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位血压变化的研究
合集下载
侧卧位手术体位改变对老年患者血压的影响

位。 对照组 : 将患 者 体 位 直 接 由侧 卧位 9 。 变 为 仰 0改 卧位。 记录观察组患者侧卧位9 。 O、 侧卧位4。 、r n 5 后12 i、 a 仰 卧位后 1 2 i各 时 间点 的 血压 情 况 ; 录对 照 组 、r n a 记 患 者侧 卧 位 9 。仰 卧 位 后 1 2 3 i各 时 间 点 的 心 0、 、 、r n a 率 ( ) 平 均动脉 压( P 和 中心静脉 压( VP HR 、 MA ) C )
I p c a er ld c biu ur c lp iin c a ge n blod pr s ur m a toflt a e u t s s gia osto h n s o o e s e i d ry p te t n ele l a in s
显 变 化 ( > 0 0 ) 结 论 老 年 患 者 全 麻 术后 由侧 卧 位 转 变 为 仰 卧 位 时 , 用 逐 步 放 平 身 体 的 方 法 P .5 。 采
可 以 减 小血 压波 动 。
【 键 词】 侧 卧 位 ; 压 ; 理 关 血 护
d i1 . 9 9 j i n 1 7 - 7 8 2 1 . 1 0 3 o : 0 3 6 / s .6 43 6 . 0 0 【 . 2 s )
陈筱 萍
作 者单 位 : 3 0 2 武汉 , 汉 市 汉 口医 院手 术 室 401 武
【 要】 目的 观 察 老 年患 者 全 麻 手 术 后 体 位 的 不 同改 变 方 式 对 血 压 的影 响 。方 法 将 8 例 摘 O
老 年肺 叶切 除 手 术 患 者 随 机分 为 两 组 , 组 4 例 。 察 组 : 患 者 手 术 结 束 时 的 侧 卧 位 9 。 变 为 侧 每 O 观 将 O改 卧 位4 。2 i后 改 变 为仰 卧位 。 照组 : 患 者 体 位 直 接 由侧 卧 位9 。 变 为 仰 卧 位 。 察 两 组 患 者 5,r n a 对 将 o改 观
侧卧位对女性左右上肢无创血压监测的影响

用 检 验 , <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0
2 1 第一组 , . 选用右 上肢肱 动脉测 压法
女性 右侧 卧位 时无
创血压测量 的收缩压和舒 张压 与仰 卧位 时无创 血压测量 的结 果 比较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00 ) P .5 。左侧 卧位时无创血 压测量 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显著低 于仰卧位 及右侧 卧位 时无创
( 收稿 日期 :0 0一 1 0) 2 1 O —2
JMe d,2 0 0 2。3 7:611 7. 4 1 -6
・
经 验交 流 ・
侧 卧位对 女性 左 右上 肢无 创血 压监 测 的影 响
赵洁 俞晓微 丁振 江 郝 志敏 李舒 承
【 关键词 】 女性 ; 收缩压 ; 舒张压 ; 血压测定 ; 肱动脉
84 5
河北 医药 2 1 0 0年 4月 第 3 2卷 第 7期
H bi dcl ora,00 V l 2A r o7 ee Mei u l 2 1 。 o 3 p . aJ n N
2 赵海松. B型脑钠钛在心力衰竭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河北医药,0 8 20 ,
3 8 4- 4 0: 4 8 6.
4 Mas lAS,Krs n s my P,No k RM ,e 1 ie ih a wa wa ta .Ra i a u e n f p d me s r me to
B- a ru ei e td n t ee r e c ig o i o e f al r . N En l n t r t p p i e i h me g n y d a n ss fh a f i e g i c l u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医学课件)侧卧位的摆放

调整姿势
根据个人的需求和舒适度,适当调整姿势,如调整头部和腿部的位置和高度 。
侧卧位摆放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头部不适
01
如果头部感到不适,可以在头部下方垫一个柔软的枕头或折叠
的毛巾,以增加舒适度。
下肢麻木
02
如果感到下肢麻木或不适,可以尝试改变双腿的位置或稍微调
整姿势,以减轻不适感。
呼吸困难
03
如果感到呼吸困难,可以尝试调整头部和躯干的位置,或改变
侧卧位的摆放
目 录
• 侧卧位简介 • 侧卧位的摆放技巧 • 侧卧位的临床应用 • 侧卧位的医学研究 • 侧卧位的未来展望
01
侧卧位简介
侧卧位的定义
侧卧位是一种睡眠或休息时采用的身体姿势,通常保持双下 肢并拢,双上肢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头部及躯干保持一条 线。
侧卧位分为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分别指身体左侧或右侧在 下方的睡眠姿势。
侧卧位的角度,以改善呼吸。
03
侧卧位的临床应用
侧卧位在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体位的选择
侧卧位是手术中常见的体位之一,适用于多种手术,如肺切除、肾脏切除等。
手术操作的便利性
侧卧位能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医生的操作。
侧卧位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康复治疗体位的适应性
侧卧位是康复治疗中常用的体位之一,适用于多种康复治疗 技术,如物理疗法、按摩等。
侧卧位可减轻身体受压部位的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侧卧位在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侧卧位有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05
侧卧位的未来展望
侧卧位技术的改进与发展方向
舒适性优化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何进一步优化侧卧位的舒适性,例如通过改进床垫材料、枕头高度和 睡眠姿势等,以减少身体压力和不适。
根据个人的需求和舒适度,适当调整姿势,如调整头部和腿部的位置和高度 。
侧卧位摆放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头部不适
01
如果头部感到不适,可以在头部下方垫一个柔软的枕头或折叠
的毛巾,以增加舒适度。
下肢麻木
02
如果感到下肢麻木或不适,可以尝试改变双腿的位置或稍微调
整姿势,以减轻不适感。
呼吸困难
03
如果感到呼吸困难,可以尝试调整头部和躯干的位置,或改变
侧卧位的摆放
目 录
• 侧卧位简介 • 侧卧位的摆放技巧 • 侧卧位的临床应用 • 侧卧位的医学研究 • 侧卧位的未来展望
01
侧卧位简介
侧卧位的定义
侧卧位是一种睡眠或休息时采用的身体姿势,通常保持双下 肢并拢,双上肢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头部及躯干保持一条 线。
侧卧位分为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分别指身体左侧或右侧在 下方的睡眠姿势。
侧卧位的角度,以改善呼吸。
03
侧卧位的临床应用
侧卧位在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体位的选择
侧卧位是手术中常见的体位之一,适用于多种手术,如肺切除、肾脏切除等。
手术操作的便利性
侧卧位能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医生的操作。
侧卧位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康复治疗体位的适应性
侧卧位是康复治疗中常用的体位之一,适用于多种康复治疗 技术,如物理疗法、按摩等。
侧卧位可减轻身体受压部位的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侧卧位在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侧卧位有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05
侧卧位的未来展望
侧卧位技术的改进与发展方向
舒适性优化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何进一步优化侧卧位的舒适性,例如通过改进床垫材料、枕头高度和 睡眠姿势等,以减少身体压力和不适。
37例患者平卧位与侧卧位血压比较研究

床康 复 ,06 1 (5 :3 20 ,0 3 )10—14 3 [ 收稿 日期 ] 2 0 —1 0 8 2—0 8
3 7例 患 者 平 卧位 与 侧 卧 位 血 压 比 较 研 究
贾晓 梅 ( 北 省 人 民 医 院 , 北 石 家庄 0 0 5 ) 河 河 5 0 1
[ 要 ] 目的 探 讨 患 者平 卧位 与侧 卧住 血 压 变化 情 况 。 方 法 用 电子 血 压 监 护 仪 测 量 了 3 摘 7例 患者 平 卧位 与 侧 卧 位 血压 值 , 用 自身 对照 的 方 法进 行 比较 。 结果 采 侧 卧 位 血 压 要 低 于平 卧位 血 压 ( P<0 0 ) . 5 。鳍 论 为 患 者 测
善 有 明 显 的 治疗 作 用 。其 组 方 结 合 了 活血 通 络 、 益 肝 肾 、 补 祛
重 要 方 面- 。O 的 治疗 目标 是 减 轻 疼 痛 , 持 和 改 善 功 能 , A 保
减 少 残 疾 , 高 生 活质 量 , 且 延 缓 疾 病发 展 的进 程 。 治疗 方 提 并
[] 彭 忠政 , 江 云 .膝 骨关 节 炎 中医 治 疗 进 展 【 ] 云 南 中 医 中药 4 彭 J
杂 志 , 0 7 2 ( ) 4 —4 2 0 ,8 3 : 0 1
[ ] 曹 月龙 , 坚 , 5 庞 王翔 , 等
骨 关 节 炎 的 中药 治 疗 现 状 [] 中 国 临 J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风 除 湿 等 治疗 方 法 , 、 同治 。剂 型上 仍 然 采 用 传 统 的汤 剂 痿 痹 剂 型 , 是 选 择 了统 一 配 方 、 一制剂 、 菌 P C包装 等现代 化 但 统 无 V
的中药 制剂工 艺 , 使其 具备 了在临 床中大 规模使 用 的条件 。
体位的改变干预手术患者血压的变化

t e r v n i n ic l tr s se S o pi ai n ns e t e ai nt ae y. eho s Li s n n s i e t e h p e e to cr u ao y y t m’ cr lc to e ur s h p te s f t M t d n e o o e’ sd 9 0。 h bo y o t r d p s u e
sopd uig,h ain rm t i n oe s sd 0 h oy psu e 一 ly o n ’ sd 5 wh n h oy psu e 一> tp e sn te p te tfo o le o n ie 9 。t e bd otr > a n o e s i e 4 。 e te bd otr
Z Ha f n HU neg
Sh n qi i n n r vn e No P o e’ s ia o ea ig r o 。 e a 47 1 0。 ia a g u n He a P o ic 1 e pl S Ho pt l p rtn o m H n n 6 O Chn
降 最 为显 著 , <0 0 。 P .5 结论 手术 结束麻 醉 停止 后佣 卧位转 变 为平 卧位 时应采 用 循序渐 进 的方 法逐 步放 平 患者 身体 即 由佣 卧9 。 0体
位 佣卧4 。 5 体位_ 平卧位血 压无 明显变化 , + 而由侧 卧位 直接转 变 为平 卧位时血 压的 变化 明显 。 【 键 词 】食 管癌 关 体 位血 压
,
s u t n fn l a n o e S sd 0 h o y p su e 一 t i n o e S s e 4 。t e b d ot r > e e eu iu r n fr e i a o ,i al ly o n ’ i e 9 。t e b d t r > o l o n ’ i 5 h o y p s e一 t i y a e d u v n d c bt s ta som d
sopd uig,h ain rm t i n oe s sd 0 h oy psu e 一 ly o n ’ sd 5 wh n h oy psu e 一> tp e sn te p te tfo o le o n ie 9 。t e bd otr > a n o e s i e 4 。 e te bd otr
Z Ha f n HU neg
Sh n qi i n n r vn e No P o e’ s ia o ea ig r o 。 e a 47 1 0。 ia a g u n He a P o ic 1 e pl S Ho pt l p rtn o m H n n 6 O Chn
降 最 为显 著 , <0 0 。 P .5 结论 手术 结束麻 醉 停止 后佣 卧位转 变 为平 卧位 时应采 用 循序渐 进 的方 法逐 步放 平 患者 身体 即 由佣 卧9 。 0体
位 佣卧4 。 5 体位_ 平卧位血 压无 明显变化 , + 而由侧 卧位 直接转 变 为平 卧位时血 压的 变化 明显 。 【 键 词 】食 管癌 关 体 位血 压
,
s u t n fn l a n o e S sd 0 h o y p su e 一 t i n o e S s e 4 。t e b d ot r > e e eu iu r n fr e i a o ,i al ly o n ’ i e 9 。t e b d t r > o l o n ’ i 5 h o y p s e一 t i y a e d u v n d c bt s ta som d
侧卧位对无创血压的影响

临床 医药 实践 杂 志 2 0 0 9年 1月 第 1 第 1 8卷 期
・5 ・ 7
c 宽 1 m。 m, 4 c
14 统计学方法 . 所有数据以 ±s 表示, P Sl. 软件处理, 用S S 10 两组问 比较采用 t 检验, 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多组间两 两比较采用 S K q N — 检验。
测。
[3 何 瑞 芳 , 献 红 , 素凤 , . 学 生 左 右 侧 肱 动 脉 血 2 董 周 等 大 压 的 对 比 分 析 [] 河 南 医 学研 究 ,O l 1 ( ) 24 J. 2 O ,5 7 :1 —
21 5.
32 侧卧位时低于心脏水平的肢体所测血压与平卧位有无 .
平卧位时双上肢血压差异无显著性 P .5侧卧位时 >00 ;
双止肢血压差异有显著性 P .5侧卧位同侧于上肢的血 <00 ; 压与平卧位血压差异无显著性 P .5对侧上肢血压与平 <00 , 卧位血压差异有显著性 P .5见表 1。 >00 ( )
±
表 1 不 同体 位 双 上 肢 血 压 值 比较
收 稿 日期 :0 80—0 2 0 —82
时, 得到的是所测动脉的血压, 可以间接反映主动脉血压, 当
所测的动脉位置与心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P =P 动 则 测 主 脉± P h 此 h以心脏为 0 , g, 点 其上为负值, 其下为正值。 在手术过 程中, 由于手术的需要 , 常常需要将患者固定于一个体位, 此 时应了解体位对血压的影响, 防止术中盲 目 使用降压药。 3 1 侧卧位时高于心脏水平上肢所测血压值偏低 . 理论上当肱动脉位置高于心脏时, 所测值应偏低, 而低 于心脏位置时所测值应偏大。 本实验中左侧卧时左上肢比右
・5 ・ 7
c 宽 1 m。 m, 4 c
14 统计学方法 . 所有数据以 ±s 表示, P Sl. 软件处理, 用S S 10 两组问 比较采用 t 检验, 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多组间两 两比较采用 S K q N — 检验。
测。
[3 何 瑞 芳 , 献 红 , 素凤 , . 学 生 左 右 侧 肱 动 脉 血 2 董 周 等 大 压 的 对 比 分 析 [] 河 南 医 学研 究 ,O l 1 ( ) 24 J. 2 O ,5 7 :1 —
21 5.
32 侧卧位时低于心脏水平的肢体所测血压与平卧位有无 .
平卧位时双上肢血压差异无显著性 P .5侧卧位时 >00 ;
双止肢血压差异有显著性 P .5侧卧位同侧于上肢的血 <00 ; 压与平卧位血压差异无显著性 P .5对侧上肢血压与平 <00 , 卧位血压差异有显著性 P .5见表 1。 >00 ( )
±
表 1 不 同体 位 双 上 肢 血 压 值 比较
收 稿 日期 :0 80—0 2 0 —82
时, 得到的是所测动脉的血压, 可以间接反映主动脉血压, 当
所测的动脉位置与心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P =P 动 则 测 主 脉± P h 此 h以心脏为 0 , g, 点 其上为负值, 其下为正值。 在手术过 程中, 由于手术的需要 , 常常需要将患者固定于一个体位, 此 时应了解体位对血压的影响, 防止术中盲 目 使用降压药。 3 1 侧卧位时高于心脏水平上肢所测血压值偏低 . 理论上当肱动脉位置高于心脏时, 所测值应偏低, 而低 于心脏位置时所测值应偏大。 本实验中左侧卧时左上肢比右
不同卧位对高血压患者左右上肢无创血压监测的影响

均降低 l.3m H , 6 3 m g舒张压平均降低 l.2m H 5 1 m g ( 分别 为 5 7 t .7和 8 7 , .8 P均 <00 ) 左 侧 卧位 时 .1 ; 无创 血压 测量 的结 果 与仰 卧 位 时 比较 , 缩压 平 均 收
降低 15 mH , 张压 平 均 升 高 0 5 H , . 1m g舒 .2mm g 均 无统 计 学 差 异 ( 分 别 为 0 5 和 0 2 , 均 > .2 .6P
卧位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降低 1 .2~l.5mm g 与仰卧位时 比较具 有统计学差异 ( 0 0 ) 5 1 7 5 H , P< . 1 。结论
于 仰 卧 位无 创 血 压 测 量 。
高 血
压患者肱 动脉无创血压监测时 , 同侧卧位与仰卧位无创血压测 量结果无 明显 差异 , 对侧 卧位 无创血 压测 量结果低 关键词 : 高血压 ; 血压 低 于仰 卧 位时 , 收缩压 平
中男 2 、 3 0例 女 7例 , 龄 3 年 9~7 ( 1 1 6 6 .8±1.2 06 )
岁 。两组患 者一般 资料具 有可 比性 。
1 2 方法 . 1 2 1 血 压 测量 .. 选 用 D t — h d adoa ae O meaC ri p5 x c
两 组高 血压 患者不 同卧 位无创 血压测量 结果 比 较 见表 1 由表 1可 见 , 。 A组 高 血 压 患 者 右侧 卧位
11 临床 资料 .
无 周 围血 管 病 变 高血 压 患 者 12 1
例, 随机分为 两组 , A组 5 5例 , 用右 上肢肱 动 脉测 采
压法 , 中男 2 其 O例 、 3 女 5例 , 龄 3 年 4~8 ( 2 4 5 6 . 0± 1 .8 岁 ; 3 4 ) B组 5 7例 , 采用左 上肢肱 动 脉测 压法 , 其
体位对人体血压影响的研究

体位对人体血压影响的研究
体位对人体血压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不同的体位会对血压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是直立位和卧位。
1. 直立位:在直立位时,重力作用使得血液更容易下落到双下肢,导致血压下降。
这是因为心脏需要更大的工作量来将血液抬高到大脑和其他上半身器官。
人体会通过神经调节和肾脏调节来保持血压稳定。
有些人在从卧位到直立位转换时会出现血压下降、心悸、头晕等症状,这就是直立性低血压。
2. 卧位:在卧位时,重力对血液的影响较小,心脏更容易将血液供应到整个身体。
因此,卧位时的血压相对较低。
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测量血压时,医生会要求患者保持坐位或直立位的原因。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其他体位对血压的影响的研究:
3. 俯卧位:俯卧位时,心脏抵抗重力的工作较少,血压较低。
对于某些患者来说,俯卧位可以减少血压。
4. 侧卧位:有研究显示,侧卧位时,血压相对较低。
这是由于心脏对重力的抵抗较小,血液更容易流向心脏。
总结起来,体位对于人体血压确实有一定影响。
不同的体位可能导致血压的升高或降低,这与重力的作用以及心脏对于供血的工作量有关。
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体位对血压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