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PIN
射频

射频中文名称:射频英文名称:radio frequency;RF定义:无线电波的频率或相应的电振荡频率。
射频(RF)是Radio Frequency的缩写,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GHz之间。
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
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
GHz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以符号“Hz”表示。
常用的频率单位有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等。
赫兹(H·Hertz)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1887年,他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后人为纪念他,将“赫兹”设为频率的单位。
编辑本段物理千兆赫兹,简写为“GHZ”,是交流电或电磁波频率的一个单位,等于十亿赫兹(1,000,000,000 Hz)。
千兆赫兹是超高频(UHF)和微波信号的频率指示单位,频率为1GHz的电磁波信号的波长是300毫米。
频率为100GHz的电磁波信号的波长是3毫米,约为1/8英寸。
有些无线电广播使用的频率在几百GHz以上。
其他常用的频率单位还有kHz,相当于1,000Hz或0.000001GHz;MHz,相当于1,000,000Hz或0.001GHz。
Ghz即十亿赫兹(10^9 Hz 1 000 000 000 Hz)。
GHz是CPU的处理频率,换言之,即CPU的处理速度。
现今大多CPU是多核的,如双核、4核、8核、16核等。
若为此况,则CPU的实际频率等于主频乘以核值再乘以0.8左右。
譬如,4核1.5GHz的CPU的实际处理速度为:4X1.5X0.8=4.8(GHz)。
该数值愈大,则CPU的运行速度就愈快,性能便愈强。
此外,其还用于表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
内存现多以“MHz”为单位。
射频工作原理

射频工作原理
射频工作原理是指在射频电子器件和系统中,射频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和处理过程。
以下是射频工作原理的一般流程:
1. 信号产生:射频信号通常由射频发射器产生,发射器会将电流或电压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
这可以通过振荡器产生晶体管、管子或压控振荡器的振荡信号来实现。
2. 信号放大和调制:射频信号需要经过放大器进行放大,以增加信号功率。
而且,经过调制器调制后的信号可以改变射频信号的特征,包括频率、幅度和相位等。
3. 信号传输和传播:射频信号通过导线、天线或光纤等介质传输,并向空间中辐射。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的传播会受到信号传输介质的衰减、传播路径的阻挡和干扰等影响。
4. 信号接收和解调:射频信号到达接收器后,需要进行信号解调和处理,以恢复原始信号。
这可以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场改变的方式来实现。
5. 信号处理和分析: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例如滤波、调整信号幅度和频率、频谱分析、解调等。
整个射频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其中包含了电磁场传播、电路行为和信号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一
起来确保射频设备和系统能够可靠地工作,并满足通信和无线电需求。
射频技术-射频链路

02
射频链路基础知识
射频链路的组成
发射器
将基带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通 过天线辐射到空间中。
接收器
接收空间中的射频信号,将其转 换为基带信号。
天线
负责辐射和接收射频信号,实现 无线通信。
混频器
将射频信号与本振信号混频,得 到中频信号或基带信号。
滤波器
滤除不需要的信号和噪声,提高 信号质量。
馈线
连接发射器和天线,传输射频信 号。
射频技术-射频链路
• 射频技术概述 • 射频链路基础知识 • 射频链路的关键技术 • 射频链路的实现方式 • 射频链路的优化与改进 • 射频链路的应用案例
01
射频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射频技术是指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 传输的技术。
特点
射频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 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 于通信、雷达、导航、无线电监测等 领域。
的影响。
自适应调整技术
采用自适应调整算法,根据系统状态 和环境变化,动态调整参数和配置, 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严格的质量控制与测试
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与测试,确保射频 链路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06
射频链路的应用案例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系统是射频链路应用最广泛 的领域之一。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射 频链路负责传输信号,使得手机能够 与基站进行通信。
将时间分割成多个时隙,每个时隙传输一路信号,实现多路信号 同时传输。
码分复用(CDM)
利用不同的码型进行信号调制,实现多路信号同时传输。
功率放大技术
1 2
线性放大器
提供线性放大,适用于需要保持信号线性度的场 合。
非线性放大器
rf射频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RF射频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一、射频技术简介射频(Radio Frequency)技术是指在无线通信中使用的一种无线传输技术。
它利用电磁波进行信号的传输与接收,通常在300kHz至300GHz的频率范围内工作。
下面将介绍RF射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二、RF射频技术的原理1. RF信号发射原理射频信号发射的原理是通过将低频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并进行放大,然后通过射频天线将信号发射出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信号调制:将低频信号通过调制电路调制到高频载波上。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 功率放大:经过调制的信号需要经过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以增加信号的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
- 天线辐射:放大后的信号通过射频天线进行辐射,以便外部设备能够接收到信号。
2. RF信号接收原理RF信号接收的原理是接收到射频信号后,通过射频天线将信号送入接收电路进行解调和放大,然后输出到外部设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天线接收:射频信号通过射频天线接收后传入接收电路。
- 信号解调:接收电路将射频信号进行解调,还原成原始的低频信号。
- 信号放大:解调后的信号经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以增强信号的强度。
- 信号输出:放大后的信号输出到外部设备,如扬声器或显示屏。
三、RF射频技术的应用RF射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
1. 无线通信RF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等。
射频技术通过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实现了无线通信的远程传输和接收功能。
2. 广播电视广播电视领域也是RF射频技术的应用之一。
广播和电视节目通过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实现了音频和视频信息的远程传播和播放。
3. 遥控器遥控器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使用射频技术的设备之一。
无论是电视遥控器、空调遥控器还是智能家居设备的遥控器,都是通过射频信号来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
常见射频指标

常见射频指标常见的射频指标包括以下几个:1. 频率(Frequency):射频信号的周期性重复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2. 功率(Power):射频信号的能量大小,常用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3. 带宽(Bandwidth):射频信号在频谱上占据的频率范围,常用单位为赫兹(Hz)。
4. 敏感度(Sensitivity):接收器能有效接收到的最低信号功率,通常以 dBm 为单位。
5. 带内纹波(In-Band Ripple):频率响应曲线在带宽范围内的波动情况。
6. 相位噪声(Phase Noise):射频信号中频率或相位的波动。
7. 驻波比(Standing Wave Ratio,SWR):用于描述射频器件辐射和反射能力的指标。
8. 噪声系数(Noise Figure):衡量接收器或放大器对于输入信号中的噪声的影响。
9.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系统能够处理的最高和最低功率之间的差异范围。
10.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信号与噪声的比率,通常用分贝(dB)表示。
11. 直达波(Direct Wave):射频信号的直接传播路径。
12. 多径效应(Multipath Effects):射频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散射等导致的多个路径的干扰。
13. 带外抑制(Out-of-Band Rejection):系统对于带外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
14. 耦合系数(Coupling Coefficient):衡量射频器件之间的能量传递程度。
15. 吞吐量(Throughput):系统传输或处理数据的速率。
16. 稳定性(Stability):射频信号的频率、功率、相位等是否稳定不变。
这些指标在射频系统设计、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中经常被使用和关注。
rf射频原理

rf射频原理
RF射频原理是指射频信号的传播和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
射
频信号是指频率位于数十千赫至数百千赫范围内的高频信号。
射频信号在空间中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播,是现代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中重要的信号类型之一。
射频信号的传播主要依靠电磁波,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可以在真空中和介质中传播。
射频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传输介质、障碍物、天线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调制是射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被叠加在载波上的一种方法,常见的调制方式有振幅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调制后的射频信号可以携带音频、视频等信息通过
天线传输。
解调是将调制过的射频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解调方法有包络检波、频率鉴别和相位鉴别等。
解调后的信号可以被设备或者人类接收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射频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如手机通信、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等。
射频技术也被应用于雷达系统、无线电广播等领域。
总之,RF射频原理是指射频信号的传播和调制解调过程,通
过调制和解调,射频信号可以在空间中传播并携带信息。
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射频应用的具体原理

射频应用的具体原理1. 引言射频(Radio Frequency,RF)是指处于3kHz至300GHz频段的电磁波信号,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射频应用的具体原理。
2. 射频信号的产生射频信号的产生一般是通过射频发射器实现的,在发射器中,电源提供能量,经过调制、放大等过程产生射频信号。
2.1 调制射频信号一般需要通过调制来携带信息。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AM)、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和调相(Phase Modulation,PM)等。
2.2 放大在射频发射器中,信号经过调制后需要被放大,以增强信号的强度和传输距离。
放大一般通过使用射频功放(Power Amplifier,PA)实现。
3. 射频信号的传输射频信号通过空气或者其他介质进行传输,传输过程中会遭遇传输损耗,干扰等问题。
3.1 传输介质射频信号的传输介质可以是空气、电缆、光纤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对射频信号的传输性能有影响。
3.2 传输损耗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吸收、散射、衍射等效应,从而引起信号的损耗。
传输损耗可以使用信号损耗衰减系数来衡量。
4. 射频信号的接收接收射频信号一般需要通过射频接收器来实现。
4.1 接收天线接收天线是射频信号接收的关键部件,它负责将从空气或者其他介质中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4.2 信号处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放大、滤波、解调等处理后,得到原始的调制信号。
5. 射频信号的应用射频信号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5.1 无线通信射频信号在无线通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无线通信中,射频信号经过调制、传输、接收等步骤,实现了无线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
5.2 雷达雷达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进行探测和测距的设备。
通过发送射频信号并接收回波,可以探测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5.3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利用射频信号实现地球上地面站和卫星之间的通信。
射频基础知识资料课件

WiFi技术利用了射频技术中的无线局域网技术,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设备到互联网。
工作流程
WiFi路由器通过无线方式与设备建立连接,设备通过浏览器或特定的应用程序向路由器发送请求。路由器将请求 发送到互联网上的目标服务器,服务器响应并将数据返回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将数据发送到设备。
案例三:GPS定位原理及关键技术特点
射频信号可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肿瘤、 心血管疾病等,也可用于医学影像和生理 信号采集。
02
射频基础知识
射频电路基础
01
02
03
射频电路组成
射频电路主要由天线、射 频前端、射频芯片和电源 管理模块等组成。
射频电路设计原则
射频电路设计需要遵循稳 定性、高效性、一致性和 可靠性等原则。
射频电路优化方法
射频技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射频技术也需要适 应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实现更高效、更灵活、更智能 的无线通信。
射频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01 02
传输损耗和干扰问题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射频信号需要传输更远的距离,同时需要处 理更多的干扰问题,如何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是射频技术面临的 重要挑战。
射频基础知识资料课件
目录
• 射频基础概念 • 射频基础知识 • 射频技术原理 • 射频技术应用 • 射频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 射频技术应用案例
01
射频基础概念
射频定义
01
射频(Radio Frequency,RF) 定义为一种电磁波,其频率在一 定范围内,常用的单位是赫兹( Hz)。
02
射频信号是指通过调制或其他方 式加载了信息的电磁波,常用于 无线通信和传输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11700219天津城建大学射频技术结课论文蓝牙射频技术学生姓名宾建班级11电信2班成绩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蓝牙射频技术一、蓝牙射频技术概述(1)蓝牙出现的背景人们使用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随着电子设备间信息交换的增多,电缆的连接缠绕也变得非常杂乱。
为了省去电缆,简化设备间的连接,需要设计一种技术除去“最后”的连接。
1994年,瑞典爱立信公司移动通信部在一项被称为“多通信链路(Multi-Communicator Link)”MC Link的课题研究中,工程师们发现了不经许可就可以使用的低频无线波段,研制了一种小的无线收发器芯片,使用无线电射频技术实现了移动电话与周围器件之间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互连,他们将这种互连的技术规范命名为蓝牙(Bluetooth)。
(2)蓝牙技术的概念蓝牙(Bluetooth)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这些设备与Internet的通信,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
蓝牙技术具有能同时传送语音和数据;使用全球通用的频段;低成本、低功耗和低辐射;能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具有网络特性等。
蓝牙作为一种新的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标准,正受到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
蓝牙技术有以下特点:支持用户在许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数据交换及文件同步,使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以及各种便携式通信设备之间在近距离内资源共享;支持非可视范围内的通讯与链接,且能在移动中进行无线连接和通讯;支持无线设备到有线网络之间的无线链接,只要连接到局域网的蓝牙接入点,就可以实现有线局域网的无线数据连接;支持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支持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传输。
它的应用几乎可以渗透到所有通信及信息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蓝牙是一个开放性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
它可以用来在较短距离内取代目前多种线缆连接方案,穿透墙壁等障碍,通过统一的短距离无线链路,在各种数字设备之间实现灵活、安全、低成本、小功耗的话音和数据通信。
蓝牙作为一种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提供低成本、低功耗、近距离的无线通信,构成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中的个人网络,使得近距离内各种信息设备能够实现无缝资源共享。
二、蓝牙技术原理(1)蓝牙设备结构蓝牙技术原理是把一块小且功耗低的无线电收发芯片嵌入到传统电子设备中。
蓝牙芯片包括无线电收发器和链路控制器(LC)。
无线收发器是蓝牙设备的核心,使用的无线电频段在ISM2.4GHZ到2.48GHZ之间。
控制连接包括两部分:软件连接——链路管理器(LM)和硬件——链路控制器(LC)。
LM执行链路设置、监权、配置;负责连接、建立和拆除链路并进行安全控制。
LC实现数据发送和接受。
逻辑LC和适应协议具有完成数据拆装、控制服务质量和复用协议的功能,该层协议是其它各层协议实现的基础。
图1显示了无线收发器的主要操作和功能。
蓝牙链路控制器执行基带通信协议和相关的处理过程。
基带的主要功能,负责跳频以及蓝牙数据和信息帧的传输。
如图1所示是蓝牙的高级模块结构(2)蓝牙基层协议体系跳频技术是物理信道内的每个时隙上所发送的数据,不断地从一个频道跳到另一个频道。
主设备与从设备会根据彼此间相同的跳频序列,从当前频道跳到下一个频道。
跳频序列决定于主设备内48位的BD_ADDR(蓝牙设备地址)地址。
蓝牙设备内有一个惟一的48位BD_ADDR(Bluetooth DeviceAddress蓝牙设备地址)地址。
这个地址可以说是蓝牙技术的运算核心,几乎所有负责蓝牙系统正常工作的控制参数,如跳频序列、频道访问码、加密密钥都由此地址求得。
设备涉及的地址尚有,AM_ADDR(Active Member Address)活动成员地址,PM_ADDR(Parked Member Address)守候成员地址,AR_ADDR(Access Request Address)访问请求地址。
蓝牙技术可同时发送语音和数据,因为蓝牙技术支持电路交换和包交换两种数据传输方式。
在蓝牙技术标准中电路交换的传输称为SCO链路、包交换的传输称为ACL链路。
SCO链路面向连接的同步传输(Synchronous Connection-Oriented,SCO)链路属于电路交换的同步传输类型。
电路交换是指,当主设备与从设备一旦建立连接后,不管有无数据发送,系统都会给主设备与从设备预留固定间隔的时隙,其他从设备则不能利用此连接上的时隙来发送数据。
SCO属于点对点的对称连接,即连接建立在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之间。
SCO比较适合语音的传输。
ACL链路无连接的异步传输(Asychronous Connection-Less,ACL)链路属于包交换的异步传输类型。
包交换是将高层的数据切割成一段段包进行交换。
ACL链路可以占用任意时隙来传输数据,但它只能在SCO链路不使用的时隙上传输。
ACL链路适合传输突发性的数据信息,其主设备可以同时和多个从设备建立ACL链路,属于点对多点的非对称连接。
三、蓝牙系统的组成及参数指标(1)蓝牙系统结构基本系统参数及指标工作频段:ISM频段2.402GHz—2.480GHz双工方式:TDD业务类别:同时支持电路交换及分组交换业务数据标称速率:1Mbit/s异步信道速率:非对称连接723.2kbit/s57.6kbit/s对称连接:433.9kbit/s(全双工模式)同步信道速率:64kbit/s(3个全双工信道)信道间隔:1MHz信道数:79发射功率及覆盖:0dBm(1mW),1—10m覆盖,20dBm(100mW),扩展至100m 覆盖跳频频点数:79个频点/MHz(2402+k)MHz,(k=0,1,2……78);跳频速率:1600次/s数据连接方式:面向连接业务SCO(话音,电路交换、预留时隙)、无连接业务ACL(分组数据、分组交换、轮询)纠错方式:1/3FEC(3bit重复码),2/3FEC(截短Hamming码),CRC—16,ARQ 密钥:以8bits为单位增减,最长128bits话音编码方式:CVSD或对数PCM网络拓扑结构:Ad hoc(无中心自组织)结构。
(2)蓝牙系统的组成蓝牙系统由无线单元、链路控制单元、链路管理和软件结构和协议体系组成。
无线单元蓝牙天线属于微带天线,空中接口是建立在天线电平为0dBm基础上的,遵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有关0dBm电平的ISM频段的标准。
链路控制单元链路控制单元(即基带)描述了硬件——基带链路控制器的数字信号处理规范。
链路管理器链路管理器(LM)软件模块设计了链路的数据设置、鉴权、链路硬件配置和其它一些协议。
软件结构和协议体系蓝牙设备应具有互操作性,即任何蓝牙设备之间都应能够实现互通互连,这包括硬件和软件。
设计协议和协议栈的主要原则是尽可能地利用现有各种高层协议,保证现有协议与蓝牙技术的融合以及各种应用之间的互通性;充分利用兼容蓝牙技术规范的软硬件系统和蓝牙技术规范的开放性,便于开发新的应用。
具体的协议按SIG 的需要分为4层:核心协、RFCOMM电缆替代协议、TCS电话控制协议以及与Internet相关的高层协议四、蓝牙系统中的射频技术蓝牙无线技术采用的是一种扩展窄带信号频谱的数字编码技术,通过编码运算增加了发送比特的数量,扩大了使用的带宽。
蓝牙使用跳频方式来扩展频谱。
跳顿扩频是发射机以一个特定的与伪随机码序列一致的跳变速牢使信号从一个频率跳到另一个,只有匹配的接收机知道发射机的跳频方式,可以正确地解扩接收的数据。
跳频扩频使得带宽上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降低,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抗电磁干扰、串话干扰的能力,使得蓝牙的无线数据传输更加可靠。
(1)蓝牙的频带和信道分配蓝牙系统一般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
起始频率为2.402GHz,终止频率为2.480GHz,还在低端设置了2MHz的保护频段,高端设置了3.5MHz 的保护频段。
信道分配为厂一(2402+k)MHz,其中k一0,⋯,78,共79个信道,79个跳频频点。
最大的跳频速率为1660跳/秒。
信道间隔为1MHz。
共享一个公共信道的所有蓝牙单元形成一个微网,每个微网最多可以有8个蓝牙单元,在微网中,同一信道的各单元的时钟和跳频均保持同步。
(2)蓝牙射频收发技术特性蓝牙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方案,使用一个天线利用不同的时间间隔发送和接收信号,且在发送和接收信息中通过不断改变传输方向来共用一个信道,实现全双工传输。
蓝牙采用高斯移频键控(GFSK)以二进制的格式来传输数据,用正频偏代表二进制1,负频偏代表二进制0。
蓝牙发射功率分可为3个级别:100mw,2.5mw和1mw。
一般采用的发送功率为1mw,无线通信距离为10m,数据传输速率达1Mb/s。
若采用新的蓝牙2.0标准,发送功率为100mw,可使蓝牙的通信距离达100m,数据传输速率也达到10Mb/s。
蓝牙接收机的实际灵敏度能达到一70dBm。
蓝牙利用接收机信号强度指示即RSSI(接收信号场强指示)功能进行功率控制,限定蓝牙设备的发射功率,以优化功耗和总的干扰电平。
当一个蓝牙设备检测到接收信号的强度时,他就返回信息以指示功率应该增加还是减少。
如果RSSI(接收信号场强指示)的值与预期值相差太远,该蓝牙设备可以向另一设备请求调整输出功率。
除此之外,蓝牙标准还对收发过程的寄生辐射、射频容限、干扰和带外抑制等做了详尽的规定,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3)蓝牙射频模块蓝牙无线技术使用串行通信,蓝牙无线设备实现串行通信是通过无线射频链接,利用蓝牙模块实现。
蓝牙模块主要由无线收发单元、链路控制单元和链路管理及主机I/O这3个单元组成,通常集成为1个或2个蓝牙模块,如图2所示。
图2蓝牙系统模块组成就蓝牙射频模块来说,为了在提高收发性能的同时减小器件的体积和成本,各公司都采用了自己特有的一些技术,从而使蓝牙射频模块的结构都不尽相同。
但就其基本原理来说,蓝牙射频模块结构一般如下图3蓝牙射频模块框图如图3所示,蓝牙射频模块一般由3个子模块组成:接收模块、发送模块和合成器。
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如下:(1)接收模块当射频模块在接收模式下时,信号由天线接收,经过滤波器和收发控制开关进入接收模块。
接收模块首先通过巴伦将从收发控制模块传来的不平衡信号转为平衡信号(这样可以得到较高的共模抑制比);然后通过一个低噪放大器将接收的微弱信号放大,最后在解调电路中与从合成器提供的本振信号作用,将载波信号解调输出。
(2)发送模块当射频模块在发送模式下,数据由基带模块输入,在合成器中进行载波调制,调制后的信号进入发送模块。
在发送模块中,收发控制线选通低噪放大器,将调制信号放大,并由巴伦转为非平衡信号输出至收发控制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