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如何保藏微生物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一、原理:1.休眠状态:微生物菌种在低温下可进入休眠状态,减缓代谢活动,延长存活时间。
2.冷冻保存:通过降低温度到零下或较低的温度,减慢微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率,延缓其代谢活动和死亡过程。
3.干燥保存:通过去除菌种周围的水分,降低微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率,延缓其代谢活动和死亡过程。
4.冻干保存:先冷冻再干燥保存,通过冷冻降低微生物体内的水分活性,再通过干燥去除冻结水,使菌种能在实验室条件下保存较长时间。
二、方法:1.冷冻保存:(1)使用离心管或培养管制备菌种的蛋白质保护液,可以是细胞培养基、缓冲液等。
(2)将培养物转移到保护液中,使其悬浮均匀。
(3)加入保护剂,如甘油或DMSO(二甲亚砜),提高菌种的冷冻抵抗力。
(4)将混合物分装到小容器或冻存管中。
(5)使用特定的冷冻方案,将菌种快速冷冻,并存储在低温下,通常为零下80℃或更低的温度。
2.干燥保存:(1)用无菌技术转移到无菌条件下的试管中。
(2)将菌种培养在无菌的固体培养基上。
(3)收集培养物,将其平均分布在无菌试管或培养皿中。
(4)将试管或培养皿放在无菌的通风柜中,使培养物在无菌环境下干燥。
(5)将干燥的培养物贮存在干燥无菌容器中。
3.冻干保存:(1)将培养物转移到无菌离心管或培养皿中。
(2)使用细菌培养基将菌种制备为细菌悬浮液。
(3)在细菌悬浮液中加入保护剂,如蔗糖或甘露醇。
(4)将混合物分装到冻干瓶中。
(5)使用低温冷冻机将菌种冷冻为固体,再将其放入冻结干燥机中进行冻干。
(6)将冻干的菌种贮存在密封的冻干瓶中。
4.长期保存:通常,冷冻保存和冻干保存可以实现长期保存,但仍需定期检测和维护保存条件。
在微生物菌种保藏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根据菌种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宜的保存方法和温度。
2.制备合适的保存液:保存液的配方和pH值应与菌种相适应,以保证菌种的存活和精确性。
3.保持无菌操作: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保持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污染。
微生物的保藏技术

a、装安瓶管:使用尽量浓厚的菌体悬浮于含有适当防冻 剂(保存霉菌不用防冻剂)的灭菌溶液中,将0.2~1ml的 这种溶液分装于安瓶中,或在装有分散剂的安瓶中直接接 种,或将菌丝体琼脂块直接悬浮于分散剂中。 b、熔封安瓶管:若直接贮存于气相液氮中(-150℃~- 170℃)时,则不需熔封。
c、检查安瓶管是否熔封良好:即在4℃下,将熔封安瓶 管在适当的色素溶液中浸泡2~30分钟后,观察有无色 素进入安瓶。
菌种保藏就是根据菌种特性及保藏目的 的不同,给微生物菌株以特定的条件,使 其存活而得以延续。
菌种保藏原理
• 根据微生物的菌种生理、生化特性, 在人工创造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微生物 细胞的代谢强度,使细胞基本处于休 眠状态,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但又不至 于死亡,以减低菌种的变异率。低温、 干燥、缺氧、缺乏营养等环境条件都 有抑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微生物的保藏方法
Companyຫໍສະໝຸດ LOGO主要内容1 常用的保藏方法 2 保藏原理 3 注意事项
菌种保藏的原因
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的微生物纯培养物, 还必须通过各种保藏技术使其在一定时间 内不死亡,不会被其他微生物污染,不会 因发生变异而丢失重要的生物学性状,否 则就无法真正保证微生物研究和应用工作 的顺利进行。
• ③要选择合适的菌液浓度,通常菌液浓度越高,生存率越 高,保存期也越长;
• ④最好在菌液内不添加电解质(如食盐等);
• ⑤可在菌液内添加甘油(甘油管冷冻保藏法)等保护剂, 以防止在冷冻过程中出现菌体大量死亡的现象。同样,也 可添加各种糖类、去纤维血液和脱脂牛乳等具有良好保护 效果的溶剂,但对有些微生物而言,不加保护剂时更有效。
该中心保藏有藻类111株,细菌和抗生 素16865株,细胞和杂合细胞4300株,丝 状真菌和酵母46000株,植物组织79株,种 子600株,原生动物1800株,动物病毒、衣 原体和病原体2189株,植物病毒1563种。 另外,该中心还提供菌种的分离、鉴定及 保藏服务。该中心保藏的菌种可出售。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微生物菌种保藏是指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适宜的条件下,使其保持活力和遗传稳定性的方法。
随着微生物资源的日益减少,菌种保藏对于微生物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现今常见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主要包括冷冻保存、冷冻干燥和液氮保存等。
I.冷冻保存法冷冻保存法是将微生物菌种在低温下保存,通常是在-80℃或更低的温度下。
冷冻保存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保存效果较好。
其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条件进行培养,确保菌种处于活跃状态;2.菌种分装,常用的分装方式有管内冻存和板块冻存两种。
管内冻存是将菌种转移到小试管中,加入一定的保护剂,如甘油,然后在-80℃下冷冻。
板块冻存是在无菌平板上涂布菌种,用无菌的干胶涂布,然后在-80℃下冷冻;3.将分装好的菌种保存在冷冻机或液氮罐中。
II.冷冻干燥法冷冻干燥法是将微生物菌种先进行冷冻,然后在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分,最后进行密封保存。
冷冻干燥法的优点是菌种保存稳定性较好,不易失去活力。
其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条件进行培养,确保菌种处于活跃状态;2.将菌种在低温下冷冻,例如在-80℃冷冻24小时;3.将冷冻的样品放入真空干燥机中,通过极低的压力和温度,使水分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并在防止湿气生成的条件下除去水分;4.将干燥后的菌种用无菌胶瓶进行密封保存。
III.液氮保存法液氮保存法是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液氮中,保证其温度处于极低的状态。
液氮保存法的优点是保存时间长,保存效果好。
其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条件进行培养;2.将菌种在低温下冷冻,例如在-80℃冷冻24小时;3.将冷冻的菌种转移到液氮罐中,确保菌种完全浸泡在液氮中;4.密封液氮罐保持其内部温度稳定。
总结起来,微生物菌种保存方法包括冷冻保存、冷冻干燥和液氮保存等多种方法。
科学选用适合的保存方法以及正确操作步骤,可以有效地保护微生物菌种的活力和遗传稳定性,为微生物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关键技术

目录
01 一、微生物菌种保藏 方法
02
二、微生物菌种保藏 关键技术
03
三、应用实践及注意 问题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微生物菌种是生物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资源,它们具有广泛的工业和医学应用价 值。然而,微生物菌种的保存和保藏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微生物细 胞的生命周期短暂,且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些珍贵 的资源,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关键技术。
2、需要根据菌种的特性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保证 菌种的活性和稳定性。
3、在使用液氮保藏方法时,需要注意液氮的纯度和保存容器的密封性等问题, 以免影响菌种的存活率和保藏效果。
4、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杂菌污染和交叉感染等问题,以保证菌 种的纯度和质量。
5、需要注意菌种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衰退和失活的菌种,以 保持菌种种群的健康和稳定。
三、应用实践及注意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一般 来说,对于一些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如细菌、酵母和霉菌等,冷冻保藏和液氮 保藏是常用的保藏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藏方 法和操作条件。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要注意菌种的来源和背景信息的记录和整理,以便 更好地了解菌种的特性和进行相应的管理。
2、种子管理
种子管理是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关键环节之一。良好的种子管理包括对菌种的纯 度、质量、稳定性和活性的监控和维护。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菌种 进行纯度检测,确保菌种的纯度和质量。同时,需要根据菌种的生长特性和环 境条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等, 以维持菌种的稳定性和活性。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主要包括冷冻保存、冷冻干燥保存和鉴定保存等多种方式。
以下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
冷冻保存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将菌种置于低温环境中,减缓细胞新陈代谢和繁殖,使菌株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
冷冻保存的步骤包括:培养优良菌株、制备菌种冻存液、冻存及复苏。
制备冻存液时,通常使用亲水性保护剂如甘油、乳糖等,以及抗冻剂如酪蛋白、卵黄等,混合菌株培养物与冻存液,并移液到冻存管中,放置于低温冷冻器中迅速冷冻。
复苏时,将冻存液迅速复苏并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条件要注意逐步恢复菌株的新陈代谢活力,以避免菌株死亡。
冷冻干燥保存是一种将菌种置于低温和低压条件下脱水处理的保存方法。
冷冻干燥保存的原理是通过脱水将菌株处于休眠状态,并使用适当的干燥保护剂,如蛋白质、糖类等,保护菌株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制备冷冻干燥菌种的步骤包括:菌株预处理、菌株悬浮液制备、脱水处理、真空干燥、密封保存等。
制备菌株悬浮液时,通常使用含有保护剂的培养基,将菌株培养到对数期,制备含有菌株的悬浮液。
脱水处理时,将菌株悬浮液置于脱水试剂中,使其渐渐减少,最终减至约1%的含水量。
真空干燥时,将脱水后的菌株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利用低温低压的条件下,使菌株中的水分转化为气态水分,实现菌株的干燥。
最后,将干燥的菌株装入密封容器中保存。
鉴定保存是一种将微生物菌株保藏在鉴定标本库中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已经得到准确鉴定和分类的菌株。
鉴定保存的步骤包括:菌株鉴定、鉴定数据记录、鉴定标本制备及识别、存储方法选择和管理等。
菌株鉴定时,通常使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确保菌株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鉴定数据记录时,要详细记录菌株的相关数据,如菌株来源、鉴定结果、鉴定依据等。
鉴定标本制备及识别时,可以通过制备菌株培养物、制备冻存液等方式保存菌株,并制备鉴定标本。
存储方法选择和管理时,要根据菌株类型和特性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同时要做好菌株信息的管理和查询。
微生物管理办法(专利法)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方法〔1985年3月12日中国专利局公告第八号〕第一条中国专利局委托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以下简称保藏中心〕担负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的保藏工作。
第二条保藏中心担负保藏除动物病原以外的各种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存在于上述宿主细胞内的质粒、以及单细胞藻株。
第三条请求保藏人在将微生物送交保藏中心时应提交两管该微生物的培养物,并附具请求书写明以下事项:1、请求保藏的微生物是用于专利程序;2、请求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和地址;3、详细表达微生物的培养、保藏和进行存活性检验所需的条件,保藏数种微生物的混合培养物时,应说明其组分以及至少一种能检查各个组分存在的方法;4、请求人给予保藏微生物的分类命名〔注明拉丁文名称〕或者鉴别符号;5、对危及健康或者环境的微生物特性的说明或者请求人不知有无此种特性的说明。
请求人如果是在我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应当通过国务院指定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上述手续。
第四条保藏管理中心一般采用冻干或者液氮的方法保藏,对请求保藏的微生物的生物特性不负复核的责任。
如果请求人要求采用特殊的保藏方法,或者要求对该微生物的生物特性和分类命名进行复核检验,那么应当在提交保藏微生物培养物时与保藏中心另行签订合同。
第五条保藏中心在收到保藏请求和微生物培养物时,应当给请求人书面证明,其内容包括:1、保藏单位的名称和地址;2、请求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和地址;3、收到微生物培养物的日期;4、保藏中心给予该带保藏微生物的保藏号;5、保藏中心盖章或者负责人签字。
第六条除按照本方法规定提供有关保藏微生物的情报和样品以外,在保藏期间,保藏中心负有保密的责任,不得向任何第三者提供该微生物的情报和样品。
第七条保藏中心负责保藏的期限,自收到微生物之日起至少为三十年,期满前收到提交微生物样品的请求以后,至少应再保藏五年。
第八条保藏中心应当自收到微生物培养物之日起一个月内,对请求保藏微生物进行存活性试验。
保藏微生物的方法

1、传代保存法: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
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
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
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
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
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5℃为好,像厌氧菌、霍乱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蕈类等大型食用菌的菌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
传代培养保存法虽然简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②菌株的遗传性状容易发生变异;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性、形成生理活性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孢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
2、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该法较前一种方法保存菌种的时间更长,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需氧细菌等的保存。
此法可防止干燥,并通过限制氧的供给而达到削弱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目的。
其具有方法简便的优点,同时也适用于不宜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如产孢能力低的丝状菌)的保存,而某些细菌如固氮菌、乳酸杆菌、明串珠菌、分枝杆菌、红螺菌及沙门氏菌等和一些真菌如卷霉菌、小克银汉霉、毛霉、根霉等不宜采用此法进行保存。
3、载体保存法:即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载体上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
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如①土壤保存法:主要用于能形成孢子或孢囊的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方法是在灭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使菌体繁殖后再干燥,然后冷藏或在室温下密封保存。
保存用的土壤原则上以肥沃的耕土为宜,土壤需风干、粉碎、过筛和灭菌。
使微生物在土壤中繁殖后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是:取适量土壤(5克)置于塞有棉塞的试管中,加水或加入充分稀释的液体培养基(以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然后高压灭菌。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1、传代保存法: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
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
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
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
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
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5℃为好,像厌氧菌、霍乱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蕈类等大型食用菌的菌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
传代培养保存法虽然简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②菌株的遗传性状容易发生变异;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性、形成生理活性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孢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
2、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该法较前一种方法保存菌种的时间更长,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需氧细菌等的保存。
此法可防止干燥,并通过限制氧的供给而达到削弱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目的。
其具有方法简便的优点,同时也适用于不宜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如产孢能力低的丝状菌)的保存,而某些细菌如固氮菌、乳酸杆菌、明串珠菌、分枝杆菌、红螺菌及沙门氏菌等和一些真菌如卷霉菌、小克银汉霉、毛霉、根霉等不宜采用此法进行保存。
3、载体保存法:即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载体上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
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如:①土壤保存法:主要用于能形成孢子或孢囊的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方法是在灭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使菌体繁殖后再干燥,然后冷藏或在室温下密封保存。
保存用的土壤原则上以肥沃的耕土为宜,土壤需风干、粉碎、过筛和灭菌。
使微生物在土壤中繁殖后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是:取适量土壤(5克)置于塞有棉塞的试管中,加水或加入充分稀释的液体培养基(以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然后高压灭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中国最大的培养物保藏中心)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受理以下各类培养物(生物材料/菌种)的专利保藏: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高等真菌、单细胞藻类、动物细胞系、植物组织培养、原生动物、地衣、病毒(包括动植物病毒、噬菌体)、质粒、基因片段、基因文库、植物种子、其它生物材料(最高物理防范等级不超过P2级)以及生物材料的混合培养物。
除人和动物的一、二类病源菌以外的培养物(生物材料),根据一般原则,保藏中心仅受理现行的技术条件下长期保存时,其性状不发生明显变异的培养物。
对一些较为特殊的生物材料,如必须保持其处于生命活动状态,可依据具体情况加以受理,但应事先协商。
保藏各类专利培养物(生物材料/菌种)及其应提交样品的数量
1.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高等真菌、单细胞藻类-----5安瓿管/株
2.动物细胞系、植物组织培养、原生动物、地衣、病毒(包括动植物病毒、噬菌体)质粒、基因片段、基因文库-----10安瓿管/株
3.植物种子-----2000粒/份
4.其它生物材料-----适量数
国内申请人
1.申请人或其代理人从CCTCC索取或从CCTCC网页上下载"用于专利程序的培养物保藏登记表",逐栏填写、签名或加盖公章;
2.申请人在专利申请日前或最迟在申请日将要保藏的培养物按规定的数量与保藏登记表直接送交或寄至CCTCC;微生物菌株、质粒、噬菌体等样品可通过特快专递(EMS)寄送,细胞系和动植物病毒等样品需在冷冻条件下寄送,在寄送包装箱内放入适量的干冰,以保证CCTCC 收到样品时仍保持冷冻状态;
3.收到样品后,本中心将及时通知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告知收到样品的状况;同时,按照申请人提供的培养条件及时进行存活性检测,并妥善保藏;
4.申请人按有关规定缴纳专利培养物保藏和存活性检测等费用;
5.CCTCC向专利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出据该培养物保藏受理通知书(存活报告)。
根据布达佩斯条约,专利申请人如需IDA保藏证明,CCTCC可及时出据该证明。
国外专利申请人
1.我国涉外专利代理机构收到国外申请人的专利请求书后及时与CCTCC联系,CCTCC将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向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培养物入境许可;
2.CCTCC收到入境许可的批文后及时通知涉外专利代理机构,由涉外代理机构通知国外申请人直接将专利培养物寄送至CCTCC;
3.普通样品,国外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可通过特快专递将样品直接寄至CCTCC。
需冷冻寄送的样品,国外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应提前两天将运寄培养物的货运号(或运单号)、航班号、抵达中国境内机场及日期等通知CCTCC;
4.CCTCC收到培养物后,将收到样品的状况通知其国内专利代理人;同时,及时进行存活检测,并妥善保藏;
5.申请人应按有关规定缴纳专利培养物保藏和活性检测等费用;
专利培养物保藏收费标准(保藏期限为三十年,包括保藏费、存活检测费)
1. 细菌、噬菌体、质粒、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高等真菌1620元/株/30年
2. 动物细胞系、植物组织培养、动植物病毒原生动物、地衣3600元/株/30年
3. 单细胞藻类、基因片段、基因文库、植物种子、其它生物材料酌情而定
服务项目
1.向单位或个人提供各类非专利培养物,包括各类微生物菌种、动物细胞系、病毒等,价格优惠;
2.为单位或个人从国外引进所需的培养物,并负责办理培养物入境许可证、申报海关、检疫等手续,按单据收取所需费用;
3.接受某些类型微生物的鉴定;
4.接受微生物菌种或其他生化制品的冷冻干燥(具腐蚀和有毒样品除外);
5.承担动物细胞系外源因子(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等)污染检测、动物细胞系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胞肿瘤原性检查以及细胞系鉴定;
6.培训各类培养物保藏和动物细胞系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