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级《牧草栽培学》试题A卷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三(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牧草栽培学 复习题三(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牧草饲料作物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牧草饲料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饲草生产是种植业和牧业结合的纽带3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4栽培牧草可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等资源5发展草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二.未来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前景展望?未来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主要原因:水资源成为未来草地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西北地区增长空间有限。

由于污染的存在东部沿海地区将不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东南地区温度偏高,不适于草食家畜的生产(主要为牛和羊)。

另外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我国甚至世界制造业基地,畜牧业相对而言投入产出水平低。

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我国未来主要的草食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1固定和支撑的作用;2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3贮藏养分的作用;4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四.茎的主要生理功能?1具有支持叶片、花、果等器官的作用2输导作用3贮藏有机物、水分4能进行部分光合作用5可用于无性繁殖五.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合成氨基酸等其它有机物。

六.花的主要生理功能?1完成植物的授粉与受精作用,形成合子;2产生各种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的生殖生长。

七.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

八.水分对牧草与饲料作物的作用?1.水是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2.水是代谢过程中的反应物质。

3.水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萎蔫。

5.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动力,维持CO2进入植物体内的通道的重要物质。

6.缓减温度聚变。

九.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原则:(1)遵循自然规律,结合农牧经济(2)自然条件、发展方向、布局和关键措施在同一区域内相对一致(3)同一区域保持连片,垂直差异不作为区划条件依据:(1)自然地理位置、地貌、土壤和气候带(2)生产发展方向(3)主要栽培草种的特性、生产条件和利用方式。

十.土壤耕作的作用?1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2掺合残茬,防除杂草和病虫害3平整地面,蓄水保墒,提高播种质量十一.不能发芽的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整理]牧草育种学复习题

[整理]牧草育种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1.牧草育种学2.育种目标3.再生性4.多刈性5.种质6.种质资源7.种植保存8.引种9.引种驯化10.选择育种11.自然选择12.人工选择13.天然异交率14.综合育种15.杂交育种16.遗传力17.组合育种18.品种19.超亲育种20.回交21.聚合杂交22.杂种优势23.自交不亲和系24.自交衰退25.自交系26.自交不亲和性27.自交不亲和系28.配合力29.一般配合力30.特殊配合力31.雄性不育性32.雄性不育保持系33.雄性不育恢复系34.诱变育种35.突变率36.生物损伤率37.诱变效率38.诱变功效39.内照射40.外照射41.致死剂量42.半致死剂量43.临界剂量44.单倍体45.单倍体育种46.多倍体47.同源多倍体48.异源多倍体49.组织培养50.愈伤组织51.生物技术52.细胞融合53.远缘杂交54.植物病害55.病原物56.生理小种57.抗病性58.垂直抗病性59.水平抗病性60.抗逆性育种61.直接选择62.间接选择63.品质64.转基因育种65.良种66.良种繁育67.品种混杂68.品种退化69.自交系70.田间试验71.试验小区72.随机试验排列填空:1.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野外实地考察收集、征集、交换。

2.植物的授粉方式主要是根据天然异交率的高低而划分的。

自然杂交主要是与人工杂交相对而言。

3.引种试验的一般程序为引种材料收集、检疫工作和引种试验。

4.导致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因素有生理代谢系统失调 , 遗传系统的破坏两大方面。

5.在杂种优势利用中,为解决杂种制种特别是母本去雄的问题,常采用如下一些途径:①人工去雄杂交制种、②化学杀雄制种、③利用自交不亲和制种、④利用雄性不育系和⑤利用标记形状制种。

6.植物的抗虫机制主要包括、和。

7.我国的牧草及饲料作物品种的审定组织是。

填空题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生活力()。

A衰退 B 增强 C 不变 D 难以确定2.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A 有效B 无效C 有的有效,有的无效D 难以确定3.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A 好B 不好C 易行D 难以育出好品种4.现代生物技术比传统育种技术的优越性主要在于能更好地()。

牧草种植与管理考核试卷

牧草种植与管理考核试卷
4.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说明在牧草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方法相比化学防治方法的优势。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C
4. D
5. A
6. A
7. A
8. C
9. B
10. D
11. D
12. A
13. D
14. C
15. C
16. D
17. D
18. B
19. D
20. C
二、多选题
1. ABCD
A.土壤类型
B.气候条件
C.灌溉水源
D.种植密度
2.牧草种植前需要进行哪些基本准备工作?()
A.土壤改良
B.种子处理
C.播种机械准备
D.化肥施用
3.以下哪些牧草适合作为青贮饲料?()
A.玉米
B.高丹草
C.紫花苜蓿
D.黑麦草
4.牧草种植中,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A.等高线种植
B.梯田种植
C.轮作
D.高丹草
16.牧草种植管理中,以下哪个环节对草地产量影响最大?()
A.播种时间
B.施肥量
C.刈割高度
D.土壤水分
17.下列哪种牧草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
A.羊草
B.苏丹草
C.沙蓬
D.鸭茅
18.牧草种植管理中,以下哪种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A.增加化肥施用量
B.种植绿肥作物
C.适当深耕
D.冬季休耕
2. ABC
3. ABC
4. ABC
5. ABC
6. ABC
7. AB
8. ABC
9. ABC
10. ABC

牧草学试题

牧草学试题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牧草学试题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考题类型举例: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单选)、多项选择题、填图题、简答题、计算题一、名词解释牧草、饲料作物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和野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类及可供家畜采食的小半灌木和灌木。

饲料作物:一般是指人们有意识栽培作为各种家畜饲料用的各种作物。

环境所谓环境是指大气因素(光照、温度、降雨、湿度、风)、土地因素(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等土壤方面和地形、坡向、坡度、海拔等地形方面)、生物因素(植物之间、动植物之间、微生物活动等)和生产劳动因素等条件的综合。

分蘖期、分枝期分蘖期:禾本科牧草幼苗在茎的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并形成新枝为分蘖,有50%的幼苗在幼苗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并形成新枝时为分蘖期。

分枝期:豆科牧草从主茎长出侧枝叫分枝,当50%植株主茎长出侧枝时为分枝期。

基肥、种肥、追肥播种或种植作物之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称为基肥;播种时与种子同时施用的肥料称为种;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的需要,在其生长发育期内施用的肥料称为追肥。

5、撒播、条播、点播(穴播)、混播撒播:把种子尽可能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耙覆土。

平地撒播时应先将整好的地用镇压器压实,撒上种子,然后用轻耙或再用镇压器镇压。

条播:每隔一定距离将种子播种成行并随播随覆土的播种方法。

点播(穴播):方法是在行上或垄上开穴播种,或在行中开沟隔一定距离点播种子。

混播: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和生物学类群的牧草的种植方称为混播。

6、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0C,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3)--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3)--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 牧草栽培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专业年级: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 学 号: 考试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 春化现象:指一、二年生作物在苗期需要经受一段低温时期,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

2. 生育时期:指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几个时期。

3. 草田轮作:一年生牧草与大田作物轮换种植的方式。

4. 植物生长大周期:牧草及作物在生长速度上表现出初期生长缓慢,中期逐渐加快达到高峰,随后又逐渐减慢,以至停止生长,这种“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称生长大周期,也叫“S型曲线”。

5. 保护播种:指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牧草或作物的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 放牧型、刈割型、牧刈型2. 遗传特性,气候环境,栽培管理,营养生长,生殖生长3. 出苗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

4. 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当的温度5. 增温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B2.ABDE3. ACDE4.D5.ABDE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禾本科宜高些”或“豆科比例宜低些”2. 播种当年不宜采种3. 正确 3. 较低4. 越弱5.“一倍”应改为“一半”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 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答:区划原则:1)自然规律为主,与农业经济规律结合2)同一栽培区内,其自然条件、农牧业发展方向、布局、措施基本一致3)基本不考虑行政界线(尽可能一致)4)同一区划范围保证地域连片区划依据:1)以自然地理位置和地貌、气候带为主2)生态条件和生产发展方向基本一致3)“当家”草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生产条件和利用方式为亚区分区条件2. 简述牧草混播的原理及优越性。

答:混播原理:(1)形态学互补原理;(2) 生长发育特性;(3)营养互补原理;(4)生态学原理混播的优越性:(1)提高单产;(2)改善品质,营养完全;(3)易于收获和调制;(4)减轻杂草病虫害;(5)恢复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牧草栽培学试卷及答案

牧草栽培学试卷及答案

牧草栽培学试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春化现象2.茬口3.种子休眠4.蹲苗5.混播:二、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0 分)1.营养器官一般指、、等,而、、则一般称为繁殖器官。

2.牧草生育期的长短一般由和各地的条件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决定。

根据各牧草或饲料作物的栽培管理及发育特征,将整个生育期分为阶段及阶段。

3.苜蓿秋眠性是和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其、和高度相关。

4.在牧草种子生产的区域选择上要考虑的重点首先是条件,其次是条件。

5.种子萌发的条件有、、。

三、不定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30 分)1.下列植物中属于C3植物的是()。

A.玉米B.大麦C.燕麦D.高粱E.饲用大豆2.下列牧草中属于上繁草的有()。

A.羊草B.披碱草C.白三叶D.红豆草E.苜蓿3.关于多年生黑麦草正确的是()。

A.喜温凉湿润气候B.耐干旱C.耐瘠薄D.不耐寒E.匍匐型4.确定播期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A.气温B.土壤墒情C.生物学特性D.利用目的E.密度5.随着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的延长,下列成分中呈下降趋势的是()。

A.水分B.干物质C.蛋白质D.脂肪E.胡萝卜素6.在选择牧草种和品种时,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因子。

在众多的气候因子中处于第一关键因素的是(),这是建植人工草地成败的关键因子。

A.光照B.温度C.水分D.土壤E.大气7.最理想的土壤结构是()块状结构 B.柱状结构 C.片状结构 D.团粒结构 E.核状结构8.下列牧草中不是多年生的是()。

A.苜蓿B.无芒雀麦C.苏丹草D.紫云英E.小冠花9.下列豆科牧草中不会使家畜发生臌胀病的有()。

A.紫花苜蓿B.红豆草C.白三叶D.红三叶E.百脉根10.紫花苜蓿具有如下生物学特征()。

A.喜温耐寒B.耐旱C.耐涝D.耐盐E.自花授粉11.关于苇状羊茅说法正确的是()。

A.也叫碱草B.多喂无害C.耐旱耐湿D.赖草属E.喜光12.关于玉米的生物学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羊的饲养草地改良与牧草种植考核试卷

羊的饲养草地改良与牧草种植考核试卷
D.定期进行灌溉
2.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牧草的生长和产量?()
A.土壤类型
B.气候条件
C.灌溉水平
D.放牧频率
3.适合羊饲养的牧草应具备哪些特点?()
A.高蛋白含量
B.高纤维含量
C.耐践踏性
D.快速生长
4.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牧草病虫害的发生?()
A.种植抗病虫害品种
B.定期轮作
C.适度施肥
D.频繁使用农药
2.关键步骤包括选择适宜品种、土壤准备、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种植前需测定土壤肥力,选择合适播种时间,种植后定期刈割和管理,保持草地健康。
3.春季羊需高蛋白牧草促进生长,夏季需高水分牧草降温,秋季需高能量牧草储备脂肪。管理策略包括根据季节调整牧草种类和比例,保证营养均衡。
4.通过合理规划草地、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牧草品种、实施节水灌溉、轮牧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饲养效益,同时保持草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B.牧草的营养成分
C.牧草的生长高度
D.牧草的成熟期
8.在草地管理中,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保持草地生态平衡?()
A.控制杂草生长
B.鼓励多样性种植
C.定期进行土壤检测
D.避免过度放牧
9.以下哪些牧草品种适合混播?()
A.紫花苜蓿
B.黑麦草
C.高丹草
D.狗尾草
10.以下哪些做法可能导致牧草种植失败?()
D.增加放牧时间
16.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牧草的种子质量?()
A.收获时间
B.干燥和储存条件
C.种子处理方法
D.土壤肥力
17.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降低草地管理成本?()
A.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B.采用高效的灌溉系统

牧草学试卷

牧草学试卷

附件1:《牧草学》科目大纲四川农业大学牧草种子学试题四川农业大学试题考试时间:2003/11/18课程名称:牧草种子学正考题:√ 适用专业年级:草00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1,种子活力 2,农业种子 3,种子寿命 4,后熟 5,发芽势6,发芽力 7,种子萌发 8,种子批 9,种子劣变 10,潜在种子产量二,判断题(20分,每题2分)1,牧草种子花芽分化,花芽分化顺序通常是由外向内分化的.2,常见的禾本科,豆科牧草种子的胚乳发育时,形成的是细胞型胚乳.3,种子成熟时,初期湿度过低使种子成熟期延长,温度过低则使物质积累不足种子干秕.4,硬实是由种子后熟作用不完全引起的,它是种子休眠的一种表现形式. 5,激素调节学说指出,种子休眠是由ABA引起的,通过GA可诱导产生ABA抑制的水解酶类,所以引起休眠的生理原因实质是缺乏GA.6,牧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吸胀时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是区分死,活种子的关键时期.7,种子发芽试验时,种子发芽率是指几次重复发芽率的平均值,只要发芽条件没有改变,就没有必要做重新试验.8,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水分前期靠衬质势,后期主要靠渗透势.9,牧草潜在种子产量于实际种子产量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收获过程中机械设备损失造成的.10,种子老化与恶变是由于储藏库的水分,湿度不合适,种子体内物质代谢变化引起的.三,简答题(30分,每题6分)1,完整种子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2,牧草种子萌发分为几个过程3,牧草种子检验的意义是什么4,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是什么5,牧草种子相对于农作物而言有哪些特点四,问答题(30分)1,引起牧草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怎么打破休眠2,限制暖季型草坪草种子生产的因素是什么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1,种子活力:种子发育成正常植株的潜在能力.2,农业种子:农业生产中可直接用做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3,种子寿命: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保持其种子活力的年限.4,后熟:种子形态成熟后,由于生理上还没有成熟而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成熟. 5,发芽势: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在发芽试验规定的前几天长成正常种苗数量与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6,发芽力: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长成正常种苗的能力.7,种子萌发: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从静止状态转变的胜利旺盛阶段,形态上表现为胚根,胚芽突破种皮.8,种子批:是一批一定数量的,在形态上一直的种子,包括品种或种相同,繁殖世代和收获季节相同,生产单位相同,质量一致的一批种子.9,种子劣变:是种子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不是自然衰老(老化)导致生理上的变化.10,潜在种子产量:单位面积种子胚数乘以种子平均重量即为单位面积种子潜在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考试课程:牧草栽培学学年学期:2007-2008-2
试卷类型:A 卷考试时间:2008-5-25
专业年级:草业06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春化现象: 植物在苗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正常抽穗开花结实的现象 (2 分)
2. 保护播种:指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速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2分)
3. 植物生长大周期:牧草及作物在生长速度上表现出初期生长缓慢,中期逐渐加快达到 高峰,随后又逐渐减慢,以至停止生长,这种“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称生长大周期, (2分)
也叫“S型曲线”。

4. 蹲苗: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用人为的方法控上促下,解决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
生长矛盾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主要以控制苗期灌水和多次中耕来实现(2分)。

5. 混播:同一块土地上同时混合播种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2分)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遗传特性,气候环境,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3. 产量,品质,温度,霜降,冻伤
4. 气候条件,土壤条件
5. 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当的温度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C
2.ABCD
3.B
4.B
5.D
6.ABDE
7.AD
8.D
9.B 10.AB
11.A 12.BD 13. BE 14.C 15.C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a. 根据混播牧草对气候与土壤的适应性(1分)
b.根据混播牧草的用途选择(1分)
c.根据利用年限(1分)
d.根据混播牧草的相容性(种间协调性) (1分)
展开说明(1分)
2. 棒三叶是指穗位叶及穗位叶上下各一叶。

(2分)
“棒三叶”叶面积大,光合能力强且功能期长。

(1 分)其光合产物主要供应果穗,
(2分)
对果穗的发育和籽粒的灌浆成熟作用尤为突出。

3.答:变温有利于牧草种子的发芽原因如下:
(1)地温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1分)
(2)通过热胀冷缩的变温可以撕裂种皮,有利于水分和氧气的进入;(1分)
(3)变温促进种子内部酶的活性,有利于胚的生长发育;(1分)
(4)促进种子内外的气体交换,加速呼吸和萌发;(1分)
(5)低温可以减弱呼吸作用,可溶性物质主要用于胚的生长。

(1分)
4. 区划原则(3分)
1) 自然规律为主,与农业经济规律结合
2) 同一栽培区内,其自然条件、农牧业发展方向、布局、措施基本一致
3) 基本不考虑行政界线(尽可能一致)
4) 同一区划范围保证地域连片
区划依据(2分)
1) 以自然地理位置和地貌、气候带为主
2) 生态条件和生产发展方向基本一致
3)“当家”草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生产条件和利用方式为亚区分区条件
五、论述题(10分)
(1 答: (1)原产于南美洲,世界分布最广,面积仅次于小麦,美国最广,其次为中国。

分)
(2)粮饲兼用,籽实——能量精饲料; 秸杆——粗饲料;地位:畜牧业大于粮食作 用。

近代世界上玉米作为饲料用于生产奶、肉、油、蛋等畜产品约占总产量的 75­80 %。

(1分)
(3)高产玉米对土壤的要求 整地 要早、深、细(1分)
(4)播种 种子处理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1分)
(5)施肥 玉米对N、P、K的需要量顺序为:N-K-P ,玉米的需肥最多的时期就是 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所以此期也被称为玉米的需肥临界期。

施肥原则:施足基肥、用好种肥;轻施拔节肥;重施穗肥;适当施用,攻粒肥;根据
(3分)
情况,使用根外追肥。

(6)田间管理 分苗期、穗期、花粒期、成熟期(3分)
选答部分
1. Picture are omitted here, but should include root\stem\leaf (blade\petiole\stipule)\flower\fruit or
seed head)
2. 苜蓿适宜于春播或秋播,最适宜于排水良好,PH6.8­7.5 的中性土壤 。

苜蓿生长需要 大量的钾肥,瘠薄土壤应施用有机肥或化肥,但保持土壤适当的 PH 特别重要。

通常在气候 适宜的地区播种量每公顷13 – 20 公斤。

通常需要用保护作物降低杂草数量,尤其是春季播 种,有时也使用除草剂.
3. Emphasis on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grassland and increase the cultivated pasture.
The technology research on breeding and reproduction system of forage seeds.
The forage products processing.
The advanc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pasture.
The domestic market of seeds and mechanics. (2 for each point)
4.答:
• 重视对天然草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重视大面积优质高产人工草地的建植。

• 加强草业科学技术研究,不断培育牧草优良品种,建立完善的草种良繁体系,提高种 子生产质量
• 重视各类草产品加工
•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工艺技术和设备在草业中的广泛应用
• 抢占我国国内市场,特别是牧草和草坪草种子、草业机械设备等市场 (各1分)
5.答:无芒雀麦属于禾本科雀麦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很强(1分)
温度:中旱生,特别适合寒冷干燥气候,抗寒耐热,生长适温:20­26度(1分) 水分:耐长期干旱,长期水淹(50天)——发达地下端根茎,适宜年降水量400­500mm (1分)
土壤:不严,耐瘠薄,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粘壤土最好,具一定的耐酸、 耐盐碱性。

PH8.5,含盐0.3%(1分)
光照:喜光耐荫(1分)
6.答: (1)豆科牧草能共生固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2分)
(2)含有钙和多种维生素
(3)营养价值优于禾本科牧草(1分)
(4)防止鼓胀病的发生(1分)
7.答:
育苗(大田栽植前一个月左右) (5 分)
苗床地势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靠近水源,无薯害便于管理的地方
苗床的型式 ①人工加热 ②生物热源 ③太阳辐射热源
苗床管理
育苗温度:“前高中平后低”的先催后炼法。

前期高温催芽(35℃~38℃4 天增强抗黑斑病能力和伤口愈合)——31℃——出 苗后 25℃~28℃——采苗前 5~6 天浇一次大水,以后停止浇水,进行“蹲苗”,采苗前 3 天降 温至20℃“炼苗”
采苗(5~6寸时) 稀——剪苗,稠——拔苗
移栽气温稳定在15℃以上,地温17℃~18℃,无晚霜时(春) (5分)
直插——适宜于干旱砂土或丘陵坡地及灌溉差的地方(长17~20cm)3~5节
特点:结薯少,产量低,抗旱
平插——适宜于高水肥地
特点:结薯大而匀,抗旱性差(长20~30cm) 5~8节
斜插——45°入土3~4节,适宜于丘陵、山冈、平原旱地(长23cm左右)4~7节 特点:薯不均匀(上大下小),产量高于直插低于平插,苗容易成活
8.答:
◆温度:喜欢温和凉爽湿润气候,不耐严寒(不低于­15度)、酷热(低于35度),生长 适温:20度(2分)
◆水份:不耐旱,耐湿(不宜积水),适合年降雨量1000­1500mm(1分)
◆土壤:不耐瘠薄,不耐酸碱,适合排水良好,中性肥沃年土或壤土,微酸PH6­7(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