在消化内镜操作过程中发生损伤与意外的风险,为消化内镜医师创造最佳的诊疗条件。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实施条件,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 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符合常规消化内镜的基本配置要求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每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宜小于15 m2。
2.每个诊疗单元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应符合手术麻醉的基本配置要求,即应配备常规监护仪(包括心电图、脉搏氧饱与度与无创血压)、供氧与吸氧装置与单独的负压吸引装置、静脉输液装置、常规气道管理设备(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囊、麻醉咽喉镜与气管内插管用具等)与常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等以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
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常的患者,推荐治疗前2 h适量饮用碳水化合物[1],胃肠道术前准 备要求请参照有关消化内镜手术指南[2]。
存在上消化道梗阻、胃排空障碍、胃食管反流等特殊患者, 则应延长禁饮禁食时间,必要时需术前胃醉前准备
• 3.现场核对再评估:当日由实施消化内镜手术 和麻醉的医师及护士三方共同核实患者身份和内 镜手术方式,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及消化内 镜手术。 • 4.麻醉相对禁忌证:麻醉的相对禁忌证主要包 括ASA Ⅳ级及以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如近期心 梗或脑梗、严重的传导阻滞、恶性心律失常、重 要器官功能失代偿、哮喘持续状态、严重肺部感 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等。
安阳地区医院
(五)常见内镜手术麻醉方法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PO⁃ EM) 贲门失弛缓症
通常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前使用大钳道内镜行食管胃十二指肠检 查并吸除食物残留,如仍有较多固体残渣无法清 除,应推迟手术。手术麻醉期间的微误吸需引起 重视,应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并注意套囊的充气 压力。
• 1.离监护室标准:患者通气、氧合和血液动力学 指标正常,无呼吸抑制的风险,意识清楚或者恢 复到基础状态的水平。建议采用改良的Aldrete评 分作为评估离室的标准。危重患者必要时应送重 症监护室。
安阳地区医院
(四)术后管理
安阳地区医院
(四)术后管理
出院评估
1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完全恢复至基础水平)平稳,并且考虑患者的年龄 和术前的基线(必须是2分)
评分
PADS评分量表
呼吸及意识状况恢复至基础水平,血压和脉搏与术前基线比较变化<20
呼吸及意识状况未恢复至基础水平或血压和脉搏与术前基线比>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麻醉的患者
2. ASA Ⅴ级的患者
3. 未得到适当控制的可能威胁生命的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如未 控制的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呼吸 道感染、哮喘发作期等
4. 肝功能障碍(Child-Pugh C 级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
窦缓,HR56bpm
冠心病,支架植入
打鼾、OSAS 请放置鼻咽通气道
1. 所有因诊疗需要、并愿意接受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
醉的患者
2. 对消化内镜诊疗心存顾虑或恐惧感、高度敏感而不能
自控的患者
3. 操作时间较长、操作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 4. 一般情况良好,ASA Ⅰ级或Ⅱ级患者 5. 处于稳定状态的ASA Ⅲ级或Ⅳ级患者,可酌情在密切 监测下实施
予舒芬太尼5ug+阿托品0.5mg,丙泊酚150mg诱导
肠镜进镜不顺利,历时30多分钟才进到回盲部,
此时丙泊酚总量已达350mg
正准备退镜, SPO2波形出现异常
给予阿托品0.5mg iv.,3min内退镜
继续观察患者,5min后苏醒,无诉胸闷不适
克、严重贫血、胃肠道梗阻伴有胃内容物潴留
5. 无陪同或监护人者 6. 有镇静/麻醉药物过敏及其他严重麻醉风险者
以下情况须在麻醉医师管理下实施镇静/麻醉, 禁忌在非麻醉医师管理下实施镇静:
1. 明确困难气道的患者如张口障碍、颈颏颌部活动受 限、类风湿脊柱炎、颞颌关节炎等。
2. 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者(如脑卒中、偏瘫、惊厥、
癫痫等)
3. 有药物滥用史、年龄过高或过小、病态肥胖、排尿
困难等患者
麻醉相对禁忌症:
(可改为镇静镇痛)
麻醉绝对禁忌症:
◦ 无人陪同 ◦ 脑出血、脑梗塞1年以内 ◦ 肺栓塞 ◦ 肝功能Child C级以上 ◦ 心梗6个月内 ◦ 下肢深静脉栓子形成 ◦ 甲亢未控制
气道狭窄 药物副作用 胃镜占据了本来就狭窄的气道 胃镜进入时加重舌根后坠 胃镜占据了口腔,不易管理气道
氧浓度达到90%以上)
镇静催眠类
阿片类镇痛药
丙泊酚
咪达唑仑 依托咪酯
舒芬太尼
芬太尼
比例:丙泊酚200mg/20ml,依托咪酯20mg/10ml
◦ 体积比:1:2
◦ 年纪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适当提高依托咪酯的比例
年龄轻
氧流量>6L/min
潮气量>500mL、呼吸频率>15次
◦ --便于单人机控面罩给氧
注意APL阀的设置
用大于每分钟通气量的氧气(约6L/min) 深呼吸4次或持续3-5分钟平静呼吸
将肺泡气中的氮气用氧气取代,使肺泡中充满氧气
使不通气安全时间由1-2分钟延长到3-5分钟(呼末
1、窦性心律 2、一过性心房扑动反复发作伴不等比房室传导 3、I度房室传导阻滞
4、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麻醉门诊会诊 主麻医师再次确认
基础疾病 禁饮禁食时间 气道评估
禁饮禁食 基础疾病 气道评估
丙
依
年龄大
优点
注射痛少见 呼吸抑制减轻 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胃镜>肠镜 胃镜——恰到好处
◦ 太深——呼吸抑制 ◦ 太浅 —— 呛咳
面罩掉落,手臂肌张力减弱
打个哈欠
诱导后插入 注意:鼻出血
无痛 ——从地狱到天堂
患者,男,65y,中等身材,高血压、胃肠炎病史, 余未诉不适,当日下午行无痛肠镜检查
术前BP、SPO2波形均无特殊
◦ 脑出血、脑梗塞1年以上 ◦ 甲减 ◦ 哮喘缓解期
◦ 胃食道手术史,胸腔胃
◦ 血钾3.0-3.5mmol/L ◦ 房颤心室率不快
◦ 左束支完全传导阻滞
◦ 感冒咳嗽 ◦ 高龄(>75y) ◦ 困难气道
◦ 哮喘急性发作期
我们常常碰到的问题
减少充气
独立吸引器吸引口咽部液体
加深麻醉(不推荐)
麻醉会诊 禁饮禁食 基础疾病 气道评估
开放静脉
体位 侧卧,头高脚低位
监护
无 痛 胃 镜
去氮给氧
选择药物 丙泊酚, 丙泊酚+依托咪酯 舒芬太尼
给药 麻醉深度
是否插鼻咽通气道
托下颌
抽干胃底的胃液
胃镜检查
摘除咬口
麻醉太浅
胃镜刺激声门
胃底液体反流
头高脚低位
适当的麻醉深度
进镜时帮忙托下颌,减
少进入食道时的刺激
www.themegallery.Βιβλιοθήκη om麻醉前头高脚低位
先不观察食道,边吸引边进入胃吸干净胃底液体,
复苏 离院标准
麻醉会诊
开放静脉
体位 侧卧
监护 SPO2, BP
无 痛 肠 镜
禁饮禁食 基础疾病 气道评估
去氮给氧
选择药物 丙泊酚, 丙泊酚+依托咪酯 舒芬太尼
给药 麻醉深度
是否插鼻咽通气道
肠镜检查
复苏 离院标准
麻醉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