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比较

合集下载

浅谈天然林的类型与特征

浅谈天然林的类型与特征

浅谈天然林的类型与特征作者:王剑波王秋波来源:《商情》2010年第35期[关键词]天然林原始林天然次生林人们通常将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大类。

天然林是指未经人为措施而自然形成的森林,包括原始林和次生林。

天然林一般是森林经过长期自然演替,达到或者将要达到顶极时的一种最佳平衡——天然顶极状态,此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处于较为稳定的最大值。

一、原始林原始林是长期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逐渐演替而形成的最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群落,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达到和谐,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如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部山地的地带性顶极群落,是该地区最具代表性、与该地区的环境条件最适应的类型。

在同一原始林群落,不同空间上的种群存在差异,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群体,呈现出原始林在年龄结构上的异龄性;原始林中有老龄大径级的活林木和枯立木,有腐朽程度不同的粗大倒木;具有多层次的林层结构;具有原始林所特有的灌木、草本和丰富的物种成分;地被物松软深厚。

这是原始林在各种自然因素干扰下长期演替发展的结果。

例如,阔叶红松林在植被长期演化过程中,红松与多种伴生阔叶树和其他生物协同进化,各生物间自我组合形成最优化的群落。

在其分布区内沿着水热条件的不同组合,红松和它的伴生种组合成不同的林分类型。

阔叶红松林具有多世代共存、异龄复层结构的特点,是一种物种丰富,生物量高,结构复杂,能自我更新、自我维持和自我调控的森林生态系统。

相对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阔叶红松林是一个完整成熟的、多价值的、生态效益最高的类型。

二、天然次生林中国的天然次生林分布很广。

北方各省,天然次生林占森林面积的50%以上,有的省除了人工林全为天然次生林。

我国现存的天然林,大多数分布在大江大河中上游的黑龙江、吉林、内古、云南、四川、西藏、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和自治区。

因此,天然次生林在天然林资源保护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

与原始林相比,天然次生林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树种成分单一。

红松

红松

红松基本信息名称: 红松红松类别: 乔木别名: 果松科名:松科拉丁名: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产地分布红松是名贵而又稀有的树种,在我国只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

国外也只分布在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部分区域。

小兴安岭的红松闻名世界,黑龙江省伊春市素有“红松故乡”之称,丰林自然保护区可谓红松之花的“花蕊”。

红松生态习性弱阳性,喜冷凉湿润气候及酸性土形态特征红松松科,松属。

常绿针叶乔木。

幼树树皮灰红褐色,皮沟不深,近平滑,鳞状开裂,内皮浅驼色,裂缝呈红褐色,大树树干上部常分杈。

心边材区分明显。

边材浅驼色带黄白,常见青皮;心材黄褐色微带肉红,故有红松之称。

枝近平展,树冠圆锥形,冬芽淡红褐色,圆柱状卵形。

针叶5针一束,长6-12cm,粗硬,树脂道3个,叶鞘早落,球果圆锥状卵形,长9-14cm,径6-8cm,种子大,倒卵状三角形:花期6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该树种喜光性强,随树龄增长需光量逐渐增大。

要求温和凉爽的气候,在土壤PH值5.5-6.5,山坡地带生长好。

繁殖培育一般采用四年生红松苗(2-2红松苗),上山造林栽植前实行穴状或台田整地,按1.5×1.5m 或1.5×2.0m株行距栽植,初植密度宜大,可采用林冠下混交造林,待红松长到1.0至1.5m高时,逐步去掉影响红松生长的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栽植三年内进行抚育,割除影响红松生长的杂草,灌木,防治松毛虫危害,主要采取绑扎毒条的方法进行防治。

用种子繁殖,对其种子要在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后育苗。

造林时应采用4年生苗木,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中下腹为宜。

工业用途红松红松是著名的珍贵经济树木,树干粗壮,大的两个人手拉手都抱不过来。

树高入云,挺拔顺直,是天然的栋梁之材。

红松材质轻软,结构细腻,纹理密直通达,形色美观又不容易变形,并且耐腐朽力强,所以是建筑、桥梁、枕木、家具制作的上等木料。

全球气候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综述

全球气候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综述

全球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综述(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已是当今学术界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的一个热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当今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0 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升高0.6°C。

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也到人们关注,尤其是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响应更为显著且敏感。

长白山地区是气候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带,气候变化对长白山森林影响会更加明显。

本文通过梳理现有文献,综合了在全球变化影响下几方面长白山北坡森林的变化。

关键字:气候变化长白山森林植被一、前言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地球大气物理化学的改变,从而引起地球表面云系、温度和降水等气候格局的变化。

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地球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表状况等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尤为重要的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原始森林的大量采伐,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等,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大气中CO2、CH,、CFCS和N20等温室气体浓度的提高。

全球气候变暖势必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而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占地球表面的1/3,它贮藏着全球陆地生态系统80%的有机碳,其碳库的任何变化,都将对大气中CO2的浓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陆地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森林生态系统也会做出相应的响应,这必然对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中朝两国交界处,41°23′N~42°36′N,126°55′E~129°E。

是东北地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著名的休眠火山,是欧亚大陆东岸的最高山,海拔2744 m。

属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

但它东边受太平洋影响,气候潮湿多雨,从山脚到山顶,年降水量变幅在800-1800 mm之间,年相对湿度为65%-74%,年均温度在-7.3-4.9℃之间,无霜期约140d,日照时数1800-2300d, 综上所述,长白山地区气温低、降水多、蒸发多量小,气候非常湿润。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局地尺度地表鞘翅目成虫群落结构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局地尺度地表鞘翅目成虫群落结构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局地尺度地表鞘翅目成虫群落结构朱纪元;李景科;程赛赛;闫龙;胡媛媛;曹阳;倪娟平;刘俊;王继富【摘要】依托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 hm2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基于陷阱法分析了该地区2015年7、8和10月地袁鞘翅目成虫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捕获鞘翅目成虫3 186只,隶属12科、38属、72种,其中步甲科、葬甲科和隐翅虫科为样地的优势科.群落各月间料数量为显著差异(p<0.05),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则为极显著差异(p<0.01).群落及优势科大都表现为中等不相似和极不相似.群落优势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科级水平上与种级水平变化一致,各数值由大到小表现为7月、8月、10月,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则与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相反;葬甲科除8月的均匀度指数大于7月外,其他各项指数均由大到小表现为7月大于8月;步甲科除均匀度指数由大到小表现为10月、7月、8月,其他指数均由大到小表现为7月、8月、10月;隐翅虫科各指数总是7月大于10月,而均匀度指数8月最高,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则为8月最低.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显示,仅个别指数在调查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4)012【总页数】7页(P57-63)【关键词】阔叶红松林;鞘翅目成虫;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多样性;凉水【作者】朱纪元;李景科;程赛赛;闫龙;胡媛媛;曹阳;倪娟平;刘俊;王继富【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3;Q968.1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6,44(12):57-63.With the investigations using pitfall traps from 9-hm2 dynamic monitoring of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plot in the Liangshu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pecies compositi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biodiversity were reported in July, August and October, 2015. In total, 3 186 adult individuals belongs to 12 families, 38 genera and 72 species. Carabidae, Silphidae and Staphylinidae were dominant families in this local scale are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were detected for individuals at family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months, and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 were observed for species numbers and individuals at species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surveying months. Moderate dissimilarities and high dissimilarities were recognized between dominant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seasons. Dominant and diversity indices for entire communities at family level in descending order of July, August and October, and evenness index was in ascending order of July, August and October. For Silphidae community, evenness index was revealed in descending order of August and July, then other diversity indices were in descending order of July and August. For Carabidae community, evenness index was highest in October, and lowest in August, however otherdiversity indices were in descending order of July, August and October. For Staphylinidae community, evenness index was the most highest in August, and richness and dominant indices were the lowest in August. But the evenness, richness and dominant indices were all higher in July than those in October for Staphylinidae communities. From ANOVA combined with multiple comparison, only few biodiversity indic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urvey months.昆虫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2],尤其是鞘翅目昆虫在整个生态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

辽东林区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

辽东林区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
sr t r n y m i h n e we e a s s e ua iai ey,a d t so ain tc n q e n h p i lmo e we i. tucu a d d na c c a g r s e s d q ntttv l n he r tr to e h i u s a d te o tma d r ds e e e
Unv ri .Habn 1 0 4 iest y r i 5 0 0.P .R.C ia / Jun lo hn ) / o ra fNote s oe t iest.一2 0 3 5 、一1~3。0 r atF rsr Unvri h y y 0 8,6( ) 1
An e pe me s o u td osu y t esr t r n y m i ha g fa tf ily i uc d Ko a i e a r a — x r ntwa c nd ce t td h tucu a d d na c c n eo ri c al nd e r n p n nd b o d i e i e
分类号 s 1 .5 2 78 4
S r c u ea d Dy a c Ch n e o t ii H n u e r a n n r a — a e i e r s n t eEa t t u t r n n mi a g fAri e a y I d c d Ko e n PI e a d B o d l v d M x d Fo e t i h s - f e s
enF rs go f io igP o ic/ uC aghn , u in , LH nj ( oeeoF r t , ot a oer r o et Rei o La nn r v e M hnceg SnLp g Ql og Clg o sy N r es Fr t n n i n u l f er h t sy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 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群落的演替 分层训练 (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 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群落的演替 分层训练 (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群落的演替分层训练(含答案)【基础训练】题组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判断1.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初生演替过程中,一般会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苔藓阶段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有利于植物的生存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C.乔木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乔木生长周期较长D.在演替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群落所处的非生物环境都是一样的2.(2021湖南长沙高二上期末)下列演替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B.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C.草甸上进行的演替D.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3.(2021安徽合肥高二上期末)农田被弃耕以后,最早在弃耕的农田上定居的生物是()A.一些小灌木B.一些多年生杂草C.一些一年生杂草D.地衣4.(2021江苏无锡高二期中改编)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草原生物群落最终都会演替为森林生物群落C.群落演替只是优势物种的取代,原优势种不一定消失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植物越来越多,则对光能的利用率越来越低5.(2021辽宁朝阳建平县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改编)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B.甲、乙两地群落演替过程中,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一定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6.(2021湖北武汉新洲城关高级中学高二开学考试)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群落。

辽宁省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1

辽宁省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1

辽宁省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幽门螺杆菌(Hp)可引发胃炎、慢性咽炎和口腔溃疡等消化性疾病,Hp产生的脲酶能将尿素催化分解为NH3和CO2.Hp可通过手、不洁食物和餐具等途径传染人,日常饮食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预防Hp感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p合成和分泌脲酶的过程需要生物膜系统的参与B.Hp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可得到4种小分子物质C.脲酶在催化尿素分解后,脲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服用尿素[14C]胶囊,检测其分解产物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Hp2.人体消化道中消化淀粉的酶有多种,胰淀粉酶是其中一种。

为了探究不同物质对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茶花粉提取液具有促进胰淀粉酶活性的作用B.芦笋丁可能强化了茶花粉提取液对胰淀粉酶活性的作用效果C.维生素C可能强化了茶花粉提取液对胰淀粉酶活性的作用效果D.胰淀粉酶为淀粉水解提供活化能的多少表示胰淀粉酶活性的大小3.A 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 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内催化A TP合成的酶的最适温度在37℃左右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每一个阶段都有A TP的合成C.将光能转化为A TP中的化学能、一定需要叶绿体的参与D.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能量可通过A TP在吸能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4.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科学家把蛋白质去除后,核糖体仍然能催化多肽链的合成,但去除rRNA后,核糖体却不能完成翻译。

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聚核糖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多聚核糖体翻译过程的某时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mRNA上含有反密码子,tRNA上含有密码子B.图中多聚核糖体在mRNA上合成多条不同的肽链C.核糖体rRNA在多肽链的合成中可能起催化作用D.mRNA和tRNA的碱基配对类型是A与T、C与G5.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

东北松树种类

东北松树种类

东北松树种类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松树分布区之一,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松树的生长,因此东北松树种类繁多,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东北松树。

1. 长白山红松长白山红松是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松树之一,也是我国红松的主要分布地。

它的树干高大笔直,树冠庄重而挺拔,枝叶茂密繁盛。

长白山红松的树皮灰褐色,有纵向裂纹,树干上有许多松脂。

它的针叶呈深绿色,长度一般为5-9厘米,形状略微弯曲。

长白山红松喜欢生长在高山地带,耐寒抗旱,适应性强。

2. 辽东落叶松辽东落叶松是东北地区的另一种常见松树。

它的特点是树干直立,树冠呈圆锥形,枝条平直,枝叶疏松。

辽东落叶松的树皮呈灰褐色,有纵向裂纹。

它的针叶较短,一般为2-4厘米,呈深绿色。

与红松相比,辽东落叶松的针叶较短,落叶松本身也是落叶乔木,秋季会落叶。

3. 黑龙江冷杉黑龙江冷杉是东北地区的常见针叶树种之一。

它的树干高大笔直,树冠呈圆锥形,枝叶茂密。

黑龙江冷杉的树皮灰褐色,较为光滑。

它的针叶呈深绿色,长度一般为1-2厘米,形状扁平。

黑龙江冷杉喜欢生长在高寒地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强,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

4. 黑松黑松是东北地区常见的松树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

它的树干高大笔直,树冠呈圆锥形,枝叶茂密。

黑松的树皮灰褐色,有纵向裂纹。

它的针叶呈深绿色,长度一般为5-10厘米,形状稍微弯曲。

黑松适应性强,喜欢生长在较为干燥的地区,对贫瘠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

东北松树种类繁多,上面介绍的只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松树。

每一种松树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它们在东北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保护和利用这些松树资源,可以促进东北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和关注东北松树的种类和特点,为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