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廊桥遗梦》观感

合集下载

廊桥遗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廊桥遗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廊桥遗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廊桥遗梦》告诉了我们爱情最终归属于婚姻与责任。

那些喜欢相互陪伴、彼此靠近的夫妇才会保持情感投入并守住他们的婚姻。

我们对爱情抱有美好的幻想时,请先认清自己、认清现实,努力做好自己的角色、该负的责任,或许,才不至于悔恨一生。

1
1、学会维系婚姻关系。

如果一个人把一生的希望押在婚姻上,这对自己、对伴侣都是一种枷锁,当你慢慢发现“婚姻不是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的真相时,你就容易陷入一种困顿,容易陷入深深的落寞以及被忽视的不存在感,很容易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跟意义。

我们要学会正确衡量爱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活得是不幸福的,爱情可以给你归属感,但给不了你价值感。

2、学会合作
阿德勒说:爱和婚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付出的互相合作关系。

剧中的弗朗西斯卡夫妇感情危机,正是因为不会在夫妻关系中互相合作而导致的。

而她爱上罗伯特,也正是因为罗伯特的主动合作开始的。

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不在于起初有多么绚丽,而在于激情退去后,两个人还依然愿意互相付出,互相合作。

《廊桥遗梦》的意义在于通过一种反常理的方式展现了婚姻世界的真实,既有形式上的精雕细琢,又试图在现实世界里寻找一种平衡。

婚姻,不再是两个人的爱情那么简单,而是关系着一个家族,关系着上一代和下一代,意味着付出、承担、责任和义务。

如果非要选择,那只能是,在有限的生命里付出,然后,把无限的逝去时光,拿来成全爱。

《廊桥遗梦》影评精选三篇

《廊桥遗梦》影评精选三篇

《廊桥遗梦》影评精选三篇《廊桥遗梦》影评精选三篇导语:弗朗西斯卡·约翰逊于与罗伯特·金凯德的相遇是只此一眼,便已沉沦。

下面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廊桥遗梦》影评,大家快来看看吧。

篇一:True Love Is Always Complete?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的真的不是什么婚外情之类的,有人会说这是本多好的当代婚姻教育读本,让我们严肃地对待婚姻,处理一种爱情与责任,激情与理性之间的一种平衡;实则让我觉得不同寻常的的是书中两人仅短暂四天而瞬间迸发出的凌驾于理性之上的以至后半生仍始终铭记着的永恒的激情,而这应该才是这本书的魅力。

罗伯特·金凯曾对弗朗西丝卡说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太理性了,少了充满魔力的激情。

诚然,所有人都会赞同弗朗西丝卡的选择,她也曾有过痛不欲生的挣扎,但为了家庭,为了责任,她认清了伟大的激情和肉麻的温情的分界,留下的是真挚的深情。

也因此当他们分别的那一刻,雨中车上紧握车门,那手攥得那么紧,缓缓地,轻轻地,那一刻,不知多少人会流下眼泪。

就是这么一别,在此后的几十个年头里,两人几乎克制住自己心中早已沸腾的爱意,不再联络,却时刻想念。

四天的爱意,变成了余生的记忆。

弗朗西丝卡最终把活的生命给了她的家庭,而剩下的遗体给了罗伯特·金凯。

你可以说这是不公平的,但,这是最好的结果。

他们的灵魂是一起的,早已倾注于那个叫做”咱们“的生命体上,在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中翩翩然起舞。

True love is always complete,but everlasting .篇二: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伦理片!透过对婚外恋情的探讨和对中年人心理情感的体现细腻地揭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取向与情感平衡观念1995年出品。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梅丽尔"斯特里普一九九五年最具影响力的十部影片之一。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廊桥遗梦》根据沃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该片以其对婚外恋情的探讨和对中年人心理情感的体现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

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

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篇一:廊桥遗梦观后感《廊桥遗梦》----爱情与责任还记得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是很晚的一个夜晚了,那时候不懂爱情,不懂责任,并且伴随着睡意,所以记忆中的《廊桥遗梦》是朦胧的。

直到这次再次重温一回,再次给了我不同的感受,一部影片就像一段人生,懵知时期和了解世事后的我们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也正是影片的魅力所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内在获得的感受都会不一样。

这段影片是讲述两个中年人的爱情,这部影片的结局很伤感,雨中的离别,很有古代诗意化的感伤。

对于爱情,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影视作品中,为了爱情而牺牲一切的人实在太多太多,爱情至高无上的观念也深深地印刻在许多年轻人的心里。

影片中因丈夫和孩子外出而独自在家的弗朗西斯卡遇到了前来问路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从他身上,弗朗西斯卡感受到了从未在自己丈夫身上有过的感觉。

对她说过: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面对这一迟来的真爱,弗朗西斯卡最终没有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而是选择留守在了自己的家庭之中。

在她心里,责任,尤其是对于家庭的责任高于一切。

如果她选择了离开,伤害的将是自己的丈夫和两个孩子。

在她眼中,她的丈夫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美国乡村农民,他一生都没有做错过任何事,并且始终爱着自己,离开他是对他的不公平。

而她的孩子虽已长大但都还未成年,自己贸然的离去带给他们的伤害无疑将是巨大的。

在责任和道德面前,弗朗西斯卡纵然再痛苦,再难以抉择,依然在那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里把自己留在了丈夫的车里,从罗伯特﹒金凯在雨中向她走来的那一刹那,她就已经明白他是在向自己告别,而不是挽留。

影片中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金凯之间的爱情之所以令人动容,原因在于他们懂得家庭和对于家庭的责任高于一切,这一亲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颇有老婆和老妈同时落水先救哪个这一残酷问题的味道。

虽然丈夫没能实现自己年轻的梦想,但在爱情短暂的保质期过后亲情将成为彼此之间永远联系的时纽带。

家庭带给自己长期平淡却又温馨的快乐不经意间超越了那四天短暂的激情涌动。

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共10页)

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共10页)

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人生悲苦我们何时幸福--观《廊桥遗梦》有感文:章彤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一切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大雨滂沱的十字路口,湿发狼狈地覆盖在罗伯特的头顶,他的眼神里满是乞求,车子里的弗朗西斯卡坐在丈夫身旁,内心波涛汹涌,但是至口边只能变成无声呜咽,纵然此刻的悲伤铺天盖地,但却只有两个人能感受到。

她也想为自己的爱情,为自己的人生活一次,但是随着车子缓缓发动离去。

过往激情霎时烟消云散,生活重归于劳作与洒扫的平凡。

漫天大雨中一段激情成为过往。

“这么肯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一次之后,继续生活的悲苦。

一、爱情往往为世人赞颂,但爱情本来就是非理性因素,在带给人们甜蜜的同时伴随着破坏因素。

弗朗西斯卡与丈夫的婚姻早就就没有爱情,他们更像是“合伙人”的关系。

从前的婚姻还能装出表面的平静,可是当爱情发生,一切的假象都要被打破了。

弗朗西斯卡内心躁动的情欲,少女时期对爱情梦幻般的向往,全都重现心头,但是那又如何,婚姻的枷锁注定了弗朗西斯卡无法为爱出走,人们对于婚外情的非议也令她无法忍受,虽然弗朗西斯卡与丈夫之间并没有爱情,但多年的陪伴,以及共同养育的儿女,却都是确确实实的感情和责任,都令她难以真正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电影的镜头缓慢,讲述的似乎是一个情节简单安静的爱情故事。

男女主角相遇,他们相爱,他们分开,他们终生未见。

但细细品味,故事的发生,却是一切因缘巧合的造就,不早不晚,一切都刚好发生。

丈夫和孩子正好离家四天,留给她一堆未做完的家务和一个自由的家。

罗伯特正好就在此时出现了,她正好坐在门外向远处张望,他正好停下车向她问路,一切多么的巧合!和他相遇的时候,乡间的风正和煦,天空湛蓝平静。

庄稼油绿,空气微熏,漂亮的白色木屋在阳光中慵懒而安宁。

恬淡安逸的美国田园生活让人禁不住停下脚步欣赏。

罗伯特出现了,他是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身上带着和这个偏僻小镇上的人们完全不同的特质。

他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言语幽默,举止绅士。

《廊桥遗梦》观后感1100字

《廊桥遗梦》观后感1100字

《廊桥遗梦》观后感1100字《廊桥遗梦》观后感1100字(通用8篇)《廊桥遗梦》观后感1100字篇195年电影《廊桥遗梦》上映,那时我还在校园,学校的宣传栏里贴着每日放映的电影。

对《廊桥遗梦》记忆非常,看了多遍没看明白要说的是啥?三十多岁时再看,就觉得女主人公不是好女人,在仅有的一次,丈夫带孩子出去的四天,也是她跟着丈夫来到美国仅有的一次分开的四天,她就迫不及待的背叛和出轨,看不惯为自己的偷吃戴着理所当然的帽子。

今年春节期间无意中有机会再看《廊桥遗梦》,好似看懂了点什么。

女主人公在一个小镇里长大,是位教师,有空时,经常坐在小镇不远的一家咖啡厅里,靠窗的位置看着来往的行人,有时还会坐在靠里的位置静静的思考未来。

遇到丈夫后,带着美好的梦想,跟着丈夫一起细心经营着丈夫祖上留下的家产。

每日种着菜园;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

成了位全职太太,24小时的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的生活。

每日忙碌得周而复始的重复得像个转个不停的陀螺。

丈夫从没再带她回到家乡去看看。

曾经坐在咖啡厅的窗前看看行人的惬意小坐成了内心里驱之不去的梦想;没再让她去继续做自己热爱的教师,内心里对再从事教师职业的梦想成了个遥不可及的奢望,这一切内心的想要,在丈夫和孩子不在身边、独自一人在家无所事事的刹那被全部翻了出来,灼烧着她未曾泯灭掉、掩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

每日忙碌惯了的女主人公,被突然停了下来的不适应的囧,正不知怎么办好的。

演员一遍又一遍的试着让自己的身边靠着门口的柱子,手在不断的调换放的位置,正找不地方怎么放自己的手,站在家门口不知所错时,正巧路过的地理杂志社的摄影师问路,女主人有了想找件事儿来消减内心里的灼烧,掩饰自己的不适应来打破内心里的囧。

一路的闲聊,女主人公发现,摄影师比自己的丈夫懂自己,跟摄影师有着共同的话题:家乡小镇火车站旁的咖啡厅;靠窗座位看着行人的惬意感等对她梦想的灌溉、对她家乡思念的召唤等等的让她又找回了那个没来美国之前的少女心;与摄影师的短短接触,人生中第一次找到少女怀春的感觉,这怀春少女的感觉是跟丈夫一起生活的日子没有的灿烂!炫目!燃烧得灼热!还有美好的向往。

《廊桥遗梦》观后感(通用6篇)

《廊桥遗梦》观后感(通用6篇)

《廊桥遗梦》观后感(通用6篇)《廊桥遗梦》观后感(通用6篇)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廊桥遗梦》观后感(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廊桥遗梦》观后感1在写奥斯克最佳入围影片的中途,突然插入一部很久以前的老电影,就当做是一种调剂吧。

写了这么多关于“爱”的电影,怎么能少了《廊桥遗梦》呢。

这部电影放映的当年,不知道害多少人留下了感动的热泪,而我是看了还是没看,如果看了,又有什么感受,却完全不记得了。

是因为时间过去了太久,还是因为在看的当下,由于经历有限,因此没能产生共鸣呢?我猜大概是后者占了主要原因,所以这一次,当我时隔多年再去看这部电影时,毫不意外地,竟然与之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何止是泪奔而已,那种揪心的感动,让我突然间意识到,电影还是一样的电影,而我,却已经是不一样的我了。

人到中年,有了很多或深或浅的感情经历,这些其实都还不算什么。

你必须要有过与影片中类似的经历,才会明白,一个中年人的爱情,真的可能会比年轻人的更为刻骨铭心。

就像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一样,他们只不过是邂逅在异乡的一对中年人(罗伯特甚至已经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在之前的生命里完全没有过任何交集,一个是走遍世界的《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人们眼中的不羁浪子,另一个是居住在美国乡村小镇的家庭主妇,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和两个她爱的孩子。

因缘际会,他们相遇在曼迪逊桥上。

有谁能看出隐藏在迥然不同的身份底下,两颗如同孪生子一般相似的灵魂呢?光着脚踩在地板上做家务的她,听着音乐也会微笑着走神,暗自向往着陌生的远方,她也有着狂野不羁的一面,而这一面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被掩埋了太久,直到他的到来,才蠢蠢欲动起来。

她也是个美丽的女子啊,在农妇的粗布衣裙下面。

她也笑靥如花,微微撩动的裙摆,代表着她躁动不安的心。

而灵魂深处的共鸣,在逐渐深入的交谈之间一再地响起,提醒她,原来世界上还有一个这么懂得她的男人。

廊桥遗梦影评(精选5篇)

廊桥遗梦影评(精选5篇)

《廊桥遗梦影评》廊桥遗梦影评精选(一):廊桥遗梦?是啊,是追寻那份遗留在桥边完美的一个情绪,还是追寻那个只有两个人存在的梦境。

简单,真挚却又让人深深震撼并为之感动。

这部影片是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所改编。

影片上映后引起了轰动,它所体现的婚外情观点与中年人的理智情感被人们深深关注,探讨。

看完这部影片震撼很大并且感触很多。

也许望着夕阳下的那座充满回忆的桥,只有秦观的《鹊桥仙》这首诗来诠释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啊,多么贴切,多么自然的一种表达啊!女主角芬琪卡在与今若柏雨中相离时,那份真情,那份深情,那份不舍,那份眷恋看的让人心碎。

芬琪卡说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可就这样一次足以让我享用一生了。

多么美啊,让人心醉并为之向往。

有人说:碰到这样的感情是你的运气,错过这样的感情是你的福气。

我看个中的辛酸只有圈中人才有切身的体会吧,我想说的是:珍惜所有,珍惜身边的事物吧对于金若柏与芬琪卡的这段感情,我想只是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了吧。

爱,往往在那一时间爆发,而真爱却在那一瞬间升华。

四天啊,只有四天可他们经历了别人用一生经历的事:相识,相知,相爱,相离。

呵呵,很让人匪夷所思,但是又让我们被这份真爱所折服。

当最后芬琪卡没有和金若柏自私的离开,而是选取了她的家庭,很让我们感动。

应对真爱与家庭,应对自私与职责,她都毫不犹豫的选取了后者,是得是失,值不值得,都显得那么无力。

放下才能承担,舍弃才能获得。

这句话说的很对,如果芬琪卡当时只顾自己的感受就那样毅然的离开了家,那么从此以后她的家人就会遭到镇上人的闲言碎语,她的内心也不会得到安宁,她所坚持的那份真爱也失去了最珍贵的好处,她所追求的感情也就跟着变质了。

原先,真爱本没错,但是要有最起码的职责感和道德感,要持续最原始最纯粹的那份爱,要不然,感觉已不再,真爱已不存。

这部影片本就是一部社会伦理片,它所探讨的也是婚姻与感情。

当人们已厌倦了身边的事物,当人们已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无力,当人们又遇到了所谓的一见钟情,那么这部影片就给了很好的教育好处。

廊桥遗梦影评

廊桥遗梦影评

廊桥遗梦影评廊桥遗梦影评(一)该影片是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改编,英文片名为《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也译为《麦迪逊之桥》。

该片拍摄于1994年9月15日;1994年10月31日,由素有“城市牛仔”之称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并由伊和著名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该片上映后便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好评,并斩获多项国际大奖,而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普也因本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许多人都盛赞这部影片并称感悟颇深,甚至该影片上映当年曾造成美国离婚率大幅上升,而本片讲述的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金凯的四天婚外热恋无疑对现实世界家庭伦理价值是一次强烈的冲击。

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佛朗西斯卡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主妇,她与丈夫、儿子、女儿过着平淡的家庭生活。

每天早上为家人准备早餐,看着他们吃完,晚上一边织毛衣一边与丈夫看电视。

佛朗西斯卡其实心里明白这并不是她少女时代所想象的那种生活状态,可是她为家庭无条件付出,换来家人的幸福美满,这正是她满足感的源泉。

一天早上,丈夫和两个孩子坐上汽车去城里参加比赛,这一走就要四天。

独自在家的佛朗西斯卡意外的遇见一位迷路的摄影师罗伯特,他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照片,想要找到那座麦迪逊桥。

于是故事便就此发生了。

一个是不羁于世俗和婚姻的自由摄影师,另一个则是心怀梦想但只能庸碌生活的乡村农妇,这样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却因一次问路而偶遇在一起,并迸发出了真挚的爱情火花,在随后的四天里,两个人都将一生的热情全部投入到这场爱情之中而整部电影也随之达到高潮,两人难舍难分,于是罗伯特希望佛朗西斯卡能和他一起离开这里与他厮守一生。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应该更是观众所关注的:随罗伯特离去?还是为家庭留下来?最终导演以一种悲剧式的结尾为这部平缓却热烈无比的精彩影片画上了句号。

女主最终选择了留下来,为了丈夫和子女,为了她曾经精心操持十数年的家庭,也为了她心中不能割舍放下的责任,当然这样的结局也可能是原著和导演为了迎合观众和社会的接受心理屈笔而为,毕竟社会的主流伦理思想是不能接受婚外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
钱玉广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011022903
以前也看过一些外国的影片,其中也不乏很多以爱情为题材的片子,这些西方爱情影片给我的感觉就是:西方人有浪漫的天赋,他们的浪漫往往发生于不经意之间,而且他们的这种浪漫是不同于东方的浪漫的。

在西方人的生活中,仿佛浪漫就是每天早晨必饮的一杯咖啡,浓郁而又香醇沁人,不饰刻意地雕琢,自然生发。

而在《廊桥遗梦》这部影片中,以上所说的这种不做作的、令人艳羡的、迷人的浪漫依然存在着,但是在此之外,它更多的是引人深思,让人迫切想找寻这样一种浪漫爱情背后的故事和哲思。

其实这部片子的导演就已经开始在影片中寻找了(导演安排了女主角的孩子来做观众的引导),只不过这种探寻还没有深入、延展下去罢了。

以下是我看了这部片子之后的一些想法。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无巧不成书”。

本片中有“巧”有“风”。

“巧”的是女主角的丈夫和孩子们刚好有事全都不在家,而且这一出去就是好几天;“风”乃一位到处飘零的男摄影师正好在这个时候降临此地,而且这两位主人公都是内心有所念想,有所寻觅。

可以说,这个故事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万事俱备。

由此,我充分感受到一点:即使一个人生活得很安逸,整天无忧无虑,但这也很可能只是表面上的,也许这样的人的内心才是最深不可测的,日常的生活已经程式化了,不足以唤起内心深处的觉醒,可是,生活往往又总是充满了惊喜的,一旦机遇邂逅了他(她),碰到了内心的那一点,理性已经成为多余,情感的火山喷发是难以阻挡、无与伦比的。

可见,感情用事这个词的力量不可小觑,而且并不是你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住的。

我觉得这部影片的一大妙处在于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家庭主妇,她的这一身份让她的这段恋情在观众看来,似乎是难以接受。

如果这是一位少女和一位男子之间的恋情,那观众就不会感觉有什么不妥之处(当然了,如此一来,这部片子也就流于俗套了,可能就没有拍摄的必要了)。

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个家庭组织内某位成员,尤其是丈夫或者妻子这样一个扮演着家庭核心角色的成员,他(她)的责任是什么以及他(她)该不该为了尽到自己对于家庭的那一份责任而牺牲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而且这还关联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允许或承认丈夫或者妻子为了个人的快乐和幸福而不对自己之于家庭的责任负责,那么又会对这个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觉得这些都是大问题,我不敢妄下断言,而是需要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去考虑。

我只想说:从深层次来看,家庭是以情感为纽带联结而成的,而且家庭一旦产生,这其中的情感就不仅仅只包括男女之间的爱情,还会产生友情(丈夫与妻子之间也可以是终身的朋友关系,这在家庭之中是很容易形成的)以及亲情,所以丈夫或者妻子大可不必为了眼前一时的个人快乐和幸福感而破坏甚至失去了平静家庭中的那许多种感情。

因为我相信几始终是大于一的。

最后,还有一点是我从这部片子中得到的,即无论是中国社会,还是西方社会,都是充满了人情味的。

在很大程度上以及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给中国社会贴上一个人情社会的标签,其实西方社会又何尝不是呢?该片就反映出了这一点:在女主人公生活的那个小镇上,有个女人就是由于出了婚外情而遭到了周围邻居的冷落,而女主人公在与那位男摄影师约会时也是极力避免让周围邻居发现任何异样,为此,他们选择了一个离镇上很远、没有熟人认识他们的酒吧。

这说明,
他们也怕失去了长期以来和周围邻居所形成的那样一种人情氛围,害怕被冷落和嘲讽。

《廊桥遗梦》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引人遐想的梦境,让我们找寻各种可能的价值取向,既是美丽的,又是谨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