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析中职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析中职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中职美术教育的特点中职美术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教育形式。
中职美术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实践性强:中职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对美术材料和工具的熟练掌握,以及对艺术创作技巧的学习。
2.专业性强:中职美术教育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教育形式,其教学内容涉及绘画、雕塑、设计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3.开放性和创新性:中职美术教育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二、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事物美感的认识能力和欣赏能力,是人们认识、感受、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艺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的一部分,审美能力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至关重要。
中职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审美能力强的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艺术作品,进而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品和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学生的审美能力越强,他们对艺术品和文化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高,这对于促进艺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方法中,中职美术教育具有一系列的教学特点和运用的教学手段:1. 针对实践和技能的培养:中职美术教育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通过大量的绘画、雕塑和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美术材料和工具的熟悉和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2. 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中职美术教育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现和引导,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被认为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美术教育正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小学美术教育的定义、意义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能力和综合艺术修养的过程。
它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同时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除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外,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审美能力是人类的基本素质之一,它决定了一个人对美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在当今社会,美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魅力。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举办美术展览、举办绘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
2. 重视美术教材的选取和使用美术教材是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重视美术教材的选取和使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需求,精心设计和选择美术教材,使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3. 注重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认识和欣赏艺术作品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手段。
通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从而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
通过分析和比较,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点和品味。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懂得欣赏艺术,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是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通过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评判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水平。
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审美能力的培养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世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他们的人生发展和未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2. 正文2.1 鉴赏教学内容设计鉴赏教学内容设计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
在设计鉴赏教学内容时,要兼顾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多方面的艺术作品。
传统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培养艺术情操;现代作品则能让学生跟上时代潮流,开拓审美视野。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课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美术修养,让学生在审美上有更高的追求。
美术课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下面就是关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通过美术课教学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习。
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评价作品,提高审美水平。
学生要学会分析色彩的构成、线条的运用、形体的表现等,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在进行审美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基础。
二、注重对作品的欣赏和评析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对经典作品的欣赏和评析。
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优秀美术作品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品味和判断力,培养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独立鉴赏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投影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各个时期、各个国家不同的优秀美术作品,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加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广度和深度。
三、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感是影响其审美品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感,学生才能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美术作品的内在魅力,进而提高其审美能力。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画廊等地参观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热爱和独特感悟,培养其审美情感。
四、注重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引导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引导。
艺术是多元的,学生的审美观念会因人而异,但是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艺术赏析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回答,引导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立的审美观点,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独特见解。
浅谈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镇中心小学/舒凤英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取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基本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辨别美丑的能力。
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未来并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奋斗。
同时,催化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为形成完美的人格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小学教学中,通过美术的教育加强审美素质的教育是最重要途径。
美术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加强美的享受,也体验到了艺术的情趣。
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很好的解放,学习任务依然很中。
一天辛苦的学习,学生很想随意的画画,放松一下自己,感觉很好。
学生很喜欢上美术课时,老师画一幅画,学生照着老师的画。
如果这就是一节美术课的话,评委要打不及格了。
因为这只是完成了一幅画,对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培养上,不会起到丝毫的帮助。
那么如何发挥美术课的功能呢?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美术教学审美意识的培养一幅美丽的画面提供给不懂审美的人,可以说是对牛弹琴,浪费感情,如果这个社会中的人都缺乏审美意识的话,可以说世界上就没有了美,也没有人发现美,也不会有人去创造没,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是美丑不分,脏乱的社会了。
因此,要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发现没的能力。
教师在上美术课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讨论,探究出美术中的美。
例如欣赏一幅《威震山河》虎画时,引导学生分析猛虎自身与周围环境,是通过猛虎自身所透露出的那种灵气和周围环境衬托猛虎;还是以猛虎自身来表现山河的壮丽。
要让学生及时地感受到身边的美,学生就算是有了审美的意识。
美术教师可以广泛开展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观艺术作品展和文物展;看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电视电影及文艺作品;观看风格各异的建筑和雕塑;到大自然中去“游山玩水”;组织他们参加美化校园和居住环境等具有创造美的活动,使他们在“玩”“看”“做”中受到美的熏陶,升华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小学美术课程作为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利用一些明星作品或者名人作品,或者带领学生前往美术馆、画廊等文化场所,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艺术,进而了解并探究艺术中包含的内涵。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独立思考并展示自己的独特创意,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不仅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心观察不同自然物象、人物肖像、还原生活场景或动漫人物等作品,帮助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进而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想象力和判断力。
此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重视色彩在艺术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比较不同颜色和颜色的搭配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高学生的艺术融入能力,就要进行多角度的文化艺术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讲解绘画技法的同时,将重点放在艺术文化知识的传授上,如古代人物肖像、民俗风情、历史建筑等,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四、关注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创新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作品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鼓励学生在使用不同材料和技法的过程中进行尝试和改进。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中要给予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掘自己的潜能。
总的来说,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和坚持的过程。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情趣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那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创设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美术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条件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美术教室的布置,使其成为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
美术教室里可以摆放一些学生的作品,或者是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室的墙壁上可以张贴一些美术作品或者是一些美术知识,供学生观看学习。
美术教育环境也包括生活环境,学校可以在学校周边或者是校园内设置一些艺术品,如雕塑等,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艺术,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
二、注重情感体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教育是一门情感的教育,学生在创作和观赏艺术作品时,应该能够体验到美的情感和内涵。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感性的艺术作品或者是艺术故事,引导学生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在创作中,学生也应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他们在艺术中找到情感的宣泄和表达,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注重观察和感知观察和感知是审美的基础。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写生,或者是在教室内观察一些具体的事物,如水果、花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事物的形态、颜色和结构。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观赏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去感受作品所表现的美和意境。
通过观察和感知,可以让学生对美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艺术体验。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等。
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让学生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从而培养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的作用美术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专业的美术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的作用。
1. 美术教育提供学生全面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美术教育使学生有机会学习到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通过学习艺术的基本概念、构图原理、色彩运用等内容,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
同时,美术教育还包括实践环节,使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2. 美术教育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艺术作品是不同文化、时代和地区的精神标志和审美表达。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升他们对多样性的包容和理解。
3. 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艺术作品通常通过形式、结构和符号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美术教育提醒学生观察和思考,从细微之处出发发现事物的美和内涵。
通过学习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创作过程,学生需要培养对物体、空间和光线的敏锐观察力,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所见所思表达出来。
4. 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在艺术创作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从观察、选择、表达到创新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通过解决问题和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艺术是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艺术创作,学生可以把内心的情感和情绪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达出来,得到情感的满足和释放。
同时,美术教育也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从中获取情感的共鸣和启发,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能力体现艺术家的绘画修养、文学修养和世界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美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方式、享受美的过程和创造美的理念。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
这就需要以审美能力发现生活中平凡的美。
美在生活中到处存在。
欣赏一幅优美的画,构图、色彩、表现手法会带给不同观赏者不同的感受。
蜿蜒曲折的街道,井然有序的房间样式和装修风格,窗明几净,通过窗户看城市或院落的花香鸟语,这是一种生活的美。
审美是生活在一个人心里的主观反映,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不同的审美能力,审美感受通过对周围环境以听、看为主的感知而获得,审美能力通过后天的培养可以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审美与环境的关系
审美能力与环境密不可分。
环境、文化、性格的各异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水平,不同的地域、文化氛围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观,使其拥有不同的审美能力。
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审美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引导,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包括对绘画史论的研究,对色彩、表现方式的认识。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感受能力实现的,感受能力更多地来自视觉,“怎么看”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如果欣赏美是一个人的修养,那么发现丑更是一种能力,美和丑的并存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审美水平
1.看画展
大多数学生会通过看画册、画展和阅读美术史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看画展是提高审美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看画展,学生可以提高眼界,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
艺术大师都有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如果说艺术有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在大师那里,这是学生学习的最
好方式。
艺术作品怎么欣赏?首先要对
画家和时代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其次就要
看画家的取材、表达内容和表现手法。
如
我国南宋著名画家梁楷的作品《泼墨仙人
图》,画家画了一位憨态可掬、袒胸露乳、
眯眼嬉笑的仙人,画家用笔潇洒自如、逸
笔草草、浑然天成,加上后来乾隆的题字
更加妙趣横生——“地行不识名和姓,大
似高阳一酒徒。
应是瑶台仙宴罢,淋漓襟
袖尚模糊”。
2.亲近大自然
善于观察自然,时常思考,久而久之
就会发现,美的不仅仅是自然风景,还有
自己的心灵。
看自然环境中的色彩,有助
于提高审美情趣。
自然界蕴含无限的可
能,山川河流、飞禽走兽、朝霞夕阳,一望
无际的平原点缀着牛羊群。
印象派画家
离开画室,走进大自然,赋予了艺术新的
形式和审美观念,他们的创作灵感均来自
对自然的提炼,他们观察天空、河流、阳光
等,这既是一种创作,又是一种审美的修
养,他们的心灵和自然融为一体,抒发灵
魂深处对美的理解。
凡·高的激情、高更
的原始、塞尚的解析,都是对不同的自然
环境表达的不同感受,形成不一样的风格
和审美取向。
3.欣赏美术作品
当我们看到一幅触碰自己心灵的优
秀美术作品时激动不已,喜欢的原因有时
候自己也说不清楚,可能画面和自己的审
美取向达到一致,也可能是画面内容使自
己有感而发,接下来就要理性分析自己为
什么喜欢并被感动着。
三、审美感受力、理解能力的培
养
1.感受能力
人们接受的审美信息来自感官。
学
生通过观看、想象、理解等方式提高感受
能力。
看一件美术作品首先是感性的,感
官指引感受力,学生的感官是否敏感,感
受能力是否强,还要看他看待事物的角
度,能否发现其中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
点。
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
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
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
美来。
”大师的视角敏锐而独特,他们用常
人不具备的眼光发现平凡生活里的真善
美。
2.理解能力
对一幅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是审
美能力的主要体现。
理解能力在审美过
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原因是每一件美术作
品都有构成元素,欣赏者就要通过对画面
的形式、手法和形象的理解,体会画家在
作品里传达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欣赏一
件美术作品时,观者在感觉和感受的基础
上需要理性分析作品里的基本元素。
正
如“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
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
它”。
结语
除了在审美活动中提升审美能力,学
习艺术史论、绘画专业知识、大量阅读都
能有效提高鉴赏和评批能力。
艺术不分
家,欣赏音乐、戏剧都有助于提高审美能
力、审美品位。
此外,学生应经常关注艺
术类作品或者知识,养成发现美的好习
惯。
参考文献:
[1]戴士和,詹建俊,靳尚谊.素描谈.吉林美
术出版社,1995.
[2]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2001.
[3](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范景中,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编辑杨婷
浅谈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兰燕
摘要: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是打开学生眼界的一个重要通道。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一般是对学生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些技巧方式,达到逐步提升学生审美方式、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目的,促进学生形成全方位的审美理念。
关键词: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审美追求审美观修养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