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干扰RNA与口腔癌研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RNA干扰技术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RNA干扰技术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RNA干扰技术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呼吸道合胞病是一种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肺炎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但由于病原体的不断变异和耐药性的产生,这些传统治疗方法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人们对RNA干扰技术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探讨RNA干扰技术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并对其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

一、RNA干扰技术概述RNA干扰技术是一种通过抑制基因表达来控制疾病的方法。

它利用RNA干扰分子(RNAi)抑制病原体的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RNAi是由双链RNA分子介导的、特异性的基因沉默现象,通过特异性地切割目标RNA,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

因其高效、特异性和可逆性等特点,RNA干扰技术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对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RNA干扰技术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1. 病毒感染治疗RNAi可用于抑制呼吸道合胞病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通过合成特异性的小干扰RNA(siRNA)靶向病毒基因,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感染。

研究表明,siRNA能够对多种呼吸道合胞病病毒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因此,RNA干扰技术在病毒感染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 细菌感染治疗除了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还常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RNA干扰技术也可以用于抑制细菌的生长和传播。

通过设计特异性的siRNA靶向细菌的关键基因,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

近期的研究发现,RNA干扰技术对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常见的致病细菌起到了良好的抑制效果。

细菌感染是呼吸道合胞病中的重要发病机制,RNA 干扰技术在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RNA干扰技术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1)高效性:RNA干扰技术通过特异性地沉默基因表达,对于呼吸道合胞病病原体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

(2)特异性:RNAi可以被设计为特异性靶向病原体的基因,减少对宿主细胞的影响,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基因沉默技术,利用特定的RNA分子靶向破坏特定基因的mRNA分子,从而沉默该基因的表达。

一般来说,RNA干扰技术分为两种:siRNA和shRNA。

一、siRNA的原理与应用siRNA(小干扰RNA)是由外源体切割的21-25个核苷酸的双链RNA,它们与RISC(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结合后,在靶基因的mRNA上形成RNA/RISC复合体,从而沉默靶基因的表达。

siRNA是一种非常特定的干扰技术,可以实现精确地调节基因表达。

siRNA技术在研究基因功能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发现某些癌症患者的基因中存在高度具有变异性的序列,而它们的表达与癌症的发展有关。

因此,通过siRNA技术靶向破坏这些序列,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另外,在昆虫和植物领域,RNAi技术还可以用来控制害虫和杂草,从而达到环保和粮食安全的目的。

siRNA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是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shRNA的原理与应用shRNA(短发夹RNA)是一种由人工构建的RNA,其结构为一个小的RNA环,环内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序列,可以与相应的RISC相结合,从而靶向破坏mRNA分子,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与siRNA相比,shRNA的优点是能够更长时间地沉默基因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shRNA技术被广泛用于研究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在复杂生命现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

另外,shRNA技术还能够实现不同发展阶段组织特异性的沉默基因表达,这为研究发育遗传学以及疾病治疗等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总结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利用RNA靶向破坏基因表达的技术,其应用领域涵盖了基因功能研究、药物开发、害虫、杂草的控制等众多方面。

siRNA和shRNA是RNA干扰技术的重要手段,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应用场景。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RNA干扰技术将会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RNA干扰技术在基因沉默与功能解析中的应用

RNA干扰技术在基因沉默与功能解析中的应用

RNA干扰技术在基因沉默与功能解析中的应用引言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调控方法,该技术可通过介导RNA的降解或抑制翻译的方式靶向沉默特定基因。

自从1998年发现RNA干扰的现象以来,科学家们已经广泛应用此技术在不同生物体系中研究基因功能。

本文将讨论RNA干扰技术在基因沉默与功能解析中的应用。

一、RNA干扰的基本原理RNA干扰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生物学机制,在多种生物中都存在。

其基本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产生和干扰复合体的形成。

小干扰RNA(siRNA)是RNA干扰的关键组分。

siRNA通过外源或内源方法产生,随后与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结合。

RISC复合体能够识别和结合与siRNA互补的特定RNA,导致降解或抑制这些RNA的翻译过程,从而实现靶向基因的沉默。

二、RNA干扰技术的方法RNA干扰技术有两种主要的方法:siRNA转染和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iRNA表达。

1. siRNA转染siRNA转染方法是通过将合成的siRNA直接导入靶细胞来实现基因沉默。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且可靠,并且可以应用于各种细胞和生物体系。

转染过程中,siRNA进入细胞胞质,并与RISC复合体结合,从而引发基因沉默。

然而,这种方法的持续性较短,需要定期重新转染。

2.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iRNA表达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iRNA表达是通过将siRNA基因插入慢病毒基因组中,然后利用慢病毒进行基因转导。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持续的基因沉默,并且适用于细胞和整个生物体内的基因沉默。

然而,该方法需要特殊实验环境和技术,且过程较为复杂。

三、RNA干扰技术在功能解析中的应用RNA干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

通过将其与高通量筛选等技术相结合,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小干扰rna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

小干扰rna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

小干扰rna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
小干扰RNA(siRNA)是一类短链RNA,它在生物体内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机制,与靶基因mRNA 结合并引导RISC复合物切割靶基因mRNA,从而使其沉默或
减少表达。

具体来说,小干扰RNA的作用机制为:
1. 寻找靶基因mRNA并结合:在RNA干扰的起始阶段,小干扰RNA与RISC(RNA-inducing silencing complex)复合物结
合形成小干扰RNA/RISC复合物,在该复合物的指导下,小
干扰RNA寻找并与靶基因mRNA结合。

2. 诱导靶基因mRNA降解:靶基因mRNA与小干扰
RNA/RISC复合物结合后,在RISC复合物的作用下,靶基因mRNA被切割并降解,从而无法翻译成蛋白质,从而达到下
调基因表达的目的。

此外,小干扰RNA还能抑制转录过程中的启动子或信号通路,也能通过某些机制增强基因表达。

小干扰RNA的这些作用是
通过RNA干扰机制中多重靶向和剪接调节等机制实现的。

SiRNA研究进展

SiRNA研究进展

SiRNA研究进展摘要:小分子干扰RNA是外源性双链RNA 的加工产物,在细胞内能介导RNA干扰效应,识别特异性mRNA,沉默同源基因表达。

其特异性和高效性显示出很高的实用价值,siRNA已成为许多疾病潜在的治疗手段。

对于siRNA的应用,尽管还需要在减少非特异反应,发掘高效递送载体,应对新的基因变异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但其可望在抗病毒、肿瘤治疗和癌症治疗等许多领域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词:小分子干扰RNA,RNA干扰,基因治疗,递送载体Abstract: Small interfering RNA ( siRNA ) is the processing product of exogenous double strand RNA( dsRNA ). siRNA mediate the RNA interference( RNAi ) , induce the degradation o f endogenous mRNA with homology showing high specificity and thus generate excited potential of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 Although the obstacles including reduce non-specific effect establish high-efficient delivery system and facing the new mutation are needed to harnessed , recent preclinical studies suggest that siRNA hold great promise for the treat ment of various diseases.Key words:SiRNA, RNAi, gene therapy, delivery carriers1 SiRNA简介及RNAi作用机理SiRNA是一种小RNA分子(21-25核苷酸),由Dicer(RNAase Ⅲ家族中对双链RNA 具有特异性的酶)加工而成。

RNA干扰的研究进展

RNA干扰的研究进展

【摘要】rna干扰( rnai) 是指内源产生或人为转染进入细胞的小干扰双股rna在细胞内特异性地诱导同源互补的mrna 降解, 从而阻断相应基因表达的现象。

rnai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 其发生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起始阶段、效应阶段和扩增阶段。

它在抵御病毒感染、维持基因组稳定、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

随着人们对rnai研究的不断深入,rnai技术作为基因沉默的一个工具,已被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疾病的靶点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rnai;基因沉默;sirna;基因治疗【中图分类号】r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031-02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它是由内源产生或人为转染进入细胞的小干扰双股rna(small interfering double strand rna, sirna)诱导产生的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2transcrip tional gene silencing, ptgs) 现象。

它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抵御转基因或外来病毒侵犯的防御机制,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从低等原核生物,到植物、真菌、无脊椎动物,甚至近来在哺乳动物中也发现了此种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等领域。

1 rnai的发现1990年,jorgensen等[1]将产生色素的基因导入矮牵牛中,试图加深花朵的颜色,结果很多花没有变成深紫色,反而成了花斑的甚至白的。

表明不仅导入的基因未表达,而且本身同源的基因失活。

从而发现在转基因植物中存在基因表达的共抑制现象,即转入的外源基因和本身的同源基因都被抑制,出现基因沉默现象。

后来发现在其它许多植物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首次发现dsrna 能够导致基因沉默的线索来源于线虫的研究。

RNA干扰技术与基因沉默

RNA干扰技术与基因沉默

RNA干扰技术与基因沉默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RNA干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因沉默方法,在基因功能研究和治疗疾病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RNA干扰技术的原理RNA干扰是一种天然的基因沉默机制,通过特定的RNA序列介导靶基因的沉默。

RNA干扰主要包括两个过程:siRNA合成和RISC复合物介导的靶基因降解。

首先,双链RNA(dsRNA)通过核酸酶Dicer 的作用被切割成小片段的小干扰RNA(siRNA)。

然后,siRNA与RISC(RNA介导的靶基因沉默复合物)结合,形成RISC-siRNA复合物。

最后,RISC-siRNA复合物与靶基因的mRNA结合,从而导致靶基因的mRNA降解,从而实现基因的沉默。

二、RNA干扰技术的应用1. 基因功能研究:RNA干扰技术可用于研究目标基因的功能。

通过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可以了解该基因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2. 肿瘤治疗:RNA干扰技术在癌症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沉默癌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也可以提高传统化疗药物的疗效。

3. 病毒感染治疗:RNA干扰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通过干扰病毒的基因表达,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达到治疗病毒感染的目的。

4. 农作物改良:RNA干扰技术可用于改良农作物。

通过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可以增加农作物的抗虫性、抗病性和抗逆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RNA干扰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对RNA干扰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技术在基因工程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基于RNA干扰技术的治疗方法,如siRNA递送系统、基因敲除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进一步推动RNA干扰技术的临床应用。

然而,RNA干扰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技术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其次,RNA干扰技术在体内的递送效率和安全性也需要加以解决。

miRNA在口腔癌前病变中的临床研究

miRNA在口腔癌前病变中的临床研究

miRNA在口腔癌前病变中的临床研究微核糖核酸(miRNA)是一种大小含21~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RNA 分子,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以及个体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它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某些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有异常表达,是自身免疫病发生发展中重要的调控因素。

本文就miRNA 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和作用、与口腔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miRNA口腔癌前病变研究进展microRNAs即微小RNA(miRNA)是指长度约21~25nt小分子单链RNA。

位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进化上高度保守,可在翻译水平上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的RNA家族。

它是一类非编码蛋白质的小分子RNA,具有抑制靶基因表达的功能,可以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凋亡等。

miRNA异常表达同各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miRNA在口腔癌前病变的癌变过程中的功能还尚不清楚。

因此有必要分析miRNA在白斑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寻找特异性miRNA,为后续的靶基因验证和功能分析打下基础。

1. miRNA的功能及作用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通常在转录后通过降解或抑制目标信使RNA(messengerRNA,mRNA)参与基因调控。

自1993年在线虫中发现以来,miRNA已被证实在生物发育、组织分化、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发现与不同类型肿瘤相关miRNAs中最多的是miR一2,人们发现miRNA距今将近2O年,它首先由LeeRC等对变异的秀丽新小杆线虫在遗传学上进行深度解剖后,第一次探索到一些物质能够调节其在胚胎后期中一些发育基因表达的如RNA:Lin4。

第二个miRNA在第一个miRNA分子发现之后的数年,人们的注意力开始渐渐转向了miRNA。

21世纪初,ReinhartBJ等才又在线虫发现第2个异时性开关基因let一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i c r o R N A l e t 一 7同样可 以通过 下调 癌基 因 R A S的表 达产 物来 影 响口腔鳞癌的发生 。因而 , mi c r o R N A l e t 一7可 能在 口腔鳞 癌 的发生发展中起 到 了抑 制作用 , 但其 具体 调节机 制有待进 一 步 深入研究 。同时 T a k a m i z a w a等人 对肺癌细胞 中 的 m i c r o R N A
巴瘤患者 的体 内可 以检测该 m i c r o R N A拷贝数 的显著增高 , 提示 mi r 一1 7— 9 2在 口腔鳞癌 、 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 的发生 发展 中起重要作用 ”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 的癌基 因为 c —My c , 该 基 因的表达产物为一个螺旋一环一螺旋 的亮 氨酸拉链结构 的带
小干扰 R N A又 称 为 m i c r o R N A, 是 新 近 发 现 的一 类 由 内源 基
因编码 的长度约为 2 1— 2 5个核苷酸 的非编码单链 R N A分子 , 它 参 与人体 多种 生理病 理功能 。近年 来的研究 发现 mi c r o R N A与 肿瘤 的产生 、 发展 、 侵袭 和转 移 以及肿 瘤 耐药 等过程 均 密切 相 关, 有望为肿瘤的诊 断 、 治疗 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新 的策 略。
mi c r o R N A s 起 源 为 内 源 性 表 达转 录本 , 总长度约为 2 1 —2 5 n t
c r o R N A被称为肿瘤 的抑癌基 因。如 最早 在秀 丽干线 虫 中发现
的l e t 一7即为肿瘤 抑制基 因编码 的 m i c r o R N A 。同时 , 新近 的研
究显示 l e t 一 7可 以直 接 靶 定 R A S基 因 的 转 录 产 物 , 并于 R A S转
的双链 R N A分子 , 具有典 型的发 卡或短 发卡结 构 。m i c r o R —
N A 产 生 途径 始 于 p r i — mi c r o R N A( P r i m a r y mi c r o R N A) 转 录本 。首 先, 1 个7 0—1 0 0 m 的发卡状 R N A s 在 细 胞 核 内被 核 D r o s h a酶 切
胞转录因子可同时激 活 E 2 F 1 和m i R一1 7— 9 2的表达 , 然而 mi R

1 7— 9 2家簇 中的 mi R一 2 0 a和 m i R一1 7— 5 p可抑制 E 2 F 1表
达 。因 此 , c —M y e 可通过调节 m i R一1 7— 9 2和 E 2 F 1 的表达 , 进
录产物进行互补 配 对 , 通过 其 3 U T R 负性 调节 R A S的翻译 表
达, 进 而起 到 了抑 制 细 胞 增 殖 , 起 到 抑 癌 基 因 的作 用 。 因 而 推 测
割成为 p r e —m i c r o R N A; 之后 p r e —m i c r o R N A被 带有核输 出信号 蛋白 e x p o r t i n 5载体转运 出细胞核 , 进人 细胞 质 ; 接 着被 D i c e r 酶 切割为 2 1~ 2 5 n t 的m i c r o R N A或 D i c e r 酶的同族 物加 工为成熟 的
峰度下调或降解 。这类小 的非编 码 R N A的发现 及其 作用机 制
的阐明揭开了非 编码 R N A研究 的序幕 I 4 。
2 m i c r o R N A产 生 机 制
而影响 A R E—p 5 3通路介导 的细胞调亡 。从 而达到促进 细胞增 殖、 永生化并最终发展为恶性表型 。另一种情况 , 在某些 肿瘤细 胞 内, 某些 m i c r o R N A s 的表达 峰度和 拷贝数 是下调 的 , 此类 m i —
相关 。因此本文通过对小 干扰 R N A产生机 制、 与肿瘤 的发生 、 与 口腔癌前病 变 、 与 口腔癌及与 口腔癌的治疗 等方 面综述如下 。
【 关键词 】 小 干扰 R N A; 口腔 癌 ; 研究进展
【 中图分 类号 】 R 7 3 9 . 8
【 文7 — 8 9 9 1 ( 2 0 1 3 ) 0 3 — 0 0 6 2 — 0 2
1 M i c r o R N A 的发 现
有 核定位信号 的蛋 白组 , 该蛋 白可 进入细胞核 , 并与相应 的基因
结 合发 挥反式作用原件 一 转录 因子 的作用。该转录 因子 大约可
以调 节 1 0 % ~1 5 % 的 基 因 并 影 响 细 胞 的增 殖 、 生 长 和 调 亡 等 过 程 。近 期 的大 量 研 究 表 明 e —M y c的异 常 表 达 常 常 与 人 类 恶 性 肿 瘤 的发 生 有 关 。D o n n e l l 1 5 ] 研究认为 c —My c 表 达 产 物 作 为 细
6展望尽管micmrna在癌症和口腔癌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陆续发现一些可以作为口腔癌发生发展的监测指标但由于microrna用在肿瘤治疗中存在的诸如脱靶效应不能稳定体内持续表达等问题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仍处在研究的初期阶段

6 2・
2 0 1 3年 5月第 1 9卷 第 3期 H E N AN J O U R NA L O F S U R G E R Y Ma c2 01 3, V o 1 . 1 9. N0 . 3
L e e F e i n b a u m和 A m b r o s 等人于 1 9 9 3年 首 次 在 线 虫 体 内 发
现一种 R N A。该 R N A虽然在体内不 编码任何蛋 白质 , 但却 可以 形成一对 R N A转 录本 , 单独 的一 个转 录本 能通 过抑 制 l i n一1 4 核 蛋白的表达从 而调 节 了线 虫 的 自身生 长 发育 。对 于 上述 现 象, 研究者们 认为是 由于 mR N A的 3 # 编码 区独特 的重复序 列 和l i n一 4之间有部分 的序列互 补造成 的 , 从 而致使 l i n一4表 达


综 述 ・
小干扰 R N A与 口腔 癌 研 究 进 展 综 述
吴 国聪
天 津 市红 桥 区 口腔 医 院 天津 3 0 0 0 9 1
【 摘 要】 口腔癌是 口 腔外科 常见恶性肿瘤 , 近年来 的研究显示其发生 、 发展 、 侵袭转移 和预后与体 内小 干扰 R N A表达水平 密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