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偏位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桩基偏位处理

桩基偏位处理

桩基偏位处理桩基偏位处理是在建设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指的是桩基的位置与设计要求的偏差。

桩基偏位可能会导致结构的不稳定或者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桩基偏位问题十分重要。

为了解决桩基偏位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

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专业的测量设备,如全站仪或GPS定位仪,对桩基的位置进行精确测量。

通过测量,我们可以确定桩基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之间的差距,并判断偏位的情况。

一旦确定了桩基的偏位情况,我们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根据桩基偏位的大小和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1. 调整桩基位置:如果偏位较小且不会对整体结构造成严重影响,可以通过调整桩基的位置来解决偏位问题。

这可以通过重新定位桩基或者改变桩基支撑的方式来实现。

调整桩基位置需要精确的施工操作和技术支持,以确保调整后的桩基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2. 加固桩基:对于偏位较大或者会对整体结构安全造成潜在风险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加固桩基来解决偏位问题。

加固桩基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增加桩基长度、加固桩体、增加桩周围的土体支护等。

加固桩基需要充分考虑土壤条件和结构要求,以确保加固后的桩基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3. 修正结构设计: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果桩基的偏位无法通过调整或加固来解决,我们可能需要修正结构设计。

这可能涉及到修改桩基数量、重新设计桩基的布置方式等。

修正结构设计需要进行全面的工程评估和计算,以确保修正后的结构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确保整体工程的安全可靠。

除了以上的处理方法,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桩基偏位处理的注意事项:1. 桩基偏位处理需要遵循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在进行桩基偏位处理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调查,了解土层情况、地质条件以及建筑结构要求等。

3. 桩基偏位处理需要由专业的工程师或者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操作,确保处理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桩偏位处理

桩偏位处理

砖偏位后承台、砖胎模处理本工程工程桩直径d=900,对于2桩承台、3桩承台及多桩承台边桩,允许偏差为120mm;为保证本工程桩基工程质量,对本工程内工程桩桩位有偏移时,承台及砖胎模做如下处理:1.当桩中心位置有所偏移,但都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时,承台不需做任何调整,继续按照原图施工。

2.对于桩承台,当桩集体偏位大于120mm时,扩大承台尺寸,将桩偏向方向这一侧承台边沿扩大至与桩偏离方向对称,即在砌砖胎模时保持桩偏离方向承台边沿,扩大偏向方向承台边沿,使桩继续处于承台中线位置,保持四个方向对称。

简图如下:图纸桩中心线现场实际桩中心线桩偏向方向桩偏离方向桩偏位移方向图纸承台边至现场实际桩中心线尺寸为L扩大承台尺寸,长度为LL1为桩偏心距离,当L1偏心大于120mm时,扩大承台尺寸,使桩到承台两边沿尺寸对称、相等。

中建三局二公司兴业银行大厦项目部2010年11月10日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来源:考试大【考试大:中国最优秀的考试信息平台】2009年1月22日1 工程概况某住宅小区×幢住宅楼基础,设计采用C60、φ400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93根,桩长24m,桩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粘土层)大于3m,采用10+10+4m 焊接接桩,单桩设计承载力标准值550 kN。

打桩完成后,桩顶位于自然地面以下2.5m左右。

该楼土方开挖范围内的土质分层(自上而下)情况为: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大多为软塑,不能利用;④-1淤泥质粉质粘土属于高压缩性土,其力学性质很差。

该基础所在地原为池塘,其底板位于杂填土与粉质粘土层内,挖土深度约2.8m。

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纵向间距为1.1~1.6m。

先采用机械挖土至桩顶标高以上0.6~0.8m处,然后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

机械挖土时采用一台单斗反铲挖土机,从东向西退挖,一次挖到挖掘深度,土方临时堆放在基坑南侧,高约1.5m,施工十分顺利。

但在人工修挖基槽时,发现西南区域基坑内深黑色的淤泥将地表的粉质粘土拱起,且次日部分桩有偏位现象出现。

桩偏位加大承台的原则

桩偏位加大承台的原则

桩偏位加大承台的原则
桩位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但设计仍要求对承台作加固处理,通常的处理方式采用加大承台尺寸以保证承台边至桩心大于1D。

1、一般基桩的设计不考虑弯矩对桩受力的影响,桩心、承台几何形心、柱心一般三心合一(即承台基础等不传递弯矩到基桩上,或传递到基桩上的弯矩很小,可以不需考虑);
2、加大承台截面保证桩在承台的合理受力范围内,保证承台的抗剪、抗弯能力,承台能够把柱传来的作用全部传到基桩上;
3、但加大承台不能解决由于桩位偏移造成的弯矩,需要采用地梁来抵抗此弯矩,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框架地梁(或者悬挑地梁等)来平衡由于桩位偏移产生的弯矩;一般把地梁布置在偏移方向上;
4、对于出现超出规范的桩位偏移情况,处理方案一般要有设计单位经复核后提出。

桩位偏差处理

桩位偏差处理

桩位偏差处理我们需要确定桩位偏差的原因。

桩位偏差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施工误差或设计错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在处理桩位偏差之前,我们需要对其原因进行仔细分析,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确定桩位偏差的原因后,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 调整桩位:如果桩位偏差不大且不会对建筑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可以考虑对桩位进行适当调整。

调整桩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可以采用移动桩体或重新布置桩位的方式。

2. 修正设计:如果桩位偏差较大或无法通过调整桩位来解决,可能需要对设计进行修正。

修正设计时需要考虑桩位偏差的具体情况,并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补偿措施:在处理桩位偏差时,我们还可以考虑采取一些补偿措施。

例如,在桩位偏差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其他结构的支撑或加固措施,以弥补桩位偏差可能带来的影响。

4. 质量控制:桩位偏差的出现可能与施工质量有关,因此在处理桩位偏差时,我们还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5. 后续监测:在处理桩位偏差后,我们还需要进行后续的监测工作。

通过定期监测桩位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处理桩位偏差时,我们还需要注重沟通和协调。

桩位偏差往往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建立起施工方、监理方和设计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合作和协作,才能有效地处理桩位偏差的问题。

桩位偏差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

通过仔细分析桩位偏差的原因,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加强质量控制和后续监测工作,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桩位偏差带来的问题,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解决问题,也是处理桩位偏差的重要环节。

桩偏位处理方案完整版

桩偏位处理方案完整版

桩偏位处理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桩偏位处理方案
本工程工程桩直径为d=800、900、1000,承台形式有双桩承台、群桩承台,允许偏差为D/6;为保证本工程桩基工程质量,通过现场测量,发现有钢筋笼偏位和桩蕊偏位,最大桩心偏位为200mm,对本工程工程桩桩位有偏移时处理方案:
1.对于双桩承台群桩胎,当桩中偏位大于100mm且小于200mm时,接桩时,将钢筋
笼往偏位方向调整至允许规范内后再进行浇灌。

2.对无法调整至规范范围内的桩,需加大承台尺寸,将桩偏向方向这一侧承台边沿
扩大至与桩偏离方向对称,使桩继续处于承台中线位置,保持四个方向对称。

简图如下:
L1为桩偏心距离,当L1偏心无法调整时,扩大承台尺寸,使桩到承台两边沿尺寸对称、相等。

3、承台下加腋处理。

在工程桩偏移后承台下的空位挖开,将工程桩主筋剥出四
根,用4根直径12的三级钢分别与承台钢筋双面搭接焊接,焊接长度为5d(如图下所示),加腋部位混凝土标号同承台混凝土标号;。

桩位偏差处理

桩位偏差处理

桩位偏差处理
在建设过程中,桩位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当桩位偏差较小时,可以通过简单的调整来解决问题。

但是,当桩位偏差较大时,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处理。

本文将介绍桩位偏差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处理方法:
1.调整桩位:当桩位偏差较小时,可以通过移动桩位来调整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偏差较小的情况,但是需要注意不要移动太远,以免影响其他部分的施工。

2.重打桩位:当桩位偏差较大时,需要重新打桩。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设计桩位,以确保新的桩位位置正确。

3.局部加固:当桩位偏差较大而且无法重新打桩时,可以在偏差较大的位置加固。

这种方法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加固后的结构安全可靠。

注意事项:
1.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如果发现桩位偏差,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以避免对后续施工造成影响。

2.在处理桩位偏差时,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

比如,如果周围地形较为复杂,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测和分析,以确保处理后的桩位位置正确。

3.在进行桩位偏差处理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整个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
故。

总之,桩位偏差处理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作,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可靠。

桩位偏差处理

桩位偏差处理

桩基偏位超规范处理意见:
1.地下室外墙下两桩承台保证边距至桩中心距离为一桩;
箍筋间距不变,仅按原图直径相应加长;
主筋直径、间距、根数按原图不变,仅长度相应加长;
2.地下室外墙以外的两桩承台保证边距至桩中心距离为一桩;
箍筋间距不变,箍筋直径相应加大一级后加长;(但桩偏位大于150mm的地方箍筋加大两级);
主筋直径、间距、根数按原图不变,仅长度相应加长;
相连四周地梁纵筋上下各加两根同直径钢筋;
3.三桩承台保证边距至桩中心距离为一桩;
主筋直径、间距、根数按原图不变,仅长度相应加长;
相连四周地梁纵筋上下各加两根同直径钢筋;
4.四桩及其以上承台保证边距至桩中心距离为一桩;
主筋直径、间距、根数按原图不变,仅长度相应加长;
相连四周地梁纵筋上下各加两根同直径钢筋;
5.第518号桩待核定;。

桩基偏位处理方案 (2)

桩基偏位处理方案 (2)

桩基偏位处理方案桩基偏位处理方案一、存在问题K4565+340甲玛大桥33#墩桩基偏位,其中33#-0桩基沿路线方向偏移-10cm,向右偏移4cm;33#—2桩基沿路线方向偏移-15cm,向右偏移10cm,详见桩基偏位示意图。

二、分析问题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桩基偏位应不大于5cm,现针对甲玛大桥33#-0、33#-2桩基偏位问题,经分析、研究,其主要原因是桩基中心不在同一轴线上,导致受力发生变化。

三、解决方案对于甲玛大桥33#墩桩基偏位问题,经受力验算,现提出一套处理措施,具体如下: (1)用挖掘机在桩头范围内,挖出一个基底4×4m宽的基坑,深度按照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放出坡度,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从帽梁底部向下破除3m桩头,桩头破除到指定标高后,清理基底。

在破除后的桩头上,接一个桩帽,桩帽尺寸2。

6m(长)×2.6m(宽)×2m(高).桩帽的中心线与设计桩基中心线保持一致,然后在桩帽上接一个直径1。

3m,长1m的短柱,短柱中心与桩帽中心和桩基设计中心在同一轴线上(详见图一)。

(3)桩帽应埋入天然地面以下50cm,且因本桥墩位于G318桥梁下河道冲击范围内,须改移河道以避免冲刷对桩长的影响。

(4)在桩帽施工前,对桩帽角点坐标进行复核,确保无误.(5)桩帽钢筋采用92根28、25根20、26根16钢筋布置而成(附桩帽钢筋布置图)。

(6)短柱钢筋采用25、22、φ16钢筋布置而成,短柱钢筋伸入桩帽1。

2m,伸入帽梁1m(附短柱钢筋布置图)。

图一:四、预防及控制措施(1)在钻孔过程中,要经常复核桩位,保证在钻孔过程中桩位准确,出现偏差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并复核保护桩。

(2)钢筋笼安装完毕后,及时通知测量队复核,校正钢筋笼,然后定位加固.加固时,可以采用Φ20钢筋在三个方向把调整后的钢筋笼点焊在护筒上。

(3)在灌注混凝土时,严禁导管或料斗碰撞钢筋笼,发生碰撞后,利用保护桩及时复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
2007-05-10 14:06 【】
1、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幢住宅楼基础,设计采用C60、φ400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93根,桩长24m,桩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粘土层)大于3m,采用10+10+4m焊接接桩,单桩设计承载力值550 kN.打桩完成后,桩顶位于自然地面以下2.5m左右。

该楼土方开挖范围内的土质分层(自上而下)情况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大多为软塑,不能利用;淤泥质粉质粘土属于高压缩性土,其力学性质很差。

该基础所在地原为池塘,其底板位于杂填土与粉质粘土层内,挖土深度约2.8m.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纵向间距为1.1—1.6m.先采用机械挖土至桩顶标高以上0.6—0.8m处,然后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

机械挖土时采用一台单斗反铲挖土机,从东向西退挖,一次挖到挖掘深度,土方临时堆放在基坑南侧,高约1.5m,施工十分顺利。

但在人工修挖基槽时,发现西南区域基坑内深黑色的淤泥将地表的粉质粘土拱起,且次日部分桩有偏位现象出现。

经对桩位的复核,发现偏移量在11—50cm的桩有88根,在51—80cm的桩有14根,>100cm 的桩有8根,偏移量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即从南向北递减,从东到西递增。

2、管桩偏位原因及其解决思路
(1)原因分析:该区域原为池塘边缘,南北侧的土质差异较大,北侧的粉质粘土层较好(γ=19.1kN/m3,c=13kPa,φ=22.6°),而南侧的淤泥质粘土层较差(γ=16.9kN/m3,c=6.7kPa,φ=13.4°)。

南侧的堆土压力造成淤泥质粘土向西南区域滑动产生巨大的推挤作用,引起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偏位。

(2)解决思路:为确定被挤偏的桩的损伤程度和完整性,首先对之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发现偏移量小于50cm的桩均未断裂,大部分桩身完整,无明显缺陷,有个别局部开裂,而受损部位均在距桩顶5~10m处;偏移量大于50cm的桩,有明显缺陷,局部开裂较严重。

若采用原桩型进行补桩,则施工工期较长,费用很高,还会引起违约索赔。

因此,同时考虑了以下两种解决方案:
①推顶法(即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复位。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JGJ 94-94)》中公式计算得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0.6495m-1后,再由式Rh=α3EIχoa/Vx得出允许水平推力值(其中χoa为桩顶容许位移,软土取40mm;Vx为桩顶水平位移系数,当α×h(桩长)≥4时取2.441;EI为桩身抗弯刚度),即Rh=124.91kN.采用小于Rh的水平推力对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桩身是安全的。

施工时先清除桩前侧的土,最大幅度减少所需的水平推力,再采用小于Rh水平推力使偏位的桩复位,就能保证桩的安全。

按上述处理思路施工,工期较短,处理费用约每根3000元。

②锚杆静压桩补桩。

借助于锚杆桩来弥补桩偏位所丧失的部分承载力,并可根据工程桩的实际偏位情况,灵活进行处理。

在浇筑承台时预留好锚杆桩桩孔,其余按原设计进行施工,不会影响施工工期和工程质量。

但平均每根桩处理费用在7000元左右。

根据以上经济性和可靠性分析,决定分别情况采用两种方法予以综合处理:即推顶法用于处理偏位小于50cm的管桩,锚杆桩补桩法用于处理偏位大于50cm的管桩。

3、推顶法处理的具体实施
偏移量大于50cm的桩有明显缺陷,不宜采用推顶法,故应用锚杆静压桩补桩法,由于其施工技术比较成熟,在此不再叙述。

下面主要介绍推顶法,其施工设备采用XU-100型地质钻机2台,注浆泵2台,100kN千斤顶4台,高压油泵1台,反力钢架若干米。

施工步骤如下:
(1)钻孔排土。

根据偏位的程度在桩前侧用地质钻机钻1—2个400mm、深24m的孔,插入注浆管,注水造浆,同时排浆清除桩身前侧土体,以有利于用较小的水平推力回复桩位。

(2)安装反力架,就位千斤顶,推桩移位。

用高压注浆管贴紧桩身冲孔,深至持力层,借千斤顶初步推桩移位,要严格控制推挤桩顶移位的速率,以2—5cm/h为宜,完成总偏移量的一半时停30—60min,保持用高压注浆管扩孔,第二次将桩顶推至复位。

(3)桩的固定。

在桩侧的孔穴内,灌入5—25mm碎石,人工插捣致密,注入速凝水泥浆,使桩侧和桩底虚土中的孔隙部分被浆液所充填,散粒被胶结,并较大幅度的增加桩侧和桩底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强度和变形模量,提高桩底土的抗偏荷载能力。

(4)对所有经纠偏处理的桩进行再次低应变检测,以便确定还有缺陷的管桩的损伤位置,然后用高压水冲洗管桩孔至损伤处以下1—2m,排出泥浆,投5—25mm碎石并注入速凝水泥浆,使管内形成牢固的混凝土柱。

这样,不但可加固桩身,保证损伤程度不再加剧,而且能确保开口管桩以全断面承受荷载。

(5)增加沉降观测点,加强对沉降量和沉降差监测。

4、处理效果
(1)据第二次动测的结果分析,在纠偏过程中未造成新的断桩,且桩身的完整性于纠偏后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选择偏位20cm的、>20cm而<50cm的和50cm的三根桩作堆载试验,加载≥1.3Rk并采用慢速荷载维持法,结果这三根试桩在单桩承载力标准值荷载下的沉降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均符合设计要求。

(3)该楼竣工一个月后观测,最大沉降量30.9mm,最小沉降量19.7mm.
5、结语
本工程实践表明:管桩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偏位,但桩身没有被破坏的,都可以根据各自的偏位程度,考虑采用推顶法和锚杆补桩法。

两种方法均具有施工设备简单,加固机理直观可靠,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容易控制,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