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美文:西安这座城
西安的四季散文

西安的四季散文
西安,这座古老而富有魅力的城市,有着独特的四季韵味。
春天,西安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古城墙上的迎春花争相绽放,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此时,游客们可以漫步在城墙上,感受春风拂面,欣赏盛开的花朵,聆听鸟儿的歌声。
此外,还可以游览西安的著名景点,如大雁塔、钟鼓楼等,感受历史与春天的交融。
夏天,西安是一座热情似火的城市。
夏日的阳光照射在古城墙上,显得格外耀眼。
此时,游客们可以在城墙下的咖啡馆乘凉,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如冰峰、肉夹馍等,感受西安的美食文化。
此外,还可以在傍晚时分游览西安的夜市,欣赏繁华的市井风情,品尝各种美食,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秋天,西安是一座金灿灿的城市。
此时正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麦田、丰收的果实,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在这个季节,游客们可以游览西安的郊区,欣赏五彩斑斓的秋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外,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水果,如洛川苹果、户县葡萄等,感受西安的田园风光。
冬天,西安是一座银装素裹的城市。
雪花飘落在古城墙上,营造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此时,游客们可以在城墙上滑雪,或者参观西安的博物馆,了解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
此外,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火锅,如老米家腊汁肉夹馍、麻辣诱惑等,驱散冬
日的严寒。
总之,西安的四季风光各具特色,无论是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热情、秋天的丰收,还是冬天的银装素裹,都让人流连忘返。
这座古老的城市,正以她独特的魅力,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西安这座城》原文

西安这座城贾平凹āo我住在西安这座城里已经20年了,我不敢说这个城就是我的,或我给了这个城什么,但20年前我还在陕南的乡下,确实做过一个梦的,梦见了一棵不高大的却很老的树,树上有一个洞。
在现实的生活里,老家是有满山的林子,但我没有觅寻到这样的树,而在初做城里人的那年,于街头却发现了,真的,和梦境里的树丝毫不差。
这棵树现在还长着,年年我总是看它一次,死去的枝柯变得僵硬,新生的梢shāo 条软和h u o 如柳。
我就常常盯着还趴在树干上的裂着背已去了实质的蝉壳,发许久的迷瞪,不知道这蝉是蜕了几多壳,生命在如此转换,真的是无生无灭,可那飞来的蝉又始于何时,又该终于何地呢?于是在近晚的夕阳中驻脚南城楼下,听岁月腐蚀得并不完整的砖块里,一群蟋蟀在唱着一部繁乐,恍惚里就觉得哪一块砖是我的吧,或者,我是蟋蟀的一只,夜夜在望着万里的长空,迎接着每一次新来的明月而欢歌了。
我庆幸这座城在中国的西部,在苍茫的关中平原上,其实只能在中国西部的关中平原上才会有这样的城,我忍不住就唱起关于这个地方的一段民谣: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调一碗黏nián 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
这样的民谣,描绘的或许缺乏现代气息,但落后并不等于愚昧,它所透出的一种气势,没有矫情和虚浮,是冷的幽默。
是对旧的生存状态的自审。
我唱着它的时候,唱不出声的常常是想到了夸父追日渴死在去海的路上的悲壮。
正是这样,数年前南方的几个城市来人,以优越异常的生活待遇招募我去,我谢绝了,我不去,我爱陕西,我爱西安这座城。
我生不在此,死却必定在此,当百年之后躯体焚烧于火葬场,我的灵魂随同黑烟爬出了高高的烟囱,我也会变成一朵云游荡在这座城市的上空的。
当世界上的新型城市愈来愈变成了一堆水泥,我该如何来叙说西安这座城呢?是的,没你要夸耀曾经是13个王朝国都的历史,也不自得八水环绕的地理风水,承认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已不在这里,对于显赫的汉唐,它只能称为“废都”。
精美散文赏读:西安这座城

精美散文赏读:西安这座城精美散文赏读:西安这座城饶水知音西安这座城独钓寒江雪在中国领土最中心的位置处,由渭河和黄河冲刷出了一片广阔丰沃的平原——渭河平原,在这块儿平原上,孕育出了一座曾经在东方最耀眼的城市,名曰“西安”,明之前称“长安”。
说起西安这座城,作为西安人满满的都是历史的荣誉感,因为没有一座城能像西安这样,将历史看作是这个城市的魂,繁华落尽,这废都依旧保持着历史的本样,骄傲安定着活着。
长安,一个曾经像梦一样活在人的脑海中的城市,如今,改头换面,以新的姿态重新诉说着这座废都之后崛起的繁华。
一轮东方日,看尽长安花不管何时何地,花总是最吸引人眼球的平凡物种,只是因为那一刹那,它的盛开换来了一生的荣耀,所以,它最得人们的欣赏,此生,有此一刹那,便胜却凡尘无数。
春花秋月,便可知,花之于春犹如历史是西安的魂一样,永远都是一道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色。
花开成景,花落成诗,每一簇花都在抒写着属于自己的那一刹那的惊艳,或在微风中摇曳荡漾,或在旭日下搔首弄姿。
西安城里的花,因为和历史遗迹搭配在一起,所以开的古香古色,盛气凌人。
和郊外的花相比,它多了分人为的娇艳,缺少了些自然的陪衬,所以开的高贵,却盛的孤独。
轻絮飞花何处去,满园春香醉游人,走在灞柳河岸,这里的花与柳,相得益彰,春寒扶柳瘦,日暖渐生花,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此番景色,美得自然,十分对得起浐灞这个天然公园。
花开的绚烂,柳垂的惬意,一切都是这么的安详和谐。
沉浸了一冬的花草虫鱼都在这样的惬意中,怡然自得,呼吸着盛景长安最美的空气。
岸边垂钓的人,完全沉浸在温柔的河水边,静默不语,闲适一颗虚浮的心,似乎万物与我而为一;沿着河岸行走的情侣,将这里看作是调情圣地,放肆的说,放肆的笑,和着清风,夹杂着淡淡花香,暧昧多情。
灞河,这个曾经快要被人遗忘的角落,如今以新的精神重新屹立于西安城东,春天的气息自这里开始弥漫至整个长安。
晨钟暮鼓,长安晚霞城墙自古都是一座城的面门,穿过城门,进入城里,才算是地地道道的进城。
北大才子雄文:西安这座城

西安这座城,自有一种与别处不同的浓烈而又平淡地感染人的氛围。我身上本没有西安人的血,但生于斯长于斯,也就成了地道的西安人。到北大以来,我终于放弃重庆,而把西安称做故乡。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说:西安。毕竟,人的血脉没有这千年帝都的文脉浓烈。
西安这座城,太厚实,厚实的让人抬不动,翻不开,难以阅读;太浓重,浓重的化不开,不能稀释,难以品味。西安这座城,着实难以讲述。
在夜幕深沉之后,黑暗如流动的铁幕倾斜在你的周围,将你与周围的人隔绝,却又让你感到十分安全。整个城市陷入沉静,只有连绵不断的路灯勾勒出城市的骨架。若不甘于这样安全的寂寞,你可以去德福巷,那里依然是满街灯火通明。任意推门进入一家酒吧,里面的乐队在激情演出。坐下,要一杯酒,烟雾缭绕,灯光昏暗。你在介于游艺室和无意识之间的状态沉醉着。
在浮华落尽,一切都成为废墟之后,长安人就成了最悲情的一群人。他们顶着昔时无比的繁华,继承着先祖的荣耀,面前却只是一个需要待从头收拾烂摊子。于是,他们选择沉默,选择在昔日皇家禁地默默地耕种着五谷杂粮,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的辛勤劳作默默积攒,希望能恢复那永远难以企及的昔日荣光。而那些昔日的荣光,只有老爷爷老奶奶叼着旱烟袋蹲在草垛旁给小孙孙讲故事的时候,才会淡淡的随口提及。几百年之后,这里改名叫作西安,长安人的子孙便是西安人。每一个西安人都知道他们的祖先曾经是那样的辉煌,但每一个西安人也都知道他们祖先的辉煌是那样的难以企及,于是每一个西安人也都很少开口提及这些祖先的辉煌,只是默默的做着自己手头的活计。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份历史的荣耀,这让他们看见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江苏人浙江人等等等等所有的人时觉得自豪;但是他们心里也都有一份历史的悲情,这让他们在看见那些人时又有一种隐隐的痛与自卑。
这样,古老的钟楼就和西安的时尚与繁华神奇地结合在一起。甭管你再怎么时髦,逛街要过瘾,还是得钟楼。西安人不仅是古雅的,也是通俗的。不要看古老的城墙和钟楼构成了西安的繁华,但是钟楼四面的的四条大街,还是简洁明了的叫做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四条街尽头的城门本来都有文绉绉的名字,但是以西安人的豪爽和简洁,哪里容得这种秀才作风的约束,于是四座城门也就跟着改名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以钟楼为中心的繁华随着四条大街向四面八方铺展开来,构成了西安涌动着金子的商业动脉。
《西安这座城》

《西安这座城》《西安這座城》解读作者简介:贾平凹,陕西商州人,当代著名作家,著有《浮躁》、《废都》及反映陕南地域风情的系列散文等文学作品。
文章主旨通过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洋溢着浓浓古意曾是中国历史上13个王朝的首都—西安,说明西安最具古城魅力,永远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魂魄所在地,表现了作者对古城西安的热爱,以及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痴迷和自豪。
.写作思路: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作者的西安情节。
作者先写自己曾在陕南乡下之梦,缘及城中古树岁月随感,然后再写关中地区的一段民谣,折射出这片土地上的人俗风情,传递自己对西安古城热爱的浓郁之情。
第二部分即第四段,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洋溢着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古都西安。
作者先写曾是13朝国都的西安虽饱经沧桑却风范依存最具魅力,接着介绍了别具特色排列有序规划整饬的西安古建筑,然后介绍了西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言、及人民的生活习性,最后介绍了西安人杰地灵且人们具有忧患意识。
进而说明“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韵,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的是一个新的象征。
”第三部分即最后一段,.写作者与西安古城已融为一体,卒章显旨西安永远是中国文化魂魄的所在地。
.写作特色条理清晰,事例翔实语言简练朴实蕴意深刻是本文的主要特色。
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入手,联系地方民谣,自然切题娓娓道来,语言晓畅朴实,然后从建筑、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方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性及人杰地灵等不同的角度条分缕析地去描摹古都西安,朴实凝练的语言中渗透着中国历史的古意。
点滴的岁月之悟,在作者的生活中演绎着浓浓的古都情节,洋溢着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痴迷和自豪。
教学策略和目的:以探究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入境入情,让同学们了解西安这座城为什么最具古城魅力,是中国文化的魂魄所在地,进而领悟西安这座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感悟作者朴实而蕴涵深刻的语言,以及文章传递出的作者对西安历史和文化的痴迷与自豪,对学生进行人文传统的理性关照,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西安这座城

第四自然段
作者先用设问开启下文,接着,用“没必要……也不……”的句 子,抛开大家非常熟悉的内容,再用“但可爱的是”转折,概括 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总体特点:“气派不倒”,“风范犹存”,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最具古城魅力”。 紧接着,作者以导游和主人的身份,给读者一一介绍西安所表现 出来的民族文化传统:赫然完整的城墙、方正对称的大街小巷、 排列有序的四合院、黝黑如铁的花石门墩、民间艺人在爬满青苔 的如古钱一样的城墙根下演唱的秦腔、饭馆使用的粗瓷海碗、街 巷表演的古老的社戏、保留在口语中的古雅词汇、男女崇尚的服 饰色调、众多的全球著名科学家的产生、民间身怀绝技的奇才异 人的涌现,以及现代西安人关心国事、放眼全球的秉性等,无不 说明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影响,使西安人保持着特有的文化气息, 形成了特别的地域性格。最后介绍西安人杰地灵,人们与时俱进 且具有忧患意识,进而说明整个西安城“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 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作者对西安这座古城充满深情与热 爱,原因也就自然找到了。
玉祥门 (小西门) 西安城墙的一个城门, 位于西门以北。民国 时,陕西省主席宋哲 元为纪念冯玉祥将军 的历史功绩而特开此 门,取名为玉祥门。
朱雀门(小南门)
大唐在这里迎接取 经归来的玄奘
碑林博物馆 咸阳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
陕西省历 史博物馆
大雁塔(大慈恩寺塔) 小雁塔(20年前的一个梦,表现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 往。20年后作者来到西安,终于寻觅到了梦中所见的一切, 表达了自己和西安的特殊缘分。
第2自然段,引用关中地区的一段民谣,折射出这片土地上的 风俗人情。作者谢绝了优越异常的待遇不愿离开西安,是对 故土难移的深情抒发;“我生不在此,死却必定在此,当百 年之后躯体焚烧于火葬场,我的灵魂随同黑烟爬出了高高的 烟囱,我也会变成一朵云游荡在这座城的上空”,这一表白, 可见作者对西安的爱已经深入到了灵魂,融入到了生命。
关于写西安古城的文章三篇

关于写西安古城的文章三篇关于写西安古城的文章三篇写西安古城的文章一:美丽的西安我爱你,古城——西安!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开放的成就,我出生的这个城市——古城西安,随即跨入了二十一世纪,同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城市换然一新。
站立在古城墙上,西安那清秀迷人的风貌,笔直宽广的油柏马路,林立的高楼大厦,交错而不堵的立交桥,完整而无损的古迹尽收眼底。
还有那环绕城市的一环、二环、三环和绕城高速,风格不同的各种建筑物和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增色不少,颇面而来的新鲜空气沁人肺腑,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瞬间充满了活力。
走在大街上,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街道两旁都是一排排高大挺直的树木和一幢幢错落有致的高楼;高级商场、豪华门面、名牌老铺和五星级酒店等一个接一个,金银珠宝、高级装饰、精致工艺品等展现在橱窗里,显得琳廊满目;还有那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和天南海北的各种特色风味小吃随眼可见。
古城墙的护城河、环城公园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景象,无论在树荫下、草坪边,还是在别致的石桌石凳旁,有聊天的、纳凉的、看书的,还有年长们吼秦腔和跳舞的。
这一切都展现了古城—西安的人文精神。
入夜,各色的地灯、路灯,还有那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变幻多端,发出五光十色的光芒,点亮了整个古城,一眼望去,真还分不出东南西北方向。
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小吃街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最值得我们古城人骄傲的是大雁塔北广场修建了全亚洲最大的音乐动力喷泉,它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赏;还有大雁塔南广场的大唐不夜城以及大唐芙蓉园、曲江遗址公园更是华灯明亮、灿烂辉煌;大唐西市美食街也吸引着前来的游客和美食家。
这一切都向人们乃至全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十三朝古都——西安,永不褪色的风采与魅力。
有谁还曾记得西安城以前的交通吗?公路上的汽车排放出黑烟,总会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急促的喇叭声,使人心烦意乱,急躁不安。
而如今,天桥、地铁,“二环四射”的高速公路、高铁和动车都给我们带来了快捷、方便、低碳、环保还实惠;生态绿化、园林绿化及治污减霾等。
《西安这座城》

西安这座城》《西安這座城》解读作者简介:贾平凹,陕西商州人,当代著名作家,著有《浮躁》、《废都》及反映陕南地域风情的系列散文等文学作品。
文章主旨通过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洋溢着浓浓古意曾是中国历史上13 个王朝的首都—西安,说明西安最具古城魅力,永远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魂魄所在地,表现了作者对古城西安的热爱,以及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痴迷和自豪。
.写作思路: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 自然段),.写作者的西安情节。
作者先写自己曾在陕南乡下之梦,缘及城中古树岁月随感,然后再写关中地区的一段民谣,折射出这片土地上的人俗风情,传递自己对西安古城热爱的浓郁之情。
第二部分即第四段,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洋溢着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古都西安。
作者先写曾是13 朝国都的西安虽饱经沧桑却风范依存最具魅力,接着介绍了别具特色排列有序规划整饬的西安古建筑,然后介绍了西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言、及人民的生活习性,最后介绍了西安人杰地灵且人们具有忧患意识。
进而说明“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韵,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的是一个新的象征。
”第三部分即最后一段,.写作者与西安古城已融为一体,卒章显旨西安永远是中国文化魂魄的所在地。
.写作特色条理清晰,事例翔实语言简练朴实蕴意深刻是本文的主要特色。
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入手,联系地方民谣,自然切题娓娓道来,语言晓畅朴实,然后从建筑、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方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性及人杰地灵等不同的角度条分缕析地去描摹古都西安,朴实凝练的语言中渗透着中国历史的古意。
点滴的岁月之悟,在作者的生活中演绎着浓浓的古都情节,洋溢着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痴迷和自豪。
教学策略和目的:以探究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入境入情,让同学们了解西安这座城为什么最具古城魅力,是中国文化的魂魄所在地,进而领悟西安这座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感悟作者朴实而蕴涵深刻的语言,以及文章传递出的作者对西安历史和文化的痴迷与自豪,对学生进行人文传统的理性关照,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才子美文:西安这座城自离开西安以来,慢慢发现西安这座城有那么多值得留恋的人和事,有那么多独特的感觉,因此一直想为西安写一点东西。
前一阵看同学日志,突然想到,一旦走上了北大这个高度,就选择了远方,也许再难以回到故乡。
与其若干年后物是人非时对物空怅惘,甚或人非物亦非时无处怀念,不如趁着人物俱在,写一点东西聊以抒怀。
上一次写,没把持住,于是就有了老高新时光的序言。
英语课上,同桌问我,西安有什么好玩的。
我觉得西安这座城恐怕不是用好玩能够形容的,也不是旅行团的几天行程能够领略的,更不是随口说出几样东西就能让你兴奋的,因此支吾了半天,竟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于是决定再次动笔,写一点什么。
西安这座城,自有一种与别处不同的浓烈而又平淡地感染人的氛围。
我身上本没有西安人的血,但生于斯长于斯,也就成了地道的西安人。
到北大以来,我终于放弃重庆,而把西安称做故乡。
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说:西安。
毕竟,人的血脉没有这千年帝都的文脉浓烈。
西安这座城,太厚实,厚实的让人抬不动,翻不开,难以阅读;太浓重,浓重的化不开,不能稀释,难以品味。
西安这座城,着实难以讲述。
讲到西安这座城,不能不提历史。
不提历史,就好像败家阔少,数典忘祖。
但也不能只提历史,只提历史,也好像败家阔少,总吃老本,没有创见。
但是,历史这事情对于西安来讲总归绕不过去。
记得前一阵网上有长安和洛阳之争,大体是有关谁是丝路起点,谁的建都时间长之类的问题。
向来好在这种问题上与人舌战的我却保持沉默。
因为一切的一切只是想证明洛阳的历史地位高于长安,但是这并不是几个命题或者数据可以证明的。
长安的地位,已经根植在中华文明之中,根植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无法动摇。
中华文明的根也许不在这里,但是她的精华、她的灿烂、她的荣光尽在此处。
漫说强汉健朗,盛唐繁华。
长安是帝都的所在,展示着帝国的气象,上演着皇朝的盛衰,而这一切如今已经几乎了无踪迹,只好对着当年遗物或废墟空怅惘,独凭吊。
感受着世事之无常,兴亡之难料,时空之错位,盛衰之对比。
我的高中的门外就是唐朝的城墙遗址,那段遗址上的城门就是李白第一次走进长安时的那一座。
现在再站在遗址边上,恍然间仿佛有一种时空穿梭、古今对话的感觉。
眼前是遗址公园里面的人或匆忙或悠闲的过往,是两边马路上来往的车流。
脑际是李白不羁的身影、狂放的歌声、傲然的风骨,是清脆的驼铃声、是长相迥异的胡人、是各种不同语言的混响,是出征将军的盛大凯旋、是皇帝出巡宏大的场面、是八方来使崇敬的表情,是壮丽的宫阙、是巍峨的城墙、是宽阔无际的大道,是豪气冲天的少年侠气、是将士望月思归的铁骨柔情、是少妇缝征衣思离人的惆怅,是凛冽朔风拂过塞外大漠的开阔、是沃野千里袅袅炊烟的恬淡、是渔翁蓑笠鱼米之乡的安逸。
然而接下来,是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飘飘处处闻,是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是奢靡与松懈,是卧榻旁的百媚千颜遮盖了一切,是朝堂上忠臣散尽唯留小人。
于是就有了叛军逼进时的慌乱,就有了强令出击丢失险隘,就有了六军不发无奈和、婉转蛾眉马前死,就有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就有了沃野人烟化为荒草废村,就有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当一切都向不可挽回的方向滑去之后,最终,一种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了结方式——一场大火,终于为这一代帝都、一代天朝彻底画上了句号。
数日内,百代风雅、千年繁华化作阵阵烟尘,散漫向曾经城廓上空高不可及的天空,在金风吹袭时,它们向远方飘去、向更高处漫溯、向泥土中落下、向水底沉沦。
千年辉煌,最终消散在这无尽的时间和空间中,进入了新的轮回。
在浮华落尽,一切都成为废墟之后,长安人就成了最悲情的一群人。
他们顶着昔时无比的繁华,继承着先祖的荣耀,面前却只是一个需要待从头收拾烂摊子。
于是,他们选择沉默,选择在昔日皇家禁地默默地耕种着五谷杂粮,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的辛勤劳作默默积攒,希望能恢复那永远难以企及的昔日荣光。
而那些昔日的荣光,只有老爷爷老奶奶叼着旱烟袋蹲在草垛旁给小孙孙讲故事的时候,才会淡淡的随口提及。
几百年之后,这里改名叫作西安,长安人的子孙便是西安人。
每一个西安人都知道他们的祖先曾经是那样的辉煌,但每一个西安人也都知道他们祖先的辉煌是那样的难以企及,于是每一个西安人也都很少开口提及这些祖先的辉煌,只是默默的做着自己手头的活计。
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份历史的荣耀,这让他们看见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江苏人浙江人等等等等所有的人时觉得自豪;但是他们心里也都有一份历史的悲情,这让他们在看见那些人时又有一种隐隐的痛与自卑。
然而对于西安来讲,历史绝不仅仅是过往,也绝不仅仅是废墟,也绝没有像帝都长安那样灰飞烟灭。
历史之于西安,是在无意中深入到骨髓里、无处不在的。
那被历史塑造的城市架构,使西安在千城一面的今天,仍然显得与众不同。
城墙怕是全国没有几个城市有了吧。
记得有人可惜西安在建国后没能成为首都,我却窃喜。
假如西安成了首都,城墙恐怕早就灰飞烟灭了。
西安的城墙,绝不是一个现代城市中大而无当的摆设。
它穿越历史,也在历史中成为西安人最坚实的屏障与保护。
1926年,河南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8个月,城中大饥,人相食,但正因为城墙,西安城最终未破,一直支撑到冯玉祥将军来解围,原已破落的城池躲过一场浩劫。
抗战时,日寇飞机在重庆没有扔完的炸弹往往留给西安“享用”,西安人掏空城墙,做防空洞之用,无数黎民免于死亡。
因为城墙的存在,西安人感谢恩人或者纪念重大事件的方法也显得手笔颇大。
1926年,冯玉祥替西安解围之后,西安人为了感谢冯将军,就在城墙上开了一座玉祥门。
1953年,正值朝鲜战争,西安人为和平祈愿,就开了和平门。
将流动的历史坐标雕凿在固化的历史之轴上,如此手笔和气概,哪个城市可以企及?城墙对于西安的影响是深刻的。
假如你有机会站在城墙外靠近城墙的高楼上看,你会发现,和周围的高楼林立相比,西安的城墙里面简直是一块盆地。
你可能要嘲笑城墙里的破落,但是,且慢。
在西安,只有城墙里面才叫做城里,你很有钱?你住别墅?抱歉,只要你不住在城里,就不是城里人。
你家住的楼比城墙高几倍?从你家可以把城墙内一览无余?抱歉,你要到城墙里面去,还得叫做进城。
高新区很现代化?小寨车水马龙?还是抱歉,你再繁华,只要在城墙外,就叫做“郊”。
南边叫做南郊,东边叫做东郊,以此类推。
在西安的城中央,永远矗立在那里的是钟楼。
说来也很自豪,在有明一代的钟楼里,能比北京的还大一号的,也就是西安的钟楼了。
钟楼之于西安和故宫之于北京是截然不同的。
一则故宫乃是皇家禁地的一群建筑,永远让人难以看透,而西安的的钟楼却独自高耸在现代文明之中,任人们从四面周围,各个角度,随意观瞧。
二则北京的故宫仅仅是城市布局的几何意义意义上的中心,北京之繁华,并不在此,而西安的钟楼,不仅是城市布局的几何意义上的中心,亦是西安的繁华之所在。
这样,古老的钟楼就和西安的时尚与繁华神奇地结合在一起。
甭管你再怎么时髦,逛街要过瘾,还是得钟楼。
西安人不仅是古雅的,也是通俗的。
不要看古老的城墙和钟楼构成了西安的繁华,但是钟楼四面的的四条大街,还是简洁明了的叫做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
四条街尽头的城门本来都有文绉绉的名字,但是以西安人的豪爽和简洁,哪里容得这种秀才作风的约束,于是四座城门也就跟着改名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以钟楼为中心的繁华随着四条大街向四面八方铺展开来,构成了西安涌动着金子的商业动脉。
钟楼、四条大街、城墙,留住了帝都残存的繁华,也勾勒出了西安独特的城市构架,而各种各样的历史遗存也就填充其中,让历史深入到了西安的骨髓。
南门旁的一条小街,书院门,东头是西安的文庙,也就是现在的碑林,西头是昔日西北最大的贡院,这小小一条街是西安的古老的文脉。
南城墙的边上是下马陵,就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墓。
城墙内西北角的广仁寺,是陕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
钟楼的西北是鼓楼,鼓楼以北是回民聚居区,而在这里的小巷中,就隐没着西安最完整最大的明清建筑群:清真大寺。
钟楼往西,西大街的北侧,是西安都城隍庙,统领西北五省城隍,它的规模,只有北京和南京的都城隍庙能与之相比。
凡此种种,不能尽举。
至于秦陵兵马俑、骊山华清池、大雁塔等等,意义太重大,恐怕已经不是西安人所独享了。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意义重大的历史遗存已经被外人从西安的手里抢走,虽然是西安的象征,但却早已经成了独门独户的独立王国,不能算是西安这座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从西安人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了。
真正的西安人,恐怕一辈子也去不了几次这些地方。
西安就是这样,不用刻意寻找,历史很自然弥漫在周围,渗入你的生活,让你感觉不到敬而远之的生分。
西安毕竟不是一座历史的废墟,普通的人们在这里普通的生活着,但若细细品味,自有一番韵味。
日夜之间,气象万千。
一城之内,动静有别。
你想品味怎样的西安,就会有怎样的西安让你品味。
你可以带着照相机,从高拱的城门中穿过,体味着巨大空间中人的渺小,不禁会被城墙的雄伟所征服。
游走于城墙内的小巷中,看着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老人们聚在门前闲谈,小孩在窄窄的巷子里跑来跑去,挥霍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或者还有个老汉,古铜色的皮肤,玳瑁框的圆形眼镜,墨色的镜片,蹲在门前的石头上,捧着海碗,吃着油泼面,兴起时大吼两声秦腔。
然后心满意足的转身进门去。
你还可以用相机记录不期而遇的散落在城市角落中的文物,也许某个朱漆斑驳的大门背后,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
你可以在早上起来,吃过早餐,迎着初升的朝阳,坐着淡黄色带绿条纹的旧公交车在城中漫游。
公交车在梧桐荫蔽的马路上慢慢驶过,两旁是悠哉游哉走路或者骑车的三三两两的人。
竹条扫帚在地面的薄土上画出一条条整齐的纹路,凉风徐徐扑面而来。
然后你直奔南门,从城门内的第一家点开始逛起,在一家一家巨大的百货商场中,欣赏着那些眩目的名品,一直到钟楼。
然后你向东去,在东大街的小店中一家一家的寻觅自己心仪的物件。
这些小店总能给你惊喜,除了价格之外,还有那些让你顿时心生怜爱之意的小东西。
你可以在白天站在高新路和科技路的路口,看着四周高耸的大楼,被玻璃幕墙的反光刺的睁不开眼。
下班时间一到,车流人流立刻疯狂的增长。
上一刻空荡的马路突然被各种车辆挤得水泄不通。
上一刻你悠闲的地站定在空荡的人行道上,下一刻你突然被汹涌的人流挤得跌跌撞撞。
你疑惑的看着这一切,而过往的人只是手中提着公文包,臂上搭着套装,或者面无表情的飞速走过,或者对着电话僵硬的笑着,语调却没有一丝异样的快速应答着。
在夜幕深沉之后,黑暗如流动的铁幕倾斜在你的周围,将你与周围的人隔绝,却又让你感到十分安全。
整个城市陷入沉静,只有连绵不断的路灯勾勒出城市的骨架。
若不甘于这样安全的寂寞,你可以去德福巷,那里依然是满街灯火通明。
任意推门进入一家酒吧,里面的乐队在激情演出。
坐下,要一杯酒,烟雾缭绕,灯光昏暗。
你在介于游艺室和无意识之间的状态沉醉着。
或者你还可以去高新区,看着整齐的小区,美丽的学校,成排的私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