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河 王炘
北京密云西晋墓发掘简报

北京密云西晋墓发掘简报作者: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密云县文物管理所来源:《文物春秋》 2012年第6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1 密云县文物管理所2(1.北京 100009;2.北京密云 101500)【关键词】北京;密云;西晋墓葬;发掘【摘要】2011年5月-6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密云县文物管理所配合密云县果园西路六号用地住宅项目的基本建设,对用地范围内考古勘探发现的两座西晋墓进行了发掘,其中一座保存完整,出土遗物丰富,为北京地区魏晋北朝时期的墓葬增添了新材料,也为同时期的墓葬断代提供了新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
2011年5月28日至6月4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密云县文物管理所配合密云县果园西路六号用地住宅项目的基本建设,对用地范围内考古勘探发现的2座古墓葬进行了发掘,现将发掘情况报告如下。
一、墓地概况两座墓葬位于北京市密云县的西南部,东邻大唐庄村,北邻密云县职业学校,西邻果园西路(图一)。
发掘区地势较为平坦,地层堆积可分为两层:①层为垫土层,厚约0.3米,内含大量砖块、石块及植物根系等。
②层为褐色土层,厚约0.3~1.2米,土质疏松,较纯净。
两座墓葬开口于②层下,打破生土,编号分别为M1和M2。
其中M1保存完整,出土遗物丰富。
M2破坏严重,未见遗物。
二、墓葬形制M1该墓东邻M2,GPS坐标为N40°23′047″,E116°49′280″,海拔高度71米。
墓口距地表深1.2米,方向187°。
为刀把形单室砖墓,土圹南北总长10.95米,东西宽2.6米,深0~2.57米。
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图二)。
墓道位于墓室的南部偏东,为斜坡式,平面呈梯形,接近墓门处为平底,平面呈长方形。
墓道内填花土,土质疏松。
南北总长6.78米,东西宽0.82-1.52米。
墓门位于墓道的北侧,与甬道相连。
东西宽0.8米,拱形券顶,由两层砖砌筑,券厚0.3米,券内高0.9米。
开封护城堤、镇河铁犀与于谦治黄

文化Culture开封护城堤、镇河铁犀与于谦治黄□李树友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和开封的关系非常密切。
开封人每当登临护城堤或者抚摸镇河铁犀时,往往就会想到于谦在开封治黄的丰功伟绩。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凡是造福人民的人,人民都不会忘记他。
至今,开封人民没有忘记于谦:城北黄河游览区建有于谦治河纪念亭,城东铁牛村有镇河铁犀真迹,城南禹王台水德祠有于谦的牌位,城西还保留有回龙庙村名。
500多年过去了,于谦的名字依然在开封大地闪闪发光,其忠心义烈、勤政为民、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影响千秋万代。
镇河铁犀忧国忘家忠心义烈于谦,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祖籍河南考城(今属兰考县),曾祖一代定居于杭州。
幼年的于谦聪慧好学,15岁被录取为钱塘县儒学生员,23岁中举,24岁中进士。
初入仕途的几年里,于谦任过山西道监察御史、江西巡按御史等职,并曾随宣宗朱瞻基平定朱高煦叛乱,初显干练的才能与廉明的作风。
明宣德五年(1430年),宣宗朱瞻基提升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巡抚河南、山西。
受命之后,于谦立即轻车简从赴任。
于谦履任后,冬春两季在山西,驻太原;夏秋两季在河南,驻开封。
他曾在诗中写道:“三晋冲寒到,中州冒暑回。
山川元不改,节候自相催。
”“马足车尘不暂闲,一年两度太行山。
”于谦像候鸟似的一年两度穿行太行山,往来于河南、山西。
于谦任河南巡抚期间,十分注意了解民情。
他的抚院门前立有两面木牌,一面写着“求通民情”,一面写着“愿闻利弊”。
于谦从政期间,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不畏强暴、不贪私利,将一世清白留在了人间,深为后人称颂。
于谦在青年时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明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
“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开始掌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
北大巴山新元古代龙潭河组的源区特征:来自碎屑组成和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北大巴山新元古代龙潭河组的源区特征:来自碎屑组成和锆石年代学的证据向忠金;闫全人;夏磊;宋博;王宗起【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6(090)008【摘要】沿扬子板块北缘大巴山弧形断裂出露的新元古代龙潭河组主体为一套富火山碎屑沉积岩夹原生火山碎屑岩组合.长期以来,它们以及上覆砂砾岩组合(木座组)(前人认为冰蹟岩)统被解释为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陆内裂谷和被动陆缘沉积.龙潭河组岩石组合包括杂砂岩、含砾粗砂岩、砾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含砾)凝灰岩.砂岩碎屑组成研究表明,龙潭河组碎屑以火山岩岩屑和斜长石为主,少量石英,砾岩砾石主要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这些特征表明物源区主要出露中、基性火山岩和富火山碎屑沉积岩,少量长英质岩石,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岛弧.本文对一套具有近源堆积特征的火山质砾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显示锆石具有两组集中年龄群,峰值分别为~770 Ma和~705 Ma,表明源区存在至少两期岩浆活动.龙潭河组砾石、岩屑和锆石较差的磨圆度和分选性共同表明它们为一套近源沉积,碎屑组成表明物源区为~705 Ma岛弧,形成于弧后环境.龙潭河组物源区岛弧构造背景的确定暗示南秦岭造山带北大巴山地区与俯冲相关的岛弧构造体制一直持续到~705Ma.【总页数】14页(P1886-1899)【作者】向忠金;闫全人;夏磊;宋博;王宗起【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0049;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西安,710054;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地质事件——来自北京西山地区寒武系和侏罗系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的证据 [J], 胡波;翟明国;彭澎;刘富;第五春荣;王浩铮;张海东2.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沉积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J], 张英利;王宗起;闫臻;王涛;郭现轻3.秦皇岛柳江地区长龙山组石英砂岩物质源区组成——来自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的证据 [J], 第五春荣;孙勇;刘养杰;韩伟;戴梦宁;李永项4.黑龙江东部“新元古代”黄松群杨木组沉积时限和物源组成:来自锆石U-Pb年代学的制约 [J], 郝文丽;王枫;许文良;唐杰;高福红5.东昆仑地区沙松乌拉组物质来源及源区构造-热事件——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J], 靳立杰;王继林;赵体群;周汉文;孙天河;李春稼;韩智昕;贾伟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文献里的中国琉璃之乡

古文献里的中国琉璃之乡
苑焕乔
【期刊名称】《前线》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因关注中国的琉璃文化,一段时间以来,翻看了《元史.百官志》《琉璃厂沿革小考》《宛署杂记》等古文献,从中看到了“中国琉璃之乡”——京西门头沟区琉璃渠村的历史沿革、兴盛轨迹。
【总页数】2页(P94-94,95)
【作者】苑焕乔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琉璃之乡话琉璃
2.贵州石阡: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贵州长寿之乡
3.故宫琉璃瓦异彩流光京西琉璃渠人杰地灵——走访京西古镇琉璃之乡
4.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琉璃之乡永放光芒——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
5.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古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以“青牛白马”说为中心

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以“青牛白马”说为中心自公元4世纪末叶以后,契丹族就在汉文文献中留下了活动踪迹,这些出自汉人的间接记载对于今天的历史学家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来说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契丹建国前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也没有留下本民族的历史记载,但是从契丹人的某些古老的传说中,可以发掘出这个民族早期历史的若干信息。
在契丹本民族的历史传说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青牛白马的故事。
早在1930年代,日本学者田村实造就对这一传说进行了初步的梳理,[1] 80年代国内学者也曾撰文探讨过这个问题,[2]但今天看来仍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
除了青牛白马说之外,牵涉契丹族历史的其它一些传说也值得我们注意。
本文将通过这些传说去探寻契丹族的历史记忆。
一尽管青牛白马的故事流传很广,但在辽朝方面的史料中却鲜有记述,仅有的一条记载见于《辽史》卷三七《地理志》(一)上京道“永州”条:(永州)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绘塑二圣并八子神像。
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
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
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
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
这无疑是有关青牛白马传说的最权威、最准确的记述。
虽然在目前传世的辽代文献中找不到更原始的史料依据,但我相信这一口头传说的文本化应该是相当早的。
据《辽史·太宗纪》,会同四年(941年)二月丁巳,“诏有司编《始祖奇首可汗事迹》”,青牛白马传说大概就是在此时初次见诸文字记载的。
但元朝修《辽史》时,恐怕已无从见到《始祖奇首可汗事迹》一书,《辽史》有关青牛白马的记述应是出自耶律俨《皇朝实录》。
在目前所见辽朝传世文献及石刻资料中,我只发现一条与此传说直接相关的史料,《兴宗仁懿皇后哀册》铭辞曰:“昔年偶圣,仙輧从水以下流;今日辞凡,龙辔拂霄而高驾。
”[3]此处上一句显然是用青牛白马典,“輧”是后妃所乘的一种有帷盖的车,这里用来比拟天女所驾青牛车。
龙潭精魂

龙潭精魂作者:王福升张永国“五一”前夕,恰是踏青观光的佳期,有朋寄柬相邀旅游。
柬中只有不伦不类的四句:“时逢长假宜出游,寻芳何须四方走?西出车城有胜景,龙潭仙境好逗留。
”话虽不多,意思再明白不过——邀我一同游赏龙潭河。
友人盛情难却,于是立马叫上几个至爱亲朋,踏上了龙潭河之旅。
驱车西出车城,疾驶个把小时,就抵达贯通两郧(郧县、郧西)的将军河大桥。
过桥后溯江而上约十余分钟,即达郧西县南大门羊尾镇。
集镇依山而建,濒临汉江,呈一字长龙形。
由此,可出西蜀,入秦楚,是古往今来的汉水码头。
史载,早在1400多年前,羊尾即被列为重要的边贸口子镇。
而今,羊尾镇得天时地利,发展提速,日新月异,更增繁华,堪称郧县、郧西和陕西白河三县交汇处的一颗璀璨明珠。
羊尾镇的崛起,是多方面的。
旅游业的成功开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声名鹊起的龙潭河风景区为人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因其荒凉偏僻,龙潭河不知沉睡了几千几万年,无人问津,名不见经传。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二十世纪的某一天,充满灵气的圣水仙山忽被改革的劲风吹醒。
一时之间,山上山下,一河两岸异常地喧闹起来,来此观光踏访的游客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自打王福升先生的龙潭河旅游推介大作问世之后,人气愈发旺盛,一发而不可收。
今年“五一”前后,来此旅游观光的客人分外多。
一拨接一拨的游人令景区接待人员应接不暇。
最火的时候,闹得景区管理人员不得不让出自己的宿舍,供游客下榻,自己晚上则无处栖身,从而叫“苦”不迭。
长龙形的羊尾集镇腹部,有个叫上沟口的地方,这里就是龙潭河风景区的入口处。
沿着曲折蜿蜒的公路,迤逦北行七八公里,即深入景区。
沿途,只见瓷砖贴面的砖瓦楼房鳞次栉比,星罗棋布,现代化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现雏形。
旅游开发,富民一方,这也应算作龙潭河一景吧。
公路的尽头,就是风景区管理处。
再往前,就要拾级而上,领略到景区的精华了。
当然,攀爬之苦是绝对免不了的。
置身此时此地,你将深切地感知到许多别样的信息。
龙潭水底黑龙王

在我们所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传说都是善良的人们所向往得到的,但那必定是传说,美丽的传说龙潭水底黑龙王秦奉龙潭瀑布位于龙驹寨城东涌峪沟口,岩崖嵯峨,怪石嶙峋,飞瀑直下,雪浪腾空。
相传,楚兵入秦,潭水出之龙驹,项羽得之,显乌雅,因之,龙驹由此而以得名。
原来这个龙潭中有个“黑龙王”,“黑龙王”不光能养出神骥,还特别怜悯穷人,黑龙王经常出借碗碟供穷人使用。
很久以前,穷苦人家办喜事,需要杯盘碗筷时,只要在潭边点上三根香,烧几张表,说个要借的数目,水面就会如数浮出穷人需要的东西来,用毕之后,即送回潭中,自然就会徐徐落入潭底。
“黑龙王”何以要借给人们的所需东西呢?原来,黑龙王也是一人间百姓,自小给棣花陈家沟一家财主干活,人称“陈黑茄子”,雇佣陈黑茄子的财主,他不光吃租子,放账,有租赁锅碗瓢盆,不光租价高,而且还时时要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敲诈勒索穷苦百姓。
秉性耿直的“陈黑茄子”总是帮着穷人打抱不平,有一次,陈确实气氛不过财主对穷人的气压,轮起磨棍“噼里啪啦”地将财主出租的锅盆碗碟打成一堆碎片。
这下可撞下了大祸,因此而犯下了“家奴欺主”的罪,财主将他告到官衙,衙役拿着铁绳,手执签票,来到陈家沟去缉拿陈黑茄子,陈黑茄子虽然勇猛过人,但是终久寡不敌众,无奈之中,翻身便跑,他在前边跑,衙役在后边追,就这样,跑呀跑,他一气跑了四十里,气喘呼呼地从棣花陈家沟跑到涌峪沟口的龙潭河,这时,前有深潭,后有追兵,眼看就要被追上了,他把心一横,便纵身跳进了好几丈深的黑龙潭里,侠肝义胆的陈黑茄子去世后,他的忠义感动了龙王爷,龙王爷发水起蛟,连盘子带碗端了财主的庄子,陈黑茄子被封为龙驹寨镇的“龙王”,“黑龙王”深知这一方百姓疾苦,专门准备了好多碗碟,无偿出借,造福百姓。
千百年来,这故事在龙驹寨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山西沁源红莲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山西沁源红莲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武夏;马楠;李辉;冯鹏锦;刘亚楠;徐晴;赵杰
【期刊名称】《敦煌研究》
【年(卷),期】2022()3
【摘要】红莲山摩崖造像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王和镇坡底村东约2km的红莲山腰上,现存4龛摩崖造像,均坐东朝西。
其中第4龛南侧有东魏武定四年(546)纪
年题记,造像题材与风格主要延续了晋东南地区北魏晚期的特点。
这处纪年造像为
判定北朝佛教造像的年代提供了参考,也为探讨佛教在民间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武夏;马楠;李辉;冯鹏锦;刘亚楠;徐晴;赵杰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考古学院;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
古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9.29
【相关文献】
1.陕西麟游青莲山寺摩崖造像调查
2.山西省原平市木图村佛教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3.四川通江诺江镇千佛岩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4.山西交城竖石佛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5.
四川简阳长岭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潭河
——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
704班王炘
在这人杰地灵的黄土岗,有许多风景名胜。
龙潭河就是其中之一。
龙潭河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关于龙潭河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个小村庄。
村民们在这里生活着,他们的生活很美好。
可是,好景不长。
没多久,这里闹起了干旱,一连好几个月没有下雨。
庄稼都枯萎了,侥幸存活下来的也结不出什么好果实。
村民满没有水喝,只能喝河水。
不久,河水快干了。
因为村民比较相信老天爷,所以他们到山上去求雨。
他们这样祈求了好多天,没人回应。
一天,他们又在求雨。
终于,河里冒出了一条白龙,这条白龙是观音菩萨派来的,它在山上大摆阵法,叫雷公、电母、风婆、雨神降雨。
他们为小村庄一连下了几天大雨。
不过,下雨的时候不能戴帽子或打伞。
只要戴上帽子,雨立即就会停止。
他们在雨中欢呼了几天,村庄又恢复了安宁。
但是,不久这里来了一条恶龙,这条恶龙比白龙法力高强,把白龙给打败了。
他还毁坏房子、桥梁,又带来了干旱。
他要村民每到月底在河边大摆筵席,把所有好吃好喝的都供上来,更残暴的是还要童男童女各一人,供它吸取精华提高法力。
不然,就把村民都吞掉。
村民只好按恶龙说的做。
终于有一天,观音下凡,看到了这景象,便把恶龙给收服了。
原来这恶龙是观音的坐骑之一,由于弟子管教不严,让恶龙给跑了。
观音把玉净瓶中的柳枝一摆,房屋桥梁都恢复了原样,天上连下了几天雨。
从此,这里再也没有什么来骚扰他们幸福安宁的生活。
因此,这条河被称为龙潭河。
听完了这段传说,大家一定想看看龙潭河吧。
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这神秘而又美丽的龙潭河。
4月5日,清明节,我随爸爸妈妈一起去祖坟山扫墓。
扫完了墓,我们就向龙潭河奔去。
还未到那里就看见许多人,还遇到了同班的高丽。
我和爸爸妈妈从车上拿了几瓶水,向瀑布走去。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急于想见到传闻已久的瀑布。
一进去就看见一条很大的瀑布,这条瀑布浩浩荡荡的从山上滚下来,越到下面,越急,到这里流到下面的潭里。
这壮观的景象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它好像在招手向我们说:“里面更好玩,快去游览吧!”我们在小路的指引下,一路往前走,途中遇到了小学同学黄世奇和903班物理老师熊老师一家。
一路上,看到了清澈的溪水,两岸碧绿的柳枝,还有褐色的岩石,山路上,游人排起了长龙。
瀑布声离我越来越远,潺潺的流水声越来越清晰。
我闻到了泥土的芬芳,花草扑鼻的香味,我这才感到春天已悄悄来到我身边。
啊!这一切都那么令人神往!
过了第一个瀑布,绕过两个大石头,再走不到一里路。
我们便碰到了一座吊桥。
这吊桥摇摇晃晃,好像不是很安全,很多老人、妇女、孩子都不敢过。
起初,我也不敢,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后来在爸爸的鼓励下,我鼓足了勇气,朝吊桥走去,双手紧紧握着两边的铁索,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身上冒冷汗,生怕掉下去。
爸爸在一旁鼓励,我终于走了过去。
到了对岸,爸爸对我说:“其实,你也可以。
”短短的几个字,流露了爸爸对我的肯定和爱。
再往前走几里路,来到了一座陡梯前。
这个陡梯两边没有护栏,下面是深深的潭水,四周群山环绕,中间一个大潭。
因为之前有爸爸的鼓励,所以我很快爬了上去。
站在上面朝前方望去,那龙潭河真是九曲连环,两侧的山也非常美。
站在这里,我真想用照相机拍几张照片作为纪念。
可惜,我们没有带照相机。
在林荫小道上继续往前走,没多久,我们来到了一个“湖心小岛”。
远远望去,只看见一个湖和旁边的山。
慢慢走近,我闻到了泥土的气味和花草的芳香。
再走近点,抚摸到了光滑的石板,把手伸进湖里,湖水冰凉凉的。
湖中有一个小岛,三面环山,所以被称为湖心小岛。
我们可以乘船到岛上去。
在船上,湖心小岛的美丽之处尽收眼底。
这里有鸟儿在山间歌唱,有野鸭在水间嬉戏。
这一切多么美丽,多么美好啊!
渐渐地,我们走完了全程十五里。
这一次旅行让我终生受益,使我深深感受到龙潭河的神秘和美丽。
【简评】龙潭河真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龙潭河的传说在当地百姓中一代代口耳相传,龙潭河的美景吸引着游客摩肩接踵地前来游玩。
听龙潭河美丽的传说,赏龙潭河美丽的风景,不亦乐乎!(指导老师:毛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