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政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课件专题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
新教材版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择性必修1-第3单元-第7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1

3.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 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 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 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坚持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 上实行对外开放。
四、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1.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 序的 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2.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 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 共赢的解决方案。中国坚 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
②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便利化 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 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 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 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 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1.“两条腿” 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 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对外 开放和 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 化。
01 必备知识·素养构建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开放原因:开放带来 进步,封闭必然落后。■1 2.开放进程 (1)时间: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2)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 、多层次 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 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 全。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是宏观调控的作用和表现,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
和竞争机制来达到资源配置的目的,故选B。
答案:B
市场秩序
基础梳理
1.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良好的__市__场__秩__序__是市场机制实 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形成__统__一__开__放__、__竞__争__有__序__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 置资源。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一要严格实施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秩 序依赖__市__场__规__则__来维护;二要__建__立__健__全__社__会__信__用__体__系__,这是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名师一题
1.(2010年浙江模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政 府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把不 该管的事交给市场,把该管的事不折不扣地管好。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应该是( ) A.计划是主体,市场为补充 B.对市场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应该放弃计划调节 C.计划和市场都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D.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2)各有所长:计划调节可以从__宏__观__上__保证经济的协调运行,能对 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能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具 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市场调节则能对市场供求变化作出及时、 准确、灵活的反映,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市场_______供__求__信_,息能给市 场主体以强大的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生产效率高。
易错提示:
误区一: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经济。 注意: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由于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因此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与之 相结合。
专题0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21年高考政治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专题0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现行的《宗教事务条例》第58条规定,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资产、会计制度,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和接受、使用捐赠情况,接受其监督管理,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
据此,正确的解读是( )①乡级人民政府没有管理宗教事务的职责②宗教团体需要加强财务活动的规范管理③宗教事务条例不适用于不信教公民④宗教团体应当接受国家的监督管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1·河北高考真题)走访提案承办单位,是全国政协在重新修订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后新增的一种重点提案督办方式。
2020年11月27日,全国政协委员高杰就其提交的有关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的提案,到国家文物局走访督办,通过与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面对面沟通、深度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该督办方式有利于( )①进一步推动提案办理工作提质增效②通过强化政协委员的质询权,促进提案落实③更好发挥提案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方面的作用④丰富协商民主形式,开拓多党合作的新路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21·湖南高考真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作出修改,新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条款。
坚持“全过程民主”( )①为人民更好行使国家权力夯实制度基础②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大完善和发展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④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律保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1·广东高考真题)为贯彻实施民法典,2020年6月至12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对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139个指导性案例的清理工作,废止116件,修改111件,决定对2个指导性案例不再参照适用,制定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释。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专项训练22文化与社会(解析版)

专项训练22 文化与社会一、选择题1.(2021·青岛模拟)2020年8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陈彦的《主角》入选。
他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自己在剧团工作了近30年,与各类“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些深厚的生活积淀在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时一泻千里般地涌流出来。
由此可见()①作家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④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创作灵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1·泉州模拟)据报道,某县“春馨”艺术团在某村举行了“精准扶贫奔小康”专题文艺演出。
演出贴近百姓生活,倡导文明新风,为群众精神生活增添色彩,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由此可见()①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使用文化③文化影响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和思想观念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难以抹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0·桂林模拟)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内容以文字、花鸟、山水、人物为主,将书法、篆刻、绘画集于一体,表现在紫砂壶上,集中了中国文化精粹。
不同题材的选择和运用,需要与紫砂壶的造型和神韵相统一、融合,才能营造出新的妙趣意境。
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紫砂壶畅销世界。
这表明()①商品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②文化内涵能够提升商品的竞争力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文化内涵依托特定的物质载体呈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寿山石作品《草莓箭毒蛙》,以大块冷寂的灰黑色衬托惊艳的红色,以苍劲的枯木和两只对望的箭毒蛙来表现生命的张力,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这表明()①文化是根据人的需要而产生的②精神产品凝结在物质载体之中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人可以创造文化也可以享受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有位学者撰文指出,李白那追求理想、反抗权贵、要求自由的精神,个性张扬的气质,高亢豪迈的性格,雄奇飘逸的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气势,无疑是唐朝政治、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精神领域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政治目录pdf

1.经济生活图像题解题方法/142.经济生活计算题解题方法/153.存款利息和投资收益的计算/474.怎样运用企业经营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475.经济生活传导类试题解题方法/756.怎样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767.怎样运用市场机制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问题/998.分析发展实体经济㊁数字经济㊁人工智能㊁互联网+㊁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意义和措施/1009.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或原因/13310.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13311.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工作/15412.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分析政府在某一工作中应怎样做/15413.怎样运用人大或人大代表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17814.怎样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179第一部分㊀经济生活专题一㊀生活与消费1考点一㊀货币的本质考点二㊀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考点三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考点四㊀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考点五㊀消费专题二㊀生产、劳动与经营37考点一㊀生产与消费考点二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考点三㊀企业与劳动者考点四㊀投资与融资专题三㊀收入与分配68考点一㊀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二㊀国家收入的分配考点三㊀征税与纳税专题四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88考点一㊀市场经济基本原理考点二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三㊀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考点四㊀经济全球化考点五㊀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第二部分㊀政治生活专题五㊀公民的政治生活126考点一㊀我国的国家性质㊁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考点二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专题六㊀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48考点一㊀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考点二㊀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专题七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69考点一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考点二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考点三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专题八㊀当代国际社会198考点一㊀国际社会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考点二㊀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考点三㊀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三部分㊀文化生活专题九㊀文化与生活218考点一㊀文化与社会考点二㊀文化对人的影响专题十㊀文化传承与创新234考点一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点二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考点三㊀文化创新专题十一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60考点一㊀灿烂的中华文化考点二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专题十二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76考点一㊀走进文化生活考点二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考点三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四部分㊀生活与哲学专题十三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297考点一㊀哲学是什么考点二㊀哲学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专题十四㊀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309考点一㊀物质与运动㊁物质运动的规律考点二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考点三㊀实践与认识考点四㊀真理和认识过程专题十五㊀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342考点一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二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点三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考点四㊀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专题十六㊀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377考点一㊀社会发展的规律考点二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点三㊀价值观考点四㊀人生价值选修2㊀经济学常识403选修3㊀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41515.运用国际社会和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关系/20516.运用国际社会和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据/20517.怎样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22318.怎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经典文化节目成功的原因/24119.怎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保护文化遗存的原因或意义/26620.怎样运用文化自信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28421.怎样分析古代哲学家的哲学观点蕴含的哲学思想/30322.怎样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31823.怎样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31824.怎样运用矛盾观点或对立统一观点分析问题/35225.怎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35226.怎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知识分析现实问题/386。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管理方式 奴隶主阶级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上层建筑)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历史评价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 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归纳提升1: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对比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地位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状况
基本内涵: •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
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 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 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
• 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 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新质 生产力
主要特征: •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 •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
业为主要载体
• 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 态平衡为落脚点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 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 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历史结果
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未停止过,后来发展成大规模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生。
归纳提升4: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统治
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经济剥削: ①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③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各种徭役等。 (2)政治压迫: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3)思想钳制: 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 劳动人民的思想。
原始社会末期 3.私有制会永远存在。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会走向灭亡 4.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2022-2024北京高三一模政治汇编:社会历史的发展

2022-2024北京高三一模政治汇编社会历史的发展一、单选题1.(2024北京延庆高三一模)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
45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通过改革彻底解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①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觉醒引向更高境界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2024北京延庆高三一模)20239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
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政府机构,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设立()B.旨在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对市场秩序进行有效监管C.有利于增强民营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D.是一种体制机制创新,利于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3.(2024北京朝阳高三一模)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通过学习大规模数据集生成新的原创内容的新型人工智能,是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
央视导演与科研人员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了演绎中华经典古诗词的动画节目《千秋诗颂》。
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这样的动画节目,制作效率比运用传统动画制作技术提升三倍。
生成式人工智能()A.能推进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跨界合作,消除技术与艺术的界限B.通过实现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C.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彰显出新质生产力的独特优势D.使动画制作技艺达到了发展顶峰,引领媒体行业的迭代升级(2024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完成下面小题。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社会发展的规律》ppt课件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 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1、阶级社会基本矛盾及解决方式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
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解决方式:
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良或革命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1)含义: ①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上层建筑:
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 形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B 社会保险法 C 政府机构 D 科学发展观 E 最低工资制度 F 农业机械化 G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H中牟农民成立的西瓜合作社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 (1)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 于一定的生产力. 注意: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现有的生 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这时 必然要求变革现行的生产关系.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现时期义务教育 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教育部公布2011年工 作要点,强调要深化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 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两为主”政策.(以公 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的政府为主)